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大學捐款
⑴ 美國大學為什麼能吸引中國人捐款
你是美國公民抄,享受美國公民的待遇,不需要考托福(當然你的語言要好,英語),如果想申請好的美國大學獎學金需要考SAT,最好修一些AP課程,你比國內學生要有優勢,同樣情況你優先,而且讀公立學校你的費用也比中國留學生要低很多。畢竟在你的國家。記住你是美國人!!
⑵ 美國的頂尖大學哈佛和耶魯是私立大學,可以捐款入學是不是這樣的
是可以的,但是看家族背景以及綜合素質的,也就是說,你是非常普通的專老百姓或者很拽的高官子屬弟的話,一般是不接受的,需要才學,素質,修養,等綜合評估,不一定是爆發的家族都可以上的,我建議好好學習吧,中國的教育以及中國的文化都是非常有價值的,我就喜歡中國的教育,關鍵是學會去愛護和深入了解。
⑶ 為什麼中國人捐錢給美國大學
第一,美國的名校,特別是常青藤,現在大多靠校友吃飯。這些學校只要發回現人才就答去招募、爭奪。你要是窮光蛋,學校就把學費生活費全包下來,而且還會畢恭畢敬地說:「感謝你到我們這里來讀書!我們的校園因為有了你會變得更加豐富。」入學後,學校對你無微不至。一位美國學生告訴我:大學生是第一次離家的孩子,剛離開父母心裡空落落,大學就要成為學生的第二個家,迅速填補父母在孩子心裡留出來的感情真空。
第二、學校靠校友,對畢業生也就非常恭敬。比如,我們畢業後,學校總把校友刊物免費寄來,系主任每年寫信報告系裡的情況,學校在我們的居住地區有活動總要通知。耶魯選校董,也每次都把選票寄來,並且反復通過電子郵件等通信手段督促投票。要知道,校董是學校的最高權力機構。校長就是校董事會任命的。誰進董事會,又要由校友投票決定。我們夫婦當時雖然博士都沒有畢業,但已經有了碩士學位,以校友的身份投了票。這大概是我們作為外國人在美國行使的唯一一次選舉權。所以,我們拿的並不僅僅是一張耶魯的文憑,而且是一個當家作主的權利。
⑷ 美國本科申請捐贈入學的學校有哪些
美國人向來有捐贈的傳統。許多美國私立大學因捐贈而起源,因捐贈而發展。大學對捐贈很看重。許多著名的大學(如哈佛大學和斯坦福大學)都是以建校早期的主要捐贈者命名的。許多大學的建築上,只有兩類人的名字會被銘刻在大理石上:為國捐軀的校友和重要捐贈者。
為什捐贈對這些大學如此重要?有別與其它西方國家,美國著名大學大多數是私立。私立大學不能從政府那裡得到直接的財政資助。大學的財政主要來源於學費,捐贈和向社會(包括政府)承擔的研究項目。其中捐贈佔了很大的份量,越是有名的大學越是如此。以哈佛大學為例,2009年哈佛大學校務支出總共是35億。35億是個什麼數量?根據世界銀行公布的2008年全世界182個國家和地區國內生產總值(GDP)數據,其中33個國家的國內生產總值低於35億。而哈佛大學支出的35億中,近17億來自它的捐贈基金。
請注意捐贈基金(endowment)和捐款(donation)是相互關聯的兩個不同概念。捐贈基金來源於捐款和投資,是大學多年接受捐款的總和,以基金形式存在,投資組合由股票,債券投資,風險資金,房地產等形式組成。全美國的大學2007年一共收到295億美元的捐款。收到捐款最多的是斯坦佛(8.3億)和哈佛(6.1億)。近十幾年許多大學捐贈基金的增長主要得益於投資。比如哈佛大學在2007財政年度收到的捐款為6.1億美元,但捐贈基金卻增加了57億。在這次金融危機之前,美國有80所大學的捐贈基金超過10億美元。2008年哈佛的捐贈基金為365億美元,耶魯緊隨其後,為228億美元。為了保證大學的持續發展,一般情況下每年從捐贈基金中僅抽出5%作為大學當年的運行支出。
形形色色的捐款動機
向大學捐款的人包括校友、公司、非盈利組織,甚至包括外國政府。通常校友捐款佔了很大的比例。據2008年的數據,大學捐款30%直接來自校友。即使其它來源(如公司或非盈利組織)的捐款,常常也有校友在其中起促進作用。大多數參與捐款的校友,屬於中產階級的芸芸眾生。捐款額不大,不會在學校的大樓上留名,也不會上報紙。他們的捐款動機很單純,只是出於對母校發展的關心。校友參與捐款的比例以PrincetonUniversity和AmherstCollege最高,達61%左右。
