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物理實驗慣性秤根據所用周期測試儀的時間測量的解析度
⑴ 解析度測試卡怎麼用
我前幾天好像回答過關於解析度測試卡怎麼用的問題,這是一張ISO12233:2000標準的解析度測試卡,目前已被ISO12233:2014eSFR解析度測試卡所取代,但是目前使用ISO12233:2000標準的解析度測試卡還是比較多。
類型
反射式:由前面照明的反射式測試標板
透射式:可由後面照明的透射標板
尺寸
標板影像寬高比可選擇16:9、3:2、4:3和1:1,在測試攝像頭模組的解析度時,一般都選取4:3區域。
單位
用像高每線寬來表示,標記為LW/PH。
ISO12233解析度測試卡使用方法
ISO12233解析度測試卡包含了3種解析度測試方式:
SFR測試 (圖中綠色框1)
MTF測試(頻率線測試 圖中紅色框2)
TVLine測試(楔形線測試 圖中藍色框3)
測試單元
主要使用其中的水平方向的J1、K1;垂直方向的J2、K2;傾斜45 度方向的JD、KD 樣式,另外還有四角的十字區域。
各測試單元的測試內容
J1、K1:用於測量中心的水平可視解析度,擁有100~2000LW/PH的測試范圍;
J2、K2:用於測量中心的垂直可視解析度,擁有100~2000LW/PH的測試范圍;
JD、KD:用於測量斜45度的可視解析度,擁有100~1000LW/PH的測試范圍;
四角十字型測試單元:用於測量四角的水平和垂直可視解析度,擁有100~1000LW/PH的測試范圍。
這張看似標準的ISO 12233解析度測試卡將不再作為解析度測試的標准卡,它早已不適應當今的解析度測試,現在我們去ISO網站搜索,甚至已經搜索不到ISO 12233:2000,取而代之的,是ISO 12233:2014,目前國內的解析度測試卡生產廠家賽麥吉可以按照新標准製作ISO12233:2014eSFR解析度測試卡。
⑵ 怎樣測量慣性秤的周期,測量時應注意哪些問題
1、選擇細、輕又不易伸長且長度一般在1m左右的先做擺線,測擺線時要懸掛著測量;回小球選用答直徑較小、密度較大的金屬球。
2、單擺懸線的上端不可以隨意卷在鐵夾的桿上,應夾緊在鐵夾中,以免擺球擺動是發生擺線下滑、擺長改變的現象。
3、最大擺角小於10°,可以通過振幅控制。
4、擺球要在同一豎直面內擺動,不易形成圓錐擺。
5、計算擺球的主動次數時,應以擺球通過最低點時開始計時,切記不要算錯次數。
(2)大學物理實驗慣性秤根據所用周期測試儀的時間測量的解析度擴展閱讀:
1.慣性秤之所以能比較物體慣性質量的大小,是由於它在運動過程中,對振動加速度做貢獻的僅是秤臂的彈性力,故秤台一定要嚴格地保持在水平方向運動,避免重力對運動的影響。
2.在秤台上放置砝碼或待測物時,砝碼或待測物的重心應位於通過秤台圓孔中心的垂直線上,以保證每次測量時有一固定不變的臂長。
3.秤台振動時,擺角應盡量小些(5°以內),以保證振動為簡諧運動,從而才能保證振動的等時性。
4.慣性秤的靈敏度,即分辨微小質量差異的能力,與秤臂的倔強系數k和秤台的質量m0有關。要提高它的靈敏度應該減小m0和k值,且待測物的質量不宜過大。
⑶ 重力對慣性秤擺動周期的有什麼影響
轉子轉動慣量的大小對電機的起動和制動性能有著直接影響,必要時應該進行實測。轉子轉動慣量的大小,國家標准中沒有具體規定,一般由用戶按照實際需求與製造廠協定。
轉動慣量用符號J來表示,單位kg.m2,是我國和國際標准中的標准物理量。但在工程中,習慣採用GD2來表示。
轉子轉動慣量的確定方法有計演算法和實測法兩種。實測法又有單鋼絲法、雙鋼絲法、輔助擺擺動法和慣性回轉法等。今天Ms.參簡要分析如何用計演算法和單鋼絲法測定轉子轉動慣量方法,其它方法類似,諸位可以藉此類比、推導、演繹。
計演算法測定轉子轉動慣量
雖然電機轉子是一個接近規整的圓柱體,但因其至少有3種不同的材料製成,並且相互交叉,所以較難進行准確的計算。在要求不高時,可將轉子看成一個密度均勻的圓柱體,在秤其質量m後,用計算圓柱體轉動慣量的公式(2)進行計算求得。
