当前位置:首页 » 本科类型 » 清华大学本科毕业典礼

清华大学本科毕业典礼

发布时间: 2023-01-27 08:34:32

A. 你觉得清华校长的毕业寄语为什么可以上热搜

青年是时代先锋。你们正处在砥砺奋进的新时代,生逢其时、重任在肩。你们要做走在时代前列的自强者,不断超越自我,厚植家国情怀,无畏艰难困苦,敢于引领创新,扬自强之精神,做中流之砥柱!——清华大学校长邱勇在本科班毕业典礼上的致辞节选

由上可以总结出清华大学校长邱勇的致辞能够上热搜是因为:1.他的致辞符合当代国情,也是寄语了我们当代青年人的任务和寄托。2.致辞符合科学,是有文化的致辞,也是分析过现在青年人的任务和现在青年人现状的致辞。3.致辞对于我们当代青年人有着很深的意义,值得我们去学习和研究。

B. 历届清华大学毕业演讲稿

历届清华大学毕业演讲稿

又是到了一年总得一遇的毕业季了,天色还是同往年一般的死气,闷热的天里仍是些感伤的人,只是离校的学长学姐们又换了一波模样。夏天里的辣日烤得校园路上形形色色的毕业生们同蒸锅里的馍一样,硬硬的,脆脆的。激昂亢奋的同时又带着点煽情泪流,稍一带情绪就哭得跟个泪人一样,全然没了毕业时刻应有的傲气。


清华大学毕业演讲一

清华毕业生周劼人在毕业典礼上的发言:毕业生,你慢慢来

老师们、同学们、各位家长:

大家下午好!

感谢学院给了我这次机会,让我在三年后再次走进西阶的这个教室,再次感受新闻学院这个娘家永远的欢乐、祥和与亲切。

我非常能理解此刻台下师弟师妹的心情,感伤、激动、踌躇满志、意气风发。因为三年前我也和你们一样,戴着学位帽,拿着毕业证,欢欢喜喜迈出校门,冲进职场,期盼着自己一展抱负,成为青年才俊。但现实似乎不是这样的。所以今天以下所有的内容,浓缩成一句话送给大家,就是——毕业生,你慢慢来。

从我自己的经历说起吧。

毕业进了新华社,一听名字,好工作。主流媒体、记者,每天围着国家大事转,采访写作编辑,一切都太符合一个新闻人的理想了。

然而,进新华社总编室工作的第一年,我干的工作是什么呢?在总编室值班室,接电话、发传真、送文件、复印材料、摆桌签、做会议记录、改文件错别字……我的工作时间,常常是下午5点到第二天上午8点。

不是说这些工作没有意义,学不到东西,而是我心心念念想要从事的“铁肩担道义,妙笔著文章”的新闻工作,反差太大了。

我甚至想到过“不干了”。于是我找到李彬老师,说了我的郁闷。李老师跟我说:其实人生能“做事”的时候本来就不多,不能做事的时候,就“做人”,就思考人生。末了,他又嘱咐了一句:别着急,慢慢来。

三个字,但后来的经历和所思所得告诉我,这三个字的含义,实在太丰富了

有人说,出名要趁早。我不以为然。事业是一场马拉松,在马拉松你见过有人抢跑吗?没有。为什么呢?因为马拉松拼的是全程如何分配体力、耐心的智慧,起初那一段的状况和最后的成绩,往往天差地别。

其实,新闻是个很浮躁的行业,对大多数从业者来说,每天都在不同的议题间频繁切换,跟着舆论的变动疲于奔命,对看似丰富的内容蜻蜓点水。这跟如今最火爆的“微博”很像——信息过载、碎片化、非线性、缺乏逻辑。

我最近读了一本书,名叫《浅薄》,说的就是互联网的快速浅阅读引起了人大脑生理学和解剖学上的变化,很多时候这种变化是不可逆的。也就是说在互联网时代,人类正在慢慢丧失深入阅读、线性思考的能力。我们获得了越来越多、越来越快地“知道”,却越来越不能慢下来去“理解”。那句话怎么说来着,listen half,understand quarter,remember zero,and react double。但是,作为一个合格的真正意义上的新闻人,恰恰需要输出的是你的“理解”,碎片化的“知识”是过眼云烟。

事业如此,人生也一样。怎么才能获得“理解”,而不是满足于浮光掠影的“知道”呢?

这就要求一个即将走上职场的新闻人、传媒人,在这看似“历史车轮滚滚向前”的世界里,能慢下来,能淡定起来,按照自己的步骤,踏踏实实地去走、去积累、去生活。

回到现实,发传真、打电话,或者说就算是每天写稿子,这些琐碎的事情又怎么能和清华要求我们的“上大舞台,干大事业”联系起来呢?这两者之间难道不是注定矛盾的吗?

《城记》的作者王军老师曾告诉我,无论你干什么,一定要给自己的工作找一个大的命题。以媒体人为例,你会跑口,那么在你跑的口子里,能不能发现一个大问题呢?比如他要回答的问题是有关中国“这个世界上发展最快的经济体,是怎么快速完成城市化的”。于是,我们读到了他笔下一本又一本真知灼见。

我还记得他跟我说过,新闻人面对的世界就好比是一张桌子。怎么才能像现在很多所谓的“名记”“名嘴”那样快速出名,火爆网络呢?最好的办法,就是沿着桌子边走,作摇摇欲坠状以博得叫好。但不要忘记,桌子的中心却有那么多的命题无人顾及、无人理睬。作为清华新闻学院的毕业生,你选择站在桌子的什么位置?

