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和專科思維方式差別
㈠ 本科生和專科生在視野格局方面的差距在哪裡
謝謝邀請。
很遺憾的說一下,從基本情況看,專科生出社會工作確實會比本科生要弱勢一些。下面講講一些理由。
1. 招聘上,大型企業的篩選機制問題。
排除特殊人才的引進策略外,大部分大公司一上來招聘就要求本科畢業,並且重點院校更是重點招聘對象,這點已經註定把大部分專科生攔在門外。
而大量優秀的外企在華招生,更是非重點不錄。
在這樣的大環境下,專科生是在核選機制上非常弱勢的。
2. 早期選拔上,學校背景的視野問題
在優秀的本科學校上學有一個好處,就是只要是稍微有一些主動進取精神的學生,都有機會申請各種五花八門的接觸優秀資源的機會,比如和大公司的實驗室對接合作項目,比如海外交換生,比如和贊助公司做校方商務合作代表。
不管接觸的是怎麼資源,一旦和專業掛鉤,等於變相的有了一次高級別的實踐經驗,而這一個小小的不同,就容易成為公司部門早期選拔時的重點照顧對象,畢竟省了大量培訓成本。
別小看這小小的一點「照顧」,所謂一步優勢步步優勢,好比三個畢業生招進公司做一個project,那個資歷更優秀,背景更好的同學就成了小團隊的manager,就這一個小小優勢,及時把握,後期晉升渠道就有機會把其他人甩在後面。
3. 抱團上,院校劃分天然處於劣勢
任何公司發展到最後,不可避免都會有幫派和圈子,有圈子就有分大小高低,只要是圈子,就難免會和學校掛鉤。同一個學校的人不知不覺形成一個默契的小組織,這種事情就再正常不過了(想想漢大幫?)。越高等的學府,形成的組織就越容易有威力,在這一點上,專科生的機會又少了一環。
4. 思維定式上,容易被一刀切的歧視
「高等學府本科=基礎過硬,人才素質好,專科生=基礎差,人才素質存疑。」這句話說出去,肯定有人說不要一桿打死一幫,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不要帶有有色眼鏡。從絕對真理角度講,這句話肯定不是真理,但是從用人角度講,這樣推理卻是有好處的,因為帶著這個有色眼鏡雖然可能會讓用人單位錯過錄用和提拔好的專科生人才,但是so what?越是頂層視野的人,做事反而越容易一刀切,不斤斤計較,原因就在於他們有很強的容錯能力,一個推論只要八成靠譜,甚至七成靠譜就夠了,剩下三成錯誤並不重要,比起省下的「具體分析」的精力來,這樣的錯誤是值得的。
所以在用人單位上的這類歧視,存在且合理。而正因為如此,專科生在這里又栽了跟頭。
所以你如果是專科生,第一步首先是認清事實,沒必要為自己是專科生被區別對待就憤慨哀怨,首先如果想要加入的公司真的對本本有要求,有計劃的去拿個成人本還是應該努力嘗試的。
另外就是不管優勢劣勢,專業技能和素質才是伴你走遠的王道,與其成日鑽營,不如努力打造自己核心能力。
如果你還在專科學校讀書,那麼盡量的和有上進心的學生一起努力學習,多給自己樹立危機感,因為專科學校和本科學校最普遍的差別就是學習氛圍上的不同,幾年時間啊,這會怎樣塑造一個人。(部分反例我就不反駁了,我直說普遍情況)努力在這幾年把自己的自學能力提升到一定的層次,擺脫「老師沒有教、學校沒這門課」之類的專科院校學生最容易產生的弱勢思維。
最後,我以上說的情況純粹是從「基本普遍」來討論,個例個案永遠層出不窮,只是從來不會顛覆基本盤,你要做的是擺脫基本情況,讓自己成為個例個案。
所幸的是我們生活在互聯網時代,互聯網信息對所有人是平等的,造成不平等的是大家的學習態度和素養,如果你把互聯網當成一個學府,那麼要學會以互聯網上的最高人才為比較對象,不管學英語還是學會計,都積極的拿到最好的教材和資料,一板一眼的學習,堅持下來,總歸不會太差,沒有必要為所謂的門派歧視而擔憂。
你應該知道,你最不該容忍的不是你被當做專科生歧視,而是你的行為和能力印證了對你的歧視。
最後,不要浮躁,不要浮躁,不要浮躁,要學會腳踏實地,把自己欠缺的基本功夫補回來,不要做逢機鑽營的職場流量漢。
㈡ 大專生和本科生認知的差別
大專生和本科生認知的差別,個人認為這方面應該差別不大,其實最大的差別應該還是在就業方面,畢竟本科生相對更被清瀨
㈢ 本科和專科的差別是智商的差別嗎
整體看是如此,並不完全。
有的人實際智商很高,只是情商比較差,沒有找對學習方法,所以成績難以提高上去。
㈣ 大專生和本科生的區別有哪些(能力,知識,思維)方面
你好,不管怎樣,學歷都定下來了。所以向前看才是最重要的。不過也應該版認清楚自己權在哪些方面具有能力。一般來說,有能力的人普遍學習能力也比較高的。但這不是絕對的。也有學習能力一般,工作能力很強的,我們總監就是。所以向前看,不斷發掘咯!祝你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