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獻學自考本科題目
『壹』 【急!】自考漢語言文學考試科目難易度
我是上海華師大漢語言文學的自學專業,已經畢業。
如果說難易的話,語言學概論和美學應該算是比較枯燥難懂的,別的都還算好。
這個專業就是要多花時間沒有訣竅。
『貳』 浙江大學中國古典文獻學考研經驗分享
浙江大學中國古典文獻學考研經驗分享
個人介紹:我是第二次考研,考的是浙大的中國古典文獻學專業。本科某211,專業漢語言文學。本科學習期間,比較喜歡古代文學、古典文獻。又因本科學校古文字學氛圍相對濃厚,雖然不太懂,浸染其中,也一知半解。
調劑的那段日子,取捨,很難。其實,依照我自己的內心,本也沒有太大想法,只是要兼顧很多東西。那幾天,很累,很矛盾,恐怕都得不到。但我內心不知從哪兒來的一點盲目的自信,我覺得我還是能做到的。
四、不成熟的小建議
如果非要說什麼關於調劑的經驗或者建議,我想:
第一、自己全面、深入地了解調劑的過程和注意事項。每年的調劑、復試的政策都有所變化,所以首先應該去全面地了解調劑政策和需要注意的事項。比如國家的調劑系統和學校的調劑系統。有些學校的調劑是先通過自己的調劑系統報名,然後復試、錄取,最後讓錄取的學生在國家調劑系統里填寫。調劑系統什麼時候開放?怎麼樣填寫調劑系統等等?一般申請調劑的時候,會有備注,字數有限制。我也不知道對方學校會不會看,但我很精簡地寫的是最有代表性的。
第二、廣泛撒網,認真准備。調劑只要過了A區的線,A區的學校都可以去申請。我反復地去估量自己,到底能到達一個什麼層次,可以申請到一個什麼樣的學校?然後劃定了一批學校,不停地去篩選。去他們學校的研究生招生的官網和院的官網去查找信息,然後打電話問。廣泛撒網不僅僅是指學校,有時候也可以試試其他專業,比如我報考的古典文獻學,古代文學和古文字學也都在我的考慮范圍內,但一般都是在文學大類裡面的調劑。同時,還要准備一些材料,如簡歷、證書等(有些學校可能不需要),根據各個學校的情況,看一些他們指定的參考書,了解他們院系的治學傳統等(比如我去社科院面試時,有被問及是否讀過一些社科院老前輩的書,我確實沒怎麼讀過,我回答說「我沒有怎麼讀過,因為我是調劑過來的。我想,等我進來之後,肯定會更多地了解文學所的傳統,讀一些書。」)。無論是華中還是社科院,復試老師對於畢業論文、科研能力都是非常重視,一則是有無完成、能否提交完整稿;第二就是論文規范與由論文衍發出的復試問題。在這方面,還是要好好准備一下。
第三,談一些小的點。
①關注信息。調劑時,我認識的一位研友因為沒有注意郵件,而錯過了一個學校的面試去了一個並不太好的學校。那封郵件提到說,她能力很不錯,歡迎她來面試。我因為沒有關注某些學校官網的信息,而錯過過了投報。所以大家還是要及時查看與回復信息。
②寫郵件給老師,一定要真誠、有禮貌,且言語恰當。不要過多地打擾老師,頻繁發送郵件。同時要製作一份像樣的簡歷、復試材料等等。
③不要過度地聽信別人的話,自己多去試試。有些學校網傳有出身歧視,但是你也可以試試看。而且今年情況復雜,挑戰與機遇並存!
④最好最壞打算。調劑的時候,要奮力去跳一跳,但也要給自己留下一個後路。
⑤見好就收。調劑有一個滿意點的學校就可以了。同時如果你確定不能去參加學校的調劑復試時,最後提前打電話告訴別人,以便把名額留給別人。
⑥自信,多模擬。我可能比較喜歡幻想,所以每次散步我都會假想地模擬自己面試時怎麼回答問題,說什麼,自我介紹怎麼辦?