為什麼美國大學能吸引這么多校友的捐款?一個關鍵的原因,是學校非常重視培養學生對母校的家族感。許多大學,尤其一些私立大學,對學生的關照達到了無微不至的程度:如果你申請大學之前想到該大學看看,招生辦公室會有專人接待,安排你直接體驗學生生活,在學生宿舍住一晚上,在學生食堂吃飯,到教室旁聽課程,到圖書館和實驗室參觀等等;你剛收到錄取通知書,你所在地的校友聯誼組織馬上會組織聚會,安排與當地校友見面;上大學後如果你設想將來學醫,學校會安排你假期在某位當醫生的校友家住一個星期,白天帶你到診所旁聽,到醫院參觀,晚上帶你去聽音樂會,去游覽;畢業後找工作,學校會鼓勵各地校友會協助;如果你畢業後從事低收入的社會公益活動,你的學生貸款可以延期回付甚至被減免;你畢業後無論到哪裡工作,校友聯誼會無處不在;甚至將來你的子女申請你的母校,還會有特別的優待,即所謂Legacypreferences。經過這種長期的感化和洗腦,自然而然會對母校心存感激,待機回報。
這種家族般的依附感加上社會上對名校的追捧,自然會派生出一種精神貴族的感覺。美國沒有皇室,沒有世襲貴族,但從私立名牌大學那裡,看得到社會上對於歐洲傳統文明的嚮往。校園建築總是古色古香,庭院和圖書館總是充滿貴族氣息。在私立名校中佔主流的通識教育(generalecation)更是繼承了古希臘培養貴族的博雅教育(liberalecation)的傳統,注重人文素質培養甚於專業訓練。受這種氣息的熏陶產生的榮譽感和母校的興衰直接相關。一個最典型的例子,是近年的金融風暴雖然重創了大學的捐贈基金(大學捐贈基金普遍縮水20~30%),也讓許多校友囊中羞澀,但一些名校參加捐款的校友人數反而有所增加。這使得這些學校對來自低收入家庭的學生的經濟資助不減反增。
所以在申請美國大學的時候,不論是讀本科還是研究生,都可以在關注綜合排名、專業排名之外,了解一下這個學校的校友和捐贈。因為校友是學生未來就業和發展的潛在人脈資源,而校友的捐贈則為大學的硬體軟體帶來了有利的資金支持。
⑸ 中國「電池大王」給美國大學捐款七千萬後,怎樣了
許多人終其一生追求功名利祿,在以為自己得到了令萬人羨慕的財富時,卻因為自己的囂張舉動落得楊慎在《西江月》中所寫的:「榮華富貴轉頭空,恰似南柯一夢」的下場。無論是《紅樓夢》中風光無限的賈府還是歷代稱王稱霸一方的帝王將相,都不乏有這樣的人。
與此同時,希望在美國能夠拉到投資的鍾馨稼沒有發現自己的公司內部已經對自己出現了極大的反對,後來他的合夥人將他告上法庭,最終敗訴的鍾馨稼被罷免了當時中聚雷天電池有限公司的執行董事職位,自己的公司也被改名為中聚電池,他還背上了接近兩個億的債務。
一代電池大王就此宣布破產,令人扼腕唏噓。自此,他名聲也壞了,錢也沒了,落得了個竹籃打水一場空的下場。整個事件的發生和鍾馨稼一味執著於捐款和擴張自己在國外的市場,而沒有顧及國內內部矛盾有極大的關系。
⑹ 給美國頂級大學捐款真的能幫助錄取么
是可以的,但是來看家族背景以及自綜合素質的,也就是說,你是非常普通的老百姓或者很拽的高官子弟的話,一般是不接受的,需要才學,素質,修養,等綜合評估,不一定是爆發的家族都可以上的,我建議好好學習吧,中國的教育以及中國的文化都是非常有。
⑺ 中國人該不該向美國大學捐款
就是因為中國人成績太好了,所以錄取的不多。 美國的大學需要平衡各個族群的。
⑻ 美國大學為什麼會得到那麼多捐款
美國的大學所接受的捐贈,一直就是他們主要活下去的「理由」。美國大學內接受校友的容捐贈率也是衡量其辦學是否成功的指標之一。據悉,一般的美國名校的校友捐贈率都在30%~40%,像普林斯頓大學校友捐贈率更是高達61%。
美國的大學之所以能接收到如此之多的捐款,首先,這部分原因,可能還是源自美國人對於慈善的理解。美國人愛捐款是出了名的,其長期以來形成的捐贈文化,可謂是源遠流長。有統計稱,在美國,參加捐贈者比行使公民投票權者多的多。另外他們的法律也鼓勵捐贈,捐贈可以免稅什麼的,那都是老黃歷了。
