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教授導師 » 上海交通大學楊吉教授

上海交通大學楊吉教授

發布時間: 2024-04-30 22:33:48

⑴ 民國時期比較有名的法學家有哪些

宋教仁(1882~1913),桃源縣人,字遯初,號漁父。曾入日本東京法政大學研究各國憲法和政治制度。1899年與胡瑛、覃振、瞿方書、孫迪卿、田荊華等人由楊吉陔、陳猶龍主盟,加入會黨組織 「富有山堂」。1904年與黃興等在長沙創立華興會。1905年加入同盟會。1905年後創辦《二十世紀之支那》、《民報》等刊物。1906年,前往東北運動馬匪,策劃東三省革命。在東北期間對間島問題進行了調查研究,寫成《間島問題》一書,以確鑿證據證明延吉為中國領土。當時中國政府正為延吉的歸屬問題與日本政府進行交涉,苦於缺乏證據,該書為談判獲勝提供了極大幫助。1910年至1911年,與譚人鳳等組織中部同盟會,策動以長江流域為中心的武裝起義。辛亥革命後,參與籌建臨時政府,系《臨時約法》的主稿人。1911年南京臨時政府成立後,任法制院院長、農林總長等職,將同盟會改組為國民黨後任代理理事長。堅持「責任內閣」和政黨政治的主張。1913年2月4日,參、眾兩院復選結果,國民黨獲392席,占絕對多數。宋教仁希望以多數黨的地位,成立責任內閣,約束袁世凱專權。在正式國會開會之前,他親到長江流域各省宣傳演說,為建立責任內閣,實現民主政治大造輿論。1913年3月20日,國會召開前夕,被人刺殺於上海火車站,時年31歲。其著作有《間島問題》、《宋教仁集》。

覃振(1885~1947),桃源縣人,字理鳴,原名道讓。1904年留學日本,入東京弘文學院。次年加入同盟會,後就讀於早稻田大學法律系。1908年歸國,准備發動起義,事泄,被捕入獄四年。辛亥革命時獲釋,任湘、桂聯軍督戰官,繼任湖北軍政府秘書。 「二次革命」時,到湖南策動討袁(世凱),失敗後逃亡日本。1914年加入中華革命黨,任湘支部長。後參加護法運動。1921年,孫中山就任非常大總統時命覃振兼任總統府法制委員。1924年被選為中國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1925年參加北京西山會議,與鄒魯、謝持、居正等人組成「西山會議派」,堅持反共。歷任國民黨政府立法院副院長、立法院代理院長、司法院副院長等職。作為民國政府法律方面的主管官員,1934年發表了《司法改革意見書》,提倡組織法律改造委員會,提前修改民、刑訴訟法,試辦陪審制度,提高法官待遇,試辦巡迴審判,法官制服之改正,限制律師資格,酌采流刑,監獄整理等司法改革措施。並為廢除領事裁判權做了大量工作,1937年2月19日,以覃振牽頭共四人在中國國民黨五屆三中全會上正式提出《對於撤廢各國在華領事裁判權應由政府向有關各國交涉早日實施以維我法權之完整案》。1947年年4月18日,覃振病逝於上海,終年63歲。棄世時家無餘蓄。國民黨中央和國民政府頒國帑為之治喪,國葬於長沙嶽麓山。

黃右昌(1885~1970),石門縣人,字黼馨,筆名凄江子。1899年就讀於湖南時務學堂。1902年入日本岩倉鐵道學校,後轉入法政大學。歸國後,歷任湖南省私立及公立法政學校民法教授。民國成立後,任湖南省湖南省立第二法政學校校長。1918年4月,當選國立北京大學法科學長,兼任法律門主任。五四運動後,撤科改系,出任北京大學法律系第一任系主任,至1922年4月。同時兼本系教授,主講民法、羅馬法等課程,與王世傑等主編《北大社會科學季刊》。又兼任國立清華大學政治學教授、國立北平大學法學院講師等職。1930年至1947年,出任國民政府立法院立法委員。1948年9月至11月,任國民政府司法院大法官,後回湖南大學法律系任教授。著作豐富,有《羅馬法與現代》、《民法詮解》、《民法詮解繼承論》、《民法釋義親屬論》等。1949年8月,他參加了程潛、陳明仁和平起義宣言的簽名。新中國建立後,他繼任湖大教授,後應國務院周恩來總理之聘,任中國文史研究館館員,1970年病逝於北京,終年86歲。

戴修瓚(1887-1957),常德縣人,字君亮。日本中央大學畢業。著名法學教授,歷任國立北京法政大學教務長、京師地方檢察廳檢察長、河南司法廳長、國民政府最高法院首席檢察官、上海法學院法律系主任、中國公學法律系主任。1931年9月來國立北京大學法律系任教,1933年7月繼何基鴻為法律系主任,直至抗戰爆發。長沙臨時大學時期,被選為法律教授會主席。1938年初,西南聯合大學成立,仍被推選為法律系教授會主席。但迄是年7月,戴先生仍未到校。聯大常委會議決,改任燕樹棠先生為法律系教授會主席。先生長期執掌國立北京大學法律系,擘畫經營,多有興革。抗戰前曾在法律系主講債編總論、法院組織法、票據法、保險法等課程。長沙臨時大學及西南聯大期間,同時身兼數門課程,如公司法、票據法、海商法、保險法、債權分論、刑事訴訟法等,愛育英才,不遺餘力。任國民黨南京最高法院法官時,曾為「七君子」辯護。建國後任中央人民政府法制委員會委員。主要著作有《民法債編總論》、《票據法》、《刑事訴訟法釋義》等。