⑦累了、難過了、迷茫了,再堅持堅持。
後記
去年的一月到三月,每天我坐在窗前,看著庭院里積雪漸深再到春歸柳長,看著嫩芽始吐直到花開爛漫,焦急、失望、幻想,各種復雜的心情,「終朝如醉還如病……」,一周左右的復試,我也算是「歷盡風霜萬苦辛」,而今一切都好了。
北京,從沒在我的考研計劃中,我也從沒想去那裡讀研究生,我不喜歡燈紅酒綠的都市、冰冷的建築、那些來往往的人群、擁擠的地鐵。杭州的那一片湖,似乎總充滿著溫情,吸引著我。但真正去了北京,也確實挺有趣。首先是遇到了我的導師,(此處略去若干誇贊、崇拜的字)。其次,確實有很多資源,去國圖查看古籍,還可以申請去北大等高校看古籍,解決了我的很多疑惑,也發現了許多新問題。去其他高校聽聽課,認識一些新的朋友。擠北京的地鐵,看看人來人往、燈紅酒綠,迷茫有時又有著希望。
以上鄙言累句,僅供參考。祝各位幸運!
『叄』 自考本科漢語言文學要考哪些科目
漢語言文學專業課程安排,分為兩大類:公共科目和專業科目。
具體科目如下:中國近現代史綱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英語(二)、美學、中國古代作家作品專題研究、中國現代文學史、中國古代文學史(一)、中國古代文學史(2)、外國文學史、語言學概論、中國現當代作家作品專題研究、應用寫作學、計算機應用基礎、計算機應用基礎(實踐)、畢業論文。
國家承認學歷的專科及以上畢業生均可報考本專業。
不考「英語(二)」者,須加考「應用寫作學」、「 計算機應用基礎 」、「計算機應用基礎(實踐)」 三門課程。
(3)文獻學自考本科題目擴展閱讀:
自學考試專業的課程設置分為:
1、公共基礎課:所有專業或者同類專業應考者都必須參加的課程。如《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中國近代史綱要》、《英語(二)》、《政治經濟學》等。公共課雖然不一定同所學專業有直接聯系,但它是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人才,為進一步學習其他內容提供方法論不可少的課程。
2、專業基礎課:該專業考生要學習的基礎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的課程。基礎課是為了應考者掌握專業的知識,學習專業的科學技術,發展我們有關能力打下基礎。像工商企業管理(本)專業中的《管理學原理》和電子商務專業的《電子商務基礎與應用》這類的,就屬於基礎課了。
3、專業課:同專業知識、技能直接聯系的基本課程(簡稱專業課)。
4、選修課:有限制的選擇自己需要的科目進行學習。選修科目的選擇是有限制的,只能在專業考試計劃規定的課程內選擇。簡單說就是給我們一些選修科目,自己挑著學。考生根據自己的能力和興趣選擇想考的科目。
5、實踐性環節。
公共基礎課、專業基礎課、專業課三類課程的學分比例大致為3:4:3或2:5:3[14]
按照專業考試計劃的要求,每門課程進行一次性考試。課程考試合格者,發給單科合格證書,並按規定計算學分,不及格者,可參加下一次該科目的考試。專科(基礎科)一般為3—4年,本科一般為4—5年。社會上很多培訓機構廣告稱的1年自考是誇大其詞,並非國家承認的全國統一自學考試。
『肆』 我是四川的一名自考生,想向大家征詢下漢語言文學本科段文獻學的復習資料哪裡有考點也行。謝啦!
