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本科類型 » 南中醫葯大學本科生畢業論文

南中醫葯大學本科生畢業論文

發布時間: 2023-12-13 00:37:40

㈠ 河南中醫葯大學本科畢業要求

1、在本科學習的所有學年裡,規定的學分必須達到。
2、不允許有掛科,作弊等行為。
3、沒有嚴重處分等嚴重違反校規校紀的記錄。
4、畢業論文設計和答辯必須達到及格以上。這就是河南中醫葯大學本科畢業要求。

㈡ 中醫學本科畢業論文

中醫學本科畢業論文

中醫學不是自然科學的分支,它一直與中國古代哲學交融在一起,中醫學有著自己對生命本體的認識,有著自己特定的思維方式與思維過程。下文是我為大家搜集整理的關於中醫學畢業論文範文的內容,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摘要:

中醫臨床基礎醫學成立至今,盡管在學科建立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目前的現狀並不容樂觀,尤其在學科性質、學科定位、課程設置等方面存在明顯問題。因此,面對現狀,應當有策略、有計劃的積極應對在現有基礎上,強化經典以彌補不足,並盡可能發揮學科原有的優勢,大膽進行改革,努力推陳出新,以促進學科的迅速發展。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對中醫學科專業目錄進行了調整,將《傷寒論》、《金匱要略》、溫病學三門傳統經典課程合並組建為中醫臨床基礎學科。此後,各中醫院校以此為模式,紛紛進行了學科的改革,以新的中醫臨床基礎學科來開展各項工作。盡管臨床基礎學科從組建開始就有各種不同的看法,但教學、科研、臨床等工作依然按此方式在進行著。回顧新學科成立後近8年的時間,其在各方面均取得了新的進步,尤其學科的整體面貌有燦然一新之感。但若從各方面的具體情況而言,其現狀不容樂觀。

關鍵詞:

中醫臨床醫學;現狀;對策

1學科現狀的客觀評價

臨床基礎學科成立至今,從學科發展的總體狀況來看,應該說是利弊共存、喜憂參半。對此作一客觀的評價和分析,是目前學科發展中不可迴避的重要工作。

1.1學科面臨的困境

臨床基礎學科成立後雖然對中醫學的發展產生了一些有利的影響,但也明顯地存在著嚴重的問題。歸納起來說,主要面臨三方面的困境。其一,《傷寒論》、《金匱要略》、溫病學的合並是行政劃分的結果,合並之前應該進行過科學的論證。但到目前為止,在實際工作中,仍然是「三家」分而行之,基本與合並之前無太大變化。因此,遠遠沒有達到產生「合力」的效果。

其二,由於歷史的原因,各校原來的《傷寒論》、《金匱要略》、溫病專業的發展是不平衡的,有的傷寒專業實力雄厚,有的可能在金匱、溫病專業方面研究水平較高。而簡單地合並之後,就沖淡了三門課程的原有優勢。也許初衷是以優促建,以好帶動全體共同前進。但結果卻是相互牽扯制約,干擾了學科的發展進程。

其三,沒有新的統一的教材,教學還是保持著原貌,因而完全不能表現出「臨床基礎」的特色或獨特之處。三門課程的合並,結果就象是「拼盤」一樣,只有形式,沒有貫穿整體的核心內容。

1.2學科長處面面觀

任何新生事物均有生機勃勃的一面,因此,臨床基礎學科以新學科的形式出現,也具有一定的優勢。以理推之,其優勢主要體現在三方面。其一,拓寬了專業范圍。由於臨床基礎學科涵蓋了《傷寒論》、《金匱要略》、溫病學三門課程的豐富內容,所以其研究的范圍較之原有學科明顯擴大,在研究的內容方面則可更為靈活。《傷寒論》、《金匱要略》、溫病學均有獨特的理論體系和治療學內容,但在外感熱病及內傷雜病的診治方法上,又有著一定的相通之處。因此,打破原有的學科框框,可以對這些交叉內容進行深人的研究,改變以往此類研究較少的現象。

其二,更新了原有的學術思維模式。以前三門課程單獨而立時,在學術思維方面也大多是各不相乾的。比如,雖然溫病學理論的形成與《傷寒論》有密切關系,但在具體的研究思維方面,卻很少聯繫到《傷寒論》來展開思考。再如,《傷寒論》與《金匱要略》同為張仲景所作,盡管各自涉及的重點不同,但學術思想是完全一致的。然而從這一方面進行學術研究的學者卻並不多見。所以,三門課程合並之後,對學術的發展可以起到良好的推動作用,尤其對仲景學說的深人研究具有重要意義。

其三,為該領域研究生整體能力的提高提供廣闊的空間。溫病學是研究外感熱病的專門學科,《傷寒論》中亦有許多有關外感熱病的理論和方法,前者主要探討感受溫熱病邪引起的溫病,後者則主要研究感受寒邪引起的外感熱病。二者在這一點上既有共同之處,又各有所長,分而研究均不全面。在原有學科之中,研究生在選題時,理論、實驗及臨床研究必然會受到學科研究領域的限制,因而對其整體學術水平和能力的培養都是不利的。而學科合並之後,突破了這個「瓶頸」,研究生在論文的撰寫過程中,將站在一個新的高度,導師也將從外感熱病辨治的角度進行培養,從而使研究生實際診治疾病的能力和科研能力均得以提高。

