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本科會計關於商譽的知識點
『壹』 會計關於商譽的核算
借:固定資產自 10000
借:長期投資 8000
借:商譽 3500
貸:營業外收入-資產處置利得 7000
貸:長期負債 3500
貸:資產 11000
依據以下:
企業合並成本大於合並中取得的被購買方可辨認凈資產公允價值份額的差額應確認為商譽。視企業合並方式的不同,控股合並的情況下,該差額是指在合並財務報表中應予列示的商譽,即長期股權投資的成本與購買日按照持股比例計算確定應享有被購買方可辨認凈資產公允價值份額之間的差額;吸收合並的情況下,該差額是購買方在其賬簿及個別財務報表中應確認的商譽。
商譽代表的是合並中取得的由於不符合確認條件未予確認的資產以及被購買方有關資產產生的協同效應或合並盈利能力。
商譽在確認以後,持有期間不要求攤銷,企業應當按照《企業會計准則第8號——資產減值》的規定對其價值進行測試,按照賬面價值與可收回金額孰低的原則計量,對於可收回金額低予賬面價值的部分,計提減值准備,有關減值准備在提取以後,不能夠轉回。
『貳』 會計。商譽的含義並舉些例了哪些屬於商譽哪些不屬於,理由。
商譽(Goodwill)是能使企業中的人、財、物等因素在經濟活動中相互作用,形成一種
「最佳狀態回」的客觀存在。
其經答濟含義是:
企業收益水平與行業平均收益水平差額的資本化價格。它是由顧客形成的良好聲譽、企業管理卓著、經營效率較好、生產技術的壟斷以及地理位置的天然優勢所產生的。
有人認為,商譽的價值體現在商標、商號、產品質量、營銷網路、技術狀況以及管理人員的聲譽等方面。也有人認為商譽有內部表現形態和外部表現形態,內部表現形態是指商譽主體的管理水平和經營方式;外部表現形態是指商業道德、商品質量、服務質量、資信、價格,而且,外部表現形態和內部表現形態相互配合共同反映和影響商譽。但是,商譽的因素並不可能完全確定,列舉方式難免掛一漏萬,因為與商業活動有關的各種因素都可能體現和影響商譽的價值,即商譽決定於商品的質量、價格、企業內部管理、產品生產與銷售的業績、售後服務、企業歷史、信用、償債能力等與商業活動有關的各種因素。
『叄』 幾個會計問題:關於商譽及現金流量表
1、現行准則對外購商譽予以確認,而對自創商譽不予確認,這主要是基於可靠性和穩健性的考慮。
關於自創商譽的理解:http://www.chinaacc.com/new/2004_1/4012015351772.htm
2、 若沒有現金等價物的情況下,一般講資產負債表中「貨幣資金」項目期末余額減去期初余額的差額應等於現金流量表中「現金及現金等價物凈增加額」項目的金額。
現金流量表包括正表部分中「經營活動現金流量凈額」與補充資料中「經營活動現金流量凈額」應當相等;正表部分中「經營活動現金流量凈額」、「投資活動現金流量凈額」和「籌資活動現金流量凈額」三部分之和,即正表部分中「現金及現金等價物凈增加額」與補充資料中「現金及現金等價物凈增加額」 應當相等。此外,若沒有現金等價物的情況下,一般講資產負債表中「貨幣資金」項目期末余額減去期初余額的差額應等於現金流量表中「現金及現金等價物凈增加額」項目的金額。
『肆』 關於商譽的會計思考
淺析現代企業質量管理會計核算方法目前,有些企業在進行全面質量管理時只重視統計質量管理,卻忽視了會計質量管理。其實會計質量管理也是全面質量管理中的一個重要環節,對提高經濟效益具有重要作用。一、設置「質量收入」與「質量成本」兩個會計科目要進行會計質量管理,首先要設置「質量收入」和「質量成本」兩個會計科目。質量收入是指質量提高而超過產品計劃等級品率的收入或其他質量收入,也是產品主營業務收入的一個組成部分,對其要單獨設置「質量收入」賬戶進行核算。質量成本是構成主營業務成本的一個組成部分。在實行質量收人核算的同時,要將成本項目中的原材料、燃料、動力、工資、車間費用、管理費用等各種支出正確區分原來必要支出和因質量而影響的支出,將因質量而影響的支出列入「質量成本」賬戶進行核算。 二、「質量成本」的核算內容所謂產品的質量成本,是指為了保證實現產品(勞務)的質量要求而發生的有關支出。筆者認為質量成本是指由於沒有達到產品本身的質量要求而發生的各項產品質量事故損失和為防止產品質量事故而支付的各項預防產品質量成本。