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大學本科招生計劃
1. 2017年廣西大學本科總共招生多少人
廣西大學2017年有65個本科專業(含9個大類)招生,涵蓋理、工、農、文專、藝、經、管、法、哲、教屬等十大學科門類。全校今年招收本科新生7000名,其中廣西計劃招生5087名,外省計劃招生1913名。
招生計劃包括:國家貧困專項計劃225名、地區貧困專項計劃50名,農村學生單獨招生計劃150名,民族班計劃90名,少數民族預科班計劃272名(含理工類240名、文史類32名)、免費少數民族預科計劃120名(含理工類110名、文史類10名)。
2. 成為廣西大學預科生的條件
標准:
教育部2005年發布的《普通高等學校少數民族預科班、民族班管理辦法》中,對預科班收費標准做出了規定:
民族預科班學生在預科階段的學費,按照國家有關部門和預科培養學校所在地省級人民政府批準的預科生學費標准收取;民族預科班學生轉入本、專科(高職)後,其學費仍按照預科生錄取當年招生學校的學費標准收取。
高等學校要落實國家關於資助經濟困難學生的有關規定,由本、專科(高職)招生學校負責民族預科班學生的「獎、貸、助、補、減」等政策和措施的落實,確保家庭經濟貧困學生按國家有關政策得到資助。
相關規定:
1984年3月,教育部、國家民委在《關於加強領導和進一步辦好高等院校少數民族班的意見》中,對有關民族預科班的教學和管理問題做了明確規定,規定預科階段的任務是「根據少數民族學生的特點,採取特殊措施,著重提高文化基礎知識,加強基本技能的訓練,使學生在德育、智育、體育幾個方面都得到進一步發展與提高,為在高等院校本、專科進行專業學習打下良好基礎」。預科的學習年限一般為一年,學生漢語文基礎較差的,學習時間為二年。預科班學生入高校本、專科進行專業學習,其學制與該校本、專科學制相同。民族班招生,在堅持德、智、體全面考核,擇優錄取的原則下,從參加當年高考的少數民族考生中錄取,可適當降分。但是,要按照不同類型高等學校的培養目標和要求,從各地區各民族的實際出發,區別對待,降分幅度要適當。民族預科班學生學習期滿,政治表現好,經所在學校考試成績合格的,直接進入有關院校本、專科學習。民族班本、專科學生的專業分配,根據國家特別是民族地區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的需要及學生德、智、體情況,結合學生的志願,在預科班學習期滿時、由學校同有關省、自治區教育行政部門協商確定;也可以在招生時根據上述條件,由學校同有關省、自治區教育行政部門共同研究確定,具體工作由學校掌握。專業確定後,除特殊情況外,一般不得變動。
預科優勢:
1、
直接就讀本科;
2、
專業選擇范圍廣;
3、
一流師資、科學系統教學;
4、
科學管理、全方位服務;
5、
早一年本科畢業、多一年社會經驗。
3. 廣西大學招專升本的學生嗎
招的。登錄廣西大學官方網站進行報名。
廣西大學,簡稱「西大」,列入教育部直屬高校序列並與廣西壯族自治區「部省合建」的全國重點大學,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高校、「雙一流」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廣西重點支持的國內同類一流大學高校,入選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養計劃、卓越農林人才教育培養計劃、國家建設高水平大學公派研究生項目、海外高層次人才引進計劃、全國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示範高校、國家大學生創新性實驗計劃、中國政府獎學金來華留學生接收院校。
廣西大學位於南寧市,截至2019年6月,學校佔地面積2.16萬余畝,校舍總建築面積170多萬平方米;有教職工3662人,在校全日制學生3萬餘人;有1個國家「雙一流」建設學科群,2個國家重點學科,1個國家重點(培育)學科,5個學科進入ESI全球前1%行列。
截至2018年4月,廣西大學有1個國家重點實驗室、1個省部共建國家重點實驗室培育基地、3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1個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個教育部國別和區域研究基地、1個國家林業局重點實驗室、15個省級重點實驗室、1個自治區工程技術研究中心、4個廣西「2011協同創新中心和培育基地」、1個廣西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6個廣西高校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
4. 廣西大學2020年高校專項計劃招生簡章
我校是廣西辦學歷史最悠久、規模最大的綜合性大學,是廣西唯一的國家「211工程」建設學校,中西部高校提升綜合實力計劃建設高校、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和「部區合建」高校。為進一步做好2020年重點高校招收農村和貧困地區學生工作,認真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於2020年高考工作的決策部署以及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的重大部署,嚴格執行《教育部關於做好2020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的通知》(教學﹝2019﹞4號)和《教育部關於應對新冠肺炎疫情穩妥做好2020年全國普通高校招生工作的通知》(教電﹝2020﹞150號)相關規定要求,統籌做好疫情防控和考試招生相關工作,根據教育部《關於做好2020年重點高校招收農村和貧困地區學生工作的通知》(教學司﹝2020﹞1號)要求,2020年我校繼續開展高校專項計劃招生工作,招收邊遠、貧困、民族等地區縣(含縣級市)以下高中勤奮好學、成績優良的農村理工類學生(北京、上海、西藏地區除外)。