2學科困境的原因探析

要想從根本上改變臨床基礎學科目前存在的問題,找出其關鍵環節至關重要。筆者認為,當前臨床基礎學科不良現狀的主要原因是學科性質模糊、學科定位不準、課程設置僵化。

但大多專家認為既不是基礎學科,也不宜劃在臨床基礎學科的范圍內。但如此一來,就帶來一些不良的後果。因為學科性質的含糊不清,導致學科在發展方向上失去了明確的目標,從而影響了學科發展的速度。

2.1學科性質模糊致使發展方向不確定

一般來說,學科性質取決於學科所涉及領域的主要特點和研究的根本內容,而其性質如何又對該學科的發展方向起著決定性的作用。臨床基礎學科所包括的《傷寒論》、《金匱要略》、溫病學的學科性質,長期以來被認為與《內經》相同,屬於古典醫籍范疇,因而被合稱為四大經典。從其內容來看,實際包括了從基本理論到臨床診治各種疾病的方法,內容極為豐富。臨床基礎學科成立後,有學者對學科性質的表述是:既有基礎學科的特點,又有臨床學科的屬性。單純從這一定義來看,應當說是抓住了原來三門學科的基本特點,並沒有任何的錯誤。但是,由於學科在定名時已經強調是「臨床基礎」,這就表明,該學科應是基礎與臨床的橋梁。該學科是一門聯絡基礎與臨床的橋梁學科。說明它既不同於純基礎的生理、生化、解剖、中醫基礎理論等學科,又不同於內、外、婦、兒等純粹的臨床學科。而完全屬於臨床基礎的學科大致有中葯、方劑、中醫診斷學等。對於臨床基礎學科的'性質究竟如何確定,一直以來尚未有定論。

2.2學科定位不準導致教學重心不明確

正是由於學科性質模糊帶來的學科定位不準,導致教師在教學中對教學重心的把握難以確定。以往三門課程屬經典時,主要的教學重心是放在培養學生臨床處理疾病的能力方面,各教學環節均圍繞這一主題加以強化,比如多講一些名家的臨證經驗、穿插臨床診治的典型醫案,有些課程還安排學生去醫院見習等等。不少中醫院校還把這三門課劃入臨床,有自己的專門病房,以方便學生在學習中實習。這些,都是為了提高學生臨床處理疾病的整體能力而做的具體工作。現在,將臨床基礎學科定位為橋梁課,那麼過於偏重臨床就違背了「橋梁」的特點,從而造成教師教學中的困惑,最終將對教學質量產生不良影響。

2.3課程設置僵化造成學科知識不系統

任何學科的存在,均應具有相對獨立的理論體系這樣一個重要條件。臨床基礎學科所涵蓋的三門課程,雖均可包括在中醫學辨證施治的理論體系之中,但具體而言又各自具有一定的特點。比如,《傷寒論》主要是探討六經辨證,並以這一理論體系貫穿始終;溫病學則主要探討衛氣營血辨證和三焦辨證,並將其作為外感溫熱性疾病臨床診治的基本綱要。因此,彼此之間在理論體系方面就存在著一定的差距。況且,形成臨床基礎學科這一新學科之後,在學術發展方面,未能將這些各具特色的理論體系加以梳理而使其融會貫通為一體。所以,在課程設置方面並未出現新的改變,目前的現狀是仍然保持以前的課程原貌,給人以「穿新鞋、走老路」的感覺。按邏輯推論,伴隨新學科成立的應當是相應的較完整、統一的理論體系,在課程設置上也應有相應的變化,但目前學科在這一點上明顯滯後,這也是學科不能很好發展的重要原因。

2.4研究范圍太廣致使力量分散無特色

事物的發展都是一分為二的,臨床基礎學科研究范圍的擴大,盡管給學者們開辟了更為廣闊的研究空間,但研究范圍太廣太雜,也必然帶來一些弊端。主要表現在研究力量分散(學科人員本身就不多),並會因此而造成研究內容在深人程度上受到影響,最終的結果就是學科在研究內容上缺乏特色。而一個學科沒有自己的研究特色,在整個中醫學研究領域中就會逐漸地失去競爭力和應有的地位。

2.5經典著作淡化導致教學質量下降

由於三門經典課程合並形成臨床基礎,對原有的經典著作的重視程度逐漸降低,因此學生在掌握中醫基礎知識方面出現明顯的不扎實現象,換而言之,就是中醫的基本功受到明顯影響。在中醫學之中,許多非常重要的理論均來自於經典著作。其實,《傷寒論》、《金匱要略》和溫病學包括的原著內容,還只是中醫典籍中的一部分,但也可以說是最為重要的一部分。如果連這些都不強調要牢固掌握,那麼,中醫的精華要如何來保留和傳授給學生呢?當然,教學質量的問題還涉及到後期的臨床實習等復雜環節,但在校期間對經典著作淡化而產生的不利影響,也是不容忽視的重要問題。

3學科工作的應對策略

面對當前中醫臨床基礎學科的現狀,我們應當採取怎樣的策略和措施呢?鑒於近期內學科的構建不可能有較大變動,必須在現有的條件下揚長避短、積極努力,最大限度地促進學科的發展。

