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閑暇時間調查結果分析
Ⅰ 大學生課外時間分配調查報告
主要活動形式。由於大學學習方式和信息傳遞方式的改變,加之大學生活更加開放和豐富多彩,使得大學生的課余活動不再是傳統的「三點一線」模式,呈現出多元化的取向。值得注意的是,與以往的調查結論相比,「上網、玩游戲」、「聊天、社交」成為大學生課余活動取向的第二位和第三位。大學生也普遍承認用在這兩方面的時間不少。這表明,網路在大學生課餘生活中越來越重要,大學生也鍾情於這種新興的娛樂休閑方式;大學生也已經意識到建立和諧的人際關系,提高人際交往能力在現實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對社會性價值觀的認可程度正在提高。大學生在分配其他時間(占所有的32%)具有個體差異性,這主要是由個體興趣決定的。個體興趣自身具有娛樂性和消遣性的特徵,對滿足大學生課外業余活動和閑暇生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也是大學生個性和諧發展和自身社會化不可或缺的途徑。例如大學生對文學類課外讀物的興趣,滿足了他們認識社會、認識人生、認識生活,並藉以抒發和寄託自己的生活理想和表達自己對生活憧憬的美好意願和情感,這對他們強烈的探索人生、探索生活需要聯系在一起。但是,我們也要注意到,大學生對文學類讀物的過多重視,而埋頭於對他人生活的解讀,忽視了自己的現實生活,這也顯然不利於大學生個體素質的提高。
4.大學生每天主要活動時間(除上自習)量安排情況。活動種類多,時間安排量差異性也明顯
【8-11題】你用於下列項目的時間平均每天會有多少?
a)課外學習A.1~2小時B.2~3小時C.3~4小時D.4~5小時
【調查分析】課外學習顧名思義就是在學習本專業的同時,另外汲取知識。在這個知識爆炸、信息豐富的年代,有著扎實的基礎知識和廣闊的課外學習是分不開的。越來越多的大學生發現課外的學習是自己騰飛的重要基礎。通過課外學習使書本知識更加完善。四、六級等其他證件的獲得和平時的課外學習是分不開的。課外學習是競爭中獲勝的籌碼,切身感到充實自己、提高自己知識素養的重要性。
b)使用電腦A.少於1小時B.1~2小時C.2~3小時D.3~4小時E.更
多
【調查分析】從統計數據看,使用電腦時間過少,仍然是相當一部分大學生的苦惱。盡管各個學校都有微機房和電子閱覽室,但由於各校教學資源免費開放力度不足和學生經濟支付能力的限制,相當一部分大學生特別是經濟困難家庭的同學,得不到充裕的上機操作和實踐、練習機會。這與信息化社會對當代大學生信息素養有著較高要求的現實存在較大落差,希望教育主管部門與學校能高度重視這種現象,迅速採取有效措施改變這種現狀。
12.你參加的或參加過的學校社團有幾個?
A.0個B.1個C.2個D.3個或以上
【調查分析】社團是由大學生自己發起、管理、策劃、運行的組織。它的精彩之處就是它更接近我們,更懂得我們的需要;雖然也有些不盡人意之處,但它畢竟是我們自己做的,我們更能理解它的意義。社團活動能夠鍛煉同學們處理事情的能力,提高同學們的素質,為盡快實現培養高素質創新型人才的目標做出重要貢獻。加入社團已經成為大學生融入象牙塔的選擇,是培養交際能力的場所,這就是越來越多大學生青睞社團的原因。
5.從大學生課餘生活的安排的合理性出發,揭示課餘生活安排是否合理。
【19】你覺的你的課余時間是否安排合理
A:基本合理B:不合理C不知道
【調查分析】從上圖可以明顯看出大學生對自己的課餘生活時間安排存在著不明確性,認為合理的只有20%,可見合理安排大學生課余時間成為了當前大學生迫在眉睫的大問題。
對比:相比湖南醫學高等專科學校和重慶工學院,總體差異不大,但是在大學生每天主要活動時間(除上自習)量安排情況,活動種類,時間安排量差異性也比較明顯。在南昌地區的大學生安排的活動種類比較單一,而在湖南,重慶活動種類較多,時間安排量相對於南昌地區比較均衡,沒有特別側重點,這與大學生全面發展相符。而另一個比較明顯的差異就是在每天平均使用的電腦時間。在南昌地區有明顯趨少的現象,而在湖南、重慶每天平均使用電腦1-2小時竟達43.4%.可見電腦在這些發達地區普及率更高,更加重視信息化社會對當代大學生信息素養的熏陶。這也正面反映了南昌市信息發展的滯後性,有待進步提高。
四建議
A:給學校與社會
(一)學校要為大學生創造好的環境
