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本科類型 » 漢語言文學大學本科論文選題

漢語言文學大學本科論文選題

發布時間: 2024-05-19 07:37:34

① 中文系漢語言文學畢業論文擬題方向

語言學

1、《圍城》比喻句研究

2、「很十名」現象探析

3、校園流行語研究

4、體態語研究

5、新聞標題語言藝術特色分析

6、關於漢語詞類劃分原則的再討論

7、關於字母詞的幾個問題

8、廣告語的語言藝術特色分析

9、談網路語言的規范化

10、論新興的社會方言——網路語言

11、漢語縮 語研究

12、「零**」詞族探微

13、論大陸漢語和海外漢語的差異與融合

14、**方言與普通話的對應規律

15、**方言詞彙研究

16、**方言人名文化信息解讀

17、校園流行詞語研究

18、談修辭與語境

19、析顏色詞在中英文化中的差異

20、稱謂語的演變及其社會意義

21、淺議流行語

22、X X方言與普通話

23、X X方言地名文化信息解讀

24、從漢語發展史看漢語方言的前途。

25、字與漢語詞彙復合詞的生成機制。

26、謙詞所體現的中國文化精神。

27、漢語禮敬語的產生發展及其衰落。

28、佛教文化的傳入對漢語詞彙的影響。

29、上古漢語字詞所反映的中國遠古文化信息。

30、河東方言語詞研究

31、「碧落碑」碑文考釋

32、司馬文公祠「杏花碑」碑文考釋

33、《西廂記》中的山西方言詞語研究

34、古代漢語中被動句的表示方法

35、古今漢語人稱代詞的比較研究

36、近體詩的格律研究

37、《詩經》唐魏風的河東文化解讀書

38、論薛瑄詩文的語言風格

文藝學

39、略論《文心雕龍》的音訓問題。

40、「隨性適分」——創作的及至。

41、漱六藝之芳潤——略論中國古代文學創作論里的宗經思想。

42、愛奇反經與宗經矩聖

——略論《史記》和《漢書》的主導思想。

43、《文心雕龍》看劉勰的婦女觀

44、「耽思」到「神思」

——略論中古文學想像論的演進

45、從韓語現象看歷史上的割裂修辭

46、山西作家對於「風骨」的審美追求

——X X作品賞析

47、劉勰對河東文學的關注

48、也談《文心雕龍》之「心」

49、小說敘事與時空觀念的變化

50、審美活動與人的全面發展之間的關系

51、虛構對小說的意義

52、網路文學的特點

53、電子書寫的特徵

54、自然人化與自然美

55、生活活動的美學意義

56、新生代小說創作談

57、「80年代後」小說寫作特點

58、卡夫卡的文學思想

59、文學創作中人文關懷與審美追求的交匯統一

60、試論中國消費時代的文學走向

61、當代女性文學的特點——題材的個人化與表達方式的私語化

62、試論市場經濟條件下的主流文化

63、走向邊緣的知識分子文化

64、紅色經典文學中的典型人物

65、文學話語蘊籍的兩種典範形態——含蓄與含混

66、市場經濟條件下的文化沖突

中國古典文學

67、論屈原的愛國主義思想

68、比較曹丕、曹植文學觀的異同

69、論「魏晉風度」

70、從《詩經》征戰詩看中華民族的戰爭觀

71、比較《詩經》與《漢賦》婚戀詩

72、論鮑照的七言樂府

73、宮體詩審美意義的文化解讀

74、從《世說新語》看魏晉人的審美理想

75、從《顏氏家訓·文章篇》看顏之推的文學思想

76、試論古典詩詞中(月、飛鳥、雨等)意象

77、謝靈運山水詩的藝術成就

78、從《史記·貨殖列傳》看司馬光的經濟思想

79、陶淵明思想與清淡之關系

80、郭璞「遊仙詩」

81、《詩經》現實主義傳統

82、《詩經》抒情藝術手法

83、《左傳》語言敘事手法

84、《莊子》語言藝術特點

85、《孟子》論辯風格

86、《史記》的記人敘事藝術

87、《古詩十九首》的文學史地位

88、《漢樂府》的入樂特點

89、漢大賦的成就與不足

90、《史記》、《漢書》之比較

91、《楚辭》與楚文化之關系

92、柳宗元的柳州詩

93、唐玄宗與楊貴妃題材在文學作品中的嬗變
作者:學院人之鬼 2007-1-21 13:06 回復此發言 2中文系畢業論文參考題目1
94、唐代古文運動與宋代詩文革新運動的不同特點

