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專業名單 » 選專業還是選大學辯論

選專業還是選大學辯論

發布時間: 2021-03-01 13:44:46

A. 辯論題目:專業重要還是學校重要。我方是專業重要。請大家幫忙提供資料。

專業比學校更重要
雖然有的學校名聲大,榮譽多,但他們是大類招生,其前提是因為高考成績優異,他們唯一佔有優勢的是優先選擇權!他們優先選擇的是專業,是他們所喜歡的!所熱愛的!其次才是學校,才會出現學習氛圍好的現象,所以他們在同層次比較,就業相對容易。而在所謂的「上吊分」「錄取線」徘徊的同學,在二本中選擇自己喜歡的專業比在一本B類選擇自己一個不如意的專業要強的多的多,主動與被動有著本質的區別!先哲說:「男怕入錯行,女怕嫁錯郎。」一個選擇會影響人一生的命運,專業的選擇是人生職業規劃的起點!是我們成功的開始!「緊盯名校。不顧專業」和「專業無所謂,有學就去讀」的扭曲思想早已被人們摒棄!有多少學生,為了名校,填下了專業服從調劑?又有多少人因為對專業的不喜歡在名校中碌碌無為?選擇好大學這只是表面現象,為深入到其本質!專業象徵著事業,事業本身是人生的一大支柱,如果這一支柱坍塌了,人生是多麼的灰暗!!!社會上曾流行這樣的說法:大學是「素質教育」,專業不重要,教育學家反駁:前半句正確,後半句僅僅適用極個別人!大學培育「通才」但是真正通才都是在「專才」基礎上拓展的!他們必有其自己的看家武器!那就是他們的專業!
一個人的發展和成才是靠專業打天下,而不是依賴學校,一個人在學校的時光是短暫的,而專業要陪伴人的一生。因此我們應該超越學校的概念,選擇我們終生喜愛的專業!!
謝謝大家,我的發言完畢。

