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大學職稱
1. 美國大學教師如何評職稱(大學系列一)
首先,NAU的老師分兩類,一類叫tenurefaculty, 是要評職稱的,Assistant Professor——Associate professor——full professor。另一類叫lecture,是主要聘請了來上課的,教職不那麼保險。而且沒有在教師議會上投票的權利,學位可以是碩士,不一定非博士不可。 前一類tenure faculty就要在職稱評定的軌道上(Tenuretrackline)一步一步前行。 那麼誰來給這些教師們評職稱呢?一共有6級: 第一級是系裡的P&T(promotionandtenure),一般由系裡的full professor組成。每年這些人要開會給老師的學術表現進行評價,是無記名的; 第二級是系主任Chair,他在前一級的基礎上寫他的評價; 第三級是院里的P&T,由各個系裡出教授組成,象NAU的教育學院有8個教授組成這個P&T; 第四級是院長Dean,他在前一級的基礎山上寫他的評價; 第五級是Provost(教務長),他再進行評價。教務長的角色有點類似唱黑臉的,有時有人沒評到,找校長,校長可以把責任推到教務長身上 第六級是President(校長),他是最終評定者。 在這6級里,系裡的P&T一般對所要評職稱的老師比較熟悉,也在相同或相近的研究領域,所做的評價較為准確。其他的就主要是看教師的材料來判斷了。有趣的是,NAU雖然是一個以教學為主的大學,但是教師評職稱依然最看重科研,教學和社會服務就沒那麼重視。教師有時也頗有怨言,系主任有時也很為難,社會服務不做不行,有的科研突出的上課也不是那麼好。評價體系中research、service、teaching分別進行等級評定(有非常好、好、一般、不及格四個等級),三個項目的權重也不一樣。 很多時候評定職稱要看人的。有個教師,來到NAU後,與學校、院、都簽了協議,她也非常努力的工作,等到幾年後要評職稱了,卻發現當時簽協議的那些院長、系主任都換了,新的院長、系主任對她的成績不予承認,不給她評教授。這位老師直接到校長那裡申訴,好在校長支持她,最後她評到了。 教師每年都要填寫自己本年度的工作情況,那可比中國的年終總結還復雜,Gretchen的這些資料比一本牛津字典還厚。學校每年都要與教師簽訂下一年的協議,並不是說你每年都有可能被開除,而是每年的工資都不一樣。象副教授大約每年底薪是4萬5,上課、科研沒有額外的報酬,但是有一些其他的活動會有,象暑假上課呀,組織訪問學者呀什麼的,一樣一個報酬,另算。Gretchen就說4萬多對於她們家來說根本不夠(她一個人養活3口人),所以她申請了好幾樣掙外快的項目。 博士畢業生如果在大學教書,評個副教授還是不難,評教授就要科研很突出,在本領域很知名,那就比較難了。而且教授的收入要高出好多,之所以這么難評主要原因也是學校想節省開支吧。6年一個學術評定期,沒評上就接著再評,當然你也可以提前,並不是那麼固定。沒有退休年齡的規定,你自己想退休就退。由於資金問題,NAU想減少開支,今年給退休教師制定了比較優厚的報酬,今年打算退休的人就比較多。 沒有學術期刊級別的規定,判斷文章的學術水平就靠P&T的同行們自己把握了。據他們介紹說進入P&T的老師都是大家認為比較公正的老師,是教師投票選出來的,你要珍惜你的聲譽,就秉公判斷。但是他們自己也說,學術價值太難判斷,仁者見仁,有時也有分歧。 美國大學現在都實行Faculty 。。。」 系主任因為夾在教師和院、學校之間,又要幹活有得罪人,所以並不是人人都樂意當。Alan當過6年,說很累,沒有自己的時間了,下一屆就決不當了。 院長是校長任命的,校長是校董事會(BoardofRegent, Arizona)任命的。NAU是公立大學,所以沒有自己獨立的校董,而是由整個亞利桑那州的董事會來決定,私立大學有自己的獨立的校董,自主權更大。同樣,亞利桑那州的董事會也決定其他本州的公立大學的校長人選。有趣的是,州董事會的組成人員往往並不是學者,甚至不是有很好教育背景的人。所以,Gretchen覺得,選的校長好不好有時也真很難說。校長換了往往院長、系主任、教務長等跟著都要換。他們覺得這很好解釋,校長肯定要選支持自己執政思路的人,選自己人是應該的。