3.1大膽嘗試,推陳出新

為了促進學科學術體系的發展,在課程設置和教材的編寫方面必須大膽進行嘗試。近年來,不少專家和學者對此已經做了許多探討,比如,有專家提出可以將三門課程以及其他學科中有關中醫辨證論治體系的內容提取出來編成辨證理論的教材、將《傷寒論》和溫病學有關外感病的內容編寫成《外感熱病學》、或直接將三門課壓縮編成《中醫臨床基礎》等等,有些院校已經開始做了初步的工作川。這些設想和構思均有積極意義,但有的肯定存在缺陷或問題,可以組織專家有針對性地進行深人論證和研討,在取得一定共識之後,委託某一院校牽頭編寫,先在小范圍內試用,成功後再普及。希望能在中醫臨床基礎學科改革的過程中達到推陳出新的目的,並由此促進中醫學理論和中醫教育事業的進步。

3.2擺脫束縛,發揮優勢

臨床基礎學科將《傷寒論》、《金匱要略))。溫病學組合在一起,但學科的發展不應受到所謂「臨床基礎」一個學科的束縛。各校可根據自己原來三門課程的不同優勢選擇其側重點,可以《傷寒論》為重點,也可以金匱或溫病學為重點。總之,盡可能發揮原有的優勢,拋棄門戶之見。三門課程之間可以互相支持,凡是有利於其優勢保持和擴大的工作,均應有目的、有計劃地去努力進行。比如,在研究內容方面,可以根據以前的優勢項目制定幾個主要的研究方向繼續深人研究,並合理的將學科人員分組結合,按照個自的長處配合工作。一旦目標明確,人員分工妥當,各項工作就會有序地進行,而學科也應當會因此而不斷發展。

3.3保持特色,強化經典

多年來的中醫教育實踐證明,經典著作中的許多辨治理論是中醫學的精華所在,切不可輕易地將其丟棄。《傷寒論》、《金匱要略》均為古典醫籍,堪稱是中醫理論發展的根基之一;溫病學雖然是現代教材,但其內容卻來源於古代溫病學家的原著,如《溫熱論》、《溫病條辨》、《溫熱經緯》、《濕熱病篇》等,均是溫病名家的經典之作,)其中包涵了豐富的臨證經驗和非常重要的辨治思路。因此,對於這些經典原著的內容,應予以保留,並作為深人研究中醫理論的必要課程。加強原著的學習,不僅對提高學生處理疾病的實際水平很有幫助,更重要的是可以提高學生的思辨能力,並能夠使其在診治疾病的過程中充分發揮中醫的特色。

3.4適應現狀,彌補不足

首先,應當逐漸的適應目前的現狀,盡管大家對該學科有諸多的不同看法和意見,但為了將其不利影響降低到最小,必須停止爭論,將目光轉向如何彌補其不足方面。比如,不要過多地糾纏其學科是否為橋梁課,可以按照以往的習慣仍將其定位在偏重臨床,保持原有的特色和臨床技能培養的重點。這樣可以避免因教學重心不明確可能導致的學生學完三門課程後什麼都不扎實的缺點。其次,為了改變學科合並後人員減少而產生的不利狀況,除了要求全體教師加強學習,提高自身的學術水平,尤其是拓寬知識面之外,還可以考慮嘗試讓青年教師學習教授二門課的做法。既可以逐漸培養一專多能的師資力量,還能為將來的學術理論的整合奠定人才基礎。同時,鼓勵大家多做《傷寒論》、《金匱要略》、溫病學三門課程之間的交叉研究,力爭從中找到一些較好的契合點,甚至提出新的觀點、創立新的理論。

綜上所述,中醫臨床基礎學科的現狀有喜有憂。面對現狀,我們應當保持清醒的頭腦和積極的態度,有策略、計劃的努力做好各項工作。

參考文獻

[1]中醫世家.中醫基礎理論2009.12.14

[2]中國中醫基礎醫學199812

;

㈢ 2022年南京中醫葯大學碩士學位畢業論文第二批次肓審時間

一般在3.26-5.15。
根據南京中醫葯大學2021年6月(第二批次)畢業研究生學位授予工作時間安排3月26日--5月15日論文盲審。
參加學位論文學術不端檢測的研究生,在導師指導下獨立完成論文,經導師同意後,按照時間安排上傳論文及《研究生學位論文送審導師同意書》。

㈣ 2021本科生醫學畢業論文題目

醫學研究廣博深繁,醫學論文自然也就深奧廣達。所以,擬定醫學論文題目要精心琢磨,表意精確。下面我給大家帶來2021本科生醫學 畢業 論文題目有哪些,希望能幫助到大家!