95、論辛棄疾的苦悶

96、從宋詞看俗文學對雅文學的影響

97、關漢卿形象與元代文人的處境

98、《西廂記》與永濟普救寺

99、從《金瓶梅》看明代的社會經濟

100、《三國演義》的政治觀、倫理觀、正統觀悲劇意識

101、《水滸傳》的婦女觀

102、《西遊記》與道、佛教

103、《三言》的婚姻戀愛觀

104、論才子佳人小說的價值取向

105、論某一地方戲

106、《紅樓夢》與《金瓶梅》比較談

107、關漢卿筆下的女性形象

108、中國古代戲曲中「大團圓」結局的文化意蘊

109、從《金瓶梅》看明人的戲曲觀

110、從《聊齋》看中國民間信仰

111、試論明代擬話本小說反映的市民情緒

112、《紅樓夢》的語言藝術

113、唐傳奇:小說史上的地位/婚戀作品的倫理觀

114、宋元話本:內容和藝術成就

115、《三國演義》:悲劇意識/戰爭描寫藝術/敘事特徵/人物論

116、《水滸傳》:作者與成書/敘事方式/語言風格/人物論

117、《西遊記》:孫悟空人生道路的哲學意蘊/戲劇色彩與幽默風格

118、「三言」「二拍」:市民文學特色/經商題材與文人心態/馮夢龍的俗文學觀

119、《儒林外史》:戲劇形式與悲劇內涵/諷刺藝術

120、《紅樓夢》:悲劇意義與文化內涵/婦女觀/夢幻與色空/敘事方式/語言藝術/寶玉論/釵黛比較/續書與改編得失論

121、《聊齋志異》:痴情女性/書生形象/花妖狐媚與人物塑造

122、論才子佳人小說的價值取向

123、論公案小說的價值定位

124、論文言小說與白話小說的關系
中國現代文學

125、 胡適與中國現代新詩

126、 郁達夫游記的藝術魅力

127、 《呼蘭河傳》文化意蘊

128、 談老舍筆下的市民形象

129、 論「五四」時期的鄉土小說

130、 論穆旦的詩

131、 論郭沫若的歷史劇

132、 論周作人早期的散文

133、 愛、美與自由——論徐志摩詩歌的思想傾向性

134、 「國人靈魂」與魯迅小說

135、 論「七月詩派」對中國新詩的貢獻

136、魯迅《故事新編》的生態意識

137、張愛玲思想中的俄狄浦斯情節

138、李健吾對話劇創作的貢獻

139、對影視文學與影視藝術的關系的思考

140、運用影視理論分析一部電影作品

外國文學

141、中西文學比較研究

142、文學與其他藝術之間的關系

143、說不盡的卡夫卡

144、雨果創作中的人道主義

145、「硬漢子精神」與海明威

146、存在主義哲學對現代派創作的影響

147、西方文學中的宗因素

148、也談哈姆萊特的憂郁

149、克洛德形象新論

150、簡·愛形象的再審視

151、一朵「惡之花」——卡門

152、於連形象探析

153、 娜拉的形象

154、 現代藝術的探險者——卡夫卡

教學論

155、語文的「人化」和「人化」的語文。

156、語文教育文化底蘊的價值取向及培養策略。

157、從語文課程的發展趨勢看當代語文教學的特點。

158、語文教師專業化發展。

159、多媒體教學課件在語文教學中的得失。

160、語文教學中審美教育和人為素質培養

寫作學

161、作為系統的寫作活動

162、論寫作活動中主體的思維建構

163、寫作能力與主體素養的關系

164、試論作為文化實踐活動的寫作特徵

165、寫作主體與客體的關系

166、論語言、形象作為媒體的寫作活動

167、寫作活動中的想像與存在

168、寫作活動中的審美意識

169、文本的結構與內容

170、作為生成活動的寫作過程

網路新聞學

171、市場條件下黨報經營策略

172、新興媒體與傳統媒體的碰撞融合

173、手機媒體的現狀與發展

174、網路條件下新聞含義的思考

175、重新認識新聞價值

176、山西省網路新聞媒體的現狀與前景

民俗學

177、某種民族事項(物質生活、節日、儀禮、信仰等)的探討

178、某地民俗旅遊開發的設想

179、民間工藝的分析與現代應用研究

180、民俗傳統與現代化生活雙向互動的探討

181、晉商興衰原因探析(可選擇喬家、王家、渠家等其中一家)