式(2)中:
J—轉動慣量(kg·m2);
m-—轉子質量(kg);
r——轉子半徑(m)。
單鋼絲轉子轉動慣量
單鋼絲實測法又分兩種不同的方法,即用假轉子輔助的單鋼絲實測法和附加輔助扭轉擺的單鋼絲實測法。
假轉子輔助的單鋼絲實測法:
此方法適用於轉子質量不超過50kg的小型電機。由於需製作一個假轉子,所以成本較高,試驗也較費時。
● 假轉子製作要求
(1)材料密度均勻,最好採用軋制圓鋼。
(2)外圓圓整,端面平整。
(3)盡量使其質量及形狀與被試轉子相同。
製作完成後,精確測量出它的外形尺寸,並用式(2)計算出它的轉動慣量Ja(kg·m2)。
● 測試步驟
(1)將假轉子可靠地懸掛在鋼絲下。鋼絲的另一端牢固地系於一個支架上。應注意鋼絲必須系在假轉子的直徑中心,使其自然下垂時軸線豎直。鋼絲長度在2m左右,其截面直徑視假轉子質量而定,即當假轉子懸掛後應不使其有明顯的伸長變形,但又不能太粗,否則會影響測試擺動及鋼絲本身不直而引起較大誤差。
(2)試驗時,將假轉子旋轉30°-45°,然後鬆手,讓其靠鋼絲的扭力來回自由旋轉。用秒錶記錄假轉子旋轉一個周期所用的時間(由原靜止位置想到左邊最大角度後,返回到原靜止位置,然後提到右邊最大角度位置後返回到原靜止位置,為一個擺動周期。)。為了計時正確,第1-2個周期不計時,然後記錄幾個周期的時間,取其平均值作為假轉子一個旋轉周期所用的時間Ta(s)。計時起點和終點應在擺動速度最大的位置,即擺動中心位置。
(3)用已調好動平衡的被試轉子換下上述假轉子,用同樣的方法求出被測試真轉子的擺動周期T(s)。
(4)用式(3)計算求出被試轉子的轉動慣量)(kg·m2)。
⑷ 大學物理實驗,扭擺發測轉動慣量,擺動腳大小是否影響擺動周期
不影響,擺動的周期公式中與擺角沒有關系.任一點的沿速度方向的分力,G2=mgsina,在a<5*時,sina=X/L,回復力F=-mgX/L,單擺做簡諧振動。振動周期公式T=2π(L/g)^1/2,跟振動角度無關。
⑸ 慣性秤靈敏度與哪些因素有關
慣性秤的靈敏度,即分辨微小質量差異的能力,與秤臂的倔強系數k和秤台的質量m0有關。專要提屬高它的靈敏度應該減小m0和k值,且待測物的質量不宜過大。
靈敏度(Sensitivity)是指某方法對單位濃度或單位量待測物質變化所致的響應量變化程度,它可以用儀器的響應量或其他指示量與對應的待測物質的濃度或量之比來描述。
靈敏度指示器的相對於被測量變化的位移率,靈敏度是衡量物理儀器的一個標志,特別是電學儀器注重儀器靈敏度的提高。通過靈敏度的研究可加深對儀表的構造和原理的理解。
⑹ 根據式,分析慣性秤的測量靈敏度,即和哪些因素有關
由圖表可知,在誤差允許范圍內,所測數據繪制出的圖表線性相關 R2=0.9994,基本符 4 π 2 ?m 0 ? m ? 合T ? ,誤差原專因是與鋼帶振動屬幅度有關;存在空氣阻力。 k 2 思考題: 1.說明慣性秤的特點 慣性秤稱量質量的最大特點是用振動法來測定物體慣性質量的裝置; 稱量時秤台一定要 嚴格地保持在水平方向運動,避免重力對運動的影響;所稱物體的質量不宜過大。 2. 能否設想出其他的測量慣性質量的方案 在物體處於特定存在狀態的時候, 如果要改變這種存在狀態, 那麼必然要對這個物體施 加作用力,根據牛頓第二運動定律,我們可以得到,在物體所受到的作用力不變的情況下, 物體的質量同加速度成反比。 我們只要測定了作用力的大小和物體加速度的大小, 那麼就可 以確定物體的慣性質量。 dT 4 π 2 ?m 0 ? m ? 3. 根據 T ? ,分析慣性秤的測量靈敏度,即 和那些因素有關?根據所 dm k 2 2 用周期測試儀的時間測量的解析度, 此慣性秤所能達到的質量靈敏度是多少 (不考慮其他誤 差) 。 秤臂的倔強系數 k 和秤台的質量有關,所能達到的靈敏度為 0.01。
⑺ 誰能給下固體導熱系數的測量實驗的步驟啊
【實驗目的】
1.用穩態法測定不良導熱體橡膠的熱導率,並與公認值進行比較;
2.初步學慣用熱電偶進行溫度測量。
【實驗原理】