希望能幫到你

B. 大學選擇.辯論賽:正方:選擇名牌大學的冷門專業 反方:選擇普通大學的熱門專業

你不告訴我你是正方還是反方,我又如何從你的角度去駁倒對方的觀點呢?查了些資料,希望會對你有幫助資料一、選擇志願主要看自己興趣所在 在高考填報志願中,究竟是選學校還是選專業是考生家長最難把握的。今年上海實行平行志願填報,在選專業還是選學校的博弈中,這一難題將更為顯現。為此,晨報提醒,各批次各分數段考生和家長從現在起就應該有所規劃。 今年的平行志願的政策是考生在填報第一批、第二批本科志願時,可分別填報四個平行志願,即A、B、C、D四所院校,每所院校可填報6個專業志願。考生在填報高職專科批次時,可填報八個平行志願,即A、B、C、D、E、F、G、H八所院校,每所院校可填報6個專業志願。由於各志願間是平行的,到底是選擇專業還是選擇學校,考生在志願填報中很有講究。 根據以往志願優先的填報原則,考生一般在各批次的志願中,主要是重點把握第一志願的院校,在選定學校的基礎上再結合自己的分數挑選專業。但在平行志願中,各批次的各個志願都相當於是第一志願,這樣考生在填報前,要對每所院校各個專業的情況都有所了解,而且究竟是選專業還是選學校,在各個志願順序的填報中也要體現出來。 中分段的學生可能會面臨一邊是名牌大學的冷門專業,一邊是普通大學的熱門專業,難以取捨的情形。按照其他省市往年考生的填報經驗,有的考生會直接選擇放棄填報名牌大學,而將排名稍後的院校填在一本志願中的A志願,以確保進入自己喜歡的專業。 提醒:填報志願時所選專業可能要一輩子與之打交道,因此選擇前一定要正確認識自己,充分考慮興趣和愛好。資料表明,傳統的熱門專業正受到挑戰,填報時,建議第一、二專業選擇最有希望錄取的熱門專業,第三、第四填報最穩妥錄取的專業,第五、第六選擇墊底型專業。 稿源: 新聞晨報 編輯: 趙晶 參考資料源於: http://e.enorth.com.cn/system/2008/01/25/002720335.shtml資料二、學校、專業哪個優先因人而異 現今的招生錄取體制是根據高考成績的高低分批次進行的,除非你的分數特別高,可以填報志願最著名的學校和最喜歡的專業(哪怕是最熱門的),對絕大多數考生來說,是選學校還是選專業,確實很傷腦筋。這里有兩種觀點:一種觀點認為「選擇學校」更重要,因為當今世界知識更新速度極快,想靠大學幾年所學受用終生已無可能,一個人能否取得成功,更重要的靠包括知識水平、學習能力、交往能力、團隊精神等的綜合素質。這一點現在用人單位到高校選聘畢業生時,對專業要求相對淡化,而更看重學校的名氣和學生的綜合素質就可得到印證,名牌大學擁有更好的辦學條件和更高的師資水平,在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上比一般院校有著無可比擬的優勢。而且,目前大部分重點院校在新生入學後均不急著分專業,而是按大方向統一學習基礎課程,到二、三年級時才確定專業方向。值得關注的是,越來越多的大學允許學生經過考核後轉專業及轉系,而轉學校幾乎不可能,除非退學重考,更何況專業的「熱門」和「冷門」會隨時間、環境、社會需求的變化而變化,今日的「熱門」,明天也許就變「冷門」了。但名牌學校的名氣是經過幾十年甚至上百年的風風雨雨才樹立起來的,名牌效應可以伴隨一個人的一輩子。另一種觀點是「選擇專業」更重要,因為升學是為了就業,選擇一個畢業後能用得上,更容易就業的專業當然比學校重要,否則即使是名牌大學,如果專業冷僻,社會需求小,找不到工作豈非白搭。而且僅僅是為了名牌而名牌,所學專業非自己所願,也容易挫傷積極性和進取心。 那麼學校,專業選擇那個優先有沒有比較實際而又可行的准則呢?這里綜合了業內專家的意見供考生們參考。 一邊是名牌大學的冷門專業,一邊是普通跑大學的熱門專業,許多學生和家長難以取捨。面對這種情況時,應該毫不猶豫地選擇名牌大學。名校優先的理由是一個學校的氛圍、教學質量、校風、學風對一個學生的成長至關重要。現在一些學校牌子不怎麼響,但專業不錯,就業狀況也良好。可以認為這只是一種暫時的現象,從用人單位的反映來看,名牌院校出來的學生更有發展後勁兒,因此填報志願時目光一定要長遠。同理,在外地的名牌院校和本市的一般院校之間,應選擇前者。如果換一個角度來考慮的話,由於目前就業、考研、出國是高校畢業生的三大去向,在填報志願時你首先確定畢業後是就業還是繼續深造。如果畢業後直接就業,則可以功利一些,選擇好就業的專業學習;如果畢業後想考研,最好選名牌大學,而上本科時最好選擇基礎性、理論性、適用而較寬的學科,基礎知識越扎實越有利於繼續深造;相反如果本科選擇的專業比較窄,考研選擇專業時可選擇的范圍就會更窄。所以本科學文科不如讀文史哲,讀理科就最好學數理化;畢業後想出國深造,一定要上一所好學校,專業反倒無所謂,因為國外學校很看重國內院校的牌子,太熱門的專業反而不容易申請出國留學。參考資料源於: http://www.whjy.net/gkzt/zytb/64484.shtml

C. 辯論賽:(正方)學生選擇名牌大學的冷門專業好 (反方)學生選擇普通大學的熱門專業

這個不必提供資料。很多公司招聘,只要211,,95,甚至特定,比如清北專復這樣的學校。屬你不是這個學校出身,根本不看你的簡歷。這方面的資料可以搜索的。早年大摩這些投行,都是限定幾所學校。其他根本沒有面試機會。就算是現在也一樣。學校出身很重要。