一、 文藝理論
試評方方的小說
試評池莉的小說
試評先鋒派的文學
當代文學與現實主義
論新時期文學的現實主義
淺談抒情文學的意境
通俗文學漫談
試論情感在文學中的作用
儒道文學觀之比較
從 」 詩言志 」 到 」 詩緣情而綺靡 」 的邏輯發展
魏晉南北朝時期文體論概述
知音的審美賞評方法
試論韓愈的文體革新理論
白居易詩論與司空圖詩論比較
明代 」 真詩在民間 」 的提出及其影響
中國古代風格論概述
說 」 意境 」
也談無言之美
------- 從 」 不著一字,盡得風流 」 說開去
試談中國當代文學的發展
現實主義新論
現代主義新論
優美的實質與特徵
崇高的實質與特徵
中西方悲劇結局的心理效應
賈寶玉性格的深層心理因素
「 意境 」 與 」 典型 」 的比較研究
中西悲劇觀比較
中國古典悲劇的 」 大團圓 」 研究
影視藝術的美學特徵
文學批評的性質、特徵論
論審美距離
審美共鳴的心理基礎和生理基礎研究
自然主義新探
簡論形式美
略論當代中國藝術的審美風格
自然美的欣賞及其美育價值
審美知覺的特點及其在中學語文教學中的運用
美的規律對現代生活和藝術的啟示
審美教育在現代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簡評現代文學中的隱瞞化傾向
文藝批評的功用價值論
中西文藝批評方法比較
--------------------------------------------------------------------------------
二、 現代漢語
次字的詞性研究
略論 」 了 1」 和 」 了 2」 的區別與辯論
還、又、也的功能比較
「 名 + 名 」 語法小類試析
試論漢語概數表示法的多樣性
談談狀語的非常規位置及其作用
中學生作文中一種常見的語法錯誤簡析
試談中學教材中的長句教學
中學生作文中復句作用情況的調查
次字的詞性研究
略論 」 了 1」 和 」 了 2」 的區別與辯論
還、又、也的功能比較
「 名 + 名 」 語法小類試析
試論漢語概數表示法的多樣性
談談狀語的非常規位置及其作用
中學生作文中一種常見的語法錯誤簡析
試談中學教材中的長句教學
中學生作文中復句作用情況的調查
10 .語法知識在作文批改中的運用(體會)
11 .某某地方人怎樣學習普通話
(提示:主要從語音的聲、韻、調方面揭示某某地方話與普通話的差異並提出辯正方音的有效方法)
12 .試論中學生口語能力的培養
(提示:一般語文教學存在重寫作能力輕口語能力培養的傾向,如何在課堂教學和課外活動中採取措施改變這一狀況,
做過哪些嘗試,效果及規律)
13 .語文教學中的語言分析
(提示:中學語文教學存在重文學輕語言傾向,語言分析往往孤立進行,如何綜合內容及篇章進行語言分析,分析
要領及原則是什麼?試以具體的課文分析為例,展開具體論述)
14 .文學語言的規范與變異
(提示:文學作品的語言的運用往往不合一般語法,這些超出常規現象有些是積極的修辭現象(變異),有些是消
極的語病(不規范),如何確立和運用區分變異和語病的標准?請搜集具體語言材料加以分析論述)
15 .人民日報中的語言失誤分析
(提示:搜集報中字、語、句等語言失誤現象並進行分析,也可就其他某一較有影響的報刊搜集材料而分析(題目作相應改動)
--------------------------------------------------------------------------------
三、 古代文學
如何評價唐代邊塞詩?
論唐人七絕的藝術成就
韓愈柳宗元散文風格比較
論中晚唐詠史詩的思想藝術成就
論王維山水詩的美學特徵
試論白居易在文學史上的地位
李賀詩歌對唐詩風格轉變之影響探索
試談建安詩歌中的山水景物詩
陶淵明詩歌中的玄風理趣
10 .南北朝樂府不同論
11 .大小謝山水詩不同論
12 .讀元雜劇中水滸戲思想和藝術
13 .論宋代的愛國詩
14 .漢代楚歌詩簡論
15 .《史記》與《漢書》的比較研究
16 .論《史記》史傳文的藝術價值
17 .論晚清宋詩運動