182、晉商走向衰落原因分析

183、儒家文化與晉商精神

184、晉商的家規家風

185、晉商的人才觀

186、晉商與傳統文化

187、河東裴氏家族興衰原因

188、河東裴氏家族中某一個歷史人物研究

邏輯學

189、交際應答的邏輯技巧

190、演講與邏輯

191、論辯與邏輯

192、科學假說邏輯結構探析

193、三段論的語言表現形式

194、非邏輯謬誤種種

195、集合概念與非集合概念辨析

② 漢語言文學畢業論文題目

「把」字句的語法、語義分析之各家淺談
「彼得•潘現象」的透視分析——由彼得•潘人物形象引發的思考
「常常」和「往往」的詞語辨析與詞典釋義
「純乎詞人之詞」----試論少游詞對詞的本體性認識
「點」和「些」的對比研究
「多少」字結構在語義的差異
「孤獨」的傳承——試論卡夫卡對馬爾克斯創作的影響
「古歌舊曲君休問,聽取新翻《楊柳枝》」——李碧華小說《青蛇》的「舊曲新翻」
「積非成是」——淺析成語的誤用合法化現象
「絕望之島」的希望——論《論魯濱孫飄流記》中的人性探求
「美國夢」的破滅——《嘉莉妹妹》和《了不起的蓋茨比》的共同主題
「民間圍城」——論閻連科小說創作與河南文化
「明目張膽」感情色彩探究
「起來」語義虛化的認知機制初探
「情」字牽橋,命里玄 ——淺談李碧華小說的愛情與宿命
「情生詩歌」與「自然靈氣」 ——淺談湯顯祖詩歌的兩個基本主張
「人」的復活——余華小說創作的人學視閾
「三言」——話本小說的雅化
「三言」中僧尼形象的基本特徵及其成因
「上帝」的恩賜——論林語堂文學創作中的宗教精神
「詩意現實主義」的文學史考察——以施篤姆的詩化小說為中心
「疼痛」的女性——以畢飛宇中篇小說中的女性悲劇為例
「偉大的啞巴」與「地窖中的穴鳥」——試論卡夫卡創作中早期電影的痕跡
「現實+理想」的愛情——由「林語堂三部曲」中的愛情看林語堂的婚戀觀
「心猿」之蹤——「心學」對《西遊記》的影響
「性」與「不幸」——解讀王小波《黃金時代》
「自今」釋義研究
《奧多芙的神秘》的「哥特式」特徵
《百年孤獨》中後殖民主義的解讀
《爾雅》對復音詞的認識觀念研究

③ 漢語言文學畢業論文選題

提供一些漢語言抄文學專業襲外國文學方面的畢業論文選題。供參考。

外國文學方向
1 、 論古希臘神話的特質及其對西方文化精神的影響。
2、 試論荷馬史詩的時代主題及其藝術成就。
3 、 論古希臘悲劇的命運觀和藝術風格。
4 、 從《俄狄浦斯王》看索福克勒斯的悲劇藝術成就。
5 、 古希臘三大悲劇家的悲劇藝術比較。
6、 東西方悲劇精神的比較研究。
7 、 論但丁《神曲》的思想內容和藝術成就。
8、 《巨人傳》與法國文藝復興精神。
9 、 堂吉訶德與桑丘

④ 鏈鏂版眽璇璦鏂囧︿笓涓氭瘯涓氳烘枃閫夐800綃

榪欎簺閫夐樻兜鐩栦簡奼夎璦鏂囧︿笓涓氬箍娉涚殑瀛︽湳棰嗗煙錛屼粠鍙ゅ吀鏂囧﹀埌鐜頒唬嫻佽屾枃鍖栵紝浠庢暀鑲茬悊璁哄埌鍙欎簨鑹烘湳錛屼粠浜虹墿鍒嗘瀽鍒扮ぞ浼氱幇璞℃帰璁ㄣ備互涓嬫槸涓浜涚簿鐐煎拰鏁村悎鍚庣殑鏂囩珷鐗囨碉紝灞曠ず浜嗛夐樼殑澶氭牱鎬у拰娣卞害錛

