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教授導師 » 與南開大學徐江教授零距離

與南開大學徐江教授零距離

發布時間: 2022-01-21 23:56:19

⑴ 徐江的國籍

河北 徐江,河北人,原為南開大學文學院副教授,其目前主要研究方向為「新概念寫作學」及「中學作文指導糾繆」。

⑵ 徐江的基本信息

徐江,河北樂亭縣人,南開大學文學院副教授,現已退休。

⑶ 影響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因素有哪些

一、研究意義
1、理論意義:「有效教學」主要是美國教育心理學家加里-D-鮑里奇基提出的一項教學實驗,他在《有效教學方法》中表明,「有效」主要是指教師經過一段時間的教學之後,學生所獲得的具體的進步或發展。換而言之,教學有沒有效益,並不是指教師有沒有教完內容或教的認真與否,而是指學生有沒有學到什麼或學生學得好不好。
語文教學的中心任務,歸根到底是提高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而閱讀又是學習之母,學生語文能力的培養在很大程度上是靠閱讀教學來實現的。其對生活、對工作有極為重要的影響;對口語表達和書面寫作有直接的作用;對知識的獲取、對智力的開發有非常深遠的意義。
不搞好閱讀就沒有辦法使知識越來越豐富,視野越來越擴大;不搞好閱讀,寫作就無從借鑒,語言也不會生動、形象;不搞好閱讀,智力也無法提高。
我們所處的時代是知識日益更新的時代,要想使今天的學生將來在激烈的科學技術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就必須提高他們的閱讀能力,使他們自己能讀懂書本,豐富知識、開闊視野、提高認識,最終轉化為寫作能力、
韋志成先生指出:「從閱讀教學的外部功能來說,它統帥語文教學,制約和影響著寫作教學、說話教學和聽知教學。」「閱讀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中之重,要中之要。」因此,研究閱讀教學的有效性就顯得極為重要。
2、實踐意義:《語文課程標准》指出:「閱讀教學的重點是培養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在閱讀教學中,應著力強化學生的閱讀實踐,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
葉聖陶說:「語文這一門課是學習運用語言的本領的」。所以,在閱讀教學中應真正培養學生的能力,發展學生的個性。同時,在語文教師中形成語文課堂閱讀教學有效性研究的氛圍,形成一支較強的語文教師隊伍,提升語文教育教學質量 ,建立一套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研究的管理、指導和服務機制和制度體系。
語文教學應該是一個兼顧發展學生語文能力與引領學生精神成長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我們選擇了什麼樣的方式和路徑,既提高了學生理解與運用祖國語言文字的能力,又豐富了學生的精神世界呢?閱讀教學有效性的實踐意義是非常重要的。
二、本課題在同一研究領域的現狀和趨勢分析
1、同一研究領域的現狀
語文有效教學研究在中學比較受關注,估計受中考,高考的影響。如杭州富陽市郁達夫中學的課題《讓學生更有意義地學習――初中生課堂有效學習提升的策略研究》等,再有,近來,南開大學徐江教授在《人民教育》連續發文對中學語文無效教學進行批判(《中學語文「無效教學」批判》――《人民教育》2005年第9期;《改造解讀思維:從無效到有效》2006年第6期;《理性,我思,致用――例談中學語文「無效教學」 》2006年第7期)
中學在這方面的研究雖然有所涉及,但是直指中學語文課堂閱讀教學的有效性,針對不同年段研究其優化策略的,並不多見,而這正是本課題所關注的。受巴班斯基教學最優化理論影響,優化課堂結構,優化教學設計,在中學研究較多,但直指教師、學生實際的課堂狀況進行專門的研究,鮮有所聞,而這正是本課題研究著力突破與拓展之處。
2、有效教學的特點和發展態勢
從目前研究的情況看,我們覺得有關有效教學的研究呈現以下特點和態勢:
有效教學在我國推進素質教育的背景下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
有效教學所關注的是教師能否使學生在教師教學行為影響下,在具體的教學情境中主動地建構知識,發展自己探究知識的能力以及運用知識解決社會生活中的實際問題的能力。
有效教學所要解決的主要矛盾是教與學的關系,課堂上教師要能使學生能夠根據教師教的風格或特點主動調節自己的學習方法,策略和步驟.教師要能根據不同年段學生的具體學情主動靈活地調整自己的教學設計,使教學行為更有效。
三、研究的內容
1、提高深入解讀教材有效性的研究。
在新課改的浪潮下,教師們放開手腳,不受束縛,教學形式靈活多樣,使得閱讀教學課堂呈現出勃勃生機。但是鮮活、熱鬧的課堂形式背後卻存在著一個令人憂思的問題:在教學過程中,忽視了對教材深入的解讀,教學內容停留在現成的教案及有限的參考資料的基礎上,缺少符合實際的個性化理解,導致了教學內容與學生脫結的情況,阻礙了教學過程科學、有效的進行。我們都知道,教材只不過是一個載體,我們所要做的就是通過這個載體去實現我們的目標。但課文、教案、練習、考試、作文……從教學內容、教學過程到教學反饋,老師們經常都會感覺無法形成一個完整、有效的循環,無法互相聯系與促進。要實現教學的有效性,問題在於:我們如何藉助這個教材這個固定載體去達到我們的目標呢?如何最大化地發揮教材的作用,而從量變到質變?這就是要深入地解讀教材。進一步說,對教材的認知與分析會直接影響我們想要達成的教學目標,從而影響我們的教學設計,從而影響教學的效果及質量。
2、提高課堂提問的有效性的研究。
美國教學法專家卡爾漢認為:「提問是教師促進學生思維、評價教學效果以及推動學生實現預期目標的基本控制手段。」課堂提問是一種教學手段,更是一門教學藝術。「提問」包含兩個方面:「問什麼」和「怎樣問」,即提問內容和提問方法,把握好這兩個方面的內涵,對於提高我們的教學質量至關重要。
中學語文閱讀教學歷來習慣過多地提問,特別是新課標要求的「互動」教學,完全把整堂課當成「師問生答」的「問答」課。「碎問碎答」的危害年深已久,「提問」的接連出現成為幫助教師綿延自己講析的橋梁,「隨口而至」的問與答沒有美感與激發力,成為桎梏學生創造性思維的網路,信口而來的「追問」在很多時候窒息著課堂教學的氣氛。提問的繁雜細碎,成為課堂效率不高的重要原因之一。所以我們應有強烈的改革提問設計,研究提問藝術的意識。
3、提高課後反思有效性的研究。
一方面教師個人要勤思考、多動筆,養成經常進行教學反思的習慣。另一方面應該加強教師教學反思的交流與探討,能從反思中得到啟示。同時,教師也應該成為學生學會反思的榜樣,一個專業型的教師,必須是一個反思型的教師。特別是自我評價的作用,應該更大地加以發揮。