另外,就是本科大多專業不對口,好的學校,學生的綜合素質,見識要比一般學校好很多。至於冷門本身,未必是真的冷。比如氣象。而且冷門也有牛人啊。比如郭廣昌,出身哲學系。。。

冷門專業未必有優勢。但名校的好處是起點高。不過起點高,也要在學校努力。這個起點高,包括很多,比如見識,人脈(因為你身邊的牛人也多),機會,認可度等等。

所以你要建立你的辯論立足點。這個邏輯包括兩個方面。
1.名校的平台優勢往往蓋過專業優勢。
2.平台優勢依然需要個人努力,方能發揮最大優勢。

這樣你的立論就不會有明顯缺陷,不容易一反駁就失去陣地。

D. 辯論賽:選專業看興趣還是看就業前景有利於就業前景的話題或者回答有哪些急急急

提供一點資料 供參考

用理性投資的心態選志願

當年易中天老師的女兒填報高考志願時,易中天給了女兒四個原則:第一是興趣原則,選感興趣的專業;第二是優勢原則,選最能體現自己的優勢的專業;第三是創造原則,這個專業畢業以後從事的工作應該是具有創造性的,而不是做簡單重復的勞動;第四是利益原則,這個專業最好還是能掙錢的。「因興趣而有動力,因優勢而有能力,因創造而有潛力,因利益創造收益」,這四個簡單明了的原則值得高三考生和家長們慢慢體會和好好借鑒。

無獨有偶,有「股神」美譽的投資家沃倫·巴菲特,在分享投資成功經驗時,總結出四條「金科玉律」,其中包括:1、理性投資——利用市場的愚蠢,進行有規律地理性投資。市場上充斥著眾多不理性的投資者,只有認識自己的愚蠢,戰勝自己內心的恐懼和貪婪,才能利用市場的愚蠢。2、精心選擇——堅持將精力應用於尋找並精選長期穩定、具有持續競爭優勢的超級明星企業,精心分析這些企業的經濟狀況和管理素質,集中投資,長期持有。3、控制風險——安全是成功的基石,注重安全首先要控制可能的風險;其次才能獲得相對高的收益,才能保證投資盈利。4、拒絕盲從——投資人財富上的成功與他對投資目標的了解程度成正比,投資過程中不相信任何小道消息,堅持獨立思考。

填報志願是一次事關人生投資的重大決策,如果說衡量巴菲特投資成功的標準是贏取多少資金,那麼衡量人生投資成功的標准則是贏取的人生幸福感有多少。用理性投資的心態,審慎對待高考的院校和專業選擇,可以為這筆投資注入更多的理性和預見性,賦予志願填報更清晰的目標和更多的智慧投入,從而為孩子的未來帶來持久的良性發展,獲取更好的長期回報。從這個意義上說,巴菲特的投資「金科玉律」帶給我們不同尋常的啟示。

隨著就業難度的增加,上大學目前已經變成了一項典型的風險投資行為。在這項投資中,考生的投入主要包括考分、求學期間耗費的時間和資金投入。投資回報主要來源於畢業後的就業收益。能否取得這筆收益,取決於是否有相應的單位按照人才選聘的要求錄用他。如果進一步細分,填報志願的投資與回報可以分為多級:第一級的投資包括高考考分以及考前所有的學習時間和資金等投入;第二級的投資包括大學期間所有的學習時間和資金等投入。第一級的回報包括能否被高校錄取,並獲得相應的文憑、知識和技能;第二級的回報包括能否順利就業並獲得相應的物質報酬和職務晉升的機會;終極回報包括整個求學和就業的過程中所獲得的綜合能力以及物質回報能否滿足考生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和滿足個人的心理需要。因此,填報志願的成功與否並不能簡單地以能否獲得高校錄取通知書來衡量,應更多考慮第二級回報,尤其是終極回報能否實現來衡量。筆者將以下面的一個實例向大家作進一步分析。