18 . 」 同光體詩 」 的評價
19 .論晚清 」 中晚唐詩派 」
20 .王鵬運詩歌論
21 . 論晚清 」 詩界革命派 」 的詩
22 .論譚嗣同《莽蒼蒼齋詩》
23 .元雜劇研究(可在其中定小題)
24 .論范成大的使金詩
25 .論辛棄疾詞
26 .試探江西詩派
27 .論陸游的愛國詩
28 .談談《水滸傳》中的招安
29 .試談《西遊記》主題
30 .《聊齋志異》中的婦女形象
31 .《紅樓夢》人物論(可任選其中一個人物)
32 .論《左傳》的成書時代
33 .論司馬遷的世界觀
34 .漢賦的藝術價值
35 .談《詩經》中的愛國主義詩篇
36 .論漢樂府民歌中的敘事詩
37 .論建安詩歌為我國抒情詩發展奠定了情景相生的基本特徵
38 .論建安詩歌由質朴趨向華麗的發展
39 .曹操詩歌如何描寫外部世界和內心世界
40 .論曹丕詩歌的語言特色
41 .論曹植的宴遊詩
42 .論阮籍《詠懷詩》的言、象、意
43 . 論陶淵明詩歌的藝術想像
44. 論陶淵明的《飲酒》詩
45. 論陶淵明描寫動亂現實的藝術特色
46. 論陶淵明散文和辭賦的藝術特色
47. 論中古詩歌詞藻、偶句典故和聲律的發展
48. 論王維山水詩的藝術性
49. 試論李白與魏晉風度
50. 李商隱無題詩的藝術手法
51. 論杜甫詩的愛國思想及其藝術表現
52. 《花間集》作者群的心態分析
53. 論溫庭筠、韋庄詞風格的異同
54. 李煜詞的抒情特徵
55. 唐傳奇中的婦女形象及唐代知識分子的婚姻理想
56. 蘇東坡詞抒情藝術探討
57. 辛棄疾登臨詞的思想傾向與藝術特色
58. 李清照前後期創作風格異同論
59. 論李清照的深層苦悶
60. 二晏詞比較
61. 論柳永詞的鋪敘藝術
--------------------------------------------------------------------------------
四、 寫作
寫作的模仿與創造
論寫作模式
論寫作靈感
論寫作想像
論張抗抗小說的藝術特點
論文章的開頭藝術
報告文學的藝術想像與虛構的區別
通訊與報告文學的異同
散文的紀實性與虛構問題
10 .黃宗英報告文學研究
11 . 從《論孫超現象》(《文匯》 86 年第 12 期)看陳祖芬報告文學的語言特色
12 . 試論瓊瑤小說 ---- 《在水一方》
13 .莫言小說的藝術特色
14 .試論短篇小說的藝術特徵
15 .分析高曉聲或王安憶的短篇小說
16 .淺談近幾年來報告文學的藝術進步
17 .評《芙蓉鎮》
18 .論陸地的現實主義創作方法
19 .長篇小說《劫波》的結構藝術
20 .論韋良山的性格特徵
21 .壯族文學中的當代意識
22 .壯族文學的民族特色
23 .論新詩的音樂美
24 .民間文學專題研究
25 .壯族神話研究
26 .壯族傳說故事研究
27 .壯族歌謠研究
28 .壯族歌圩
29 .論詩歌的意象
30 .論小說的抒情趨向
31 .論童話的假定性和邏輯性
32 .論兒歌的藝術特色
33 .為何短篇不短
34 . ------ 論短篇小說結構技巧
35 .談莫泊桑和契訶夫的短篇小說
36 .論唐傳奇與中國短篇小說的關系
37 .試論微型小說的藝術特徵
38 .試論小說的敘事藝術
39 .試論報告文學的真實性
40 . 論散文的 」 散 」
41 .論《唐山大地震》的思想藝術成就
42 .童話的意境
43 .論寫作的自我意識
44 .談文章的結尾藝術
45 .略論微型小說的創作技巧
46 .論詩歌的音樂美感
47 .散文的真實性芻議
48 .論轉折關頭寫人
49 .從《笑》看冰心早期散文作品的藝術風格
50 .魯迅小說《葯》的剪裁藝術
51 .論文章標題的藝術魅力
52 .微型小說的創作技巧
53 .詩歌的音樂美感
54 .散文的真實性
55 .論冰心的散文藝術特點
56 .論詩歌象徵
57 .小說的時空藝術
58 .論小說模式
--------------------------------------------------------------------------------
