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專業名單 » 美國大學董事會

美國大學董事會

發布時間: 2022-01-13 09:21:16

1. 美國大學商科

大學名稱:愛荷華州立大學
英文名稱:Iowa State University
愛荷華州立大學 Iowa State University 所在的安姆斯市City of Ames,為一所美國中西部典型的大學城,擁有全美治安良好城市的美稱,主要在於安姆斯市的居民失業率低,這里的居民和善,安居樂業,平均個人所得高,社會安全問題不多,整座城市藝術氣息濃厚、活力充沛。安姆斯市離衣阿華州首都迪莫伊Des Moines約需30分鍾的車程就可以到達,交通上十分便利。安姆斯市的居民有不少是出自衣阿華州立大學的學生。愛荷華州立大學 Iowa State University 跟安姆斯市常年舉辦許多的藝術活動,每年有固定的時間舉辦相關的藝術節慶及不定期的藝術展覽,吸引了無數的觀光客前來觀光,是一個具有國際性又不失地域性特色的城市之一。
Iowa State University是1858年成立的祖父級大學,簡稱IASTATE,全校共分五大學院,其中設計學院是晚至1978年才統合四個主要科系成立的,該校的建築和景觀學院歷史悠久,在美國頗有知名度。愛荷華州立大學佔地2,000畝,在園林式的校園里擁有160多座建築物。其中很多都是在國家登記的有歷史意義的建築物。坐落在坎帕尼勒校園里的斯坦頓紀念鍾是這所大學里最著名的標志它擁有九所學院,能提供100多個本科學位和將近200個領域的碩士和博士學位及專業學位。其專業廣泛,在生物和物理研究領域處於世界領先地位。愛荷華州立大學還在研究和科技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方面在全國的大學當中處於領先地位。在最近幾年,愛荷華州立大學在農業生物科技,植物和動物基因工程,生物信息工程,農產品和市場開發,人類營養,人類電腦功能,生物再利用和食品安全等重要的領域進行了大膽的新的成果轉化研究。
在莫利爾學院土地贈送法案實施的1862年以前,1858年的愛荷華州議會上就頒布了由州立法機關成立一座農學院和模範農庄的決定。而這座學院就被命名為州立農學院及其模範農庄。在1859年的六月二十一日州選擇委員會接受了來自約翰遜,卡署斯,馬歇爾,波爾克,和史多里郡(Story County)的申請,將校址確立在了史多里郡。

美國聖地亞哥州立大學創立於1897年,是聖地亞哥市最大最為古老的大學和加利福尼亞州第三大大學。現有全日制在校學生33000多人,教職員工6400人。下設7個學院、大學本科教育部及其它一些輔助中心,為在校學生提供81個專業學士學位、59個碩士學位、13個博士學位教育。其中有來自90個不同國家的1500名國際學生在此學習。
該大學重點專業在工商企業管理、自然科學和生物科學。其博士項目研究被評為卡內基基金會核心大學成員,5個研究生專業於2004年4月1日被《美國新聞周刊》、《世界報告》出版的《美國最佳研究生2004年版》排名為美國頂尖專業50位之內。聖地亞哥州立大學是美國第一大的生物技術研究集中地,集中了世界上最密集的生物技術公司,科研能力位居全美第七。卓有成效的「社區合作」是該大學的最大特點。學校的教學理念是讓學生充分參與到研究和「社區合作」中,從而保證了學生把從課本上所學的知識運用到實際的工作中。學校的發展迅速,教學成果顯著。學校致力於推動人類和世界的發展和進步,保持世界的多元化。
聖地亞哥大學的國際商務本科學院在2004年8月被《美國新聞與世界報道》(US News& World Report)雜志(最權威的美國大學排名機構)授予「2005年全美最好學院」的稱號。聖地亞哥大學於2004年被《聖地亞哥聯合論壇報》評為「最好的地方大學」,並榮登美國《企業家雜志》(Entrepreneur Magazine)向企業家推薦學校的地方大學前13強。另外,聖地亞哥大學就畢業生人數來說排名全美地方大學的第7位,在同類學院中排名第8位。聖地亞哥大學的企業管理中心是優秀的納斯達克中心,是納斯達克全美8個中心之一。
聖地亞哥大學是一所國際性和多元化的大學。國際教育家協會和美國教育和文化事務部共同提名聖地亞哥大學是全美最為國際化的六大高等教育機構之一。2004年12月,國際教育機構評定聖地亞哥大學是全美博士生就讀海外課程人數第二的美國院校。聖地亞哥大學是全美第一所在國際商務學院向學生提供跨學位課程的大學,學生可以同時獲得聖地亞哥大學和墨西哥、加拿大大學的學位,或者是同時獲得聖地亞哥大學和墨西哥、智利大學的學位。就讀於聖地亞哥大學的國際商務本科課程的人數是全美所有院校中人數最多的,每年都會有700多名學生入讀此專業。聖地亞哥大學的美國語言研究院是全美最大的把英語作為第二語言的大學。在聖地亞哥大學就讀的西班牙裔人數在全美排名第七,在加州排名第三,其中就讀於公共健康學院研究生課程的人數是西班牙裔研究生中數目最多的。少數民族的學生就讀於本科課程的人數在全美排名第15位。
聖地亞哥大學的科研能力也是屈指可數。聖地亞哥大學在2003年至2004年度的財政中獲得了1.22億美元的科研經費,是加州大學之最。在過去四年中,聖地亞哥大學總共接到了5億美元的國內研發資金,與過去十年相比翻了一番。聖地亞哥大學是CSUPERB的主辦機構,CSUPERB專門引導整個加州州立大學間的資源配置,融合生物學、化學(包括生物技術)、工程學、農學和計算機技術多學科的優勢,同時CSUPERB還充當大學和行業、政府、國會生物技術核心組、生物技術公共部門的官方聯絡人。
聖地亞哥大學的學科設置非常廣泛,其中生物學、心理學、地理學、婦女研究、教育學、國際商務、社會學、語言研究、公共管理等專業最為有名。聖地亞哥商學院是全美五大商學院之一,全日制本科學生5600人,研究生700人,終身教授59人,是美國商學院體系最高認證機構AACSB成員之一。學院董事會成員全部來自美國著名的政府機構和商業財團。它下屬的會計學院是美國西部加州僅有的四所會計師職業協會認證的機構之一,其會計碩士學位是全加州同一專業學位中僅有的兩個被認證的學位之一。
聖地亞哥大學的辦學理念是「提高學術實力,創建多元化校園,推進各類資源的增長、發展和有效利用,培養以學習為中心的全球性大學。」提供本科課程的學院有:文學院、商務管理學院、教育學院、健康和人類服務學院、職業和藝術學院、本科研究學院。提供研究生學位的專業有:MBA課程、商務管理、城市規劃、工程學、音樂、公共管理、公共健康、社會工作、體育管理、文學、寫作、舞台藝術、亞洲研究、人類學、生物學、化學、經濟學、教育學、法語、跨學科研究、語言學、數學、哲學、體育研究、天文學、會計學、計算機科學、土木工程學、統計學、護理、微生物學等。雙學位課程有:商務管理碩士和法學博士、商務管理碩士和拉丁美國研究碩士、社會健康和社會工作雙碩士、營養學和運動學雙碩士、社會工作碩士和法學博士。合作學位課程:地理學碩士和地球科學博士。

