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著名大學美國篇之哈佛大學下
1. 介紹一下哈佛大學的名人
哈佛大學成立於1636年, 是美國最古老的和最著名的大學之一。哈佛是為紀念第一位為其捐資的慈善家-約翰.哈佛而命名的。
哈佛的學生在管理、交流技巧以及全球經濟,市場和金融方面的能力得到了用人單位的極高評價,在以上領域哈佛商學院在全美都名列前三。
哈佛法學院創立於一八一七年,雖然比大學部(Harvard College)建校(一六三六)
晚幾近兩百年,仍是美國最古老的法學院。傳承著常春藤盟校的盛名,哈佛大學前後曾經栽
培過七任美國總統,逾四十位教授或校友曾獲諾貝爾獎,大學部及法學院向來皆列全美排行
前三名。
與多數美國法學院一樣,哈佛法學院提供三個主要的學位學程,JD( Doctor of
Jurisprudence )、LL.M.( Master of Laws )以及 S.J.D. ( Doctor of
Juridical Science ) 。此三學程雖各有不同的入學資格及學位條件,但在法學院每年提
供
的二五0門左右的課程 ( course)或小班討論(seminar)課中,不同學程的學生混雜一起
上
課。至於非學位的部分,除了來自全球各地的訪問研究 ( visiting research )之外,尚
有例行短期課程,包括人權研究( Human Rights Program )、回教法研究( Islamic
Legal Studies )、國際稅法研究(International Tax Program)、協商研究(
Program on Negotiation)、律師實務課程( Program of Instruction for
Lawyers )等。
哈佛法學院於一九九九年有一四六位教授,每年亦有許多全球知名的訪問教授
(visiting professor)開課。
憲法乃系傳統中最強的學門之一:Robert Walmsley University Professor,
Frank
Michelman美國八○年代後期,憲法理論中所謂 「共和思想復興運動」 (civic
republican revival)的代表人物之一,同時也被認為是John Rawls的政治哲學在憲法理
論
中的代言人。著名的憲法學Laurence H. Tribe 曾在現任總統George W. Bush的選舉爭議
中,擔任前總統選人Al Gole的顧問。其在 1978 年出版的American Constitutional
Law (現已改版至第三版)被認為是自Joseph Story大法官的 "Commentaries on the
Constitution of the United States" 於1833年問世後,美國最重要的憲法 "注釋書"
(treatise);有趣的是,Story 大法官也是哈佛法學院第一位講座教授。Charles Fried
曾
擔任里根政府時期的Solicitor General,是美國重要的保守派憲法學教授,認為法律自成
體系,有其獨立於社會價值之外的理性。刑法學教授Alan M. Dershowitz偏重於憲法觀點
的
刑事司法正義,曾參與諸多知名案件,除了也在Bush v. Gore訴訟過程中提供法律意見
外,
更是Simpson案中最重要的被告法律顧問。Elena Kagan專長於行政權理論及政法。
美國法律史大師Morton J. Horwitz所撰寫的兩冊The Transformation of
American
Law,貫穿美國從獨立之前到二十世紀中期,深入地分析其間法律制度與經濟發展的互動。
其
中第一冊於1977年出版時,更被認為提供了美國法律史一種全新的認識觀點。
批判法學派(Critical legal studies)教授們常對學生極具有啟發性即挑戰性,其
中
以Duncan Kennedy與Roberto Unger最值得一提。與一般所認知的批判法學者不同的是,
Duncan Kennedy與Roberto Unger都是從現行法律體系出發,揭穿既有法律體系所宣稱的
價
值中立。其中Duncan Kennedy於1979年出版的文章 "The Structure of Black
Stone's
Commentaries" ,從檢視common law的基本體系與結構指出現行法律中的基本構造,如公
私
二元對立、實體與程序區分等看似中立的概念,實則包含了維持現狀的價值決定;他的A
Critique of Adjudication一書是許多學生的最愛。至於Roberto Unger更從反省啟蒙之
後
西方知識體系的發展,指出現代西方理性法思考的局限。
兩位始於女性主義法學研究的女性教授頗值得一提。Martha Minow從女性主義的觀點
出
發,分析認同政治與憲法平等保護之間的關系,近年來更把關懷的焦點擴大至轉型正義的追
尋,從restorative justice 的角度探討轉型社會中沖突解決與族群和解的可能性與可行
之
道。Janet Halley則結合女性主義與同志理論,批判既有法律體系對於女性、同志以及其
它
弱勢族群的歧視。
國際法方面,Henry J. Steiner乃系人權學程(Human Rights Program)的指導教
授,亦開立國際人權法等課程。Anne-Marie Slaughter則偏重於國際關系及制度理論
(Institutionalism),她同時也是由LL.M.及S.J.D學程組成的Graate and
International Legal Studies的指導教授,不過她二00二年秋即將離開哈佛,轉到普林
斯
頓(Princeton)大學的國際公共事務學院擔任院長(Dean of the Woodrow Wilson
School of Public and International Affairs)。甚受學生歡迎的歐體法(EU Law)
及
世界貿易組織法(WTO)大師Joseph H.H. Weiler,亦於二00一年秋被紐約大學挖角。
法律經濟分析亦系哈佛相當強的一門,許多教授具有經濟與法學雙博士,並各以不同領
域為法律經濟分析之體裁,Lucian A. Bebchuk開有法律經濟分析、公司法、公司並購及重
整、資本市場等課程;Louis Kaplow則開有法律經濟分析及稅務政策等課程。 Steven M.
Shavell的法律經濟分析課程亦頗受學生好評。
公司法方面,法學院院長(Dean) Robert C. Clark早在一九八五年出版的公司法教科
書
歷久不衰,Reinier H. Kraakman的公司法、公司財經(Corporate Finance)、公司治理
(corporate governance),John C. Coates IV的公司法,證交法,公司並購(M&A)等
課
程,在理論體系與實務運作上皆兼具啟發性。行為主義學派(Behaviorism)、研究侵權行為
法出身的Jon Hanson的公司法課程則是另一絕,不斷提出對資本主義的質疑。Hal S.