2. 國外大學Instructor和Director是什麼職稱
講師
主任,導師
programmer 當中是e不是o ,制定計劃的人
放心,肯定對的
3. 請問美國大學,大家稱之為小秘的,正式職稱是什麼
呃,樓上的好激動啊。人家說的小秘是外國院校負責收學生材料,負責招生輔助工作的人。申請留學的孩子們傳承下來的一個叫法而已。
4. 在美國大學任教是否有職稱申請的年齡限制
填職稱不過在美國「助教」直譯的話是Assistant professor, 就是副教授的意思
5. 薪稅師是職稱嗎
1、薪稅師二級
為了區分不同標準的考生,薪稅師考試分為薪稅師一級、薪稅師二級以及薪稅師三級。舉個例子來說,薪稅師一級針對的對象是企業中高層管理者,比如人力總監、財務總監、董事長等等,薪稅師二級針對的是企業薪稅從業人員,或者中層管理者,比如人事、財務等等,薪稅師三級則針對的是商管、財會類的在校大學生。
2、什麼是職稱?
職稱最初源於職務名稱,理論上職稱是指專業技術人員的專業技術水平、能力,以及成就的等級稱號,是反映專業技術人員的技術水平、工作能力的標志。根據現行的制度,職稱按不同的系列去劃分種類,如高等學校教師系列、中小學教師系列、衛生系列等。比如說大學里的老師就得評職稱,從助教到講師到副教授再到教授。
3、薪稅師二級是什麼證?
薪稅師二級只是為了區分不同標準的考生,才出現的,它的意義並不同於職稱的定義。且薪稅師目前只獲得了國家的認可,列為新職業,所以薪稅師證書是職業資格證,並不是職稱,自然也不屬於中級職稱。
4、薪稅師未來有可能被列為國家職業嗎?
建立新職業,建立人才標准與培訓體系,納入國家職業資格目錄,還需要2-3年時間。目前考取的薪稅師證書將來有大概率可以掛靠國家的職業資格證書。並且未來的職業資格證書,也是有高頓合作的中國商業聯合會申報的,是一個體系下的產物。更多詳情請咨詢
6. 美國本科哲學系排名
美、德四個世界一流大學哲學系比較分析
2007-4-6 21:47:19 teiler 閱讀1050次
--------------------------------------------------------------------------------
現在,美國、德國、英國與法國依然是世界哲學大國,世界上一流大學哲學系的絕大多數集中在這幾個國家。中國大學的哲學系體制與英、法大學的體制有較大的差異,而與美國與德國的較為接近,尤其在構成形式、師資等方面與美國的十分接近。美國大學一流的哲學系基本上代表了當代世界分析傳統的哲學領域的最高水平,而德國大學的一流哲學系代表了歐洲理性主義及其他傳統哲學領域的最高水平。因此,本文將選擇美國大學哲學系三個,德國大學系一個,從教師構成、研究領域、課程設置三個方面予以分析,揭示世界一流大學哲學系的基本特點,以及每個哲學系的獨特之處,並以此為對照比較分析北大哲學系的現在水平,提出建設性的意見。
美國大學的三個哲學系,兩個選自近幾年全美哲學系排名一、二的哲學系,即紐約大學哲學系和普林斯頓大學哲學系,另一個則選擇具有悠久傳統,曾長期為美國乃至世界哲學研究重鎮的哈佛大學哲學系。德國大學哲學系各有風格,本文選擇歷史最悠久,力量最雄厚,在世界哲學界具有相當重要影響的蒂賓根大學哲學系。
一. 紐約大學哲學系