俄亥俄大學OHIO UNIVERSITY座落於阿帕拉契山脈的小山丘上,被蜿蜒的河流、森林、5座州立公園 所包圍著,俄亥俄大學OHIO UNIVERSITY所處的位置在安全、溫馨且美麗的城市--雅典 市 (Athens),約在俄亥俄州首都Columbus東南方75英里.這里的氣候四季分明,夏天炎熱,冬季會降雪,在秋天時還會見到滿山滿谷飄落的楓葉.加上充滿綠意人文的環境,此區的特色出了具歷史性之外,並擁有豐富的社交文化活動,是所歷史悠久、充滿詩意的大學.
俄亥俄州的雅典,由於歷史悠久,因此覆蓋了一層濃厚傳說色彩的薄紗,此處是美國許多鬼故事及靈異傳說發生的地點,每年雅典的萬聖節活動也配合這一個由來以久、充滿靈異的傳統,盛大舉辦活動,有來自各地的人士前來共襄盛舉,眾人在服裝造型上無不爭相的絞盡腦汁,有各式各樣的奇怪精靈、鬼怪,也有人打扮女巫、法師、惡魔、卡通人物、異形、天使等等,這項活動在美國中部頗具盛名,是美國最盛大的萬聖節活動之一,每年總是能吸引成千上萬人前來.齊聚在雅典一同歡度萬聖夜.
俄亥俄大學OHIO UNIVERSITY共分為5個校園,雅典校區 里涵蓋了5個校園,包含俄亥俄大學OHIO UNIVERSITY校本部在內,大約有將近20,000學生 在此就讀.光是研究所的學生就有近3,500人左右,其中的2,300人為全職學生.公元1804年成立俄亥俄大學OHIO UNIVERSITY的圖書館,為全球知名圖書館之一,它知名的原因在於它的館藏豐富,有200萬冊的藏書、11,000種定期刊物 、160萬份縮影片,並且與美國各地公共圖書館網路聯機,建立良好館際合作,圖書館各部門均採用全面自動化操作系統,每年約有33萬冊的借書量紀錄,各種類的藏書,總計有約有200萬冊,十分驚人.
俄亥俄大學OHIO UNIVERSITY除了圖書館讓人印象深刻之外,俄亥俄大學OHIO UNIVERSITY的學校設備也不差,光是運動設備就有體育館、游泳池、健身房、田徑場、籃球場、排球場呢!在俄亥俄大學OHIO UNIVERSITY就讀,其生活機能也不錯,這里除了不定期會有文化活動之外,也有購物中心、電影院、劇院、體育設施及餐廳等等,到鄰近的大城如哥倫布市也很近,而且它的戶外活動也很盛行,像是健行、攀岩、滑雪、高爾夫、露營等等,都是這里的居民常從事的休閑活動.
俄勒岡大學成立於1876年,是一所具有百年歷史的著名學府。2006年該校在美國新聞與世界報道雜志(US NEWS)全美公立大學綜合排名中排第55位,全美大學綜合排名108(2009年全美排名)。此外該校還獲邀加入北美最權威的美國大學協會AAU (Association of American Universities),成為僅有的63個成員之一。
該校有7個學院,共設160個專業和選修課,作為俄勒岡州最頂尖的大學,該校有包括美術、新聞傳媒、教育、建築、音樂、法律、商科、多媒體設計、心理學、生物學、化學和電腦科學等多個專業在全美名列前茅,其中教育學院的特殊教育系排名第5,環境法律排名第10,商學院在前15名之內。大學校園的現代化網路設備於1997年時榮獲至高無上的CAUSE榮譽獎項,並被雅虎雜志評為擁有最佳網路系統的大學之一。
俄勒岡大學孕育了許多人才,包括兩名諾貝爾獎(Nobel Prize)得主,五名普立茲獎(Pulitzer Prize)得主。世界知名體育運動品牌NIKE 創辦人費爾耐特, Levi Strauss創辦人魯道夫杜特康, 美國NBC新聞主播安.凱麗, 奧運金牌得主歐特斯.戴維斯, 美國聯邦政府法官海倫費爾, 以及分別在卡特和里根總統執政時擔任過秘書長的Neil Goldsmith 和Donald Hodel。根據統計,在全美前500名富商中,俄勒岡大學校友在美國西部所有大學中排名第二,直逼斯坦福大學。
俄勒岡大學坐落於俄勒岡州第二大城市尤金,該市在每年的全美最適宜生活的城市評比中名列前茅。在尤金,大學生可以免費乘坐市內各種公共交通工具,國際學生可以充分享受到當地友好和安全的居住環境,從而獲得如家般的學習氛圍。尤金也是全美自然環境保護得最好的城市之一,在城市東邊有風景如畫的雪山風光(Cascade Mountain),西邊有魅力十足的俄勒岡海灘。