几天前,我读到了一条微博,这是一位诗人,也是新华社著名记者陈先发写道:“搭我私车的朋友常会蹦出几句怨言。确实,作为有20年驾龄的老把式,我太谨驾慎行了,开得太慢了。当年也曾飙过,逆风一尿三丈远。如今我越开越慢,遇谁让谁。既让谦和的,也让耍横的。既让平头的,也让卷发的。既让板车客,也让踱步男。我愿意比世界任何人都慢一天。没关系的。世界很快,你们先请-----”

这最后一句,在一刹那打动了我。

世界太快,所以我们更要“慢慢来”,不要在乎当前眼下、一时一地的得失取舍。

前几天我采访北京四中的校长,他感叹,现在的人,总在每一个阶段都用跟别人一样的标准来衡量自己,还总要求自己做得比别人好,从不晓得去寻求“与别人做得不一样”,这不是跟自己过不去吗?

是的,从过去的厚积薄发,到如今的边积边发,这都没有错。但当所有人都在急匆匆地想要有所表现、有所作为时,你的淡定会让你现在及将来,跟别人大为不同。

周庆安老师有次开玩笑,说每个毕业生回学校交流,都一定会跟师弟师妹说“我那时候读书太不认真,你们要好好读书”,可等这拨师弟师妹毕业了,回头还是会回来嘱咐说“你们要好好读书”。无论你是不是不幸成为了“下届复下届“的典型,那请一定记住,毕业真的应该成为耐下心来,努力学习的开始。

“慢慢来”的还有一个含义是关于物质。

去年回学校交流,大一的师弟师妹一上来就问:“师姐你一个月赚多少,买房子没,够花吗?”我当时一惊,既觉得“现在的孩子比我们当时成熟多了”,可又觉得“是不是有点太着急了?”

在这里,我负责任地说,作为清华的毕业生,只要你们能有点正常人的努力水平,将来大部分人过上衣食无忧的生活,是没有问题的。

当然也可能在座要笑话我:“师姐你太操心了吧,我们是有理想的毕业生,怎么会天天围着房子车子转,切!”

不要笑。环境对人的影响不可小视。你现在不操心,是因为你周围的环境很单纯。等到你边上的人都在讨论房子车子票子孩子时,少则一个月,多则半年,你会跟他们一样,不淡定的。

那时希望你想起一句话:年轻时把脑袋装满了,年长时才能把口袋装满;年轻时就着急把口袋装满了,也许老来,脑袋和口袋都是空的。

总之,面包会有的,能喝的“蒙牛”牛奶也会有的,咱们不着急,慢慢来。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是信了。

清华大学毕业演讲二

亲爱的`同学们,尊敬的老师们、家长们: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无比荣幸作为校友代表来见证同学们生命中一个重要的时刻,首先向你们表示最衷心的祝贺!

当我接受这份邀请时,只想到这是一项作为清华校友最崇高的荣誉,却没有意识到这是一项多么艰巨的任务。当我开始着手准备讲稿的时候,才发觉自己这个贸然接受邀请的决定是多么不知天高地厚。因为在座的同学们来自于几十个不同的专业,即将面对迥然不同的事业与人生道路。

作为一个过去近二十年基本没有走出过象牙塔、思维方式相对简单、人生见识相对单薄的我,能和你们讲什么呢?过去两周于我而言可比写学术论文要痛苦的多。苦思冥想,干脆就把我走出又回归清华园这十几年的心路历程、过去的感悟与未来的“野心”与大家分享。抛砖引玉,希望你们站在人生如此一个重要转折点的时候,也花几分钟想一想未来十年、二十年、五十年的自己。

不知道同学们是否看了《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最后一集的结语让我印象深刻:“如果到先辈的智慧中寻找答案,他们也许会这样告诫我们短暂的一生:广厦千间,夜眠仅需六尺;家财万贯,日食不过三餐”。不知是否有人和我一样,从孩提时代,就困惑于人存在的意义。

人来自自然、回归自然,代代相传,意义何在?我选择生物系的原因之一也是想窥探生命的奥秘。可是当我在大学系统地从分子水平认识生命之后这个问题不但没有解决,反而让我更加困惑。突然有一天,我豁然开朗:只有有意识的人类才能问出这个关于“存在意义”的问题;那么也只有有意识的人类才能定义“存在意义”。

所以,“人生意义”本就是一个主观命题。随着时代的发展,个人的背景与际遇不同,每个人对于这个命题的定义也会大相径庭,从而决定了追求目标、人生道路也大不同。我自己则是经历了从迷茫到相对明朗。

14年前的今天,恰好是我离开清华园的日子。犹记得,走在绿树掩映的东西主干道,我默默地想:如果有朝一日我可以再回到这个园子里工作,将会是多么幸福的一件事情。和你们一样,我在这个园子里度过了五彩缤纷的青春岁月、收获了延续至今的友情、从懵懂少年长成具备独立思想的青年,对这个美丽的园子充满不舍与眷恋。

不过除了这个总有一天要回归的朦胧目标,我对于未来的事业选择其实是一片茫然。但有一个原则却让我受用至今,那就是:努力做到最好,让选择权掌握在自己手中。

一个月后,我奔赴大洋彼岸,进入位于美国东岸的普林斯顿大学。2004年,我获得了分子生物学博士学位。如果说90年代的清华赋予我的是心怀天下的责任感,那么21世纪的普林斯顿则将我彻底拉入科学的殿堂。清华与普林斯顿都入选了世界最美的十所校园,清华庄重大气,普林斯顿优雅淡定。

在普林斯顿,穿着不修边幅给你上课的可能是诺奖得主、资深院士,你在咖啡厅小憩坐在对面的也可能是美国总统的科学顾问。在那里,不论是本科生还是诺奖得主,你完全感受不到人与人之间的高低贵贱,每个人都是一派怡然自得,却又有一份这个大学特有的我行我素、桀骜不驯。在这种环境下,你会很安心地做自己、很专注地做自己的事情;浮躁很容易就被挡在物理上并不存在的学校围墙之外。

在普林斯顿第一年,我突然发现,教科书里那些高贵冷艳的知识原来就是身边的这些貌似随和的老先生老太太们创造的;研究生课程都没有教科书,而一律是用经典或前沿的原创论文做教材,所以我们上课就是在回顾着科学史的创造。当我们进了实验室,自己竟然也已变成了人类知识的创造者、科学史的缔造者。

