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教授導師 » 北華大學小學教育研究生導師

北華大學小學教育研究生導師

發布時間: 2023-02-03 09:15:55

⑴ 教育學和教育管理學國內比較好的導師

太多了!

吳康寧

男,1954年5月生,江蘇鹽城人,南京師范大學副校長,兼任教育科學研究院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1982年畢業於南京師范大學學校教育專業,1986年獲日本廣島大學教育學碩士學位,並繼續攻讀博士學位,同年因母校教學科研需要,主動中斷留學,提前回國工作。歷任南京師范大學教育科學研究所副所長、教育科學研究院院長,2003年1月起任南京師范大學副校長。兼任中國教育學會理事、教育學分會常務理事、教育社會學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主要從事教育社會學與教育基本理論的教學與研究。先後承擔「課堂教學的社會學研究」、「課程的社會學綜合研究」及「信息化社會的到來與中國教育的轉型」等科研課題,出版學術譯著《非學校化社會》及學術專著《教育社會學》、《課堂教學社會學》等,在《教育研究》等刊物發表多篇學術論文。多次獲省部級以上獎勵及榮譽稱號。

張新平

男,漢族,1964年10月生,湖南沅江人,研究生學歷,教育學博士,博士後,教授,博士生導師,南京師范大學教育經濟與管理學科帶頭人,教科院教育領導與管理研究所所長。兼任全國教育效能學術委員會副理事長,中國教育學會教育管理分會常務理事,全國教育管理學專業委員會常務理事,中國教育學會中青年教育理論工作者分會理事,北京師范大學教育管理學院兼職教授,沈陽師范大學教育經濟與管理研究所客座教授,《教育管理研究》與《中小學管理》雜志編委。
1985年畢業於華中師范學院教育系,獲教育學學士學位;1987年畢業於東北師范大學教育系教育原理碩士研究生班;1987年至1995年,在湖北大學教育管理系主要從事教育管理學、教育學原理等課程的教研工作;1998年畢業於華東師范大學教科所,獲教育學博士學位;1998年至2000年,在南京師范大學教育學博士後流動站從事教育組織與管理理論專題研究;2000年至今,就職於南京師范大學教科院。其中,2005年3月至2005年8月在加拿大多倫多大學安大略教育研究院從事訪學研究。現開設《教育管理學概論》、《教育管理研究方法論》及《西方管理與教育管理思想史研究》等課程。
專業研究方向為「教育系統的組織結構、領導與管理」,目前主要致力於教育組織管理理論的新近進展研究,以及「實地研究」在教育和教育管理研究領域的運用與實踐探索。先後在《新華文摘》、《光明日報》、《教育研究》、《華東師大學報(教育版)》、《比較教育研究》、《高等教育研究》、《教育研究與實驗》等刊物發表學術論文60餘篇,已出版專著《教育組織範式論》(2001)、《教育行政組織的發展與創新——對基層教育行政的個案研究》(2003),譯著《教育的理論與實踐》(合譯,1988)、《學校經營管理》(主譯,2003),副主編《教育行政組織原理》(1996),合著《教育政策論》(2002),另參與《中國教育類別與結構的研究》等多部著作的撰寫。主持完成全國教育科學「十五」規劃國家一般課題和江蘇省哲學社會科學「十五」規劃課題各1項。另有1項江蘇省哲學社會科學「十五」規劃2004年滾動項目在研。《美英教育管理理論的三種範式》等6篇系列論文曾獲2001年度江蘇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
通訊地址:中國江蘇,南京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
郵箱: [email protected]
[email protected]

魯 潔

女,1930年5月生,教授,博士生導師、南京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名譽院長。曾任南京師范大學教育系主任、教育科學研究所所長多年。長期致力於教育基本理論、教育社會學、德育學等方面的研究。「七五」期間主持國家社會科學基金研究項目「新時期德育基本理論研究」,「八五」期間主持全國教育科學規劃重點研究課題「德育社會學」,主持國家教委社科司項目「德育社會化研究」,「九五」期間主持國家社會科學基金研究項目「社會主義現代化過程中德育特點與規律研究」、江蘇省哲學社會科學重點工程項目「以完滿人格為目標的教育學理論新體系」。負責編寫的《教育學》(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年版,本人撰寫前六章)為全國高等師范院校教育系廣泛採用,曾先後獲吳玉章基金一等獎、國家教委第一屆全國普通高校優秀教材一等獎;主編的《教育社會學》(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是建國後受國家教委委託編寫的該學科第一本高校教材,獲全國第三屆普通高校優秀教材一等獎,1994年獲江蘇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德育新論》1998年獲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1999年獲國家哲學社會科學規劃優秀成果三等獎。多篇論文獲國家級或省級優秀科研成果獎。1988年被評為國家級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江蘇省勞動模範,1992年被評為江蘇省優秀研究生導師,1993年被評為江蘇省優秀學科帶頭人,同年獲曾憲梓全國高等師范院校教師獎一等獎,1995年國務院授予"全國先進工作者"稱號。現兼任全國教育學研究會德育專業委員會主任、教育部教育發展研究中心兼職研究員、全國教育科學規劃專家組成員。

戚業國
男,1965年2月生。
華東師范大學 教授 博士生導師
現為教育部中學校長培訓中心副主任、兼任華東師范大學教育領導研究中心主任。
戚業國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為高等教育管理,專長於教育規劃與學校發展、學校改革與管理診斷、教育評價與教育質量管理、教育領導與教育人力資源管理等方面的研究。先後獲得首屆全國高等教育學優秀博士論文、第三屆全國教育科學研究優秀成果二等獎等獎項。出版《民間高等教育投資的跨學科研究》、《課堂管理與溝通》、《課程管理與課程評價》、《走向高效能課堂》等多部學術著作。在《教育研究》等刊物發表「素質教育的目標體系構建」等學術論文140多篇。主持教育部社科博士點基金項目、全國十五教育規劃重點課題、上海市社科基金重點課題等多項研究;承擔教育部人事司等多項委託課題。現為聯合國兒童基金會教育項目專家,擔任多項學術兼職。
通訊地址:上海市中山北路3663號,華東師范大學內教育部中學校長培訓中心

陳永明,華東師范大學終身教授、博士生導師,1953年4月出生,53歲,男,上海人。現為華東師范大學歐美同學會會長、全國公共管理碩士(MPA)專業學位教育指導委員會委員、教育部公共管理類學科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上海市日本學會副會長兼秘書長、上海市歐美同學會留日分會常務副會長、上海茨城友好聯誼會會長、「中國在日學人教育研究會」名譽會長,等等。

