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專業名單 » 中國大學生在美國綁架

中國大學生在美國綁架

發布時間: 2025-01-30 00:24:21

㈠ 章瑩穎案二次聽證,你覺得她生還幾率有多大

我覺得她生還的概率是不大的,因為,外國的環境,安全的環境本來就是讓人懷疑的,再加上失聯這種可怕的東西,可以說是凶多吉少呀~
而且,我聽說美國有那種變態是虐待狂。。美國有線電視警官分析指出,部分心理扭曲兇手的確會在行兇後前往受害人的葬禮,以重溫犯罪經過。有些兇手前往與受害者有關的現場是因心中懊悔,但更有兇手前往是為了「欣賞」自己的犯罪後果:「看哪!這些人聚集起來悼念受害者,都是因為我。」所以,在一個有這樣變態的環境里,難免是讓人不由得懷疑她的生還幾率。。。我想也是沒有什麼生還幾率吧~
但是,我再想,那個聽說那麼牛逼的FBI怎麼找一個小女孩都找不到?大家都設想受害者會藏在哪裡?湖裡?玉米地里?怎麼可能找不到呢?毀也會有毀的痕跡吧!中國的今日說法里,十幾年後發現的無頭女屍都給找到兇手了,找到時兇手都老了也給找到了呀!

但是,關於這個二審,我們也是感到擔憂,擔憂罪犯沒有得到應有的懲罰。美國法律是這樣的,可以交換條件的,因為死刑費用高於終身監禁,所以很多州廢除了死刑,現存死刑的州,像這種嫌疑重大但沒有確切證據的案件,檢方一般會跟嫌犯談條件,免除其死刑,這樣案件也偵破了還為美ZF省下一大筆錢。這就是美國的法律,人人嚮往的出國留學,鍍金,嚮往的美國。說再多我們也是在中國,我們的輿論影響不了美國的法律,耐心等待吧!會有真相大白的一天!希望還能再挺一挺,不要放過他。

㈡ 女大學生失聯主要原因是

女大學生失聯事件現狀及對策分析
摘要: 當代大學生作為知識經濟時代十分寶貴的人才資源,是民族的希望、祖國的未來。他們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如何,直接關繫到21世紀中國的命運,關繫到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目標的實現。隨著男女一律平等的觀念日益深入人心,女大學生越來越成為該校的重要成員。高等教育發展規模的擴大與速度的提高,在校大學生數量急劇增多,學校對學生教育、管理弱化的問題越來越突出;同時,受市場經濟負面因素的影響,女大學生的安全引發的問題引起社會各界的重視及關注。特別是今年八月成為女大學生失聯黑色季,更是引發各界的關注及思考,本文通過對當前我國女大學生失聯事件的概述及案例分析,探討事件背後的原因及相關對策分析。
關鍵詞:女大學生、失聯、原因、對策
正文:
「失聯」一詞最早出現在馬航事件中,字面解釋為失去聯系。而最近,「女大學生失聯」這幾個關鍵字成為網上熱詞。究其緣由是近來頻發的女大學生在上學途中與親友失去聯系後被害的事件,如:9月5日消息,四川19歲女大學生返校途中失聯;9月4日消息,鄭州大四女學生張琳琳到開封上學途中失聯遇害;8月28日消息,江蘇吳江大二女生高秋曦返校途中失聯被搶劫殺害;8月21消息,22歲大學生金某返校途中失聯被黑車司機綁架、性囚4天;8月20日消息,重慶郵電大學女生高渝「搭錯車」失聯被車主殺害諸如此類的事件,每一次都沉重撞擊著社會尤其是學生家長們的心靈。
女大學生這個群體,代表的是接受過高水平教育的群體,失聯的背後究竟有著什麼樣的原因呢?
一:教育方面:缺乏安全教育
(1) 學校教育:
一方面,學校的安全教育,往往被分數擠開。小學的語文、數學、英語,中學的政治、歷史、生物、化學等文化課都是學生每天必上的課程,除次之外,安全教育課程又剩下多少呢?國務院在2007年頒布了《中小學公共安全教育指導綱要》,綱要規定中小學必須開展公共安全教育課程。但由於綱要並未明確規定安全教育應佔多少課時,所以學校在應試教育的壓力下,安全教育課程往往被基礎課占據。據《齊魯晚報》報道,不少高中生反映安全教育課多是說教,枯燥無味,不太願意聽,造成的結果就是索性成了自習課。學校本該設置的安全課未能發揮其重要作用,造成學生普遍缺乏安全教育。
另一方面,在「唯分是舉」的高考大環境下,家長和老師都讓孩子、學生一門心思
地撲在題海中,只為求高分,「高分低能」便成為一代代學子的寫照。與此同時,學校出於學生的安全考慮,普遍採取封閉式管理,學生與外界的接觸機會因此減少。所以當危險真正降臨時,學生往往不知所措,缺乏處理事件的經驗和勇氣,這在一定程度上,不利於培養學生的危機處理能力。
由於上述兩個方面的原因,學校這個有著師資力量,有著教育資源的場所,並未完成對學生進行必要的安全教育,往往在事後,提醒學生應該注意安全,僅僅是簡單的提醒,並未系統的進行必要的安全措施,所以學校教育缺乏安全教育是造成現當代大學生安全意識不高,自我保護能力不強的重要原因,也是此次女大學生失聯事件背後的原因。
(2) 家庭教育:
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而家庭是教育重要的一環。女大學生頻頻失聯,與家庭
1/7
教育有什麼樣的聯系呢?首先來看一個真實的案例:8月9日失蹤的重慶郵電大學女大學生高渝,在上了黑車後還給母親發了簡訊,說自己上錯了車,但馬上到家。高渝的母親牛女士看到簡訊後並沒有擔心,次日上午給女兒打電話才發現女兒已經失聯。從這個案例中,我們可以看到女大學生的母親知道女兒上錯了車,但沒有立刻打電話過去確認女兒的實況,原因何在,就不得而知了。但我們可以從中看到,孩子缺乏危機意識,本就體現著家庭教育的缺失,家裡人或者說父母親並未告訴孩子在外的安全問題應該如何保障,有沒有提供一些原則必須遵循,如:不能坐黑車,不能晚上一個人外出。不管諸如此類的原則能否落實,最起碼這能讓孩子在作出選擇時能加以考慮,能留多個心眼。而在這個案例中,家長在危急關頭再一次失職,讓一場本可以挽回的悲劇發生。這就不能不說女大學生失聯與家庭教育無關了。