Scott
乃系國際財經學程(International Financial Systems Program)的指導教授,其國際
金融法、國際財經法、證券交易法等課程皆頗受歡迎。Elizabeth Warren則系知名破產法
學
者。
哈佛法學院的智慧財產權及科技法律課程相形稍弱,二00一年春天,學生尚集結簽名要
求學校強化智財權及科技法律相關師資。William W. Fisher III所開立的智財權、比較及
國際智財權法體系清晰,甚受歡迎;Jonathan Zittrain乃系法學院最年輕的教授(1995年
JD畢業生),專長領域網際網路規范、計算機法、數字財產權法等。
東亞研究中心(The East Asian Legal Studies Program, EALS)創辦於一九六五
年,乃系美國最早的東亞研究單位之一,從事國際法比較法、以及中、日、韓東南亞之法律
文化研究,經常舉辦與亞洲議題有關的討論會或學術演講。William P. Alford乃系東亞研
究中心的指導教授,其開有中國法研究、國際貿易法、東亞區域法律等課程。他精通中文,
對於亞洲學生非常照顧,也是許多亞洲學生撰寫學位論文或申請S.J.D.時的指導教授。
另外,哈佛法學院的協商訓練課程(negotiation workshop)甚為知名,常在冬季學
程
開課,學生分組就模擬案例實際進行協商演練,相當能反映美國法學教育強調演辯協商能力
的精神。不過選修此課程須具有突出的英文口語能力,故亞洲學生較少參與。
據 美 國 消 息, 為 加 強 對 中 醫 葯 的 研 究, 美 國 哈 佛 醫 學 院 正 在 考 慮 籌 辦 一 個 中 西 葯 結 合 研 究 所。
在 波 士 頓 召 開 的 "21 世 紀 東 西 方 衛 生 保 健 展 望" 國 際 大 會 上, 中 醫 葯 成 為 美 國 醫 學 家 關 注 的 熱 點。 從 中 美 學 者 的 交 流 中, 人 們 不 難 預 計, 國 際 中 醫 葯 研 究 在 未 來 將 進 一 步 升 溫。
中 醫 是 歷 史 悠 久 的 中 國 文 化 中 一 個 重 要 組 成 部 分。 它 強 調 整 體 性, 講 究 辨 證 施 治 和 因 人 而 異。 美 國 從 事 基 因 研 究 的 著 名 學 者、 耶 魯 大 學 教 授 肯 尼 思· 基 德 在 會 議 發 言 中 認 為, 中 醫 的 這 些 特 色 和 優 勢, 對 根 據 人 的 個 體 差 異 而 進 行 更 有 效 的 葯 物 治 療 具 有 重 要 價 值。
他 說, 人 的 基 因 排 序 是 千 差 萬 別 的。 美 國 人 與 歐 洲 人 不 一 樣, 歐 美 人 與 亞 洲 人 也 不 同。 導 致 基 因 疾 病 的 物 質 也 是 多 種 多 樣, 這 就 要 求 醫 學 研 究 要 個 體 化, 要 更 注 意 對 個 例 疾 病 的 用 葯 研 究。 基 德 認 為, 東 西 方 學 者 將 各 自 研 究 的 成 果 進 行 融 合, 受 益 的 將 是 整 個 人 類。
哈 佛 醫 學 院 傳 統 與 替 代 醫 學 研 究 部 主 任 戴 維· 艾 森 伯 格 博 士 介 紹 說, 近 來, 美 國 醫 學 界 對 中 醫 葯 的 價 值 認 可 更 加 普 遍。 從 1995 年 至 今, 僅 哈 佛 醫 學 院 就 有 4700 多 人 從 事 傳 統 替 代 治 療 醫 學 的 研 究。 美 國 國 家 衛 生 研 究 所 為 其 中 四 個 研 究 項 目 提 供 了 充 分 的 資 金 支 持。
姓名:竺可楨
性別:男
出生年月:1890年
籍貫:浙江上虞
學歷:哈佛大學學習氣象學博士學位
職務:原浙江大學校長
竺可楨,1890年生,浙江上虞人。1909年畢業於唐山路礦學堂土木工程系。1910年赴美在伊利諾斯大學學農,後入哈佛大學學習氣象學,獲得博士學位,1918年回國,任武昌高師(武漢大學前身)地理學和氣象學教授。1920年任南京高師(後為東南大學)地理系主任。1936年以後任浙江大學校長。解放後,歷任第一、二、三屆全國人大常委、中國科學院副院長、全國科協副主席、中國氣象學會名譽理事長、中國地理學會理事長等職。他是中國近代氣象學和地理學的奠基人,曾發表數百篇科學論文,提出了新的台風分類法,並概括了各類台風的活動規律,論文中的《遠東台風的新分類》、《台風的源地和轉向》、《東南季風與中國雨量》、《中國氣侯區域論》、《一年內生物物侯推移的原動力》以及《中國近五千年來氣侯變遷的初步研究》等深受國內外學術界的推崇。
2. 美國哈佛大學在哪個城市是在鄉村還是在城市
哈佛位於美國麻塞諸塞州劍橋(又譯坎布里奇,用以區分跟英國劍橋)。城回市命名是因為哈答佛大學是又劍橋的校友所創建。波士頓是麻塞諸塞州的首府,但不是哈佛的所在地。
劍橋(Cambridge),又譯為坎布里奇,是緊鄰美國麻薩諸塞州波士頓市西北方的一個市,
與波士頓市區隔查爾斯河相對。這里是兩所世界著名大學,哈佛大學和麻省理工學院的所在地。至2006年,
世界上共有780人獲諾貝爾獎;由於這兩所名校位於此小鎮,
劍橋市號稱培養了780人中的130諾貝爾獎得主,科學家們也預測,這個紀錄將永遠不會被打破。劍橋市也因此成為世界高等教育及研究的最典型模範;劍橋市之名蜚聲海外,成為世界各地莘莘學子心向神往、趨之若鶩聖地。
3. 世界上排名第一的大學是哈佛大學嗎
哈佛就是第一。
2005年世界大學排名2005世界大學排名:清華187 北大244 浙大300