紐約大學(New York University)哲學系,在1998-2000全美哲學系排名錄上名列榜首,1997-1998排名榜上名列第二,是近十年來美國最優秀的哲學系之一,也是世界上最優秀的哲學系之一。
1. 師資:
1) 高級職稱比例高:全系共十六位教師,其中十三位教授,一位副教授,兩位助理教授。高級職稱佔全系教師87%強,教授佔全系教師比例80%強。
2) 教授大多是世界一流哲學家或專業領域內的世界一流學者,比如德沃金(Ronald Dworkin),內格爾(Thomas Nagel)是當今世界一流的哲學家。其他的正教授也大都是專業領域內的一流專家,代表著世界領先的水平。
3) 該系教授大都從事哲學基本問題,即基礎理論的研究,並建立了自己原創性的學說或理論,因而是真正意義上的哲學家。
4) 在現代分析哲學的主要領域內,該系教授基本上都處於領先的地位。
5) 值得注意的是,該系最傑出的教授,一般從事幾個領域的研究並保持世界領先水平。
2. 研究領域與水平:
該系重點研究如下領域:
1) 語言哲學(Philosophy of Language),全美排名第一 ;
2) 心靈哲學與認知科學(Philosophy of Mind and Cognitive Science),全美排名第二;
3) 規范倫理學(Normative Ethics),全美排名第二;
4) 政治哲學 (Political Philosophy),全美排名第二;
5) 應用倫理學及社會哲學(Applied Moral, Political & Social Philosophy),全美排名第二;
6) 法律哲學(Philosophy of Law),全美排名第一;
7) 邏輯學(Logic),全美排名第二;
8) 形而上學(Metaphysics),全美排名第二;
9) 數學哲學(Philosophy of Math),全美第三;
10) 認識論(Epistemology),全美排名第六;
11) 元倫理學(Metaethics)全美排名第六。
3. 課程:
該系課程分為兩個層次,即本科生課程與研究生課程。一個學期開設10門左右研究生課程,17門左右本科生課程;除了入門性課程,所開課程幾乎都是該系實力領域的課程,並且由該領域一流教授主持。
該系最有特色的課程是博士課程,第一,它重視哲學寫作與研究的強化訓練,設有專門的寫作課程;第二,強調學習哲學的最好方法,就是從事哲學研究,因此所有課程的內容幾乎都在當前的重點研究的范圍之內;第三,系裡的重點課程,往往有多名教師共同主持。第四,學生可以選修與紐約大學合作辦學的其他大學的課程。這種特色使得該系在培養哲學家方面成績斐然。
二. 普林斯頓大學哲學系
普林斯頓大學(Princeton University)哲學系一向是美國最優秀的哲學系,多年來一直在全美哲學系排名榜上名列前茅。在1997-1998全美哲學系排名錄上名列第一,1998-2000排名上名列第二。
1. 師資:
該系師資構成與水平與紐約大學哲學系有很多類似之處,具體的差別僅在於領先的專業領域的不同。具體情況如下:
1) 高級職稱比例高:全系共17位教師,其中12位教授,1位副教授,4位助理教授。高級職稱佔全系教師76%強,教授佔全系教師比例70%強。此外常年還有若干訪問教授。
2) 教授大多是世界一流哲學家或專業領域內的世界一流學者,比如劉易斯(David Lewis),約翰斯頓(Mark Johnston)和羅森(Gideon Rosen),都是當今世界一流的哲學家。其他的正教授也大都專業領域內的一流專家,代表著世界領先的水平。
3) 該系教授大都從事哲學基本問題,即基礎理論的研究,並建立了自己原創性的學說或理論,因而是真正意義上的哲學家。
4) 該系最傑出的教授,一般也從事幾個領域的研究並保持世界領先水平。