⑷ 邏輯思維如何與語文融會貫通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指出,「理想和思維決定人的一生……老師能給學生以啟蒙教育,教他們學會思考問題,然後用他們自己的創造思維去學習,終身去學習。」《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准(2011年版)》提出:語文課程要讓學生發展思維能力,學習科學的思想方法,逐步養成實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學態度;能具體明確、文從字順地表達自己的見聞、體驗和想法;能根據需要,運用常見的表達方式寫作,發展書面語言運用能力。
自本報刊登南開大學徐江教授的《〈完璧歸趙〉邏輯思維批判》與《廉頗藺相如列傳》的邏輯思維教學實錄片段以來,語文教育界的專家學者和一線教師反響強烈,並對語文教學與理性思維展開深入探討。大家認為,邏輯思維能力的提高與個人語文素養的形成密不可分;當今語文教育中邏輯培養缺失,應加強對學生理性思維能力的訓練……真語文大討論開始探索邏輯思維與語文教育的關系,真語文不能缺失邏輯思維。
什麼是邏輯思維
課標提出,語文課程應致力於培養學生的語言文字運用能力,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為學好其他課程打下基礎;為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良好個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礎;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打下基礎。
邏輯是在形象思維和直覺頓悟思維基礎上對客觀世界的進一步抽象,抽象則是認識客觀世界時舍棄個別的、非本質的屬性,抽出共同的、本質的屬性的過程,是形成概念的必要手段。真語文系列活動總顧問孫紹振先生說:「邏輯思維方法主要包括分析、綜合、比較、歸納、抽象、概括等。這些方法是最一般的科學研究方法。它適用於一切科學領域,在語文教學和評價中也被廣泛並且更為重要地應用著。」
實際上,早在上世紀六十年代,我國語文教學界便提出了語文教學的「八字憲法」——「字、詞、句、篇、語(語法)、修(修辭)、邏(邏輯)、文(文學)」。據本報讀者王民培回憶:「那時的語文課本分為兩本書,《漢語》和《文學》,老師在講《漢語》時引入邏輯分析法講授語法,這是學習語言的重要內容之一。另外,也會教我們用科學的抽象概念、范疇揭示事物的本質,表達認識現實的結果。形象思維則主要在《文學》中教。」教育部語文課程標准專家組成員、人民教育出版社編審崔巒介紹說:「我國在邏輯思維教育方面與西方國家有一定差別。西方國家很重視邏輯思維教育,把提高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當作是教育的最高目標之一。在我國,基礎學科是6門,即數、理、化、天、地、生;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規定的基礎學科是7門,包括邏輯,即數、邏、理、化、天、地、生,邏輯放在數學後面。這一點很值得我們思考。」
為什麼語文要講邏輯
「語文課可以隨便講,不講邏輯嗎?不能。但是,長期以來,持有此觀點並這樣講課的人還真不少,我們也將這種沒有邏輯,胡講、亂講、隨意拔高的語文斥為假語文之一種。」孫紹振先生說,在我們實際教學過程中,有不少教師在備課時更多地關注教材的知識結構、文本的情感體驗,而對邏輯思維能力關注不夠,這會影響學生思維過程的合理化和科學化,並且不利於學生認知規律的形成。在真語文系列活動總顧問賈志敏、餘映潮的課堂上,我們可以看到深入的分析、恰當的比較、合理的歸納、全面的概括……真語文課堂處處呈現邏輯之美。2012年11月23日,賈志敏老師在《聚龍宣言》發布之時說:「當下的某些語文課,邏輯混亂,甚至全無邏輯、任意發揮,語文學習中邏輯培養的缺失也造成學生的思維能力不足。」
