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大學的相同專業
Ⅰ 大學里相同的專業可以在不同的學院嗎
可以呀。各高校的專業定位不同,區分也不一樣的。
Ⅱ 請問不同學校的同一專業學的內容相同嗎教育部有沒有統一標准
相同的專業 不同學校的課程基本上都不一樣
同樣是材料 北京化工大學側重高分子 北京科技大學側重金屬
同樣是交通運輸 山東交通學院就有三個方向 包括汽修方向和汽車保險方向
Ⅲ 誰告訴我在不同的大學學相同的專業,出來有什麼不一樣
這個主要開學校的名氣了,如果是一個名牌大學和一個普通大學,雖然專業相同,但是在用人單位看來,肯定名牌大學的學生比較受青睞
Ⅳ 在不同大學學習的同種專業是否相同
學雙學位吧雙學位是在本科學習階段,學習本專業的同時,跨學科門類學習另一專業的學位課程,達到全部要求後同時獲得另一學科的學士學位。未達到申請學士學位要求者可獲得輔修學位。雙學位教育屬於本科教育的范疇。是為了充分發揮綜合性大學學科優勢,探索跨學科組織教學模式,促進復合型人才培養的一項教學改革措施。雙學位教育的培養模式是:本科學生在學有餘力情況下,在主修一個本科專業之外,跨學科門類(哲學、經濟學、法學、教育學、文學、歷史學、理學、工學、農學、醫學、管理學)輔修另外一個本科專業,完成所修本科專業教學計劃規定的所有課程、畢業論文和其它教學環節,不低於一定學分,且考核成績合格,在獲得第一專業學士學位的同時,經學校核准、頒發第二專業的學士學位證書。
Ⅳ 不同的大學同一專業不同,但這有什麼影響么
專業是影響你就業的行業,比如計算機行業普遍收入較高。大學不同,是影響你同行業裡面的競爭力,比如你是211那麼簡歷就能更容易pk掉不是211的。
不同大學同一個專業好壞,是指各個學校研究單位在這個專業領域的水平相關。處於高水平,那麼你的學習質量更好,畢業後在同行中競爭力也就更大。
然後回答你的問題。
1.211學校會更好。因為大部分人畢業後其實工作根本不是專業對口。但是一個211的學位證卻是通用的。專業好不好,不光是學校的這個專業好不好,還有一部分是要看畢業後,這個專業是否好就業,就業工資是不是較高等。所以,專業好壞這問題不要隨便聽信別人的評價,需要你自己多打聽,多問。
2.好壞因素不包括不好畢業這個問題。畢業證都是一樣的。當然不同學校的畢業證,那肯定是帶著不同學校的標簽呀,這就已經是不同了。其它的請見上面的內容。
3.這個我不知道。但是這個你可以去咨詢你中意學校的招生辦。
Ⅵ 不同大學的相同專業大學課本一樣嗎,有什麼區別
有一樣的,也有不一樣的。
一般來說,高等數學,大學英語等基礎課課本相同。
而專業課程內的教材,有的學容校教師自己編寫教材,有的學校老師採用本專業教育部推薦教材。如果自己老師有編寫教材,那肯定是用自己老師編寫的教材了。
Ⅶ 不同大學的相同專業有何區別
有的,大學的牌子就是相當於金字招牌,還有各個大學所專注的領域不一樣,學大學讀研也是很關鍵的,要是你只想要個文憑,隨便吧。考研現在也不難。
另大學的導師也是很關鍵的,不好大學或者不相關的大學可能好的導師不多,也難有真才實學。
不知道是否滿意。
Ⅷ 不同大學的相同專業講的知識一樣嗎
不同大學相同專業一般開設的主要課程是相同的,選取的教材也比較統一,因為各學校各專業培養學生的主要目標是相近的,但根據地區的情況不同、學校的級別層次的不同會有一些差異,針對學生情況和學校的傳統會開設具有特色的課程,所以也是不盡相同的。簡單來說就是大致相同,小方面存在差異。
Ⅸ 不同大學同一專業有區別嗎
有區別,專科和本科學的不一樣,還有教學方式,專業課應該差不多。
專業名稱一樣
院校間差異不小
【典型案例】同濟大學和上海海洋大學的交通工程專業一個「陸上」,一個「海上」
像英語、計算機、經濟管理這類傳統專業,幾乎可以在絕大多數大學的專業設置上找到。從課程設置看,專業基礎課大同小異。但有些專業雖然叫法一樣,在不同高校卻有差別。
以復旦大學和上海交大的電子工程專業為例,兩校雖然檔次不分伯仲,專業名稱相同,學的內容也大同小異,但是兩校授予的學位卻有差異:同樣一個本科生,讀復旦後拿到的文憑是理學士;而如果讀了交大,畢業後被授予的則是工學士。
還有一些同名專業在不同的院校,有截然不同的研究領域。典型的是交通。盡管名字里帶著「交通」兩字,但是上海交大其實沒有交通工程專業,只有與交通相關的船舶海洋以及航空航天專業。同濟大學和上海海洋大學都設有交通工程專業,但前者研究的是陸上交通,而後者研究的是海上交通。而若要談及空中交通,這一專業在中國民航大學可以找到,同樣也叫「交通工程」。
此外,同一所大學不同學院的專業,居然也有重名出現!同濟大學的汽車學院設有車輛工程專業,但該校軌道交通研究院也開設了車輛工程本科專業,差別何在?其實前者的研究方向是汽車,而後者研究的是軌道交通車輛。
專業名稱差不多
研究領域大不同
【典型案例】材料專業與能源專業
很多大學都設有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但是具體的學科設置,其實大相徑庭。比如,一些大學的材料專業,其實叫「材料成型與控制」或是「材料加工」,這類專業雖然研究的對象與材料有關,但主要研究的方向領域是材料鑄造、焊接、模具以及鍛壓。在一些理工科院校,這類專業都由過去的冶金系或者鑄造系更名而來。而目前備受關注的納米材料,在一些學校被歸入高分子材料專業,而另一些高校的材料專業則設有無機材料以及復合材料等專業。
與「材料」差不多讓人容易誤解的,還有「能源」。隨著環保理念的深入人心,新能源領域備受關注。但翻開國內大學專業設置,除了極個別學校近年來增設了「新能源專業」外,多數工科院校開設的和能源有關的專業,其實都有別名。有的大學設有熱能與動力工程,但專業有細分,有的偏向汽車動力,有的涉及製冷空調智能控制,還有的是熱能專業,由過去的鍋爐專業演變而來。而建築節能、電力節能,更多的與能源管理有關的專業方向,則依據各校專業設置,各有分屬學院。
類似的專業還有「海洋」。不少大學開設有海洋管理、海洋工程、海洋科學等專業,很難讓一名高中生或者家長從專業角度去理解,雖然不能說它們彼此之間差別巨大,但學習的內容和目標卻有不同。
因此提醒考生,切忌對專業名稱望文生義,應詳細了解一些與學科專業培養方向相關的信息,包括課程設置、重點學科、畢業生就業領域等,如果對於專業有疑問,可以進一步咨詢學院招生老師。
Ⅹ 不同大學的相同專業實力不同怎麼比
不同大學的相同專業,實力不同時,比較的話有幾個角度:
一是比較師資力量、實驗室、基地等情況;
二是比較國內學科評估情況。2012年國內學科評估公布有結果,雖然評估的是一級學科,但有的基本就是本專業。
三是看國家及省市賦予的專業地位。如國內拔尖的專業,會授予國家重點學科;省內突出的話,會授予省級重點學科或特色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