權威世界大學排名(2005最新版) http://ed.sjtu.e.cn/ranking.htm
根據"校友獲諾貝爾獎和菲爾茲獎人數"、"員工獲諾貝爾獎和菲爾茲獎人數""高引用率研究人員人數"、"《自然》和《科學》論文數"、"SCI論文數"、"教職人員平均學術表現"等指標排名。
World Rank/ Institution/ National Rank/ Regional Rank/ Country/ Total Score
1 Harvard Univ 1 1 USA 97.24
2 Univ Cambridge 1 1 UK 71.51
3 Stanford Univ 2 2 USA 71.39
4 Univ California - Berkeley 3 3 USA 70.75
5 Massachusetts Inst Tech (MIT) 4 4 USA 68.18
6 California Inst Tech 5 5 USA 65.26
7 Columbia Univ 6 6 USA 60.56
8 Princeton Univ 7 7 USA 59.23
9 Univ Chicago 8 8 USA 58.44
10 Univ Oxford 2 2 UK 58.05
187 Tsing Hua Univ 1 20-23 China 16.43 清華大學
244 Peking Univ 2 24-36 China 14.42 北京大學
300 Zhejiang Univ 3-7 37-65 China 12.45 浙江大學
317 Univ Sci & Tech China 3-7 37-65 China 11.81 中國科技大學
328 Nanjing Univ 3-7 37-65 China 11.42 南京大學
337 Shanghai Jiao Tong Univ 3-7 37-65 China 11.16 上海交通大學
349 Fudan Univ 3-7 37-65 China 10.94 復旦大學
466 Jilin Univ 8 66-93 China 8.61 吉林大學
222 Univ Hong Kong 1-3 24-36 China-hk 15.15
230 Hong Kong Univ Sci & Tech 1-3 24-36 China-hk 14.9
241 Chinese Univ Hong Kong 1-3 24-36 China-hk 14.56
333 City Univ Hong Kong 4-5 37-65 China-hk 11.25
340 Hong Kong Polytechnic Univ 4-5 37-65 China-hk 11.13
183 Natl Taiwan Univ 1 20-23 China-tw 16.8
351 Natl Tsing Hua Univ 2-3 37-65 China-tw 10.89
393 Natl Cheng Kung Univ 2-3 37-65 China-tw 9.73
468 Natl Chiao Tung Univ 4-5 66-93 China-tw 8.59
471 Natl Yang Ming Univ 4-5 66-93 China-tw 8.55
4. 美國哈佛大學世界排名
2019-20年,哈佛大學位列軟科世界大學學術排名世界第一、U.S. News世界大專學排名世界第一、QS世界大學排名世界第三、屬THE世界大學排名世界第七 ;THE世界大學聲譽排名世界第一。2020軟科世界大學學術排名全球100強第1。
5. 求《世界著名大學》美國大學系列,CCTV的那個紀錄片。
http://119.147.41.16/down?cid=&t=13&fmt=&usrinput=世界著名大學%20美國&dt=1000000&ps=384_288&rt=0kbs&plt=1725
或
http://119.147.41.56/5A/80/.torrent
(世界著名大學美國篇,BT資源共1.3G,試過了還可以下。請完整復制以上鏈接,不要直接點擊)
時間太久,好多都沒有源了,能找到並可以下載的就這些了。
另外,你也可以去http://www.verycd.com/topics/130864/(電驢下載)看看……
6. 我想了解一下哈佛大學的歷史.
美國第一所學府
15世紀末,由歐洲通往美洲的大西洋航道被哥倫布開辟出來以後,歐洲人紛紛遠涉重洋來到美洲。17世紀初,首批英國移民到達北美,在那裡開拓自己的「伊甸園」——新英格蘭。移民中有100多名清教徒,曾在牛津和劍橋大學受過古典式的高等教育,為了讓他們的子孫後代在新的家園也能夠受到這種教育,他們於1636年在馬薩諸塞州的查爾斯河畔建立了美國歷史上第一所學府——哈佛學院。1780年,即美國建國後的第四年,已經有了140多年歷史的哈佛學院升格為哈佛大學。
當初哈佛學院的創辦者把劍橋大學的模式移植過來,學院最初定名為「劍橋學院(Cambridge College)」。1639年,為了紀念學院的創辦者和建校費用的主要捐獻者約翰·哈佛(John Harverd),馬薩諸塞議會通過決議,將學院改名為「哈佛學院」。
由哈佛學院時代沿用至今的哈佛大學校徽上面,用拉丁文寫著VERITAS 字樣,意為「真理」。哈佛大學校訓的原文,也是用拉丁文寫的,意為「以柏拉圖為友,以亞里士多德為友,更要以真理為友」。校徽和校訓的文字,都昭示著哈佛大學立校興學的宗旨-求是崇真。