2. 為什麼公立大學還有校董事會

我國部分公立大學所成立的董事會並非是真正意義上的董事會。復旦的董事會制度是有歷史淵源的,復旦建校之後那幾十年復旦是私立高校,1941年才改成國立復旦大學的。

不論是公司董事會還是學校董事會,都是商品經濟的產物。市場經濟發達國家的高等學校和企業一樣,是高度自主獨立的法人團體。它的自治權力是由科學的組織系統來保障的。

由來:

不論是公司董事會還是學校董事會,都是商品經濟的產物。市場經濟發達國家的高等學校和企業一樣,是高度自主獨立的法人團體。它的自治權力是由科學的組織系統來保障的。

在西方發達國家中,社會力量(社會團體、知名人士、家長和學生代表等)通過各種咨詢委員會、評估機構、董事會等形式參與高等教育決策和管理,發揮咨詢和監督的作用。

已成為高等教育運行機制的重要組成部分。社會力量對高等教育運行的干預首先表現在參與和監督政府關於高等教育的宏觀決策。

例如日本在1955至1975年間,由產業界主動提出要求改革教育的報告就達15份。這是社會對國家一級政府高教決策的參與和監督。社會對州一級政府有關決策的干預可以美國為例,美國教育管理是實行分權制的,各州議會和州長下設州教育董事會和高等教育協調董事會。

盡管各州有關董事會的職權、人員構成等有所不同,但一般都有政界、工商界等方面有影響的人士參加,有的董事會還有家長或學生代表,董事會的職責一般是制定學校教育的政策、規劃學校的發展、審核教育經費的預算等。

西方發達國家中社會力量對高等教育運行的干預還表現在參與和監督高等學校的內部管理上。在這方面,美國尤為典型,其高校無論是公立的還是私立的,一般都實行董事會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各校的董事會均主要由校外人士組成。

3. 美國大學的校長是如何產生的

公立大學校長是由政府任命的,和中國大學一樣。

4. 當選美國大學校長的條件需要哪些

美國大學校長肩負著重要的責任,工作任務艱巨。在一般管理上,負責全面的行政管理並向董事會提出一般行政人員的任命建議,以組織起一個有效的管理系統,使這個系統在制定和執行學校管理政策上有職、有權、有責。在學術管理上,提出學校總的學術政策,在管理課程計劃的執行、制定有關教師和行政管理人員的職責與工作標准等方面,起協調和推動作用,兼任評議會主席。在財務管理上,領導制定學校發展規劃,提出學校預算並監督實施,主持決定重大設備購置。在學生事務上,定期與學生組織代表會晤,研究學生的要求和問題。此外,校長還要善於窺測和利用一切時機去捐募資金,去羅致深有造詣的專家學者,去影響社會群眾來促進學術進步等等。

美國一位長期擔任一所著名大學董事的大企業負責人這樣說過:「一個人可以當一個橫跨大陸的鐵路公司的董事長,做某個國際財團的總裁,或任一家大型企業的總經理,但卻無法承擔一所著名大學校長的職位。」加州大學原校長克拉克·科爾曾抱怨說:「在美國,人們期望大學校長成為學生的朋友,教職員的同事,校友的可靠夥伴,站在校友們一邊的明智穩健的管理者,能乾的公眾演說家,同基金會和聯邦機構打交道的精明的談判人,同州議會交往的政治家,工業、勞動及農業界的朋友,同捐助人進行交涉富有辯才的外交家,教育的優勝者,各專門行業(尤其是法律和醫學)的支持者,新聞發言人,地道的學者,州和國家的公僕……沒有任何人能夠干所有這些事情。」芝加哥大學前校長赫欽斯也曾自嘲地說:「……在一所大學當了15年校長後,他會失去知識,同時失去健康、頭發、牙齒、胃口、性格、身材和朋友,所有這一切令人傷感。」可見在美國擔任大學校長是一件十分辛苦的差事。