有一個家庭,兩個女兒,姐姐考上大學計算機專業,畢業後去了一家日本公司,做高級軟體工程師,月薪1萬多。該到妹妹考大學了,父母就逼她也像姐姐一樣報考計算機專業。妹妹雖然心裡不願意,但迫於父母的威嚴和「好心」,就聽從了父母的意見。但是妹妹的學習情況並不理想,成績不好,也越來越學不下去,一回到家就和父母發脾氣、鬧矛盾,甚至一年多不想跟父母說話。父母帶著內疚的心情找我咨詢。經過了解,才知道其實妹妹的文筆非常好,而且藝術創造力也很強,作文在高中時經常在班裡被老師當範文讀。而父母卻堅持說搞文學沒出路,應當學工科,這樣就可以像姐姐一樣學有大好就業前景的計算機專業。結果在大學由於計算機專業課程繁重深奧,她勉強維持及格,感到無顏面對老師和同學,文學的愛好也逐漸消磨殆盡。

其實,為了高薪而不考慮興趣和特長選擇專業的做法不是理性投資該有的行為,上文父母為妹妹志願選擇運用的策略僅僅考慮第一級升學目標的實現,而忽略了第二級就業目標和終極需求目標的實現,在就讀和就業時必將為這份人為的不理性埋單,實在是遺憾。

這里,我們不妨借用經濟學中機會成本的概念來分析一下理性投資的重要性。在經濟學上,同一種資源在多種活動之間選擇使用時,一旦將它用到某一項活動中,便將同時喪失掉將其用於其他活動的機會,不管選擇哪一種活動都將有收益,機會成本指的就是那項被放棄的活動所能帶來的收益。例如一家企業擁有1000萬元資金,如果用於A項投資,企業可以獲利100萬元,但現在用於B項投資,只獲利80萬元,B項投資的機會成本就是A項投資的最高收益——100萬元,兩項投資相比較,凈損失20萬元。可見,機會成本是指本來可以得到,但因為選擇失當實際沒有得到的收益。計算時有一個公式:經濟利潤(或虧損)=會計利潤-機會成本。如果上述計算的結果是正數,說明企業獲得了經濟利潤;如果是負數,說明實際上企業蒙受了經濟虧損。

我們就上面例子作如下分析:該女生的考分作為投資的資源可以投向她現在就讀的學校和專業,也可以投向她喜歡並擅長的與文學相關的學校與專業。假設家長充分考慮該生熱愛文學,具有利用文筆好有想像力完成相應新聞媒體創新的潛質,她的考分也完全具備被相應大學和專業錄取的條件等因素,合理指導該女生利用考分所對應的排名選准志願,她的大學生活將會積極主動充實,日後她在學習和工作中創造的價值與獲得的回報都將更多。但是事實上的填報讓該女生痛恨這個既不喜歡又不擅長且日後就業趨勢不如新聞傳媒類專業的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被指為亮「紅牌」的專業。「紅牌」專業主要指失業量較大,就業率持續走低,且薪資較低的高失業風險型專業)。該女生在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上將耗費的學習時間、資金與新聞傳媒類專業相比並無太大變化,但是,學習動力不足必將導致她學習成績不理想,進而影響她的職業生涯發展;將來就業時兩個專業在物質收益(可以用人民幣等物質衡量)、精神收益(可以用成就感、滿意度、社會地位等衡量)和職業發展(可以用就業機會、職業成長路線等衡量)等方面必定會有非常大的差別。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填報時的挫敗感、就讀時對學業的厭惡感以及就業時因工作不力產生的失落感,都將極大地增加兩項投資比較時的虧損,填報志願的不成功在心理感受上帶給該女生帶來的傷害不容忽視。