擔任哈佛大學校長長達20年(1933~1953)之久的美國著名教育家科南特曾經說過:「大學的榮譽,不在它的校舍和人數,而在於它一代一代人的質量」。正是在擇師和育人上堅持高標准、高質量,哈佛大學才得以成為群英薈萃、人才輩出的第一流著名學府,對美國社會的經濟、政治、文化科學和高等教育都產生了重大影響,對世界各國的求知者具有極大的吸引力。
在競爭中爭先
1693年,北美第二所學府威廉·瑪麗學院(今弗吉尼亞大學的第一所學院)誕生。1701年,耶魯學院(今耶魯大學的第一所學院)成立。這兩所學院的出現,使哈佛學院有了夥伴和競爭的對手。18世紀下半期,北美洲陸續建起了9所學院,新建的學院雖然大體上仍沿襲英國古老學府的模式,畢竟時代不同了,受歐洲啟蒙運動和產業革命的影響,數學和自然科學陸續擠進這些學院的教學領域。受英國古老大學傳統影響較深的哈佛學院,面臨著強有力的挑戰。1727年,哈佛學院建立了數學和自然哲學的教授講座,這是順應時勢的變革之舉。此時,北美產業革命的勢頭興起,新興的工商業對應用科學的需求使哈佛面臨著重大的抉擇:要麼墨守成規,這將失去它在北美高等學府中的領袖地位;要麼推陳出新,以求繼續執掌北美學府之牛耳。哈佛選擇了後一條路。
數學和自然哲學教授講座開設後,哈佛學院還置備了一批科學儀器和設備,教授們用實驗的方法,向學生講授天文、物理和化學知識。在數學領域內,設立了測量術和航海術等技術學科。1780年,醫學教授講座的建立,促進了植物學和化學的研究。教授們開展各種各樣的科學研究,並將研究成果在北美和英國的學術刊物上發表,自然科學終於在哈佛建立起牢固的陣地,並對其它學院產生影響。
1775-1783年,北美13個英國殖民地爆發了反對英國殖民統治的獨立戰爭。哈佛學院順應潮流,站在同情和支持獨立戰爭的正義事業一邊。在馬薩諸塞,幾乎所有著名的革命者都是哈佛的畢業生,包括美國《獨立宣言》起草人之一、美國第二任總統約翰·亞當斯。1775年7月3日,喬治·華盛頓在哈佛學院所在地坎布里奇就任北美獨立戰爭軍隊的統帥,他的司令部也一度設在坎布里奇。1776年美利堅合眾國誕生後,哈佛學院給獨立戰爭的主要領導人喬治·華盛頓、托馬斯·傑斐遜(《獨立宣言》主要起草人,美國第三任總統)、約翰·傑伊(美國聯邦最高法院首任首席大法官)、亞歷山大·漢密爾頓(首屆美國聯邦政府財政部長)等人授予榮譽法學博士學位。
到1780年,哈佛學院已先後建立了神學、數學和自然哲學、醫學等教授講座,學院升格為大學。按照歐洲中世紀大學的傳統,必須擁有3個學院的聯合體,才夠格稱為大學,當時馬薩諸塞州議會竟破格承認哈佛學院升格為大學,這既是厚愛,也是鞭策。哈佛大學繼續抓緊自身建設,1816年設立了神學院,1817年設立了法學院,加上原有的以文理為主科的哈佛學院,一共有了3個學院,成為名副其實、名正言順的大學了。19世紀上半葉,哈佛大學的影響已超出馬薩諸塞之外,及於美國中部和南部。
在北美獨立戰爭初年,哈佛學院的基金,連同地產的租金在內,不足1700英鎊。戰後的1793年,哈佛的基金已超過18.2萬美元。到了19世紀,由於校友的贊助,哈佛大學的基金穩步上升,1800年為24.2萬美元,1869年為225萬美元。
在此期間,哈佛大學的課程設置有了較大的變化。1790年,哈佛大學開設了拉丁文、希臘文、數學(包括天文學)、英文寫作、哲學(包括形而上學、道德和政治)、神學、自然科學,希伯來文和法文兩科由學生任選一科。哈佛大學課程的變化,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於受德國高等教育改革的影響。在此時期,德國著名教育家威廉·洪堡關於大學教育改革提出了著名的三條原則:獨立性;自由與合作二者統一的原則;教育與研究統一的原則和科學統一的原則。洪堡不僅提出了大學改革的理想,並在他倡辦的柏林大學中付諸實踐,提倡學術自由,教育與科研相結合,柏林大學成為德國新型大學的榜樣。在哈佛大學任教的一些青年教授,曾經留學德國,受到德國大學的影響,他們要求改變英國大學的模式,轉而以德為師,效法德國大學的一套制度。1825年,有4位青年教授聯名提出4項改革意見:減少古典文學課程的比重;重視對現代外國文學的研究;設立研究生的學位制度;按照學生的能力分班教學。這4項意見當時未被採納。
1829年,昆西(J.Quincy)出任哈佛大學校長,他大刀闊斧,極力扭轉哈佛大學的方向,大力倡導重視理科的教學。他任職16年(1829-1845),在哈佛大學辦起了理學院,建立了一座天文台。18世紀和19世紀,隨著哈佛大學的發展,學校課程內容範圍擴大了,重點轉換了,自然科學受到了極大重視。
1869-1909年,化學家埃利奧特(Charles.William Eliot)擔任哈佛大學校長,他任職40年,把哈佛大學建設成為了一座規模宏大的現代化大學。他使法學院、醫學院獲得了新的活力,並且新建了商業管理學院、牙醫學院、文理學院,注冊學生從1000人上升到3000人,教學人員從49名增加到278名,學校基金從2300萬美元增加到2.25億美元。
1909-1933年,洛厄爾(Abbott Lwrence Lowell)擔任哈佛大學校長,他重新制定了大學本科生課程計劃,實行課程的集中與分配相結合的制度,以便使學生受到良好的基礎教育。洛厄爾實行的導師制,至今仍被哈佛大學沿用。洛厄爾最突出的貢獻是在哈佛大學實行住宿制度,這一制度的實施使得在大型的綜合大學中,本科生都有一個小型的學院環境,新生入學後的第一年住在哈佛校園內或附近的宿舍中,一年以後,學生們分住在12幢宿舍樓內,還為少數走讀生設置了第13幢宿舍樓。每幢宿舍樓內有一位住校教師和一個導師組,指導學生的學習和生活。此外,每幢宿舍樓還設有餐廳、圖書館,在宿舍樓區,經常開展各種有趣的體育、社會和文化活動。