⑵ 哪裡教育學導師最牛

中國教育學九大牛校名導師介紹=====

王英傑,北京師范大學教育學院國際與比較教育研究所博士生導師。北師的比較教育學全國最牛,和此人在此坐鎮有很大關系。此人曾師從顧明遠教授,並於1991—1992年獲福布來特獎學金赴美國哈佛大學進修講學。曾任北京師范大學副校長兼漢語教育學院院長、澳門大學教育學院院長、北師大外國教育研究所所長。現任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教育學科評審組召集人、聯合國教科文教育研究所(漢堡)管理理事會候補理事、全國教育科學規劃比較教育組成員、中華美國學會理事、全國比較教育研究會副理事長、全國高等教育教學研究會常務理事、全國高等教育自學考試指導委員會委員、北京師范大學學術委員會副主任等。近十年來主持了十餘項課題,出版專著10餘部,在國內外的學術期刊上發表論文20餘篇。若能跟著此師攻讀三年,不論在學術方面或是其他方面,收獲肯定不一般。
張斌賢,北京師范大學教育學院院長。主要專業特長是:西方教育思想史、教育政治學、現代西方大學學術體制、學術職業研究。自1986年以來,先後擔任本科教學課程:外國教育史、西方教育思想、現代西方教育流派、外國教育管理史、教育政治學,等;擔任研究生課程:教育史專題研究、教育史研究方法,等。先後主持過十餘項國家科研項目,並有十餘部專著出版和20餘篇學術論文在國內權威期刊上公開發表。
裴娣娜,北京師大教育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北京師范大學教育科學研究所名譽所長,天津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院長(兼)。國內教育科學研究方法方向的頂級權威。現任:全國教育碩士專業學位教育指導委員會委員兼秘書長,教育部全國教師教育課程資源專家委員會委員,教育部全國中等職業教育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教育部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教材評審專家,第五、六屆國家圖書獎評選委員會委員、第一、二、三屆國家教育圖書獎評選委員會委員,中國教育學會學術委員會委員, 全國教師教育學會學術委員,全國教育學會教育學分會副理事長,全國教學論專業委員會主任,國家基礎教育實驗中心學術委員會委員,華東師大課程與教學研究所、華東師大基礎教育研究所、東北師大農村教育研究所等文科基地學術委員,北京師大價值與文化研究所文科基地專職研究員,北京師大比較教育研究所文科基地兼職研究員,曲阜師大、哈爾濱師大兼職教授,北京市海淀區、西城區顧問專家組成員,等。其科研成果在國內獲獎無數。其1999年出版的《教育研究方法導論》一書曾獲國家新聞出版署社科圖書類優秀暢銷書獎。已經完成了十八項國家級重點課題。在裴教授主持下正在進行中的課題還有七項。已出版的專著有十五部,在國內外公開發表學術論文八十餘篇。
王炳照先生,國內教育史方面的頂級權威。曾任北京師范大學教育與心理科學學院院長,連任第三、第四屆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成員。現任中國教育學會學術委員和中國教育學會教育史專業委員會副理事長,全國教育科學規劃教育史學科組組長,人事部博士後管理委員會專家組成員。此外還擔任《教育學報》主編,《高等師范教育研究》和《教育史研究》副主編,《北京師范大學學報》(哲社版)、《清華大學教育研究》、《中國教師》等雜志編委會成員等職。先後協助陳元暉先生完成《中國古代的書院制度》,協助毛禮銳、沈灌群先生主編《中國教育通史》(六卷本)以及《中國教育家評傳》(三卷本)等。此後,教育史界的老前輩們相繼辭世,先生勇挑重擔,組織全國各地教育史研究隊伍,完成了一系列的具有通史性質的重大項目,主編了《中國教育思想通史》(八卷本)、《中國書院史》、《中國教育制度通史》(八卷本)、《歷代教育論著選評》、《中國私學?私立學校?民辦教育研究》等著作。如今先生雖已年過古稀,但壯心不已,仍堅持在教育史理論研究與教學第一線。不僅承擔了全國教育科學「十五」規劃教育部重點課題「中國教育大網路全書」教育史分卷的主編、教育部「211」第二期重點項目「中國社會教育通史研究」項目負責人和主持北京師范大學校史編撰工作等多項國家及教育部重大課題的負責人,而且作為國家級重點學科教育史學科的學術帶頭人,先生一直親自指導研究生,為教育史學科隊伍建設盡心盡責,至今已培養了十餘屆博士研究生,已獲博士學位者30多人華東師范大學
葉瀾,也是中國教育界的重量級人物,華東師范大學終身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研究方向教育原理,教育研究方法論,基礎教育改革研究等。曾任上海市社會科學界聯合會副主席,上海市教育學會副會長,全國高師課程與教學改革指導委員會主任,全國教育基本理論專業委員會主任,中國教育學會副會長,上海教育科學規劃領導小組成員兼教育學原理學科組組長,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教育學學科評議組召集人。出版論文數十部,所公開發表的學術論文多數都成為後人學術研究的權威參考資料。
丁鋼,華東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院學術委員會主任、教育學會心理學分學位委員會主任、教育學博士後科研流動站站長、"紫江學者計劃"特聘教授,華東師范大學「終身教授」。 主要研究領域為中國教育、中國文化與教育、教育文化與哲學、中外教育關系研究、教育敘事研究,以及師范教育、課程與教學、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等。先後主持有國家社會科學和教育部重點研究項目如:「全球化環境下的中國教育傳統研究」、「全球視野中的教師專業發展創新計劃」、"中國傳統文化與教育的研究"、"中國教育傳統的理論研究:歷史與現實的比較探索"、"教育目標與社會需要相契合的指標體系研究"等,以及上海市哲學社會科學規劃項目和上海市教育科學規劃項目如:"上海教育對外開放的政策和發展研究"、"上海市基礎教育的行動策略研究」等。並且參加與擔任子課題負責多項國際研究合作項目。著、編有《中國佛教教育:儒佛道教育比較研究》、《書院與中國文化》、《文化的傳遞與嬗變:中國文化與教育》、《中國教育的國際研究》、《近世中國經濟生活與宗族教育》等專著多部,在海內外用中英文發表學術論文近百篇。為《中國文化與教育研究叢書》(上海教育出版社)主編,國際性中國教育研究集刊《中國教育:研究與評論》(教育科學出版社)主編。
倪文錦,課程與教學論方面的權威專家。教授、博士生導師。有多部語文教學方面的專著出版。主持教育部課題「九五」課題「港台與大陸語文教育比較」,職業高中語文課程開發,1999年全國中考語文試題評估等,目前正在主持全國教育科學「十五」規劃課題:語文學科能力結構及其測評的研究。
北京大學
陳向明,教授,博導。是國內質的研究方法方面的權威專家。影響比較大的學術論文有《關於參與式教師培訓的若干問題》、《不同的視角 不同的聲音——教師和學生對大學本科課程的看法 》、《文化主位的限度與研究結果的「真實」》等。獲獎科研成果有《教師如何做質的研究》、《質的研究方法與社會科學研究》、《質的研究方法與社會科學研究》、《教育研究中質的研究方法》等。
陳洪捷,研究領域主要是高等教育知識論、研究生教育、德國高等教育、中國高等教育史、中德學術交流史。北大的高等教育學在全國排名第二,估計此人功不可沒。獲獎科研成果有《德國古典大學觀及其對中國大學的影響》、《德國古典大學觀及其對中國大學的影響》、《德國古典大學觀及其對中國大學的影響》、《德國古典大學觀及其對中國大學的影響》等。
南京師范大學
馮建軍,是南師大教育哲學方面比較牛的老師。現任南京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教授,教育部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南京師范大學道德教育研究所研究員,兼任全國教育基本理論專業委員會委員。自1993年上研究生以來,先後發表學術論文130餘篇,其中核心期刊以上80餘篇,出版了《現代教育原理》(2001年,南京師大出版社),《當代主體教育論》(江蘇教育出版社,2001年第1版,2004年修訂版),《生命與教育》(教育科學出版社,2004年版)等學術專著,主持江蘇省哲學社會科學「十五」規劃重點項目1項,省教育科學重點項目1項,省高校人文社科資助項目2項。
許卓婭,南師大學前教育專業排名全國第一,許卓婭先生又是南師大學前教育研究方面的NO.1。所以想考南師學前教育專業的同學不可不關注她。
許卓婭先生現任學前教育研究所所長兼學前教育學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主持省級以上課題《幼兒園音樂教學的心理學研究》等4項,出版《學前兒童音樂教育》等專著、教材近20種,發表論文《再論音樂與音樂的人本價值》等近200篇。教學與研究成果獲江蘇省人文社科三等獎、教育部優秀教育改革成果二等獎、江蘇省教育廳優秀教育改革成果樹勛獎一等獎、國家新聞出版署優秀教育音像製品二等獎。
西南大學
靳玉樂,西南大學的課程與教學論排名全國第三,如果想考這個專業,你一定要去關注靳玉樂教授。因為他手裡科研項目一直不斷,你不必擔心自己的研究生生涯會虛度。靳玉樂西南大學教育學院院長、教育部西南基礎教育課程研究中心副主任,重慶市重點學科課程與教學論帶頭人,重慶市重點文科研究基地西南大學基礎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西南大學學術委員會委員、學位委員會委員、教授職稱評審委員會委員,《西南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編委會副主任。2000年到現在主持科研項目七個。出版專著八部,主編學術著作20餘部。
華南師范大學
黃甫全,現任教育科學學院課程與教學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研究領域主要是課程與教學論。並在這個領域取得了不俗的成績。近幾年來主持了中小學學習化課程的理論與實驗研究;全國教育科學「十五」規劃教育部重點課題等7項課題,出版了專著7部,公開發表並產生廣泛影響的論文10餘篇。
浙江大學
田正平,浙江大學教育學院院長,浙江大學中外教育現代化研究所所長。浙大教育史全國排名第三,多虧有此人在此坐鎮。田老師研究方向中國教育現代化史、中外教育交流史、中國高等教育史、中國留學教育史、中國近代教育思想史、中國近代職業教育史等。出版的個人學術專著和主編的學術著作主要有:《留學生與中國教育近代化》、《黃炎培教育思想研究》、《中國教育近代化研究》(7 種)、《中國近代義務教育研究》、《中國教育史研究(近代卷)》、《近代教育與社會變遷研究》(5種)、《中外教育交流史》、《中國小學常識教學史》等多種。在《文史》、《教育研究》、《日本國立教育研究所集刊》等國內外學術刊物發表論文60餘篇。