任何事物的發展,都有其自身的規律和邏輯。教育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准修訂組召集人、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溫儒敏說:「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是一條最重要的認知規律,一個人思維的形成、思想的成長、語言文字能力的提高,都需要邏輯思維能力的提高作為支撐,語文課堂承擔著教會學生理解世界、表達自我的使命,更是與邏輯密不可分。」早在2010年,孫紹振、溫儒敏、李鎮西、崔巒等語文教育界的有識之士就曾呼籲:長期以來,我們更多地關注語文教學對學生人文品質的培養,語文教學也應關注學生思維的深度和廣度,培養學生的洞察力和批判力,讓學生在思考和處理問題時具備一定的邏輯思維能力,為他們打好一定的精神底子。
「不單單是在語文課堂上,學好邏輯對人的一生也至關重要。」中國人民大學附屬中學副校長、語文特級教師肖遠騎說,「在人們的生活、學習中,邏輯無處不在,與我們的思維、語言、行動等密切相關。沒有邏輯的生活,將會一塌糊塗。沒有邏輯的學習,只會徒勞無益。」
怎樣讓語文與邏輯結合
長期以來,語文注重知識、情感培養,邏輯思維訓練成為了最薄弱甚至被忽略的環節。四川成都芳草小學的梁艷老師道出了一線教師的疑問:「很多老師自身的邏輯思維能力就很欠缺,怎樣教學生呢?」
「邏輯並不像聽起來那麼晦澀。」如:對《廉頗藺相如列傳》這篇課文,徐江教授就沒有簡單地把藺相如講成「智勇兼之」的英雄,而是以邏輯思維法分析批判甚至重塑了這一人物形象。通過在課堂中設計邏輯思維問題、以事例向學生引入邏輯教學法、用邏輯思維評價學生的回答、運用邏輯思維反思文本人物等環節,逐步訓練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在課堂上體現邏輯的思維美、理性美。
賈志敏老師則舉了一個更為淺顯的例子:講《灰姑娘》這節課,可以放棄常見的「作者生平」「分段」「中心思想」「比喻修辭」等,可以適時插入評議來代替枯燥的說教,如講12點之前灰姑娘要回家,就說「要做一個守時的人」;講狗、老鼠、仙女都來幫灰姑娘時就說「無論走到哪裡,我們都是需要朋友的」;可以適時地引導學生用批判思維來代替模式思維,如「後媽不是壞人」「這個故事有不合理的地方嗎」……從頭至尾,課文都在師生的啟發式對話中進行。
對於語文與邏輯教學的梯度,溫儒敏認為,小學階段,主要是想像力的培養,抒情審美能力的培養,從人文、情感角度引導學生適當理性思考;初中階段,要讓學生掌握一定的邏輯思維能力,適當讀一些雜文、議論文,嘗試結合身邊的事寫一些評論;高中階段,應該有更多議論文訓練,注重強化邏輯思維訓練,引導學生學會批判與反思。
在教學研究中,邏輯思維可以更為明顯地發揮作用。天津市教育教學研究室副主任趙福樓認為,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應當從批判性閱讀做起,在理解文章之外,更加註重培養理性閱讀的思維方式,從理解性閱讀走向批判性閱讀,並逐漸轉向研究性閱讀。真語文系列活動顧問馮淵認為,教師的論文寫作應當更加重視邏輯思維,「一篇好的論文要邏輯嚴謹、深入淺出、結構清晰。很多教師、教研員寫的文章,觀點很好,但因為缺少嚴謹、科學、邏輯的表達,明顯失色不少」。
使學生會思考、有邏輯的理性思維是語文課的重要目標之一。理性思維相對於感性思維而言,是思維的高級階段,是一種抽象、概括、分析和綜合的思維方式。在歷史發展進程中,科學離不開理性思維,民族進步離不開理性思維,物質文明創造更離不開理性思維。真語文系列活動總策劃、語文出版社社長王旭明說:「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不能丟失思維能力,不能沒有理性的底蘊,不能缺少了陽剛之氣。語文課要有詩意美、情境美、形式美,更要有邏輯美、思維美、理性美。語文教師應結合實際,在語文教學的各個方面利用語文的優勢,培養學生的理性精神、獨立分析問題的能力,使其具有一定的批判能力、對自己思想行為的反思能力。」
這也正是真語文所追尋的。在這場討論之中,在本色的魅力和真實的吸引之下,越來越多的語文教育有識之士用理性的、思辨的、批判的聲音,為語文教育的回歸呼喚著,吶喊著。