近幾屆的幾位校長,科南特(James Bryant Conant),普西(Nathan Marsh Pusey),博克(Derek Bok)和現任校長陸登庭(Neil L Rudenstine)等都對哈佛大學的建設作出了巨大的努力。他們一方面千方百計地提高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育質量,同時也盡力發揮哈佛大學作為研究機構的出類拔萃的作用。
科南特1919-1953年歷任哈佛大學化學系教授、系主任、校長,他在哈佛大學實行校外特別委員會制度,用這個機構來評議學校教師的資格和任期。他還創建了一項普通教育方案,除主修課程以外,向所有本科生提供廣泛的學習領域。
1953-1971年,普西任校長,在他的主持下,哈佛大學進行了美國高等教育史規模最大的募捐活動,為哈佛籌集資金達8.25億美元,這項活動提高了哈佛大學教師的薪金,擴大了對學生的資助,建立了新的教授職位,充實了教學設備。
1971年以來,博克擔任校長,他精心處理了高等教育中一些主要問題,包括行政管理、少數民族和婦女受教育的機會以及學術界與工業界之間的技術轉換等問題,博克校長還重新組織了哈佛大學的管理機構,把現代化的管理方法和程序引進到哈佛大學的各個研究生院和各個系科。
1991年,陸登庭出任第26任校長,作為更好地協調各學院和教師關系的一部分,他開創了一個集中的全校范圍的學術計劃,目的是辨別出哈佛最主要和優先的部分。另外,陸登庭還強調大學的責任:優秀的本科教育,大學的門始終向不同經濟階層的人敞開,研究型大學如何適應信息快速增長和嚴重財政約束的時代,在一個自由表達的社會中迎接挑戰。
課程的不斷改革與更新
哈佛大學360多年的歷史,是一部發展與變革互相推進的歷史。
創建後一個半世紀的哈佛學院,一直是以英國的牛津、劍橋兩所大學為模式,以培養牧師、律師和官員為目標,注重人文學科,學生不能自由選擇課程。19世紀初,高等教育課程改革的號角在哈佛吹響了,崇尚「學術自由」和「講學自由」。「固定的學年」和「固定的課」的老框框受到沖擊,自由選修課程的制度逐漸興起。在哈佛學院也有人倡議實行課程選修制度,這種革新的要求遭到傳統的保守勢力的反對,倡議在哈佛未得實現。
然而,高等教育要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適應學生個性的呼聲日益高漲。1839年,哈佛大學再次發動課程改革。1841年,哈佛正式實行選課制,但在保守勢力的反對下很快又有所倒退。
19世紀60年代,美國爆發了南北戰爭。南北戰爭為美國資本主義的發展開辟了道路,生產力突飛猛進,科學技術工作者的地位逐步提高,工程師、自然科學家和工業技術人才得以和律師、官員等並駕齊驅。形勢的變化對高等學校的課程改革十分有利,選修制再次興起,哈佛又一次走在了改革的前列。
1869年,年僅35歲的埃里奧特擔任哈佛大學校長,此後他擔任校長40年,是推行選課制的主將,在他的領導和推動下,哈佛大學全面實行選修制。到1895年,只有英語和現代外語仍為必修課,其它均為選修課。美國許多高校紛紛步哈佛大學後塵,減少或廢除必修課,增加選修課。
按照自由選修制的要求,攻讀一種學位,可有16門課程供學生選修,只要符合規定,便可取得相應的學位。這種方法打破了固定的四年學制,成績優異者三年內即可取得相應的學位,可稱得上是"不拘一格降人才"了。在埃里奧特的努力下,哈佛大學招聘名流學者任教,選修課程開設超過其它大學,學生的知識面擴大,學習潛能得以充分發揮。埃里奧特的教育思想和課程改革對美國高等教育的發展具有深遠影響,他強調高等學校要給予學生三個法寶:一是給學生學習上選擇的自由;二是使學生在所擅長的學科上有施展才能的機會;三是使學生的學習從被動的行為轉化為自主的行為,使學生從對教師的依賴和從屬關系中解放出來。
1909年,洛厄爾出任校長,他在保留自由選課制優點的前提下又提出了新的教改方案,從1914年起,實行"集中與分配"制。所謂「集中」,是指從16門可供選擇的課程中,必須選修6門本系的專業課,以保證重點;所謂「分配」,是指另外的6門課程從3個不同的知識領域中各選兩門,以保證學生具有比較廣泛的知識面。餘下的課任學生自由選擇。這種制度既保證專業課學習的深度,又能擴大學生的視野,也可給學生的個人愛好留下適當的餘地。
1933年,化學家科南特擔任校長,他勵精圖治,於1940年主持成立專門委員會,研究課程改革。經過5年的反復研究,提出了專門報告,主張加強普通教育。哈佛大學按照專門報告的建議,又作了5年實驗,在1951年正式推行「普通教育」制度。按照普通教育制度的規定,第一,一、二年級的學生,要從自己所在的系中選修6門專業課,再從人文、社會、自然三大類別的普通教育課中各選一門,共3門課,另外還需從其他系的課程中至少選3門;第二,三、四年級也設有普通教育課,沒有學過一、二年級普通教育課的,不得選修三、四年級的普通教育課;第三,攻讀碩士和博士學位的學生可以選修一部分三、四年級的普通教育課;第四,學生不得選修屬於同一個考試組的兩門課。這樣做,普通教育和專業教育結合的很緊密,而且先後有序,互相銜接。這種辦法吸取以前制度的優點,加以綜合,形成了以通訊教育為基礎,以集中與分配為指導的自由選修制度。
哈佛大學學生成績的計分方法一般有四種:第一,按A、B、C、D、E五級計分,A為最高分;第二,及格和不及格;第三,滿意和不滿意;第四,有學分和無學分。
