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大学本科生升学率
『壹』 川大计院硕士读博去向
《四川大学2021届毕业生
就业质量年度报告》显示,
四川大学毕业生就业情况良好,
均超九成落实了就业去向,
且2021届毕业生去向落实率
较去年同期有所上升。
01
毕业生基本情况
截至2021年12月8日,四川大学2021届毕业生共16129人,其中本科毕业生8907人,占毕业生总人数的55.22%;硕士毕业生6011人,占毕业生总人数的37.27%;博士毕业生1211人,占毕业生总人数的7.51%。毕业生生源地覆盖34个省级行政区,从区域分布来看,西部地区占比62.81%,中部地区占比19.39%,东部地区占比14.58%。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信息
02
毕业生就业状况
就业整体情况
截至2021年12月8日,学校2021届毕业生总体毕业去向落实率为92.54%。其中本科毕业生毕业去向落实率为89.45%,硕士毕业生毕业去向落实率为96.51%,博士毕业生毕业去向落实率为95.54%。
就业地区分布
毕业生就业地区分布广泛。西部地区(64.31%)为2021届毕业生就业的主要区域,其中四川省占比50.96%,重庆市占比4.56%;到广东省、北京市、江苏省、浙江省、上海市等东部地区就业的毕业生人数也较多,占比为27.78%。
2021届毕业生就业地区分布
2021届毕业生就业流向占比前十位城市分布
四川大学作为西部地区的文化教育重镇,
培育了大批青年栋梁,
为西部地区输送了大量人才,
服务西部地区建设。
学校从服务国家经济建设与产业结构转型
对人才的战略需求出发,依据学科专业优势,
大力实施“四大就业引领计划”,积极引导毕业生
将国家发展与个人发展紧密结合,
到基层和重点地区、重要领域就业,
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
就业行业分布
2021年定向选调省市数(增至29个省市区)和录取人数实现双增长。2021届定向选调签约人数877人,同比上升29.35%。
2021年,毕业生到党政机关及公共服务部门就业同比上升4.34%,科研单位就业同比上升2.69%;从毕业生行业布局来看,流向先进制造业、信息科技领域、医疗卫生、教育和生产性服务业等重点领域保持较高比例,就业结构优势突出,发展均衡。
2021届毕业生就业单位行业分布
03
国内外深造
2021届不同学历层次毕业生国内外深造分布
2021届毕业生国内外继续深造总计5379人,占毕业生总数的33.05%;其中本科毕业生国内外继续深造4570人,占本科毕业生总人数的51.31%。与往年相比,毕业生选择继续深造的数量和比例均有上升,深造意愿强。
国内升学
国内升学率及升学院校:2021届毕业生国内升学4401人,国内升学率为27.29%。其中本科毕业生国内升学3665人,国内升学率为41.15%;硕士毕业生国内升学736人,国内升学率为12.24%。
国内升学毕业生中,升学至国内一流高校的毕业生共3767人,占比85.59%;其中本科毕业生3069人,占本科国内升学总人数的83.74%。升学院校主要为四川大学(2345人)、浙江大学(110人)、复旦大学(96人)、北京大学(90人)、上海交通大学(88人)等,深造质量较高。
2021届毕业生主要升学高校分布
出国(境)留学
2021届毕业生中,978名毕业生出国(境)深造,其中本科毕业生905人,硕士毕业生73人。
出国(境)留学院校:2021届出国(境)留学深造毕业生中,赴QS世界大学排名前50名高校的毕业生462人,占比47.24%;其中本科毕业生450人,占本科出国(境)留学深造总人数的49.72%。赴QS世界大学排名前100名高校的毕业生664人,占比67.89%;其中本科毕业生637人,占本科出国(境)留学深造总人数的70.39%。
2021届毕业生出国(境)留学院校分布(世界TOP50)
04
毕业生就业状况
求职过程
落实工作渠道:毕业生落实工作的渠道集中于校园招聘会/学校线上招聘会、双选会(27.38%)和学校发布的招聘信息(20.82%),其次为校外各类招聘网站信息(17.17%)和直接向用人单位申请(13.17%)。可见学校招聘会、就业信息网与政府部门和社会组织搭建的各类就业“云”平台是毕业生择业的主要渠道。
学校2021届毕业生落实工作渠道分布
校园招聘情况
为保障毕业生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目标的实现,学校充分发挥专场宣讲会、大中型双选会、就业信息网等各类线上线下平台的作用,分层次分类型开展校园招聘服务工作。2020年9月至2021年6月期间,面向2021届毕业生开展空中宣讲会381场、空中双选会131场,线下宣讲会1316场、双选会125场,进校用人单位4948家,发布需求信息9881条,线上线下就业信息供给充足。
用人单位招聘时间分布:用人单位招聘高峰期主要集中于2020年的9-10月以及2021年的3-4月,形成“秋招”和“春招”两个高峰期。
进校用人单位招聘时间分布
用人单位性质分布:为2021届毕业生提供招聘岗位需求的用人单位中,单位性质集中于民营企业(37.29%)和国有企业(30.50%);此外,高等教育单位(7.74%)、三资企业(7.13%)和科研设计单位(5.25%)等也占有一定的比例。