⑸ 如何做一個科研型教師

做一個科研型的教師,這個觀點目前在教師中間還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雖然很多教師都認為科研很重要,但在實踐中往往被事務性工作所代替。新課程改革要求我們,改變課程過於注重知識傳授的傾向,強調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使獲得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的過程同時成為學會學習和形成正確價值觀的過程。許多老師認為,只要能上課就行了,研究是學者們的事,哪有時間去研究。對於這個看法筆者結合自己多年的實踐與同行們作一些探討。 為什麼要做一個科研型的教師呢?因為任何一種教學行為都是受教育理念制約的。以前我們認為教育就是向學生傳授現存的知識與基本技能,所以,體現在教學上就是過多地機械重復地重視知識的傳授與技能的訓練,忽略了教學還是有審美性與人文性的性質,忽略了對學生綜合素質和全面發展的培養,完全沒有理論指導,進行盲目地實踐。當我們已有的經驗不能適應新形勢的要求時,就是一個「盲區」,這時必須用新的理論來指導,才能走出這個「盲區」繼續前行。現在提倡打造學習型教師隊伍是有一定的道理的。做一個科研型的教師是時代對我們的新要求,也是我們自身發展的必然需要。我們體會是做一個科研型的教師必須多讀書,勤動筆、多思考、勤實踐。打破傳統模式,開創更好更快更新的教育天地,使教育回歸本真。 多讀書、勤動筆。我們接受知識的途徑不外乎有兩種,一種是向別人學習,另一種是自我學習,實地向別人學習雖然直觀、見效快,但范圍窄,不深刻、不長久。從書本上學習范圍寬、思路廣,時間長,應該成為教師獲取經驗的主要途徑之一。現在很多教師在新教材面前,出現了難點、疑點時發出古人感嘆並富新意:「書到用時方恨少,錢到月底不夠花。」錢不夠用可以節約,虧自己,知識不夠用,能節約嗎?那豈不誤了子孫?所以要經常看書。我們從書本中不僅可以學到許多別人的經驗,采眾家之長為我所用,更重要的是讀書可以提高理論水平。常看書、多看書是搞好教科研的前提。 看書有兩種方式。一種是遇到問題去看書,從書中尋找答案,比如你不太了解美學知識就可以查書、查資料。另一種是經常看書,隨便看書,也許沒有什麼目的,但是遇到有啟發的就記下來,也可以寫成卡片,分成類別,養成積累資料的習慣。著名作家熊召政先生為了寫《張居正》積累了十多萬張卡片,他為了寫下一部小說《大金遼國》驅車到少數民族地區尋古跡行程三萬余公里,記下十幾萬字的訪問筆錄。 多讀書,還要勤動筆,把讀書的體會記下來。多年來,我有一個習慣,只要有時間就看書,看書就一定要動筆,或勾勾畫畫、或筆記摘錄、或寫下感想。做到不動筆墨不看書。許多新思想、新觀點、新方法都是從書中得來的。只有把讀書變成自覺的行動,才能做到理論指導實踐的作用。有些同行甚至同學們就問我「您怎麼辦公桌上總堆那麼多書——教學方面的參考書或一些什麼魯迅雜文、散文、詩歌選,什麼季羨林的《我的人生感情》、什麼崔永遠的《不過如此》……我回答說:「是啊,這些書中沒有動人的故事情節,也沒有美妙的言詞,但它可以使你頭腦清醒,從中獲取創新的靈感,當你從書本中發現了你需要的東西的時候,你就不會感到枯燥了,讀書可以使人變得更加聰明」。 勤動筆就是隨時總結,隨時有感想就隨時寫,不一定要全面,有什麼就寫什麼,不拘一格,積少成多,從量變到質變。如寫些課後小結,課後自評、隨筆,隨想錄之類的小文章。過一段時間就整理一次,一般一學期歸一下類,調整自己的思路,養成這樣的習慣就一定可以獲得效果。