測量熱導率的方法比較多,可以歸並為兩類基本方法:一類是穩態法;另一類為動態法。用穩態法時,先用熱源對測試樣品進行加熱,並在樣品內部形成穩定的溫度分布,然後進行測量;而在動態法中,待測樣品中的溫度分布是隨時間變化的,例如按周期性變化等。本實驗採用穩態法進行測量。
根據傅立葉導熱方程式,在物體內部,取兩個垂直於熱傳導方向、彼此間相距為h、溫度分別為T1和T2(設T1 >T2 )的平行平面,若平面面積均為ΔS,則在Δt時間內通過面積ΔS的熱量ΔQ滿足下述表達式: (13-1)
式中 即為該物質的熱導率,也稱導熱系數。由此可知,熱導率是一個表示物質熱傳導性能的物理量,其數值等於兩相距單位長度的平行平面上、當溫度相差一個單位時、在單位時間內垂直通過單位面積所流過的熱量,其單位為W/mK。材料的結構變化與雜質多寡對熱導率都有明顯的影響;同時,熱導率一般隨溫度而變化,所以,實驗時對材料成份、溫度等都要一並記錄。
我們這里使用的TC-3型熱導率測定儀,就是採用穩態法測量不良導體、金屬、空氣等多種材料熱導率的一體化實驗儀器,由五大部分組成(具體結構如圖13-1所示):
(1)加熱源:電熱管加熱銅板;
(2)測試樣品支架:支架、樣品板,散熱銅板、風扇;
(3)測溫部分:熱電偶,數字式毫伏表,杜瓦瓶;
(4)數字計時裝置:計時范圍166分鍾,解析度0.1秒;
(5)PID自動溫度控制裝置:控制精度 ,解析度 。
在支架上先放上圓銅盤B,在B的上面放上待測樣品C(圓盤形的不良導體),再把帶發熱器的圓銅盤A放在C上。發熱器通電後,熱量從A盤傳到C盤,再傳到B盤,由於A、B盤都是良導體,其溫度即可以代表C盤上、下表面的溫度T1和T2,T1 、T2分別由插入A、B盤邊緣小孔的熱電偶I來測量,熱電偶的冷端則浸在杜瓦瓶G中的冰水混合物中,通過感測器切換開關KI切換A、B盤中的熱電偶II、III與數字電壓表F的連接迴路。由式(13-1)可以知道,單位時間內通過待測樣品C任一圓截面的熱流量 為
(13-2)
式中Rc為樣品的半徑,hc為樣品的厚度。當熱傳導達到穩定狀態時,T1和T2的值不變, 於是通過樣品盤C上表面的熱流量與由散熱銅盤B向周圍環境散熱的速率相等,因此,可通過銅盤B在穩定溫度T2 時的散熱速率來求出熱流量 。實驗中,在讀得穩定時的T1、T2後,即可將C盤移去,而使盤A的底面與銅盤B直接接觸。當盤B的溫度上升到高於穩定時的值T2若干攝氏度或(0.2mV)後,再將圓盤A移開,讓銅盤B自然冷卻。觀察其溫度T2隨時間t變化情況,然後由此求出銅盤B在T2 的冷卻速率 ,而
(mB為紫銅盤B的質量,c為銅材的比熱容),就是紫銅盤B在溫度為T2 時的散熱速率。但要注意:這樣求出的 是紫銅盤的全部表面暴露於空氣中的冷卻速率,其散熱表面積為 (其中RB與hB分別為紫銅盤B的半徑與厚度)。然而,在觀察測試樣品C的穩態傳熱時,B盤的上表面(面積為 )是被樣品覆蓋著的。考慮到物體的冷卻速率與它的表面積成正比,則穩態時銅盤B散熱速率的表達式應作如下修正:
(13-3)
將式(13-3)代入式(13-2),得
(13-4)
【實驗儀器】
TC-3型熱導率測定儀,橡膠樣品, TW-1型物理天平,游標卡尺,冰水,硅油。
使用注意:
(1)使用前將加熱銅板A與散熱銅板B擦乾凈,樣品兩端面擦乾凈後,可塗上少量硅油,以保證接觸良好。
(2)實驗過程中,如需觸及電熱板,應先關閉電源,以免燙傷。
(3)實驗結束後,應切斷電源,妥為放置測量樣品,不要使樣品兩端面劃傷而影響實驗的正確性。
【實驗內容】
在測量熱導率前應先對散熱盤B和待測樣品盤C的直徑、厚度進行測量。
1、用游標卡尺測量待測樣品盤C直徑和厚度,各測1次。
2、用游標卡尺測量散熱盤B的直徑和厚度,各測1次,計算B盤的質量,也可直接用天平稱出B盤的質量。
一、不良導體熱導率的測量
1.把橡膠盤C放入加熱盤A和散熱盤B之間,用三個螺旋頭E夾緊(擰去固定軸H不用)。
2.在杜瓦瓶G中放入冰水混合物,將兩熱電偶I的冷端(兩條黑線)插入杜瓦瓶中,熱電偶的熱端(兩條紅線)分別插入加熱盤A和散熱盤B側面的小孔中,並將其溫差電動勢輸出的插頭分別插到儀器面板的感測器插座II和III上,如圖13-2所示。
注意:
(1)園筒發熱體盤A側面和散熱盤B的側面,都有供安插熱電偶I的小孔,安放發熱盤A時此兩小孔都應與杜瓦瓶在同一側,以免路線錯亂。熱電偶插入小孔時,要抹上一些硅油,並插到洞孔底部,保證接觸良好,熱電偶冷端插入浸於冰水中的細玻璃管內,玻璃管內也要灌入適當的硅油。
(2)本實驗選用銅-康銅熱電偶,溫差100℃時,溫差電動勢約4.2mV。
3.測量穩態時溫度T1和T2的數值。接通電源,打開電扇開關KB(使散熱盤有效、穩定地散熱),將「溫度控制PID」儀表上設置加溫的上限溫度( ),加熱器開關KA打到高熱(Ⅲ)檔,當感測器II的溫度T1約為4mV左右時,再將加熱開關KA置於「Ⅱ」或「Ⅰ」檔,降低加熱電壓。使加熱盤A和散熱盤B逐步達到穩定的溫度分布(約需40分鍾時間)。當達到穩態時,每隔3分鍾記錄VT1和VT2的值。
注意:當達到穩態時,VT1和VT2的數值在10分鍾內的變化小於0.03毫伏,或VT2的數值在10分鍾內不變即可認為已達到穩定狀態,約需40分鍾時間。
說明:對一般熱電偶來說,溫度變化范圍不太大時,其溫差電動勢mV值與待測溫度值的比是一個常數,因此,在用公式(13-4)計算熱導率時,可以直接用溫差電動勢值取代溫度值。
4.測量散熱盤B在溫度穩態值T2附近的散熱速率 。移開圓盤A,取下橡膠盤C,並使圓盤A的底面與銅盤B直接接觸,當盤B的溫度上升到高於穩定態的值T2若干度(0.2mV左右)後,關掉加熱器開關KA(電扇仍處於工作狀態),將A盤移開(注意:此時橡膠盤C不再放上),讓銅盤B自然冷卻,記錄T2共約6~8次,每隔30秒一次(注意:記錄的數據必須保證溫度穩態值T2在其測量范圍以內)。
5.關掉電扇開關KB和電源開關KF。
二、金屬熱導率的測量(選做)
1、將圓柱體金屬鋁棒(廠家提供)置於發熱圓盤與散熱圓盤之間。
2、在杜瓦瓶G中放入冰水混合物,將兩熱電偶I的冷端(兩條黑線)插入杜瓦瓶中,熱電偶的熱端(兩條紅線)分別插入分別插入金屬圓柱體上的上下兩孔中,並將其溫差電動勢輸出的插頭分別插到儀器面板的感測器插座II和III上。
3、當發熱盤與散熱盤達到穩定的溫度分布後,T1、T2值為金屬樣品上下兩個面的溫度,此時散熱盤B的溫度為T2值。因此測量B盤的冷卻速度為:
由此得到熱導率為
4、測量散熱盤B在溫度穩態值T2附近的散熱速率 。移開圓盤A,取下金屬圓柱體C,並使圓盤A的底面與銅盤B直接接觸,當盤B的溫度上升到高於金屬圓柱體上的下表面的穩定態值T2若干度(0.2mV左右)後,關掉加熱器開關KA(電扇仍處於工作狀態),將A盤移開(注意:此時金屬圓柱體C不再放上),讓銅盤B自然冷卻,記錄T2共約6~8次,每隔30秒一次(注意:記錄的數據必須保證溫度穩態值T2在其測量范圍以內)。
三、空氣熱導率的測量(選做)
當測量空氣的熱導率時,通過調節三個螺旋頭,使發熱圓盤與散熱圓盤的距離為h,並用塞尺進行測量(即塞尺的厚度),此距離即為待測空氣層的厚度。注意:由於存在空氣對流,所以此距離不宜過大。
【數據處理】
1.基本數據
銅的比熱容c = 385.06J/(Kg·K)
室溫t = ± ℃,
(1)散熱盤B
直徑2RB = ± mm, 半徑RB = ± mm,
厚度 hB = ± mm, 質量mB= ± g
(2)橡膠盤C
直徑2RC = ± mm, 半徑RC = ± mm,
厚度 hC= ± mm
2.實驗數據
(1)穩態時T1、T2的數據(每隔3分鍾記錄)
i
1
2
3
4
5
平均
T1(mV)
T2(mV)
(2)散熱速率
t(s)
0
30
60
90
120
150
180
(mV/s)
T2(mV)
3.根據實驗結果,計算出不良導熱體的熱導率 。[硅橡膠的熱導率由於材料的特性不同,范圍為0.072W/(m·K)~0.165W/(m·K),本實驗給出的硅橡膠熱導率在285K (12℃)左右時為 =0.165W/(m·K),鋁合金熱導率的理論參考值為130~150 W/(m·K)]求出百分差。
附錄 銅—康銅熱電偶分度表
溫度
(℃)
熱電勢(mV)
0
1
2
3
4
5
6
7
8
9
0
0.000
0.039
0.078
0.117
0.156
0.195.