本科生醫學論文題目

1、臨床醫學本科生綜合素質評價指標體系的初步研究

2、以基層就業為導向的醫學本科生就業能力提升對策的研究

3、青年教師在醫學院校本科生導師制中的作用

4、醫學本科生對《醫學科研設計》課程的認識及需求分析

5、軍校醫學本科生自我導向學習傾向及其影響因素分析

6、本科生《醫學免疫學》課堂教學與課外活動結合的初步探討

7、醫學本科生在學期間發表科研論文的調查分析

8、江蘇省醫學本科生面向基層就業意願研究

9、雲南醫學本科生生活質量及影響因素調查分析

10、醫學本科生對臨床專業課雙語教學的理解和要求

11、醫學本科生與專科生心理健康狀況的比較

12、醫學院校實行本科生導師制的思考

13、普通高等醫學院校本科生導師制初探

14、醫學專業本科生就業 市場調查 與分析——以廣東省為例

15、科研實驗室開放對培養醫學本科生創新與科研能力的作用初探

16、四川大學醫學本科生擇業意向的調查分析

17、淺談中醫類本科生醫學統計學教學體會

18、PBL教學法在醫學本科生醫學統計學實驗教學中的應用

19、醫學本科生積極心理資本與主觀幸福感的相關性研究

20、少數民族醫學本科生學習適應性現狀及其影響因素研究

醫學檢驗免疫畢業論文題目

1、基於納米顆粒的分子展示應用於超靈敏檢測

2、SLE患者中幾種新型自身抗體的檢測及其臨床診斷價值的探討

3、多肽酶檢測和細胞表面熒游標記的新 方法 研究

4、區域檢驗服務協同平台的設計與實現

5、膠體金噴膜儀的設計與開發

6、重慶市鄉鎮衛生院醫療資源的調查研究

7、基於氧化石墨烯和硫化鉛納米顆粒的熒光生物感測器研究

8、產氣莢膜梭菌α毒素快速診斷金標試紙條的研製及初步應用

9、納米粒子免疫層析法在檢測異位妊娠和膀胱癌中的應用

10、現代醫院檢驗科模塊化設計研究

11、酶免工作站監控系統的設計與實現

12、乙型肝炎表面抗原膠體金免疫層析法血清快速測定的性能評估

13、基於微型壓電與光譜生化分析系統的POCT新技術研究

14、長江三角洲地區犬貓皮膚真菌病調查及體外葯敏試驗

15、我國醫學檢驗本科專業人才培養的問題與對策研究

16、基於電化學分子信標基因感測技術的HIV-1核酸檢測新方法研究

17、Free β-hCG和PAPPA光激化學發光免疫分析試劑的研製

18、乙肝快速分析儀的研究與開發

19、阿托伐他汀對動脈粥樣硬化患者外周血中PPAR γ的作用研究及相關炎症因子與動脈粥樣硬化關系的建模分析

20、綜合性醫院醫學檢驗資源優化管理研究

21、全自動多功能免疫檢驗過程關鍵問題的優化研究

22、HMGB1通過NF-κB激活TGF-β1誘導特發性肺纖維化發病機制的研究

23、若干病毒感染模型的動力學分析

24、現代綜合醫院檢驗中心空間設計研究

25、大型公立醫院創建醫學獨立實驗室可行性研究

26、高血壓病證型與血清褪黑色素水平的相關性研究

27、醫用臭氧與α-干擾素對照治療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

28、網織血小板在系統性紅斑狼瘡患者的臨床應用

29、G公司第三方獨立醫學實驗室服務營銷策略研究

30、臨床毛細管電泳的研究

31、基於光電檢測與信息處理技術的納米金免疫層析試條定量測試的研究

32、貧鈾長期作用後的吸收分布特點及其主要蓄積器官的損傷效應研究

33、基於磁性微球的PMMA微流控免疫分析晶元系統的研究

34、hr HPV、L1殼蛋白、p16蛋白與宮頸病變的關系及診斷價值研究

35、76例急性白血病的MICM分型及預後

36、國產化學發光法診斷系統檢測乙肝表面抗原的評價

37、蛋白A-藻藍蛋白β亞基雙功能蛋白的性質及其在免疫檢測中的應用

38、上海市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檢驗開展現狀及檢驗項目合理化設置研究

39、__醫學檢驗集團發展戰略研究

口腔醫學畢業論文題目

1、伴有或不伴有下頜偏斜的骨性Ⅲ類成人患者顳下頜關節形態和位置的CBCT研究

2、口腔錐形束CT對下頜牙 種植 位點線性測量精度的實驗研究

3、牙齦卟啉單胞菌感染牙周膜成纖維細胞的體外實驗研究

4、無牙頜種植修復臨床回顧性研究及無牙頜種植固定修復咬合初步分析

5、產前暴露於納米氧化鋅對大鼠子代腦發育及成年期行為學特性的影響

6、我國入選PubMed資料庫的生物醫學期刊文獻計量學分析

7、電針治療對顳下頜關節紊亂綜合症大鼠TNF-α、IL-1β影響的研究

8、86例腮腺多形性腺瘤外科治療的回顧和分析

9、口腔黏膜潛在惡性疾患的臨床診治新觀點

10、翼外肌在髁突矢狀骨折癒合中對髁突應力分布作用的三維有限元研究

11、T-Scan應用於牙根縱裂患者咬合特徵分析的初步研究

12、正畸治療對不同類型錯(牙合)畸形患者口腔健康生活質量的影響

13、成人正頜手術前後的心理特徵及滿意度的相關性研究

14、不同牙面處理方法對窩溝封閉劑微滲漏的影響

15、自鎖托槽矯治器與直絲弓托槽矯治器排齊牙列的對比研究

16、構建3D列印牙齒模型及其形態模擬性研究

17、錐形束CT對下頜乳磨牙牙根及根管形態的研究

18、F大學口腔醫學博士學位論文內容和質量研究

