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峰教授
1. 誰知道中國反劫持談判專家第一人高峰教授出了一本名叫什麼的書.
2004年7月,高峰出版了《反劫制暴戰術談判》一書,這本45萬字的理論著作 填補了中國在該研究領域的空白。
2. 史鐵生簡介
史鐵生的簡介:
史鐵生1951年1月4日在北京出生,史鐵生的原名就叫做史鐵生,他沒有又名也沒有字,他是著名的小說家,散文家。
從1986年起,即為北京作家協會合同製作家,曾任北京作家協會北京作家協會副主席、駐會作家,中國作家協會第五、六、七屆全國委員會委員,中國殘疾人作家協會副主席,一級作家職稱。
史鐵生多年來與疾病頑強抗爭,在病榻上創作出了大量優秀的、廣為人知的文學作品,主要作品有中短篇小說集《我的遙遠的清平灣》、《禮拜日》、《舞台效果》、《命若琴弦》。
和長篇小說《務虛筆記》等,其中《我的遙遠的清平灣》、《奶奶的星星》分獲1983、1984年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
另外散文《我與地壇》等作品也獲得了很大影響,2010年12月30日下午16點突發腦溢血,經搶救無效,於12月31日凌晨3點46分去世,享年59歲。
(2)高峰教授擴展閱讀:
史鐵生的作品簡介:
1、《我與地壇》:
《我與地壇》是長篇哲思抒情散文,中國當代著名作家史鐵生著。是史鐵生文學作品中,充滿哲思又極為人性化的代表作之一。
其前第一段和第二段被納入人民教育出版社的高一教材中。前兩部分注重講地壇和他與母親的後悔,對於中學生來說。
這是一篇令人反思的優秀文章。地壇只是一個載體,而文章的本質卻是一個絕望的人尋求希望的過程,以及對母親的思念。
2、《愛情問題》:
《愛情問題》為史鐵生精選珍藏文集之散文集,收錄了史鐵生先生經典散文,包括《我與地壇》等被廣大讀者熟悉的作品。
他的散文裡面處處體現著其他作者可望不可即的哲思色彩,不管是廣為流傳的《我與地壇》還是《好運設計》,語句中都充滿了哲學式的思考。
史鐵生的散文里還處處表達著對生活對人生的溫暖與熱情。史鐵生挖掘細小事物的光芒,對生活本身的熱愛和尊重,都無比令人欽佩。
3、《命若琴弦》:
這是一部散文集,作者史鐵生曾發表文學作品《我的遙遠的清平灣》、《奶奶的星星》、《我與地壇》等。在這部書里,他用殘缺的身體,說出了最為健全而豐滿的思想。
他體驗到的是生命的苦難,表達出的卻是存在的明朗和歡樂。他睿智的言辭,照亮的反而是我們日益幽暗的內心。
3. 高 峰 中國科學院教授
更多義項
理學博士,研究員,碩士生導師。中國科學院國家科學圖書館蘭州分館副館長、學術委員會委員,《遙感技術與應用》常務副主編,甘肅省遙感學會副理事長。先後獲得蘭州大學大氣科學理學學士、蘭州大學大氣科學理學碩士學位、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大氣物理學與大氣環境學理學博士學位。2002年度「西部之光」項目入選者,2008年度「西部之光」聯合學者項目入選者,1999年被評為中科院蘭州分院第四屆優秀青年科技工作者,2004年度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享受者,2012年6月獲甘肅省首屆優秀科技工作者十佳稱號。長期從事地球科學和資源環境學科戰略情報研究和戰略研究、區域發展決策咨詢研究以及科技期刊發展戰略研究工作。近年來負責和參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中國科學院知識創新工程項目、中國科學院「西部之光」項目、院級情報研究項目、院地合作項目等近20項。獲甘肅省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三等獎1項,中國科學院科技進步三等獎1項。發表論文80餘篇,出版專著4部,譯著1部。撰寫研究報告50餘篇。
中文名:高峰
職業:研究員