0.234
0.273
0.312
0.351
10
0.391
0.430
0.470
0.510
0.549
0.589
0.629
0.669
0.709
0.749
20
0.789
0.830
0.870
0.911
0.951
0.992
1.032
1.073
1.114
1.155
30
1.196
1.237
1.279
1.320
1.361
1.403
1.444
1.486
1.528
1.569
40
1.611
1.653
1.695
1.738
1.780
1.882
1.865
1.907
1.950
1.992
50
2.035
2.078
2.121
2.164
2.207
2.250
2.294
2.337
2.380
2.424
60
2.467
2.511
2.555
2.599
2.643
2.687
2.731
2.775
2.819
2.864
70
2.908
2.953
2.997
3.042
3.087
30131
3.176
3.221
3.266
2.312
80
3.357
3.402
3.447
3.493
3.538
3.584
3.630
3.676
3.721
3.767
90
3.813
3.859
3.906
3.952
3.998
4.044
4.091
4.137
4.184
4.231
100
4.277
4.324
4.371
4.418
4.465
4.512
4.559
4.607
4.654
4.701
110
4.749
4.796
4.844
4.891
4.939
4.987
5.035
5.083
5.131
5.179
【思考題】
(1)散熱盤下方的軸流式風機起什麼作用?若它不工作時實驗能否進行?
(2)本實驗對環境條件有些什麼要求?室溫對實驗結果有沒有影響?
(3)試定量估計用溫差電動勢代替溫度所帶來的誤差。
(4)分析本實驗的主要誤差。
http://61.153.216.111/ggsyzx/wlsyzx/uploadfile/%B9%CC%CC%E5%C8%C8%B5%BC%C2%CA%B5%C4%B2%E2%C1%BF.htm
這裡面有很詳細的資料
⑻ 大學物理實驗:為什麼慣性秤豎直放置時測得的周期會變小
轉動周期與轉動慣量有關,豎直放置轉動慣量小,周期小.
轉動慣量dJ=dm*(dx)^2;積分求解;
⑼ 曲阜師范大學物理工程學院的教學實驗室
基礎物理實驗中心
主要承擔理工科專業的大學物理實驗和物理學、光信息科學與技術專業的專業課程實驗。
力熱實驗室 主要儀器設備有測量顯微鏡、三線擺、開特擺、聲速測定儀、熱電偶實驗儀、粘滯系數測試儀、綜合量熱實驗儀、楊氏模量測試儀、金屬線脹系數測試儀、熱功當量實驗器等。可以進行液體粘滯系數的測定、轉動慣量的測定、楊氏模量的測定、空氣比熱比的測定等20多個實驗。
電磁學實驗室 主要儀器設備有熱電偶實驗儀、磁滯回線實驗儀、傅里葉合成分析儀、霍爾效應實驗儀、、電子束實驗儀以及各種儀表測量儀器。可以進行線性元件與非線性元件的伏安特性曲線的研究、電子束的聚焦與偏轉、半導體熱敏電阻特性的研究、萬用電表的設計與製作等20多個實驗。
光學實驗室 主要儀器設備有邁克爾遜干涉儀、分光計、旋光儀、阿貝折射儀、反射式單色儀、平行光管以及單縫衍射光強分析儀等。可以進行棱鏡折射率的測定、濾光片光譜透射率的測定、邁克爾遜干涉儀的調節和使用、薄透鏡焦距的測定、組裝望遠鏡以及全息照相等20個實驗。
近代物理實驗室 主要儀器設備有棱鏡攝譜儀、傅里葉變換光譜儀、組合式多功能光譜儀、激光拉曼光譜儀、光學多通道分析器、核磁共振儀、光磁共振儀、塞曼效應儀、密立根油滴儀、富蘭克-赫茲儀、測微光度計、黑體輻射實驗裝置、微波分光計。實驗內容涉及原子分子物理、激光技術、電子衍射、核磁共振、X光、微波、真空薄膜等領域20多個實驗項目,是物理學和光信息科學與技術專業的專業實驗課程。
物理教學法實驗室 配有微格教室、數字化信息系統實驗設備、電磁打點計時器、靜電演示實驗箱、韋氏感應起電機、光的干涉衍射偏振演示器、充磁機、陰極射線管、電諧振演示儀、洛倫茲力演示儀、光電效應演示器、光通信及互感現象演示儀等器材。主要用於師范專業進行教學技能訓練、教學論實驗,演示實驗訓練、培養實驗教學技能和能力。
