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111大學名單
❶ 985211醫學類大學排名
獨立設置的醫學院校裡面沒有985。
211有北京中醫葯大學,天津醫科大學,海軍軍醫大學,空軍軍醫大學。
不過很多985/211院校裡面都有醫學院,比較好的有北京大學,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中山大學,浙江大學,華中科技大學,吉林大學,四川大學,山東大學,等等等等
1.北京中醫葯大學
北京中醫葯大學,簡稱「北中醫」,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直屬的一所以中醫葯學科為特色的全國重點大學。
由教育部、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國家中醫葯管理局、北京市共同建設,是國家「211工程」、「985工程優勢學科創新平台」重點建設院校,是國家首批「雙一流」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世界一流中醫葯大學建設聯盟創始成員。
入選「111計劃」、「國家建設高水平大學公派研究生項目」、「教育部來華留學示範基地」、國家漢辦「漢語國際推廣中醫葯文化推廣基地(北京)」、「國家大學生創新性實驗計劃」、「中國政府獎學金來華留學生接收院校」。
2.天津醫科大學
天津醫科大學(Tianjin Medical University),簡稱「TMU」,為天津市人民政府、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和教育部共建高校。
是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院校、「雙一流」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國家建設高水平大學公派研究生項目高校、教育部來華留學示範基地建設高校、中國政府獎學金來華留學生接收院校、卓越醫生教育培養計劃試點高校。
天津醫科大學前身天津醫學院建於1951年。1984年6月,以天津醫學專科學校為基礎建立天津第二醫學院。1993年,天津市市委、市政府決定天津醫學院與天津第二醫學院合並組建天津醫科大學,同年12月得到國家教委批准。
1996年,學校進入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高校行列。2017年9月,學校入圍首批國家「雙一流」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名單。
3.海軍軍醫大學
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軍醫大學,簡稱海軍軍醫大學(第二軍醫大學),國家「211工程」、軍隊「2110工程」和原總後勤部「530工程」重點建設院校,首批國家「雙一流」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軍隊研究生培養重點建設院校,是軍隊3所設置研究生院的單位之一。
是全國首批博士、碩士學位授予單位和首批開辦八年制醫學教育的高校,入選教育部「卓越醫生教育培養計劃」、國家建設高水平大學公派研究生項目、國家生命科學與技術人才培養基地、外軍醫學留學生培養基地。
在滬附屬醫院有上海長海醫院、上海長征醫院、東方肝膽外科醫院、上海市浦東新區公利醫院。
4.空軍軍醫大學
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軍醫大學(第四軍醫大學)簡稱「空軍軍醫大學」、「四醫大」,坐落於古都西安。
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直屬的重點綜合性醫科大學,是國家「211工程」、全軍「2110工程」重點建設院校、「卓越醫生教育培養計劃」試點高校、雙一流」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是軍隊培養高、中層次醫學專門人才的搖籃。
5.南方醫科大學
南方醫科大學(Southern Medical University)前身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軍醫大學,創建於1951年,1979年被確定為全國重點大學,2004年8月整體移交廣東省,更名為南方醫科大學。
廣東省高水平大學重點建設高校中唯一的醫學院校,全國首批、廣東唯一一所「部委省」(教育部、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廣東省)共建高校,全國首批開設八年制本碩博連讀臨床醫學專業的8所高校之一。
全國首批卓越醫生教育培養計劃試點高校,唯一一所開設八年制醫學教育的獨立醫科院校,中國政府獎學金來華留學生接收院校,入選國家「111計劃「、國家「特色重點學科項目」、廣東省「211工程」、國家創新人才培養示範基地和國家級國際科技合作基地。
❷ 「111」大學指的是哪些大學
國家 "111計劃"重點大學名單:
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南京大學、西安交通大學、吉林大學、浙江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復旦大學、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哈爾濱工業大學 、北京師范大學 、山東大學、四川大學、中國農業大學、蘭州大學、 西北工業大學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河海大學、暨南大學、西安電子科技大學、長安大學 、中南大學、天津大學、廈門大學、大連理工大學 、重慶大學、華南理工大學 、中國石油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北京交通大學、北京科技大學 、北京化工大學 、北京郵電大學 、北京林業大學、北京中醫葯大學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中國傳媒大學 、中國礦業大學 、北京理工大學 、南開大學、華北電力大學 、東北大學 、東北師范大學、東北林業大學 、哈爾濱工程大學、同濟大學、華東理工大學、東華大學、華東師范大學、東南大學、合肥工業大學、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南京理工大學、中國礦業大學、江南大學、南京農業大學、中國葯科大學、中國海洋大學、武漢理工大學、中國地質大學、華中農業大學、華中師范大學、湖南大學 、中山大學 、西南大學、西南交通大學、電子科技大學
❸ 111大學名單哪些985大學
985高校都是來211高校,而211不一定源是985。
「985工程」高校名單
一期(34所) 清華大學 北京大學 廈門大學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南京大學 復旦大學 天津大學 哈爾濱工業大學 浙江大學 南開大學 西安交通大學 華中科技大學 東南大學 武漢大學 上海交通大學 中國海洋大學 山東大學 湖南大學 中國人民大學 北京理工大學 吉林大學 重慶大學 電子科技大學 大連理工大學 四川大學 中山大學 華南理工大學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蘭州大學 東北大學 西北工業大學 北京師范大學 同濟大學 中南大學
二期(5所) 中國農業大學 國防科技大學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華東師范大學 中央民族大學
❹ 中國111工程醫科大學名單
中國111工程醫科大學名單:
北京協和醫學院、
上海交通大學、
中山大學。
111工程,
正式名稱:
高等學校學科創新引智計劃。
❺ 中國文科大學排名2020
清華大學
清華大學(Tsinghua University),簡稱「清華」,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直屬、中央直管副部級建制的全國重點大學,位列「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211工程」、「985工程」,入選「2011計劃」、「珠峰計劃」、「111計劃」,為九校聯盟、松聯盟、中國大學校長聯誼會、亞洲大學 聯盟、環太平洋大學 聯盟、清華—劍橋—MIT低碳大學 聯盟成員、中國高層次人才培養和科學技術研究的重要基地,被譽為「紅色工程師的搖籃」。
學校前身清華學堂始建於1911年,校名「清華」源於校址「清華園」地名,是清政府設立的留美預備學校,其建校的資金源於1908年美國退還的部分庚子賠款。1912年更名為清華學校。1928年更名為國立清華大學。1937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後南遷長沙,與國立北京大學、私立南開大學組建國立長沙臨時大學,1938年遷至昆明改名為國立西南聯合大學。1946年遷回清華園。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清華大學進入新的發展階段。1952年全國高等學校院系調整後成為多科性工業大學。1978年以來逐步恢復和發展為綜合性的研究型大學。
水木清華,鍾靈毓秀,清華大學秉持「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校訓和「行勝於言」的校風,堅持「中西融匯、古今貫通、文理滲透」的辦學風格和「又紅又專、全面發展」的培養特色,弘揚「愛國奉獻、追求卓越」傳統和「人文日新」精神。恰如清華園工字廳內對聯所書——「檻外山光,歷春夏秋冬、萬千變幻,都非凡境;窗中雲影,任東西南北、去來澹盪,洵是仙居」。
北京大學
北京大學(Peking University),簡稱「北大」,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直屬,中央直管副部級建制,位列「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211工程」、「985工程」,入選「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試驗計劃」、「高等學校創新能力提升計劃」、「高等學校學科創新引智計劃」,為九校聯盟、松聯盟、中國大學校長聯誼會、京港大學 聯盟、亞洲大學 聯盟、東亞研究型大學協會、國際研究型大學 聯盟、環太平洋大學 聯盟、21世紀學術聯盟、東亞四大學論壇、國際公立大學論壇、中俄綜合性大學 聯盟成員。