學校當然是學習的地方,這要求各高校必須為學生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好的「學風」和安靜的環境是一所高校必須達到的要求。當然學習的軟硬體設施都要能滿足大學生學習的需要,學校在教學設施上的投入要放在首位。好的「學風」形成既有學生的原因,也有學校的原因,這要求學校要從思想上引導和鼓勵大學生努力學習。
(二)引導大學生積極安排課余時間
大學生趨向於認為課余時間應由個人去安排,無須學校去管。大學生希望課余活動可以自由安排,所以對於大學生課余時間安排各高校只能採取引導的方式,號召教師在課堂上,在學校的各種傳播媒介採取啟發誘導方式,潛移默化地培養學生積極健康的安排課余。
(三)聽聽大學生的「聲音」
從主客觀雙方具體情況來看,大學生課余時間中存在著學校、社會客觀條件的制約性與學生主觀需求的多樣性的矛盾。大學生希望「學校開展豐富多彩的業余文化活動,健全各種管理制度來加以引導」,而且大學生也熱切要求能利用課余時間走出學校,走向社會,參加社會上的實踐活動,從而了解社會,培養自己的能力,為日後能有效地勝任各項工作打下基礎。大學生這些主觀需求是當今社會、經濟生活的現實狀況所決定的,是合理的、必然的,所以學校對此應予以重視。即使學校現階段的客觀條件還存在一定的制約性,但我們必須作出行動,作出切合實際、行之有效的選擇,在實踐中不斷積累經驗,改善並創造條件,逐步滿足學生的多重需求。
(四)開展校園文化活動,豐富大學生的課餘生活
開展校園文化活動進行校園文化建設是高校的一個重要特點,對學生的全面發展有著不可低估的影響。它不僅僅是充實學生的課余時間,各種活動的開展對培養學生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個性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校園文
Ⅱ 跪求「大學生某一學習、生活現象」的調查分析報告,(如消費、戀愛、閑暇、榜樣和偶像、心理、世界觀等等
你這是學校的什麼報告么?如果你求助網友有什麼意義?這個不難,可是你不想去觀察。
Ⅲ 思修課作業,讓寫《大學生課余時間調查報告》。
關於大學生課余時間安排的調查報告
一.選題意義
大學是人生最美好的一個階段,也是積累知識,豐富自己的關鍵時期。相對於之前的學習生活,大學可供學生自由支配的時間增多。那這些課余時間在校學生究竟是怎麼安排的呢?他們能否平衡好生活,學習和娛樂之間的關系嗎?為進一步了解在校大學生課余時間分配情況,提高學生時間利用效率,進行了一定的調查研究,提供了幾點建議。
二調查方式,調查對象及調查時間
以信陽師范學院大一到大四學生作為研究對象,通過網上問卷調查,即時通訊及個別調查,在2012年10月12日至2012年10月22日期間,共收集83份問卷,其中有效問卷78份,其中男生佔43%,女生佔57%,大一學生占總體的27%,大二佔54%,大三佔15%,大四佔4%。
三.調查存在問題
樣本容量偏小,不具有十分廣泛的代表性。調查對象
中大一,大二,大三人數較多,大四人數較少,故主要對大一,大二,大三進行分析,且調查結果不側重對年級的分析。
四.調查結果分析
現狀一.自主時間充足,但沒有充分利用以每周四十節課,每堂課五十分鍾計算,每周上課時間約為2000小時,課余時間約為4720小時,大約是上課時間的2倍。根據調查,實際情況是,84%的學生認為有充分自主權或者說是有充分的課余時間,但只有17%的調查者認為自己對時間的利用比較滿意。讀書時間,娛樂時間,兼職等實踐活動時間,體育鍛煉時間之比約為14:9:7:1。實踐活動相對於娛樂時間,占的比例很小。92%有電腦的同學中,32%精力用於學習,34%用於聊天,只有9%被用於尋找實習信息。
大學生活自由,課余時間較充足,約束較少,選擇太多,多種因素導致大學生利用課余時間效率較低。一方面,很多閑置的時間,很多要做的事情,不知道怎麼開始,很多的知識,要去掌握,不知道從哪裡獲得,迷茫和不知所措。沒有找到結果的時候,放棄尋找答案,選擇一種比較輕松的方式度過大學生活。另一方面,尤其是當與高中生活對比的時候,大學生活相對自由,缺乏必要的約束,缺乏自製力,不善於安排生活,掌控時間的學生利用課余時間效率變低。設想一下,大學如果是個完全自由的環境,課余時間更多,而同時也學生引導減少的情況下,課余時間的利用問題將會更加明顯。這顯然不利於正增加積累和厚度的大學生。
現狀二.學習時間不足,娛樂為主