五、 教學法
中學生心理特點與語文教學
中學生閱讀心理初探
中學生作文心理特點分析
中學考試心理研究
試論語文教學中發展學生想像力問題
試論語文教學中發展學生觀察力問題
語文讀文教學的課堂提問藝術初探
語文讀文教學的板書設計藝術初探
語文教師的語言藝術初探
10 .作文教學的指導藝術初探
11 .葉聖陶語文教育(教學)思想初探
12 .論課堂內外教學的結合
13 .語文教學中基礎知識教學與智能培養的關系
14 .論中學語文教師的知識結構
15 .作文教學中思維能力的培養
16 .關於文言文教學中的朗誦問題
17 .文言文教學在中學語文教學中的地位
18 .試論單元教學的優越性及局限
19 .聽說訓練的重要性及訓練的方法
20 .語文教學中的思維訓練
21 .教學方法的最佳選擇應掌握的原則
22 .教學方法的繼承與創新
23 . 論 」 大語文 」
24 .論中學生學習語文環境
25 .論美學原理在語文教學中的應用
26 .於漪語文課堂教學藝術初探
--------------------------------------------------------------------------------
六、 現當代文學
魯迅作品研究
(既可以是綜合研究,也可以是單篇的作品研究,題目自擬,如《魯迅小說藝術的獨創性》,《魯迅雜文的藝術特色》)
郭沫若作品研究(要求如上)
茅盾作品研究(要求如上)
艾蕪作品研究(要求如上)
覺新 ------ 一個矛盾交織的形象
分析《家》中覺慧的形象
試論祥子與虎妞的形象
評《駱駝祥子》中虎妞的形象
評《雷雨》中周朴園對侍萍的懷念
10 .《雷雨》中繁漪形象的分析
11 .《雷雨》主要戲劇沖突之我見
12 .朱自清散文中的詩意美
13 .《太陽照在桑乾河上》與《暴風驟雨》之異同觀
14 .抗戰時夏衍在桂林的戲劇活動和創作
15 .莎菲女士之我見
16 .重評丁玲的《我在霞村的時候》
17 .評《暴風驟雨》中老孫頭的形象
18 .對新時期文學的反思
19 .論莫言的小說
20 . 論韓少功的 」 尋根 」 之作
21 .對新時期 」 女性文學 」 的思考
22 .論《凱旋在子夜》
23 .論瓊瑤的小說
24 .論賈平凹散文的美學追求
25 .論《雞窪窩人家》
26 .論《棋王》
27 .論老舍的戲劇觀
28 .論張賢亮的小說
29 .論郭小川詩歌的藝術特色
30 .賀敬之與郭小川詩歌創作比較
31 .舒婷的詩歌創作
32 .韋其麟的敘事詩創作
33 .談莎紅的抒情詩
34 .秦似的雜文創作
35 .楊朔與劉白羽的散文創作特色
36 .瑪拉沁夫的小說創作
37 .李準的小說創作
38 .秦牧的散文特色
39 . 論蔣子龍的 」 開拓者家族 」
40 .農村社會建設的領頭人 ---- 梁生寶、武耕新研究
41 .聞捷詩歌研究
42 .郭小川的敘事《一個與八個》研究
43 .論《鍾鼓樓》
44 .論《北方的河》
45 .論王安憶的小說
46 .論高行健的探索劇
47 .論新詩潮
48 .論北島的詩
49 .論新時期通俗文學現象
50 .論王蒙的小說
51 .港台文學研究
52 .論新時期的小說藝術
53 .論黃宗英的報告文學
54 .論柯岩的創作
55 .論新時期的知青文學
56 .論新時期的軍事文學
57 .論劉紹棠的小說
58 .論劉索拉的小說
59 .論新時期的改革文學
60 .周梅森小說論
61 .方方小說論
62. 第三代小說家研究(余華小說論,蘇童小說論,格非小說論)
63. 新生代詩歌研究
64. 金庸小說論
65. 席慕蓉現象研究
66. 論諶容的小說
--------------------------------------------------------------------------------
七、 民族民間文學
(一)
1 .少數民族民間文學在中國文學史上的地位
2 .少數民族民間文學基本特徵的形成與發展
3 .少數民族民間文學與作家文學的關系
4 .文化整合論與中國各族民間文學的交流