㈢ 震驚,多倫多大學中國留學才子自殺身亡

是的。據了解,楊志輝在多倫多大學攻讀葯理毒物學(Pharmacology and Toxicology Specialist Program),是一名即將畢業的大四學生。

他2013年畢業於上海中學國際部,同年拿到獎學金考入多倫多大學。

他學習成績優異,績點高達3.96(滿分4分),原本2017年就要畢業。

從入學到今年3月,楊志輝共獲得校級、院系級七項獎學金和榮譽。

就是如此一位品學兼優的學生,卻忽然在畢業前夕自殺身亡。出國留學就要從名校畢業,怎麼會想不開要去自殺?

Snap003.jpg

課業、生活、情感、社交的壓力;身在異國他鄉沒人傾訴都可能是原因。

據了解,多倫多大學有8000名中國留學生。加拿大發生留學生自殺身的案例並非少數;留學出國背後的艱辛,沒有經歷過的人很難懂。

多倫多大學學生會副主席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自己的朋友和同學中有一半的人都感到抑鬱孤單。焦慮情況是普遍存在的:

有一個大三的女孩子,由於學習很吃力又感到孤單,約9個月前服用安眠葯企圖自殺。幸好自殺前發了微信朋友圈向朋友道別,有人及時看到趕到她家裡救了她一命。

很多中國留學生都是獨自來到加拿大,食物及文化都不適應,感到很孤單。

由於英文不好,文化差異,學習遇到問題也不知道如何求助。沒人幫他們,也不知道要找誰幫忙。不想讓父母擔心,報喜不報憂,把情緒埋在心底,長久就會產生各種心理問題。

大多數同學在大學一年級都會出現問題,有的能夠融入環境後漸漸好轉,不過有的到三、四年級都仍存在。

讀書成績好的學生反而更容易焦慮及抑鬱,因為他們對自己要求很高,給予自己很大壓力。中國家長往往也給予子女太大壓力,而忽略子女對情感的需要。

而且有自殺傾向的學生中,女孩子較多,但真的自殺身亡反而是男孩較多。因為女生更容易說出問題而找到協助;但男生難以表達脆弱,容易輕生。

低齡學生心理問題

除了大學生之外,很多孩子年齡較小就遠離父母留學,文化和語言的差異很容易帶來精神壓力,造成各種心理問題:

據《洛杉磯時報》報導,在來美國上高中前,楊玉函(Yuhan Yang,音譯)恨不得立刻飛離中國的生活,因為在中國成天就是學習。

然而當楊玉函進入波莫納私立天主教高中後,頭幾天她哭了很多次。她的成績很好,但是直到進了監獄,她才真正學到了美國的"課程"。

她在波莫納加州女子監所里寫信說,

兩年前,楊玉函和其他兩名中國學生因為欺凌另一名中國高中生而被逮捕,她被控折磨、綁架和襲擊等多項重罪。

據受害者陳述,楊玉函等三人將她帶到Rowland Heights的一個公園,將她的衣服剝光,用煙頭燙她等。而事件的起因卻只是一張未付的餐廳賬單。

楊玉函現在19歲,她還有9年的刑期。她說,她不想為自己的行為找借口。但她表示,一個人在美國,將她置於一種奇怪的思維模式下。

她覺得自己當時沖動又愚蠢,"我再也不會做這樣的事了"。

全球化和迅速致富使越來越多的中國家庭選擇將教育和家庭分開。

家長普遍有一種"可以為你做任何事、犧牲一切"的思維,即使要和孩子分開也在所不惜。

每年都有許多像楊玉函一樣的中國學生來到美國,夢想獲得一個中國無法給予他們的未來。

他們中很多都討厭中國的教育體系。中國每年有900萬學生要競爭700萬個大學入學名額,因此每年都有約100萬落榜的學生來到海外讀書。

2015年,有30萬名這樣的學生來到了美國。過去10年,美國高中的中國留學生人數從1200人急劇升至5.2萬人。

而在這些無父母陪伴的"降落傘孩子"(Parachute)中,大部分小留學生都寄宿在熟人、朋友或從互聯網找到的陌生美國人家中,每月支付約1000美元。

他們已經催生出一個巨大的缺乏監管的監護行業,學生的安全和健康主要依靠寄宿家庭的良好意願。

正在進行相關課題研究的宋教授說,還未成年就遠離了熟悉的家和文化,這些降落傘孩子變得越來越封閉、焦慮、壓抑,以及更具攻擊性,有的還產生了自殺傾向。

教授表示,寄宿家庭和學校很難替代孩子家庭所能給予的那種支持。而且寄宿家庭也良莠不齊,家長根本無法鑒別。

17歲的留學生許(Hsu)是自己選擇來美國的。他父親,一家通訊公司的高管,給了他去美國的建議。

至今,他在美國的新生活也只是學校、籃球和計算機游戲。還曾有人朝他喊叫,讓他"滾回自己的國家"。

他現在寄宿在同是華人的周先生家中。周先生和他是老鄉,都來自深圳。周先生表示,之前他登出寄宿廣告後,甚至有6歲孩子的家長打來電話咨詢。

這么小就放心送出國。。。

周先生自己也有孩子,他表示十分擔心,許多家長對孩子將進入的環境缺乏充分的了解,大部分中國家庭都是通過中介選擇孩子的學校和寄宿家庭。

他說:"他們不清楚學校好壞,不清楚寄宿家庭好壞,但其它家庭都是這樣做的,他們也就這樣做了。這真的很草率。"

熱點內容
大學生踢踹民警 發布:2025-05-02 21:35:45 瀏覽:642
四川傳媒大學2016年校考時間 發布:2025-05-02 21:32:55 瀏覽:847
大學二本升一本專業 發布:2025-05-02 21:05:24 瀏覽:584
中南大學文學院男教授 發布:2025-05-02 20:58:41 瀏覽:297
南方醫科大學附屬恆生 發布:2025-05-02 20:58:41 瀏覽:928
江寧大學城的雙休小學教育機構 發布:2025-05-02 20:58:34 瀏覽:449
2017清華大學專業代碼 發布:2025-05-02 20:50:28 瀏覽:470
大學生當武警 發布:2025-05-02 20:45:32 瀏覽:513
南京工業大學老師待遇怎樣 發布:2025-05-02 20:41:52 瀏覽:126
王琦博士生導師 發布:2025-05-02 20:32:18 瀏覽: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