5. 美國大學選擇

美國好的大學是有排名的,但是對學生要求很高,而且名額很少:哈佛大學
哈佛大學(英語:Harvard University)是一所位於美國馬薩諸塞州的私立研究型大學,為常春藤盟校成員之一。最初於1636年由馬薩諸塞州殖民地立法機關立案成立。該機構在1639年3月13日為感謝一名牧師約翰·哈佛的捐贈而命名為哈佛學院,1780年哈佛學院更名為哈佛大學。至今,哈佛大學是一所在世界上享有頂尖學術地位、聲譽、財富和影響力的教育機構,並獲譽為是美國政府的思想庫。
麻省理工學院
麻省理工學院(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MIT)是美國一所綜合性私立大學,位於馬薩諸塞州(舊譯:麻薩諸塞州)的劍橋市,查爾斯河(Charles River)將其與波士頓的後灣區(Back Bay)隔開。麻省理工學院無論是在美國還是全世界都有非常重要的影響力,培養了眾多對世界產生重大影響的人士,是全球高科技和高等研究的先驅領導大學。MIT的自然及工程科學在世界上享有極佳的聲譽,其管理學、經濟學、哲學、政治學、語言學也同樣優秀。
紐約大學
紐約大學(New York University, 簡稱 NYU) ,成立於 1831 年,是全美最大的私立大學之一;也是美國唯一一座坐落於紐約心臟地帶的名校。所設課程壓力不大,但要求甚高,學生稱其 「not high pressure, but demanding」 。而31名諾貝爾獎得主更是使紐約大學光芒四射,享譽世界。
哥倫比亞大學
哥倫比亞大學(Columbia University)位於美國紐約市曼哈頓,於1754年根據英國國王喬治二世頒布的《國王憲章》而成立,屬於私立的常春藤盟校,由三個本科生院和十三個研究生院構成。哥倫比亞大學的校友和教授中一共有87人獲得過諾貝爾獎,包括奧巴馬總統在內的三位美國總統是該校的畢業生。此外,學校的醫學、法學、商學和新聞學院都名列前茅,其新聞學院頒發的普利策獎是美國新聞界的最高榮譽。
賓西法尼亞大學
賓夕法尼亞大學(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位於賓夕法尼亞州的費城,是美國一所著名的私立研究型大學,八所常青藤盟校之一。學校創建於1740年,是美國第四古老的高等教育機構,以及美國第一所現代意義上的大學。獨立宣言的9位簽字者和美國憲法的11位簽字者與該校有關。本傑明·富蘭克林是學校的創建人。
卡內基梅隆大學
卡內基梅隆大學(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坐落在賓夕法尼亞州的匹茲堡(Pittsburgh),是一所頗具實力的美國私立大學。該校由工業家兼茲善家安德魯·卡內基於1900年創建,當時名為卡內基技術學校,其教育目標是「為匹茲堡的工人階級子女提供良好的職業培訓」。1912年改名為卡內基技術學院,開始向以研究為主的美國重點大學轉變。
馬里蘭大學科
美國馬里蘭大學帕克分校(University of Maryland, College Park)是美國馬里蘭州政府所屬的公立大學。馬里蘭大學共有11個校區,其中馬里蘭大學帕克分校是馬里蘭大學系統的主校區,成立於1856年,是一所四年制的公立研究型大學。馬里蘭大學帕克分校在校學生有37146人,其中國際學生有3460人;在校教師大約有3000人。馬里蘭大學帕克分校毗鄰美國首都華盛頓特區,距離華盛頓市中心僅僅9英里,是首都地區規模最大學科最全的綜合型大學。
北卡羅來納大學
北卡羅來納大學是一個由全部十六所均為公立四年制北卡羅來納州大學組成的大學系統,並均以"北卡羅來納大學"命名,他們的校區分別坐落艾胥維爾(Ashville),夏洛特(Charlotte),教堂山(Chapel Hill),格林斯伯勒(Greensboro),潘布洛克(Pembroke)和威明頓(Wilmington)。這些各自獨立的高等學府,連同另外十所高校,構成了北卡羅來納大學系統。當校董制定方針的時候就確定每個校區的學校都享有高度自治和相互獨立。這個系統有總數183,000名學生,她授予了北卡州75%的本科學位。
喬治亞大學
美國喬治亞大學(University of Georgia)創建於1785年,歷史十分久遠,首位校長以及一位校董事會成員參與起草和簽署了美國《獨立宣言》。作為美國公立高等教育的發源地,喬治亞大學也是全美第一所公立大學。喬治亞大學由14所學院組成,校區面積廣闊,擁有許多的天然資源,並且主要的校園共計有313棟大樓,以作為教學使用,總學生人數大約是33,000左右,歷年來的學校排名位居前茅,《USNEWS》排出的「最值公立大學」中排第7,普林斯頓評價》評出的「最值大學」中排第9。
佛羅里達大學
佛羅里達大學是一所有大約4萬5千學生的綜合性大學,研究領域涵蓋了幾乎所有的專業。在申請學校方面,研究生院的每個系/專業均有一套自己的申請程序。因此申請過程比較復雜。此外,由於競爭激烈,特別是一些熱門專業,更是達到了白熱化的程度。因此滿足最低錄取條件的學生並不能保證被錄取。沒有一個單一的條件決定您是否能被錄取,主要專業的研究生錄取率一般在20%-30%

