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大學大學不是大學
1. 美國大學與國內大學在錄取上有何不同
美國大學的雙錄取就是允許學生在大學語言中心先進行語言課程的學習,入學時要參專加分級考試,屬一般中國學生都得至少從最低級的層次讀起,至少要讀1年,語言課程得通過學校的測試後才能進入本科課程,而且你要記住一點,好的大學挑學生都挑不過來,根本不需要開設雙錄取課程。對外經貿大學UFE國際預科能夠幫助學生提高學術語言的能力,而且還有5門AP課程(AP課程即美國大學先修課程,所有大學都接受AP課程的學分)
2. 美國大學與中國大學的區別
天道留學老師為您介紹一下區別,僅供參考:
一、美國考大學不分文理科
要了解美國大學與中國大學的區別,最重要的是明白美國大學教育的本質。
在中國,高考分文理兩科,而文科、理科又「水火不相容」,報考了理科就不能報文科,反之亦然。
而在美國,考大學是不分什麼文科理科的,學生們也沒有這樣的概念,許多學生進入大學時,根本就不知道自己要上哪個專業哪個系,先入了學再說,等到二、三年級時才確定自己的專業方向。
美國的大學之所以在學生入學時不急於讓學生選擇自己的專業,主要原因有兩個:
一個是美國本科十分注重「通識教育」:在現代多元化的社會中,為受教育者提供通行於不同人群之間的知識和價值觀。在美國,到了研究生才是以專業教育為主。
另外一個就是學生剛從高中畢業,對自己的能力以及將來究竟要學什麼還不是很清楚,所以希望讓學生在進入大學後,有一個適應、學習、了解的過程,然後再選擇自己喜歡的專業。
美國的大學,有公共教育課程與專業教育課程之分。在公共課程方面,數學、英語、寫作等是所有學生都必須修的,其它的就各取所需了。
二、,美國大學沒有「班級」
中國上大學在入學時已經定好了進入哪個系,然後對新生較多的進行分班,比如中文系一班、兩班、三班等。此後的四年大學生活,就以班為基礎,每個班有班長,還有各科代表等,模式與中小學一樣。
所謂同窗,主要就是指同班同學,除了選修課外,大家在四年中上同樣的基礎課與專業課,四年下來,結下深厚感情。所以,班級不但是學生的核心組織,也是大學的基礎。
而美國大學的所謂「班級」,是以學校為單位的,所有同一年進入大學的學生,就是一個「班」,與中文的年級意思相近。所以講到班級,美國大學生的概念只有「某某年班」(相當於某某屆),比如耶魯大學1990年班、哈佛大學2012年班等。
三、美國大學生通過宿舍建議感情
美國的大學沒有「班級」,學生每天與不同的同學打交道,那麼他們又是如何建立感情的呢?
美國大學生之間建立感情的主要基地之一是學生宿舍,住在同一個房間的,往往以後就是好朋友。由於沒有班級,所以住在同一宿舍中的人,選擇專業往往各不相同,可以是學化學的,也可以是學音樂的。
由於大多數大學的學生宿舍只給一、二年級學生使用,所以住在同一宿舍中的人,基本上在第三年就分手了,有些可以繼續結伴在校園外面找房子住,有些就回家住。
也有不少學校的住宿規定是每年重新組合,因為一到暑假,學生必須全部搬出宿舍,到暑假過後再回到學生宿舍時,就不一定是原來的宿友了。
除了宿舍之外,參加各種學生社團也是加強同學間相互聯系的重要途徑。校園內的兄弟會、姐妹會及各種興趣團體五花八門,參加這些學生團體不但能夠滿足課外活動的需求,也是聯誼的重要方式。
四、學校通過學業和學費管理學生
美國的大學沒有「班級」,那麼學校是如何對學生進行管理呢?