哈佛大學的課程改革並沒有停滯不前,他們又進而研究在普通教育中哪些課程是核心課程,或稱基礎課程。他們深切認識到,不論學習任何專業,都必須有深厚的基礎知識。「根深葉茂,本固枝榮」,這一思想在哈佛大學是很明確的。
德里克·博克於1971年出任校長,他十分關注大學本科的基礎教育,採取了有力的措施。20世紀初,美國一般大學文科的課程是按照縱深與橫亘相結合的原則來設置的,既讓學生對某一領域有比較深入的理解,又要求學生對其他領域有較為廣泛的涉獵。到20世紀中期,則要求學生在知識廣度方面對人文科學、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三個領域有概括的基本的理解。到了六、七十年代,以上的課程模式再度受到挑戰,由於人類的知識領域空前擴大,各學科之間過去的傳統界限已被沖破,使得傳統的文科課程結構處於不得不改革的局面。1973年,博克校長任命亨利·羅索夫斯基(Henry Rosovsky)為哈佛文理學院院長,責成他負責研究文理學院的目標及哈佛本科教育中存在的種種問題,號召教師們獻計獻策,以集思廣益,重新制定有關大學教學的目的和方法。羅索夫斯基任命威爾遜教授研究共同基礎課問題,於1976年提出一項改革方案,即「威爾遜報告」。這份報告主張制定一種強制性的共同基礎課程,以後又經過反復討論、修改,並由羅索夫斯基院長親自主持進一步的修改工作,結果於1978年提出了關於共同基礎課的報告,並決定於第二年開始付諸實施。
從以上過程可以看出:哈佛大學是不斷適應時代的要求而不斷革新的,這種改革不是憑單純的熱情而匆忙從事的,改革不是孤立進行的。這些對我們的教育改革工作是頗有借鑒意義的。
哈佛大學的機構
哈佛大學的校務領導機構,一是哈佛大學董事會,另一個是校務監督委員會。
哈佛大學董事會
哈佛大學董事會,負責大學的財政和校務的管理。有關教育政策和機構設置的重大事務,由校長和各部門主任向董事會提出討論定。哈佛大學各個研究生院院長和各個系的系主任,都由校長任命。
校務監督委員會
哈佛大學校務監督委員會,由30名成員組成。這些成員大多由哈佛學院和拉德克利夫學院畢業的校友中選舉產生,任期為6年。校務監督委員會舉行定期會議,對大學的工作進行調查研究,就有關大學的教育政策和教育實踐提出建議,支持學校的重大活動。
歷久常新的生機所系
在世界著名學府之林中,哈佛大學算得上是一株不老松,探討這所名牌大學長盛不衰之所系,是各國高等教育研究者感興趣的一個課題。其之所以能夠歷久常新,與時俱進,值得各個大學借鑒。
一、革故鼎新。初建時期的哈佛學院,其規模只相當於舊中國鄉間的一所村塾,如今已發展成為規模宏大、設備先進、成就卓越、影響深遠的全美學府之首,這不是上帝恩賜,也不是自發而成,而是哈佛人艱苦創業,不斷革故鼎新的結果。事實證明:新陳代謝,革故鼎新,是事物發展的普遍規律。哈佛從仿效英、德到獨創新制,由只學固定課程到採取自由選修制、集中和分配製、普通教育制,以致形成以普通教育為基礎、以集中與分配為指導的自由選修制等等,無一不是革故鼎新的結果,時至今日仍未止步。這是一所學校欣欣向榮的生命力所在。
二、質量並重。哈佛初創時,只有教師一人,學生四名。現在,教師人數已超過兩千,學生人數近兩萬名,數量的發展是驚人的。哈佛在發展中並未忽視質的提高,堅持質量並重。保證教育質量,除了指導思想明確以外,比較重要的措施有兩條:一是充實和完善設備,「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哈佛的教學設施、實驗室、圖書館、博物館等等都是第一流的;二是重視人的素質,教師要嚴選,學生要精挑。對於學生的錄取,哈佛是相當嚴格的,獲准入學者約占申請者的10-20%,大多數新生入學前的中學成績為A等。由於教師陣容強,學生起點高,再加上物質設備等其他條件,才保障了哈佛有相當高的教育質量,在美國以致全世界的高等學校中名列前茅。
三、教研結合。世界上著名的高等學府,都已成為「兩個中心」,既是教學中心,又是科研中心,哈佛是其中的佼佼者。事實表明,教師水平再高,也需不斷進修。哈佛的教師都有科研任務,哈佛的高年級學生或成績優異者也在學習的同時,從事一定的科研工作。哈佛圖書館、博物館、既是為教學、科研服務的機構,本身也從事教學和科研。哈佛大學做到了教學、科研結合,兩者相互促進,相得益彰。
四、內外協作。哈佛大學內部各單位息息相通,許多學生可以交叉注冊、跨系跨學科進行學習,哈佛又同麻省理工學院等名牌大學和有影響的科研機構通力合作。內外協作,使得哈佛大學能夠最大限度地調動人力、物力,揚長避短,發揮最佳的效益。
哈佛大學社會學系
哈佛的社會學相對於哈佛大學的歷史來說顯得很年輕。哈佛大學始建於1636年,是美國最古老的高等學府。但哈佛的社會學創建於1930年,不僅晚於歐洲的社會學,在美國本土來說也算是後起的(1892年芝加哥大學創辦的社會學系是全美的第一個社會學系)。但是,哈佛畢竟是哈佛,由於這里是學術文化的重鎮,因此哈佛社會學系創辦不久,即成為北美社會學的一個研究中心,也開創了世界社會學發展的新階段。甚至有人這么說:從20世紀30年代後期開始,美國社會學開始了她的「啟蒙運動」,這一啟蒙運動的發祥地就是哈佛社會學系。這與當時許多著名社會學大師的成就是分不開的。
首先是哈佛社會學系的始創者俄裔社會學家皮季里姆·索羅金(P. A. Sorokin, 1889—1968),他被視為老一輩社會學家中的最後一個拓荒者,被列為跟斯賓格勒、羅素、湯因比等大師齊名的20世紀的傑出人物。他的一生傳奇而富有開拓性,他曾是一位具有戲劇性色彩的政治活動家。1922年索羅金被前蘇聯驅逐出國後,很快就到了美國。1930年,他加入美國國籍,並轉到哈佛大學任教,直至1959年退休。