陳瑾昆(1887~1959),常德縣人。1908-1917年留學日本,畢業於日本東京帝國大學法律系。歸國後曾任北洋政府奉天省高等審判所推事和庭長、修訂法律館纂修、大理院推事、最高法院院長。1933年曾任國民黨政府司法官。1919-1938年間,任北京大學、朝陽大學等校教授。1946年去延安並加入中國共產黨,後曾就職於中共中央法律委員會和任華北人民政府委員兼華北人民法院院長。新中國成立後,先後任第一、二、三屆政協全國委員會委員,中央法制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政治法律學會理事,最高人民法院委員、顧問等職。曾參加 1950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和1954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的制訂工作。他主張新中國應加強刑法的制定,司法工作應堅持審判獨立;並在犯罪因果關系問題上主張「意思自由論」,即犯罪是意思作用之結果,應有罪必罰。主要著作有:《刑法總則講義》(1934)、《刑事訴訟法通義》(1930)、《民法通義總則》(1930)、《民法通義債權總論》(1930)、《民法通義債權各論》(1931)等。主要譯著有:《民事審判實務學》(日文版)和《公證法及實務學》(日文版)等。是享譽中外的著名法學家。1959年去世。(高杉整理)

⑵ 濟南市歷城區供電公司現任總經理常總的簡歷

葉錦添 中國銀行澳門分行團隊主管
陳新 山東省勞動保障廳公務員
沈小寒 上海交通大學學生
馬順贇 三星(中國)投資上海分公司管理人員
朴營國 三星(中國)投資管理人員
佟麗霞 《沈陽晚報》副總編
劉冬 齊魯晚報·生活日報副總經理
張園園 菏澤市人民廣播電台播音員
張媛 山東省精神衛生中心護士
趙錦 山東理工大學學生
呂芃 山東電視台副台長
於其華 原*商社總經理
劉堅 山東移動公司副總經理
郎明 濰坊聯通公司管理人員
王佳匯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學生
王俊洲 國美電器集團常務副總裁
胡曉 北京外國語大學學生
李秀川 山東移動董事長、總經理、黨組書記
劉婕 維薩信息系統(上海)有限公司管理人員
趙源長 沃爾瑪濟南泉城路分店員工
江鐵軍 退休工人
高偉艷 濟南電視台新聞綜合頻道記者
鄢磊 山東電視台齊魯頻道主持人
陳占江 中糧可口可樂飲料有限公司管理人員
陳紅兵 中糧可口可樂飲料有限公司管理人員
馬駿 山東電視台體育頻道總監
許志傑 齊魯晚報·生活日報副總編輯
劉延珉《半島都市報》記者
郭晶晶 中國跳水隊運動員(最後一棒)
蘇耀偉 中糧可口可樂飲料有限公司管理人員
王波濤 山東麥當勞(餐廳食品)有限公司職員
吳敏霞 中國跳水隊運動員
陶津 北京城市服務管理廣播副台長
賈英池 北京市工商局12315投訴舉報中心主任
方清源 中華英才網副總裁
羅福午 清華大學教授
劉秀穩 聯想集團副總裁、北方區域總經理
張志平 濟南沃德汽車零部件有限公司總經理
宋傳傑 農行山東省分行科技部總經理
畢玉國 齊魯證券有限公司副總裁
高明輝 山東省地稅局信息中心管理人員
姜洪鐸 山東省政府采購中心管理人員
高萍 山東省國家稅務局信息中心主任
何曉 建行濟南歷下支行員工
楊會軍 濟南鑫華郵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
楊方捷 中國普天信息產業股份有限公司管理人員
李堅之 青島軟體園管理辦公室副主任
秦介海 華電國際電力股份有限公司管理人員
尹波 濟南日報報業集團副總編輯
楊峰 山東億維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
莫立斌 青島益青出租汽車公司駕駛員
於峰 大眾日報編輯
徐濟成 新華社體育部高級記者
北京奧組委媒體文化部副部長
李金羽 山東魯能俱樂部球員
張瑜平 上海新宇集團董事長
卞志良 泰山體育產業集團董事長
徐軍 伊利冷飲事業部總經理
牛志強 中國人保財險臨沂分公司管理人員
左靖 中石化勝利石油管理局工會科員
姓名 簡介
張曉冰 中國網通山東分公司工程師
王玉山 商河縣公安局刑警大隊大隊長
馬磊 山東松下中方總經理
黃淑玲 山東九陽小家電有限公司管理人員
李茂年 濟南華聯董事長、總裁、黨委書記
張傑 濟南市歷下國稅局工作人員
杜傑 濟南市公安局歷城區分局特警大隊警員,
2005年5月被聯合國授予和平勛章
楊福安 山東福膠集團副董事長、總經理
李超 山師大學生,在馬來西亞殘疾人
「遠南」運動會獲4枚金牌
賈廣順 濟鋼煉鐵廠高級技師
李洪振 濟南市公安局交警支隊警員
於建芳 濟南市公路管理局工程師
趙金川 退休人員,山東省模範老人
周亮 濟南市黨家莊鎮陡溝村村委會副主任
滕樹雲 山東電視台齊魯頻道主播
劉振華 濟南市皮膚病防治院住院部主任
祖綺穎 濟南市兒童藝術劇院演員
海沫 濟南電視台新聞節目中心記者
李予會 濟南市市中區法院法官
車平 黑駿馬健身俱樂部管理人員
郭玉倫 退休人員
韓兆忠 泉城長跑隊隊長
於宏昌 濟南群康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
趙維琮 退休人員,2007年全國太極劍女子老年組冠軍
劉玉金 濟南市濼口街道辦事處新城社區黨支部書記
黃家鳳 章丘市業余體育運動學校教練
陳葉翠 濟南甸柳第一社區居委會工作人員
李國強 《濟南時報》總編輯
孫丕恕 浪潮集團董事長兼CEO、黨委書記
王克璋 濟南大自然化學纖維有限公司董事長
俞芸蓉 濟南人民廣播電台首席主持人
牛軍 山東大學外科學教授、主任醫師
鄧寶金 濟南市雜技團團長
凌沛學 山東博倫福瑞達總裁
蔣民華 山東大學晶體材料國家
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主任
張才奎 山水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總經理
常永清 濟南鐵路局濟南機務段
王革 山東元隆生物技術有限公司董事長
焦桂雲 濟南市社會福利院兒童部主任
王迪生 濟南市建委副主任
馬純濟 中國重型汽車集團董事長、常委書記
杜世勇 濟南市環境保護監測站站長
劉堃 山東省實驗中學校長、黨委書記
卓長立 濟南陽光大姐服務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
王願紅 工商銀行濟南大觀園支行行長
高元坤 力諾集團董事長、總裁
張梅 農行濟南市和平支行員工
史林 考特億帆環球科技(濟南)有限公司運營總監
普萊葛 德萊孚采埃孚商用車轉向機(山東)公司總經理
李慧敏 濟南市公交總公司駕駛員
黑偉鈺 濟南舜耕山莊集團廚師
馬寧 濟南市地稅局市中分局公務員
張濟 濟南市疫病預防控制中心副主任
馬廣業 濟南市仲宮鎮金剛寨村黨支部書記
杜敏 濟南供電公司市中供電部高壓營銷班班長
王洪英 全國勞模,曾受到毛主席三次接見
孟紅偉 濟南市長清區人民檢察院檢察官
於曉玉 山東中瑞海產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長
江秀花 濟南二機床集團有限公司壓力機公司研發部長
楊哲 山東省體育運動技術學院運動員
南秀霞 山東金寶集團黨委副書記
魏魯東 山東省濰坊第一中學教師
楊雪梅 濰坊市總工會離退休職工管理站主任