1. **綰㈡ゼ姊︿腑鐨勪斧楝熸偛鍓т笌濂蟲у懡榪**鈥斺旀繁鍏ユ帰璁ㄦ灄榛涚帀涓庢櫞闆鐨勭敓瀛樺洶澧冧笌紺句細瑙掕壊銆

2. **銆婅タ鍘㈣般嬪磾鑾鴻幒涓庣孩濞樼殑鐖辨儏涓庣ぞ浼氳掕壊**鈥斺斿垎鏋愪袱浣嶅コ鎬у湪浼犵粺涓庣幇浠g埍鎯呰備腑鐨勮〃鐜般

3. **璇歌憶浜涓庤崁褰э細銆婁笁鍥芥紨涔夈嬩腑鐨勫繝璐炰笌鏅鴻皨**鈥斺旈氳繃瑙掕壊瀵規瘮錛岃В鏋愬繝璇氫笌絳栫暐鐨勫嶆潅浜ょ粐銆

4. **鍙擱┈鎳垮湪銆婁笁鍥芥紨涔夈嬩腑鐨勫艦璞″垎鏋**鈥斺旇В璇誨巻鍙蹭漢鐗╁湪鏂囧︿腑鐨勮薄寰佷笌蹇冪悊鍓栨瀽銆

5. **閲戝焊絎斾笅鐨勭埍鎯呮偛鍓э細瑙h匯婄為洉渚犱荊銆嬩笌銆婂ぉ榫欏叓閮ㄣ**鈥斺旀帰絀舵︿緺涓栫晫涓鐨勬儏鎰熺籂钁涗笌鍛借繍杞鎶樸

6. **瀛欏皯瀹変笌瀛欏皯騫崇殑鍛借繍閫夋嫨**鈥斺斾粠銆婂鉤鍑$殑涓栫晫銆嬩腑鐪嬩漢鐗╂垚闀誇笌紺句細鐜板疄鐨勭版挒銆

7. **寮犵埍鐜插コ鎬

⑤ 我是大四漢語言的學生,畢業論文開始了,不知道怎麼寫。求大神給個題目,現當代文學方向。感激不盡

漢語言文學本科畢業論文題目大全
一、 現代漢語部分

1.著名作家作品語言運作特色的研究
2.諷刺語言中的文化底蘊
3.語法中的語義因素
4.「是」字用法研究
5.語用與語法的關系
6.新興詞綴研究
7.祈非主謂句的修辭作用
8.論動詞重疊式的使用條件
9.論句群納入中學語文教學的實用意義
10.新興辭格研究
11.語言環境對句式選擇的制約作用
12.××方言(包括語音、詞彙、語法等部分)
13.××方言現象專題報告
14.代詞的語用研究
15.語言副詞的語用研究
16.助動詞的語用研究
17.時下新詞描寫
18.句型的語用研究
19.語氣詞的語用研究
20.言語行為在句子里的表現

二、 寫作部分

1.論小說的敘述視角
2.論小說的誤樂性
3.心態小說的藝術魅力
4.論現代小說性情節結構類型
5.論小說的新典型觀
6.論小說語言的創新
7.論小說的寫作技巧
8.論廣告辭的審美特性
9.從報告文學的轟動效應探視讀者的審美要求
10.試論新時期女性散文的藝術特色
11.試論畢淑敏小說的創作特色
12.試論詩歌中意象的類型與特徵
13.論魯迅小說對人物靈魂的深刻穿透力
14.試論當今散文的發展走向
15.論小說中的意識流手法
16.試論新時期散文創作的藝術特色
17.論新聞文體的審美特質
18.試論新聞寫作的真實性
19.論想像在文學創作中的功用
20.試談散文筆法的多元化趨勢
21.論新時期散文的藝術嬗變
22.任選當今一個散文作家的作品進行評論
23.任選當今一個小說作家的作品進行論述
24.論散文的「自敘體」色彩
25.論文學語言的審美特性
26.試論王蒙小說的藝術特色
27.試論王安憶小說的藝術特色
28.論文學人物性格的立體結構
29.意識流寫法的魅力
30.任選當今一個詩人的作品進行論述
31.文學創作情感論
32.論張潔小說的藝術
三、文學理論部分

1. 論藝術真實
2.論文藝欣賞中的心理距離
3.文藝欣賞中的共鳴與溝通
4.論藝術直覺
5. 論藝術虛構
6.論典型
7.文學流派在藝術創作中的意義
8.簡論文學作品形式的獨立審美特徵
9.新時期文學發展與典型內涵的新變化
10.新時期詩歌審美特點的新變化
11. 論當代中國的大眾文化
12.論藝術創作的通感與錯位
13.論審美變形
14.論藝術想像在文學創作中的價值
15.論文藝作品可能產生的負面影響
16.論本世紀中國文論的現代性主題

四、美學部分

1.儒家美學在中國古典美學發展史上的地位
2.莊子美學思想對中國藝術精神的影響
3.論樸素美
4.蔡儀美學思想述評
5.朱光潛在當代中國美學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6.評李澤厚美學思想
7.中國意境理論的形成和發展
8.禪宗對中國美學發展的影響
9.試論文學語言的審美特徵
10.論藝術接受中的個體差異
11.人類審美態度的演進歷程
12.論悲劇審美的道德內涵
13.當代中國大學生審美情趣考察
14.論形式美的美育效應
15.美育與社會人文精神的轉化與重建
16.美育與社會的文明進步
17.審美與文化的關系
18.略論大眾審美文化的歷史與現狀
19.論宗白華美學思想
20.論審美現代性
21.廣告的審美特徵論析
22.論詩歌語言
五、現代文學部分