有了这种认知,我的追求目标也逐渐演化为:发现某些自然奥秘,在科学史上留下属于自己的印迹。当我定义了这样一种人生意义,也同时意味着选择了一种自由自在的生活方式,一种自找麻烦的思维方式,和一种自得其乐的存在方式。我完完全全痴迷于这个小天地:会为能够与大自然直接对话而心满意足,会为透过论文跨越时空与先贤讨论而兴高采烈,会为一点点的进展和发现带来的成就感而壮怀激烈。

当然,这个过程里也少不了挫折和麻烦。然而正如一部好的戏剧一定要有因为反派带来的冲突才精彩,科研中的这些挫折和磨练也会在若干年后回忆起来更加生动,让这个过程因为五味俱全而丰满。

让我给大家讲一个清华园里发生的小故事,让大家看看象牙塔里的波澜壮阔。我2007年刚回清华的时候,给自己确立了几个明确的攻坚课题,前不久做出来的葡萄糖转运蛋白是其中之一,还有另外一个也非常有意义的课题,叫做电压门控钠离子通道,

它对于我们神经信号的传递至关重要。

长话短说,一转眼到了2011年,我们经过之前几年的探索,终于获得了一个细菌同源蛋白的晶体,结构解析已近在咫尺,就差最后一次收集重金属衍生数据了。为此我们准备了大量晶体,保存在可以维持低温摄氏零下170度的液氮预冷罐中,寄到日本同步辐射,准备收集数据。

接下来,就是我永远不会忘记的日子,2011年7月11日。如果你们去查日历,那是星期一,在中国看到《自然》新论文上线的日子。我本来应该早上6点出门去机场,在5点55分的时候,我打开了《自然》在线,第一篇文章直接砸得眼睛生痛,因为这篇文章的题目就是《一个电压门控钠离子通道的晶体结构》,也就是说,我们被别人超越了。

我们一直说科学上只有第一,没有第二。现在真真正正不可能是第一了,惨败!我把论文打印出来,交到做这个课题的张旭同学手里时,她立即泪崩。可是,晶体还在日本等着我们。于是一切按照原定计划,我们飞赴日本。一路奔波,晚上7点赶到实验线站的时候,那里的工作人员一脸凝重地对我说:“颜教授,你们寄过来的低温罐似乎出了问题”。

我心里一沉,这意味着晶体可能出了大问题,这可是我们过去三个多月的心血结晶啊!在刚刚承受了被超越的打击之后,这个事故可真是“屋漏偏逢连夜雨”。

所幸我们做事一向未雨绸缪,随身还带了很多晶体,于是就地开始重新泡重金属,第二天早上到了正式收数据的时候,果然,寄送过来的晶体全部阵亡,无一可用。然而,就当我们花了十几个小时,即将绝望之际,前一天晚上刚刚处理好的一颗晶体给了我们需要的所有数据—质量是如此之好,以致在收完数据一个小时之内,我们就解出了结构!

此时,发表论文的课题组还没有从数据库释放结构信息,所以于我们而言,是第一次看到了这类蛋白的原子结构,对过去四年依旧是一个完美收官!那一刻,根本不会顾及还能发什么样的论文,心里充满的只有这前后巨大反差带来的狂喜。

而故事还没有结束,就当我在凌晨三点打开邮箱,准备给实验室成员立即布置后续工作的时候,发现了一封来自美国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的邮件,通知我,经过初选,我在全球800名申请人中过关斩将,成为进入“霍华德休斯国际青年科学家”第二轮候选的55人之一,邀请我于11月赴美参加最后的角逐。那一刻,我脑子里瞬间显出这两句:“屋漏偏逢连夜雨,柳暗花明又一村”。

2011年7月11日早上5点55分到13日凌晨3点钟,这45个小时,于我和我的学生们而言真可谓惊心动魄,犹如坐过山车。也正因为此,这个过程远比一帆风顺的任何其他课题都来得刻骨铭心。

但这依旧不是故事的最终结尾。因为这个课题,我有幸与我此前崇拜了将近10年的偶像级科学家、2003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MacKinnon教授合作,在与他的交流中受益匪浅,也终于圆了我在研究生时代想要与他一起工作的夙愿。

更重要的是,我们的结构呈现出与已经发表的论文很不相同的状态,经过分析阐释,我们的这些新结果也在10个月之后发表于《自然》。我还提出了一个电压门控通道感受膜电势的全新模型,直到现在,我们仍然在创造新方法、构建新工具对这个模型进行验证。

你看,这就是科学研究的魅力:不向前走,你根本不能轻易定义成功或者失败。总有那么多的不确定、那么多的意外惊喜在等着你!这种经历、这种感觉,真的会让人上瘾!

回首从步入清华园至今的18年,我非常感恩:母校塑造了我健康向上的人格,生活在和平年代,衣食无忧;有亲人的疼爱,师长的支持,好友的信任,学生的依赖;而得益于经济发展,国家有能力支持基础科研。我感谢时代、国家和母校给我的机遇与馈赠;也更深刻地理解个人对于母校和国家的责任,我相信这其实也是渗入每一位清华人骨髓的使命感。

对于我们的母校,我们在座的所有人生逢其时,肩负着把她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大学的责任。在我的心目中,当清华培养出来的一大批年轻人,以及一大批从清华起步的年轻人成为世界一流学者的时候,当我们的若干工作对人类的科学史、文明史产生持续影响的时候,我们就可以骄傲地宣称:清华是世界一流大学。

我们和你们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有这个条件、有这个能力,用自己具体的行动来实现这个并非遥不可及的目标。我希望每一位同学都能记住:如果今天你认为我们的母校还不是世界一流大学,那么就让我们通过每个人的努力共同把她变为世界一流大学!