用人单位性质分布
毕业生对学校就业工作的评价
2021届毕业生对学校就业工作的总体满意度达到97.69%,其中对“招聘信息发布”(98.83%)、“校园招聘会、宣讲会”(98.73%)、“就业信息网”(98.30%)的满意度相对较高。
2021届毕业生对学校就业工作的评价
2021届不同学历层次毕业生对学校就业工作的满意度评价
学校求职工作有效性评价:对于学生所接受求职服务工作是否有效,毕业生认为“非常有效”和“有效”占比位居前三的服务依次为校园招聘宣讲会、校园招聘双选会和发布招聘需求与薪资信息。
2021届毕业生对学校求职服务的有效性评价
毕业生实现满意就业,近三届毕业生的
工作总体满意度均在92%以上,
2021届毕业生工作满意度(96.07%)
同比上升1.64%。
此外,毕业生的社会认可度高,
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满意度在98%以上。
结语
优秀的川大er们,
过去,你们在川大这片土壤成长生活,
未来,你们将在新的岗位上努力拼搏。
祝福你们一切都好,也别忘记回家看看,
这里有走不完的长桥,温暖的图书馆,
还有一群在青春岁月里陪伴你的老师和朋友们。
我们正处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
的历史进程中。
青年一代的理想、本领和担当,
就是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希望。
小友相信,每一位川大er,
都能在新的征程中,
激扬青春,勇做走在新时代前面的
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
开创更加美好的未来!
『贰』 四川大学电气工程学院毕业生的就业单位
四川大学电气工程学院毕业生的就业单位如下:
四川大学电气工程学院组建于1998年,由原成都科技大学电力工程系,自动化系,应用电子技术系合并组建而成。从办学历史来看,四川大学电气工程学院办学历史可以追溯到1908年,是我国首批创办电气工程专业的单位之一。
四川大学电气工程学院有着悠久的历史。电气工程学院现在有电气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电子信息工程博士点,有控制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
东方电气集团,普联技术有限公司签约的本科生人数各为碧罩三人。以上数据指的是本科生的就业单位数据,接下来说一下研究生的就业单位数据。硕士研究生在国家电网就业的人数为97人,在华为就业的人数为十人,在南方电网就业的人数为七人。
学院拥有电气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电子信息工程博士点;设有控制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以及能源动力工程硕士点;现有本科专业均为国家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其中电气工程及其自动袭知化专业为中国工程教育认证专业。
『叁』 四川大学和电子科技大学哪个学校分数线更高
电子科学技术大学和四川大学都是我国著名高校,都是世界一流建设高校,都在成都,如何选择,应该考虑如下信息: 第一考生的分数。尽管两所学校的都很厉害,但录取分数还是有差距的。以两所学校在河北省录取分数为例进行说明: 理工科电子科技大学录取分数高一些,而文史类四川大学录取分数更高一些,反映了电子科技大学工科强校和四川大学综合类大学的特质。在其属地四川省,今年四川大学和电子科技大学理工类录取分数分别为635和650,文史类录取分数分别为609和597。在文理科和河北省录取情况类似,因此,分数允许的话,理科优选电子科技大学,文科优选四川大学。 第二是学校的优势特色。大学是靠学科,或者说是优势学科支撑的,根据世界一流学科划分和教育部第四次学科排名,对两所学校的优势学科进行分析。
『肆』 四川大学吊打重庆大学四川大学和重庆大学哪个好
虽然在同一个办学层次,但高校与高校之间也存在着一些竞争关系。比如,西南地区的两所985大学——四川大学和重庆大学,就经常被家长和考生拿出来比较,甚至有人说四川大学吊打重庆大学。本期,我就对比一下这两个学校,看看四川大学和重庆大学哪个更好?
4、就业升学
《四川大学2020年就业质量报告》显示,四川大学本科生就业率为88.4%,本科深造率50.86%。《重庆大学2020年就业质量报告》显示,重庆大学2020届本科毕业生的就业率92.29%,升学率为25.46%。重庆大学的就业率略高于四川大学,但在升学率上,四川大学比重庆高出将近一倍。
总结:通过以上对比,我们可以发现,四川大学的实力确实在重庆大学之上,而且实力差距比较大,在985高校中,四川大学属于中上流水平,而重庆大学属于中下流水平。
二、四川大学和重庆大学哪个好?
从上文的分析中我们就能知道,如果看综合实力,那四川大学肯定比重庆大学更好。但两个学校都各具特色。比如四川大学的口腔医学专业在全国都是顶尖水平,文科方面,四川大学还是汉语言、历史学的基础人才基地。而重庆大学的优势则体现在老牌工科以及材料、建筑等专业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