北京大學創立於1898年維新變法之際,初名京師大學堂,是中國近現代第一所國立綜合性大學,創辦之初也是國家教育行政機關。1912年改為國立北京大學。1937年南遷至長沙,與國立清華大學和私立南開大學組成國立長沙臨時大學,1938年遷至昆明,更名為國立西南聯合大學。1946年復員返回北平(現北京)。1952年經全國高校院系調整,成為以文理基礎學科為主的綜合性大學,並自北京城內沙灘等地遷至現址。2000年與原北京醫科大學合並,組建為新的北京大學。
北京大學是新文化運動的中心和五四運動的策源地,最早在中國傳播馬克思主義和科學、民主思想,是創建中國共產黨的重要基地之一。長期以來,北京大學始終與中國和中國人民共命運,與時代和社會同前進,是培養和造就高素質創造性人才的搖籃,恰如蔡元培先生所言:「大學者,囊括大典,網羅眾家之學府也……此思想自由之通則,而大學之所以為大也。」
上海交通大學
上海交通大學(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簡稱「上海交大」,位於上海市,是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直屬、中央直管副部級建制的全國重點大學,是中國歷史最悠久、享譽海內外的高等學府之一,位列「世界一流大學建設高校(A類)」、「985工程」、「211工程」,為九校聯盟、中國大學校長聯誼會、Universitas21、環太平洋大學 聯盟、21世紀學術聯盟、國際應用科技開發協作網、新工科教育國際聯盟成員,入選珠峰計劃、「111計劃」、「2011計劃」、卓越醫生教育培養計劃、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養計劃、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卓越農林人才教育培養計劃、國家建設高水平大學公派研究生項目、學位授權自主審核單位等。
學校創建於1896年,原名南洋公學,是中國高等教育的多個源頭之一;1911年更名為南洋大學堂,1929年更名為國立交通大學,1949年更名為交通大學;1955年,遷往西安,分為交通大學上海部分和西安部分;1959年兩部分獨立建制,上海部分啟用「上海交通大學」校名;1999年,原上海農學院並入;2005年,與原上海第二醫科大學合並。
截至2018年底,學校有6個校區,佔地面積300餘萬平方米;有30個學院/直屬系,31個研究院,13家附屬醫院,2個附屬醫學研究所,12個直屬單位;全日制本科生16129人、研究生30217人,學位留學生2982人;有專任教師3061名,兩院院士45名;本科專業67個。截至2020年4月,有一級學科碩士點57個,專業學位碩士點24個,一級學科博士點44個,專業學位博士點3個。
復旦大學
復旦大學(Fudan University),位於上海市,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直屬、中央直管副部級建制的全國重點大學,世界一流大學建設高校(A類),國家「985工程」、「211工程」重點建設高校,九校聯盟(C9)、環太平洋大學 聯盟、中國大學校長聯誼會、東亞研究型大學協會、新工科教育國際聯盟、醫學「雙一流」建設聯盟、長三角研究型大學 聯盟創始成員,中國大學智庫論壇秘書處單位,入選國家」珠峰計劃「、」強基計劃「、」111計劃「、」2011計劃「、卓越醫生教育培養計劃、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養計劃、國家建設高水平大學公派研究生項目、新工科研究與實踐項目、中國政府獎學金來華留學生接收院校、全國首批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示範高校、首批學位授權自主審核單位,是一所世界知名、國內頂尖的綜合性研究型大學。
復旦大學前身是1905年創辦的復旦公學,是中國最早由民間自主創辦的高等學校之一。1952年院系調整後,學校成為以文理基礎教學和研究為主的綜合性大學。上海醫科大學前身是1927年創辦的國立第四中山大學醫學院,是中國人自主創辦的第一所國立高等醫科院校。2000年,復旦大學與上海醫科大學合並,組建新的復旦大學。
截至2019年9月,學校有邯鄲校區、楓林校區、江灣校區、張江校區四個校區,佔地面積約243.91萬平方米,校舍建築面積198.22萬平方米;有直屬院(系)35個,附屬醫院17家(其中4家籌建);在校普通本專科生13623人,研究生22610人,留學生3672人;在校教學科研人員3110人。
中國人民大學
中國人民大學(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簡稱「人大」,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直屬、中央直管副部級建制,教育部與北京市共建,位列國家首批「雙一流」(A類)、「211工程」、「985工程」,為世界大學 聯盟、國際應用科技開發協作網、亞太國際教育協會、京港大學 聯盟成員,入選「111計劃」、「2011計劃」、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養計劃、卓越農林人才教育培養計劃、國家建設高水平大學公派研究生項目、新工科研究與實踐項目、中國政府獎學金來華留學生接收院校,是一所以人文社會科學為主的綜合性研究型全國重點大學。被譽為「人民共和國建設者」的搖籃、人文社會科學高等教育的重鎮。