6. 什麼是學校董事會單位

高校董事會,即普通高等學校董事會,它的產生,是高等教育辦學體制改革的重要成果之一。
教 育體制是從經濟體制中派生出來的,高等學校董事會和公司董事會有深刻的淵源關系。但是高等學校董事會不同於公司董事會,它是按照辦學體制和辦學規律組建和運行的,有著特殊的性質與作用。我國普通高等學校董事會是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和高等教育體制改革而產生和發展的,具有鮮明的中國特色。
1.高等學校董事會的一般性質
不論是公司董事會還是學校董事會,都是商品經濟的產物。市場經濟發達國家的高等學校和企業一樣,是高度自主獨立的法人團體。它的自治權力是由科學的組織系統來保障的。根據校長的產生過程及權力性質,西方國家的高等學校自治權力系統有三種模式:一是校務會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如英、法、德等國家;二是政府任命 的校長負責制,如日本;三是董事會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如美國。董事會成員均由校外代表組成。其中私立大學的董事會成員來自廣泛的社會階層,財團、基金會、大公司和校友是它的最主要的成員來源。公立大學的董事會成員則由政府任命或由公眾選舉擔任。董事會是學校的決策機構,主持學校辦學的大政方針,選出校 長管理日常事務,並在學校內部組成教師、學生和行政人員參加的評議會,在校長主持下共同行使學校的學術事務管理。
2.我國普通高等學校董事會的主要特點
我國普通高等學校董事會是適應高等教育辦學體制改革需要而產生的,它的基本作用在於擴大高等學校面向社會自主辦學的權力,這符合普通高等學校董事會的一般性質。但是,受經濟體制和教育體制的制約,我國普通高等學校董事會又具有自己的特點。主要表現在:
第 一,高等學校董事會因辦學體制不同而具有不同的性質。
第二,普通高等學校董事會實行「官產學」相結合的組織體系。
第三,我國普通高等學校董事會在功能上是產學研結合合作辦學、促進共同發展的協作組織。

7. 知乎· 在美國大學的捐贈基金工作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其實大部分美國大學基金會就是一種FOF (Fund of Fund),只不過沒有直接客戶的壓力,而程序上只需對董事會負責。至於內部工作如何,基本上每家學校各不一樣。在我知道範圍內,大概介紹下。
首先,分兩類:一, 公共的-大多是公立大學的基金會,如加州大學,德州大學。這類基金會需要向公眾定期報告。幾個特點:
1. 由於需要公開很多信息,這樣子學校基金可能會喪失一部分的超額收益,因為不共享倉位的投資經理會被排除。從投資配置的角度講,這樣就有了偏見。如果你不是因為認為不透明的經理比透明經理表現要差而做這樣的決定,理論上你的配置不是最優的。
2. 公共的大學基金管理人員的薪水要公開,如果完全市場化的薪水結構,會受到很大的公共壓力。
3. 會收到很多公眾的質問,需要PR部門支持。公共關系很重要。
二,私有的-大多是私立大學基金會。如哈佛耶魯。
1. 由於是私有化的部門,這類的大學基金會不需要公開太多信息。
2. 基金管理人員薪金可以完全市場化,只要董事會批准。之前有新聞爆出哈佛的交易員幾百萬美金薪水遭到董事會質疑。

3. 投資也更自由,工具更多,可投資的范圍更廣。大學基金會是非盈利組織,從公司本質上就決定了整體工作節奏跟各大對沖基金投行肯定是要慢些。而且大學基金是買方,各大基金經理,咨詢公司,資管公司,軟體公司都會到你辦公室來攬生意。另外,個人覺得,由於跟大學有千絲萬縷的聯系,大部分的大學基金的學術氣氛濃厚,有很多高級經理同時也是教授,也經常會有學術大牛來探訪。我曾經打開過一個「古老」的EXCEL模型是由William Sharpe(諾獎得主,Sharpe Ratio公式發明者)親自編寫,蠻驚訝的當時。這些人都是慢性子,所以大學基金大都是四平八穩的。
現在把題目延伸出去一下下,從投資角度來講,大學基金的兩個主要特徵:
1. Allocation 比 Selection 重要!大學基金其實就是allocator。 資產配置對總體收益的影響比選擇出好經理人影響要大的多。畢竟大學基金講究的是Diversified,表現再好的經理,在整個portfolio下不見的佔比能超過個位數百分比的。
2. 大學基金是長期投資者。捐贈金從技術角度上講是最追求長期收益的一種資本,因為捐贈金沒有obligations。如果學校沒有財務上的需要,理論上捐贈金是不用考慮「贖回」的。所以如我之前答的一貼里問的,這就是為什麼VC/PE拿了很多養老金捐贈金的投資。因為長期投資者可以拿流動性缺失的超額收益,這正是VC/PE提供的。也正因為是長期投資者,所以在大學基金里的人都有很長的工齡,流動性較低,這也復合了整個基金的格調:長期穩定的增長。稍微講下耶魯和張磊,據我所知,張磊只在耶魯實習過,但是這就夠了,因為結識了David Swensen,當代最偉大的投資人之一(或者沒有之一)。而且張磊本身當時能力就很突出,已經夠格可以當基金經理了。Yale給了第一筆錢,也帶動了其他幾所學校基金。加一句,現在前10大美國大學基金,有6家還是7家的首席投資官都是David Swensen以前的手下。