索羅金最重要的成就是在哈佛期間做出的。在這之前,哈佛大學尚未設立社會學系。他一開始被安排在經濟學系。1930年在他的倡議下,學校組建了社會學系,索羅金為第一任主任,任期長達12年。新創辦的社會學系很快吸引了大批優秀人才,以至時間不長哈佛就成了美國社會學界的一個學術中心。曾在哈佛執教或學習的重要人物包括帕森斯、霍曼斯、默頓等。他們許多人後來是功能學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也成為美國社會學界的巨擘。
1942年,索羅金辭去系主任的職務,後由帕森斯接任。索羅金逐漸偏離了社會學研究。40年代末,他創立了「哈佛創造性利他主義研究中心」,轉向了利他行為研究,並進一步發展了比較社會研究和對美國社會的批判。從40年代到60年代,索羅金在美國社會學界的形象有些不合時宜。他抨擊現代集權的軍事工業社會,認為西方社會正面臨著巨大的危機。
帕森斯(Talcott Parsons, 1902—1979)接任社會學系主任之後,開創了哈佛社會學的輝煌時期。以他為代表創立的功能主義學派的出現,也標志著現代社會學的開端。帕森斯於1927年到哈佛大學任教,先在經濟學系,1931年到了新成立的社會學系,在索羅金的手下工作。盡管他們的合作並不成功,但帕森斯的腳跟越站越穩。1944年他接任系主任之職,並於1946年改組為社會關系系,任職到1956年。到1973年退休,他在哈佛任教達46年。
帕森斯一生筆耕不輟,著作等身。他的成名作是1937年發表的《社會行動的結構》。此書奠定了他在美國社會學界的地位,它也被看作對美國社會學理論的發展具有分水嶺意義的經典之作。這項成果根本改變了美國社會學界理論貧乏的境況,顯示了社會學理論研究的重要價值。由此使美國社會學步入了所謂的「黃金時期」。
帕森斯實際是一位少有的理論家,他的成就主要表現為對社會學理論的繼承和創新。到20世紀40年代末,帕森斯的學術研究發展到了一個轉折的階段。以《社會系統》為代表,形成了他的具有系統論特徵的功能主義觀點。重要的是,他在新改組的社會關系系,聯合了大批有才學的人物,以此建立了他的一個社會學帝國!
其實,早在20世紀30年代中期,帕森斯就與社會學系的一批有才乾的研究生建立了良好的互動關系。這些人包括默頓、戴維斯、約翰·賴利、維廉斯、穆爾等。這就是所謂的「哈佛圈」(Harvard circle)。他們以帕森斯和默頓為核心,共同討論功能主義理論問題。經過他們的努力,功能主義作為現代社會學的第一個最具影響的理論流派出現了。
提到功能主義學派,我們不能不說羅伯特·默頓(Robert Merton)。他雖然於1939年離開了哈佛,但他與哈佛有著不解之緣。
默頓1931年以優異的成績大學畢業後,爭取到了哈佛大學的獎學金,成了新成立的社會學系的首批研究生,受教於索羅金等名師。1936年獲得博士學位。默頓畢業後,先在哈佛大學作了兩年多的講師和導師(tutor),隨後到新奧爾良的土蘭(Tulane)大學任教。1941年起轉到哥倫比亞大學任教。
對默頓學術生涯影響最大的學者,首先就是索羅金。默頓後來回憶說,他之所以看似狂妄地選擇哈佛大學,就是因為索羅金在那裡。他說索羅金就是自己尋求的導師,正是索羅金吸引著他到了哈佛並接觸到了廣泛的歐洲思想。默頓一進校就做了索羅金的研究助理和教學助理,他說自己甚至成了索羅金的替身,每天都到他的辦公室去,替他做許多事情。所以默頓較早地參與研究,成果不斷問世。如他1934年發表的第一篇關於法國社會學的學術論文,就是替索羅金作的。他還較早地參與了對塗爾干社會學的研究,而更重要的是他參與了索羅金宏偉的《社會和文化動力學》的研究項目。這些方面的研究為默頓後來自己的研究打下了深厚的基礎,甚至起了一種定型的作用。
對默頓的學術成長有很大影響的第二位人物就是當時年輕的教師帕森斯。默頓說真正開啟他的社會學思維的人,不是索羅金,而是帕森斯。在哈佛期間,帕森斯既是他的老師,又是他的對手;他們共同提出了功能主義觀點。默頓等當時經常去聽帕森斯所開設的理論課,課後又在一起討論。帕森斯當時正在撰寫《社會行動的結構》,默頓曾仔細讀過其手稿,並提出了批評意見。
盡管帕森斯的理論觀點引起了默頓很大的興趣,但從一開始,默頓的理論取向和風格就與帕森斯有極大的不同,甚至其理論分歧比我們想像得還大。默頓與帕森斯並稱為功能論的「巨子」,但其理論取向相去甚遠。帕森斯追求理論的高度抽象性和一元性,追求的是「宏大理論」;而默頓則強調理論的經驗性和多元性,倡導建立「中層理論」。前者屬「刺蝟」,而後者屬「狐狸」。因此,從一開始默頓與帕森斯走的就是不同的理論道路。
喬治·霍曼斯(George Homans, 1910-1989)也是哈佛社會學的大師之一。他於20世紀30年代初進入哈佛大學學習,開始學的是英國文學。後來由於受到了生物化學家L. Henderson和心理學家、「霍桑實驗」主要組織者梅奧的很大影響而轉向了社會學。他成了當時哈佛大學帕累托研究會的主要成員,早期開展了對帕累托的研究。
1939年霍曼斯到社會學系任教,但1941年他被徵兵入伍。直到1946年,帕森斯組建社會關系系時,他才又回到社會學系任職。1970—1975年間他任社會學系主任。他的主要著作有 《人類群體》(1950)、《社會行為及其基本形式》(1961)等。他後期受B. F. Skinner的影響,主要倡導一種行為主義的研究取向,強調對社會現象的心理學解釋,從而與流行的功能主義觀點形成了鮮明對抗。