理性的人生投資強調關注人生進階的平台,填報志願時的「奪寶大戰」爭奪的就是最利於個人發展的平台。人可以通過登上一個又一個的平台來展示自己的才華,充實人生,服務社會。一般的人隨波逐流,社會把他放到什麼樣的平台上,他就在這個平台上生存;聰明的人會去發現立足的平台與更高一級平台的關系,努力登上新平台,拓寬發展的空間;高明的人會在出發之前設計好平台間的最佳路徑,他們注重整體效應,善於充分發揮自己的優勢,善於借用每一個平台中的資源,穩步登高。高明的人對社會的貢獻更大,社會給予他們的回報也更多。所以說,科學填報志願,合理規劃人生是非常有道理的,也是非常有必要的,應當值得我們家長和考生們高度重視!

對學校、專業和興趣問題的糾結

我兩個同事的孩子,前兩年都考取了很好的大學,沒想到入學後卻糾結於學校和專業的選擇,一個毅然決定退學重新選擇學校,一個正在徘徊。

學生甲:2009年考取了浙江大學計算機專業,學校和專業都是自己選擇的,在浙大上了一年後,他不滿意老師的授課方式,自己赴香港考察了五所大學,遂決定退學復讀報考香港的大學。今年他將再次參加高考,去實現他的目標。

學生乙:2009年高考成績優異,被某重點大學生命科學專業錄取,高考成績是該校當年錄取的第一名。但一年多後,他覺得自己很不適合這個專業,更喜歡學習動漫、藝術,家長為此與其多次溝通,但沒有奏效,孩子的情緒直接影響到了學習成績,現在痛苦地糾結中。

兩個學生都是自己選擇的專業和學校,家長只是起了參謀的作用。不同的是甲同學,上大學後仍然喜愛自己的專業,只是對現行的教學內容和方式不滿意,覺得香港的學校更適合自己;乙同學在選擇專業時,家長曾提醒生命工程專業未必適合,而且畢業後不太好找工作。但是乙同學受高中老師宣傳的影響,決定報考。

上述情況雖屬個別,但有逐年增加的趨勢。甲同學目前所在的復讀班,就有多個從著名高校退學重考,有個在北大數學系讀了三年,居然也復讀重考換專業。去年我女兒復讀的學校,就有在北大念了一年小語種後退學,復讀重新考取了北大醫學部。

孩子們對專業的選擇,有時候盲從於社會追捧的熱門專業,自己能否達到專業課程的要求沒有深入的了解。建議家長,對於孩子想報的專業,家長應該找來在大學中要學習的各門課程讓孩子有大致的了解,剔除興趣的因素外,關鍵看這些課程的要求對你是否有難度。尺有所長,寸有所短,每個人的學科優勢不同,有時候喜歡的並不一定適合你。比如報金融,如果你的數學不太強,學起來會很吃力;學小語種,如果你不具有語言的天賦,花費時間要比別人多。選擇專業不能一味憑興趣,還要結合自身的特點、擅長,冷靜思考。況且這個年齡段的孩子興趣發生轉換也是常有的事。

我的表侄當年參加高考時,也和許多的男孩子一樣喜愛計算機專業,喜歡它源於喜歡游戲、網路,對該專業今後學習的科目並不了解,一志願一專業報了北航的計算機系,結果被北航工商管理錄取,當時心裡有些郁悶,還找到學校詢問轉系問題。一年後他對我說:「幸虧沒去計算機專業,自己不適合學計算機,對編程沒有感覺,如果去了,也是墊底。」由於他數學好,學工商管理很輕松,大學四年成績一直在班裡名列前茅,最後學校保送他金融專業碩博連讀,現在一家金融單位工作。如果當年他憑興趣考上了計算機專業,他的成績在班裡肯定不是優秀的,也不會有碩博連讀的機會。