一、報名條件
理想信念堅定、思想進步、品德優良、誠實守信、遵紀守法、勤奮好學、成績優良的農村高中畢業生(具體實施區域以有關省(區、市)公布為准),且須同時具備下列三項條件:
1.符合2020年統一高考報名條件;
2.本人及父親或母親或法定監護人戶籍地在實施區域的農村,本人具有當地連續3年以上戶籍;
3.本人具有戶籍所在縣高中連續3年學籍並實際就讀。
二、招生計劃與專業
1.招生計劃
2020年我校高校專項計劃為150人。
2.招生專業
理工類:電子科學與技術、機械類、電氣類、材料類、計算機類
註:如學校專業調整,以上招生專業將並入相應的大類,具體專業(類)以各省招生辦公布為准。
三、報名辦法
符合條件的考生應於2020年5月15日至5月25日登陸教育部「陽光高考特殊類型招生報名平台」高校專項計劃報名系統(https://gaokao.chsi.com.cn/gxzxbm)(以下簡稱報名系統)進行網上報名,考生應嚴格按照報名系統提示,完整填寫相關信息並上傳相關申請材料的電子掃描件:
1.經中學核實相關信息的《廣西大學2020年高校專項計劃招生申請表》(申請表每頁須考生簽字且中學負責人簽字蓋學校公章),將申請表的掃描件按頁碼順序上傳至報名系統。
2.本人及父母或法定監護人的居民戶口簿掃描件(首頁、戶主頁及本人頁)。
3.學籍證明,由考生所在中學開具並加蓋公章,應體現考生具有本校連續3年學籍並實際就讀。
將上述材料掃描或拍照上傳至報名系統,完成報名,無需郵寄材料。上傳至報名系統的申請材料要求詳實、准確、清晰。未按要求完成報名或報名申請材料不合要求者,報名無效。
四、資格認定
合格名單經我校招生工作領導小組審核批准後,於2020年6月底前在我校招生信息網、教育部陽光高考平台進行公示,無異議者確定為我校最終認定考生名單,請考生自行登錄查詢合格名單。
五、錄取辦法
1.獲得我校高校專項計劃資格的考生,須參加2020年全國普通高考,填報志願時,須在高考志願的相關批次報考我校。
2.高考總分(含照顧分)原則上不低於生源所在省第一批同科類錄取控制分數線,實行新高考改革或合並錄取批次的省區,須達到當地省級招生考試主管部門劃定的高校專項計劃招生參考錄取控制分數線。
3.考生在相關批次出檔後,我校根據考生填報的專業志願及高校專項分省招生計劃,依據高考總分(含照顧分),實行「分數優先」的原則從高分到低分擇優錄取。
六、監督機制
1.我校高校專項計劃招生工作在招生工作領導小組領導下進行,錄取工作遵循「公開程序、公平競爭、公正選拔」的原則,全程接受社會的監督和投訴(監督電話:0771-3232618)。
2.初審合格考生名單、入選資格考生名單、錄取標准、錄取結果等信息在學校招生信息網(網址http://zs.gxu.e.cn/)和教育部陽光高考平台(網址 https://gaokao.chsi.com.cn/)上公示。
3.中學及學生應對其提供的材料負責。申請人應本著誠信原則,如實填寫申請表。有關中學要本著高度負責的精神,嚴格按照一定程序進行審核。申請人如存在弄虛作假,偽造、變造、篡改、假冒戶籍學籍等虛假個人信息和提供虛假申請材料等情形者,一經查實,均認定為在國家教育考試中作弊,取消專項計劃報名和錄取資格,同時上報省級招生考試機構處理,取消其當年高考報名、考試和錄取資格,並視情節輕重給予3年內暫停參加各類國家教育考試的處理。已經被錄取或取得學籍者,取消其入學資格或學籍,記入其高考誠信電子檔案。
七、聯系方式
地址:廣西南寧市大學東路100號廣西大學君武館108室
郵編:530004
電話:0771-3232999 傳真:0771-3234955
E-mail:[email protected]
八、其它
如教育部調整相關政策,則以新政策為准。
九、本簡章由廣西大學招生就業指導中心負責解釋。
廣西大學招生就業指導中心
2020年5月
5. 廣西大學2022年招生本科專業多少個
廣西大學2022年招生本科專業66個。
廣西大學截至2022年12月,學校有46個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國家特色專業12個,國家精品課程3門,國家級雙語教學示範課程2門,國家級精品開放課程7門,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7門。
以及15個專業入選教育部「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養計劃」和「卓越農林人才教育培養計劃」;有國家級專業綜合改革試點專業4個,國家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1個,國家級大學生校外實踐教育基地5個。
科研平台
截至2022年12月,學校有2個國家重點實驗室、友瞎1個國家級國際科技合作基地好凳空、1個國家級高校引智平台、2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和2個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個教育部國別和區域研究基地、2個省部共建協同創新中心。
還有1個國家林業和草原局重點實驗室等一批國家和部級科研平台,以及45個省部級科技創新平台、4個廣西高校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等。此外,學校協同中國社會科學院及南開大學等28家成員單位共同組建了中國-東盟區域發展協同創新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