物理演示實驗室 演示實驗通過多種儀器對豐富多彩的物理現象進行觀察和探究,以激發各專業學生的探索熱情、培養創新意識。可進行茹可夫斯基轉椅、轉動慣量、阻尼擺、傅科擺、飛機升力、高壓放電、避雷針、楞次定律、雙曲面等90多個實驗。
光信息與光電技術實驗中心
光纖通信實驗室 主要設備有光纖通信原理綜合實驗系統、光無源器件實驗箱、誤碼測試儀、波分復用器等。承擔光纖通信課程的實驗。可進行光信號發送和接收、PCM/ AMI/HDB3編解碼、CMI/5B6B碼型變換、光分路器和波分復用器性能測量等12個實驗項目。
電磁場與微波技術實驗室 主要設備有電磁波教學綜合實驗儀、數字存貯頻譜分析儀、射頻教學實訓系統等。承擔電磁場、微波技術與天線課程的實驗教學。可進行電磁波極化、電磁波感應器設計與製作、微波傳輸線、定向耦合器等實驗項目。
信息光學實驗室 主要設備有激光全息與光信息處理綜合測試儀、光學系統傳遞函數測量實驗儀等。承擔光信息科學與技術專業的專業實驗。可進行激光全息與光信息處理綜合實驗、解析度板直讀法測量光學系統解析度、利用變頻朗奇光柵測量光學系統MTF值等實驗項目。
激光技術實驗室 主要設備有脈沖調Q固體激光器、激光光束分析儀、激光功率能量計等。承擔光信息科學與技術專業的專業實驗。可進行氙燈泵浦固體激光器的裝調及靜態特性、脈沖Nd:YAG激光倍頻、激光模式測量與光束分析等實驗項目。
電子電工實驗中心
模擬電路實驗室 主要設備有雙蹤示波器、DDS信號發生器、台式數字萬用表、模擬電路實驗箱等。主要承擔電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物理學和光信息科學與技術專業的模擬電路實驗。可完成基本放大器、電源、運算放大器的應用電路的近20多個實驗項目。
數字電路實驗室 主要設備有雙蹤示波器、DDS信號發生器、台式數字萬用表、數字電路實驗箱等。承擔各專業的數字電路實驗。可完成基本門電路和觸發器的功能和特性測試實驗,組合電路和時序電路的設計、組成和性能測試實驗,數字電路應用小系統實驗等20多個實驗項目。
電工電路實驗室:主要設備多功能、網路型電工電路實驗台、通用示波器。承擔電路分析和電工實驗課程。可完成基爾霍夫定律、電壓源與電流源的等效變換,正弦穩態電路的相量研究,三相交流電路電壓、電流、功率的測量,變壓器特性的測試,三相鼠籠式非同步電動機的低壓控制等20多個實驗項目。
高頻電路實驗室 主要設備有BT-3GII頻率特性測試儀、GOS-6052雙蹤示波器、DDS信號發生器、高頻電子線路實驗箱等。承擔電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專業的高頻電路實驗。可完成調制與解調、小信號調諧放大器、高頻功率放大器等近20多個實驗項目。
電子測量實驗室 主要設備有低頻頻率特性測試儀、失真度測試儀、晶體管特性測試儀、雙蹤示波器、台式數字萬用表、綜合電子實驗箱等。承擔電子信息工程和通信工程專業的電子測量實驗。可完成信號參數測試、元器件參數測試、電路參數測試等30多個實驗項目。
綜合電子設計實驗室 主要設備有計算機、直流穩壓電源、MF47萬用表和常用工具。承擔電子信息工程和通信工程專業的綜合電子設計實驗。為學生提供電子設計的開放式實驗平台,在這里完成各種應用電路的設計、組裝和調試工作,鍛煉同學們的電子技術應用設計能力。
PCB板工藝實訓室 主要設備有AM-9050自動換刀鑽孔機、AM-GH1040激光光繪系統、AM-C4高速換向脈沖孔金屬化設備、AM-SG400全自動線路板拋光機、AM-C7 PCB沖片機、AM-DQX60電鍍鉛錫機等全套PCB製版設備。承擔電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專業的PCB板工藝實驗。可完成PCB板工藝中的所有環節的相關實驗項目20多個,同時還可以對外承接小批量的PCB板加工。
SMT工藝實訓室 主要設備AM-SMD838表面貼裝迴流焊機、AM-AUTOTP2自動貼片機等大型自動化設備,有電子工藝生產流水線20個工位。承擔電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專業的SMT工藝實訓。可完成各種SMT產品的生產工藝實訓,同時也可以對外承接小批量的SMT電路板加工焊接。
信息與通信實驗中心