簡單說來,學校主要從學生的學業以及學費方面管理學生。美國的大學絕大多數實行學分制,學生修完規定學分即可畢業,學校會根據學生每年取得的學分情況,監督學生是否在規定的期間內選擇專業並按時畢業。
一般來說,學生最遲必須在第三年時將專業定下來,也就是將自己歸屬到某一個系或學院,如果到第三年學生還沒有將專業定下來的話,就很難在最後一年裡完成規定的學分,也就是說不能按時畢業。
五、美國大學不考核就業率
至於「美國大學不考核就業率嗎?」這個問題,從理論上說,學生的就業率根本不是大學教學的考核指標,也沒有任何教師或學系、學院會因此受到壓力。
但美國有不少大學評級機構,這些機構在對大學評分時,是會考慮每所學校畢業生的就業率的,就業率越高,對學生的吸引力就越大,這是毫無疑問的。
在選才過程中,大學把社會和家庭因素當作衡量學生「品格」的一項指標。你以後在一生的事業中是否有克服艱難險阻的品格,是你成功的關鍵。而這種品格,從你上大學前如何「克服生活的挑戰」,能非常明顯地體現出來。
有些人誤傳,沒聽說過的大學一定不是好大學。這不是事實。美國有很多大學,有的大學曝光率比較高,例如排行榜、體育比賽等,所以這些大學常被人們所熟知。但也有很多大學,學術非常優秀,由於曝光率不高,人們對它的了解相對少些,既便如此,這些大學仍然是好大學。
小結:
中美大學現階段的差別的確很大,而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
雖然中國的高等教育在近年來雖然也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北大清華等國內頂尖名校在世界排名也越來越靠前,但中國教育資源分配(特別是優質教育資源)極度不均衡也是不容忽視的事實。
我們無意崇洋媚外,只是從客觀評價的角度來說:美國等發達國家的大學無論從教學質量、學術水平、軟硬體設施等方面都比國內大部分大學要好的多。如果有條件,可以一試。
3. 國外的大學和國內大學最大的區別是什麼
通往大學的路徑越來越多,越來越多人選擇出國上大學。國外的學習和生活到底適不適合自己,恐怕不能聽取別人的意見,只有自己去了之後才能知曉。國外的大學也分很多種,我們再此討論的是好的大學和國內大學之間的區別。
其他方面。在外國大學可以接觸到不同地方的人,有機會去體驗外國人的文化生活,增長閱歷。在國外大學可以申請為學校工作,時薪都非常可觀;反之,國內大學這樣的機會比較少。國外在教育資源分配上比國內平均,大多數外國學校都會有畢業於哈佛、耶魯等世界名校的老師來授課。最重要的是,在國外上大學掛科可能會導致開除,在國內可以不用被開除。
4. 中國大學和美國大學的不同!急!
基本沒什麼相同的地方吧.教育制度方面,美國的本科也是四年,研究生是1-2年,中國內研究生是3年.美國的學容校不承認中國的研究生教育.收費相差實在是太多了。在中國本科還有研究生的學費,基本上在4000-7000之內(三表和二表B不算),美國的學費一般每年10000-30000$左右,當然超過3萬美元的學校也多的很.名校肯定要比這個多.生活上,一個是中國人的生活方式,一個是美國人的生活方式,當然不一樣了
5. 中美大學的區別
一是美國本科生可以自由選課。美國的大學沒有中國大學那種統一的本科教學計劃,名 牌大學和一般大學都是實行的差異化教學。校方為本科生提供一個龐大的課程體系,供學生
自由選擇。美國大學的課程體系由各類必修課、限選課和任選課所組成,適應本科生的各種 學習需要。學生可以按個人興趣、學業程度和專業方向的需要來制定和調整個人的課程組合 。
自由選課制能滿足學生不同的探索需求,有利於調動學習的積極性,也有利於人才的知 識結構多樣化。每個學生都與眾不同,人人都有獨特個性和獨立見解,社會便增加了創新進 步的機會。
二是美國本科生不盲目追求高學歷。美國人沒有這種在中國十分普遍的觀念——「好學