对于我们的国家,我们这一代人、特别是你们当中和我一样把科学研究作为毕生事业的同学们,更是责无旁贷:经济发展决定中国有多富,科技发展限定中国有多强。让中国的科技实力配得上她的经济体量,让中国的科研成果产生世界影响,我想也正是中国科学家对于国家最根本的责任与使命。

亲爱的同学们,这一刻,看着你们,我与你们一样激动。你们的未来有无数种可能,但是每个人的人生只有一次。在现在这个信息爆炸、计划跟不上变化的年代,希望每一位清华人用你的初心去探索你的人生意义,努力认识你自己,做你自己,坚守内心的选择,坚定地为实现你的人生意义而勇敢、专注地行动。我衷心祝愿每一位同学收获自己的精彩人生,书写你认为最重要的历史!

谢谢大家!

;

C. 清华校长毕业寄语中的:“丈夫秉壮节 自信无终穷”这句话到底啥意思

首先我们要先理解清华校长说这句话的意思,“丈夫秉壮节 自信无终穷”的意思是,生命的力量来源于信念,只要我们心怀高远,壮节不改,只要挺立风骨,奋不顾身,就一定会取得最后的胜利,诗中也表现出了大丈夫的气节和自信。

D. 清华大学毕业典礼发言稿

清华大学毕业典礼发言稿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我们可以使用发言稿的机会越来越多,发言稿可以起到整理演讲者的思路、提示演讲的内容、限定演讲的速度的作用。你知道发言稿怎样写才规范吗?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清华大学毕业典礼发言稿,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清华大学毕业典礼发言稿1

某月某日上午举行的清华大学某年本科生毕业典礼上,一位学生代表的发言让不少在场学生和家长印象深刻。这位从甘肃国家级贫困县走出来的大学生,柔弱但坚定地告诉在场的几千位观众:我想用一年不长的时间,做一件终生难忘的事情。

毕业生代表张薇在某年本科生毕业典礼上的发言全文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友、来宾,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我是工业工程系的张薇,非常荣幸能够作为20xx届毕业生代表在这里发言。

几年前,因为清华园,我们遇见了彼此。不经意间,清芬园开张了,食堂的餐勺换了,学堂路两旁的树长出了新枝,我们也成长为了更好的我们。我总觉得我们这届学生是幸运的,我们共同见证了艺术博物馆的落成,看到了苏世民书院招收第一批学生,目睹了第一批00后进入校园,还认识了前不久发现的古墓“校友”……几年来的点点滴滴,在离别瞬间涌上心头,此时此刻,首先想说的还是感谢,谢谢所有关怀我们、鼓励支持我们的师长与亲友们,谢谢你们!

我来自甘肃镇原——一个黄土高原上的国家级贫困县,交通不便,教育资源有限,经济相对落后。犹记得第一次去省城参加物理竞赛实验环节,我甚至没有见过比赛所用的仪器,当我终于找到仪器开关时,实验时间已经到了。那是我第一次意识到不同地域的教育差异如此之大,短暂的失落也在我心底埋下了改变家乡教育现状的种子。

经过高中三年的拼搏,我幸运地成为了这个园子里的一份子。邱校长在开学典礼上就告诉我们:“清华学生要具有理想主义精神”,要“听从内心的召唤,突破现实的羁绊,追求有意义、有价值的人生目标”。四年的大学生活告诉我,实现人生目标的关键是:能坚持、有担当。

坚持,就是身处低谷仍心怀希望,困难重重仍坚定前行。

因为基础薄弱,我时常陷入自我怀疑。微积分作业要比别人多花三四倍的时间,竞选班长不成功,报名实践支队长也失败了,仰卧起坐100分只拿到了20分……《平凡的世界》里孙少平说:“一个平凡而普通的人,时时都会感到被生活的波涛巨浪所淹没。你会被淹没吗?除非你甘心就此沉沦!”

我们都曾经历各种各样的困难挫折,曾在漫漫长夜中苦苦思索,在无人的角落里放声大哭,但只要咬牙坚持,生活就会给你惊喜。后来,我参加了辩论赛,和小伙伴一起获得了“辩论好声音”的冠军;我的仰卧起坐及格了,当上了班长也开始指导实践支队,还顺利拿到了学业优秀奖学金。

我没有辜负自己当时在日记中写的那句话:“无论如何,不许退缩,不许不努力,决不许放弃。”我们不会被困难打倒,咬着牙含着泪,也要坚持到最后一刻!

担当,就是要铭记清华人的家国情怀,不忘初心,坚守理想。

某年在甘肃特困镇殷家城的一间土窑洞里,我遇到了1位母亲和她的3个孩子。母亲不识字,父亲意外离世,家里只有一张桌子,没有台灯,但姐弟仨却学习得无比认真。我至今忘不了母亲的手足无措,忘不了孩子衣服上的破洞和眼睛里的光,我知道我应该做些什么。

经过我们的努力,这个困难家庭最终得到了北京一家公益组织的长期学业资金支持。过去四年里,我曾前往甘肃、云南、陕西、内蒙等多个省份开展了8次公益实践。我开始意识到,清华人有责任去关注社会,我们的努力真的具有点燃星星之火的力量!

家国情怀体现在清华人坚定的毕业选择上。教育研究院的沈晓东学长在毕业后前往安徽省金寨县担任小学校长,致力于困境儿童的救助和教育;今天和我们一同毕业的来自新闻学院的仁增顿珠走出青藏高原后又坚定回去,毕业后将在藏北草原当一名基层工作者;还有法学院的胡凯,毅然从军入伍,誓要为强军梦贡献力量……在万千选择面前,他们放弃了外人眼中的“最优解”,跳出了自己生活的“舒适区”,走向了祖国最需要的地方。

我也始终记得曾经想为教育事业贡献力量的懵懂初心。推研成功以后,我决定延迟入学一年,加入清华大学研究生支教团。清华培养我们成为“肩负使命、追求卓越的人”,父母希望我不忘“饮水思源”,朋友们希望我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而我想“用一年不长的时间,做一件终生难忘的事情”!