2. 研究領域與水平
普林斯頓大學哲學系重點研究領域與水平如下:
1) 形而上學( Metaphysics)),全美排名第一;
2) 語言哲學(Philosophy of Language),全美排名第三;
3) 心靈哲學與認知科學(Philosophy of Mind and Cognitive Science),全美排名第七;
4) 元倫理學(Metaethics),全美排名第二;
5) 應用倫理學與社會哲學(Applied Moral, Political & Social Philosophy),全美排名第六;
6) 科學哲學( Philosophy of Science),全美排名第二;
7) 邏輯(Logic ),全美排名第二;
8) 認識論(Epistemology),全美排名第六;
9) 古代哲學(Ancient Philosophy),全美排名第一;
10) 康德研究(Kant),全美排名第六;
11) 數學哲學(Philosophy of Math),全美排名第一;
12) 決策論(Decision Theory/Rational Choice Theory),全美排名第一。
3. 課程
普林斯頓大學哲學系課程分為本科生課程與研究生課程,前者是講授課,後者是討論課。該系總共開設40餘門本科生課程,每學期大約開10門左右;研究生課程50餘門,每學期大約開8門左右。
該系的課程與研究一樣,既重視當代哲學基本問題與理論,亦重視哲學史。這樣,該系的課程體系既注意為學生打下扎實而完備的基礎,又直接引導學生進入哲學研究。該系課程的另一個特色就是在古典哲學,政治哲學與科學哲學等專業強調跨系課程的修習。另一個特色就是,某一個專業的課程,可以由學生在教師指導下在同一專業的獨立研究來替代。在近三十年之內,該系在培養年青一代哲學家方面的成績,是其他哲學系無可比肩的。
三. 哈佛大學哲學系
哈佛大學哲學系是一個歷史名系,不僅曾有許多世界一流的哲學家在此任教,而且培養了無數傑出的哲學家。近幾年該系在全美哲學系排名一直徘徊於第六名,並有下降的趨勢,主要原因是幾位大師級的教授,如奎因(W. V. Quine),羅爾斯(John Rawls),古德曼(Nelson Goodman)退休與過世,並長期未能聘到優秀的哲學家。
1.師資
1) 高級職稱比例高:該系現有13名教師,其中教授8名,副教授1名, 助理教授4名。高級職稱佔全系教師69%強,教授佔全系教師比例61%強。
2) 該系曾有哲學大師雲集的歷史,現在尚有普特南(Hilary Putnam),諾齊克(Robert Nozick)等世界一流的哲學家,以及專業領域的一流學者。值得一提的是,該系有兩位年青教師被認為有望成為哲學界新一代的領袖人物。
3) 該系教授大都從事哲學基本問題,即基礎理論的研究,但近年來,在基礎理論領域少有原創性的教授出現。這也是該系水平不斷滑坡的重要原因。
4) 在現代分析哲學某些領域內,該系教授處於領先地位。
5) 與前面兩個哲學系相同,該系最傑出的教授,一般從事幾個領域的研究並保持世界領先水平。
2.研究領域與水平
該系雖然屬於分析哲學傳統,但重視哲學史的研究。近年來,它在一些基礎領域(或稱"核心"領域)的研究水平由於教師的變化而明顯下降,但仍在不少領域居於一流水平。
1) 形而上學(metaphysics);
2) 語言哲學(Philosophy of Language);
3) 心靈哲學(Philosophy of Mind);
4) 邏輯 (Logic),全美排名第八;
5) 科學哲學(Philosophy of Science);
6) 數學哲學(Philosophy of Math),全美排名第二;
7) 政治哲學(Political Philosophy),全美排名第三;