19、口腔醫學專業人文素質 教育 現狀調查及課程教學發展策略

20、口腔醫學本科畢業考核中多站式考試的設計及效果評價研究

21、血鏈球菌細菌素對光滑念珠菌力學性質的影響

22、乳牙根中1/3折保守治療的應用研究

23、牙髓切斷術與牙髓摘除術在深齲露髓乳磨牙臨床治療中的對比研究

24、整合牙頜模型三維重構及其應用研究

25、江西省口腔醫療服務能力調查分析

26、玻璃纖維樁不同粘接方法粘接強度的系統評價和Meta分析

27、牙與固定修復體的動力學研究--振動分析和疲勞測試

28、口腔醫學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及系列課程綜合改革研究

29、氣電紡蠶絲蛋白納米纖維的制備與組織工程研究

30、張應力誘導大鼠骨髓間充質幹細胞骨向分化的實驗研究

31、可摘局部義齒支架計算機輔助設計與製作的初步研究

32、磁性附著體靜磁場對人牙齦成纖維細胞和人牙周膜成纖維細胞生物學效應的基礎研究

33、等離子浸沒注入和多弧離子鍍對純鈦及鈦合金錶面改性的基礎研究

34、口腔衛生服務現況評價與口腔衛生人力預測研究

35、自製鑄鈦包埋材料鑄造工藝與鑄鈦修復體鑄造精度的研究

36、口腔修復學教學及臨床三維多媒體平台的建立

37、應用激光快速成形技術製作全口義齒鈦基托的實驗研究

38、納米羥基磷灰石復合改性材料的制備及其抗齲性能研究

39、髁突在咬合載荷作用下的應力效應

40、磨牙烤瓷熔附金屬全冠的有限元分析


2021本科生醫學畢業論文題目相關 文章 :

★ 2021醫學類論文的題目有哪些

★ 2021醫學類論文題目推薦

★ 醫學專業論文選題與題目

★ 醫學專業的畢業論文題目有哪些

★ 2021教育學專業畢業論文題目

★ 醫學專業的論文題目參考

大學生論文題目大全2021

★ 優秀論文題目大全2021

★ 醫學專業的論文題目有哪些

★ 2021通信專業畢業生論文題目

㈤ 中醫學專業畢業論文

中醫學起源於漢族,是由漢族人民發展出來的,它本身也是漢族文化體系的組成部分。下文是我為大家搜集整理的關於中醫學專業畢業論文的內容,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中醫學專業畢業論文篇1

淺談中醫學對心力衰竭的認識

心力衰竭,是各種原因導致心臟負荷過重、心肌損害及收縮力減弱所致的心功能不全(失代償期)的一種綜合征,是各種心臟病的嚴重階段,其發病率高,是世界性日趨嚴重的危害健康的主要問題。中學對本病病因病機的認識淵源已久。在治療上也已取得了較理想的療效,我院近2年完成的中西醫結合市級課題《中葯益心湯對心衰患者血漿腦鈉肽作用的臨床研究》結果再次證實利用中醫理論指導臨床,運用中醫中葯治療該病對於降低再住院率、病死率,及提高生存質量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1、中醫學對心力衰竭的認識

心力衰竭屬於中醫的“心水”、“心悸”、“喘證”、 “水腫”等范疇。《內經》記載:“心脹者,煩心短氣,卧不安”、“脈痹不已,復感外邪,內舍於心……心痹者,脈不通,煩則心下鼓,上氣而喘”,“心脹”和“心痹”就其臨床表現而言可歸於心力衰竭。張仲景發展了《內經》水氣為病的思想,提出了“心水”病名。《金匱要略》:“心水者,其身重而少氣,不得卧,煩而躁,其人陰腫”,描述出心力衰竭的主要症狀。中醫學“心衰”病名首見於唐代孫思邀《備急千金要方》。詳述見於宋代《聖濟總錄·心臟門》:“心衰則健忘,不足則胸腹脅下與腰背引痛。驚悸,恍惚,少顏色,舌本強”,此處“心衰”雖非心力衰竭的典型表現,但與心力衰竭是有一定聯系的。

2、中醫學對心力衰竭病因病機的認識

中醫學認為心主血脈,心力衰竭則是各種病因導致這一功能受損而發生的病證。心衰的病因主要為心臟自病或他臟之病影響及心,造成氣血陰陽諸虛,或六淫外邪犯心,從而損傷心臟。

2.1 心氣虛衰為發病基礎

心的主要功能是推動血液在全身經脈中運行以濡養周身,心的功能主要體現在“心氣”上,即心氣是推動血液在血脈中運行的動力來源。心氣充沛,才能維持正常的心力、心率和心律,才能保證心血的搏出,使血液在脈管中正常運行。正如《仁齋直指方》所謂:“人以氣為主,一息不運,則機緘窮;一毫不續,則竅壤判……血脈流行者亦氣也……盛則盈,衰則虛”。可見,若心氣虛衰,推動血液運行無力,就會出現周身失養,進一步使心功能下降。《內經》稱“味過於咸,大骨氣勞,短肌心氣抑”。《聖濟總錄》:“虛勞驚悸者,心氣不足,心下有停水也”,則明確指出了心氣虛為心力衰竭的基本病機。鄧鐵濤[1]認為:“五臟皆致心衰,非獨心也”。肺、脾、肝、腎的功能失調都可影響到心,而發生心衰。心力衰竭的主要病位在心,又常常與肺、脾、腎等臟相互影響。

2.2 正虛為本,瘀血為標

心力衰竭發病機制始則多因心氣虛弱、氣不運血、心陰虧耗,表現為氣陰兩虛、心血不暢,進而氣虛陽衰或陰損及陽,而致“陰陽兩虛,心脈瘀滯”,成為心力衰竭的病理生理基礎。尤以心陽(氣)虧虛,心臟鼓動減弱,營運無力為其病理變化的主要方面。心氣不足貫穿心力衰竭始終,是心力衰竭惡化的重要因素。王清任在《醫林改錯》中曰:“元氣既虛,不能達於血管,血管無氣,必停留為瘀”。心血瘀阻則出現心悸,胸悶胸痛,面色瘀黯,唇甲青紫,舌有瘀點或瘀斑等。