岁月不居,未来可期。我们不仅有坚定不移的决心,果敢刚毅的品格,更有家国天下的情怀和为理想不懈奋斗的一腔热血!我们永远不会忘记心底的热爱与热泪盈眶的感动。感谢清华给我们更加有力的翅膀去翱翔天际,我们将不忘初心坚守信念,乘风破浪直济沧海!

谢谢大家!

清华大学毕业典礼发言稿2

亲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上午好!

谢谢大家让我有幸站在这里,分享我的感谢和不舍,表达我的惦念和祝愿。

MBA是学校里最大的专业硕士群体,其中有志于再次择业、投身经济管理事业的全日制学生,也有我这种平时从不露面、到了晚上和周末,才开始混迹于校园各个角落的在职班学生。我就职于在全国观众关注的目光里表示压力很大的中央电视台,也很小众地跻身在经管学院的各种金融人士、IT精英之中。我和我身边的同学们早已过了本科生花一样的年龄,又离EMBA的成熟和成功有点距离;没有办法把所有的时间都用来学习,却要接受所有严格的考核;在工作岗位上渐渐变得不可或缺,陆续成家过上了上有老下有小的生活。三年的时光在我们的疲于奔走但充实快乐中悄然滑过,特别遗憾没有在平时多留些纪念,因为在学校的每一天都如此美好。

亲爱的老师们,今天我们毕业了。你们一定对我们在小组作业中怎么都阻挡不了的团结友爱精神感到头疼,为我们在加班开会出差时错过的学习机会、在考试中并不完美的答卷感到无可奈何;也一定欣慰于我们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在论文答辩时的侃侃而谈,在走向未来时的自信和勇敢。尽管离老师们心目中优秀学生的标准还隔着千山万水,但是老师传授过的为人之道我们都记得,以身示范的平和、淡定、低调和阳光心态我们都记得。亲爱的老师,你们是最可爱的人!

亲爱的'同学们,今天我们毕业了。我们不用再对老师每次都有创新的签到方式耿耿于怀,不用再对无限大的考试范围感到痛苦,不用再纠结于加班还是上课的两难选择,不用再对着各种内网各种用户名抓狂,不用再忍受请假时领导愤慨的眼神,也不用在周末爱人孩子幽怨的目光里出门。可是,我们也没有机会再享受下班路上奔向学校的轻松心境了,没有机会在考试时体会“书到用时刚刚好”的窃喜,没有机会在课堂上提问、质疑或者小小地幽默一下,也没有机会再登上共聚同秀的舞台展示我们的才华。今天,我们不得不选择留恋不得不放手,但是等到风景都看透的时候,我相信我们仍然会清晰地记得一起上课的教室,一起腐败的饭局,一起挥汗如雨的球场,还有一起看过的细水长流。

亲爱的家属们,今天我们毕业了。不知你们是否庆幸远远多过高兴,因为以后的家务活儿终于又有人分担了,孩子有人照顾了,深更半夜也没有同学再打电话来以讨论作业之名行密谋腐败之实了。你们承担了本该家人一起分担的重任,你们的好,我们都知道;你们的辛苦,我们都记着;你们伤不起,我们都了解。所以我们以清华MBA的身份保证,从今天起,一定努力赚钱养家,所有家务活全包,做全家人的开心果和提款机,你们只需要负责貌美如花、享受生活。

今天,我们毕业了。万般不舍,终究到了离别的时刻。遗憾没有多去几次图书馆,没把作业写得再认真一些,没有在情人坡上多坐坐,没把舌尖上的清华都体验一遍。时光不会重来,但是我们让彼此变得更幸运。清华值得永远去爱,经管是我们不变的期待,MBA大家庭是我们最深的牵挂。祝愿学院培养出更多有sense懂businessmodel的商界领袖,祝愿MBA项目越办越好,祝愿亲爱的老师们学术成就更上层楼,祝愿最最亲爱的同学们一生平安快乐!

谢谢大家!

清华大学毕业典礼发言稿3

尊敬的各位领导、来宾,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好!

我是贾志豪,来自交叉信息院计算机科学实验班(以下简称“姚班”)。我十分荣幸,能够作为毕业生代表发言。

在高中的时候,家长总会教育我们说:高中是人生最辛苦的阶段,挺过了高中,进入大学就轻松了。然而到了清华,我才发现,事实并非如此。四年的大学时光,累并快乐着,辛苦并充实着。今天我想借此机会,和大家分享我在清华学到的三句话。

第一句话叫做“做最好的自己”。

这句话是从姚期智先生那里听到的。大学四年来,几乎每一次姚班的讲座都可以看到姚先生的身影,他总是听得非常认真。姚先生曾经说过,他也有很多 新的领域需要探索、学习,甚至还要跟我们比赛,看看谁学得快、学得好。怎样做最好的自己?姚先生给我们做出了表率,就是要精益求精,追求完美,不断实现自 我的超越;就是要敢于筑梦,敢于圆梦,敢于坚持自己的梦想。

我一直把这句话奉为圭臬,时刻鞭策自己。大二小学期,为了能够设计出性能最优越的微处理器,我们挑灯夜战,放弃了所有的娱乐和休息时间;每年秋 天,为了能够实现三千米满分,我要求自己每天跑三千米,风雨无阻,最终达成了目标。我相信,人各有所长,只要坚持梦想,放眼长远,矢志不渝,就一定能在人 生的大舞台上绽放出自己独特的光彩!