⑶ 北華大學歷史文化學院的機構組成

歷史文化學院(東亞中心)下轄:歷史系,包含歷史學(師范)、歷史學(歷史文化產業)兩個方向的本科專業;東亞歷史與文獻研究中心;東亞歷史與文化研究院;吉林市文化研究中心;東北區域歷史文獻數字化信息中心;吉林地區歷史與文化研究所等。東亞歷史與文獻研究中心為吉林省省屬高等院校文科重點研究基地、省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在東亞地區頗有影響。吉林市文化研究中心為省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基地。東北區域歷史文獻數字化信息中心為省教育廳專項資助中心。教學與學術科研機構有北華大學學報編輯部、吉林地區歷史與文化研究所、金毓黻史學思想教研室等。
歷史系,主任王雪梅。內設:
中國史教研室,主任鍾興龍;
世界史教研室,主任申文勇;
東亞區域史研究室;
東北民族史研究室;
東北文獻研究室;
東北經濟史研究室;
地方歷史文化研究室;
金毓黻史學思想教研室,主任陳陶然。
日本研究所,所長鄭毅,副所長劉景瑜;
韓國研究所,榮譽所長崔博光(韓國),所長廉松心,副所長李善洪;
東北史地研究所,所長張林,副所長孫顥;
近代中國研究所,所長王立新,副所長趙文鐸;
非物質文化遺產(滿語言文化)研究所,所長鄭毅,副所長劉厚生。
吉林地區歷史與文化研究所,所長陳潔。內設:
吉林經濟史研究室,主任陳潔;
吉林文化史研究室,主任侯雁飛;
東北地方史研究室,主任張林;
夫余歷史教研室,主任王雪梅;
吉林地區歷史文化調研室,主任王景澤。
歷史文化學院一部分以學術研究為主的教師,另組成東亞歷史與文化研究院。
東亞歷史與文化研究院1984年,原吉林師范學院成立古籍研究室,1985年改建為古籍研究所,是全國高等學校古籍整理與研究領導 小組在吉林省的常駐機構。2004年改建為北華大學東亞歷史與文化研究中心,古籍研究所建制保留。2007年改建為北華大學東亞歷史與文化研究院。
院長:鄭毅東亞區域研究所所長:廉松心東亞歷史研究所所長:張麗梅東亞文獻研究所所長:趙興元
中國史教研室
是2007年6月由原中國古代史和中國近現代史教研室合並而成的。教研室現有教師 16人,教授 3人,副教授 11人,講師 2人。其中具有博士學位的5人,在讀博士3人 。
1994年,中國古代史課程組被評為省優秀課程組。
2007年,中國古代史課程被評為省精品課程。
2009年,中國近現代史課程組被評為校優課。
在完成教學工作的同時,教研室成員積極進行科研工作。近5年共完成國家社科基金項目1項,吉林省社科基金項目7項,出版專著6部,發表論文數十篇。
世界史教研室
世界史是歷史系的專業基礎課,世界史教研室擁有教學水平較高、年齡、學歷、職稱結構合理、富有敬業精神和創新精神的教師梯隊。在世界史教研室的全部7名教師中,博士2人,在讀博士2人,碩士2人,教授2人,副教授3人。世界史課程組帶頭人鄭毅教授、研究生導師,曾被吉林省人事廳、教委等六部門聯合評為吉林省首批跨世紀學術和技術帶頭人後備人選。
1999年世界史課程組被評為北華大學校級優質課,2004年通過復審成為吉林省優質課。
2005年,專門史學科被評定為北華大學重點資助學科;世界近現代史被評定為北華大學重點建設學科;世界史獲得碩士學位授予權。
2009年來,世界史教研室成員在完成教學工作的同時,還積極的開展教研工作,並在科研領域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出版專著20部,主持、參與各級教學科研立項20餘項,公開發表論文數十篇。
書記:劉亞麗
組織委員:宮炳成
宣傳委員:鄭毅 統戰委員:趙文鐸
紀檢委員:王雪梅
青年保密委員:趙文鐸 院長兼東亞中心主任:鄭毅
副院長:宮炳成
歷史系主任:王雪梅
綜合辦公室主任:張有香
團委會書記兼學生工作辦公室主任:郭寶盛
東亞歷史與文獻研究中心副主任兼辦公室主任:宮健澤
辦公室秘書、博物檔案資料室管理員:曹晶、鄭春輝
輔導員:郭寶盛、李曉丹
資料檔案中心管理員:張利 科研團隊1:(從左至右)

李善洪 李曉丹 廉松心孔艷波鄭毅 胡黎霞(退任)
申文勇 王立新 劉琳琳
科研團隊2:(從左至右)
鍾興龍 劉哲 張麗梅(調離)陳潔 侯雁飛 孫顥 陳陶然 宮炳成
其他老師:
王景澤 張林 劉景瑜 趙興元 史向輝 王雪梅 趙文鐸梁立佳 宮健澤 李麗劉國石(退任)等
其它科研人員:
崔博光(韓國)劉厚生金和天 等 歷史文化學院辦公處各科室介紹
地址:北華大學南校區院系辦公樓3層
301 辦公室:曹晶
302 辦公室主任室:張有香
303 學生工作辦公室、團委:郭寶盛
304 副院長室:宮炳成
305 書記室:劉亞麗
306 中國史教師工作室:鍾興龍 張林 陳陶然
307 系主任室:王雪梅
308 中國史教師工作室:侯雁飛 陳潔 劉哲 孫顥
309 世界史教師工作室:申文勇 孔艷波 劉琳琳 王立新
310 教師工作室:王景澤
311 文物檔案資料室1
312 衛生間
313 體育學院南校區教研室(宇通駕校招生辦公室)
314 文物檔案資料室2、裝訂室
咨詢方式:歷史文化學院綜合辦公室:(0432)64640029
歷史文化學院學生工作辦公室:(0432)64602989
東亞歷史與文獻研究中心辦公處各科室介紹
地址:北華大學南校區院系辦公樓1—2層
101 圖書資料檔案中心、會議中心:張利
102 收發室
201 副主任室:宮健澤
202 辦公室:鄭春輝
203 教師工作室:李曉丹
204 東北史地研究所:張林 孫顥
205 韓國研究所:廉松心
206 近代中國研究所:王立新 趙文鐸
207 教師工作室:李善洪
208 教師工作室:趙興元
209 非物質文化遺產(滿語言文化)研究所:劉厚生、日本研究所:劉景瑜
210 主任室、院長室:鄭毅
211 教師工作室:崔博光(韓國)
212 歷史文化學院學生會、樂隊
213 衛生間
214 教師工作室:史向輝
215 共同研究室
咨詢方式:東亞歷史與文獻研究中心辦公室:(0432)64602765 歷任北華大學歷史文化學院主要職務負責人:
黨委書記:趙志剛(2007·2——2010·5)
劉亞麗(2010·5——至今)
院長:王景澤(2006·12——2009·10)
鄭毅(2009·10——至今)
歷史系主任:宮炳成(2007·2——2010·6)
王雪梅(2010·6——至今)
綜合辦公室主任:宮健澤(2007·2——2009)
張有香(2009——至今)
團委書記兼學生工作辦公室主任:戚新(2007·2——2008·9)
郭寶盛(2008·9——至今)
中國史教研室主任:王雪梅(2005——2010·6)
鍾興龍(2010·6——至今)
學院黨委組織沿革:
黨委書記:趙志剛
劉亞麗
組織委員:宮炳成
宣傳統戰委員(後分為宣傳委員、統戰委員): 胡黎霞
宣傳委員: 鄭毅
統戰委員: 趙文鐸
紀檢委員: 趙興元
王雪梅
青年保密委員: 趙文鐸

⑷ 你知道北大有哪些比較好的研究生導師嗎

一年一度的研究生初試和復試結束之後如果上岸成功的同學都要面臨選擇自己的研究生導師的問題,有些學生由於對自己的考研學校的研究生導師並不十分了解,因此,也不知道有哪些研究生導師是比較值得選的。畢竟研究生導師的選擇決定了自己兩年或者是三年的研究生生活和學習的質量和水平。因此,對於研究生導師的選擇一定要慎重。接下來,小編就盤點一下北京大學有哪些比較值得選的研究生導師。

最後是北京大學金融系的導師呂隨啟,呂隨啟的學士學位、碩士學位以及博士研究生都是在北京大學的經濟學院完成的,所以北大的學士背景非常濃厚。科研成果也非常的豐富,僅僅在專業方面的著作就有22篇,科研項目有5項,論文還獲得了許多的獎項。對於項目來說,其現在不僅僅是河北廊坊銀行、證券公司和糧業公司的獨立董事,而且還是中國金融網的專家委員會的會員。同時還擔任過國家開發銀行的顧問,在線期間帶過的研究生也非常多,每年至少帶五位學生,而在這么多年中,至少待了有30位的研究生導師學生,帶的研究生專業成績也都非常得優秀,可以說是以為寶藏導師了。