生就該碩士博士一直讀下去」。美國大學里本科畢業直接考研接著讀博的,主要是學醫、學
工和「學術研究型」的學生。「社會活動型」和「組織管理型」的學生一般都選擇「先工作
,後深造」。這種求學策略,與美國本科生既重視獨立謀生也重視更新知識有關。據統計,
哈佛的商學院和法學院,研究生的平均入學年齡在27歲上下,幾乎人人都有工作經驗。從其
他一流商學院錄取學生的情況來看,也是擁有幾年工作經驗的人更容易申請成功。此間的共
識是:「工作幾年之後,才清楚自己需要再學什麼,才不會浪費昂貴的學費和時間。」
據美國媒體報道,和我同屆(2003)的美國本科畢業生與前些年有所不同,選擇「先深
造,後工作」的人比過去要多些,以至全美參加研究生入學考試的人數都刷新了記錄。但這
並不意味著美國學生突然急於獲取高學歷了,而是因為經濟衰退就業困難。《紐約時報》記
者指出:2003年畢業的美國本科生,1999年入學時趕上了經濟持續景氣的末班車,現在卻不
得不面對20年來最不景氣的就業市場。美國醫學院協會披露,2003年申請醫學院的學生7年
來首次增加,主要原因就是本科生找不到工作。由於美國經濟持續衰退,報考法學院的人20
02年增加了18%,2003年又增加了10%。與此同時,申請到貧窮社區的公立學校教書的本科
畢業生也數量猛增,高達300%。這種「先謀生存,再謀發展」的現實態度,很有美國特色 。
三是美國本科生實踐機會特別多。美國大學崇尚打破校園和社會的距離,提倡在社會的
真實環境中教學。哈佛和耶魯就是這方面的典型,連校門都沒有。只要你積極參與各種課外
活動(包括社團活動、校內勤工儉學和暑假打短工),每年都可獲得一定的工作經驗,以及
能證明你的素質和能力的資歷,到大三正式應聘暑假實習生的工作或大四應聘畢業後的工作 時,就不存在中國本科生深感頭痛的「沒有工作經驗」的問題了。
在選擇實習機會的時候,美國學生都很注意盡量讓工作資歷與發展方向保持協調,提前
為下一步的競爭積蓄能量。比如說,想當學者、科學家的人在學業方面投入的時間更多,因
為申請讀碩、讀博時,你需要用成績拔尖讓教授對你的學術能力印象深刻,這樣教授才寫得
出具有說服力的推薦信(其作用經常是決定性的)。想經商的人則不同,需要在社會活動方
面投入更多的時間,因為申請讀商學院的MBA時,更被看重的不是你的考試分數,而是你的 社會實踐能力。
四是美國本科生爭取活動經費的渠道多。在哈佛讀書期間,我發現美國本科生有很多機
會為自己的社會實踐項目爭取社會各界資助。只要你的項目有價值或有潛力,又善於推銷,
通常都能從社會上找到一些經費幫助你完成設想。因此,美國學生的課外活動和社會實踐極 為活躍,有很多令人贊嘆的創意。
據我所知,贊助美國學生社會實踐的出資人,有的是為了樹立企業形象——如贊助國際
論壇HPAIR的廣告效應;有的是為了將來分享成功果實——美國不乏風險投資成功的示範效
應;有的只是為了滿足某種特殊要求(或心願)——如:有一家基金每年資助兩名沒出過國
的美籍哈佛學生暑假到外國考察旅遊。2001年,有位同學採納了我的建議,提出了「到中國
西部教成都SOS國際兒童村的孤兒們學英語」的計劃,結果在幾十個項目的激烈競爭中勝出 。
中國本科生則較少這種讓創意和設想變成現實的條件和機會。部分美國教授認為中國研 究生學習能力很強,但主動性和創造性不足,原因之一就是中國學生在本、碩階段較少發展 主動性和創造性的實踐機會。真心希望這種局面能盡快改變。
6. 問一下,美國大學跟學院的區別
你那哥們說申請美國前5的某學院,應該指的是美國的文理學院,而你說的前5的大學,是綜合大學。對於文理學院,就是只有本科,沒有研究生。所以你所說的學院與大學,應該指的是文理學院和綜合性大學。
7. 美國大學和學院有什麼區別
美國大學