第二句话叫做“真正的热爱值得百分百的专注”。

这里我想与大家分享一个故事。去年春天,我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交换。当时我与同学约好,利用假期去纽约和那里的朋友们一起游玩。然而,随着假期 的临近,我的一篇论文也进入到了最后的攻坚阶段。一边是老友相聚、风光大好,一边是板凳冰冷、数据枯燥,如何选择?我忍着内心的小小纠结,还是牺牲了假 期,错过了与老朋友的叙旧和纽约的大好风光。不过,故事的结局还算美好,最终这篇论文发表在了顶级国际会议上,论文的贡献也被学术界认可。

四年来,我专注付出、废寝忘食,动力正是源于对计算机科学发自内心的热爱。如今,我即将赴美国斯坦福大学,继续攻读计算机博士。正像1924年 英国登山家George Mallory回答《纽约时报》“你为什么要攀登珠峰”时所说的,“因为山在那里”——有朝一日登上科学的巅峰,领略那里的无限风光,是我心中信守的梦 想。

第三句话叫做“同学是我们一生的财富”。

我的导师曾跟我说:大学本科阶段最大的收获,不是学到了多少知识,做出了多少成果,而是你现在认识的同学,他们将会是你一生的财富。

提到同学,总会有那么几幅画面在我脑海中浮现。第一幅画面叫做“喜悦”,我大一代表姚班出征足球比赛,打入班级首粒进球后被同学们高高举起,抛 向空中,听到此起彼伏的欢呼声,我只有一个念头——有你们真好!第二幅画面叫做“感动”,大二聚餐,不小心卡到了鱼刺,跑了几家医院都没办法将鱼刺取出, 看到同学们在深夜仍然为我忙前忙后的身影,泪水浸湿了眼眶。第三幅画面叫做“靠谱”,大四上学期事务众多,又赶上一个重要的国际会议,临行前直到机场我还 在担忧,此时同学拍拍胸脯说道:放心去吧,园子里的一切有我呢!

大学四年,有些片段会离我们渐行渐远,但有些片段却会历久弥新。或许,我们会忘记某一门课程的成绩,但是我们总会记得在考试前与同学一起自习到 深夜的情景;或许,我们会忘记自己发表了哪些论文,但是我们总会记得在论文的攻坚阶段与同学并肩作战相互鼓励的时刻;或许,我们会忘记自己班级获得的荣 誉,但是我们总会记得,为了获得这些荣誉,大家付出了多少汗水、辛劳和努力。追逐梦想的道路上,很幸运有你们随行相伴,共同成长。

清华园四年,致知穷理、学古探微,鸣谢的千言万语不知从何说起,就让我们把它凝结为一句“舍不得”吧。舍不得清芬的香锅和观畴的肘子,舍不得辛 勤的老师和辛劳的职工,舍不得朝夕相处的室友和挥斥方遒的同学,最舍不得的是培养我们四年的母校——父母给了我们梦想之身,正是在这个园子里,梦想插上了 飞翔的翅膀。

离别时分,所有的舍不得都将收入行囊,梦想在新的起点再次起航。每个清华人,心中或许有不同的梦想,有的将潜心科研,登临学术殿堂;有的会雄心 铸剑,戍卫辽阔边疆;也有的将扎根基层,践行报国理想。不管选择如何,我们身上都带着清华的烙印,行囊里都装着这个园子的时光。异曲同工,十七万学子矢志 不渝共谱清韵华章;厚德长行,百二载志士行健不息成就强国梦想! 清华,给我们永恒的力量;清华,是我们梦想开始的地方!

谢谢大家!

E. 曾经那个向清华求一间陋宿的学生毕业了,毕业后他将何去何从

4年前,身患残疾的清华大学新生魏祥致信学校求“一间陋宿”,清华回信“人生实苦,但请你足够相信”,并在其入校后提供了妥善的保障条件。4年后,魏祥顺利毕业。据悉他将回到家乡甘肃,在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攻读博士研究生。魏祥患,2017年以648分的高考成绩被清华大学录取。报到入学当天,魏祥母子就入住了清华为他们准备的单间无障碍寝室。

曾经那个向清华求一间陋宿的学生毕业了,毕业后他将回到家乡攻读博士学位。

F. 寒门再难出贵子清华才女6分钟演讲,让世界沉默!

“我想用一年不长的时间,做一件终生难忘的事情。 ”

在昨天上午举行的清华大学2019年本科生毕业典礼上,

大学生代表张薇温柔而坚定的说出了这样一句话,

令在场的几千名学生和家长无比动容。

张薇作为唯一一位本科学生代表发言,

站在台上的她个子小小的,声音轻轻的,

但是在她温柔的语气中,字字句句都带着坚持。

她来自甘肃镇原——一个黄土高原上的国家级贫困县,

那里交通不便,教育资源有限,经济相对落后。

第一次去省城参加物理竞赛实验环节,她甚至没有见过比赛所用的仪器

当她终于找到仪器开关时,实验时间已经到了。

她说: 那是我第一次意识到不同地域的教育差异如此巨大,短暂的失落也 在我心底埋下了改变家乡教育现状的种子。

经过高中三年的拼搏,张薇成为了清华大学的一名学子,

然而,接下来的学习生活也并没有那么顺利……

她的微积分作业,要比别人多花三四倍的时间,

竞选班长不成功。报名实践支队长也失败了,

仰卧起坐100分只拿到了20分……

“无论如何,不许退缩,不许不努力,决不许放弃”

张薇在日记中写下这句话,

只要咬牙坚持,生活就会给你惊喜。

后来,她参加了辩论赛,和小伙伴一起获得了“辩论好声音”的冠军,

她的仰卧起坐及格了,当上了班长也开始指导实践支队

还顺利拿到了学业优秀奖学金……

在毕业典礼上,她说:

我也始终记得,曾经想为教育事业贡献力量的懵懂初心,

推研成功以后,我决定延迟入学一年,加入清华大学研究生支教团。

清华培养我们成为“肩负使命、追求卓越的人”,

父母希望我不忘“饮水思源”,

朋友们希望我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

而我想“用一年不长的时间,做一件终生难忘的事情!”

张薇出生寒门,却从来不忘初心,

在清华求学期间,她多次参加公益活动,

为甘肃贫困家庭争取到了资金支持,

改变家乡教育现状的这颗种子,真的在张薇的心中长成了一棵大树。

现在,她本科毕业,仍旧决定去支教一年,

因为她知道,贫困山区的孩子需要更好的教育资源,

而她自己也愿意为自己的人生添下这浓墨重彩的一笔!