如果說整個人生被劃分為幾個部分的話,三十歲之前的時光可以用積累來概括,積累知識,積累閱歷等等。大學成為步入社會前最後的沉澱和積累。大學也為當代大學生提供一個學習和成長的平台,其中學習無疑占據了重要的地位,應該成為大學生活的主流。依調查結果,71.8%的調查者認為學習是大學生生活的重點,被調查者中68%的男生和74%的女生。另外,關於課余學習時間,5.8%學習時間小於等於2小時,56.3%學習時間為2至5個小時,35.1%學習時間為5至8個小時,只有2.8%學習時間超過八小時。那他們的課余時間用在哪裡了呢?讀書和娛樂時間之比約為2:1,其他社會實踐活動和體育鍛煉佔用時間之和約為娛樂佔用時間的一半。在個人有電腦的92%中,電腦被用於學習和查資料時間約等於聊天時間。
除了正常的溝通和交流,聊天,游戲等休閑娛樂已經轉變為一種打發時間,浪費時間的活動。這不僅僅是學生視力下降,「跟陌生人說貼心話,跟同學莫不相識」,迴避現實的問題,「營養不豐富」的休閑娛樂顯然已經變了質,男生通常被戲稱是游戲專業的,女生則被成為是電影專業的學生。大學生活被這樣生生擠占和利用和話,顯然也失去了它原本存在的意義。
現狀三.除學習外的課余時間,社會實踐少,自我提升意識不足
一方面,在「象牙塔」里的學生還沒有完全步入社會,
對社會有深深的「敬畏」和「恐懼」,未來不確定性和本身很強的期待性形成鮮明對比。一方面,企業等還沒有深入校園,為在校學生提供足夠的機會了解企業的需求。片面獲取信息,缺乏了解渠道,在校學生缺少類似的平台和媒介。專業和企業特定崗位要求的能力和技巧不是非常匹配,學生需要這樣的創造這樣的機會溝通。另一方面,學生沒有積極態度尋找相關信息。可能現在還缺乏足夠的方式了解,課余時間只有26%時間用於尋找想用信息和真正實踐。有過實習和社會實踐的學生中,54%參加學校社團等學生自己組織和管理的組織,29%參加實習。只有9%的學生上網會關注實習等實踐信息。
五.我的建議
(一) 結合自身特點,制定有效合理的計劃
每個人都有擅長的方向,性格特點也各不相同。而合理有效的計劃提供一個檢驗和反思的載體。結合自身特點,制定有效的計劃,既可以督促自己實現想法,按自己設計的道路行走,同時這也是一個檢驗自己是否真正達到目標的有效工具。
(二) 控制上網時間,提高學習效率
網路是了解社會信息的媒介,而不僅是游戲機和電影播放機。控制上網時間,而將有限的時間用於更多獲取有效信息豈不是更好。單單增加在學習上的時間是不夠的,提高學習效率也是必要的。勞逸結合,才能達到學習和娛樂的最佳平衡。
(三)加強實踐,促進自身發展
離開大學之後就真正要進入社會。掌握必要的技能和積
累一定的經驗是必要的。那就需要在大學期間多多「充電」。積極地提高自己能力,提高自身境界。校方,社團和學生三方溝通,為學生創造一個了解社會媒介和鍛煉自己的平台也是很好的選擇。學校加強必要的引導和支持也會讓信息更通暢和直接。
附:調查問卷
關於信陽師院學生課余時間安排的調查
親愛的同學您好,我是12級計算機學院學生,正進行課程實踐調研,此次調查問卷的目的在於了解師院學生課余時間的安排和利用情況,同時也希望藉此機會幫助同學意識課余時間安排和利用方面存在的問題,以便更好地平衡好學習,生活和娛樂。
請在下面的問卷題目中選擇一個最貼近您實際的答案,如果您選擇「其他」請您將內容簡略寫明。
感謝你的配合!
1您的性別是 A.男生 B.女生 2.您是________
A.大一學生 B.大二學生 C.大三學生 D.大四學生 3.您覺得您對大學生活有充份的自主安排權嗎? A.有 B.沒有
4.您對大學課餘生活時間安排滿意嗎?
A.比較滿意 B.一般滿意 C.不太滿意 D.沒有感覺
5.您認為 您將學習作為大學生活的重點嗎? A.是 B.不是
6.您每天的課余學習時間約為 A.小於2小時 B.2-5個小時 C.5-8個小時 D.大於8個小時
7.以下各項中,占您課餘生活的比例約為_____(請在選項後面填寫比例)
A.讀書學習______
B.娛樂休閑______
C.兼職,實習等實踐性活動__________ D.體育鍛煉______ 8.您擁有自己的電腦嗎? A.有 B.沒有
9.課余時間,電腦主要被用於_____
A.學習,查資料 B.聊天 C.游戲 D.尋找實習等實踐活動信息
10.您平時參加的實踐活動有哪些 ?(可多選) A.社團活動 B.實習 C.家教 D.發促銷傳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