茅盾有一句關於讀寫的名言:「光讀不寫,眼高手低;光寫不讀,眼低手也低。」只有以讀促寫,以寫促讀,才能相得益彰,逐步提高教科研水平。近十年來,我把自己的一些思考勤動筆把它寫出來,先後在中國育才雜志上發表《語文教學中的創新能力培養》、語文教學與研究雜志上發表《優化課堂教學,提高文學素養》以及各級論文評選活動中獲獎三十多篇。 多思考、勤實踐。古人雲:「心之官則思,思則得之,不思則不得也。」就是說,人要學會思考。有人總結了這樣一句話:能提出問題的人就是一個會思考的人;能提出一個與眾不同問題的人就是一個有創意的人。會思考是一個科研型教師的標志,只有會思考,才能有創意。有時當我去聽別人介紹教科研經驗時,感到他們總結的我也是那麼做的,為什麼我就總結不出來呢?這就是缺乏思考。首先要向自己發問,面對新的教育理念,就要想:為什麼要進行觀念上的轉變?其次要進行綜合思考,用其他經驗解決自己的問題。僅有思考是不夠的,還必須實踐。我知道,只有實踐沒有思考是盲目的實踐,但是只有思考沒有實踐則是空洞的胡思亂想,也是沒有意義的。我要做一個教學的有心人,將思考落實到實踐中,從平凡的事物中找出規律,才能不斷進步。 幾年來,我從三個方面突破,一個組織學生參加社會綜合實踐活動,二個進行地域文化即校本教材開發,三個精心輔導學生作文。如大型的有典型意義組織學生參觀「萬人洞」、「燕子山」、「檜柏樹」、「紀念館」、「田子君」……我地地域文化特點突出,開發前景廣闊,沒有一定的理論指導,不進行周密思考,是難以實踐的。由於不斷努力創新,均獲得成功,在「三大突破」中獲得很高聲譽。 做一個科研型的教師,是需要有耐心的,我深深地記著南開大學文學院教授徐江先生的一句名言:「進行語文教科研工作要耐得住寂寞。」還要聽得幾句渣滓話:「一個教師搞教科研是吃了不得過。」在教科研的道路上,沒有鮮花也沒有掌聲,來不得半點浮誇,只有踏踏實實學習、實踐、思考、總結,一步一個腳印的向前走,才能到達勝利的彼岸。 我在三十多的教學的工作中,雖然取得了一點成績,黨和政府也給我很高的榮譽,多次獲市級優秀人民教師光榮稱號,前不久被全國中華教育家協會授予傑出教育家光榮稱號,近日獲世界管理科學院(1999-2008)十年世界時代傑出創新人物特殊貢獻獎殊榮。但我始終認為:許多教師做得比我要好得多,我只是獲得一次機遇,成績只能說明過去,我會永遠從零開始。 十一月份,我有幸參加全國第四屆文學高峰論壇。主旨是語文教學中的文學教育。那些專家,學者、作家們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的陳詞,深深打動我的心,他們多麼富有民族感啊!專家們呼籲:近幾年來,語文教學滑坡,語文教學「少慢差廢」現象嚴重,語文教學中的文學素養教育幾乎要到垮掉的邊緣,發出救救文學教育的吶喊聲。回校後幾天輾轉反側,浮想連翩,睡不著覺,少了祥和安寧,多了幾分煩躁不安。於是我在全校語文教學工作會上率先提出五種意識,憂患意識、責任意識、服務意識、民族意識、奉獻意識、為共同振興語文教育而努力。 目前,我仍然在認真讀書、思考、實踐,仍然在努力作文,只可惜光陰緊迫,日月流逝太快,冗繁的事務纏身,但我只要站在講台前,面對天真活潑又可愛的孩子們,看到稚氣而又充滿希望的眼神,總是心裡有一種責任感推動著我,我要用我的學知和品格去影響他們,把美的種子撒在他們的心田。我要組織他們到社會中,到大自然中尋找人生真諦。我要當好新教師,做到語言新、觀念新、姿態新,不受工作年限、年紀、資歷的限制,不滿足現狀,具有全新的教育思想,始終充滿工作和生活的激情。為做一名合格的科研型教師而不懈努力。