學位:博士研究生
單位:中國科學院蘭州文獻情報中心
分享
基本信息
姓名: 高峰
學位: 博士研究生
單位: 中國科學院蘭州文獻情報中心
部門: 情報研究部
職稱: 研究員
身份: 在職人員
職務: 蘭州分館副館長
聯系地址: 甘肅城關區天水中路8號
獎勵及榮譽
1998年度中國科學院科技進步三等獎
2001年度甘肅省科技進步二等獎
2009年度甘肅省科技進步三等獎
2012年度甘肅省科技進步二等獎
1999年度中國科學院蘭州分院優秀工作者
2004年度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
2012年榮獲甘肅第一屆"十佳全省優秀科技工作者"榮譽稱號
研究領域
地球科學和資源環境學科戰略情報研究和戰略研究
區域發展決策咨詢研究
科技期刊發展戰略研究
發表論文
[1] 王金平,張志強,高峰,等.英國海洋科技計劃重點布局及對我國的啟示[J].地球科學進展
點擊載入更多
-
4. 一教授在課堂上問:世界第一高峰是哪座大家脫口而出:珠穆朗瑪峰。又問:世界第二高峰呢台下一片沉默
青年:為什麼在一次比賽中冠軍和亞軍都付出了同樣的努力,而人們只記住了冠軍呢?專禪師:我給你講個屬人生哲學吧!青年:好!禪師:世界第一高峰是哪個?青年:珠穆朗瑪峰!禪師:世界第二高峰呢?青年:喬戈里峰!禪師:第三高峰呢?青年:干城章嘉峰!禪師:第四高峰?青年:洛子峰禪師:第五?青年:馬卡魯峰!禪師一記大慈大悲千葉手劈死了青年,「你丫是來找事的吧」。
5. 旗袍的起源
旗袍是民國的國服,盛行於三四十年代。行家把二十世紀二十年代看作旗袍流行的起點,三十年代它到了頂峰狀態,很快從發源地上海風靡至中國各地。
辛亥革命廢除帝制,創立民國。民國之初,剪辮發,易服色,把屬於封建朝代的冠服等級制度送進了歷史博物館,這一切為倒大袖與新樣式旗袍的誕生創造了條件。二十年代早期,城市女性中時興過一陣「文明新裝」。
旗袍追隨著時代,承載著文明,以其流動的旋律、瀟灑的畫意與濃郁的詩情,表現出中華女性賢淑、典雅、溫柔、清麗的性情與氣質。旗袍連接起過去和未來,連接起生活與藝術,將美的風韻灑滿人間。
(5)高峰教授擴展閱讀:
旗袍,中國和世界華人女性的傳統服裝 ,被譽為中國國粹和女性國服。雖然其定義和產生的時間至今還存有諸多爭議,但它仍然是中國悠久的服飾文化中最絢爛的現象和形式之一。
旗袍形成於上個世紀20年代,有部分學者認為其源頭可以追溯到先秦兩漢時代的深衣 ,民國20年代之後成為最普遍的女子服裝 ,由中華民國政府於1929年確定為國家禮服之一。
50年代後,旗袍在大陸漸漸被冷落,尤其文革中被視為「封建糟粕」、「資產階級情調」遭受批判。
80年代之後隨著傳統文化在內地被重新重視,以及影視文化、時裝表演、選美等帶來的影響,旗袍不僅逐漸在大陸地區復興,還遍及世界各個時尚之地。
1984年,旗袍被國務院指定為女性外交人員禮服。
從1990年北京亞運會起,歷次大陸舉行的奧運會、亞運會以及國際會議、博覽會多選擇旗袍作為禮儀服裝。
2011年5月23日,旗袍手工製作工藝成為國務院批准公布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2014年11月,在北京舉行的第22屆APEC會議上,中國政府選擇旗袍作為與會各國領導人夫人的服裝。
6. 這位中科院院士,被任正非連連稱贊,視為偶像,他有何貢獻
1975年中國科技大學開辦了一個講習班,成立這個講習班就是為了推動我國航空發動機研究技術的發展,確保能夠走在世界前端。講習班成立之初邀請了一位主講人,他在剛走上演講台的時候就目光堅定、底氣強硬的說了一句話,他說"中國一定能夠擁有世界上最先進的航空發動機。"這句話激勵了台下坐著的無數學子,而他的話也最終實現。
小結
能夠被企業家翹楚任正非一直提及的人絕非等閑之輩,吳仲華堪稱能夠托起民族大業的賢能之士,他為國家所做的貢獻有目共睹。吳仲華生前曾明確表示,自己回國就是為了工作的,不論條件多麼艱難,他都一定要把航空發動機研製出來,最終通過其不懈努力,他終於實現了這一目標。