姓名 簡介
刁振珂 萊蕪市公安局警員
金蘭英 泰安市民族與宗教事務局副局長
左炳偉 萊鋼股份有限公司煉鋼廠總爐長
陳明鈺 青島市市南區「新市民之家」負責人
皮進軍 青島港大港分公司裝卸二隊副隊長
吳緒永 青島大學工作人員
魏元邦 青島市城陽區殘聯工作人員
王永學 棗庄市山亭岩底村科技村主任
王躍華 棗庄市農技中心黨總支副書記
陳波 棗庄市第三中學教師
楊文顏 臨沂市人民醫院護士長
魯英傑 德州市公安局商貿開發區
分局黨委委員、刑警大隊長
韓衛東 利津縣看守所所長
鍾希和 陽谷縣公安局刑警大隊大隊長
滕岩松 淄博市公安局南定派出所教導員
尼瑪石秀 濟南西藏中學學生
楊廣合 陽信縣河流鎮大楊村農民
於聯華 山東歌舞劇院一級演員
宋昌林 山東省京劇院副院長
王永波 山東省石刻藝術博物館館長
徐少華 山東省話劇院副院長
高鼑鑄 山東省藝術館文藝工作者
孫文艷 山東省雜技團演員隊長
谷詠梅 山東省財政廳工作人員
田慶華 山東省地礦局第二水文隊副總工程師
劉雪凝 山東省國家稅務局工作人員
王東陽 山東省監獄五監區科員
常青 山東省建設廳會計
曹軍 山東電視台主持人
陳琛 山東省網路文化辦公室工作人員
馬千里 走向世界雜志社副社長
張剛 齊魯晚報·生活日報記者
高桂榮 濱州市博興縣第一小學高級教師
范素雲 德州市公安局經濟開發區分局局長
孫廣美 利津縣廣美農場場長
楊文 山東英才職業技術學院董事長
崔玉德 德州市體育運動學校退休教師
張再興 淄博市老年體協副主席
姜玉華 裕華集團黨委書記兼董事長
任寶珍 山東省植物保護總站副站長
王澄源 淄博市農科院院長、黨總支副書記
張洪波 中澳控股集團董事長
國梁 勝利油田河口採油廠工會主席
李毅 山東電視台播音員
林煥 山東省體校運動員
王代臣 淄博市淄川區殘聯工作人員
張莉 山東省特教中專學校教師,第五屆國際殘
疾人技能競賽榮獲蠟染項目金牌
周士兵 淄博市沂源縣競技體校教練
蓋志斌 博興第二中學教師
劉華水 濟南市第三人民醫院骨科副主任醫師
王東梅 山東中醫葯大學附屬醫院婦科副主任
趙家軍 山東省立醫院內分泌科主任
白雲 聊城市東昌府區人民檢察院副檢察長
陳虎 淄博市焦化煤氣公司工人
陳景世 中石化勝利油田分公司勝利採油廠工人
殷紅 德棉股份有限公司前紡車間工人
紀?輝 武警山東省總隊濰坊市支隊副班長
姜乾坤 武警山東省總隊青島支隊隊代理排長
馬錳 武警山東總隊直屬支隊一大隊三中隊班長
彭連龍 武警山東省總隊濟寧市支隊兗州市中隊班長
姓名 簡介
孫志強 武警山東省總隊棗庄市支隊教導隊隊長
王國啟 武警菏澤支隊成武縣中隊班長
王玉亮 武警濟南市支隊二大隊四中隊班長
張立梅 武警山東總隊通信站無線中隊指導員
王冬 山東省軍區警衛連政治指導員
孟江 山東省德州軍分區司令部中尉
王冰波 蓬萊市某部裝備處軍械助理
楊吉 蓬萊市馬格庄駐軍78分隊班長
楊森 濰坊軍分區第二離職幹部休養所戰士
岳喜星 聊城市東昌府區人武部科長
趙風雨 濱州軍分區司令部作訓參謀
周濤 山東陸軍預備役保障旅司令部戰勤科參謀
石學鵬 山東省公安廳交警總隊副總隊長
魏成福 濟南市公安消防支隊軍人
周志軍 山東省公安消防總隊軍人
常宏鳴 濟南市公安局特警支隊警員
任勇 山東省立醫院醫生
康永軍 山東省衛生廳黨組成員
范正金 山東省交通廳副廳長
王松根 山東省交通廳公路局副局長
王新立 山東人民廣播電台記者
王學倫 濟南軍區政治部新聞電教室主任
鄭毅 中國人民解放軍某部飛行一大隊副大隊長
姚廣琮 中國人民解放軍某部副營長
張桐春 濟南軍區通訊團團長
宋存傑 濟南軍區裝備部副部長
劉新華 山東省軍區裝備部軍人
孫茂盛 濟南皇亭業余體育小學教練
劉偉偉 濟南市體育運動學校教練
陶慧芳 濟南市體育局退休人員
楊春林 山東省立醫院工作人員
喬雲萍 山東省乒管中心主任兼總教練
呂雪 山東省乒管中心運動員
胡浦元 山東省國土資源廳退休人員
尹延勤 山東省田徑運動管理中心教練
王峰 國家跳水隊運動員
李東民 山東省武術院教練
李霄鵬 山東魯能泰山足球俱樂部教練
關萍 山東省體育總會秘書處管理人員
林偉寧 2000年悉尼奧運會女子舉重冠軍
高建敏 世界射擊冠軍
張洪濤 山東省體育局局長
劉延海 山東省體育局體育產業處調研員
蔣強 山東省體育彩票管理中心主任
鞏曉彬 山東黃金男籃主教練(首棒)
邢慧娜 第28屆奧運會女子1萬米冠軍
葉愛群 濟南軍區副司令員
袁之平 青島奧帆委主席助理
劉鋒 武警山東省總隊濟南支隊後勤部副部長
谷靜 卓望信息技術(北京)有限公司職員
張程 中國移動河南駐馬店分公司職員
譚寧 中信證券董秘
劉琛 山東科技大學學生
高偉 青島晚報編輯
張麗麗 中國航空信息集團經理
亓克 濟南貴和皇冠假日酒店公關部主任
王明殿 青島市嶗山區王正德飯庄經理
左峰 國泰君安證券股份有限公司管理人員
郭偉法 上海申騰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副總經理 提前祝你周末快樂哦