8) 規范倫理學(Normative Ethics),全美排名第一;
9) 倫理學史(History of Ethics),全美排名第一;
10) 康德研究(Kant),全美排名第一;
11) 藝術哲學與美學(Philosophy of Art/Aesthetics),全美排名第二;
12) 分析哲學史(History of Analytic Philosophy),全美排名第一。
3. 課程
該系具有較為完備和合理的課程體系,課程共有三種類型,也就是三個層次。第一類是導論課程(Introctory Courses),為本科新生設計和開設;第二類中級課程(Mid-level Courses),為已有初步哲學知識的本科生和研究生設計和開設;第三類研究生討論課程(Graate Seminars),主要為研究生設計和開設,也向本科生開放,但需得到任課教師的同意。
導論課程主要介紹形而上學、認識論的問題,現代與古代哲學導論,以及其他專業領域的導論課程和基礎性課程。
中級課程大部分是講授課,少數是初級討論課(低於研究生討論課)。中級課程構成了本科生的課程主體:分為如下四個門類:
1. 哲學史(History of Philosophy)。這個門類主要講授哲學史上的主要哲學家個人思想體系,比如像論述柏拉圖、亞里斯多德、康德的課程每年都開,此外每年都要開設一門關於某個唯理論哲學家的課程,,一門關於某個經驗論哲學家的課程。這個門類課程也包括時或開設的斷代史。該系也開設道德哲學史一類學科史的課程。
2.當代形而上學與認識論(Contemporary Metaphysics and Epistemology)。這個門類包含了相當廣泛而各異的的課程:語言哲學、心靈哲學、行為哲學、科學哲學、邏輯與數學哲學、形而上學與知識論。課程內容及題目依照課題研究方式而不同,比如,"心靈哲學"和"認識論",又如"真理與必然性",或者"維特根斯坦後期哲學"。
3.邏輯(Logic):這個門類的課程是為以哲學為主業的學生而開設的,它要求哲學本科生在其學業初期就修習邏輯導論課程,從而為學習與研究現代哲學准備技術的與概念的基礎。
4.道德哲學、政治哲學和美學(Moral Philosophy, Political Philosophy, and Aesthetics)。這個門類的課程一般也稱作價值理論課程(value theory),課程除了道德哲學、政治哲學與美學之外,還有上述學科的歷史。這個門類的課程非常強調直接討論相關的當代問題。
該系每個學期一般開設2、3門導論課程,10-15門中級課程,6門左右研究生討論課,一年大約12門。
四.蒂賓根大學哲學系
蒂賓根大學哲學系是德國歷史最為悠久、規模最大的哲學系之一,在世界哲學界素有重要影響。德國雖然沒有哲學系的排名,但該系公認是名列前茅的哲學系。
1. 師資
德國大學教師制度不僅具有明顯的等級區別,而且也十分復雜。略去其極為復雜的區別,可將其教師的職別簡單地分為教授、編外教授(一般認為相當於美國的副教授)和其他教師(絕大多數只有幾年合同的短期教師)。
1) 高級職稱比例大:該系共有大學教授8人,編外教授5人;此外還有合作大學教授6人 。
2) 該系多數教授都是專業領域內的世界知名學者,並且同時從事幾個領域內的研究工作;
3) 大多數哲學家從事歐洲傳統意義上的哲學基礎理論研究,但同時也研究英美分析哲學傳統的基礎問題和哲學史的研究。哲學與哲學史的研究往往是合而為一的。
2. 研究領域與水平
1)本體論;
2)認識論;
4) 邏輯學與哲學邏輯;
5) 古典哲學(希臘哲學研究具世界一流水平);
6) 德國唯心主義(世界一流水平);
7) 法國哲學研究(世界一流水平);
8) 解釋學;
9) 現代經驗主義及其問題;
10) 結構主義與新結構主義;