⑹ 徐江的介紹

徐江,河北人,原為南開大學文學院副教授,其目前主要研究方向為「新概念寫作學」及「中學作文指導糾繆」。主要著作有《大學寫作》,《古代文章學》等

⑺ 南開大學的知名教授有哪些

南開大學的知名教授:李肇星、顧沛、薛鋒、徐江、侯欣、王兆君等。

南開大學(Nankai University),簡稱南開,肇始於1904年,正式成立於1919年,是由嚴修、張伯苓秉承教育救國理念創辦的綜合性大學。1937年校園遭侵華日軍炸毀,學校南遷,1938年與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在雲南昆明合組西南聯合大學,為中華民族振興和國家富強作出了不可磨滅的重要貢獻。1946年回天津復校並改為國立。新中國成立後,經歷高等學校院系調整,成為文理並重的全國重點大學。

熱點內容
廣州醫科大學護理專業 發布:2024-04-30 04:10:12 瀏覽:757
南京大學博士點數 發布:2024-04-30 04:09:28 瀏覽:70
浙江師范研究生院導師 發布:2024-04-30 03:41:23 瀏覽:825
天津大學研究生院招生簡章 發布:2024-04-30 03:06:11 瀏覽:699
2017自主招生的大學 發布:2024-04-30 02:41:34 瀏覽:893
中科院博士導師出家 發布:2024-04-30 02:36:20 瀏覽:454
大學綜合素質考核時間制度 發布:2024-04-30 02:34:14 瀏覽:550
石河子大學2018開學時間 發布:2024-04-30 02:21:27 瀏覽:401
2015東華大學專業 發布:2024-04-30 02:11:32 瀏覽:518
張根碩大學教授 發布:2024-04-30 01:27:38 瀏覽:7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