⑶ 范光陵博士 在何時提出「電腦」一詞

1964年范光陵博士任美國大學之企業與經濟學系助理教授兼計算機中心主任。多次在美國及加拿大等國開會、演講,與世界電子計萛機, 微機名流交流, 大受歡迎. 其間並在美國名城拉斯維加斯任IEEE 國際電子電機工程大會 (世界最大的科技會議) 之首要主講人, 對數千國際人士人以英文演講, 受到全場起立致敬。

同年應教育部之邀去台灣講學,轟動一時。蔣介石 Chiang Kai Shek 長子蔣經國 Chiang Ching-kuo 派其二公子蔣孝武前來受教拜師,並敦請范光陵單獨至台北市中山區正宜里捌鄰長安東路一段18號蔣經國公館與夫人蔣方良只有三人同餐。

范光陵博士在美國行前花六天時間寫了中國人第一本計算機書《電腦和你》。首創將 Electronic Computer 定名為中文之 "電腦" 二字。

當年很多社會名流都來參加在台北市中國生產力中心辦的中國首次 《電腦管理學》講座。1965年7月26日起,講座內容包含電腦學本論、電腦管理學、實驗管理學、電腦文化觀及自動化。

范光陵著作並出版了中國人之第一本計算機書《電腦和你》, 成為海外多數知識分子所看的第一本計算機書。

范光陵經過三年爭論和總統府的反對,終於台灣方面接受「電腦」之中文定名。再經三年在東南亞、歐美華人社會的演講奮斗,海外終於接受了「電腦」二字。自1988年6月18日起,范光陵在北大、清華、復旦、南京大學, 上海大學等演講交流,如今全球也是「電腦」一詞遍地了 。

他有許多電腦啟蒙運動之偉大貢獻: 如范光陵為世界上第一個開創中文 「電腦」一詞; 首倡中華民族電腦啟蒙運動; 召開中華民族第一次電腦會議及各項第一個有關電腦, 電腦文化會議, 演講及電視節目; 寫出世界第一本中文電腦書 - 世界第一本以中文寫作的電腦書 《電腦和你》(初版45年後, 又由台北商務印書館於2009年十月出版《電腦和你修訂版); 為中華民族首創大學之電腦專科,本科及研究所. 由於以上各項貢獻,被他被尊為中國電腦之父。

1965年8月31日下午三時,范光陵和原經濟部政務次長(常務副部長)王撫洲、官方金屬工業發展中心總經理齊世基、國立中興大學系主任劉佐人等,共同在台北市羅斯福路一段一號發起中國有史來第一個「中國電腦學會」。

范光陵簡史:

范光陵院士 Dr. Fan Kuanling 被各方譽為「中國電腦之父」、「三冠才子」、「世界詩意油畫之父」、「世界新古詩之父」、「中國首次世界詩人大會主席」、「海峽兩岸破冰之旅領頭人」、「中華民族英雄」. 他是美國老布希總統、法國季斯卡總統, 泰國國王、阿比西利亞皇帝, 李宗仁代總統, 美國陳香梅主席、蔣經國總統, 馬英九總統、陳立夫會長, 汪道涵會長, 錢偉長主席, 蔣緯國上將, 美國計算機先驅王安博士, 世界巨富奇人哈華. 休斯和許多位世界領導人的友人。

他有《電腦和你》、《工商管理學》、《電腦和人腦》、《第四波管理》、《青春管理學》等專著60餘種及論文百篇。講學, 研究、訪問,詩畫足跡遍及世界60多個國家。他經常演講時都笑說他的名字是『歡迎光臨 - 范光陵』。

范光陵是「先天下之憂而憂, 後天下之樂而樂」 的范仲淹之後。一直在全世界各地以中英文講學, 推動中華科普及文化復興. 他是國立台灣大學畢業,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博士後. 他曾獲獎項:泰國國王計算機獎、英國皇家國際傑出成就獎、美國國際終身成就獎, 加州大學傑出學者獎, 莎士比亞獎、諾貝爾文學獎三次提名、世界藝術金獎、 美國、義大利、日本院士及名譽博士各六個。享譽全球。

2009年6月6日中央人民政府 "兩岸關系一年間" 一文中, 包含有胡錦濤主席深情談話, 文中也有范光陵所作兩首詩:1988年范光陵牽頭的兩岸破冰之旅感傷詩:

「海峽四十年, 歷史一瞬間. 相思如雨絲, 落入長江去.」;

2008年12月15日范光陵在首航機上含淚寫下兩岸六十年直航詩:

「海峽六十年, 直航第一架. 莫笑浮沉淚, 鄉情成一家.」.