⑸ 劉寶存的學術成果

(一)主要著作
劉寶存著:為未來培養領袖:美國研究型大學本科生教育重建,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
劉寶存主編:創新型國家建設與中國高等教育改革。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
劉寶存著:守望大學的精神家園。安徽教育出版社,2009年。
王英傑、劉寶存主編:中國教育改革30年:高等教育卷。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年。
王英傑、劉寶存等著:世界一流大學的形成與發展。山西教育出版社,2008年。
王英傑、劉寶存等著:國際視野中的大學創新教育。山西教育出版社,2005年。
劉寶存著:大學理念的傳統與變革。教育科學出版社,2004年。
(二)主要學術論文
劉寶存:深化改革 穩步提升本科人才培養質量。《中國高等教育》2012年第19期。
劉寶存、庄騰騰:加州高等教育總體規劃50年回顧與展望。 《比較教育研究》2012年第2期。
劉寶存:高等教育強國建設與我國高等教育改革的政策走向.《河北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2年第1期。
郭潔、劉寶存。全面風險管理:加利福尼亞大學的實踐與啟示。《全球教育展望》2011年第11期。
劉寶存:繼往開來,再創輝煌,不斷譜寫中國比較教育新篇章。《比較教育研究》2011年第10期。
劉寶存、何倩:新世紀美國薄弱學校改造的政策變遷。《比較教育研究》2011年第8期。
劉寶存、李潤華:我國世界一流大學建設與日本創建大學卓越研究中心政策比較研究。《外國教育研究》2011年第8期。
劉寶存:高等教育:學習化社會的重要推動力量——評《學習化社會高等教育的使命》。《 比較教育研究》2011年第3期。
劉寶存、張永軍:論比較教育的開放性及其限度。《比較教育研究》2011年第4期。
劉寶存:國際視野下我國大學創新力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 《比較教育研究》2011年第1期。
劉寶存:《中國高等教育面臨的挑戰和改革趨勢》。《中國高等教育的發展與動向》,日本科學技術振興機構中國綜合研究中心,2010年1月15日。
劉寶存:歐美大學實施跨學科教育的途徑和方法。《中國社會科學報》2010年7月1日B15版。
劉寶存、張安梅:國外高校青年教師科研導師制探析 。《中國高校科技與產業化》2010年第6期。
劉寶存、羅媛:面向21世紀的美國高中教育改革探析。《比較教育研究》 2010年第6期。
劉寶存:確立創新創業教育理念 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中國高等教育》2010年第12期。
劉寶存、張永軍:比較教育研究與教育科學的發展。《外國教育研究》2010年第2期。
王曉陽、劉寶存、李婧:世界一流大學的定義、評價與研究。《比較教育研究》2010年第1期。
劉寶存:世界主要國家高等學校創新人才培養比較研究。《中國教育政策評論》2009年。
劉寶存:博洛尼亞進程的最新進展與未來走向。《比較教育研究》2009年第10期。
劉寶存、李婧:博洛尼亞進程:歷程、進展與未來。《大學·研究與評價》2009年第5期。
劉寶存:當代中國重點大學建設的回顧與前瞻。《河北學刊》2009年第4期。
劉寶存: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高等教育管理體制的回顧與前瞻。《復旦教育論壇》2009年第1期。
李婧、劉寶存:倫敦公報。《大學·研究與評價》2008年第6期。
劉寶存:中國大陸高等教育之學校領導體制的發展與省思。《教育資料集刊》2008年第3期。
劉寶存:提高高等學校本科教學質量的重大舉措。(高思)《中國大學教學》2007年第2期。
陳何芳、劉寶存、任洪舜:美國研究型大學本科生教育培養目標的演進。《外國教育研究》2007年第5期。
劉寶存:世界一流大學發展模式的個性化選擇。《比較教育研究》2007年第6期。
劉寶存:建設高水平教學團隊,提高本科生教學質量。《中國高等教育》2007年第5期。
劉寶存:提高質量的關鍵是創新培養模式。《中國教育報》2007年3月9日第7版。
胡寧、劉寶存:中國古典大學的理念及其現代意義。《南京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第3期。
劉寶存、李慧清:2005年卡內基高等學校分類法述評。《比較教育研究》2006年第12期。
劉寶存:發達國家研究生教育的戰略選擇。《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06年第7期。
劉寶存:美國研究型大學本科生教育重建:進展·問題·走向。《外國教育研究》2006年第6期。
劉寶存:理性主義與功利主義大學理念的沖突與融合。《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科版)2006年第3期。
劉寶存:國外大學學科組織的改革與發展趨勢。《教育科學》2006年第2期。
劉寶存:關於我國大學本科生教育改革的幾點斷想。《高教發展與評估》2006年第2期。
劉寶存:美國研究型大學教育創新的基本經驗與教訓。《黃河科技大學學報》2006年第1期。
劉寶存:國外大學學科組織的歷史演進。《天津市教科院學報》2006年第1期。
劉寶存、李敏:發達國家研究生教育管理模式探析。《河北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6年第1期。
劉寶存:走出「半人時代」:關於大學培養目標的幾點思考。《學術界》2006年第1期。
劉寶存:大學對地方社會經濟發展的貢獻: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個案研究。《清華大學教育研究》2005年第6期。
劉寶存:美國大學的創新人才培養與本科生科研。《外國教育研究》2005年第12期。
劉寶存、王維、馬存根:美國高等學校的服務性學習。《比較教育研究》2005年第11期。
劉寶存: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本科生教育。《中國大學教學》2005年第10期。
劉寶存:國外的大學制度文化(下)。《教育》2005年8月號。
劉寶存:國外的大學制度文化(上)。《教育》2005年7月號。
劉寶存:我國研究生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戰略選擇。《江蘇高教》2005年第4期。
劉寶存:技術異化時代的大學校長。《科學中國人》2005年第5期。
劉寶存、楊秀治:西方國家的擇校制度及其對教育公平的影響。《教育科學》2005年第2期。
劉寶存:發達國家研究生教育的理念基礎。《中國高教研究》2005年第4期。
劉寶存:美國研究型大學一年級習明納爾課程。《外國教育研究》2005年第3期。
劉寶存:美國研究型大學服務性學習的基本模式。《復旦教育論壇》2005年第2期。
劉寶存:在國際比較視野中把握研究生教育改革與發展的規律。《中國高等教育》2005 年第1期。
劉寶存:科學主義與人文主義大學理念的沖突與融合。《學術界》2005年第1期。
劉寶存:大學的創新與保守:哈佛大學創建世界一流大學之路徑分析。《比較教育研究》2005年第1期。
劉寶存:美國研究型大學的產生與發展。《高教探索》2005年第1期。
劉寶存:《大學,「大」在哪裡》。《中國教育報》2004年3月19日第6版。
劉寶存:美國研究型大學本科生科研的基本類型與模式。《教育發展研究》2004年第11期。
劉寶存:美國研究型大學的高峰體驗課程。《中國大學教學》2004年第11期。
劉寶存:美國研究型大學本科生科研的組織與管理。《江蘇高教》2004年第6期。
劉寶存:大學的真諦。《天津市教科院學報》2004年第5期。
劉寶存:美國研究型大學基於問題的學習模式。《中國高教研究》2004年第10期。
劉寶存:創新人才培養與大學教學思想的變革:國際比較的視角。《河北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4年第5期。
劉寶存:全人教育思潮的興起與教育目標的轉變。《比較教育研究》2004年第9期。
劉寶存:中世紀的大學理念及其對後世的影響。《復旦教育論壇》2004年第4期。
劉寶存:可持續發展的教育思潮與大學教學思想的更新。《寧波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4年第2期。
劉寶存、肖甦:羅馬尼亞教育的轉型改革與發展趨勢。《當代教育科學》2004年第5期。
劉寶存:牛津大學辦學理念探析。《比較教育研究》2004年第2期。
劉寶存:大學精神的失落與重塑。《學術界》2004年第1期。
劉寶存、楊秀治:國際視野中的校本培訓。《中小學教師培訓》2003年第12期。
劉寶存:威斯康星理念與大學的社會服務職能。《理工高教研究》2003年第5期。
劉寶存:紐曼大學理念述評。《復旦教育論壇》2003年第6期。
劉寶存:加入WTO對我國教育的影響與對策。《中國博士後》2003年第3期。
劉寶存:國際視野下的高等學校文化素質教育。《寧波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3年第3期。
劉寶存:梅貽琦大學教育理念探析。《高等理科教育》2003年第5期。
劉寶存:不合時宜的真理:赫欽斯大學理念述評。《比較教育研究》2003年第10期。
劉寶存:蔡元培大學教育理念述評。《天津市教科院學報》2003年第3期。
劉寶存:雅斯貝爾斯大學教育理念述評。《外國教育研究》2003年第8期。
劉寶存:哈佛大學辦學理念探析。《外國教育研究》2003年第1期。
劉寶存:創新人才理念的國際比較。《比較教育研究》2003年第5期。
劉寶存:何謂大學:西方大學概念透視。《比較教育研究》2003年第4期。
劉寶存:如何創建研究型大學:牛津大學和哈佛大學的經驗。《教育發展研究》2003年第2期。
劉寶存:美國肯定性行動計劃:發展·爭論·未來走向。《新疆大學學報》(社科版)2002年第4期。
劉寶存:構建全方位的文化素質教育模式。《揚州大學學報》(高教研究版)2002年第2 期。
楊秀治、劉寶存:中小學生學習負擔的比較研究。《上海教育科研》2002年第4期。
劉寶存:借鑒國際經驗,強化研究生教育發展戰略研究。《中國高等教育》2002年第13/14期。
劉寶存:科爾大學理念述評。《比較教育研究》2002年第10期。
劉寶存:弗萊克斯納大學理念述評。《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02年第5期。
劉寶存:論大學精神及其在大學發展中的作用。《青海師范大學學報》(社科版)2002年第2期。
劉寶存:美國公立高等學校董事會制度評析。《高教探索》2002年第1期。
劉寶存:美國肯定性行動計劃與少數民族高等教育的發展。《外國教育研究》2002年第7期。
劉寶存:洪堡大學理念述評。《清華大學教育研究》2002年第1期。
劉寶存:美國大學如何確認學術欺詐行為。《科學時報》2001年4月12日。
劉寶存:美國大學掀起合並浪潮。《科學時報》2001年7月26日。
劉寶存:守望大學精神。《科學時報》2001年7月19日。
劉寶存:美國卡內基高等學校分類新方法評介。《世界教育信息》2001年第10期。
劉寶存:美國大學校長遴選的四大趨勢。《世界教育信息》2001年第5期。
劉寶存:美國公、私立高等學校董事會制度比較。《吉林教育科學·高教研究》2001年第6期。
劉寶存:美國研究型大學:歷史·問題·改革。《江蘇高教》2001年第6期。
劉寶存:校本管理:當代西方中小學管理的新模式。《比較教育研究》2001年第12期。
劉寶存:何謂大學精神。《高教探索》2001年第3期。
劉寶存:「肯定性行動計劃」論爭與美國少數民族高等教育的未來走向。《西北民族研究》2001年第3期。
劉寶存:美國少數民族高等教育:進展·問題·改革。《比較教育研究》2001年第7期。
劉寶存:美國少數民族高等教育政策的歷史演變和未來走向。《中國民族教育》2001年第3期。
劉寶存:加入WTO對我國高等教育管理的挑戰及對策。《河北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1 年第3期。
劉寶存:小學生學業負擔比較研究。《外國中小學教育》2001年第2期。
劉寶存:大眾教育與英才教育應並重。《教育發展研究》2001年第4期。
劉寶存、馬忠虎:關於構建研究生教育學科理論體系的思考。《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00年第6期。
劉寶存:美國私立高等學校董事會制度評析。《比較教育研究》2000年第5期。
劉寶存:世界高等教育個性化趨勢述評。《清華大學教育研究》2000年第4期。
劉寶存:從知識價值觀的演進看我國高等學校的文化素質教育。《山東大學學報》(哲社版)1999年增刊。
劉寶存、楊秀治:試論我國現階段的教育機會均等。《山東大學學報》(哲社版)1998年第3期。
劉寶存、楊秀治:當代國外成人教學方法。《中國成人教育》1996年第6期。
劉寶存:教育市場說質疑。《山東大學學報》(哲社版)1995年第1期。
劉寶存、楊秀治:未來成人教育的特點。《中國成人教育》1995年第1期。
劉寶存:試論市場經濟條件下高等教育觀念的轉變。《山東工業大學學報》(社科版)1994年第2期。
劉寶存:高等教育不能產業化。《山東大學學報》(哲社版)1993年第4期。
劉寶存、楊秀治:杜威的大職業教育觀及其現實意義。《山東大學學報》(哲社版)1991年第4期。
劉寶存:六十年代美國的科學政策與大學科研。《外國教育研究》1989年第2期。
劉寶存:六十年代美國高等教育改革初探。《外國教育研究》1988年第2期。
劉寶存:戰後美國高等教育的全球性政策剖析。《外國教育動態》1988年第2期。
(三) 獲獎情況
《為未來培養領袖:美國研究型大學本科生教育重建》獲得第六屆教育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一等獎。
《創新型國家建設與中國高等教育改革》獲北京市第十二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2012年。
《世界一流大學的形成與發展》獲第六屆吳玉章人文社會科學獎優秀獎,2012年。
《世界一流大學的形成與發展》獲第四屆全國教育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一等獎,2011年。
《世界一流大學的形成與發展》獲北京市第十一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2010年。
《大學理念的傳統與變革》獲第五屆吳玉章人文社會科學獎優秀獎,2007年。
《大學理念的傳統與變革》獲北京市第九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2006年。