1.冰心小詩研究
2.郁達夫小說中的抒情特徵
3.郁達夫小說中的自我形象
4.《女神》中的泛神論色彩
5.《故事新編》研究
6.「革命十戀愛」小說模式論
7.《孔乙己》的藝術技巧論
8.《祝福》與中國的祭祀文化
9.魯迅小說中的知識分子形象
10.進化論與魯迅思想研究
11.吳蓀甫的悲劇特徵
12.《腐蝕》的藝術特徵
13.朱自清散文的藝術特點
14.徐志摩詩歌研究---以《再別康橋》為例
15.廢名小說主題與藝術風格
16.《家》中的兩種文化沖突
17.張愛玲小說的主題思想
18.《蝕》與《子夜》的比較分析
19.《四世同堂》的藝術特徵
20.進化論與中國現代文學
21.廢名小說的藝術風格
22.「五.四」鄉土小說研究
23.周作人散文的藝術特點
24.林語堂的散文藝術
25.新感覺派小說藝術
26.「七月」詩派的現實主義特徵
27.張天翼小說的諷刺藝術
28.錢鍾書《圍城》的語言藝術
29.老舍小說中的幽默風格
30.中國現代小說中的散文化問題
31.胡風的詩和詩論
32.路翎小說藝術研究
33.論中國現代文學中的「太陽」意象
34.茅盾小說中的「理性化」特徵
35.戴望舒詩歌研究---以《雨巷》為例
36.瞿秋白雜文論
37.蕭紅小說的藝術特點
38.曹禺《雷雨》的思想主題
39.曹禺劇作的「生命」主題
40.曹禺《雷雨》的結構藝術
41.巴金《激流三部曲》的反封建意義
42.試論高覺新形象
43.《寒夜》中的曾樹生形象、汪文宣形象分析
44.魯迅小說中的農民形象
45.蘇青小說研究
46.中國現代作家與中國傳統文學(擇一角度)
47.艾青詩歌的藝術特徵
48.趙樹理小說民間化特徵
49.論徐志摩的詩
50.論聞一多的詩
51.論錢鍾書《圍城》的主題思想
52.論穆旦的詩
53.曹禺與夏衍戲劇之比較
54.論沈從文的《邊城》
55.蕭軍小說研究
56.論田漢的戲劇
57.論張愛玲的小說風格
58.丁玲小說研究
六、古代文學部分

1.《詩經》的審美學特色
2.論《詩經》中的征役詩
3.論《詩經》中的婚戀詩
4.論《詩經》中的史詩
5.論《詩經》中的農事詩(其他類型,自擬題目)
6. 論中國古代神話的演變
7. 中國古代神話與原始觀念
8. 先秦諸子書寓言研究