馬英九主席2009年3月3日也深情致函范光陵: 『… 吾兄學驗俱豐, 遐邇推崇…』。

美國諾貝爾和年獎被提名人瑪麗羅奇博士贊譽范光陵說:

「你像太陽自東而西」。

各大網路, 網路叢書中, 范光陵被列為 『世界之父』之一.

包括:

幾何之父——歐幾里得
相對論之父——阿爾伯特•愛因斯坦
經典力學之父——艾薩克 • 牛頓
現代管理學之父——彼得 • 德魯克
俄國文學之父——亞歷山大•謝爾蓋耶維奇•普希金
中國詩歌之父——屈原
中國導彈之父——錢學森
現代藝術之父――保羅•塞尚
工業之父——詹姆斯•瓦特
中國電腦之父——范光陵
飛機之父——維爾伯•萊特 . 奧維爾• 萊特
人工智慧之父——阿蘭 • 麥席森 • 圖靈

1964年范光陵寫作並在 "文星" 連載, 1965年出版之 『電腦和你』 前20頁:

電腦疑問集錦

有人說:
「電腦,干我什麼事,這是學數學的人用的玩意。」

有人說:
「我是詩人,任憑你電腦神通廣大,法力無邊,與我們搞十四行詩的人,總沾不上邊了罷,哈哈!」

有人說:
「就算你電腦前途無限,沾上邊的都『陞官發財』,我們這批窮酸學文法的,反正沾不上這份光!」,

又有人說:
「咱們中國人都是 『大貧小貧』之分,一部電腦賣價怕不要百多萬美元,吃不消!」

也有人說:
「電腦,電腦,你唱你的『電腦』,我吃我的飯,咱們中國是落後國家,電腦用到咱們中國來,也說少有幾十年的時光,幹嘛『杞人尤天』?」

一位大和尚說:
「阿彌陀佛,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范居士,你就行行善心,不要在國內提倡這些『驚世駭俗』的邪門!」

一位瞎子算命先生說:
「我眼睛雖然瞎了,心眼子一點不瞎,我算你先生流年不利,少攪和這些敲破別人飯碗的東西,保不準有一天你的頭也給人敲破。」

一位參加暑期戰斗訓練的戰鬥文藝營女青年問:
「十八世紀工業革命以機器代替人類之體力,而產生人類體能之退化,而你所謂之第二次工業革命以電腦代替人的思想,是否也會造成人類思考力之退化?」

一位我在中國生產力及貿易中心演講時的聽眾問:
「我們是不是需要第二次工業革命?」

一位我在台北市中山堂演講時的聽眾問:
「電腦時代來臨後,電腦會不會用它無比的思考力來奴役人類?」

一位在台北市鬧區衡陽街頭攔住我的大學生問:
「你所揭示的三大新電腦學問——電腦管理學、實驗管理學和電腦文化觀,怎樣我們從來沒有在國內聽到過?難道電腦時代真的會來臨?難道我們真有一個嶄新的明天?」
……………………?
………………?
…………?
……?




自從返國講學以來,天天在口頭上、電話上,直接或間接傳來的函電上,總有十幾個類似的問題,由於時間關系,沒有辦法分別詳細回答,而許多問題又差不多是一樣的,所以在返美前後覺得有義務做一次總解答的必要!

我如何吃上電腦飯

人類間互相交流思想,看法的上策是出至於「平易親切」,而「平易親切」之最佳表現形式之一,是「現身說法」,所以,待我從自己談起:

我是怎麼樣的一個人呢?我怎麼吃上電腦飯的呢?問這個問題的人太多了,要交代清楚這一點,一般有兩種手法,一是「自吹自擂」一番,再故作謙虛狀一番;一是在大眾的「照妖鏡」中「現出原形」. 為了逼真起見,我想我們兩種手法都用。我們用什麼做「照妖鏡」呢?在街頭攔住行人來問,或者用最科學的民意調查都靠不住,何以故?因為區區並沒有「路人皆知」的大名氣,不過一名「搖旗吶喊的過河卒子」而已. 充其量就電腦三大新學問來說,是比別人喊得早一點,喊聲大一點的「過河卒子」,且也並不表示一旦我這名「卒子」在電腦前線「鞠躬盡瘁」後,此說便永絕中土. 在一、二年內,自然會有無數「大師」者流,來提倡、發揚、介紹此一學問,所以,馬路訪問的結果,百分之九十九,被訪問者搖頭作訝異狀:

「根本沒聽過這個人!他是干什麼的?」

關於我的馬路新聞既然采訪不到,從親友處下手行不行?也不行,因為親友中懂得我和電腦關系的不多. 而一般說來,親友中多半分作「隱惡揚善」和「隱善揚惡」兩大派。

第一派的論調多半是:

「這孩子行,小時我抱著他就看出他『秉賦不同凡人』。」

另一派是背著人說:

「他算什麼,哼!前兩年還不是跟我一樣!」

現代對人類心靈最具控制力的武器,莫過於報紙、雜志和電台、我們也略選幾則看看,美國百靈頓自由評論(The Burlington Free Press):

「…一位充沛活力而多姿多彩的教授……」(Aversatile and colorful professor)

「…年僅三十二歲,他所見、所為、所遇,比一打普通人加在一起的作為還多……。」(At 32,he』s seen more, done more and had more of the darndest things happen to him than a dozen more sedate Men)

「…他希望幫助他的亞洲同胞,從老牛破車跟進到電腦自動化…」 (He hopes to help his fellow Asians leap from ox cart to automation)

美國馬克門報(Michaelman)
「…名作家、發明家及電腦專家,其足跡遍歐、亞、美、非各洲…」 (Afamed author, inventor and electronic computer expert, He has visited Europe, Asia, America and the Africa…)

法閾第一大報費格羅報(Le Figaro)
「負國際盛會的電腦學專家…」

美國國家廣播公司(NBC)
「…中國籍的名教授和電子及計算機專家…」

香港新聞天地(Newsdom)
「范××科學不忘政治…」
「中國電子電腦學者和評論家…」

巴拿馬郵報(Panama Post)

「一位傑出的東方學者…」
等……。

這些記載是否把我這個人「蓋棺論定」了呢?