另外,質量成本還應包括由於沒有達到產品本身質量特性所需要的各項工作質量而發生的各種工作質量事故損失和為防止各項工作質量事故損失而支付的預防工作質量成本,以及工作人員工作不能勝任、效率低而發生的其它工作質量成本。 從上述概念可知,質量成本應包括產品質量成本、工作質量成本、其它質量成本、預防質量成本四個方面內容。「質量成本」賬戶的實際核算內容也就應該包括產品質量成本、工作質量成本、預防質量成本和其他質量成本四個方面。在確定具體核算內容時,還應明確各個具體內容的成本開支項目。 (1)產品質量成本:包括不可修復的廢品損失(不可修復的廢品成本與可回收的廢品廢料殘值相減後的余額);可修復的廢品損失(可修復廢品的返修工時工費成本,領用材料成本、停工損失、復試成本和產量損失等相加後的總和);降等、降級產品損失(降等、降級產品的原正品收入與降等、降級產品的實際收入相減後的余額);其他產品質量事故損失,如訴訟費、退貨損失、磨損費、處理費、其他損失等。 (2)工作質量成本:包括設備事故損失(設備事故的維修費。停工損失、其他損失等相加後的總和);安全事故損失(安全事故的停工損失、醫療費、護理費、其他損失等相加後的總和);經濟責任事故損失(經濟責任事故的直接經濟損失,如物資短缺損失、罰款等和其他間接損失相加後的總和);其他工作質量事故,如工作質量事故的復試成本、訴訟費、法律顧問費、退貨損失費、處理費、其他損失等。 (3)預防質量成本:包括檢驗成本,如材料、產品等的檢驗支出;試驗成本,如設備、材料、產品等的試驗支出;檢驗用工具、量具成本;質量管理的活動費、宣傳費、教育費、培訓費、計劃費、設施費、辦公費等;關於質量方面的調查研究費、信息情報費;產品售後服務費;其他預防質量成本等。 (4)其他質量成本:包括生產工人的無效工時工費成本。如等工等料、脫產、生產時間開會等損失;原材料采購、車間費用、企業管理費用的差異(指實際支出大於計劃數的差額)等。 三、質量成本的會計處理方法設置了「質量收入」和「質量成本」兩個會計科目後,現將有關質量成本的會計處理做一個粗略的設想。 利用已有的各種原始憑證和會計憑證核算質量成本。如通過供應部門的領料單、勞資部門的工資分配單和財務部門的費用分配單,分別核算領用、檢驗、市場調研、售後服務、質量教育、質量培訓等方面的材料成本、分配的工資支出和費用開支,通過差異單核算原材料采購、車間經費、企業管理費的差異損失等。通過設計更改單、材料改為(或代用)單分別核算設計、材料支出等,以及用料中屬於超計劃的質量成本的經濟損失。 「質量成本」賬戶可分別按部門或基層單位設立多欄式明細賬,設分類欄、摘要欄和金額欄。分類欄內按「質量成本」的四個內容分成四大類記入;摘要欄內記入每大類的具體支出內容;金額欄內借方記入質量成本增加數,貸方記入質量成本減少數,各欄首行記入本期目標成數,第二行開始按序時記入本期實際發生的各項質量成本的增減數,這樣既便於掌握全公司及各基層單位本期發生的質量成本動態,又易於與目標成本進行對比。 期初應編制目標質量成本預算表,按月、季、年編制均可。編制的內容應按四大類的要求編制,但上期實際成本與本期目標成本應分別設置金額欄和占總數的百分比欄。期末應編制質量成本報表,表內格式應設摘要欄、本期目標成本欄、本期實際成本欄、增減欄,後三欄還應分別設金額欄和占總數的百分比欄。 四、開展會計質量管理。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開展會計質量管理工作,降低質量成本,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必須將質量成本置於嚴格的控制之下。企業在制定目標成本管理的基礎上,首先應制定成本或計劃質量成本,通過層層分解指標,逐級落實到科室、車間、班組、個人,分級歸口把關,更好地落實經濟責任制,將責權利有機地結合起來,努力降低質量成本,增加質量收入,爭取更佳的經濟效益。 開展會計質量管理是一項結構性強、工作量大的工作,還應有先進的科學管理方法給予輔助。要建立質量收入與質量成本的信息情報和反饋系統,預測和掌握質量收入與成本的變化動態,杜絕事故損失的發生。或在事故發生的初期能及時發現或有所察覺,從而能及時採取措施進行預防或制止。發生損失以後,應及時調查事故,組織討論,分清功過,追究責任,加強責任感,形成人人關心質量的新氣象。
『伍』 會計畢業論文,關於商譽的會計思考.