2.3 水氣泛溢為最終結果

《素問·逆調論篇》說:“夫不得卧,卧則喘者,水氣之客也”。其認為除血脈不通外,心力衰竭還與水氣內停有關。又如《三因方·水腫》稱:“短氣,不得卧,為心水”。心氣虛損衰竭,無力推動血行,血流遲滯,瘀而成水。由此可以推論出:心氣虛導致血瘀,血瘀又進而引起水停,從而引發了咳喘、水腫、心悸等一系列證候。

關於心衰病機雖有較多論述,但認識是有一致之處的,即心衰的正虛與標實是相互交織共同存在的。其中,陽氣虛衰,水飲與血瘀內停是貫穿於心力衰竭病程中最基本的病理機制。心力衰竭的病因病機可以概括為:心氣虛→血瘀→水停→心虛加重,與現代醫學心力衰竭的神經內分泌機制(心功能不全→神經內分泌激活→心室重構→心功能不全加重)雖分屬不同的理論體系,但在一定程度上有異曲同工之妙。

3、中醫治療心力衰竭的研究進展

3.1 辨證治療

辨證論治是中醫的靈魂,中醫對於心力衰竭的治療最重要的就是辨證論治,心力衰竭的辨證分型主要是依據病因病理的變化進行,由於心力衰竭的主要病理機制為本虛標實,所以現代大多醫家都以虛實為綱,病變累及臟腑為目,結合臨床實踐辨證分型。

3.2 專法治療

楊積武[9]創制的強心寧煎劑涵蓋了現代醫學治療本病所倡導的強心、利尿、擴血管及抑制心室重構的治療大法。方由人參、黃芪、附子、丹參、澤瀉、五加皮、川芎、甘草組成。以達益氣溫陽,強心利尿,行氣活血化瘀,安神寧心之功。吳時達[10]等認為心衰的中晚期經中醫辨證多為陽虛水泛,採用溫陽健心靈口服液以溫陽益氣、利水活血,具有良好的近期療效。李慶海[11]認為本病虛以氣陰兩虛為主,而心腎陽虛則多見於疾病的末期;實以水飲瘀血為主,治以益氣養陰、活血利水為基本治則,創驗方參麥寧心合劑。方由人參、麥冬、五味子、葶藶子、雲苓、玉竹、車前子、桑白皮、當歸、丹參、枳實、生龍骨、生牡蠣組成。諸葯合用共奏益氣養陰、活血利水之功。益氣養陰則氣血充足,鼓動有力,活血利水則瘀散水行,郁熱自消,心安神暢。我們根據多年的臨床實踐認為心衰為本虛標實之證,心臟陽氣不足(虛衰)為本,水停瘀血為標。因此,治療需標本兼治,在補虛的基礎上兼以利水消腫、活血化瘀。治宜溫陽益氣,活瘀化飲為基礎。自擬益心湯:黃芪、白術、茯苓、桂枝、炙甘草、澤瀉、澤蘭、枳殼、車前子、當歸、桃仁、南葶藶子、黨參、臨床觀察其對心力衰竭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數及血漿腦鈉肽的作用均明顯優於對照組。

3.3實驗研究

王振濤等[12]採用左冠脈結扎術致心肌梗死後心衰大鼠模型,觀察了相同種類活血益氣葯的不同劑量配伍對心衰大鼠心臟系數及功能的影響,發現活血益氣葯可以改善心肌梗死後心衰模型大鼠心臟系數及功能,且方劑配伍中多量活血葯的應用均能較明顯改善心衰大鼠的組織學指標心臟系數。同時從心臟組織形態學角度證明了活血葯和益氣葯均有逆轉心室重構作用。趙英強等[13]採用腹主動脈縮窄術復制大鼠心衰模型,用原位凋亡檢測方法及電鏡觀察強心劑組及對照組的心肌細胞凋亡情況,結果顯示,正常對照組無心肌細胞凋亡,模型組凋亡明顯,強心沖劑能明顯改善凋亡,其作用與卡托普利相當。沈雁等[14]研究發現,溫心膠囊能明顯提高心力衰竭心肌被抑制的基質金屬蛋白酶組織抑制物mRNA表達水平,加強抑制基質金屬蛋白酶活性,阻止膠原降解及基質改建,調控細胞外基質代謝,提高衰竭心臟的射血功能。王洪良等[15]研究認為心復康口服液能通過改善慢性壓力負荷性心力衰竭心肌線粒體腺苷酸轉位酶1(ANT1)、心肌線粒體腺苷酸轉位酶2 (ANT2)的表達,從而抑制細胞凋亡、改善能量代謝,治療心力衰竭後的心肌損傷。

應用中醫葯治療慢性心力衰竭在各方面均有較大的進展,無論是基礎理論,還是臨床應用。眾多醫家對於心衰的認識雖各有一家之言,但總的來看其認識大同小異,基本上傾向於本虛標實,氣陰兩虛,水瘀互阻。在增強療效、改善症狀、提高生存質量、避免不良反應等方面顯示了獨特的優勢。

參考文獻

[1]葛鴻慶,趙梁,郝李敏.鄧鐵濤教授從脾論治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之經驗[J].上海中醫葯雜志,2002,36(4):9-10.

[2]霍根紅.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中醫病理實質[J].河南中醫,2009,29(2):114-117.