興趣並不一定是你的長項,有時候錄取的專業雖非自己的所愛,也許它更適合你。再說,本科只是高等教育的基礎,讀研的時候可以重新確定專業。個人認為完全沒有必要耽誤兩年甚至更長的時間退學重考。況且今後就業,真正與專業對口工作的人並不多,大部分人都從事著與本科專業無關的工作。除有的崗位對專業有特殊要求外,很多崗位錄用的人並一定專業對口,用人單位更注重對學生綜合素質的考量。所以,在大學期間除了學習,要讓自己全面發展,具有較高的情商更重要。

考慮到今後的就業,選擇專業時,不妨將父母、親朋好友能幫助找工作的范圍作為專業定位,這是從實際出發,就不能過多地考慮興趣愛好了。現實中,能有多少人能把本職工作與興趣愛好相結合,那隻是個理想,大多數人的工作與個人的愛好不沾邊。

E. 急!辯論高三學生選專業還是大學

1.好的大學是保障,學的再好,簡歷投不出去多尷尬。
2.用人單位往往根本不知道內你這個專業好不好,我曾經見到容南大工科刷掉東南工科的,畢竟南大的將來無論做什麼,也是給公司長臉。
3.專業不看好壞,要看興趣,不要看熱門與否,要看潛力。

所以,我認為學校重要

F. 辯論:選一個好大學重要還是好專業重要 我方觀點是好專業重要,求材料 謝謝

進入好大學之後的確可以換專業。。。但是對於成績要求很高。。。要是你在這個專業里已經名列前茅。。。又為什麼要換專業?這句話就是一句空談

G. 求好大學比好專業重要的辯論材料

你就和對方說
你們上大學都是先選專業還是先選學校(很明顯都是先有了要學的專專業才去去選學校,而不屬會有人因為這個學校好才去學這個專業吧)。這就好比沒有母雞哪來的雞蛋,既然專業成了學校的前提那就沒必要在辯論下去了,你就贏了。

H. 辯論賽大學生學校比專業重要,我是反方專業重要,求高手指點啊

從專業和職業的關系來看:從某種意義上說,選擇專業就是選擇職業,就是選擇未來。專業雖然並不能決定某個人將來從事某項特定的具體職業,卻基本上界定了未來職業的范圍。

從人的成材角度來看:一個人在學校的時光是短暫的,而專業陪伴人的一生。此外,現在大部分高校都經歷了改名,或者向綜合院校發展,它們的名字可能很好聽,但其實學校的特色和專業情況很模糊。讀此類學校,很容易「畢業即失業」。

本科專業的學習對一個人的思維形成很關鍵。在專業上有所成,往往能彌補學校名聲的不足。

對於那些畢業即就業的考生而言,應該在專業選擇上多下工夫,學校則相對次之。特別是理工科學生,一些技術性較強、就業前景廣闊的專業應給予充分考慮。

上大學填志願,高中畢業生們普遍會遇到一個糾結的問題:選學校重要,還是選專業重要?羊城晚報記者采訪了多家高校的招生負責人,對此問題分成兩個派系重學校派者認為現在的就業都不對口,畢業院校才是「招牌」;而重專業派者則認為術業有專攻,專業就是「飯碗」。

某職業機構負責人指出,在高考填報志願時,一定要將個人興趣特長與社會發展形勢相結合,應首先分析目前短缺的人才在四年後的情況,以及該專業在四年後可能的發展方向,其次是分析學生自身的特點和興趣,將個人興趣、個人能力與社會發展相結合,「既不要盲目追求名校和熱門專業,也不能只顧個人興趣,一定要做到理性與感性相結合。」

學校派

【實例】小林高考填報志願是某高校的法律系,但最終他並不能如願。當時擺在他面前有兩條路,一條是讀該高校的化學專業,一條是降到下一級學校讀法律。

經過權衡之後,他最終選擇了名校。上了大學一年後,他便輔修了法律,甚至把法律當作主攻的方向,在臨畢業前便拿到了法律學位。找工作時,他憑著學校的好「口碑」和雙學位,被一家跨國咨詢公司錄取。

