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高考全國本科
⑴ 2016屆高考考全國卷幾卷
1、2016年高考使用的全國卷有兩種,新課標一卷和新課標二卷。教育部會指定不同省份高考試卷是使用新課標一卷,還是使用新課標二卷。
2、2016年26省份高考使用全國卷:遼寧、江西、山東、安徽、福建、湖北、廣東、陝西、四川、重慶、福建、河南、河北、山西、貴州、甘肅、青海、西藏、黑龍江、吉林、寧夏、內蒙古、新疆、雲南、湖南、廣西。
3、新課標一卷
2015年前使用省份:河南 河北 山西 陝西(語文及綜合)湖北(綜合)江西(綜合)湖南(綜合)
2015年增加使用省份:江西(語文 數學 英語)、山東(英語)
2016年增加使用省份:湖北(語文 數學 英語)、廣東、陝西(英語、數學)、福建、安徽、山東(綜合)
2018年增加使用省份:山東(語文,數學)
新課標二卷
貴州 甘肅 廣西 青海 西藏 黑龍江 吉林 寧夏 內蒙古 新疆 雲南 遼寧(綜合)海南(語文 數學 英語)
2015年增加省份:遼寧 (語文 數學 英語)
2016年增加省份:重慶、四川(語文,文綜)
⑵ 2016年高考本科錄取分數線出爐的省各是多少分
各省的可以在網上查呀
⑶ 2016年高考本科錄取374萬人,那2020年高校畢業為何是874萬人呢
2020年高校畢業的是2016年入學的本科374萬,還有2017年入學的400多萬專科生,還有幾十萬的研究生。
⑷ 2016年全國二本升一本的大學名單
好朋友:所謂的一本和二本應該是:第一批本科和第二批本科的區分。回在當今的高答考錄取中,國家的211工程高校基本是一本,所在省的重點高校的熱門專業大多是一本。除了上述范圍的本科教育,基本屬於二本。如:清華、北大、…………——(一本)本省、他省的普通本科專業(二本)其實,一本和二本的區別在於學校不同,(錄取分數線不同)。往往的情況是:一本的教育資源比二本強;受教育的主動情況並不是一本、二本所能夠決定的。須知:學業往往會和志願、基礎、喜歡……聯系在一起!因為,學習的成果往往不會依賴環境!「有志著、事競成」!我(老人)有所謂的一本、二本名單,但是就是不提供給你,但願不會帶來副作用!一本好,二本好,進入自己喜歡的本科更加好!大學是橋梁,是通往社會的橋梁。過了橋梁,新的奮斗的需要再次「高考」!實話實說,敬請參考。(好孩子:學無止境,只要自己真正的投入,帶來的就是成功!)
⑸ 2016年高考,全國招錄多少本科生
沒法統計!!到時還有補錄的。但是全國平均下來2本以上的錄取人數應該在10-15%。也就是說快800萬人的考試 2本以上錄取人數在80萬到120萬之間。
⑹ 2016年高考達本科分數大概多少
這個要看地區的,我這有張圖你看下吧,應該不會差太多
有用望採納
⑺ 2016高考改革。是全國性的嗎
2016高考改革是全國性的。
高考,是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的簡稱,中華人民共和國(港、澳、台除外)大學最重要的入學考試。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統一組織調度,或實行自主命題的省級考試院(海南省為考試局)命題,每年6月7日、6月8日為考試日,部分省區高考時間為3天。
2015年起,高考將取消體育特長生、奧賽等6項加分項目。
⑻ 2016全國高考錄取人數是多少
2016年全國高考錄取人數在700萬人左右,准確數字教育部沒有公布。