不!

因為這些報導偏重於「美化」了我個人:而忽略了我的「罪惡」面!

為了解答此一疑問,還是待我來個「自白」算了。
雖然很多人稱譽我是「××專家」、「××學人」……以致起了我是學電機的,或學數學的「偉大人物」之聯想,其實,我是一個:

「徹頭徹尾學文法的小人物!」

此話從何說起?

我一九五0年考進台灣大學,讀的是中國文學系(這該是徹頭徹尾學『文』的了)。可是,讀了一年,給中文系的詩經, 元曲嚇跑,一跑跑到台北市徐州路的台大法學院讀法律去了(這該可算是徹頭徹尾的學『法』了罷)!

後來,我既成了所謂「電腦專家」,起碼數學應該是非常好了!

不,不然!

在我血管中流通的血液裏,少有「數學」的味道:想當年我考進台大時,數學一門一共考了九大分!

九分還是因為試卷中有一題平面幾何,我題雖沒做對,畫了兩根輔助線卻離譜不遠,也許問卷先生看了給「鴨蛋」不過意,「法外施恩」地送我九分也未可知?若非靠了中學國文老師楊吉仁先生教的一點文法底子,在國文、史地上多撈了幾分,台大之門是絕對與我無緣的了。

前幾天就有一位女記者小姐撅著嘴說:

「你一定騙人,你說又不會數學,又不懂電機,為什麼會去吃這碗電腦飯?」

老友王體乾兄也問:
「老范,別人吃電腦飯還有可說,你怎麼也吃上了這一門。」

說來就話長了,打我初到美國時說起吧。

那是八年前了;我剛到美國紐約市時,口袋裏只有三十五塊錢美元. 而美國一般學費水準那時總在美金一千元上下,再加上衣、食、住、行的費用,每年非兩仟四百左右不辦. 有什麼話說?第二天在紐約近郊白原市(White Plain)一家叫做湯姆陳(Tommy Chen)的中國餐館,找到一個洗碗的工作,當天就走馬上任了。

每天工作約十一小時,一周工作六天,月薪兩百八十塊錢,工作自晨至暮共計十八項:

倒垃圾五大汽油桶
洗大餐廳地板
洗酒吧地板及櫃台
洗男廁所
洗女廁所
洗隔夜剩下玻璃杯及盤碗
說明缷貨
剝洋蔥皮(這是工作時的高潮之一,剝時眼睛受洋蔥辣味刺激,淚下不止,每天約剝五十到一百磅)
切洗青菜五大筐
洗午餐碗碟
剝冰凍雞二十隻
剝蝦三十磅
沖洗地下室
再洗玻璃杯
洗晚餐盤碗
打雜
掃廚房地板
洗油鍋

在玩這十八般武藝的過程中,廚房裏上至大師父、二師父、番廚,下至三師父、打雜,甚至資深洗盤碗,都是你的上司,都可以任意指揮你,稍不如意斥罵隨之!

「笨蛋、蛇王(懶的意思),這麼笨的腦子,還充什麼留學生!」

一共幹了兩個多月,每天下工回去,躺在床上,身體是木橛一般地又硬又重,只有「笨的腦子」還在不停地思索著——

我何去何從呢???

過度期間在餐飲工作是沒有關系的. 可是,許多學文法的朋友們,不是一年又一年地在餐館拖下去嗎?改行學理工呢?許多人不是半途而廢了嗎、即使學成了,做些沒有興趣的事,又有什麼意義呢?又有什麼前途呢?

在美國的起先兩年裏,我一直在思索,在摸索著,其間我做過形形色色的工作,徹頭徹尾把自己塑成了「小人物」的典型:

洗盤碗(Dish washer)
猶太餐館收盤碗小工(Bus boy)
洗刀叉小工
茶房(Waiter)
賣咖啡小工(Coffee boy)
小售貨員(counterman)
收銀員(Cashier)
圖書館臨時雇員(Clerk)
醫院供應部經理(superviser)
讀過:
國際關系(International Relations)
英文(English),
工程(Engineering)

兩年中,痛苦的記憶太多了. 口袋裏沒有一分錢,整天只喝白水,咽麵包屑的日子也渡過,但我仍一直在思索著、摸索著,想找出一條明路來 — 這條路要能達到五項原則:

一、合乎個人的興趣。
二、個人的背景適宜學這門東西。
三、在國外籍此能有立業基礎。
四、在國內能為中國人謀福利。
五、有意義之光輝前途。

找了又找,說也奇怪,居然給我找到了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經一番努力後,八年後 (1965年) 的今天,我居然能在國內為提倡這條明路而大聲呼喊。它是什麼?它就是:
第二次工業革命!

學文法的更要學電腦

我們都知道,自一七六九年瓦特發明蒸汽機後,便開始了第一次工業革命的時代. 在這時代中,各型各式的機器如紡紗機、水車、紡綿機、織布機、軋棉機等等都逐漸被發明,且大量推廣使用. 當時的人對這偉大的歷史發展有什麼看法呢?

一部分認為機器不過是生產工具之一,讓學理工的人搞搞算了,與一般人根本不發生關系。

一部分人認為此乃天賜發財良機,於是努力擴大利潤,不顧別人死活。

一部分人認為機器打破了人的飯碗,於是專門以搗毀機器,阻礙工業發展為天職,如十八世紀末英國的一批人,他們的口號是:

「機器打破了我們的飯碗,我們也要打破機器來復仇!」

二十世紀的六十年代,時間治癒了這些看法和舊創沒有呢?
沒有!