⑹ 北華大學小學教育專業在哪個校區

北華大學小學教育專業在北華大學南校區。北華大學的教育科學學院設有——小學教育,它是研究基礎教育、教師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基地。

學院設有心理學、小學教育、學前教育3個本科專業,學院本科生及研究生人數達1100名。建有2門省級精品課程、3門省級優秀課程、3門校級優秀課程。

1個省級優秀教學團隊、1個省高校教育學名師工作室和1個校級優秀教學團隊。2018年小學教育專業認定為吉林省特色高水平專業B類。

北華大學(Beihua University),簡稱北華,是吉林省人民政府設立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學校,坐落在吉林省吉林市,是吉林省省屬綜合性重點大學。

學校建設:

1、師資力量

截至2019年3月,學校有教職工2510人;共享4名兩院院士,153位校外高級專家作為兼職或客座教授,擁有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獲得者32人,「萬人計劃」百千萬工程領軍人才1人,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一層次)1人,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3人,教育部高等學校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5人;

具有長白山學者、省高級專家、省拔尖創新人才、省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業技術人才等稱號高層次人才百餘人。

2、教學建設

截至2016年10月,學校有6個國家特色專業,13個吉林省級「十二五」本科特色專業,10個吉林省高等學校特色專業,9個吉林省品牌專業,1個吉林省專業綜合改革試點專業,3個吉林省高等學校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試點專業;

2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10個吉林省高校實驗教學示範中心,國家級精品課1門,國家精品視頻公開課1門,吉林省精品課程31門,吉林省優秀課程60門;2個國家級大學生校外實踐教育基地,吉林省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5個。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北華大學