11) 道德哲學;
12) 應用倫理學(主要是科學倫理學,跨學科的綜合性研究,具有世界性影響);
13) 政治哲學(世界一流水平);
14) 美學;
15) 現代性理論;
16) 主體性研究。
3. 課程
該系課程設置極具特色,不僅課程內容極為廣泛,而且層次分明,類型多樣,適應不同類型與程度學生的需要。
1)講授課(Vorlesungen)有兩個目的,其一是教授系統地闡述自己的學說,研究成果,其二是為初學者系統地介紹某一理論、學說等。
2)導論課(Einführungsveranstaltung)為初學者學習哲學提供入門指導。
3)初級討論課(Proseminare)與討論課(Seminare)和高級討論課(Oberseminare)只有程度和要求上的區別,都是教師指導下的學生閱讀研究課。在所有這些課程中,討論課要佔到所有課程的50%左右。
4)專題討論課(Kolloquien)是一種頗為特殊的課程形式:其內容可以是討論博士生正在寫作的論文題目,也可以由學生與教師約定,或由教師確定。主持的教師也從一位至數位不等。課程的形式就是教師與學生,以及學生之間的直接討論與駁難。美國一些著名大學也採用這種形式。
5)工作小組(Arbeitskreise:)是為特定的學習計劃而開設的課程。
該系每學期平均開出討論課和其他高級課程28門左右,討論課以下程度課程28門左右 。
五. 分析與比較
1.師資
1)就我們所見到的情況而論,美國大學正教授與副教授之間並沒有一定的比例;只要夠格,擁有終生職位的教師可以都是教授。所以在一流哲學系教授往往占絕對多數,因為它可以聘請到最優秀的人材。這一點是我們所應當十分注意的。德國大學哲學系裡佔主導地位的也是大學教授,即正教授。
2) a)教師絕大多數是從事基礎理論研究的原創性的哲學家,這是他們能夠成為一流哲學家的最重要最基本的原因。b)一流哲學家,尤其身為學界領袖的哲學教授往往從事幾個基礎領域的研究,從而能夠達到博大精深的程度,有利於原創性思想的產生。中國哲學系應合理設置從事基礎理論研究和跨專業研究的教授職位。
3) 一流哲學系在具備良好制度的前提之下,都是通過直接聘請一流教授(或者具有一流教授潛質的青年教師)而提升自己的地位的,所以人材競爭與網羅對保持一流水平至關重要。
2.研究與研究領域
1) 一流哲學系水平的最重要標志,就是在基礎理論與基本問題等領域,不僅具有強大的研究實力,而且具有建立和提出原創性思想、學說與理論的領袖人物。
2) 學術評價體制的規范化對於研究水平的快速提升,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
3.課程
從以上四個系的情況來看,討論課(seminar)應當成為哲學系課程形式的主體。這種類型的課程有如下幾個優點:第一,著重訓練學生的研究能力;第二,有助於引導學生直接從事理論研究;第三,促使學生大量閱讀原著,拓寬知識與理論基礎;第四,教學相長,學生與教師的平等討論,對教師研究的深入與全面大有促進作用。第五,教師可以將最新的研究進展及時地提供給學生與其他參加者,並且得到最切近的批評。但要開好討論課有一個前提,就是教師和學生都必須在課前投入足夠的時間,做好充分的准備。那種(教師和學生)事先不作充分准備、上課時東拉西扯、缺乏學術內容和理論深度的討論課應該排除
7. 機械類工程師職稱怎麼考
機械工程師資格考試分為基礎考試和專業考試。
基礎考試合格並符合本辦法規定的專業考試報名條件的,可參加專業考試。
專業考試合格後,方可獲得《中華人民共和國機械設計注冊機械工程師資格證書》。
基礎考試分2個半天進行,各為4個小時。專業考試分專業知識和專業案例兩部分內容,每部分內容均為2個半天,每個半天均為3個小時。
基礎考試的申請要求:
1、取得本專業或相近專業大學本科及以上學歷或學位。
