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學了不喜歡的專業的
㈠ 大學學了自己不喜歡的專業怎麼辦
一些大學新生發現:自己根本就不喜歡自己所學的專業。再加上個別專業近幾年來就業形勢不佳,更讓這些朋友深感茫然。如果在一段深入性的學習後,發現自己所學的不是自己所喜歡的,那麼該怎麼辦:
思想方面
1、放下思想放下包袱
只有放下思想包袱才能使自己心平氣和,直接面對生活中的種種不如意,進而找到解決問題的對策和辦法來。也只有放下了思想包袱,才能以更加開闊的胸襟勇敢地面對專業困惑。心理學家告訴我們:認同、接受自己的不良狀況是解決問題的第一步。存在這樣那樣的專業困惑的大學新生不妨靜下心來仔細分析一下,看看自己是否能夠改變自己的專業狀況,如果能夠的話,就努力爭取;如果不能應該勇敢地面對它、分析它、解決它。
2、改變錯誤觀念
必須放棄對專業的終極依靠思想,把專業學習視為個人成長的工具和手段。大學里的專業學習並不能作為此後包打天下的惟一法寶,各種實際技能和綜合素質才是自己終身受益的寶貴財富。實際上,現代大學教育尤其注重學生的實際技能和綜合素質的培養,而這又並非某個專業所獨有的,並且,許多能力和素質的培養也不僅僅來源於某個企業。明乎此,我們就不會對所學專業產生那種惟一依靠的感覺。所學專業不適合自己,決不意味著我們個人命運的終結。
3、培養學習興趣
隨著專業學習的逐步深入,我們對於所學專業有了進一步的認識和了解,學習興趣也會慢慢地培養起來。有些朋友陷於專業困惑當中而不能自拔,專業學習無所用心、自暴自棄,最後只得退學了事,白白地浪費了大好的學習機會,這實在不能算是明智之舉。
行為方面
第一招:轉系——在大學里「跳槽」
大學新生進入大學後覺得專業不適合自己,可以根據具體的情況轉專業,轉到自己喜歡的專業。但需要注意的是大學新生轉專業是有條件的,比如,分數是否達到轉換專業的條件,有些專業對身體條件是有要求的,有些專業是不能轉的,因此,在轉專業時要考慮清楚地同時要了解學校在這方面的規定。
第二招:副(輔)修——成為復合型人才
各大學內「副修」或「輔修」叫法不同,但大體情況基本一致。一般是本專業課程修滿三四個學期後,在教務處指定的時間內辦理修讀第二專業。院校對申請副修的學生會有一定的資格要求,如必須跨院系修讀,入學以來的成績要達到一定標准,沒有受過行政警告以上處分等等。
學生在完成主修專業畢業時,如已修滿某副修專業規定學分,可授予副修專業結業證書。
第三招:考證——增加求職「敲門磚」
大學期間考些專業證書,也不失為一個提高自身含金量的好方法。目前社會上的證書類型有很多,大學里比較流行的有注冊會計師考試、國家統一司法考試以及計算機等級考試。國家統一司法考試難度比較大,2002年首次考試吸引了36萬多人參加,合格率僅為7%。
此外,語言能力證書也是求職時的重要「敲門磚」。除了我們比較熟悉的國家四、六級英語考試,還有TOEIC考試、中高級口譯證書、BEC(劍橋商務英語)考試等比較受學生歡迎。
第四招:社會實踐——豐富社會閱歷
除了參加各種考試之外,積極參加社會實踐,增加自己的社會閱歷也不失為一個有效又實際的做法。
如今只要留心各種招聘啟事,就會發現幾乎所有崗位都有對工作經驗的要求。多家著名企業的人力資源總監也表示,他們更看重應聘人員的社會實踐能力。所以用實踐來彌補專業知識的不足、用實踐來代替工作經驗的缺乏非常有必要。
除了以上提到的道路,還有考研、出國留學等多條道路需要新生自己去發掘。然而必須提醒的是,走這些道路相當佔用時間,學生必須慎重選擇以免貽誤「正業」。
㈡ 大學讀了自己不喜歡的專業怎麼辦
在進入大學的時候,有很多同學因為調劑而進入了自己不喜歡的專業,這種情況下學習的話會覺得很煎熬,那麼有以下幾個辦法可以解決:
1、轉專業
如果你真的對自己的專業不感興趣,你也可以在入學後換專業,畢竟「強扭的瓜不甜」。搞清楚自己學校轉專業的條件,有些學校不允許轉,有些學校對成績名次有要求,那麼就努力讓自己在第一學年在本專業名列前茅,最好能夠獲得獎學金。即使最後轉不了,對你也有益無害。
無論在大學裡面,我們所學的是喜歡的或者不喜歡的專業,都應該好好學習,不浪費這幾年的青春。
㈢ 大學讀了自己不喜歡的專業怎麼辦
讀的專業,不喜歡的話,一般有兩種辦法。
而且現在很多人最後畢業從事的工作都跟自己的專業都沒有關系,這個很常見,也不必太太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