[3]周亞男,張軍平.慢性心力衰竭大氣下陷說及從氣、血、水論治[J].新中醫,2009,41(4):7-8.

[4]連林芳.辨證分型治療充血性心力衰竭例析[J1.實用中醫內科雜志,2004,8(4):301-302.

[5]楊培君,楊磊.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中醫治療概要[J].江西中醫學院學報,2002,25(1):2.

[6]李立志.陳可冀治療充血性心力衰竭經驗[J].中西醫結合心腦血管病雜志,2006,4(2):136-138.

[7]王勝林.董耀榮治療慢性收縮性心力衰竭的經驗[J].遼寧中醫雜志,2008,35(11):1633-1634.

[8]韓偉鋒.邱保國論治心力衰竭經驗擷要[J].四川中醫,2006,24(10):2-4.

[9]許抗抗,楊積武,楊積武教授辨治慢性心力衰竭病經驗[J].遼寧中醫葯大學學報,2009,11(1):84-86.

[10]吳時達,吳桐,吳昌碧.溫陽健心靈口服液治療收縮功能不全性心力衰竭的臨床研究[J].中國中西醫結合急救雜志,2001,8(2):88-91.

[11]范立華,李慶海.李慶海教授治療慢性心衰經驗[J].光明中醫,2009,24(5):819-820.

[12]王振濤,王碩仁,趙明鏡等.活血和益氣方葯對心肌梗死後心衰大鼠左心室重構影響的比較研究[J].中國中西醫結合雜志,2002,22(5):376-378.

[13]趙英強,孫蘭軍,李慧臻等.強心沖劑對心力衰竭大鼠心肌細胞凋亡的影響[J].中國臨床康復,2003,7(12):1762-1763.

[14]沈雁,曹洪欣.溫心膠囊對心力衰竭大鼠心肌基質金屬蛋白酶組織抑制物mRNA表達的干預效應[J].中國臨床康復,2005,9(43):85-87.

[15] 王洪良,曾雪濱,王艷飛等. 心復康口服液對慢性壓力負荷性心力衰竭大鼠心肌腺苷酸轉位酶的影響[J]. 中國中西醫結合急救雜志,2011,18(1):18-20.

>>>下頁帶來更多的中醫學專業畢業論文

㈥ 中醫葯學畢業論文

中醫葯學畢業論文

高等中醫葯教育中葯學專業設置標準是規范中葯教育的重要文件,編制該標準是中醫葯教育的一件大事,以下是專門為你收集整理的中醫葯學畢業論文,供參考閱讀!

摘 要:隨著高校中葯學專業畢業生數量的逐年增加及用人單位要求畢業生未畢業就進入企業參加工作實習,在目前大部分高校的本科教育培養計劃下,本科生畢業論文完成時間與工作實習時間沖突間的矛盾愈演愈烈,各個高校都在積極探索合適的解決矛盾的方法.提出了加強畢業指導、真正向校企聯合實習基地輸送學生、改革畢業設計環節方案,以緩解目前矛盾,既能滿足用人單位的求賢願望,又能符合學校對畢業論文的質量要求,也為畢業生提供更大的空間.

關 鍵 詞:中葯學專業;畢業設計;工作實習

中葯學專業是一門特色學科,目前全國各中醫葯院校均招生

中葯學專業學生,而且隨著綜合院校紛紛成立葯學院,很多綜合類大學也開始招收中葯學專業學生.中葯學又是實踐性非常強的學科,目前各院校對中葯學學生培養主要為4年制,開設與中葯學學科相關的各門課程,主要包括專業課程中葯學、中葯鑒定學、中葯炮製學、中葯制劑學、中葯制劑分析等,還有專業基礎課包括有機化學、物理化學、分析化學等.雖然培養計劃不盡相同,但大部分為三年半的基本理論學習,半年的畢業設計,有些院校完成畢業論文的時間甚至大於半年,足見各院校對本科畢業論文撰寫十分重視.在平時的上課期間,雖然各院校都會開設很多的實驗課,但絕大部分為驗證性實驗,綜合設計性實驗比例較小,因此學生只能掌握一些基本技能,不能培養出科研思路,獨立完成科學研究比較困難.因此,各院校在培養本科生中都會設計畢業論文這個重要環節,培養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的理論知識,獨立設計實驗方案,動手完成論文.因此,畢業論文是大學生四年生活的檢驗,也是提高學生解決問題能力的最佳途徑.畢業生也希望自己能夠完成一份有分量的論文,為自己的四年生活劃上完美的句號.

在完成畢業論文的同時,尋找一份適合自己的工作對每個畢業生來說都是頭等大事,但目前中葯學學生就業面臨著巨大壓力,各個用人單位對沒有任何工作和實踐經驗的剛走出校園的學生有著很高的期望和要求,如何快速地融入社會,熟悉即將從事的工作內容,盡快為企業單位創造出效益,是擺在畢業生和用人單位面前的共同課題.針對這一問題,用人單位提出畢業生在畢業前的一段時間到用人單位實習,這樣一來,從一定程度上可以解決用人單位的問題,但對學生來說既要完成實習工作又要在沒有指導教師幫助的情況下,獨自完成畢業論文,從精力和能力來講都變成「不可能完成的.任務」,編造、抄襲就不可避免;對學校教師來講,常常陷入體會學生的難處,對質量低下的論文視而不見,還是以犧牲學生的實習,施加壓力,指導和幫助學生完成論文的兩難境地.難道畢業論文和工作實習就是一對不可調和的矛盾,真的沒有「魚與熊掌兼得」的方案嗎?