2016年高考報名人數為940萬人,高考總的錄取率在75%左右。
⑼ 2016年高考全國卷一卷的省份有哪些
使用省份:河南、河北、山西、陝西、湖北、江西、湖南、江西(語文 數學 英語)、山東、湖南(語文 數學 英語 綜合)、湖北(語文 數學 英語)、廣東、福建、安徽 。
2016年取消省份:陝西。
高考試題全國卷:簡稱全國卷,它是教育部考試中心組織命制的適用於全國大部分省區的高考試卷,目的在於保證人才選拔的公正性。
從2016年開始,全國Ⅰ、Ⅱ、Ⅲ卷分別改稱為全國甲、乙、丙卷。小語種(日語/俄語/法語/德語/西班牙語)高考統一使用全國卷,各省均無自主命題權,且不分甲乙丙卷。
2016年
全國絕大多數省份使用國家考試中心命題試卷。 由於多數省份的加入,新課標全國卷開始分成Ⅰ 卷、Ⅱ卷和Ⅲ卷。
安徽、湖北、福建、湖南、山西、河北、江西、廣東、河南、山東英語及綜合採用全國Ⅰ卷;甘肅、青海、西藏、黑龍江、吉林、遼寧、寧夏、新疆、內蒙古、陝西、重慶、海南語數英採用全國Ⅱ卷。
廣西、雲南、貴州、四川語文及文綜,採用全國Ⅲ卷。
⑽ 2016屆高考報本科有什麼風險
1、高考填報本科大學本身並沒有什麼風險,有一定風險的平行志願投檔錄取存在的風險。
2、 實行平行志願填報和投檔模式,能有效降低考生填報志願的風險,但並不等於零風險。考生所面臨的風險,一是因達不到投檔條件檔案投不出去,二是檔案投出去後未被錄取而被院校退檔,第三種風險並不是平行志願所帶來的,卻有可能出現,就是考生被錄取到了自己並不想去的學校。
風險一:檔案投不出去
原因:填報志願定位不準確,志願過高,各志願之間缺乏合理的落差。實行平行志願後,高校的錄取分數可能會比往年扁平化,相同層次的高校分數差距也會縮小。如果考生沒有根據自己的成績來正確定位,在同一批次中填報的全為層次相同的高校,若其排序位次較低,檢索到該考生時,所填的 4 所高校都已被位次更高考生占滿,該考生本輪投檔未成功,根據「一次性原則」,考生將失去被投檔的機會,只能進入徵求志願或者參加下一批次的競爭。
建議:考生要正確的進行自我定位,所填報的多個院校志願之間要有高低的「落差」或者上下的「坡度」,按「沖、穩、保」的原則安排自己的志願,即順序在前的院校志願可以填稍高一些,叫「沖一沖」;中間——也就是第二或者第三個志願要穩,要跟自己的水平相當,叫「穩一穩」;最後還要留置一個學校志願保底,叫「保一保」,這樣才能增加投檔成功的機會。
如何判斷學校層次的高低呢?考生可以根據歷年的各高校在廣西的招生錄取情況來做個基本的判斷。從 2005 年廣西改用原始分錄取以來,自治區招生考試院每年都編輯出版《高考指南》,該書提供當年高考錄取各高校的第一志願考生第一次出檔的分專業錄取情況。這些資料在廣西招生考試院網站上也有網路版,考生可登錄 http://www.gxeea.cn 瀏覽。這些歷史資料最直接的使用方法是按考試成績來對照,比如去年中山大學錄取分數線為 600 分,那今年「我」考 600 也就可以填中山大學。但是,因為不同年份高考試題難度的不同,考生人群不同,用這種方式來定位並不科學。有些專家推薦的是按線差來定位,比如說某高校去年錄取分數線在批次線上 20 分,那麼今年「我」的成績超過批次線 20 分就可以填報這所學校了。這種方式比直接用分數對應的方式要合理,但是使用這種方法要注意一個前提,就是各批次招生計劃之間比例的相對穩定和劃線比例的相對穩定。如果去年一本計劃占計劃總量的 20% ,今年佔到了 30% ;或去年按 1:1.1 劃線,今年按 1:1.3 劃線,那線差就會失真。第三種方法,是按考生成績名次來定位,比如去年的 600 分上可以上中山大學, 600 分對應的名次是第 350 名,今年盡管「我」只考了 590 分,但對應的名次已經是第 340 名,那填報中山大學就算是合理的,使用這種方法的前提是高校招生計劃沒有大幅度的變化。比如, 2008 年某高校理科錄取了 100 人,第 1000 名的理科考生可以上該高校,但今年若其招生計劃減少到 50 人,那今年的第 1000 名就不一定能上得了這所高校了。