其次,是美國學校的捐款安全有嚴格的制度保障。捐款用哪裡、怎麼用,都有明確的規定。
另外,美國大學所接受的捐款,也不是就放那裡貶值的,它有一整套保值、增值的方式方法。有專業的人員進行操作。
當然,捐款最根本的,還是源自捐贈者的那份善心,而善心的形成,最重要的一點,當然還是源自對學校的「感激」。
當然,還有部分富豪為子女獲得優先錄取權而向學校捐款。
⑼ 美國大學如何使用捐款
是可以的,但是看家族背景以及綜合素質的,也就是說,你是非常普通的內老百姓或者很拽的高官子容弟的話,一般是不接受的,需要才學,素質,修養,等綜合評估,不一定是爆發的家族都可以上的,我建議好好學習吧,中國的教育以及中國的文化都是非常有。
⑽ 知乎· 在美國大學的捐贈基金工作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其實大部分美國大學基金會就是一種FOF (Fund of Fund),只不過沒有直接客戶的壓力,而程序上只需對董事會負責。至於內部工作如何,基本上每家學校各不一樣。在我知道範圍內,大概介紹下。
首先,分兩類:一, 公共的-大多是公立大學的基金會,如加州大學,德州大學。這類基金會需要向公眾定期報告。幾個特點:
1. 由於需要公開很多信息,這樣子學校基金可能會喪失一部分的超額收益,因為不共享倉位的投資經理會被排除。從投資配置的角度講,這樣就有了偏見。如果你不是因為認為不透明的經理比透明經理表現要差而做這樣的決定,理論上你的配置不是最優的。
2. 公共的大學基金管理人員的薪水要公開,如果完全市場化的薪水結構,會受到很大的公共壓力。
3. 會收到很多公眾的質問,需要PR部門支持。公共關系很重要。
二,私有的-大多是私立大學基金會。如哈佛耶魯。
1. 由於是私有化的部門,這類的大學基金會不需要公開太多信息。
2. 基金管理人員薪金可以完全市場化,只要董事會批准。之前有新聞爆出哈佛的交易員幾百萬美金薪水遭到董事會質疑。
3. 投資也更自由,工具更多,可投資的范圍更廣。大學基金會是非盈利組織,從公司本質上就決定了整體工作節奏跟各大對沖基金投行肯定是要慢些。而且大學基金是買方,各大基金經理,咨詢公司,資管公司,軟體公司都會到你辦公室來攬生意。另外,個人覺得,由於跟大學有千絲萬縷的聯系,大部分的大學基金的學術氣氛濃厚,有很多高級經理同時也是教授,也經常會有學術大牛來探訪。我曾經打開過一個「古老」的EXCEL模型是由William Sharpe(諾獎得主,Sharpe Ratio公式發明者)親自編寫,蠻驚訝的當時。這些人都是慢性子,所以大學基金大都是四平八穩的。
現在把題目延伸出去一下下,從投資角度來講,大學基金的兩個主要特徵:
1. Allocation 比 Selection 重要!大學基金其實就是allocator。 資產配置對總體收益的影響比選擇出好經理人影響要大的多。畢竟大學基金講究的是Diversified,表現再好的經理,在整個portfolio下不見的佔比能超過個位數百分比的。
2. 大學基金是長期投資者。捐贈金從技術角度上講是最追求長期收益的一種資本,因為捐贈金沒有obligations。如果學校沒有財務上的需要,理論上捐贈金是不用考慮「贖回」的。所以如我之前答的一貼里問的,這就是為什麼VC/PE拿了很多養老金捐贈金的投資。因為長期投資者可以拿流動性缺失的超額收益,這正是VC/PE提供的。也正因為是長期投資者,所以在大學基金里的人都有很長的工齡,流動性較低,這也復合了整個基金的格調:長期穩定的增長。稍微講下耶魯和張磊,據我所知,張磊只在耶魯實習過,但是這就夠了,因為結識了David Swensen,當代最偉大的投資人之一(或者沒有之一)。而且張磊本身當時能力就很突出,已經夠格可以當基金經理了。Yale給了第一筆錢,也帶動了其他幾所學校基金。加一句,現在前10大美國大學基金,有6家還是7家的首席投資官都是David Swensen以前的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