⑺ 滕星的教育經歷

1996.5-1996.6:國家新聞出版署「總編業務培訓班」,進修
1994-1995:美國加州伯克力大學人類學系,進修教育人類學博士課程
1993-1998:中央民族大學民族學系,教育人類學在職博士候選人,博士
1993-1994:北京外國語大學、北京語言學院國家教委出國人員培訓部,英語培訓
1988-1989:中央民族大學外語系托福英語班,結業
1991-1992:美國夏威夷大學中國問題研究中心,訪問學者
1985-1987:東北師范大學教育系,碩士研究生,教育學碩士
1983-1984:中央民族學院高級英語培訓班學習,結業
1978-1982:東北師范大學教育系,教育學學士 中央民族大學
1999至今:中央民族大學教育學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
開設課程:西方教育人類學理論與實踐、教育人類學田野工作與研究方法、國外多元文化教育、教育社會學、中國少數民族教育學、雙語教育、社會科學與教育人類學理論、文化人類學、民族教育學、專業外語等
1992-1999:中央民族大學,民族教育研究所,副教授,碩士生導師
開設課程:西方教育人類學理論與實踐、國外多元文化教育、教育社會學、中國少數民族教育學、雙語教育、中外教育史、民族教育學研究方法、專業外語等
培訓班授課:共四屆中央民族大學青年教師崗前教育學、心理學培訓班;中央民族大學、國家民委處級幹部碩士研究生課程班
1987-1992:中央民族大學,教育學教研室,講師
開設課程:教育原理、教學論、教育管理學、德育原理、教育心理學、普通心理學、教育社會學、教育評價學、教育哲學、終身教育、民族教育學、雙語教育等
培訓班授課:共三屆全國教育局長、學校校長教育管理幹部培訓班
1982-1987:中央民族大學,教育學教研室,助教
開設課程:教育學原理、教學論、教育管理學、心理學、德育原理、普通心理學、教育評價等
培訓班授課:新疆教育管理幹部培訓班;貴州省黔東南、黔西南地區、市、縣、民委教育系統幹部、民委幹部參加的研究班 33.《鄉土知識與文化傳承——中國鄉土知識傳承與校本課程開發研討會論文集》,主編,民族出版社,2013年版
32. Special Issue: Ecation and Cultural Diversity in China』s Society, Frontiers of Ecation in China, Guest Editor: Teng Xing with Rebecca CLOTHEY, Volume 7-2, 2012.
31.《經濟文化類型與校本課程建構》,民族出版社,2012年版
30.《人類學視野中的教育研究》,主編,民族出版社,2011年版
29.《中國鄉土教材應用調查研究》,主編,民族教育出版社,2011年版
28.《中國少數民族新創文字應用研究———在學校教育和掃盲教育中使用情況的調查》,主編,民族出版社,2011年版
27.《書齋與田野:滕星教育人類學訪談錄》,民族出版社,2010年版
26.《多元文化教育:全球多元文化社會的政策與實踐》,主編,民族出版社2010年版
25.《多民族文化背景下的教育研究》,主編,民族出版社2009年版
24.《教育的人類學視野——中國民族教育的田野個案研究》,主編,民族出版社2009年版
23.《教育人類學的理論與實踐——本土經驗與學科建構》,著,民族出版社2009年版
22.《多元文化社會的女童教育——中國少數民族女童教育導論》,主編,民族出版社2009年版
21.《民族教育理論與政策研究》,主編,民族出版社2009年版
20.《20世紀中國少數民族與教育——理論、政策與實踐》,主編,民族出版社2002年版
19.《族群、文化與教育》,著,民族出版社2002年版
18.《西部開發與教育博士論壇》,主編,民族出版社2001年版
17.《民族教育學通論》,主編,教育科學出版社,2001年版
16.《文化變遷與雙語教育——涼山彝族社區教育人類學的田野工作與文本撰述》,著,教育科學出版社2001年版;
15.《中國民族教育50年》,執行主編,紅旗出版社1999年版
14.《文化變遷中的中國涼山彝族雙語社會與雙語教育》,著,亞洲開發銀行技術援助中國少數民族教育實地考察報告1998年3月
13.《學校教育評價》(國家教委推薦教材),合著,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1997年第4版
12.《中國少數民族雙語教育概論》,合著,遼寧民族出版社1997年版
11.《民族社會學》,合著,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1996年版
10.《民族教育經濟學》,主編,《當代中國經濟大辭庫·民族經濟卷》,中國經濟出版社1993年版
9.《教育大辭典·民族教育分冊》,編委,上海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
8.《21世紀中國與世界叢書》,編委,中信出版社1991年版
7.《世界教育史大事記》國家教委審定高校文科教學參考書,主編,職工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
6.《中國少數民族教育學概論》副主編,中國勞動出版社1990年版
5.《社會科學大辭典》,教育學科編委,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1989年版
4.《中外教育名人辭典》,主編,中央民族學院出版社1988年版
3.《文化學辭典》,編委,中央民族學院出版社1988年版
2.《學校教育.教學.管理手冊》,合著,吉林教育出版社1988年版
1.《20世紀文庫》,教育學科編委,華夏出版社,1985年-1991年版 99.白英/問,滕星/答:《 民族文化傳承與雙語教育發展》,思想戰線,2015年第2期。
98.虎技能,滕星:《 G州民族類中學藏漢雙語「一類模式」教師隊伍結構研究》,西北民族研究,2015年第1期。
97.周蘭芳,滕星:《英國牛津民族志會議的歷史演進與經驗總結》,民族教育研究,2015年第1期。
96.彭亞華、滕星:《美國教育人類學研究主題的重心變化與發展》,民族教育研究,2014年第4期。
95.巴戰龍、海路、陳學金/問,滕星/答:《中國教育人類學新進展——人類學學者訪談錄之六十九》,廣西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4年第2期。
94. 《全球化時代「三種認同」與中國民族教育的使命》,《廣西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3年03期(與陳學金合撰)
93. 《論中國教育人類學的幾個根本問題》,《中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3年03期(與陳學金合撰)
92. 《語言規劃與雙語教育》,《新疆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3年03期(與海路合撰)
91.《壯漢雙語教育的問題及轉向》,《廣西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2年04期
90.Cultural Diversity and Integrated Multicultural Ecation, Teng xing, P163-168, Special Issue: Ecation and Cultural Diversity in China』s Society, Frontiers of Ecation in China, Guest Editor: Teng Xing with Rebecca CLOTHEY, Volume 7-2, 2012.
89.《新疆喀什、和田地區雙語教育的實地考察與對策研究》,《新疆教育學院學報》,2012年01期(與陳學金合撰)
88.《墨西哥印第安人的多元文化教育發展》,《中國民族教育》,2011年 第09期
87.《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格局中的新疆雙語教育》,《新疆教育學院學報》,2011年 第01期.
86.《教師促進少數民族學生學業成績的一項個案研究》,《民族教育研究》,2010年 第06期
85.《我國少數民族地區鄉土教材百年發展歷史與文化功能述略》,《中央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年 第05期
84.《中國教育人類學的學科發展和學科建設》,《當代教育與文化》,2010年 第04期
83.《田野工作與教育研究》,《廣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年 第04期
82.《「靜寂的課堂」——一項民族志研究》,《廣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0年第04期
81.《「多元文化整合教育」與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中國教育學刊》2010年 第01期
80.《鄉土知識:收藏、研究與開發》,《廣西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年第6期
79.《法國多元文化教育的發展》,《中國民族教育》,2009年第6期
78.《「好學」與「難用」——對中國少數民族新創文字掃盲教育的回顧與反思》,香港珠海書院亞洲研究中心,2009年05月
77.《文化多樣性與現代教育——答中央電視台記者白英問》,《湖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報》,2009年第2期
76.《文化差異與民族地區校本課程開發——一種教育人類學的視角》,《中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9年第2期
75.《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中高師院校角色定位的思考》,《教育導刊》,2008年第5期
74.《奧格布(Ogbu)對教育人類學的貢獻及影響——教育人類學學者訪談錄》,《湖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報》,2008年第3期
73.《對中國少數民族新創文字掃盲教育的思考》,《民族教育研究》2008年第2期
72.《中國百年鄉土教材演變述評》《廣西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年第1期
71.《教育人類學研究叢書第二輯·序言》《多元文化與現代性教育之關系研究——教育人類學的視野與田野工作》(民族出版社),2008年版
70.《少數民族雙語教育:進展與問題》《深入推進教育公平:2008年中國教育藍皮書》(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8年版
69.《新中國民族教育政策的回顧與思考——教育人類學學者訪談錄》,《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7年第7期
68.《堅持實事求是堅持自主選擇——民族地區農村中小學布局結構調整問題訪談》,《雲南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年第6期
67.《教育領域中的國家整合與地方性知識》,《中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7年第5期
66.《美國多元文化教育的發展及啟示》,《中國民族教育》,2007年第5期
65.《20世紀80年代後的中國民族教育研究發展綜述》,《中央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年第2期
64.《回顧與展望:中國教育人類學發展歷程——兼談與教育社會學的比較》,《中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 ,2006第5期
63.《民族教育:願望與現實之間的差距》(第一作者,與關凱合作),《中國民族報》2006年11月17日
62.《民族地區教育要讓學生「學得好」「用得上」》,第一作者,《中國民族報》,2006年3月24日
61.《少數民族高等教育優惠政策新論》,《西北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第6期
60.《中國高等教育的少數民族優惠政策與教育平等》(第一作者,與馬效義合作),《民族研究》,2005年第5期
59.《從書齋到田野——談教育研究的人類學範式》(第一作者,與巴戰龍合作),《西北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第1期
58.《西方低學業成就歸因理論的本土化闡釋》,第一作者,《廣西民族學院學報》,2004年第3期
57.《小康社會與西部偏遠貧困地區少數民族基礎教育》,《雲南民族大學學報》,2004年第2期
56.《在田野中追尋教育的文化性格》(第一作者,與徐傑舜合作),《廣西民族學院學報》,2004年第2期
55.《人類學·田野工作·教育研究》(第一作者,與巴戰龍合作)《中南民族大學學報》,2004年第2期
54.《人類學的田野工作——一個教育人類學家的關懷、經驗和信念》,《明日教育論壇》(總第十八輯),福建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53.《社區變遷與雙語、雙文化教育 ———台灣地區少數民族社區變遷及學校雙語、雙文化教育的人類學田野工作綜述》,《民族教育研究》,2004年第6期
52.《西方少數民族學生學業成就歸因理論綜述》,《湖北民族學院學報》,2004年第2期
51.《族群、文化差異與學校課程多樣化》,《江蘇社會科學》2003年第4期
50.《全球化與少數民族基礎教育發展戰略》,徐傑舜、周建新主編:人類學與當代中國社會. 黑龍江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234-243頁
49.Bilingual society and bilingual ecation of the Yi ethnic minority of the Liangshan Yi ethnic minority autonomous prefecture in China amid cultural change—history, present situation, problems, and analysis, May—June,2002Vol.35,No.3 ,Chinese Ecation and Society
48.《民族文化多樣性的保護應成為中國的當務之急》,滕星著:《族群、文化與教育》,第349—351頁,民族出版社2002年版
47.《21世紀我國民族學院(校)的辦學模式應作重大調整》,滕星著:《族群、文化與教育》,第352—356頁,民族出版社2002年版
46.《全球化與高等教育理念的更新》,滕星著:《族群、文化與教育》,第568—572頁,民族出版社2002年版
45.《世界高等教育國際化趨勢與大學外事工作改革芻議》,滕星著:《族群、文化與教育》,第573—577頁,民族出版社2002年版
44.《西部開發與民族地區教育若干關系思考》,滕星著:《族群、文化與教育》,第343—348頁,民族出版社2002年版
43.《中國少數民族雙語教育理論與實踐》,美國新澤西州立大學召開的「種族.文化.國家認同對教育的影響」大會論文集,2001年版
42.Objects, Characteristics, Content, and Method of research in Ethnic Minority Bilingual Ecation in China. March-April, 2001Vol.34, No.2, Chinese Ecation and Society
41.The Idea of Plurality and Unity in the Configurat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ality and China』s Bilingual Ecation for Its Ethnic Minorities, March-Apral,2001Vol.34,No2 ,Chinese Ecation and Society
40.《影響與制約涼山彝族社區學校兩類模式雙語教育的因素與條件》,《民族教育研究》,2000年第2期
39.《涼山彝族社區學校實施彝漢雙語教育的必要性》,《民族教育研究》2000年第1期
38.《國外教育人類學學科歷史與現狀》,《民族教育研究》1999年第4期
37.《中國民族教育學的產生與發展》,《民族教育研究》,1999年第1期
36.《文化變遷的中國涼山彝族雙語社會與雙語教育──歷史.現狀.問題與思考》,《第二語言(漢語)教學論集》,民族出版社1998年版
35.《中國新疆和田維吾爾族維漢雙語教育考察報告》,《民族教育研究》,1998年第4期
34.《跨文化背景下的中國少數民族兒童人格研究》《海峽兩岸兒童人格教育研討會論文集》,《民族教育研究》,1998年第3期
33.《民族教育概念新析》,《民族研究》,1998年第2期
32.《面向21世紀的市場經濟與少數民族教育》(與蘇紅合作),《教育科學》1998年第1期
31.《民族教育學的學科性質與學科體系》,《民族教育研究》,1997年第4期
30.《試論民族學校中的民族認同與國家認同》(與張俊豪合作),《中南民族學院學報》(哲社版),1997年第4期
29.《試論民族學校的校園文化建設》(第一作者,與張俊豪合作),《中央民族大學學報》,1997年第3期
28.《多元文化社會與多元一體化教育》(與蘇紅合作),《民族教育研究》1997年第1期
27.《「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格局」思想與中國少數民族雙語教育》,《民族教育研究》1996年第4期
26.《少數民族教育學學科體系與歷史沿革》(與哈經雄合作),《民族教育研究》1996年第4期
25.《中國少數民族雙語教育研究的對象.特點.內容與方法》,《民族教育研究》1996年第2期
24.《中國邊疆民族地區的基礎教育與輟學問題》(與美籍學者香港大學白傑瑞教授合作),《民族教育研究》,1996年第1期
23.《論教學評價的規律和原則》,張健主編:《中國教育科研成果概覽》,山西高校聯合出版社,1992年版,第859頁
22.《中國少數民族雙語現象與雙語教育》,《中國邊政》,118期(1992年),台灣
21.《中國少數民族地區人口文化素質與基礎教育發展戰略》,《中國邊政》,116期(1992年),台灣
20.《中國少數民族教育學綜述》,《民族教育研究》,1990年第4期
19.《我國原始公社制民族與教育》,《教育史研究》,1990年第2期
18.《教育評價的規律與原則》,《教育科學》,1989年第1期
17.《將民族教育導入良性循環的軌道》,《求是》,1989年第1期
16.《對中央民族學院教學改革的調查與建議》,耿金聲、王錫宏主編:《民族教育改革與探索》,中央民族學院出版社1989年版,第184頁
15.《現代人類應付挑戰的必由之路——終生教育》,《外國教育研究》,1988年第1期
14.《試論少數民族和少數民族教育》,《中央民族學院學報》,1988年第1期
13.《中學應開設公民教育課》,《光明日報》,1988年5月14日
12.《中國少數民族地區教育整體改革初步探討》,《中國農村地區教育整體改革》,四川教育出版社1987年版
11.《文化背景與教育》,《教育簡訊》,1987年第4期
10.《對社會主義教育職能的再認識—兼談教育培養目標》,《天津教育學院院刊》,1987年第2期
9.《教育評價與教育評價學》,《未來與發展》,1987年第1期
8.《民族教育學若干問題研究》,《教育科學研究》,1987年第1期
7.《教育評價的歷史與發展》,《教育簡訊》,1987年第1期
6.《對我院教學改革的調查與建議》,《中央民族學院學報》,1986年第2期
5.《試論我國民族教育》(與張養吾合作),《民族教育》,1986年創刊號
4.《中國少數民族教育探索》《第一屆中國少數民族教育研究會論文集》,1985年第3期
3.《教育哲學概說》,《網路知識》1984年第12期,(《新華文摘》,1985年第2期全文轉載)
2.《高師教育系學校教育專業課程改革初步設想》,《課程.教材.教法》,1984年第1期
1.《青少年犯罪心理調查與分析》合作,《東北師范大學社會科學論文集》1982年版 5.《文化、教育與發展——全球視野下的中國少數民族教育》(白傑瑞主編,滕星、馬效義等譯),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2011年版
4.《理解人類差異——美國的多元文化教育》(科普曼、歌德哈特著,滕星、朱姝等譯),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2008年版
3.《全球視野:教育領域中的族群、種族與民族性》(西馬哈偌等主編,滕星、馬效義等譯),民族出版社,2010年版
2.《國際教學、教師教育網路全書》(米查爾·J·丹金著),合譯,學苑出版社,1990年版
1.《終身教育導論》(保羅·朗格讓著),主譯,華夏出版社,1988年版