“要用一年时间,做一件终生难忘的事。”

人生有很多个一年,在大学生活中,一年是一段很短的时间,

还不来不及去几次图书馆,还来不及和心爱的人儿去花前月下。

有多少人能牢牢把握这时间,去做让自己终生难忘的事呢?

张薇的演讲让我想起曾经看到过的一篇新闻报道,

主角是哈佛大学优秀毕业生何江。

出生于湖南农村的何江,在经历了贫困和劳作的童年后,

在2016年,作为哈佛大学优秀毕业生登上毕业典礼演讲台,

成为获此殊荣的第一位中国大陆学生。

何江从湖南的一个小山村,到县城,到省城,再到美国波士顿,涵盖了社会发展的不同层面。

在他走入哈佛之后,媒体开始挖掘他的成长背景,

试图从他的成长背景里面找出一些不平常的东西,好来解释“农村娃”和“哈佛”这两个名词之间的关联。

但对于何江自己来说:

“硬是要搜寻出一点可说的,我想或许是曾经那些苦难的经历,让我很早便明白了,要把握自己命运这样一个简单的道理吧。”

命运给你一个比别人低的起点,是希望你用你的一生去奋斗出一个绝地反击的故事。

英国有一部纪录片叫做《人生七年》,

片中采访了12个来自不同阶层的七岁男孩,并且每过七年都重新采访他们一次,

到了影片的最后,人们发现,富人的孩子还是富人,穷了的孩子还是穷人。

但是有一个叫做尼克的贫穷小孩,他到最后通过自己的奋斗变成了一名大学教授,

可见命运的手中是有漏网之鱼的。

寒门子弟逆袭的故事数不胜数,

马云开创阿里巴巴之前只是一名普通的乡村教师;

刘强东当初是揣着乡亲们一起凑的500多块钱和76个鸡蛋去北京上的学;

他们的成功是命定的吗?不是,任何一个人的成功都不是天定的,

他们之所以能够摆脱贫穷的泥潭,靠的是拼搏和努力。

两个人从监狱的铁窗往外看,一个看见烂泥,另一个看见星星。

漫漫历史中,没有人能告诉你,在当下的十字路口,究竟要怎么选怎么走,除了你自己。

至于最后怎么选择和怎么看,还是要结合自己的处境分析。

大部分迷茫的问题,其实都可以自己来回答自己:

我是谁?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

多追问自己,多盘点自己,你就能找到答案。

说这么多,并不是要逼着大家去赚钱,去发家致富,去寒门逆袭,

但是,至少要知道自己想要的到底是什么,

花一点时间,为自己想要的东西做出一些改变。

每天进步一点点,总归会过上自己想过的生活!

就像张薇那样,用一年不长的时间,做一件终身难忘的事情!

G. 清华毕业寄语|宁恋本乡一捻土

又是一年毕业季,即将迈出象牙塔的莘莘学子们带着母校的深深祝福和寄语走出校门,走上工作岗位或继续深造。

2021年,清华本科生毕业典礼寄语:宁要故乡一抔土,莫恋他乡万两金。

时隔1400多年,西游记中唐太宗李世民赠与“三藏法师”的那句“宁要故乡一抔土,莫恋他乡万两金”的嘱托,经由清华大学这样一个全国顶尖高校的校长口中,传于即将迈出校门,走上新的学习和工作岗位的3389位本科毕业生们。

在2021年清华本科生毕业典礼上,他希望清华培养出来的都是精忠报国,为国家,为社会,为人民,成为各行各业的精英。要承担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而不是远度海外,为其他国家工作的精致利己主义者。
如果做不到回归,不能为我们的祖国做出贡献,那就谈不上爱国了。

最后,他希望同学们要“坚守人生底色,拓展人生格局,在神州腾飞、强国逐梦的大好时代里绘就壮美的人生画图。

少年不懂西游记,读懂已不再少年。

25集,霸屏30余年的西游记,是无数人心中无法超越的经典。小时候,看的就是个热闹,惊叹于孙悟空的机智,嗔怪着唐僧的顽固,嘲笑着八戒的贪懒,赞扬着沙僧的忠诚。

中年再看西游记,突然被剧中一些细节戳中痛处,想起千里外的故乡,不由得潸然泪下。

玄奘临行,唐王封其为御弟,赐紫金钵盂,文牒白马,并弯腰低头,从地上捻一撮黄土置于杯中,赠言道“宁恋本乡一捻土,莫爱他乡万两金”。

此后14年间,跋山涉水十万八千里路,豺狼虎豹,艰难险阻,都不能动摇三藏法师西天取经,回归故土的决心。他怀着坚定不移的意志,始终如一的情怀,诱惑当前不为所动,生死面前毫不畏惧,取得真经,修成正果。

其实,家国情怀一直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的灵魂,是一个民族的精神脊梁。

常书鸿《敦煌图录》改变一生命运

提到常书鸿,知道他名字的人可能不多,但一提到莫高窟,却无不知晓。常书鸿是谁?他就是“敦煌守护神”。

他青年时期留学法国学习绘画,10年间取得了卓越的成就,许多油画作品获金奖或被法国国家博物馆收藏。但这个在国外前途一片光明的青年,却因在巴黎的旧书摊上偶遇一部《敦煌图录》的画册,改变了人生命运。书中约400幅有关敦煌石窟和塑像照片,令他十分震撼,原来在自己的祖国还有这样一座“国人不知,国外轰动”的艺术宝库。而当他来到巴黎”吉美博物馆“看到祖国的艺术瑰宝被无情掠夺、玷污后用来展览时,受到了强烈刺激。

为此,他决定放弃国外优越的生活条件和工作环境,毅然回到了战火纷飞,风雨飘摇的祖国。他要回国,要为敦煌献出自己的一切。

回国后,国内时局混乱,军阀割据,他空有一腔拯救敦煌的热血却也无能为力。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多方努力,6年后,敦煌艺术研究所成立,他肩负所长重任,经过几个月的艰苦跋涉,终于到达心驰神往的莫高窟。面对着千年壁画,他犹入仙境,却也从此踏上了敦煌保护工作的漫漫征程。