8. 郭秉文倡導的美國大學模式有何特點

郭秉文(1880—1969),男,字鴻聲,江蘇江浦人,生於上海青浦[1] ,早年卒業於上海清心書院,1908年赴美留學,1914年獲哥倫比亞大學教育學博士學位;回國即參與「南高」創辦,先後任南京高等師范學校教務主任、校長和國立東南大學校長。[1]
郭秉文是在國際舞台上最為活躍的中國教育家,20世紀20年代,他連續3次作為中國首席代表出席世界教育會議,並連續3次被推舉為世界教育會副會長。[1]
郭秉文是中國現代大學的開創人。他主持的國立東南大學,被教育界稱為「中國第一所現代國立高等大學」,成為中國最早的現代意義上的大學。
1880年,郭秉文出生於江蘇青浦[1] (今上海青浦)。
1896年,郭秉文畢業於上海清心書院[2] 。
1908年,已經工作12年、年近30的郭秉文棄職就學,遠涉重洋,到美國俄亥俄州的烏斯特學院攻讀理科。[3]
1911年,郭秉文從烏斯特學院畢業後隨即去哥倫比亞大學攻讀教育學。[1]
1914年,郭秉文收到正在籌備之中的南京高等師范學校江謙校長的聘書 ,邀請他做教務主任。同年,他以題為《中國教育制度沿革史》一文獲得哥倫比亞大學博士學位,成為中國最早的教育學博士,也是在美國最早獲得博士學位的中國學者之一。[1]
1915年,應江謙之聘,任南京高等師范學校教務長。
1918年3月21日, 江謙因病休養,由郭秉文代理校長。[1]
1919年9月1日,教育部正式委任郭秉文為校長。[1]
1920年4月7日,郭秉文提出建立東南大學的建議,隨即組織「籌議請改本校為東南大學委員會」。同時決定自1920年暑期正式招收女生,開放「女禁」。[1]
1921年9月,國立東南大學正式成立,「南高」、「東大」其實是雙軌制運行,郭秉文同時兼兩校校長。[1]
1921年東大成立後,郭秉文開始積極推動兩校的合並,決定「南高」自1921年起不再招生,俟其學生全部畢業後即並入東大。[1] 同年,「南高」商科擴充改組並遷址上海,成立東南大學分設上海商科大學(今上海財經大學)。[4]
1923年3月,郭秉文任中國首席代表參加第一次世界教育會議,被推選為世界教育會副主席兼亞洲地區主席,之後連任兩屆。[2]
1923年6月,「南高」正式並入東大。[1]
1924年,郭秉文奉派為保管美國庚款華籍董事之一,組織中華教育文化基金董事會。[2]
1925年1月6日,段祺瑞北京政府於國務會議上通過免除郭秉文東南大學校長決議。[1]
1925年2月1日,東大校董會舉行會議,否認教育部易長之令,請郭秉文照舊任職,先請赴國外考察教育。[1]
1926年5月,與門羅(Paul Monroe)在紐約創立「華美協進社」[2] (China Institute in America),任首任社長。
1931年郭秉文受孔祥熙之邀回國,出任國民政府工商部國際貿易局局長[2] 。
1941年3月,郭秉文任國民政府財政部常務次長,兼中央貿易協會主任。[2]
1945年抗戰勝利,任聯合國善後救濟總署副署長兼秘書長。[2]
1947年,郭秉文退休留居美國。[2]
1957年,郭秉文與恆慕義(Arthur Hummel)及曹文彥、鮑幼玉等人以私人力量在美組織華府中美文化協會(Sino-American Cultural Society),舉辦學術活動,從事中美文化交流活動,並應邀擔任「中華民國在美教育文化事業顧問委員會」主任委員。
1969年8月29日,郭秉文在美國逝世。
教師任用
郭秉文認為,一所大學的師資力量是其存在的前提和發展的保證。因此,他認為辦學的首要任務是聘請優秀教師,並為此不遺餘力。[5] 在創立東南大學之初,郭秉文廣延名師,聘請一流的教授、學者到校任教[6] ,他以自己「平、和」的人格魅力,為學校積累雄厚的師資力量。每個學科基本上都有多位學術水平出色的專家學者。郭秉文非常重視吸納留學生,以打造高素質的師資隊伍。在國外考察之餘,他經常設法向各校探聽中國留學生的情況,通過聽課、觀察和面談等方式深入調查,並親自走訪中國留學生中的佼佼者,誠邀具有真才實學的留學生歸國後在南高師和東大任教。郭秉文不僅延聘國內著名學者來校任教、講學,更親自到國外邀請世界知名大師來校講學。[5]
高等教育
郭秉文認為辦理大學應該力求達到四個「平衡」,即通才與專才平衡,科學與人文平衡,師資與設各平衡,國內與國際平衡。[7]
通才與專才平衡
郭秉文認為大學應設立多種學科,培養多種類型的人才:「正科注重通才教育」,但不忽視應用;「專修科注重專才教育」,但不忽視基礎,「兩者相輔相成,不可偏廢」。「但兩者並非截然劃分。一個綜合大學的好處,通才與專才相互調劑,使通才不致流於空疏,專才不致流於狹隘。大學生都應成為平正通達的建國人才。」[7] 郭秉文認為,一所綜合大學,可以既設偏重學理的學科,同時又設偏重應用的學科,兩者互補,相得益彰。[7]