5 .少數民族民間文學的科學認識價值
6 .少數民族民間文學與宗教的關系
7 .少數民族神話的文學特質
8 .少數民族神話與原始宗教的關系
9 .少數民族神話的超人形象體系
10 .少數民族創世史詩的史詩性
11 .少數民族英雄史詩的女性形象及其意義
12 .少數民族史詩的美學意義
13 .少數民族民間傳說中人物形象的個性化趨向
14 .少數民族民間傳說形成途徑探微
15 .少數民族民間傳說和民族心理定勢
16 . 少數民族民間故事中的 」 神秘化 」 問題
17 .少數民族機智人物故事的審美特徵
18 .少數民族民間歌謠的文藝發生學的意義
19 .少數民族情歌的藝術魅力
20 .少數民族長詩中的悲劇女性形象
21 .少數民族民間說理長詩與民族倫理道德觀
22 .少數民族文學的搜集整理與接受美學
23 . 少數民族民間文學研究中的 」 多角度,多學科 」 問題
24 .少數民族民間文學與現代化
25 .中國少數民族民間文學理論體系的形成與趨向
26 .鍾敬文與少數民族民間文學研究
27 .少數民族民間文學變異性與發生認識論
28 .少數民族民間文學的研究的歷史現狀
29 .少數民族民間文學與文化人類學
30 .馬克思主義民間文學觀與少數民族民間文學研究
(二)
31 .壯族遠古神話與民族精神
32 .壯族神話的原始文化史意義
33 .壯族遠古神話比較研究
34 .壯族神話的超人形象體系
35 .壯族歌圩的文化人類學透視
36 .壯族歌圩與現代化
37 .市場經濟下的壯族歌圩
38 .壯族民間情歌與民族審美意識
39 .壯族排歌的藝術魅力
40 .壯族民間傳說的傳奇性
41 .從劉三姐傳說看民間傳說人物形象的個性趨向
42 .壯族遠古風習歌的文學價值和科學價值
43 .壯族民間抒情長詩的研究
44 .壯族民間敘事長詩的研究
45 .壯族的太平天國傳說研究
46 .壯族的反帝傳說研究
47 .壯族機智人物故事的智人形象
48 .壯族動物故事的哲理性
49 .壯族民間說唱文學研究
50 .壯族漢族文化交流與壯族民間戲劇的發生發展
51 .壯族民間文學采錄的歷史與現狀
52 .陸地小說對民間文學的運用
53 .黃勇剎與民間文藝
54 .壯族民間文學發展歷史分期
55 .壯族民間文學與百越文化
56 .壯族民間文學對其他民族文學的整合
57 .壯族民間文學的多元化特徵
58 .壯族民間文學與現代化
59 .壯族民間文學與壯族當代作家
60 .壯族民間文學的發展規律及其特點
(三)
61 .壯漢族民間文學比較研究
62 .壯瑤族民間文學比較研究
63 .壯侗族民間文學比較研究
64 .侗族薩天巴神話研究
65 .瑤族創世史詩《密洛陀》的史詩性和原始性
66 .毛南族民間文學與民族審美意識
67.京族民間文學與民族精神
68. 少數民族民間文學與中學語文教學
(註:以上選題僅供參考,尤其是一些范圍較大的習題,可根據實際情況選其中一點)
--------------------------------------------------------------------------------
八、 外國文學
試論《俄狄浦斯王》悲劇的藝術成就
試論莎士比亞悲劇創作的特徵
試論莎士比亞悲劇中的幾個婦女形象
試論《偽君子》的藝術特徵
試論《陰謀與愛情》的政治傾向性
試論《少年維特之煩惱》的思想意義
從《巴黎聖母院》看雨果的對照藝術原則
試論《哈爾德。哈羅爾德游記》中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試論雪萊長詩中的空想社會主義思想
試論巴爾扎克人物描寫的個性化
從《高老頭》看巴爾扎克對貴族的態度
試論易卜生戲劇的主要藝術成就
試論哈代小說中的女性形象
試論《死魂靈》的諷刺藝術
試論《怎麼辦》中 」 新人 」 的形象
俄國文學中的 」 小人物 」 形象
試論契訶夫短篇小說的藝術特色
尼洛夫娜形象的典型意義
《沙恭達羅》的藝術成就
試論泰戈爾後期政治抒情詩的思想意義
莎士比亞戲劇的心理描寫手法
斯丹達爾與意識流