【觀點】好的大學名聲,可以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在社會上也更有流通價值。無論去到什麼單位,負責人都會第一時間看你是不是名校出身。

普通大學為了提高吸引力,專業比較時尚熱門,但水平可能還不如知名學校的一些冷專業。並且,好大學的冷門專業也都在與時俱進,比如以前叫信息管理系,現在叫資訊系,以前叫新聞學,現在叫媒體傳播一樣。即使是哲學、考古這些專業,只要成績優異素質好,一樣會被注意。

現在大學經常根據社會需要來打造專業名稱,以為這就是對口,但是實際上很多畢業生往往不是去到自己對口的崗位,比如公關崗位,招聘的學生可能是金融學的學生。以為讀什麼專業就有什麼職位等著,其實是件很懸的事情。

從社會的發展來看,上至國家領導人,下至普通職員,最後的工作都是非常綜合性的,很少死守自己當初大學的專業。進步神速的社會,要求每個人都要不斷調整自己。

擔心專業不好影響就業,這本身就是對自己素質的擔心。如果專業真的不熱門,建議全面提高自己的水平。

對於准備大學畢業後出國或考研繼續深造的考生,應該首選學校,名牌大學師資力量強,社會聲譽高,考研、出國機會較多。

專業派

【實例】小程學的是經濟新聞專業,畢業之後卻在銀行工作。她覺得,如果自己的專業是金融學或者經濟學,做起來會更加得心應手,升職的空間也更加大。「對那些要求專業技術的工作來說,所學專業對口與否挺重要的。」

【觀點】從專業和職業的關系來看:從某種意義上說,選擇專業就是選擇職業,就是選擇未來。專業雖然並不能決定某個人將來從事某項特定的具體職業,卻基本上界定了未來職業的范圍。

從人的成材角度來看:一個人在學校的時光是短暫的,而專業陪伴人的一生。此外,現在大部分高校都經歷了改名,或者向綜合院校發展,它們的名字可能很好聽,但其實學校的特色和專業情況很模糊。讀此類學校,很容易「畢業即失業」。

本科專業的學習對一個人的思維形成很關鍵。在專業上有所成,往往能彌補學校名聲的不足。

對於那些畢業即就業的考生而言,應該在專業選擇上多下工夫,學校則相對次之。特別是理工科學生,一些技術性較強、就業前景廣闊的專業應給予充分考慮。

俗話說「男怕入錯行,女怕嫁錯郎」, 一個選擇會影響人一生的命運。專業的選擇是人生職業生涯規劃的起點,也是高中畢業生填報志願時所要做的第一個選擇,但由於社會經驗不足,不少考生往往對自己喜歡什麼專業還不是完全了解。很多考生和家長對專業選擇的重要性認識不夠,且缺乏必要的方法,於是出現了「緊盯名校,不顧專業」的現象,有的甚至到了「專業無所謂,有學就去讀」的地步。這種觀念誤區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大量「畢業即失業」的後果。
選專業比選學校更重要
經過了近十年因「只要上學,不論專業」而造就大量「畢業即失業」的教訓後,家長和考生在面對擇校問題時已逐步發生了轉變。教育咨詢專家認為,比起之前考生「重學歷輕能力、只要證書不管就業」的現象,現在的考生他們不僅關心專業的就業前景,更注重各學校的培養計劃,是否能使他們真正學到有技術含量的知識。許多負責考生與家長咨詢的老師都說:「這兩年的咨詢服務工作越來越重,因為現在的考生更加務實和腳踏實地了。」
可以從兩方都很重要,但專業重要方面來著手。分四個角度來說,一是好學校好專業的,二是不好的學校好的專業,三是好的學校不好的專業,四是不好的學校不好的專業。四個角度相互比較並舉例論證你的觀點即可,先一三比較得出學校一樣專業重要,再二四比較的出專業更重要,最後一二,三四比較也可得到結論,這樣比較全面一點。

I. 各位我要參加一次辯論賽,主題是選擇熱門專業還是選擇名牌大學更重要請給我一些建議

填報高考志願時,在同樣的分數段中,是選擇名氣大但專業不太熱門的學校,還是選專業很「熱」而名氣稍差的院校?對廣大考生和家長來說,這是一個兩難的棘手問題。對此,湖南省會一些高校和就業指導部門的專家認為,這種情況考生應根據自己成績、興趣愛好等情況綜合考慮,有針對性地權衡院校與專業。

學校優先還是專業優先?

