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大學康教授
❶ 香港大學研究助理教授是什麼級別的職稱相當於大學里的哪一級別年收入大概是多少
相當於高級講師,比講師高,比副教授低一些。一般是剛剛獲得博士學位的人,沒有太多教學科研經驗,一般經驗在5年以下。助理教授月薪在7-10萬左右,一年100萬吧。香港一個教學秘書都3-4萬港幣每月。
❷ 27歲有可能當香港大學教授嗎,求港大教授名單
什麼年齡都可能,哪個大學也不會限制年齡,能不能達到標准就是另專外一回事了,27歲即使有也沒幾屬個,如果只是助教授有一大把
港大的教授名單很好查,上官網,選你感興趣的院系,點faculty/academic staff就可以看到了
❸ 香港大學教授的每月工資有多少==月薪是多少
香港各公立大學教授的最高工資在98萬人民幣上下浮動,再加上27萬左右的房屋津貼,年薪可達120萬港幣(約100萬元人民幣)
❹ 香港大學為什麼在全球排名比北大,清華還高
全球大學綜合排名因素:
高質量論文數量(Citation index)。
獲得世界獎(諾貝爾獎、 Medal、Turing Award。。。)的教授。
信譽最高的教授數量(信譽評估是來自被國際期刊引用多次的)。
世界最知名的學者中調查排名。
學生:教授比例(越低越好)。
教授的平均高質量期刊論文發表數量。
學生入學時質量;學生畢業率。
學校經費(成功申請的國家項目等)。
內地學校大部分都會偏低(除了學生入學質量之外),而港大因為有更多高質量國外吸引回來的教授,而且有比較健康的評估、終身職和退休體系,評估成果會比內地高。
中國內地的高校教育改革必須從教師做起。也就是梅貽琦所說的:「所謂大學者,非謂有大樓之謂也,有大師之謂也。」
行政化下和黨團化的清華,缺乏思想自由和獨立思考的精神,功利化氛圍非常嚴重。極差的待遇和體制原因導致老師忙著賺錢;嚴重忽視本科教學質量、學風差;體制等原因無法吸引有實力的年輕研究人員;研究生淪為廉價勞動力。
1 非常不重視本科生教學。舉個例子吧,我們本科的很多課程的老師上課的時候都不知道自己在講什麼。有的老師上課時公然宣稱:「我是搞工程的,咱們這個學的差不多就行,教學不是我的事」。大作業都靠前人的版本,大三之後一半的同學都不再自己寫作業了。但是卻沒有辦法,我們學生根本沒法影響系裡的教學安排、教師和教材。就算是系裡老師都了解這種情況,卻一點作為都沒有,老師們沒有動力去改革。
2 功利化思想很重,大學里最崇尚的不是思想自由、不是創新精神、不是獨立思考,而是賺錢多少、以後做官前途好不少。
3 相當一部分教材爛的要死。大部分這種教材都是國內的某某學者編的,看那些的東西,就感覺不是讓人來看的。真感覺這些國內編教材的以前是不是教體育的。
4 上面有人說師資有問題,但是還有一個問題應該思考的就是:為什麼只能花那麼多的價錢去買那些成名的年紀大的都做不動研究的教授呢?為什麼對年輕的有實力的世界級的研究人員吸引那麼少呢?歸根結底還是體制問題。學術圈儼然是個官僚圈子,學者有行政職務,年輕人如果僅僅靠自己科研上努力,是基本上沒有出頭之日的,只有抱對大腿、靠對大樹才行,自然就缺少了創新和獨立的精神。這么做哪能做出什麼東西呢?