巴爾扎克的環境描寫
安娜。卡列尼娜的悲劇及其意義
斯丹達爾筆下的貴族女性
『伍』 古典文獻學
1。商周時期人們將甲骨文刻寫在龜甲和獸骨上,所以龜甲和獸骨可以說是最早的文獻載體,與此同時人們還將文字刻寫在青銅器上,這種文字被成為金文,到了春秋戰國時期則開始使用竹簡和絲帛,並使用毛筆,東漢時期蔡倫發明了紙,中國的文字進入了紙的時代,在古代著名的紙有宣紙等。長短不言而知。
2。文獻是記錄知識的一切載體。具體地說,文獻是將知識、信息用文字、符號、圖像、音頻等記錄在一定的物質載體上的結合體。由此定義我們可以看出,文獻具有三個基本屬性,即文獻的知識性、記錄性和物質性。它具有存貯知識、傳遞和交流信息的功能。
由於文獻的種類繁多,各具特色,不同類型文獻所記載的信息內容也各有側重,因此,首先了解文獻的級別、類型、特點等知識,對進一步做好文獻檢索工作將有很大的幫助。
依據文獻傳遞知識、信息的質和量的不同以及加工層次的不同,人們將文獻分為四個等級,分別稱為零次文獻、一次文獻、二次文獻和三次文獻。
1.零次文獻 這是一種特殊形式的情報信息源,主要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是形成一次文獻以前的知識信息,即未經記錄,未形成文字材料,是人們的口頭交談,是直接作用於人的感覺器官的非文獻型的情報信息;二是未公開於社會即未經正式發表的原始的文獻,或沒正式出版的各種書刊資料,如書信、手稿、記錄、筆記,也包括一些內部使用、通過公開正式的訂購途徑所不能獲得的書刊資料。 零次文獻一般是通過口頭交談、參觀展覽、參加報告會等途徑獲取,不僅在內容上有一定的價值,而且能彌補一般公開文獻從信息的客觀形成到公開傳播之間費時甚多的弊病。2.一次文獻 這是人們直接以自己的生產、科研、社會活動等實踐經驗為依據生產出來的文獻,也常被稱為原始文獻(或稱一級文獻),其所記載的知識信息比較新穎、具體、詳盡。一次文獻在整個文獻系統中是數量最大、種類最多、使用最廣、影響最大的文獻,如期刊論文、專利文獻、科技報告、會議錄、學位論文等等。這些文獻具有創新性、實用性和學術性等明顯特徵,是科技查新工作中進行文獻對比分析的主要依據。
3.二次文獻 二次文獻也稱二級文獻,它是將大量分散、零亂、無序的一次文獻進行整理、濃縮、提煉,並按照一定的邏輯順序和科學體系加以編排存儲,使之系統化,以便於檢索利用。其主要類型有目錄、索引和文摘等。二次文獻具有明顯的匯集性、系統性和可檢索性,它匯集的不是一次文獻本身,而是某個特定范圍的一次文獻線索。它的重要性在於使查找一次文獻所花費的時間大大減少。二次文獻是查新工作中檢索文獻所利用的主要工具。
4.三次文獻 三次文獻也稱三級文獻,是選用大量有關的文獻,經過綜合、分析、研究而編寫出來的文獻。它通常是圍繞某個專題,利用二次文獻檢索搜集大量相關文獻,對其內容進行深度加工而成。屬於這類文獻的有綜述、評論、評述、進展、動態等。這些對現有成果加以評論、綜述並預測其發展趨勢的文獻,具有較高的實用價值。在查新工作中,可以充分利用反映某一領域研究動態的綜述類文獻,在短時間內了解其研究歷史、發展動態、水平等,以便能更准確地掌握待查項目的技術背景,把握查新點。
總之,從零次文獻、一次文獻、二次文獻到三次文獻,是一個由分散到集中,由無序到有序,由博而精的對知識信息進行不同層次的加工的過程。它們所含信息的質和量是不同的,對於改善人們的知識結構所起到的作用也不同。零次和一次文獻是最基本的信息源,是文獻信息檢索和利用的主要對象;二次文獻是一次文獻的集中提煉和有序化,它是文獻信息檢索的工具;三次文獻是把分散的零次文獻、一次文獻、二次文獻,按照專題或知識的門類進行綜合分析加工而成的成果,是高度濃縮的文獻信息,它既是文獻信息檢索和利用的對象,又可作為檢索文獻信息的工具。
暈倒了,刻在龜甲和獸骨上、竹簡和絲帛上的不就是古典文獻。題目是要你把載體形式表達出來,而不是要你具體到古典的名字。暈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