學校前身是1937年成立的陝北公學,以及後來的華北聯合大學和華北大學。1949年12月16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通過了《關於成立中國人民大學的決定》。1950年10月3日,以華北大學為基礎合並組建的中國人民大學正式開學,成為新中國創辦的第一所新型正規大學。1954年,被確定為以社會科學為主的綜合大學和首批全國重點大學;1960年,被確定為綜合性全國重點大學;2017年入選國家「雙一流」建設名單。
截至2017年4月,學校佔地面積230餘萬平方米,設有中關村校區、通州校區(在建)、蘇州校區、深圳研究院、深圳校區(在建);教學科研儀器設備值7.44億元;館藏紙質圖書392萬冊、電子圖書297萬種;下設5個學部、26個教學單位、81個本科專業;有專任教師1846人、全日制在校生24778人。
❻ 西北大學在111計劃高校名單中嗎
西工大是有名的國防性質大學,學校老師很多的課題都和軍工有關。很多老專師學術上的水平已經高屬到引起了美國國防部的重視。美國國防部怕自己國家的軍工技術被西北工業大學的老師或學生突破,所以被列入黑名單。西北工業簡稱西工大(英文縮寫NPU),大學坐落於古都西安,是我國唯一一所以同時發展航空、航天、航海工程教育和科學研究為特色,以工理為主,管、文、經、法協調發展的研究型、多科性和開放式的科學技術大學[1],隸屬工業和信息化部。1960年被國務院確定為全國重點大學;「七五」、「八五」均被國務院列為重點建設的全國15所大學之一;「九五」首批進入國家「211工程」立項建設;「十五」進入國家「985工程」重點建設,是全國首批設立研究生院和國家大學科技園的高校之一。「111計劃」高校之一,「2011計劃」高校之一。西北工業大學脈源三支,強強融合,群英薈萃,名師雲集。經過70年的建設,學校各項事業取得長足發展,社會地位日益提高。
❼ 國家111計劃高校名單 有哪些高校入選
111計劃大學名單按省市分布
北京市(19所)
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北京化工大學、北京郵電大學、北京師范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北京協和醫學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北京林業大學、北京交通大學、北京理工大學、中國農業大學、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北京科技大學、中國政法大學、中國礦業大學(北京)、華北電力大學、中央財經大學、中國石油大學(北京)
上海市(7所)
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同濟大學、華東師范大學、上海大學、華東理工大學、上海財經大學
江蘇省(11所)
南京大學、東南大學、中國礦業大學、河海大學、中國葯科大學、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南京理工大學、南京農業大學、江南大學、蘇州大學、南京工業大學
湖北省(6所)
華中科技大學、武漢大學、武漢理工大學、華中師范大學、華中農業大學、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陝西省(6所)
西安交通大學、西北工業大學、西安電子科技大學、長安大學、陝西師范大學、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四川省(4所)
四川大學、電子科技大學、西南交通大學、西南財經大學
山東省(5所)
山東大學、中國海洋大學、中國石油大學(華東)、青島大學、青島理工大學[3]
河南省(1所)
河南大學
吉林省(2所)
吉林大學、東北師范大學
廣東省(4所)
中山大學、華南理工大學、暨南大學、華南師范大學
遼寧省(2所)
大連理工大學、東北大學
天津市(2所)
南開大學、天津大學
黑龍江省(3所)
哈爾濱工業大學、哈爾濱工程大學、東北林業大學
湖南省(2所)
中南大學、湖南大學
重慶市(3所)
重慶大學、西南大學、重慶醫科大學
安徽省(2所)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合肥工業大學
浙江省(5所)
浙江大學、浙江工業大學、浙江師范大學、寧波大學、溫州醫科大學
福建省(3所)
廈門大學、福州大學、福建農林大學
甘肅省(1所)
蘭州大學
❽ 中國大學軟科排名
軟科中國大學排名即軟科中國最好大學排名,是由上海軟科教育信息咨詢有限公專司(簡稱屬軟科)發布的年度中國大學排名,首次發布於2015年。[1]排名依託軟科自主研發的高等教育評價專利技術和「大學360度數據監測平台」的數據支持,設置十個評價模塊,細分30個評價維度,使用百餘項評價指標,涉及數百個評價變數。[2]
2020軟科中國大學排名將1205所高校劃分為綜合性大學、7類單科性大學、3類非公辦大學,採用差異化的指標體系分別排名,設置了1個主榜(綜合性大學排名)、6個單科性大學排名、3個非公辦大學排名,以及藝術類高校名單。[3][2]
軟科創始人程瑩介紹,「軟科中國大學排名的導向是反映當前中國高校的核心使命,回應外部群體對大學的價值期待,高度重視人才培養、突出強調服務國家是軟科排名指標體系的兩個最重要特點。