提供一些資料,供參考。
會計論文參考選題
1. 上市公司關聯方交易信息披露問題研究
2. 我國資產減值的會計確認問題的初步探討
3. 我國會計確認問題的幾點思考
4. 固定資產減值計量問題的分析
5. 公司關聯方之間出售資產的會計處理問題的研究
6. 資產減准備對所得稅的影響分析
7. 論社會經濟環境對會計的影響
8. 計提壞賬准備若干問題研究
9. 固定資產折舊方法的研究
10. 長期投資決策方法研究
11. 存貨計價模式的研究
12. 論通貨膨脹對會計原則的沖擊
13. 穩健性原則的實施及其局限性
14. 論穩健性原則與客觀性原則的關系
15. 論我國會計目標
16. 關於成本與市價孰低法的研究
17. 論知識經濟對傳統會計提出的挑戰
18. 論負債經營的利弊
19. 企業最優資本結構研究
20. 股份制改組財務問題研究
21. 論現代企業制度與財務管理體制
22. 變動成本法和製造成本法的應用問題研究
23. 論財務與會計的關系
24. 企業利潤分配政策研究
25. 國有企業虧損問題研究
26. 論企業降低成本的途徑
27. 基於標准成本的成本核算與控制方法研究
28. 我國公司成本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剖析
29. 對作業成本法的認識
30. 基於作業管理的利潤敏感性分析
31. 作業成本法對經營杠桿的影響
32. 作業成本計演算法的戰略思維
33. 作業成本法下的產品定價模型初探
34. 作業成本管理系統的設計程序問題分析
35. 價值工程在成本控制中的作用
36. 利用外部資源降低企業成本
37. 基於信息不對稱的國有企業成本控制問題的探討
38. 降低成本費用的有效途徑探尋
39. 運用ERP推行作業成本系統問題的研究
40. 建立現代企業成本管理制度問題的探討
41. 外匯風險的類型與防範
42. 財務風險的分析與防範
43. 貨幣時間價值的研究
44. 非盈利組織會計模式的構建
45. 我國政府會計制度的缺陷與不足問題的探討
46. 我國政府財務報告的不足與改進建議
47. 行政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管理與核算方法探尋
48. 關於財政總預算會計制度改革的探討
49. 政府收入的確認與計量問題的探討
50. 國有企業的委託代理成本及其控制
51. 關於成本的動因問題研究
52. 論企業凈利潤與現金凈流量的關系
53. 會計報表分析的基本思路與方法
54. 財務狀況變動表與現金流量表的比較研究
55. 論固定資產加速折舊的意義
56. 所得稅會計若干問題研究
57. 會計和稅務要素確認的差異比較
58. 論SPE的會計問題
59. 論管理會計的發展方向
60. 對商譽會計處理的研究
61. 質量成本核算研究
62. 責任成本核算研究
63. 論財務管理目標
64. 論杠桿效應在財務管理中的運用
65. 論企業財務分析的意義
66. 會計收益與經濟收益的比較及評價
67. 論會計實證研究方法
68. 論稅務會計與財務會計分離的意義
69. 會計控制職能研究
70. 強化會計監督職能的探討
71. 論金融衍生工具對現代會計的挑戰
72. 公允價值計量問題的探討
73. 關於衍生金融工具會計問題的思考
74. 我國金融衍生產品會計問題的研究
75. 公允價值與會計計量原則
76. 期貨套期保值會計問題的探討
77. 關於衍生金融工具的風險控制研究
78. 套期活動會計與公允價值計量
79. 會計的國際化協調問題的探討
80. 表外會計信息披露問題的分析
81. 論控制企業成本費用的對策
82. 對社會責任會計有關問題的思考
83. 論資本保全觀的選擇
84. 論管理型財務軟體的開發
85. 會計軟體的設計如何適應會計控制的要求
86. 論責任會計的理論結構
87. 論對會計人材素質的培養
88. 論財務經理的素質
89. 財務預警系統管理的探討
90. 運用財務比率預測財務危機的模型及其局限性
91. 企業財務風險管理問題的初步探討
92. 現代企業財務風險預警系統指標系統的構建
93. 化解公司財務風險的主要方式
94. 財務風險度量指標的分析
95. 對建立責任成本控制系統的探討
96. 我國會計監督弱化的原因分析及強化措施
97. 關於會計人員提供虛假會計信息的法律責任探討
98. 會計信息質量特徵研究
99. 經營杠桿與財務杠桿研究
100. 價值鏈財務管理理論結構的探討
答案補充