微機原理實驗室 主要設備有DCVV-598JH微機原理與單片機實驗系統及配套微機。承擔本科生微機原理與介面技術、單片機原理與應用課程的軟體和硬體實驗課程,可進行相關原理、介面、控制、編程方面的實驗項目近30個。
軟體實驗室 主要設備為M4000型計算機。承擔電路分析、C語言程序設計、匯編語言、數據結構、現代軟體編程技術、電子測量、數字信號處理等相關課程的軟體模擬實驗。可完成電路設計、電路分析模擬、數據結構、信號處理類60多個實驗項目。
電子設計自動化(EDA)實驗室主要設備有CPLD-4型EDA可編程邏輯器件實驗箱、自動控制原理模擬實驗儀、信號發生器和配套微機。承擔電子信息工程和通信工程專業本科生EDA技術及應用、自動控制原理課程實驗,以及數字信號處理和信號與系統課程的基於MATLAB環境的軟體模擬實驗。可進行組合邏輯電路、可編程器件設計、系統的階躍響應分析、數字濾波器設計、信號與系統分析等實驗項目50個。
數字信號處理(DSP)實驗室 主要設備為數字信號處理實驗箱、ARM嵌入式系統實驗箱及開發板,配套微機。承擔電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專業本科生DSP原理與應用、嵌入式系統開發與應用等課程的實驗。可進行基於DSP晶元、系統、外部控制、演算法、Linux內核基礎、Linux程序設計、Xscale 270介面等實驗項目20個。
信號與系統實驗室 配有RZ8662型信號與系統實驗箱,數字示波器等設備。承擔電子信息工程和通信工程專業本科生信號與系統課程的實驗。可進行階躍響應與沖激響應、抽樣定理與信號恢復、信號的卷積、信號的分解與合成、濾波器特性等實驗項目12個。
程式控制交換實驗室 配有先進的RZ8623型程式控制交換技術實驗平台,以及相應的測控設備。承擔程式控制交換、現代通信網等課程的實驗。可開設雙音多頻(DTMF)接收與檢測、話路PCM CODEC編解碼、二/四線變換與回波返損測試、數字時分復用與中繼傳輸實驗及程式控制交換原理等實驗。
通信原理實驗室 配有通信原理實驗箱及測試設備,承擔通信原理課程的實驗教學。可開設信號發生器系統實驗、脈沖幅度調制(PAM)及脈沖編碼調制(PCM)實驗、2FSK及2PSK調制解調實驗、眼圖實驗、增量調制編解碼等實驗。
移動通信實驗室 配有RZ6003移動交換機、RZ6002移動基站、RZ6001移動通信試驗箱、計算機等設備,承擔移動通信課程的實驗教學。可開設語音模數轉換和壓縮編碼實驗、數據和語音系統通信實驗、移動系統信令交互、無線信道及信道編碼等實驗。
現代通信實訓中心 配備有完整電信運營網路微型化的現代通信實驗平台,主要包含VOIP、IPTV、光傳輸、EPON光接入等四個實驗平台,可完成通信工程及相關專業的實習實訓任務;同時,它可以提供通信網路工程師、IPTV工程師等相關的職業培訓和技能培訓。可進行VOIP系統原理、VOIP電話互通配置、IPTV視頻業務、SDH點對點組網配置、SDH環形組網配置、SDH復用段保護環保護(MSP)倒換、Telnet方式調試EPON設備、EPON接入安全保障配置、點對點FE乙太網光接入組網等實驗實訓項目。
⑽ 織物重復性拉伸收縮測試用什麼設備
透氣性測試方法有兩種,分別分為壓差法和等壓法。廣泛使用的是壓差法,可分為真空壓差法和正壓差法(體積法)。下面上海千實將為您介紹測試透氣性的兩種常見方法:
一、壓差法
真空法是壓差法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種測試方法。它的測試原理(見圖 1)是利用試樣將滲透腔隔成兩個獨立的空間,先將試樣兩側都抽成真空,然後向其中一側(A 高壓側)充入 0.1MPa(絕壓)的測試氣體,而另一側(B 低壓側)則保持真空狀態,試樣兩側形成 0.1MPa 的測試氣體壓差。測試氣體滲透通過薄膜進入低壓側並引起低壓側壓力的變化,用高精度真空規測量低壓側壓力的變化量就可以利用公式計算得到測試氣體的氣體透過量(GTR)。相關標准有 ISO 2556、ISO 15105-1、ASTM D 1434(M法)、GB 1038、JIS K 7126(A法)等。ISO 15105-1 提供的氣體透過量(GTR)計算公式如下:
式中: V C ——低壓側的體積;
T ——試驗溫度(熱力學溫度);
pu ——高壓側的氣體壓強;
A ——有效滲透面積;
dp/dt ——當滲透狀態穩定後,在低壓側單位時間內壓強的變化量;