这50年间,他不仅经受住了工作的苦,还承受了深情伉俪的妻子不堪大漠孤苦与人私奔的痛,经历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纵有千百般理由让他放弃,但他仍然不为名利,义无反顾地为保护莫高窟默默地奉献。

常书鸿,用自己的艺术生命谱写了敦煌传奇,谱写了不可磨灭的民族精神。

余光中,以乡愁之诗撼动亿万华裔之心

余光中被称为"以乡愁之诗撼动亿万华裔"的诗人,"乡愁"是其众多诗作中念念不忘的主题。

诗人余光中的“乡愁”,巧妙的运用了邮票、船票、坟墓、海峡这些实物,把抽象的乡愁具体化。道尽了幼年时对母亲的依恋,青年外出求学时对妻子的思念,母亲去世后对母亲的怀念,最后那一句: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点明主题,表达了他对大陆母亲深深的眷恋,希望祖国早日统一,尽快回到母亲怀抱的游子情怀。而那一湾浅浅海峡"把"我"和"大陆"隔开,是民族悲剧所造成的。

回归,这不仅是诗人的内心愿望,更代表了绝大部分中国人的心愿。

诗人于1949年离开大陆去台湾,离乡20多年的他,于1972年写下这首著名的乡愁,因那道浅浅的海峡,阻断了他对故乡对亲人长长地思念。

2011年12月11日余光中在华南理工大学讲学时,曾在千余学生面前亲自朗读了自己为《乡愁》续写的第五段:而未来,乡愁是一道长长的桥梁,你来这头,我去那头!诗人将乡愁化作桥梁,将海峡两岸紧密联系在一起、勾画出共同繁荣发展的图景,也充分了他对祖国统一的信心。

从一千多年前杜甫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到现代诗人余光中“乡愁”,思乡是游子们亘古不变的话题。

纵观古今,从流传千古的“三藏法师”到近年出国求学的学子,哪一个远渡重洋的人不是为了有更好的前途和圆更美的梦?

近十年,国内日新月异的发展速度令许多海外游子们心生遗憾,遗憾于当初没有回归,遗憾于没有为祖国的发展尽到自己的微薄之力。

生而为人,其实一生都在追求归属感和价值感。这正是他们内心遗憾和缺失的感觉,其实,祖国的大门永远敞开,何时回家都不算晚。

从北宋张载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到抗日英雄赵一曼“未惜头颅新故国,甘将热血沃中华”,再到地球物理学家黄大年“振兴中华,乃我辈之责”,这些都是家国情怀的生动表达。

爱心与仁义,使命与担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是自古至今家国情怀的精髓所在。
家是小的国,国是千万家。华夏儿女的家国情怀,薪火相传,生生不息!

H. 2020年6月22日回清华大学参加毕业典礼要具备什么条件

1、个人提出申请

每年的6、7月份由个人向清华大学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办公室提交参加学士回学位的书答面申请。

申请书内容包括:报考专业、毕业时间、毕业证书号、课程平均分、专业外语课程考试成绩、毕业论文成绩和学位外语成绩;并写清通信地址、邮政编码、联系电话等。

2、提交申请资料及办理报考手续

大约在每年8一9月份期间在网上发出报考通知,并将报考通知书邮寄给申请人。

(8)清华大学本科毕业典礼扩展阅读:

清华大学关于2020年毕业典礼有关安排的通知:

学校将于6月22日(周一)、23日(周二)分别举行研究生毕业典礼和本科生毕业典礼。鉴于当前北京市防控疫情形势,经学校研究决定,清华大学2020年毕业典礼采用“云毕业典礼”形式,安排如下:

1、时间:6月22日(周一)8:00,研究生毕业典礼;6月23日(周二)8:00,本科生毕业典礼。

2、 部分师生代表在大礼堂前广场参加,其他在校毕业生按院系分散组织在室外集中参加,非在校毕业生线上参加,具体安排另行通知。

3、 本次毕业典礼不安排学位授予环节,2019年10月和2020年1月、4月、6月毕业生可选择在今后任何一年返校参加一次学位授予仪式。

校长办公室

2020年6月17日

I. 魏祥已从清华毕业,将回兰州读博,他背后有着怎样的励志故事

4年前,身患残疾的清华大学重生魏祥致信校园求"一间陋宿",清华回信"人生实苦,但请你满足相信",并在其入校后提供了妥善的保证条件。6月27日,魏祥顺利毕业。据悉他将回到家园兰州,在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持续攻读。

魏祥背后的励志故事


拨穗仪式上,清华大学党委书记陈旭亲自为魏祥拨穗,并蹲下身与他合影留念。记者了解到,魏祥已凭仗优异的成果取得直接攻读博士学位的资格,将回到家园甘肃兰州,在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持续攻读博士学位,他的研究方向是粒子物理和理论物理。

今年清华大学共有3389名本科生毕业。在毕业仪式上,清华校长邱勇勉励广大毕业生要坚守人生底色,在广阔天地中铺展人生画卷,在大有可为的时代里绽放人生光荣。

热点内容
华中师范大学在天津招生 发布:2024-05-07 07:45:20 浏览:257
五邑大学扣学费时间 发布:2024-05-07 07:41:37 浏览:853
广州大学附属中学大学城校区宿舍 发布:2024-05-07 07:32:30 浏览:121
2014年湖北大学招生 发布:2024-05-07 07:15:23 浏览:262
摄影专业是本科还是专科学校 发布:2024-05-07 07:08:07 浏览:806
辽宁著名大学排名 发布:2024-05-07 06:49:37 浏览:968
南昌大学前湖校区天健园 发布:2024-05-07 06:34:51 浏览:761
函授本科属于专科吗 发布:2024-05-07 06:23:37 浏览:748
园林专业考研大学排名 发布:2024-05-07 06:04:24 浏览:369
宁国中学2014年高考本科录取名单 发布:2024-05-07 06:00:03 浏览: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