9. 先秦史傳寓言研究
10. 先秦史書寓言研究(其他類型,自擬題目)
11. 先秦文學與理性精神
12. 《呂氏春秋》與雜家
13. 《詩經》的比興與《楚辭》的象徵
14. 論《左傳》的戰爭描寫
15. 論《左傳》的婦女形象
16. 《戰國策》的藝術成就
17. 《戰國策》名篇研究
18. 老子的思想
19. 《老子》的藝術特色
20. 《莊子》的藝術特色
21. 《莊子》寓言的藝術成就
22.孟子論辯散文的藝術風格
23.從《離騷》看屈原的自覺與不自覺
24.《史記》所描寫的游俠
25.《史記》所描寫的刺客
26. 司馬遷的反暴政思想
27.《史記》所描寫的戰國四公子
28. 《《古詩十九首》的藝術成就
29. 從《氓》到《孔雀東南飛》──論中國古代敘事詩的發展
30. 曹操與詩文革新
31. 論曹操的詩歌創作特色
32. 論曹操的散文創作
33. 論曹丕在中國詩史上的地位
41.論曹丕的文學成就
42.曹植的生平與其詩歌創作的歷程
43.論三曹對建安文學的貢獻
44.論建安文學的美學傾向
45.阮籍詩歌的美學傾向
46.論陶淵明的田園詩
47.謝靈運與山水詩
48.陸機、潘岳詩文的比較研究
49.《世說新語》的語言技巧
50.《世說新語》的寫人技巧
51.《世說新語》與中國古代小說
52.論王維和李白的山水詩
53.論李白的自由精神
54.論李白的情感世界
55.杜甫詩歌的地域色彩
56.論杜甫詩歌的儒家精神
57.試論李白詩歌的浪漫特質
58.論王維的「詩中有畫」
59.唐代各類題材詩歌研究(任選一類)
60.唐代各體詩歌研究(任選一體)
61.唐代詩人研究(可選一人,也可選數人進行比較研究)
62.唐詩的精神風貌
63.唐代社會、政治、文化與唐詩創作之關系(可只論述唐詩創作與某一方面因素的關系)
64.對宋詩的研究可參照以上七個方面擬題
65.論李賀詩的怪誕
66.李賀詩與屈原賦
67.論李商隱詩的朦朧美
68.論白居易的新樂府
69.論白居易的感傷詩
70.唐代進士與文學的關系
71.杜牧的史論詩
72.論韓愈散文的「氣」
73.柳宗元山水游記的藝術成就
74.唐傳奇名篇研究(可任選一篇分析)
75.唐傳奇與佛教
76.唐傳奇與道教
77.唐傳奇題材類型研究(可任選一類題材研究)
78.唐傳奇作家研究(可任選一位作家作綜合研究)
79.唐傳奇的審美風格
80.唐傳奇與中國古代小說
81.唐傳奇與中國古代戲曲
82.唐傳奇的敘事特徵
83.唐傳奇與中國史傳文學
84.唐傳奇的抒情特徵
85.唐代小說的創作觀念
86.唐代小說專書研究
87.唐代小說的各類主題研究
88.唐代各體散文研究
90.唐代散文家研究
91.唐代散文的藝術特色
92.唐代散文的思想特色
93.唐代社會、政治、文化與散文創作之關系
94.對宋文的研究可參照以上諸方向自行擬題
95.蘇洵散文研究
96.論蘇軾的「超然」
97.試論宋詞婉約派在美學上的意義
98.試論宋詞豪放派在美學上的意義
99.論皮日休、陸龜蒙的小品文
100.從文藝政策看唐詩的繁榮
101.論文人山水詩的寄託
102.論王安石的詠史詩
103.論杜牧的詠史詩
104.李清照的詞論及其實踐
105.李清照之人格與風格
106.蘇軾各體詞研究
107.蘇詞的風格
108.蘇軾的詞論特色與其詞創作的關系
109.對辛詞的研究可參照以上諸方面自行擬題
110.蘇、辛詞與豪放詞派之關系
111.論詠物詩
112.論晚唐小品文的藝術追求
113.溫庭筠、韋庄詞之比較.
114.論節奏──古典敘事散文的抒情化調節機制
115.《三言》名篇研究(可只取一篇或一個系列分析)
116.《三言》人物形象研究(商人、婦女、僧道、文人、市民等各類人物,可只取其一)
117.《三言》思想傾向研究
118.《三言》創作技巧研究
119.《三言》與中國古代小說之關系
120.《三言》與中國古代社會生活
121.《三言》與馮夢龍的文學創作活動
122.《二拍》研究(參照《三言》研究諸方面自行擬題)
123.明代散曲與民歌
124.牡丹亭的人文主義色彩
125.《郁離子》研究
126.高啟詩文的藝術特徵
127.吳偉業的敘事詩藝術
128.《花間集》風格論
129.《花間集》題材論
130.《花間集》與唐宋詞史
131.論賈寶玉(或林黛玉、薛寶釵、王熙鳳)
132.論《紅樓夢》的語言藝術
133.《水滸傳》人物論(任選其一)
134.《水滸傳》風格論
135.《水滸傳》接受史
136.《水滸傳》與中國文化精神
137.《三國演義》人物形象研究(任選其一)
138.《三國演義》的戰爭描寫
139.《三國演義》與中國文化精神
140.《西遊記》孫悟空、唐僧形象分析
141.論《儒林外史》中的知識分子形象
142.論《儒林外史》的諷刺藝術
143.論《聊齋志異》中的女性形象
七、中國當代文學部分

1.試論王蒙新時期小說創作的新探索
2.試論諶容小說創作中的女性形象
3.試論蔣子龍筆下的改革者形象
4.試論張賢亮小說創作中的美學特徵
5.《茶館》簡論
6.試比較許秀雲與胡玉音的藝術形象
7.金庸小說主題論
8.試論梁曉聲知青題材小說創作的特色
9.試論高曉聲農村題材小說創作的新貢獻
10.論莫言《紅高梁》系列小說的特徵
11.論鄧友梅《那五》的藝術典型
12.試論李存葆《高山下的花環》在軍事題材小說創作上的新突破
13.試論《人生》中高加林與劉巧珍的愛情悲劇
14.陳忠實《白鹿原》研究(自擬題目)
15.蘇童小說研究---以《米》為例
16.余華小說藝術探討
17.試論宗璞作品中的女性形象
18.試論五十年代的「創業者」梁生寶與八十年代的改革者武耕新形象的異同
19.試論王安憶的小說創作
20.《廢都》研究(以《廢都》為論述對象,自擬題目,如人物、結構、語言等)
21.試論賈平凹的長篇小說《浮躁》
22.試論劉心武長篇小說《鍾鼓樓》或《四牌樓》的思想藝術特色
23.試論王安憶《長恨歌》
24.試論茹志鵑小說創作獨具的審美特徵
25.阿來小說《塵埃落定》研究
26.試論池莉小說創作的獨特風格
27.張平《抉擇》的意義
28.試論「先鋒派」小說的創新與不足
29.試論「新寫實主義」小說的思想傾向與藝術特色
30.試論郭沫若歷史劇中的女性形象
31.試論中國當代「女性文學」的崛起、特徵及其發展趨勢
32.試論賈平凹文學創作的特色
33.試論余秋雨的散文創作
34.試論徐遲對報告文學的新貢獻
35.論「朦朧詩」的源起、成就與不足
36.論舒婷詩歌創作的思想意蘊與美學特色