針對當前的現狀,我們既要保證畢業設計的質量,又要使學生能夠順利就業,使二者兼顧,必須多管齊下,各個環節統籌協作,才可能從根本上解決畢業設計與就業之間矛盾,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方面加以考慮.

一、學校應加強就業指導工作

首先,學校要轉變觀念,不包分配不是不管分配,從學生進入學校的第一天到畢業的那天為止,都要不遺餘力地將就業指導工作貫穿其中.首先教師在教授學生知識的同時,需向學生灌輸所學知識和將來就業的緊密聯系,讓學生了解本專業的就業方向和前景,指導學生能夠正確認識自我,使學生盡早構建起符合自己的職業規劃.其次,建立專職的就業指導教師隊伍,不僅能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同時還要專業化,了解用人單位的專業需求,有的放矢地進行有效的就業指導工作.

二、真正向校企聯合實習基地輸送學生

目前高校畢業普遍面臨的問題是,理論知識掌握一大堆,但缺乏實際經驗,往往連最簡單的儀器操作都不規范,出現很多「紙上談兵」「高分低能」的畢業生.而當今的用人單位已經完成從單純地追求學歷型人才向追求實用性人才的轉變.如何提高畢業生的動手實踐能力,使其所學的理論知識能夠和實際工作盡早融合,是必須解決的一道難題.而建立廣泛而穩定的校外畢業設計實習基地就是最有力的解決方案.校方可以針對不同的專業方向有目的地選擇幾個固定的企業或公司作為實習基地.秉著「互利,互信,平等」的合作理念,在與企業合作完成高校產學研一體化這一重要命題的同時,也可向企業輸送企業需要的人才,並可有針對性地培

養,使學生將所學理論知識應用到實踐中,既可以檢驗其所掌握的專業知識水平,又可以增強學生的實踐經驗和適應社會的能力,同時可以保證畢業設計的時間,從而在一定程度上解決畢業生就業

與畢業設計時間沖突的問題.同時也實現了畢業生與企業的無縫對接,為畢業生早日融入企業創造價值創造了條件.目前很多高校也已經認識到這個問題,並且建立很多實習基地,但目前存在的問題往往為掛牌實習基地,真正向實習基地輸送畢業生去完成畢業論文的並不多。

4;為一個體系.因此,這就需要各個學校認真地考慮將畢業論文靈活化,不要格式化、統一化處理,使得學校能真正地利用實習基地,為學生提供更寬闊的思路.

三、對畢業設計環節進行改革

畢業設計環節是提高學生綜合設計素質能力的重要課程,如果不充分利用畢業設計環節,對學生的理論知識和實際進行有效整合,就等於為社會輸出了一個半成品或不合格的畢業生,這對用人單位、對學生、對社會都是一種及其不負責任的行為.

首先,對畢業設計和教學環節進行整合.指導教師應根據學生的情況制訂科學的目標,既不能過松又不能強度過大.通過制訂目標會讓學生有一定的緊迫感,從而提高效率,讓學生在成功實踐中獲得自信和成就感.同時,學校應多給學生提供各種實習的機會,鼓勵低年級學生根據興趣加入,讓他們在積累理論知識的同時提高

獨立設計的能力,為擇業和日後的就業打下一個良好的基礎.

其次,設立淘汰制.從教育體制上來說,高校應當建立淘汰制,而淘汰制應該是在每個階段都存在的,不僅僅是在畢業階段.如果說競聘上崗、優勝劣汰是市場經濟下企業用人的法則,那及早引入淘汰制,是對學生能力培養和人才成長最好的保護.

再次,調整目前的畢業設計方式,由集中式畢業設計改為分散式畢業設計.目前畢業設計與就業之間的沖突主要是在時間上的重疊,所以可以考慮調整專業教學計劃,將畢業設計由集中式進行改為分散式操作,實施畢業設計大學期間全程訓練計劃,將畢業設計工作貫穿於整個大學學習階段,最後一個學期的任務只是總結前段工作並完成論文的寫作,輔助於一些學生感興趣的專業選修課程學習,或者工作前的實練.這樣可以減輕大學生的擇業壓力,讓學生有更多的時間去解決就業問題.

總之,各高校應當積極探索解決中葯學專業畢業生畢業論文與工作實習間的矛盾,上述方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決部分矛

盾,但這是一個長期的課題,而且隨著社會就業環境影響較大,應當與時俱進.

參考文獻:

田莉,曾斌芳,田樹革,等.中葯學專業畢業專題實習問卷調查及分析[J].葯學教育,2012,28(1):55-58.

;
熱點內容
現狀的大學生 發布:2025-09-09 00:39:39 瀏覽:759
2017大學生被騙庭審 發布:2025-09-09 00:39:30 瀏覽:459
安慶師范大學王永兵教授 發布:2025-09-09 00:32:07 瀏覽:666
梁靜演大學生 發布:2025-09-09 00:27:42 瀏覽:537
海南師范大學叢教授 發布:2025-09-09 00:21:47 瀏覽:540
大學生發揮 發布:2025-09-09 00:19:54 瀏覽:776
大學生保健 發布:2025-09-09 00:14:00 瀏覽:724
原南方科技大學副教授工資 發布:2025-09-09 00:08:22 瀏覽:272
大學生支教意義 發布:2025-09-08 23:50:12 瀏覽:321
大學生半夜想 發布:2025-09-08 23:48:49 瀏覽: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