在某種意義上是與中國的大學有些相似的綜合性大學或理工大學。這種大學通常有數千到幾萬學生不等。在中國最知名的美國大學,比如哈佛大學,耶魯大學,普林斯頓大學,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等等,都是這類的大學。大U對於本科申請有利有弊。
美國大學的優勢
1) 此類大學的學術氛圍比較濃重,校園里常常有一些相關的學術講座,研討會,同時還可以接觸到研究生院的教授。這些對於將來的研究生學習和就業都有很大的幫助。
2) 教育資源的總量和數量大於LAC,尤其是著名教授的數量。
3) 對專業方面的針對性比較強。如果學習職業課程的知識,在大U會接觸的比較多。
4) 學校的地理位置相對更靠近大城市的中心,所以更容易感受到大都市的氛圍。由於而言由於大U比LAC缺乏個人關注度,所以學生能夠提前鍛煉學生適應社會現實的能力。
美國學院的優勢
1) 由於LAC只提供本科教育,所以學校可以將主要的精力放在本科教育上面。教育的模式目的是培養高素質的人,所謂有教養的有文化的人,而不是培養從事具體工作的工作人員。學生在這種學院可以接觸更廣泛的知識,可以發掘自己的潛力興趣等等。
2) 授課的都是專注於教學的教授而不是研究生助教,能給學生很好的引導。
3) 大多都是小班授課,學生受關注的程度比較高,師生關系融洽,利於消除初到美國的陌生感。
4)LAC中白人比例非常大,有利於學生更好的融入美國環境,即使對於不善交際的學生,也容易交到不錯的白人朋友。
5)LAC的獎學金相對大U來說更好拿一些。
6) 雖然資源總量不如大U,但由於人數更少,所以學生實際能分享到的資源非常多。
美國學院的弊端
1) 雖然師生比例高於大U,但是教授的絕對數量少於大U,所以可選擇的課程相對少。
2) 資源向教育傾斜,不利於吸引關注研究成果、有志於在學術界成名的教授。對在任何校園均能出類拔萃的學生來說,接觸到頂尖教授的機會不如大U多。
3) 對職業化課程的接觸不多(比如商科跟工程),不利於已經對自己專業有明確興趣,想在自己喜歡的領域進行深入學習研究的學生獲得自己所需要的資源和幫助。
最後
美國大學和美國學院並沒有絕對的優劣之分,只是各自有各自的價值觀和教育理念。他們各自的優點和缺點就如同一個事物的正反面而已,沒有絕對的完美。在選擇一者的優點時,應該要放棄另一者在另一方面的優點。
8. 美國大學對中國不同大學的認可度是什麼樣的
1、北京大學
一直被國內外公認為「中國最高學府」的北大,一直在國際上被看做中國大學的代表。北大出國人數也是中國大學中最多的。北大的理科生一直是出國的主體,北大的理科是中國最強的,在國際上也頗有影響。近年來,北大文科學生也越來越受國外高校的青睞。北大學生出國檔次一直是相當高的,比如 Harvard 招收中國學生,大部分都招北大學生。
2、清華大學
以前,老外不太認清華的牌子,很多老外提到清華就以為是台灣的清華。不過從出國人數來看,清華僅次於北大。清華出國多為研究生出國。清華出國的大學檔次也是比較高的,但其出國以工科大學為主。
3、中國科學技術學院【定製留學專屬規劃,提高名校入讀機率】
如果單論出國學生與畢業生的比例,中科大沒有上述兩所名校高。但名人效應使得中科大在海外的地位跟著水漲船高,目前不少華爾街的高級白領都是中科大「製造」的,網大老闆算其中之一。
4、復旦大學
八十年代,復旦理科學生出國的非常多,其中生物、物理、計算機專 業的學生在海外有非常好的口碑。近年來,復旦文科學生也緊隨其後,在海外創下了一定的知名度。
5、南京大學
南大是近年來國內高教界崛起的新貴,這是因為南大把許多優秀學生留在國內讀研。雖然,最近幾年赴外留學的南大學生逐漸增多,其能力獲得國外知名高校的一致好評,但在規模上恐怕很難與兄弟學校相媲美。
6、浙江大學【定製留學專屬規劃,提高名校入讀機率】
老浙大(即合並前的浙江大學)在海外的人氣一直很旺,浙大人的辦事沉穩而又不失靈活、校友團結是有目共睹,其「海外兵團」的發展勢頭不可小覷。
7、南開大學