八、語言學概論部分

1.試論語言符號與其他人工符號的異同
2.從社會功能看語言的本質
3.漢語詞義的演變
4.××話中常見的語流音變
5.××話一般詞彙的消長
6.談句型變換與語言表達
7.試論詞義的模糊性
8.漢字與拼音文字比較研究
9.淺談語音演變的規律性
10.××方言與普通話語音的對應關系
11.試論社會方言與言語社團的關系
九、外國文學部分
1.評莎士比亞喜劇中的女性形象
2.評莎士比亞悲劇的藝術特色
3.評莫里哀的喜劇藝術
4.評雨果《悲慘世界》的人道主義思想傾向
5.評拜倫詩歌的藝術風格
6.評普希金的抒情詩
7.評巴爾扎克《人間喜劇》中的「金錢」主題
8.評福樓拜的《包法利夫人》(藝術)
9.評左拉創作的自然主義傾向
10.評屠格涅夫的中短篇小說(可選擇其中一部)
11.評托爾斯泰的「心靈辯證法」描寫藝術
12.評安娜·卡列尼娜的愛情悲劇
13.評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說創作中的「復調」藝術
14.評契訶夫短篇小說藝術
15.評《靜靜頓河》的藝術成就
16.從《雙城記》來看狄更斯的人道主義精神
17.評《簡愛》的愛情主題
18.評《呼嘯山莊》的藝術特色
19.評哈代《德伯家的苔絲》中苔絲的悲劇
20.評易卜生的社會問題劇
21.論卡夫卡小說的思想藝術特徵

十、民間文學部分

1.當代中小學生新編順口溜論
2.當代社會順口溜論
3.當代笑話論
4. 論民間文學的實用性
5.論民間文學的流傳變異性
6.論民間文學的傳統性
7.論民間文學的集體性
8.論民間文學與表演性的關系
9. 論民間文學的歷史價值
10. 民間文學與風俗習慣的關系
11.論民間文學的多功能性
12.論民間文學在生產勞動中的實用價值
13.民間文學總結勞動經驗論
14.論民間文學的教育功能
15.論民間文學的娛樂功能
16. 民間文學的藝術欣賞價值
17. 論洪水神話
18. 論神話的藝術特徵
19.論神話的影響
20.論×地民間傳說的主要內容
21.論×地的人物傳說
22.論×地的能工巧匠傳說
23.論×地的英雄傳說
24.論×地的歷史傳說
25.論×地的地方傳說
26.論×地的風俗傳說
27.論×地長工與地主的故事
28.論×地的勞動故事
29.論×地的家庭故事
30.論×地的愛情故事
31.論×地生活故事的類型問題
32.論×地的嘲諷笑話
33.論×地的幽默笑話
34.論民間笑話的藝術成就
35.論民間笑話的美學意義
36.論傳統民間童話的內容
37.論傳統民間童話的分類
38論×地的精靈童話(故事)
40.論×地的人物童話(故事)
41.論×地的童話的藝術特色
42.論×地的民謠
43.論×地的民歌
44.論×地的山歌
45.論×地的民間小調
46.論×族民歌
47.論×地的勞動歌
48.論×地的農民苦歌
49.論×地的長工歌謠
50.論×地的工人苦歌
51.論×地的婦女苦歌
52.論×地的諷刺歌謠
53.論×地的情歌
54.論×地的儀式歌
55.論×地的兒歌、童謠
56.論民間歌謠的藝術特點
57.論×地的政治諺語
58.論×地的勞動諺語
59.論×地的諺語的藝術特點
60.論謎語的歷史
61.論×地的謎語內容
62.論×地的謎語分類
63.論地的謎語藝術特徵
64.論×地歇後語分類
65.論×地民間長詩的藝術特色
66.論×地相聲
67.論×地快書、快板
十一、古代漢語部分
1.論漢字的性質
2.論漢字發展演變的規律
3.許慎六書說論評
4.古漢語的後置定語問題
5.原始漢字的認定及其構形特點
6.「『何所』十動詞」的內部結構層次
7.現代漢字構形特點
8.現代漢字的表記功能
9.論現代漢字中的變體字
10.論現代漢字中的形聲字
11.論現代漢字中的會意字
12.論現代漢字中的象形字
13.漢字編碼研究及方案設計
14.漢字字形的文化信息研究
15.漢字考釋方法述評
16.漢字析形方法研討
17.漢字教學方法研究
18.詞的多義性和詞素的多義性
19.詞義演變的深層意義基礎
20.音義聯系的任意性和命名的理據性
21.漢字起源研究述評
22.半坡刻符的性質及其與文字的關系
23.古漢字指事字的表義功能
24.形聲字起源試論
25.甲骨文形聲字研究
26.《說文》省聲研究
27.漢字形體演變的基本規律
28.論漢字形體演變的繁簡分合
29.漢字前途討論述評
30.訓詁學與中學語文教學
31.論中學教材文言文的注釋
32.論漢字的音義聯系
33.江永「女書」源流研究
34.江永「女書」的形體結構研究
35.主謂間「之」字探源
36.指代性「見」字詞性再研究
37.主謂間「而」字的形成和發展