R ——氣體常數。
真空法是採用負壓差方法來實現試樣兩側 0.1MPa 的壓差,當然也可以通過正壓差的方法來實現,最常用的正壓差法是體積法。由於體積法無需對滲透腔抽真空,也不用進行真空度的保持,所以降低了設備製造及試驗的難度。相關的測試標准有 ASTM D 1434(V 法)等。
壓差法對測試氣體的通用性非常好。由於膜技術理論的支持,真空法在透氣性測試中一直作為基礎方法使用,科研檢測機構多採用這種方法。隨著真空規檢測技術的進步、以及高真空技術在設備設計上的應用,大大提高了設備的檢測精度以及測試數 據的重復性。它的突出優點是能夠通過一次測試得出材料的滲透系數、擴散系數、溶解度系數3項阻隔性指標。
在選購真空壓差法透氣性測試設備時,需要注意以下參數指標:測試腔能達到的真空度、真空規的精度及量程、「空白試驗」數據及測試數據重復性,以及設備是否具備自控溫功能。測試腔真空度不但體現了所採用真空泵的抽真空能力,還體現了測試腔體以及相關管路的密封性能,如果機械結構中存在泄漏點,則試驗結果將會受到嚴重的干擾,無法體現材料的真實阻隔性。如果只有某一次試驗達不到要求的真空度,極有可能是由於試樣裝夾密封不當所引起的。標准要求真空規的精度應不低於6Pa,目前比較優秀的真空規的解析度是其滿量程的0.1%,由於測試元件的解析度都要優於它的測試精度,因此真空規的量程一般要小於6kPa。「空白試驗」數據以及測試數據的重復性是衡量設備經受各種因素影響的綜合指標,試驗環境的溫濕度控制情況對測試結果也有影響,尤其是溫度對阻隔性測試的影響最為顯著,可以參閱2005年1月17日及2月21日蘭光實驗室論壇文章。選購正壓差法設備時,由於這種方法無須抽真空,因而只需要關注壓力感測器的精度和量程、「空白試驗」數據以及測試數據的重復性等指標就可以了。
二、等壓法
目前用於包裝材料透氣性檢測的等壓法主要是感測器法,它以檢測材料的透氧性為主,該方法對試驗氣體有選擇性,測試原理(參見圖 2)如下:利用試樣將滲透腔隔成兩個獨立的氣流系統,一側為流動的測試氣體(A,可以是純氧氣或是含氧氣的混合氣體),另一側為流動的乾燥氮氣(B)。試樣兩邊的壓力相等,但氧氣分壓不同。氧氣在濃度差作用下透過薄膜進入氮氣流,被送至氧感測器中,由氧感測器精確測量出氮氣流中攜帶的氧氣量,從而計算出材料的氧氣透過率。感測器法設備在正式試驗之前需要使用標准膜進行設備標定,確定設備的校正因子,並將它用於正式試驗的計算中。感測器法的相關標准有 ISO 15105-2,ASTM D 3985,ASTM F 1927,ASTM F 1307 等。ISO 15105-2 提供的氧氣透過量(O2 GTR)計算公式如下:
式中: U ——試樣測試時的輸出電壓信號;
U0 ——電壓零信號;
k ——設備的校正因子;
Pa ——環境大氣壓;
P0 ——測試氣體中的氧氣分壓差;
A ——有效滲透面積。
在檢測材料的氧氣透過率時使用的是氧感測器,只能對氧氣的滲透性進行分析,由於氮氣作為載氣用於輸送滲透通過試樣的測試氣體,所以目前利用這種測試結構檢測氮氣透過率還是無法實現的。
感測器法是隨著氧探測器技術的不斷成熟而出現的。相對於真空法測試,它的試驗時間有一定的縮短,更常用於國際貿易中高阻隔性材料的檢測。另外,由於使用的感測器屬消耗型元件,所以設備標定所得的校正因子並不是長期有效的,需要根據要求進行周期性設備標定。當感測器的損耗達到一定程度時必須更換,因此感測器法設備的檢測成本比壓差法設備的檢測成本要高一些。不同廠商的設備其感測器的使用壽命會有較大差別, Labthink TOY-C1所採用的氧感測器在正常使用情況下預計能夠使用12-30個月,算是使用時間比較長的了。等壓法在測試試樣兩側保持常壓,使得試樣兩側的壓力相等,這給容器透氣性檢測奠定了基礎,可避免由於容器壁兩側壓差過大導致容器爆裂的情況。ASTM F 1307是檢測容器透氧性的測試標准,它與ASTM D 3985(檢測薄膜、薄片的透氧性)對設備結構的設計以及氧感測器的使用方式相近,將容器檢測附件拆卸之後,同一款設備完全可以按照 ASTM D 3985 進行薄膜、片材的透氧性測試。目前市場上已經有幾款同時具有容器、薄膜透氧性檢測雙重功能的檢測設備,如Labthink TOY-C1容器/薄膜透氧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