一、寫作原則 (1)超前性。在論文選題前,要選擇具有前瞻性的題目,即對我國職能部門制定有關方針、政策時有一定參考價值的論題。
(2)實用性。我們在做論文寫作時切忌空談,切忌重復已過時的東西,要選擇工作中對企業有重大影響的現實問題展開討論,並提出新的見解。
(3)時間性。特別提醒撰寫會計方面論文的同學,由於2001年財政部頒布了現行會計制度,因此,我們在進行論文寫作時要注意參考2001年以後刊物發表的文章。如:寫會計信息失真方面的文章同學注意。自從現行制度頒布後,從制度層面已將會計信息造假問題杜絕了,建議這方面的論題就不要再選了。
(4)觀點正確。論文寫作時,其觀點不要和國家的方針、政策規定相違背。
(5)論題要嚴格限定在會計、財務、審計和會計電算化方面;或寫財務會計專業與其他學科交叉方面的論題。如:"稅收籌劃對企業理財活動的影響"等。其主旨必須體現出財務會計專業的內容。否則就離題了。
答案補充
發不完!超字數啦!
『陸』 請幫我找一下"關於商譽的會計思考"論文資料.謝謝!
朋友:
給您幾個好的網址,是有關論文的,很全!
真心希望能夠對你有所幫助!!
自己找找吧!
祝你好運!
中文免費論文地址集錦
一、 綜合類
1、藍之韻論文
http://www.21blue.com 門類較全。
2、學生大論文中心
http://www.studa.com/newpaper/
3、蜂朝無憂論文網
http://www.51lunwen.com/main/index.asp
門類很全。
4、論文下載中心
http://www.studa.net/paper/
門類很全。
5、論文帝國
http://www.papersempire.com/
二、 教育類
1、教研論文交流中心
http://www.k12.com.cn/teacher/resource/lunwen/
以中小學教育為主,基礎教育、英語教學文章居多。
2、教育教學論文網
http://www.minaol.com/gb/art/ttd/index.asp
以教育論文為主,包含:語文論文 美術論文 物理論文
化學論文 英語論文 歷史論文 德育論文 教學論文
數學論文 音樂論文 生物論文 自然論文 體育論文
地理論文 攝影論文 勞動技術 農村教育 畢業論文
素質論文 醫學論文 電子電器學 思維科學 計算機論文
活動課教學 書法篆刻論文 創新教育研究 心理健康教育
西部教育論文 信息技術論文
3、教育論文
http://dhzyzz.porcelain-china.com/teach.asp
4、中國園丁網論文大觀
http://www.teacher.net.cn/papers
5、北大附小學校教師的文章:
http://www.bdfx.net.cn/5jslw.htm
三、 專業類
1、優秀論文雜志
http://www.interpapers.com/kj/
以科技類為主。
2、論文資料網
http://www.51paper.net/
以財經經濟管理類為主。
3、法律圖書館
http://www.law-lib.com/
文如其名。
4、法學論文資料庫
http://www.law-lib.com/lw/
文如其名。
5、中國總經理網論文集
http://www.cnceo.com/school/lwj.asp
6、mba職業經理人論壇
http://mba.001.com.cn/mbamba.htm
7、中國農業在線-農業論文
http://www.agrionline.net.cn/keji/lunwenzy/
8、體育論文
http://www.zxty.net/proct4.htm
9、財經學位論文下載中心
http://www.forumcn.com/sblw/
10、公開發表論文_深圳證券交易所
http://www.sse.org.cn/sse/yjkw/gkfblw.asp
11、中國路橋資訊網論文資料中心
http://www.lqzx.com/lunwen.htm
12、論文商務中心
http://doc.cei.gov.cn/
13、法律帝國:
http://www.fl365.com/gb/lawthinker/bbs/default.asp
四、 論文寫作教學類
1、學術論文
http://www.hrexam.com/advanced1.htm
其實是學術論文的寫作網站。
五、 博碩士論文
1、論文統計
http://www.sci.com.cn/
實際上就是萬方的論文統計。
2、台灣博碩士論文咨訊網
