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本科類型 » 武漢大學歷史系本科學制幾年

武漢大學歷史系本科學制幾年

發布時間: 2024-01-05 02:45:19

上大學本科都學什麼科目,專科都學什麼科目

大學里根據不同專業,學習的專業課程不同,公共課多數相同,比如大學英語等。專科和本科相同專業的課程名稱可能有一樣的,但是內容深度有區別,本科學習的內容多,科目也多。專升本考試公共課一般一樣,專業課不同。

通常學高數(2學期),線性代數,概率統計,復變函數,數值計算。大學物理(2學期)。大學化學。思修,馬原,毛概(2學期)。計算機基礎,c語言,力學基礎,大學英語(4學期)等基礎課程,還有很多的專業課程,學多少與學校,專業有關。

本科教育的修業年限一般為4年,某些專業如醫學科等為5年或5年以上,對這一層次實施的教育包括基礎理論教育、某專業或某領域的基礎和專業理論知識及技能的教育。接受本科教育的學生按照本科教育大綱與計劃學習有關的課程,進行實驗、教學實習和社會調查,接受某些學科的科研訓練,寫作畢業論文與完成畢業設計。

專科是以培養技術型人才為主要目標,即專科培養目標是實踐化,是在完成中等教育的基礎上培養出一批具有高等教育知識,同時又有一定專業知識技術技能的人員,其知識的講授是以夠用為度,實踐為本。

(1)武漢大學歷史系本科學制幾年擴展閱讀:

說明

一、《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2012年)》是高等教育工作的基本指導性文件之一。它規定專業劃分、名稱及所屬門類,是設置和調整專業、實施人才培養、安排招生、授予學位、指導就業,進行教育統計和人才需求預測等工作的重要依據。

二、本目錄根據《教育部關於進行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修訂工作的通知》(教高〔2010〕11號)要求,按照科學規范、主動適應、繼承發展的修訂原則,在1998年原《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及原設目錄外專業的基礎上,經分科類調查研究、專題論證、總體優化配置、廣泛徵求意見、專家審議、行政決策等過程形成的。

三、本目錄的學科門類與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教育部2011年印發的《學位授予和人才培養學科目錄(2011年)》的學科門類基本一致,分設哲學、經濟學、法學、教育學、文學、歷史學、理學、工學、農學、醫學、管理學、藝術學12個學科門類[1]。新增了藝術學學科門類,未設軍事學學科門類,其代碼11預留。

專業類由修訂前的73個增加到92個;專業由修訂前的635種調減到506種。本目錄哲學門類下設專業類1個,4種專業;經濟學門類下設專業類4個,17種專業;法學門類下設專業類6個,32種專業;教育學門類下設專業類2個,16種專業;

文學門類下設專業類3個,76種專業;歷史學門類下設專業類1個,6種專業;理學門類下設專業類12個,36種專業;工學門類下設專業類31個,169種專業;農學門類下設專業類7個,27種專業;醫學門類下設專業類11個,44種專業;管理學門類下設專業類9個,46種專業;藝術學門類下設專業類5個,33種專業。

四、新目錄分為基本專業(352種)和特設專業(154種),並確定了62種專業為國家控制布點專業。特設專業和國家控制布點專業分別在專業代碼後加「T」和「K」表示,以示區分。

五、本目錄所列專業,除已註明者外,均按所在學科門類授予相應的學位。對已註明了學位授予門類的專業,按照註明的學科門類授予相應的學位;可授兩種(或以上)學位門類的專業,原則上由有關高等學校確定授予其中一種。

㈡ 武漢大學化學與分子科學學院博士是幾年

3-6年。根據查詢武漢大學相關資料得知,武漢大學,文學院、歷史學院、哲學學院、中國傳統文化中心各專業學制為4年,其他培養單位各專業學制為3年。各專業長學習年限原則上不超過6年。

㈢ 武漢大學所有的專業

武漢大學所有院系及專業設置:

信息管理學院 編輯出版學專業、電子商務專業 、 圖書館學專業、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檔案學專業

動力與機械學院 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專業、 水質科學與技術專業、金屬材料工程專業、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專業、自動化專業、核工程與核技術專業 、能源動力系統及自動化專業

化學與分子科學學院 應用化學、材料化學試驗班、應用化學(化學生物學方向)、中法化學本碩連讀班、化學基地班(國家基礎科學人才培養基地班)

印刷與包裝系 印刷工程專業(圖像傳播工程方向)、包裝工程專業(含動畫設計方向)

歷史學院 古學專業、世界歷史試驗班、歷史學基地班(國家基礎學科人才培養基地)

哲學學院 心理學專業、 比較哲學國際班、 國學試驗班 、 宗教學專業、哲學基地班(國家基礎學科人才培養基地)

國際軟體學院 軟體工程專業、 空間信息與數字技術專業

土木建築工程學院 土木工程專業、 工程力學專業、給排水科學與工程

城市設計學院 工業設計專業、藝術設計專業、建築學專業(五年制)、城市規劃專業(五年制)