⑻ 說金蕾蒞老師的授課

6月19日下午的培訓課為清華大學學生職業指導中心副主任、亞太職業生涯發展協會(APCDA)中國區負責人金蕾蒞副研究員的《研究生生涯輔導的定位與實施》。按照事前組長焦老師的分派,這場報告結束後的「結課」由我來做,所以聽課當中也做了些准備,有了一個發言的提綱。只是不知出於何故,這堂課結束後卻破天荒地儉省了這個雷打不動的該輪我所在的小組「值日」的環節。這樣也好,晚上拿出時間將下午的發言提綱進一步整理擴展成如下的「結課稿」或者一篇聽課體會。

尊敬的金老師及各位同學,因為我肯定不是下午聽課最真及感受最深的學員,所以這不能叫「結課」,只是分享一下我的聽課體會,我發言後其他同學還可以補充,所以也權當拋磚引玉。

與往日不同,今天下午的上課時間提前一個小時,1點半開始。這是一個不論是對聽課者還是授課者都很不利的變故,因為中午大家都沒有休息,所以課前我們都估計會精力不濟,會疲累和瞌睡;金老師一開始也說,她的講課可能會給大家催眠。現在,近三個小時的課結束了,出乎我們意料的是,課堂上沒有出現這種情況,大家都聽得很專注、很會心,課堂氣氛似乎比以往2點半開始的三個下午還要好。就是說,教學效果出奇得好。

為什麼會這樣?有兩個原因:
一是金老師是女老師。
從16號開始到昨晚結束的三天,6位主講專家都是男老師,今天上午中午換了女老師,上午講心理健康維護的荀焱老師是女的,她的課我們聽得很好;下午金老師的課,也是這樣,我和我的同學,不論男女,似乎都更愛聽女老師講課,尤其是連聽三天老男人的聲音後。上午荀老師的女聲還沒有聽夠,下午接著聽。金老師適時地來了。