http://datas.ncl.e.tw/theabs/00/
3、北京大學學位論文樣本收藏
http://www.lib.pku.e.cn/xwlw.html
4、學位論文 (清華大學)
http://www.lib.tsinghua.e.cn/new/thesis.html
]
中國科技論文在線http://www.paper.e.cn/
論文中國 :http://www.chinawrite.com/
新浪論文網分類:http://dir.sina.com.cn/search_dir/jy/lw/
中國論文聯盟:http://www.lwlm.com/
大學生論文庫http://www.syiae.com/lunwen
論文資料網:http://www.51paper.net/
論文下載中心:http://www.studa.net/paper/
畢業論文網:http://www.bylw.com/
學位論文:http://www.lib.tsinghua.e.cn/NEW/thesis.html
無憂論文網:http://www.51lunwen.com/
北京語言文化大學論文庫:http://lib.blcu.e.cn/dt1000/bys/bys.htm
『柒』 請問商譽會計是如何確認的 它的由來問題 還有商譽會計發展模式的早期確認是什麼呢
商譽到底如何確認?
商譽的確認
在商譽會計理論問題中,討論最為激烈持續時間最為長久的是商譽確認的問題。由於確認是計量、記錄、告的前提與基礎,有關商譽會計處理的很多問題是由確認問題引起的。因此,商譽的確認是極其重要的。
首先是自創商譽的確認。在自創商譽的確認問題上,目前會計實務界還沒有應用,就是理論界也很少有支持者。雖然大多數人承認自創商譽的存在,但各國會計准則都沒有明確的規定。國際會計准則委員會所發布的IAS22和我國的《具體會計准則》,均明確規定只有出現合並商譽時才作為一項資產入賬,這就限定了商譽確認的時間只能是在一個企業購買或合並另一企業時。英國的標准會計慣例公告《商譽會計》指出:合並商譽與自創商譽的特性沒有差別,然而由於特定時間上發生的市場交易這個事實,盡管對企業的計價是主觀的,合並商譽的價值可以被確定,而自創商譽是不可能的。這不僅反映了英國會計界對商譽的看法,而且也反映了會計界對商譽會計處理的一般態度:對合並商譽進行確認和計量;而自創商譽由於各種原因,不進行確認和計量。
其次是合並商譽的確認。合並商譽產生於企業合並,國外一些成功的企業合並表明,合並商譽占收購價格比重越來越大,因此應正確地確認合並商譽,否則將有悖於被並購方會計信息的真實性、完整性。
合並商譽的確認,依據不同的合並方式將產生不同的確認問題。一方面是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並中商譽的確認問題。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並,是指在一方或多方控制的情況下,一個企業獲得另一個或多個企業的股權或凈資產的行為。其主要特徵是參與合並的各方,在合並前後均受同一方或相同的多方控制,並且不是暫時性的。對於這種情況我國新會計准則規定:合並方在企業合並中取得的資產和負債,應當按照合並日被合並方的賬面價值計量;合並方取得的凈資產賬面價值與支付的合並價款的差額,應當調整資本公積;資本公積不足沖減的,調整留存收益。可見在這種合並方式下是不確認合並商譽的。另一方面是非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並中商譽的確認問題。非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並,指不存在一方或多方控制的情況卞,一個企業購買另一個或多個企業入股權或凈資產的行為。其主要特徵是參與合並的各方,在合並前後均不屬於同一方或多方最終控制。在非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並中採用的是購買法,即實施合並的企業以現金或其它非現金資產作為合並支付代價,購買被合並企業的凈資產而實現企業合並的會計處理方法。在購買法下,實施合並的企業在合並日,將購買的被合並企業的可辨認凈資產的公允價值記入實施合並企業的資產和負債,合並成本超過被合並企業可辨認凈資產公允價值的差額作為合並商譽。
『捌』 請高手概述新會計准則商譽有哪些重大變化哪些情況核算商譽謝謝了!