外國語言文學學院 日語專業、法語專業 、德語專業、俄語專業、英語專業

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 勞動與社會保障(公共經濟與社會保障)專業、思想政治教育專業 、行政管理專業、公共事業管理專業 、政治學與行政學專業、外交學(國際事務)專業

數學與統計學院 統計學專業、 信息與計算科學專業 、數學基地班(國家基礎科學人才培養基地)、數學與應用數學專業

文學院 對外漢語專業 漢語言文學專業、人文科學試驗班

新聞與傳播學院 廣告學專業(含廣告設計方向)、播音與主持藝術專業、 廣播電視新聞學專業、新聞學專業(含網路傳播方向)

水利水電學院 農業水利工程專業、 水利水電工程專、水文與水資源工程專業 、港口海岸及治河工程專業

法學院 法學專業(中法法學、文學雙學士學位試驗班)、法學專業、法學專業(中德法律本科班)

測繪學院 地球物理學專業、測繪工程專業、信息化測繪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

物理科學與技術學院 電子科學與技術專業(含微電子學與集成電路設計方向、光電子技術、物理學專業、 材料物理(材料科學與技術試驗班)、物理學(中法理學、工學本碩連讀試驗班)、物理學基地班(國家基礎學科人才培養基地)

生命科學學院 生命科學與技術基地班(國家生命科學與技術人才培養基地)、生物學基地班(國家基礎科學人才培養基地)

電子信息學院 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專業、 光信息科學與技術專業、測控技術與儀器專業 、通信工程專業 、電子信息工程專業、電氣工程與自動化

社會學系 社會學專業、 社會工作專業

經濟與管理學院 財務管理專業、旅遊管理專業 、工程管理專業、 物業管理專業、 市場營銷專業、人力資源管理專業 、 物流管理專業、會計學專業(含注冊會計師專門化方向)、 金融工程專業、 工商管理專業 、工商管理專業(中法工商管理班)、 金融學專業、金融學專業(中法金融班)、 保險學專業、 數理金融試驗班、 財政學專業、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 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中法經濟學、文學雙學士學位試驗班)、 經濟學基地班(國家基礎科學人才培養基地)、 數理經濟與金融試驗班(含數理經濟試驗班、數理金融試驗班)、 數理經濟試驗班

藝術學系 戲劇影視文學專業、 表演專業

計算機學院 信息安全專業、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

資源與環境科學學院 地理科學基地班(國家理科人才培養基地) 、 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管理專業 、 環境工程專業、土地資源管理專業 、 地理信息系統專業 、環境科學專業

遙感信息工程學院 遙感科學與技術專業

上述,除計算機學院、遙感信息工程學院、遙感信息工程學院、電子信息學院、物理學院、化學院、 動力與機械學院等理工類專業,都是適合女生學習的。

有前景的專業:新聞傳播學(國內有名氣)、法學、會計學專業(含注冊會計師專門化方向,盡管不是該校最好專業,但注會的前景誘人)、數理金融試驗班,如果經濟條件允許,還有其它經濟學聯合辦學哪些專業可以選擇。

㈣ 武漢大學有啥專業

多的很,是一所綜合性大學,一般大學有的專業它都會有的。

㈤ 武漢大學本碩連讀是怎麼回事啊

高考達到一定分數,然後可以選擇一定的本碩連讀的專業,本科一般是4年,碩士一般三年。如果選擇這個專業的話,就可以在四年過後,就可以不用考試,直接讀碩士。

方式:

保送連讀:目前國內也有部分大學(如清華大學)採取部分優秀的本科生直接保送到博士的培養方式。普通本科生需要撰寫本科畢業論文方可畢業。畢業後,需要通過研究生入學考試方能進入碩士生階段學習。而撰寫畢業論文和准備研究生入學考試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與精力。

本碩連讀可以直接保送優秀本科生進入碩士生階段學習,不必參加碩士生入學考試,不必撰寫本科畢業論文,有利於學生專心學習專業知識,早日完成碩士生學業。所以有些高校規定本碩連讀或碩博連讀可以比正常學制提前一年畢業,有利於早出人才、快出人才。

但是本碩連讀的課程要求也是很嚴格的,有的學校規定如果一年有三門課程不及格或者七年有四門課程不及格,或者有課程補考也不及格,會被分流到普通本科,而且是降屆分流。

熱點內容
楊穎大學生 發布:2025-09-06 13:58:51 瀏覽:821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校徽 發布:2025-09-06 13:50:20 瀏覽:869
北大學霸作息時間表 發布:2025-09-06 13:43:49 瀏覽:581
武漢大學王平老師 發布:2025-09-06 13:32:40 瀏覽:541
北京大學歷史學教授講課視步頁 發布:2025-09-06 13:31:46 瀏覽:243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李軍教授 發布:2025-09-06 13:30:02 瀏覽:162
貴州師范大學研究生院學科語文導師 發布:2025-09-06 13:24:29 瀏覽:644
吉林大學怎麼評教授 發布:2025-09-06 13:24:28 瀏覽:535
中山大學作息時間 發布:2025-09-06 13:15:08 瀏覽:936
浙江大學教育技術學教授 發布:2025-09-06 13:07:39 瀏覽: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