5 待遇問題。清華信息學院的副教授一個月的工資是5000+RMB,這個工資實在是有點少,如果有家室孩子的話,練養家都很困難。老師要生活下去只能去拉公司的項目,為了降低成本,把活放給研究生,每個研究生一個月給300RMB到900RMB不等的工資。可想而知,在這種教授忙於賺錢的情況下,大學怎麼可能在創新研究上有什麼大的突破呢。
5 清華在不斷強調了社會責任感。
6 在這種環境下,相當一部分課程都靠自學,讓大部分同學們的自學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也算是一個意外的收獲吧。
7 世界三流大學,世界一流學生。這里有濃厚的競爭氛圍,大部分同學都非常要強,這加強了學風,保證了大部分同學不會沉淪。
1。港大硬體設施確實比北大好。圖書館,機房,宿舍之類的。我沒有實驗室,這方面沒有發言權。
2。國際交流機會多。每年本科生有兩三百個交流的名額,也有同樣數量的外國人來交換。訪問學者感覺也比北大多。
3。課程很緊,很push,英文教學很鍛煉我們這些大陸過去的學生。沒有國內普遍的「沒課可上」的大四。
4。教學上,比如說商科學生有很多做real case做presentation的機會,訓練出來在找工作的時候還是很有幫助的。工科好像也是很多實驗任務。理科不知道科研機會多不多。
清華是國內工科最好的高校,沒有之一,但拿得出手的,只是清華的學生。我07年開始先後混跡微軟和創新工場,據我對身邊清華人的觀察,大部分清華學生還是沒讓人失望的。
清華的很多學生牛,基本都是自己聰明和努力的結果,學校提供的資源基本沒幫上過太大的忙。
清華本科教育要遠遠好於研究生教育,這個跟本科教育相對簡單,本科畢業時好生源流失都有關系。
清華研究生的課程和研究,根本就是上個時代的課題,並且教授們跟產業界脫節的不是一點半點,大部分人忙的就是碼論文評職稱和拉外部項目賺錢。碼出的論文,100%都是垃圾(msra少數還是有用的),而外部項目,很多是爛得一塌糊塗的「國家項目」,對學生造成了嚴重的誤導。
用一句話來說,就是「環境與體制,決定了學術機器的生產效率」。
浙大新校長楊衛在接受《大學周刊》訪問時,對大學發展,談了些相當精闢的看法。他說:「以美國大學為例,它們是三流學校數論文篇數,二流學校數論文的影響因子,一流學校不對論文發表提要求,而頂尖的大學非常強調教學
❺ 香港大學一個教授可以帶多少博士
沒有上限。只要經費足夠就可以無限招生。學生少的老師只有一個博士生的,也有導師有三十多個在讀博士的。大多數組里一般是5-10個人的規模。
❻ 香港大學都有哪些比較出名的金融學或經濟學教授
同學,你好。1,關於讀研:從排名看,港大在世界排名比北大靠前。從學習環境來看,香內港是國際金融中心容,金融資訊發達,對於學習金融非常有利,北大所處的內地環境在這方面不及香港。從教學語言來看,港大金融是全英授課,具有語言優勢。從讀研的時間來看,港大全日制學生只需要修讀一年,北大修讀兩年。從費用來看,北大卻比港大便宜。2,關於就業:金融類的就業前景都非常好,但就讀港大非常有利於留港工作,香港這個國際金融中心對金融類人才需求非常大。3,關於出國:香港是眾多學子選擇作為去歐美名校深造的跳板,可見香港學校在歐美國家的受認可度之高,何況是港大這所香港最好的大學,在這方面港大比北大有優勢。從總體來看,港大金融會更好。
❼ 哪裡可以查到香港大學和香港中文大學的導師名單以及他們的研究領域
http://www.hku.hk/rss/expdir/index.htm
http://www.cuhk.e.hk/en/academic.htm
明明都在大學的網頁版上權
❽ 香港大學research postgraate的一些問題
1、都可以,一般申請的是MPhil,也有直接申請PhD的,主要看你的個人情版況和喜好
2、如果申請phd,這個權一般是聯系好導師套磁以後再寫的
3、沒有特殊要求,有港大的校友或專家寫更好,沒有的話就自己學校的導師,必須是全英文,可以中文寫好以後再翻譯
4、銀行卡必須有visa或mastercard標志,國內銀聯卡如果沒有visa標志也是不行的,一般中國銀行,或者中信銀行的信用卡肯定可以付款,我看到建行的借記卡也有這個標志,不過沒用過不敢肯定
❾ 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教授有哪些
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是每年都會招博士生了,一般是申請成功以後進去選擇教授的
❿ 香港大學出了哪些厲害人物
香港大學從1911年成立至今,歷史可謂十分悠久啦!作為香港的高等學府,自然是出了許許多多的傑出校友。這也是港大成為許多海內外學生青睞的一個重要原因。下面就來說說幾位我知道的一些港大名望人士吧!
1. 楊潤雄
他曾創作的《愛在瘟疫蔓延時》相信很多老一輩的人都不陌生!可能一些年輕學生沒有聽過,其實我也是通過一位香港本地的同學推薦後才去了解的。我也推薦大家可以去了解一下他,陳偉霆的《尾巴》、王若琪的《左手》、蔡卓妍的《往事並不如煙》都是他的填詞作品!
以上,希望能幫助到你,以後有時間再來多補充些回答!
(圖片均來自網路,侵刪,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