舊會抄計准則是沒有商譽的概念,只有一個類似的股權投資差額,股權投資差額要在以後期間每年攤銷的。新會計准則規定合並成本超過被合並企業公允價值的部分被界定為商譽,因此只要是非同一控制下企業的控股合並 吸收合並都要確認商譽。商譽並不需要每年攤銷,但是需要每年做減值測試以確定是否存在減值。商譽不存在母子公司的單表,而是在合並報表時體現。
『玖』 誰能告訴我下 商譽會計 的詳細定義
商譽會計主要研究和解決商譽的確認、計量、賬務處理、披露以及與此密切相關的商譽本質問題。
商譽作為會計問題引起人們的關注源於企業合並業務。企業合並主要有吸收合並、新設合並和控股合並三種形式。其中,吸收合並(兼並)可以說最直接地提出了商譽會計問題。吸收合並時,兼並企業出示的購買價格(購買成本)有時高於被兼並企業凈資產的公允價值,把購買價格與被兼並企業凈資產公允價值的差額作為商譽來探討,使商譽問題開始進入會計的視野。為了對企業兼並時表現出的商譽與企業生產經營中創造的商譽相區別,會計界對前者(即企業合並時表現出的商譽)稱為「外購商譽」,對後者(即未發生企業合並活動前企業自身創造的商譽)稱為「自創商譽」。有人認為,既然會計上確認外購商譽,就應確認自創商譽;不確認自創商譽顯然不符合會計上的一致性原則。那麼,到底應不應確認自創商譽?如果確認,應如何確認?外購商譽和自創商譽是什麼關系?解決這些問題首先必須透過現象准確地把握商譽的本質。然而,據筆者觀察,目前對商譽本質認識的流行觀點是不恰當的,這也是筆者寫作本文的主要原因。
一、外購商譽是現行財務會計模式局限性的反映
我們首先對現行財務會計模式做一簡要的概括和分析,然後在此基礎上導出對商譽本質的認識。
根據中外財務會計實務,我們可以對現行財務會計模式的主要特點做如下概括:(1)主要目標是對外傳輸會計信息;(2)必須遵循統一的財務會計規范;(3)可靠性、相關性和可比性是會計信息最重要的質量特徵;(4)以貨幣為主要計量單位並假設幣值不變;(5)以權責發生制確認收入、費用並由此計算盈虧;(6)以歷史成本(交換價格)為主要計量屬性;(7)反映的對象是已經發生的交易或其他事項。
其中第四個特點是指財務會計四項基本假設之一的貨幣計量假設。以貨幣為主要計量單位是商品經濟的自然選擇,因為貨幣作為一般等價物可以相當容易地被用來提供綜合性的信息——財務信息。假定幣值不變是為了省略繁瑣的幣值換算;如果出現通貨膨脹,那麼幣值不變假定不再符合實際,建立在該假定之上的會計程序和方法就難以有效運用了。貨幣計量在給財務會計帶來方便和表現出優勢的同時,也給予財務會計很難克服的局限性,比如企業中的許多無形資源項目(或其反面,我們可姑且稱為負無形資源)未能得到確認並反映在資產負債表上,原因之一就是很難用貨幣計量(確切地說,這些項目如用貨幣計量很難符合可靠性和相關性的質量特徵),這樣的例子有人力資源、市場份額和客戶關系、品牌、研究與開發等等。我們認為,這些由於貨幣計量的局限性未能計量的無形資源項目(或負無形資源)在企業兼並時被表現出來,它們就是外購商譽。因此我們說,外購商譽是財務會計局限性的反映。
二、商譽的本質
從外購商譽是現行財務會計模式局限性的反映這一論點出發,我們可以對商譽的本質有更全面、深刻的認識。
關於商譽本質,目前有如下三種有代表性的觀點:
1、超額收益觀。這種觀點認為,商譽是使企業獲得超額收益的能力,即預期的超額盈利按一定貼現率貼現的現值。著名會計學家佩頓和利特爾頓兩教授認為:商譽「實際上是預計超額盈利能力——預計凈收益超過有形資產按正常報酬率所獲得的收益的數額,即貼現值。」超額收益觀比較流行,我國《具體會計准則——無形資產(徵求意見稿)》、注冊會計師考試用書中對商譽的定義均採用了超額收益觀。我們認為超額收益觀有如下幾點值得商榷:
(1)盡管商譽具有使企業獲得超額收益的能力,但其他無形資產也具備這一特點,即使有形資產,若運用得當,同樣可以獲得超出正常報酬率的超額盈利能力。所以超額收益觀使商譽的范圍人為地擴大了,以此為依據對商譽進行計量還會造成資產的重復計量。
(2)以超額收益的貼現值計量商譽,使商譽的計量屬性與其他資產尤其是其他無形資產的計量屬性失去了一致性。若以超額收益的貼現值計量商譽,那麼人們會問:為什麼商譽和其他無形資產性質相同而採用的計量屬性不同呢?盡管未來現金流量的貼現值最能體現資產的本質——未來經濟利益,但現行財務會計模式卻不是以未來現金流量的貼現值計量資產的,資產帶來未來經濟利益的能力是通過收入和費用的配比得到反映的。為什麼這樣呢?除了歷史成本具有可靠性外,還有會計分期假設這一原因。會計分期要求按照會計期間提供會計信息包括盈利能力的會計信息,如果所有資產均按照未來現金流量的貼現值計量的話,那麼企業盈虧的確定就不是採用收入費用相配比的方式了。
2、剩餘價值觀。這種觀點認為,商譽是企業總體價值與賬面凈資產公允價值的差額。持此觀點者甚至不把商譽作為資產,而是作為一個「總計價賬戶」。剩餘價值觀有如下特點:
(1)它實質是外購商譽的計量方法,而且這種計量方法具有可操作性。
(2)按這種方法計量的外購商譽,受賬面凈資產公允價值、雙方談判技巧等因素的影響。
(3)這一觀點反映了商譽的現象,但未能揭示商譽的本質。
3、無形資源觀。這種觀點認為,商譽是企業各種未入賬的無形資源。例如專有技術和訣竅、優越的地理位置、良好的企業聲譽、卓越的管理隊伍等等。Rey.S Gynther認為:「所以有商譽存在是由於資產代表的不僅是列示出來的有形資產。像『特殊技能和知識』、『極強的管理能力』、『壟斷的地位』、『良好的社會和企業關系』、『好名稱和好聲望』、『有利的形勢』、『優秀的雇員』、『貿易名稱和已建立起來的顧客網路』等都是資產。這些資產的價值就是商譽的價值。」我們認為,無形資源觀說明了商譽產生的源泉。
上述三種觀點反映了商譽的不同側面,都有其合理性和片面性。我們可以從如下幾方面進一步認識商譽:
1、商譽是在企業的生產經營過程中創造的,企業長期生產經營過程中創造的各種有利條件和因素,即各種無形資源,構成了企業的商譽,這種商譽我們稱為商業商譽。
2、商業商譽中的一部分,在現行財務會計模式下,按照現行會計准則和會計制度被確認為無形資產,如商標權、專有技術、特許經營權等;商業商譽中的另一部分,即現行財務會計模式下各種未入賬的無形資源,是我們在商譽的確認、計量中討論的商譽概念,我們稱之為會計商譽。可見,會計商譽和商業商譽並非完全一致,會計商譽比商業商譽的外延小。
3、會計商譽在企業兼並時表現出來,表現為外購商譽;外購商譽是現行財務會計模式局限性的反映。
4、在沒有企業兼並活動時,相對於外購商譽概念,會計商譽被視為自創(會計)商譽。
三、在現行財務會計模式沒有根本改變的情況下,在表內直接確認和計量自創商譽是不現實的
進入20世紀80年代後,由於知識經濟的發展,各類無形資產和人力資源在企業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在日益活躍的企業合並中出現的外購商譽達到了驚人的數字。在這種形勢下,要求確認和計量自創商譽的呼聲日益高漲。