希望採納,謝謝
❾ 上海的985和211大學
上海共有10所211大學,以下是上海211大學名單和排名信息,供大家參考:
1、上海211大學排名
排名 學校名稱 所在地
1 復旦大學 上海
2 上海交通大學 上海
3 同濟大學 上海
4 上海財經大學 上海
5 華東師范大學 上海
6 上海外國語大學 上海
7 華東理工大學 上海
8 東華大學 上海
9 上海大學 上海
暫無 海軍軍醫大學 上海
依據上海軟科生源質量分排名,高考分數佔比大些。
2、211大學簡介
211工程,即面向21世紀、重點建設100所左右的高等學校和一批重點學科的建設工程,新中國成立以來由國家立項在高等教育領域進行的規模最大、層次最高的重點建設工作,是中國政府實施「科教興國」戰略的重大舉措。
復旦大學簡介:
復旦大學(Fudan University),簡稱「復旦」,位於中國上海,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直屬,中央直管副部級建制,國家雙一流(A類)、985工程、211工程建設高校,入選珠峰計劃、111計劃、2011計劃、卓越醫生教育培養計劃、國家建設高水平大學公派研究生項目,九校聯盟(C9)、中國大學校長聯誼會、東亞研究型大學協會、環太平洋大學協會的重要成員,是一所世界知名、國內頂尖的全國重點大學。
復旦大學創建於1905年,原名復旦公學,是中國人自主創辦的第一所高等院校,創始人為近代著名教育家馬相伯,首任校董為孫中山。校名「復旦」二字選自《尚書大傳·虞夏傳》名句「日月光華,旦復旦兮」,意在自強不息,寄託當時中國知識分子自主辦學、教育強國的希望。1917年,復旦公學改為私立復旦大學;1937年抗戰爆發後,學校內遷重慶北碚,並於1942年元旦改為「國立」;1946年遷回上海江灣原址;1952年全國高校院系調整後,復旦大學成為以文理科為基礎的綜合性大學;1959年成為全國重點大學。2000年,原復旦大學與原上海醫科大學合並成新的復旦大學。截至2017年5月,學校佔地面積244.99萬平方米,建築面積200.20萬平方米。
上海交通大學簡介:
上海交通大學(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簡稱「上海交大」,位於上海市,是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直屬、中央直管副部級建制的全國重點大學,是中國歷史最悠久、享譽海內外的高等學府之一,位列「世界一流大學建設高校(A類)」、「985工程」、「211工程」,為九校聯盟、中國大學校長聯誼會、Universitas 21、環太平洋大學聯盟、21世紀學術聯盟、國際應用科技開發協作網、新工科教育國際聯盟成員,入選珠峰計劃、「111計劃」、「2011計劃」、卓越醫生教育培養計劃、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養計劃、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卓越農林人才教育培養計劃、國家建設高水平大學公派研究生項目、學位授權自主審核單位等。
學校創建於1896年,原名南洋公學,是中國高等教育的多個源頭之一;1911年更名為南洋大學堂,1929年更名為國立交通大學,1949年更名為交通大學;1955年,遷往西安,分為交通大學上海部分和西安部分;1959年兩部分獨立建制,上海部分啟用「上海交通大學」校名;1999年,原上海農學院並入;2005年,與原上海第二醫科大學合並。
同濟大學簡介:
同濟大學(Tongji University),簡稱「同濟」,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直屬,由教育部、國家海洋局和上海市共建的全國重點大學,歷史悠久、聲譽卓著,是國家「雙一流」、「211工程」、「985工程」重點建設高校,也是收生標准最嚴格的中國大學之一;入選2011計劃、珠峰計劃、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養計劃、卓越醫生教育培養計劃、111計劃、國家大學生創新性實驗計劃、國家建設高水平大學公派研究生項目、中國政府獎學金來華留學生接收院校、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國家級新工科研究與實踐項目、全國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示範高校、中美「10+10」計劃,全球環境與可持續發展大學合作聯盟、國際設計藝術院校聯盟、21世紀學術聯盟、卓越大學聯盟、中俄工科大學聯盟、中歐工程教育平台、國際綠色校園聯盟、同濟—伯克利工程聯盟成員,中央直管副部級院校。
同濟大學的前身是1907年德國醫生埃里希·寶隆在上海創辦的德文醫學堂;翌年改名同濟德文醫學堂;1912年與創辦不久的同濟德文工學堂合並,更名為同濟德文醫工學堂;1923年正式定名同濟大學;1927年成為國立同濟大學,是中國最早的七所國立大學之一。
❿ 台灣認可名冊所列大陸高校111所名單
名單如下圖所示:
黃標紅字為包括985院校在內2011年開始就承認的41所大陸高校,其餘70所為近日台灣多開放承認的院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