這些生產工具的發明,混合上不同的看法,正把第一次工業革命前和革命後,變成了截然不同的兩個社會——我們從對封建社會,過渡到半封建或資本主義社會;從手工業生產到大規模生產,從閉關自守到殖民地;從家庭合作工業到勞資大規模對立,以致產生了帝國主義、民族主義、共產主義和納粹等等;我們的生活方式改變了;思想方式更新了;文藝觀點變動了;連原子彈也出現了……。

今天,我們所有的一切的一切:不論是好的、壞的、美的、惡的、可容忍的、不可容忍的,都是自第一次工業革命而來,而一切好壞後果的發生,都終因於我們對這替代人類體力的生產工具——機器之看法與應用所導致。

第二次世界大戰末期,電腦發明了. 許多人又自然而然地分為漠視、自私、頑固等幾大派別. 有的以為電腦不過是取代人類一部份腦子的工具而已,讓學理工的人去搞好了,干我什麼事;也有以為可以乘機摸魚者;也有以為扯住電腦的大腿,就可以永遠保住飯碗者……。

殊不知,電腦的發明,就是第二次工業革命的開端;不管你愛不愛要;反正阻不住,擋不走!這一次工業革命的威力和影響,將比第一次更快速,威力更大,影響更普及。也就說,明天,就在嶄新的明天:無數人將家破人亡,無數人將豐衣足食;無數人將平步青雲,無數人將永陷泥淖……。而成敗利鈍端在起初一念之間!端在起步時跑對方向與否!

尤其是我們中華古國,在第一次工業革命時,走慢了一步,又走錯了方向,以致變成了次殖民地,落後國家,以致於本位文化瀕於破產……以致……。

想「迎頭趕上」本來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 我走十步,也許別人反而走了一百步。現在,機會來了 — 第二次工業革命來臨了,大家都是從一個新的起點出發,如果把握住這千載難逢的機會:

我們就有可能在明天「迎頭趕上」!我們就有可能減小第二次工業革命可能導致之災害,擴大可能增加之利益!

可是,誰來研究這些根本大問題,誰來敦促,導引大家向這條路走呢?

純粹學理工的不全行,因為他們雖然瞭解電腦的內部結構,知道如何使用電腦,但他們不屑或不能把握住電腦和社會,人文的關系,與第二次工業革命的偉大意義!

純粹學文法的呢?也不太行,他們雖然對社會和人文科學瞭解,也許會寫一兩段訕嘲第一次工業革命惡劣後果的論文。 可是,他們聽見了 『電腦』 兩個字,就「相驚伯有」地掩耳落荒而逃了!

於是,機會來了!以我文法的底子,又在國外專攻工業管理和電腦學;又曾擔任過多年的電腦程式、系統分析和電腦管理,顧問方面的工作—— 一個文法的人而對電腦有了相當的瞭解,我填補了這個影響力巨大而為人所忽視的空檔!

合不合乎我的五大原則?

合!
一、合乎我的興趣,因為工業革命是一切現代文法思想的起點。
二、背景適合學,因為電腦學是一門邏輯的學問,所需要的基本數學,就是「加」法!﹙我不相信有人不會做加法,而一切數學還原的結果,就是「加法」而已。﹚
三、電腦在一九四六年才正式由美國發明,一九五三年正式向民間推銷,一九五六至五八年以後才在美國工商界逐漸推廣,所以人才極感缺乏,以致許多大學都在增開有關課目,許多工商行號都在訪求專家,會這一行,在美不愁沒有好的工作崗位。
四、在國內我權充一次報曉雞,向國人呼喊第二次工業革命之來臨,並介紹三大電腦新學問——電腦管理學、實驗管理學和電腦文化觀。
五、電腦所帶來之第二次工業革命,影響將及於世界每一個角落,前途展望可想而知。

算盤是電腦鼻祖乎?

前幾天,在一家小館子裏。和一位主張「本位文化」的老先生對酌. 他說:「電腦是洋玩意,就像洋火、洋車一樣都是泊來品. 我們用了電腦後,是不是會摧殘我們固有的文化、道德,會不會使我們更受西方文化的侵略?」

我敬了他老人家一杯金門高梁,說:

「請您老不要煩心,事實上我們的五千年文化早被西方摧殘得不成樣子了. 您老知道,文化者,文治教化也. 說的好玩一點,我們的音樂,現在一片聲是扭扭舞、波浪舞和西洋的跳猴舞;藝術是看得使人莫明其所以然,又不敢不說好的現代畫(怕被人譏笑為藝術修養不夠),和歐美式的性感明星;文學呢?只是存在主義的巨浪下喘息……,所以即使電腦再來摧殘一次,已是「無花空折枝」了!何況,您老也許不知道。

「我國的算盤,就是電腦的鼻祖!」

「所以,推廣電腦,也就是發揚國粹!說不準第二次工業革命後,洋人都要用 『華火』、』華車』. 洋國度裏都奏我國的霓裳羽衣曲,跳天女散花;畫兩幅水墨畫,寫幾段性命之學,談『理』的大文章也未可知。」

老先生咧著嘴笑了,我又敬了他一杯,並答應改日送他一本「電腦和你」,以解他何以算盤就是電腦的鼻祖之疑團後, 皆大歡喜而散。

六億人解決不了的問題

電腦又名電子計算機(Electronic Computer),也叫做電子資料處理系統(Electronic Data Processing System)。他究竟能做什麼事呢,他只會算算術嗎?不止此也;除了太空的人造衛星、月球的探險、原子彈試爆是由電腦控制的外,根據美國的調查,電腦可以做七百種以上的工作,並且能力范圍在迅速擴展中。

舉幾個例子:

會計和統計
廣告
發票
預算
檔案
存貨管制
發薪
人事管理
品質控制
生產控制
股票分析
罪犯分析
問卷評分
圖書管理
戶口調查
稅收
電話控制
交通管制
旅館管理
學校應用
照相分色
戰爭計畫
預定座次
文字翻譯
……
……
等等。

看了上述例子,我們發生一個疑問,這些事我們人自已都可以做,為什麼要由電腦來做呢?