風險二:雖已投檔,但被高校退檔
原因:一是投檔數超過招生計劃數,因此必然會有退檔,成績排位低的考生被退檔是正常的;二是只報考比較熱門的專業,專業撞車且不服從調劑也會導致專業匹配不上的排位相對在前的考生被退檔;三是自身條件不符合高校專業錄取要求,學校無法錄取而退檔。
第一種情況是現行招生制度下,確保高校招生自主權,保證高校的擇優范圍的結果。第二種情況是考生對專業的要求比較高,雖被成功投檔進入所報高校,但是由於所填專業填報人數較多,而考生自己又不服從調劑(如不願意讀中外合作專業、醫科專業、農林專業),而被退檔,根據「一次性原則」,考生本輪不再被投檔,只能進入徵集志願或者參加下一批次的競爭。第三種情況通常是考生沒有認真了解高校的招生章程和招生計劃中的專業要求,填報的專業不適合就讀,常見的有肝功能檢查不合格、身高達不到要求、院校對招收的考生有性別限制等方面的原因,也有單科成績達不到要求或者沒有外語口語考試成績等情況。
建議:考生在填報專業志願時,同樣應該保持專業志願之間的「落差」和「坡度」。對於成績中等的考生,是選高校還是選專業,必須正確對待、充分考慮,在填報時做出取捨。如果看重學校,對專業要求就不能太苛刻,同時建議考生服從專業調劑。考生如果看重專業,就不要一味追求名校,很多高校雖然不是一流名校,但卻擁有一流的專業。對考生而言,首先應對自己有正確定位,報「沖一沖」能達到的高校時應降低專業要求,並最好是選擇服從院校內專業調劑。
對於服從調劑的問題,考生應當充分利用服從調劑的選擇權,正確表達自己的意願。考生所填的專業志願加上三種服從調劑的方式(不服從調劑、服從部分專業調劑和服從所有專業調劑),已經可以充分體現考生希望得到的、可以接受的和不願意接受的這三方面的信息,考生不應隨意亂用。考生應充分利用各種正式的信息渠道,了解專業的要求、行業的要求、學校的要求,避免輕易誤用自己的權利。尤其是今年全國十六個省實行平行志願之後,很多高校會通過招生章程、招生計劃的備注等方式明確、細化自己的招生規則和專業條件等內容,比如不同的辦學校區、學費、體檢面試條件、個別專業是否只錄取有專業志願或者明確的服從志願的考生等問題,考生、家長和中學的指導老師,應當充分的了解、掌握這些信息,必要的時候應當直接向學校咨詢。其中院校的招生章程、招生咨詢電話、學校網址等內容,凡是由院校提供並經主管部門審批認可的,在廣西招生考試院網站上會予以公布,建議考生認真了解。
風險三 考生被錄取到自己不想去的院校
原因:考生對填報志願不慎重。這種情況在以往我區實行平行志願時出現過,平行志願設置多個院校志願,其本意是讓考生有多個投檔機會。有些考生認真選擇了前幾個院校志願,對最後一、兩個院校志願,覺得空著可惜,就隨便填,結果被錄取了才發現自己其實對學校根本不了解,不願去就讀。根據教育部規定,一經錄取,不得退檔換錄,不想讀也只能明年再報名考試了,這樣做不但耽誤自己一年,也浪費了廣西的一個招生計劃。
建議:自己不想去的院校,千萬不要填,哪怕是空著,也不要亂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