7. 詩仙,詩聖,詩佛,詩鬼,詩魔,詩豪,詩傑,詩狂,詩囚,詩奴分別都是誰
詩仙(李白),詩聖(杜甫),詩佛(王維),詩鬼(李賀),詩魔(白居易),詩豪(劉禹錫),詩傑(王勃),詩狂(賀知章),詩囚(孟郊),詩奴(賈島)。
1、詩仙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是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譽為「詩仙」。
與杜甫並稱為「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
2、詩聖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與李白合稱「李杜」。原籍湖北襄陽,後徙河南鞏縣。
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稱為「老杜」。
杜甫在中國古典詩歌中的影響非常深遠,被後人稱為「詩聖」,他的詩被稱為「詩史」。
3、詩佛
王維(701年-761年,一說699年—761年),字摩詰,號摩詰居士。河東蒲州(今山西運城)人,祖籍山西祁縣。唐朝著名詩人、畫家。
王維參禪悟理,學庄信道,精通詩、書、畫、音樂等,以詩名盛於開元、天寶間,尤長五言,多詠山水田園,與孟浩然合稱「王孟」,有「詩佛」之稱。
4、詩鬼
李賀(約公元791年-約817年),字長吉,是「長吉體詩歌開創者。」唐代河南福昌(今河南洛陽宜陽縣)人,家居福昌昌谷,後世稱李昌谷,是唐宗室,唐高祖李淵的叔父李亮(大鄭王)後裔。
有「詩鬼」之稱,是與「詩聖」杜甫、「詩仙」李白、「詩佛」王維相齊名的唐代著名詩人。
5、詩魔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祖籍山西太原 ,到其曾祖父時遷居下邽,生於河南新鄭。
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白居易與元稹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與劉禹錫並稱「劉白」,有「詩魔」之稱。
6、詩豪
劉禹錫(772年—842年),字夢得,河南洛陽人,自稱「家本滎上,籍占洛陽」,又自言系出中山。 其先為中山靖王劉勝。唐朝文學家、哲學家,有「詩豪」之稱。
7、詩傑
王勃(約650年—約676年),字子安,漢族,唐代文學家。古絳州龍門(今山西河津)人,出身儒學世家,與楊炯、盧照鄰、駱賓王並稱為「王楊盧駱」、「初唐四傑」。其詩流利婉暢,宏放渾厚,獨具一格,人稱「詩傑」
8、詩狂
賀知章(約659年— 約744年),唐代詩人、書法家。字季真,晚年自號「四明狂客」「秘書外監」,越州永興(今浙江杭州蕭山區)人。少時以詩文知名。
賀知章為人曠達不羈,好酒,有「清談風流」、「詩狂」之譽。與張若虛、張旭、包融並稱「吳中四士」;與李白、李適之等謂「飲中八仙」。
9、詩囚
孟郊(751—814),字東野,唐代著名詩人。湖州武康(今浙江省德清縣)人,祖籍平昌(今山東德州臨邑縣)。先世居洛陽 (今屬河南洛陽),後隱居嵩山。
孟郊工詩。因其詩作多寫世態炎涼,民間苦難,故有「詩囚」之稱,與賈島並稱「郊寒島瘦」。
10、詩奴
賈島(779~843年),唐代詩人,字閬(讀láng)仙,人稱「詩奴」,與孟郊共稱「郊寒島瘦」,漢族,唐朝河北道幽州范陽縣(今河北省涿州)人。自號「碣石山人」。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詩人
8. 孔小軼教授參加的醫葯產業發展高峰論壇是在哪舉辦的
在濟南舉辦的,參加會議的都是全國各地的國家級行業專家學者、醫葯行業龍頭企業負責人、醫葯研發外包公司董事長總經理以及各大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