目前中外較流行的觀點是:以超額收益觀為依據,將未來若干年企業持續獲得的超額利潤以預計的貼現率進行貼現,以其貼現值作為自創商譽。我們認為這種方法存在明顯的缺陷,理由是:
1、超額收益觀使商譽的范圍人為地擴大了,以此為依據對商譽進行計量會造成資產的重復計量。
2、通過前述論證可知,會計商譽是現行財務會計模式局限性的反映,也就是說,現行財務會計模式的局限性導致了會計商譽的存在,如果對會計商譽進行確認的話,那麼首先應確認的是無形資產,而不是會計商譽本身。
3、未來年度超額利潤和貼現率的預測,主觀性太強,難以保證計量結果的可靠性。
四、當前可行的做法是:對自創商譽用間接法進行評估,並在表外揭示
改變現行財務會計模式、重塑新的財務會計模式是一個系統的工程,需要長時期的探索和完善。在現行財務會計模式沒有根本改變的情況下,最可行的做法是用間接法計量商譽,但必須在表外揭示。
用間接法計量自創商譽的依據是商譽的無形資源觀。具體方法是:先評估企業總體價值,然後以企業總體價值減去賬面凈資產的公允價值,其差額即為(自創)商譽。企業總體價值在經濟意義上應等於未來盈利的現值,所以未來盈利的預測和貼現率的選擇是這種方法的關鍵。未來盈利等於企業凈資產的公允價值乘以預計的報酬率。預計報酬率通常根據企業過去的盈利情況分析計算。通過對企業過去若干年盈利情況的分析,剔除其中偶然性因素的影響,結合現在和將來可能影響盈利的因素,即可確定企業在正常情況下實際可能達到的盈利水平。由於商譽帶來的未來盈利具有很大的不確定性,所以選擇的貼現率通常應高於正常的投資報酬率。貼現期的估計也是一個重要因素,它主要取決於當事人對未來盈利的主觀判斷、企業過去盈利的穩定性、行業風險程度等因素。
如果企業是上市公司,可以股票價值代替企業總價值。因為股票市價從總體上反映了全體股票投資者對企業內在價值的判斷;股票的市價總額近似地反映了企業的總體價值。但在不成熟的證券市場里,股票市價不宜作為企業總價值。
五、關於負商譽
會計商譽在企業兼並活動中表現出來。當購買成本高於被兼並企業凈資產公允價值時,其差額被作為(外購)商譽確認和計量;當購買成本低於被兼並企業凈資產公允價值時,其差額相對於商譽而言被稱為「負商譽」。負商譽和商譽有相反的性質和特徵,它是現行財務會計模式未能計量的各種不利因素,這些不利因素使企業的盈利能力低於一般水平。
負商譽的會計處理是各國會計界頗有爭議的問題。在世界范圍內,負商譽的會計處理通常有三種方法:一是確認為一項遞延收益,並在確定的期限內攤入各期收益;二是將其按比例調減長期非貨幣性資產的公允價值,若不夠抵減時,剩餘部分確認為一項遞延收益,並在確定的期限內攤銷為收益;三是將負商譽確認為資本公積。
在上述三種方法中,第三種方法和負商譽的本質不符,它虛增了企業的資產和資本;第一種方法也違背了負商譽的本質,同時也不符合企業購入資產按實際成本計價的原則;第二種方法相對來說最合理,但仍有待改進之處。
負商譽是現行財務會計未能確認和計量的各種不利因素,這些不利因素能導致企業經濟資源流出企業。根據負商譽的本質特徵,負商譽的會計處理方法應是:將其根據資產賬面價值按比例抵減資產的公允價值,一直抵減到購買成本為止。這種處理方法既符合購入資產按實際成本計價的原則,又符合穩健性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