十二、中學語文教育學部分

1.語文教學系統的構成要素及其關系研究
2.論語文教學目標的規范表述
3.語文教學目標對語文教學效率的影響
4.論語文教學目標體系的建構
5.論文學教學內容與學生人文素養的關系
6.語文課程標准在課堂教學中的體現
7.語文新教材的使用情況調查及分析(初、高中;各種版本均可)
8.論語文知識與技能的關系
9.論思維訓練在語文教學中的體現
10.語文教學模式與語文教學個性關系
11.論語文教學中××模式(或方法)的運用
12.作文批改的多種方式及效果
13.論作文測評的效度與信度
14.論閱讀題型的設計
15.語文素質的構成及培養思考
16.語文課堂評價的價值與策略
17.論語文教師的文學修養(或科學意識)
18.中學語文加大文言文內容的價值探討
19.論說話(或聽話、閱讀、寫作等)能力的培養
20.論語文教學中減負與提質的關系
21.文學教學模式及方法研究
22.語文教師科研意識和行為研究
23.探究性學習與語文教學
24.語文知識結構和教學結構的關系

中國古代文學類

1)李白詩中的仙、俠精神。 2)論辛詞的英雄情節
3)論杜詩沉鬱頓挫的風格特色 4)論辛棄疾的「以文為詞」

5)論韓愈的「以文為詩」。
6「清空騷雅」、「幽韻冷香」的白石詞。
7)關於白居易〈新樂府的評價 8)關漢卿雜劇中的女性形象
9)韓愈散文的藝術風格 10)元散曲的藝術風格
11)柳宗元的寓言創作 12)<三國演義〉的藝術成就
13)唐傳奇中的女性形象 14)〈水滸傳的藝術成就
15)論杜牧的七言絕句 16)論歸有光的散文
17)論李商隱的無題詩 18)〈牡丹亭〉的藝術成就
19)西蜀詞與南唐詞之比較 20)〈西遊記〉的奇幼美與詼諧性
21)歐陽修詞的藝術風格 22)〈金瓶梅〉人物論
23)歐陽修散文的情韻美 24)「三言」「二拍中經商題材的時代特色
25)王安石後期的詩歌 26)論納蘭性德詞
27)蘇軾詞的主導風格 28)〈桃花扇〉人物論
29)秦觀詞的婉約風格 30)〈聊齋志異〉的藝術特色
31)〈紅樓夢〉的悲劇精神 32)論易安體
33)論陸游詩歌的愛國主題 34)〈儒林外史〉的諷刺藝

贊(101)
評論
轉載(202)
分享(116)
復制地址
編輯

熱點內容
西南名族大學研究生藝術設計推薦書籍 發布:2025-05-02 11:49:09 瀏覽:336
上海交通大學劉洪教授 發布:2025-05-02 11:35:47 瀏覽:268
大學生考空姐 發布:2025-05-02 11:35:43 瀏覽:127
心理危機干預大學生 發布:2025-05-02 11:34:30 瀏覽:824
中國地質大學北京研究生論文格式 發布:2025-05-02 11:29:31 瀏覽:844
研究生會幫導師帶課 發布:2025-05-02 11:20:47 瀏覽:219
大學生辦失業證 發布:2025-05-02 11:12:09 瀏覽:99
北京師范大學中國現當代文學研究生 發布:2025-05-02 11:10:38 瀏覽:755
大學城小谷圍報警電話 發布:2025-05-02 11:06:45 瀏覽: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