人文與科學平衡
人文與科學平衡,在郭秉文眼裡有兩層意思。第一是開辦綜合大學,需要人文社會科學與自然科學並重,需要兩大類學科的相互交叉和滲透,只有這樣才能培養出具有較高人文修養和科學素養的復合性人才。例如,東大心理系即同時隸屬於「文理」和「教育」兩科;生物系則同時隸屬於「文理」和「農學」兩科,以期能收到人文與科學相互利用對方優勢、吸取對方長處、依賴對方支撐之效。郭秉文力主教育學要「科學化」,強調把教育學建立在自然科學基礎上,用科學的方法培養人才。第二是大學既要提倡民族精神、重視民族文化,又要吸納西方文明,重視科技新知。通過溝通和融合,使大學成為弘揚民族文化的基地,成為發展科學的重鎮,成為人文精神與科學新知的交點,進爾培養出文理兼修、既有人文情懷又有科學思維、既喜琴棋書畫又好聲光化電的高素質人才。[7]
師資與設備平衡
郭秉文切切實實地感受到大師的珍貴價值。不過,在他眼裡,所謂大學者,既是大師之謂,亦是大樓之謂,那便是他的「師資與設備平衡」。[7] 大師們的人品學識、志趣才調、言談舉止,對於學生良好的治學態度、治學精神、治學方法的形成具有重要意義。[7] 對物資設備的規劃與努力,目的在於改善教學和科研條件,培養各類合格人才。[7]
國內與國際平衡
郭秉文認為只有博取百家之長、廣求世界知識,才能使學生放寬眼界、開拓心胸、廣納人類無限的知識和智慧。他不僅廣延具有真才實學的留洋博士、碩士來校任教,還不斷派遣教師出國進修,東大每年還必邀請多位國內外著名人士來校講學或演講。當時,學校開設的課程和所使用的教材,也幾乎都是以歐美大學為藍本的,並且經過了一個引進、消化、改造和創新的過程。文理科各系的學生都可以學習這些前沿性學科。[7]
三育並舉
郭秉文執掌東大,貫徹實施「三育並舉」的辦學宗旨。所謂「三育並舉」包括三方面:一是堅強的體魄,二是充實的精神,三是道德、學術和才識。「三育並舉」旨在促使學生養成完善的人格,成為一個對國家負責的國民。郭秉文堅信:「欲廣求知識於世界,務使同學們放寬眼界,開拓心胸,則愛國之心,油然而生。」在辦學措施方面,他提出「嚴格甄審,寧缺毋濫」的招生原則,並把心理測驗運用到入學考試中。另外,他格外重視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注意培養學生的自控能力和自製力。 [5]
師范教育
郭秉文認為師范生不僅要具備普通大學生應具備的基本素質,更要重視教材教法的精研和器識抱負的秉持。在郭秉文看來,一所學科單一的師范院校難以培養出高素質的教師,而一所學科專業齊全的綜合性大學可為學生提供更廣闊的學習和發展空間。因此,郭秉文認為要培養高質量的教師,必須將高等師范學校並入綜合大學,將師范教育放在綜合大學教育的大背景下,使學生獲得更全面的發展。因此,他效仿母校哥倫比亞大學兼辦師范學院的辦學模式,提出「寓師范於大學」的觀點。[5]
郭秉文認為,凡中等以上的教師,必須有寬厚的基礎知識,並且應該是雙料的學士、碩士和博士。在一個單科性的師范院校里,是很難從根本上提高師資的質量,所以在綜合性的大學里學科齊備,各科知識互補,才是造就師資的理想場所。郭秉文指出,「師范學院辦在大學里,教師的來源不必局限於師范院校。」優秀的大學畢業生,在經過一番教育理論的訓練,定可成為卓越的師資。[6]
大學自治
郭秉文主張大學自治,辦學獨立,學校為教育和學術的神聖殿堂,應獨立於黨派,不應與任何黨派發生糾葛。「學校是教育、學術性機構,是培養人才、振興科學之地。非學者不能擔當此重任」,「學者不幹預政治」,「學者不黨」。[6]
郭秉文倡行學者治校,發展民主治校體制,校務實行責任制與評議制並行,即一方面確立校長總理一切校務之責,一方面規定凡學校大政方針必須交校務委員會議決。校務會議相當於學校的立法機構,所作決議經由校長批准後即由學校行政部門付諸實施。同時,成立各種常設或臨時的專門委員會,將學校的各種事務交由教職員自行辦理。經過完善,逐步形成了校董會制、校長制與「三會制」並存的學校治理模式,即校董會決定學校大政方針,校長總事校務,評議會、教授會、行政委員會各司其職,評議會議處學校重大事宜,教授會議處全校教學、研究及學科建設事宜,行政委員會統轄學校行政事宜。[6]
郭秉文提倡學術自由。從政治思潮來說,當時學校所在的南京,共產黨被當局視為異端赤黨,國民黨亦處於地下狀態,東大卻包容著持有各種主張的師生,三民主義、國粹主義、改良主義、自由主義、國家社會主義、共產社會主義等種思潮,匯於一堂,成為自由思想的堡壘。[6]