由於有周恩來總理這樣的校友,因此南開的畢業生在海外普遍受到歡迎,這與其在國內的疲軟表現反差較大。南開大學數學系由於知名人士陳省身的關系,在國際上有一定的權威性。此外,南開的化學系在國外教育界也很有地位。
8、上海交通大學
交大學生從民國時代就有留洋的傳統,因此在海外的聲譽一直很不錯。交大的學生特活躍,在美國許多城市都能找到交大校友自信的身影。
9、華東科技大學【定製留學專屬規劃,提高名校入讀機率】
華中科大出國的學生不少,因此「海外兵團」規模龐大。除了在聲勢上占據優勢外,華中科大學生因學風扎實、刻苦勤奮而被多數海外學校所認可。
10、天津大學
以天津大學目前在海外的聲譽,顯然不如其先輩「北洋大學」,但還是能夠在十強中佔有一席之地。天津大學的化工系和土木系在國外高教界有一定名氣。此外,該大學的力學和自控專業的學生也很受國外大學的青睞。
9. 美國大學和中國大學差異到底在哪
一本、二本、三本分數線中美學校就讀大比拼
一本,區域不同,分數線也不同,從438-589不等,GPA 3.5-4.0
中國有本科院校幾乎800所,一本分數線基本上可以就讀國內各省的一等大學,一般是納入國家211,985的優秀大學。但是能不能錄取,具體還要看競爭對手的多少,志願報的出入大不大。因為資源少,人口多,競爭很激烈,即使過了分數線,也未必都能進入到一本院校。
美國有幾乎4000多大學,資源非常豐富,因此選擇的機會也比較多。能闖關一本分數線的學生,平時的GPA一定很高,如果能准備上語言,多參加一些課外活動並獲獎,加上好的文書及推薦信等,基本可以讓你榮升美國TOP30\Top50的院校。身價倍增。
二本,379-545不等,GPA3.0-3.5
中國的二本分數線其競爭力不能與一本同日而語,但是如果選擇了一些冷門等,說不定也能進入一本院校的行列——這取決於智慧判斷力。二本院校中國當然也有很多不錯的大學,但是鑒於中國目前就業壓力大,因此,二本的競爭壓力也很大,尤其處於一本邊緣的學生也可能選擇二本院校,為了增加錄取保險系數。
美國教育資源豐富,即使排名100的院校,還同時屬於世界著名院校之列,其競爭優勢可想而知。能沖關二本分數線的學生,學生的GPA大多在3.0-3.5之間,但是如果在留學上准備充分,能進入到美國TOP100大學的希望是非常大的。同樣的分數線,國內可能沒有名校就讀,留學後則截然不同,但是英語一定要好。
三本
中國三本分數線的學生尤其注意,這是中國教育制度下的一種產物。不是說學生沒有能力,而是社會的認可程度相對低。因為很多學生想獲得本科文憑,但是人口多,資源少,所以三本也屬於一種時代的產物,未來我們認為三本會更加完善的,但是目前還有一段路程需要走。
美國進入三本分數線的學生,可能GPA經常集中在2.5—3.0之間,但是正是因為美國大學的錄取權衡標准比較多,所以如果三本分數線的學生如果英文比較好,而且有特長的話,非常適合去美國就讀排名100左右的大學,要知道美國有4000所大學,及時排名100以外,也是非常優秀的大學。你會發現,同等成績,換條路走,上社區學院,之後還可以轉學到排名前30的美國名校,人生精彩大不相同,只要您具備經濟及英語方面的條件。
中美大學錄取的標准到底有何不同?
中國進入大學的途徑就是高考,高考的決定方式就是考試,然後劃分分數線,讓分數高的同學進入到優秀的大學,分數靠後的進入到靠後的大學,總之,是根據分數來決定所上大學的質量。也正是因為如此,很多學生和家長都非常看重分數,也因此忽略了學生的特長及在其他方面的發展。
進入美國大學的考核標准比較多樣化,參考數據包括:GPA,個人陳述,推薦信,標准英語考試成績,課外活動及獲得的獎勵,家庭經濟條件等等。可能你的學習成績不是第一,但是不代表你不能進入一流的美國名校。正是因為兩種教育制度的區別,也導致近幾年去美國讀書的中國學生越來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