中南大學招辦一位負責人建議,如果你平時成績一般,但這次高考發揮不錯,而且家庭經濟狀況不允許再考研、出國,選擇時恐怕報「熱門」專業更為有利,因為這樣可以不必為將來的就業犯難。如果是潛質較好、成績拔尖的考生,家庭又有一定的經濟實力,最好選報名牌大學,因為名牌大學畢竟實力雄厚、條件優越,進大學以後可憑你的實力再讀第二學位,或考研時再選別的專業,這樣會更有利於你將來的深造與發展。這就是通常所說的「高分奔名校,中低成績選專業」。

當然,這只是原則性建議,各人具體情況不一,還需考生自己把握。

「冷」與「熱」是相對的

具體到專業選擇上,省教育廳大學生就業指導中心歐陽增銅認為,隨著不同時期人才供需關系的變化,職業的冷、熱也在發生變化,這必然導致專業的相對冷熱。如前些年頗受冷落的機械、師范、園林等專業,如今卻是搶手的熱門專業。他說應審時度勢,把握社會經濟發展的大趨勢,這種趨勢變化對學校和專業的冷熱會產生直接影響。

專家們還認為,並不是每個「熱門」都適合所有考生。有些熱門專業,畢業生雖然在社會上很搶手,但如果你對它缺乏興趣愛好,或性格、氣質類型不合,就不必去硬擠。其實從辯證的觀點來看,冷門專業往往是考生問津不多,相對競爭力不強的專業。如果你具備一定的實力,又對這方面的專業有濃厚的興趣,選報「冷門」不僅錄取幾率大增,而且入學後會比較容易成為優秀生,畢業後完全有可能被很不錯的用人單位相中。

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近年來,不少高校開設了形形色色的新專業,考生在填報高考志願時又當如何抉擇﹖

省會知名職業規劃師趙靜芳建議考生,首先要知己知彼,真正清楚自己的長處所在、興趣所在,將來自己究竟適合從事研究型工作還是應用型工作,自己究竟是動手能力強,還是思維分析能力強﹖了解了自身實際情況後,要對自己今後的發展有個大致的規劃。盡量選報自己喜歡的專業,切不可一味求「新」求「熱」。因為,專業並非越新越好,也不要只從名稱上判斷是否熱門專業,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應盡量選擇師資力量強、辦學條件好、專業特色鮮明,並且在國內同類專業研究和教學中居於領先地位的院校專業。

熱點內容
新加坡國立大學系統科學院研究生 發布:2024-05-14 10:07:08 瀏覽:41
北京理工大學光電學院研究生導師簡介 發布:2024-05-14 09:56:57 瀏覽:997
葯學全國大學排名 發布:2024-05-14 09:05:39 瀏覽:529
陳文教授武漢理工大學 發布:2024-05-14 08:45:26 瀏覽:126
南京醫科大學附屬二婦產科 發布:2024-05-14 08:37:04 瀏覽:452
重慶郵電大學研究生學籍證明 發布:2024-05-14 08:31:55 瀏覽:360
當代大學德語2練習冊答案 發布:2024-05-14 08:31:51 瀏覽:889
南方醫科大學順德校區郵編 發布:2024-05-14 08:31:06 瀏覽:444
東華大學招生目錄 發布:2024-05-14 08:29:29 瀏覽:643
常州大學城招聘 發布:2024-05-14 08:21:10 瀏覽: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