郭秉文提出「自動主義」,培養學生的獨立人格和自治素養。自動主義,對在校學生而言,指學習上的自學和自力研究,生活上的自立、自理,各種學術、文化、體育活動上的自行組織和主辦。「自動主義」的熏陶也培養了學生自治、民主的現代共和國民素養。。[6]
教育經費
郭秉文通過多種渠道籌集辦學經費,使學校從社會各方面獲得支持和資助。[6] 其中,由校董會出面集資是其中最重要的渠道之一[6] ,他還利用各種機會,或是請人來華講學,或是出國考察講演,積極擴大東南大學的國際影響,從而爭取國外一些知名人士和機構的援助。[6] 郭秉文還模仿美國哈佛大學的辦學方式,鼓勵私人捐助辦學。[6]
教育管理
教育性
在郭秉文看來,教育管理是為了教育而管理。在教育管理的管理職能與教育要求之間,教育要求的達成是首要的,管理職能的履行則是從屬性的,是為促進教育活動、實現教育目的服務的。[8] 教育管理首先是作為實現教育目的的手段而存在的,是穩定教育教學秩序、為學生發展服務的工具;同時,教育管理除了工具價值外,還具有本體價值,特定的組織形式與管理方法本身就是一種教育力量,要發揮其積極的教育效果。[8]
公共性
郭秉文認為教育管理之所以要具有公共性是因為,教育是一項具有公共價值的事業。從教育中受益的不只是某一個體、群體或地區,而是整個社會與國家。[8] 郭秉文主張,一個國家應當積極地發展其公共教育制度,公共教育制度在對象上面向的是所有公眾,公共教育發展的首要責任主體是政府。[8] 郭秉文指出,要擺脫普及教育躊躇不前的狀況,需要有效化解兩大難題:一是要解決文字語言所造成的學習難繁問題;二是要解決學校建設所需教師的培養及其經費問題[8] 。
本土化
郭秉文對於西方教育制度有著較為深入的了解,並從創造美好國家前途的角度,對西方公共教育制度心嚮往之。但與新文化運動的主將們所倡導的「拋棄傳統、全盤西化」的主張不同,他又有著明確的文化自覺意識,強調教育制度建設一定要在世界眼光中保持清醒的本土思考。[8] 在他看來,只要將世界眼光與本土思考結合起來,一方面採用歐美製度所長,一方面保存、發揚中國教育之所宜是,就能夠迎頭趕上,創造教育和國家的美好前途。[8]
歷史感
郭秉文關注教育制度的歷史沿革,主要不是為了記敘史實,而是為了解教育的過去,理解當下教育的來路,以及思考未來教育治理的去向。同時,他也是用這種方式提醒教育管理者確立教育管理的歷史意識。[8] 首先,郭秉文相信,現實是歷史的一個部分,是經歷史一步步演變而來的。郭秉文也認為,教育管理很大程度上不是管理問題,而是歷史問題。很多現實的教育管理問題,必須回到過去,才能明白現實的由來,找到問題的原因所在。[8] 其次,郭秉文認為,現實雖是歷史一步步演變而來的,但今未必勝於古。[8] 再次,郭秉文也強調,時事有變遷,宜於古者未必宜於今。[8] 他倡導一種辯證的歷史觀,不迷信「今必勝古」,也不陷於「復古主義」。[8]
漸進性
郭秉文對於教育改革持漸進立場,他對於傳統的教育觀念與教育內容不是簡單地排斥與否棄,而是在肯定其價值的基礎上尋求傳統的創造性轉化。在倡導新興教育價值與教育制度的同時,也關注其局限、現實適應性以及實施條件等問題。因此,學校行政改革切不可一下子由嚴格高壓變為放任自流,不能「邁大步子」,只能「一步一步走」。同樣,在當時教育界普遍倡導的「學校全體共作之精神」與「學生自治」問題上,郭秉文也主張審慎對待,不可求之過切、操之過急。

9. 今夏,一位中國學生當選美國某常春藤名校的校董,這所美國大學是

今年夏天,美國常春藤名校康奈爾大學爆出新聞——中國學生葉茂當選為該校校董事會董事。這是美國常春藤名校有史以來首位來自中國大陸的校董。

熱點內容
大學生的消費特徵分析 發布:2025-05-14 04:30:57 瀏覽:548
440分能上大學2017年 發布:2025-05-14 04:30:55 瀏覽:710
女大學生寢室506 發布:2025-05-14 04:27:11 瀏覽:540
東南大學都有什麼專業 發布:2025-05-14 04:26:31 瀏覽:899
王建中博士生導師 發布:2025-05-14 04:26:20 瀏覽:592
最新湖南大學博導名單 發布:2025-05-14 04:23:03 瀏覽:166
西安交通大學材料考研 發布:2025-05-14 04:02:31 瀏覽:850
天津的大學專業分數線 發布:2025-05-14 03:59:09 瀏覽:463
清華大學教授周易學 發布:2025-05-14 03:58:48 瀏覽:763
上大學家長要不要提費用辯論 發布:2025-05-14 03:58:47 瀏覽: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