二是金老師講得好。
這體現在兩個方面:
首先是內容好。課前李華老師的導入說得沒錯,金老師是給我們奉獻了一場「大餐」。研究生職業生涯輔導的話題,不僅符合本次培訓的主題,而且也是我們這五十位學員最陌生和困惑因而也最為迫切需要聆聽的。金老師系統、完整地分享了她和她的團隊近年來在這個領域的實踐經驗和研究成果,雖然兩校學生實際差異巨大,但背後的機理是一樣的,每一項具體做法也都對我們有著重要的或者直接的啟示與引導作用。所以金老師所講的每一個案例與成果,對我們都無異於雪中送炭,真的是「傳道授業解惑」,因而大家便都聽得很忙,顧不上疲累,也把可能來襲的瞌睡驅之一旁。

其次是方式好。金老師的這堂課在教學方式上有兩個特點或優勢:1、內容呈現清晰。不論是講授語言,還是演示PPT,都至為清晰,尤其是她的口語表達無論音節的響亮還是語流的清晰,都是一流的,超過前三天大多男老師甚遠,聽講效果極佳。2、過程對話充分。對話就是師生之間的平等交流與溝通;沒有對話就沒有教學,一切教學都必須是對話式的而不是講聽式的。金老師深諳這個當代教學的基本堂奧,講座開始不久就征詢我們在學生職業生涯輔導上的做法,打破了以往每位授課老師自說自話的獨白式陳說的狀態,將整堂課置於師生平等交流的氛圍之下,所以後面的講課即使她不專門採取提問、討論的方法,師生都建立了信賴與溝通的默契。前天上午第三講的李老師課間跟我們聊談還說到滿堂灌的講授不受學員歡迎,可惜他的課卻自始至終全是他一個人鏗鏘頓挫的講說,所以大家都聽得很累。相比而言,金老師明顯要勝出一籌。

金老師的課講得好,這還只是她良好課堂效果的具體表現。內容好與方式好的背後,還有另外的原因。整個三小時的課聽下來,我們會發現這個原因,這就是她長期學生工作主要是生涯輔導研究與實踐中形成的把學生當回事、一心為了學生的專業情懷。這從報告當中PPT上的兩個也許並不醒目的小標題就能得到說明:一個是「幫助學生----生涯輔導的個人層面」,一個是「幫助學生----生涯輔導的學校層面」。一切都立足於「幫助學生」,不僅如此,金老師還將一般都用「生涯規劃」的表述特別改為「生涯輔導」,不僅要「幫助學生」,而且要不強行為學生做主,表現出對學生的尊重與信賴這種「學生主體」「師生平等」的觀念。

金老師這堂課給我們很多啟示與收獲,其中最突出的一點是,作為導師不只要做學生學業上的導師,也要做學生職業與人生的導師,尤其是不僅要樹立全心全意為學生服務的思想,還要有能夠為學生提供有效幫助也即科學輔導的方法與能力。研究生導師,作為學生的第一責任人,教學、學術之外,還要操心學生的人生與職業。尤其是做專業碩士研究生的導師,不能只在學術一方面使力,更要為職業生涯服務。糾正一下下午討論中我的一個說法,事實上,對於學生的職業生涯,我們並非無能為力,而是大有可為。專業碩士的培養目標,不是做學術能人,而是做職業強人,教育碩士研究生畢業後不能做好的中小學教師,那是我們導師的失職。在當今的就業形勢下,事實上只要我們的學生果真能成為優秀的基礎教育教師,謀求一份心儀的職業,是不太困難的,因為目前的基礎教育領域,不論是體制內的學校還是方興未艾的各種新理念民辦教育,最缺的還是專業基礎扎實、專業發展有潛力的優秀的教師。

昨晚原中國農大柯柄生校長授課結束後我們有人認為如果我們學校的有關領導能來聽聽更好。今天上金蕾蒞老師的課我同樣有類似的遺憾,這就是這個報告如果我們學校負責學生就業工作的領導、職員包括我們自己讀研究生的孩子也能來聽,就更好。不過這個遺憾也許還能彌補:我們回去後可以跟學校有關方面匯報並建議邀請金老師來我們學校講學。我們有個判斷,金老師會比這幾天給我們上過課的另外有些老師好請得動。金老師還沒到過天水,我們也期盼您借機到人文始祖羲皇故里、全國優秀旅遊城市的天水來走走看看。

最後,再次對上午在北師大剛剛講完課便直接趕回來為我們傳道、解惑的金老師表示真誠的感謝!

⑼ 自導聯助教育創始人舒德初老師的個人詳細資料

舒德初,男,1959年5月生,湖南省南縣人。

1975年9月起,在農村當民辦教師,教過小學到初中的語文、數學、英語等課程,先後擔任教導主任和校長等職務;

1980年考上湖南吉首大學英語專科,畢業後任高中英語教師;

1987年—1989年在湖南教育學院進修人口教育本科;他致力於人口、人才、經濟和教育等方面的科學研究,他的論文還多次獲獎。

1992年他從事雜志社做記者與編輯,後任該社主編;

1996年5月,因原本非常聰明的女兒舒揚陽學習成績居班上倒數第一名,他被迫將女兒接回家親自教育。此後花3年時間輔導女兒輕松學習本該8年才能學完的課程,使其在全面發展的基礎上12歲就考上大學

自1999年起,他主持輔導過許多不同層次的學生,有的能提前一年或者數年考上大學,有的還考上北大、清華等名牌大學,這些學生的綜合素質都能得到更快、更好的發展;

近些年裡,他總結成功經驗,深入探索研究,創造性地提出了系統的「自導聯助」教育理論和教學方法,並研發出一系列輕松高效的學材和多項獲國家專利的教研產品。

舒德初老師的教學教研實績,已先後被中央電視台、《人民日報》、《光明日報》和《中國教育報》等眾多家媒體報道或轉載。

他還是全國人口、人才等多家學會會員和湖南教育學院客座教授。現為北京自導聯助教育科技發展中心董事長。

聯系地址:北京海淀區西翠路5號今日家園11號樓2301室

聯系電話:010-63589125 郵箱:[email protected]

⑽ 趙玉田是哪裡趙一天

趙玉田,男,1968年生,吉林通榆人,教授,博士,博士後。

現為韓山師范學院教授,歷史學系主任,歷史專業負責人,主要從事環境史與中國古代史研究。

主要工作簡歷
1999-2010:東北師范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教師,中國古代史研究生導師,歷史教學論研究生導師,教育碩士研究生導師。其間,曾擔任歷史文化學院教法函授部主任;參與中學歷史骨幹教師省級培訓(「省培」)與中學歷史骨幹教師國家級培訓(「國培」)的教學與管理工作。

2006-2008:南開大學博士

2011-2014:廣東肇慶學院西江歷史文化研究院教授。其間,曾擔任西江歷史文化研究院副院長,內蒙古師范大學碩士研究生導師
2014 至今:韓山師范學院歷史文化學院教授
主要科研成果
現已在《光明日報》、《中國史研究》、《中國教育報》、《貴州社會科學》、《東北師大學報》、《古代文明》、《中國社會科學報》、《中小學教師培訓》、《文化雜志》(澳門)等刊物發表論文50餘篇,其中多篇為《人大復印資料(明清史)》、《新華文摘》等全文轉載或論點摘編。
現已出版《航海》(東北朝鮮民族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明代北方災荒與農業開發》(吉林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文明、災荒與貧困的一種生成機制》(吉林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環境與民生:明代災區社會研究》(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6年版)等學術專著4部。
現已主持並完成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項目、博士後科學基金項目、省級歷史教學改革項目等多項。
主要講授課程
主講《中國歷史地理》、《中國古代史》、《中國近現代史綱要》、《明清史研究》、《災荒史研究》、《中國政治制度史》、《中國戰爭史》、《中學歷史教材教法分析》、《<中學歷史課程標准>解讀》、《歷史課程與教學論》等課程。

熱點內容
沈陽師范大學研究生報錄比 發布:2024-05-19 10:24:57 瀏覽:156
鄭州大學高水平名單 發布:2024-05-19 10:18:15 瀏覽:875
大同大學會計專業 發布:2024-05-19 10:13:01 瀏覽:464
太原火車站到榆次大學城 發布:2024-05-19 10:05:07 瀏覽:208
武漢大學最美教授 發布:2024-05-19 10:04:19 瀏覽:966
深圳大學英語考研面試 發布:2024-05-19 10:04:14 瀏覽:205
本科報完可以登錄報專科嗎 發布:2024-05-19 09:42:35 瀏覽:667
東華大學服裝系博士生導師 發布:2024-05-19 09:38:17 瀏覽:109
山東大學威海校區研究生 發布:2024-05-19 09:37:21 瀏覽:610
大學生怎麼報名 發布:2024-05-19 09:21:10 瀏覽:7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