在帕森斯組建社會關系系時,與霍曼斯一同任職的還有著名的社會學家薩繆爾·斯托佛(Samuel Stouffer,1900-60)。他曾在威斯康星大學、芝加哥大學任教,專長於定量分析方法。他在哈佛大學組建了「社會關系研究室」,開展了一系列重要研究。其主要著作《美國士兵》(1949)對群體動力學和社會研究方法都有突出貢獻。在哈佛大學斯托佛更重要的影響在於跟帕森斯聯手為研究生所開設的課程。他與帕森斯在學術研究風格上雖然不同,一位專長於實證研究,一位專長於理論思辯,但在他們一同主持的研究生課上,各有所長,相互補充,從而使學生受益匪淺。
隨著這些社會學大師的相繼謝世,哈佛社會學似乎失去了其昔日的輝煌。然而,這些大師的遺風尚存,餘威尚在。故在哈佛社會學系的小會議室牆上,赫然寫著:
You can go anywhere with a degree in sociology(你擁有了社會學學位,天南海北任你飛)!
7. 美國有哪些世界著名大學
美國非常重視教育,它的教育體系是全世界最完善的,整個國家從東到西從南到北回,都不乏很多好大學。下面答由西至東開始:
華盛頓州立大學;俄勒岡州立大學;加州州立大學:包括伯克利分校,戴維斯分校,聖地亞哥分校,洛杉磯分校,克魯茲等;斯坦福大學;南加大;舊金山大學;中部到東部的常春藤聯盟:密歇根州立大學,伊利諾伊州立大學,康奈爾等;伊利諾伊理工大;馬薩諸賽州理工大學;馬薩諸賽州州立大學;哈佛;耶魯;賓大;哥倫比亞大學;紐約大學;賓大沃頓商學院;普林斯頓;
以上這些都是很牛的學校,歷史至少100年。簡直太不錯了。
8. 美國有那些著名大學
美國紐約最為出名的莫過於哥倫比亞大學了,紐約共有大專院校二百二十七所,在大專院校進修的學生人數超過七十萬。紐約州之州立大學有七十一個分校,規模最大,在校學生人數有二十六萬。紐約市內之哥倫比亞大學(一七五四年創立)及康及爾大學Cornell University(一八六五年創立),均為著名之大學。
紐約州立大學(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簡稱為SUNY)有70多個校區,較大的是:
紐約州立大學亞柏尼分校 (Albany)
紐約州立大學賓罕頓分校(Binghamton)
紐約州立大學水牛城分校 (Buffalo)
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市分校(Stony Brook)
位於紐約市的大學
哥倫比亞大學(Columbia University)
柏納德學院(Barnard College)
紐約市立大學(The City University of New York)
佛罕大學(Fordham University)
茱利亞音樂學院(Juilliard School of Music)
曼哈頓學院(Manhattan College)
紐約大學(New York University)
佩斯大學(Pace University)
普瑞特藝術學院(Pratt College)
聖約翰大學_(紐約)(St. John』s University)
莎拉·羅倫斯學院(Sara Lawrence College)
洛克菲勒大學(Rockefeller university)
科爾傑大學(Colgate University)
康乃爾大學(Cornell University)
洛徹斯特理工學院(Rochester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倫瑟雷爾技術學院(Rensselaer Polytechnic Institute)
羅徹斯特大學(Rochester University)
史基德摩爾學院(Skidmore College)
雪城大學(Syracuse University)
弗沙學院(Vassar College)
紐約理工大學(Polytechinic University)
兩年制學院及社區學院
美國陸軍學院(The United States Military Academy at West Point)
美國海岸防衛隊學院(United States Coast Guard Academy)
9. 哈佛大學在哪個城市
它的總部位於歷史文化名城波士頓的劍橋城。
拓展資料:
哈佛大學,簡稱哈佛,內坐落於美國馬薩諸塞州容劍橋市,是一所享譽世界的私立研究型大學,是著名的常春藤盟校成員。這里走出了8位美利堅合眾國總統,上百位諾貝爾獲得者曾在此工作、學習,其在文學、醫學、法學、商學等多個領域擁有崇高的學術地位及廣泛的影響力,被公認為是當今世界最頂尖的高等教育機構之一。
2017-18年,哈佛大學位列世界大學學術排名世界第一、usnews世界大學排名世界第一、QS世界大學排名世界第三、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學排名世界第六 。2017年6月,《泰晤士高等教育》公布世界大學聲譽排名,哈佛大學排名世界第一。
15世紀末,由歐洲通往美洲的大西洋航道被哥倫布開辟,歐洲人紛紛遠涉重洋來到美洲。17世紀初,首批英國移民到達北美,在那裡開拓自己的「伊甸園」——新英格蘭。移民中有100多名清教徒,曾在牛津和劍橋大學受過古典式的高等教育,為了讓他們的子孫後代在新的家園也能夠受到這種教育,他們於1636年在馬薩諸塞州的查爾斯河畔建立了美國歷史上第一所學府——哈佛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