2、取得本專業或相近專業大學專科學歷,累計從事機械專業建設工程設計工作滿1年。
3、取得其他專業大學本科及以上學歷或學位,累計從事機械專業建設工程設計工作滿1年。
專業考試的申請要求:
1、取得本專業博士學位後,累計從事機械專業建設工程設計工作滿2年;或取得相近專業博士學位後,累計從事機械專業建設工程設計工作滿3年。
2、取得本專業碩士學位後,累計從事機械專業建設工程設計工作滿3年;或取得相近專業碩士學位後,累計從事機械專業建設工程設計工作滿4年。
3、取得含本專業在內的雙學士學位或本專業研究生班畢業後,從事機械專業建設工程設計工作滿4年;或取得含雙學士學位或研究生班畢業後,從事機械專業建設工程設計工作滿5年。
4、取得通過本專業教育評估的大學本科學歷或學位後,從事機械工作滿4年;相近專業大學本科學歷或學位,累計從事機械專業建設工程設計工作滿6年。
5、取得本專業大學專科學歷後,累計從事機械專業建設工程設計工作滿6年;或取得相近專業大學專科學歷後,累計從事機械專業建設工程設計工作滿7年。
(7)美國大學職稱擴展閱讀
截止2002年12月31日前,符合下列條件之一的,可免基礎考試,只需參加專業考試:
1、取得本專業博士學位後,累計從事機械專業建設工程設計工作滿5年;或取得相近專業博士學位後,累計從事機械專業建設工程設計工作滿6年。
2、取得本專業碩士學位後,累計從事機械專業建設工程設計工作滿6年;或取得相近專業碩士學位後,累計從事機械專業建設工程設計工作滿7年。
3、取得含本專業在內的雙學士學位或本專業研究生班畢業後,累計從事機械專業建設工程設計工作滿7年。
4、取得本專業大學本科學歷或學位後,累計從事機械專業建設工程設計工作滿8年;或取得相近專業大學本科學歷或學位後,累計從事機械專業建設工程設計工作滿9年。
5、取得本專業大學專科學歷後,累計從事機械專業建設工程設計工作滿9年;或取得相近專業大學專科學歷後,累計從事機械專業建設工程設計工作滿10年。
6、取得其他專業大學本科及以上學歷或學位後,累計從事機械專業建設工程設計工作滿12年。
7、取得其他專業大學專科學歷後,累計從事機械專業建設工程設計工作滿15年。
8、取得本專業中專學歷後,累計從事機械專業建設工程設計工作滿25年;或取得相近專業中專學歷後,累計從事機械專業建設工程設計工作滿30年。
參考資料
網路-機械工程師
8. 美國大學里的Instructor是個什麼樣的職稱類似於講師
首先來你得熬到教授。。。你phd畢業以自後很難直接當講師的,尤其是在商學院裡面當faculty,估計你得熬個博士後什麼的,然後當普通的講師,然後一步步發論文,搞成果,在學校鑽營,才能做到副教授。在美國大學這種論資排輩且評教授很嚴格的的地方只有兩種可能讓你做到教授,第一你是天才,第二你很能熬(文科尤其看重這點,因為難出成果)。我的金融學教授都60還是副教授。哥大的普通講師年薪大概11-12萬美金,教授更高些,但是還是要看你的resume,看學校怎麼給你開了,有可能搞到20萬一年
9. 美國大學里的researcher是個什麼職位
researcher 的主要職責就是做研究, 雖然有可能也參與教學.
與做的研究及研究的成果有關, 這是個可大可小的專職務, 有時屬還可加成senior reseracher, chief reseracher...
professor的主要職責就是做教學, 雖然也參與研究
10. 正在申請美國大學研究生,其中有一步Recomender LIST 中的POSITION是填教授(職稱)還是助教(崗位)
填職稱
不過在美國「助教」直譯的話是Assistant professor, 就是副教授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