好問題!

但是,再舉一個例子,許多人知道一個解電子密度的湯瑪斯•費米•戴樂克方程(Thomas Fermi.Dirac Equation)。

此一方程式有九百個未知數,每未知數約有七百二十萬個運算,如果找一個最好的數學家,用一張紙,一支筆來算,需時多少呢?

照天文學的觀念來看,解此方程式的需時並不多,只不過八百年!!!

如果這位數學家的壽命無限長當然最好,可是照中國史上的記載,活得最長的華人就是彭祖,高夀也達到了八百年(是否可靠,請有歷史考據癖的先生們去鑽研一下)。假定這位數學家也活八百年的話,那末從他呱呱隨地的那一剎那就得開始握筆運算(假定他在娘肚裡已學會了如何做基本算術),一直算到臨「騎鶴上西天」那一剎那為止,剛好草草交卷,而答數還不可靠.(如果其中有任何一小步算錯了,那幾百年的功夫就白費了!)如果這位數學家只是個常人呢?由他自己算起,再由兒子接著算,兒子後有孫子,孫子後有曾孫,一直到灰孫子,也許可以算出一個不大可靠的答案來。

一位小朋友說:

「你這就說錯了,中國有六億人口,每人做一個運算,不是只消幾分鍾就做出來了嗎?」

這位小朋友的想像力很豐富,可是,略有數學根基的人都知道,數學問題必須先做完第一步,才能做第二步,任准你有幾百位數學家,也只能一步一步地按部就班做 — 人多派不上用場。

此一問題如果用另一方法來做呢?

一位管理師用加減計並算機(Adding Machine)來做,需時約四千個禮拜。

一位電腦程式師用國際商業機器公司(IBM)的七0九型電腦來做,需時約二十五分鍾。

一位電腦程式師用第三代電腦IBM系統三六0型第九二式(System 360, Model 92)來做,只需兩分鍾,而答案正確。

所以,沒有電腦的發明,現代科學和文明的發展是不可能的!

科學上用電腦沒有話說,為什麼工商界及一般社會也要用電腦呢?

許多朋友常常抱怨公文旅行、公文積壓……。一方面固在辦事人員的不力,另一方面也是現代化的組織,一切都趨向於「大」有以致之 — 大量的檔有待迅速處理,用人類蝸步的方法不足以應付,所以應付只有借重電腦了。

電腦貴不貴呢?大家即使要用是否用得起呢?

當然,有值美金幾百萬元的電腦,但也有賣價只有十萬美金,租金每月千餘元的IBM系統三六0型編號二十電腦,還有賣價五萬美金,租金七百美金一月的IBM1130型電腦。

天下最容易的學問——電腦

電腦難不難學呢?
其實,電腦是——
天下最容易的學問!

怎麼說呢?因為電腦有數學和邏輯兩大機能,而數學的最基本形式就是「加」法!這就是電腦所應用的主要數學觀念;至於電腦的邏輯,簡單說來不過是「兩刀論法」的電腦邏輯,就是「非黑即白」,「非左即右」也就是洋人的「yes or no」。如果有人連小學一年級的加法都不會做,或一定要用左腳穿「布鞋」,右腳穿「草鞋」的方法來分辨左右,就請不必學電腦了,因為,對這位先生而言,電腦實在太難學了,否則:

人人可以學電腦!

而實際上呢?電腦又是最難的學問!何以故?人人都怕電腦太新太難學,怕學電腦一定要會高深的數學,怕別人笑話不自量,怕學了用不上……。所以,電腦變成最難的學問了.

怎樣把「給數學嚇跑了」的不正確心理打破;怎樣使人人都來學這門「天下最緊要、最容易的學問」?我最近和蔣經國先生、立法院長黃國書先生,經濟部長李國鼎先生、經合會秘書長陶聲洋先生、中興大學工商管理系主任劉佐人先生、政大企業管理系主任任維君先生、中華資料處理中心董事長王撫洲先生、中影製片主任白景瑞兄、銓敘部司長張建之先生、台灣氰胺公司總經理黃人傑先生、中央研究院數學研究所劉世超先生等國內負責人和學者都談過,交換過看法,獲得很多寶貴的意見和鼓勵。

基於此,我認為應該從學術研究和實際應用雙方面齊頭並進,不宜流於空談,也不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因之,在電腦學術方面,一個電腦學會之成立,以便提倡,研究和推廣電腦學和自動化已是刻不容緩,現在,我建議:
電腦學術發展十大步驟:

一、成立電腦應用學會及其它研究學會。
二、舉辦電腦與自動化學術演講,並請國內有聲望組織及人士提出呼籲,以發動「電腦啟蒙運動」。
三、盡量出版有關書籍與刊物。
四、在大學設立「電腦管理學」及電腦學方面有關課程。
五、選派國內外學者,出席國際性會議。
六、派單位負責人等至國內外考察、研究。
七、與國外大學及有關機構聯系,交換研究成果、心得。
八、聘請電腦專家回國服務、講學、研究。
九、中央研究院設立電腦及自動化研究所。
十、各大學設立電腦及自動化系。

在實際應用方面,我以為應有五大步驟:
一、加強現有電腦基礎。
二、介紹實際應用電腦成果。
三、儲備人才。
四、設立全國電腦中心,供各界學習、使用。
五、各機構應需要漸成立獨立電腦中心。

熱點內容
考博士導師學生一個沒進復試 發布:2024-05-18 00:57:26 瀏覽:95
安徽醫科大學2014博士生導師名單 發布:2024-05-18 00:56:50 瀏覽:101
大學本科教育的作用 發布:2024-05-18 00:52:37 瀏覽:861
廣西財經大學專業 發布:2024-05-18 00:50:43 瀏覽:325
蘇州大學文學院博士生導師 發布:2024-05-18 00:39:16 瀏覽:902
大學英語聽說2原文答案 發布:2024-05-18 00:33:08 瀏覽:984
麻省理工大學本科申請條件 發布:2024-05-17 23:34:34 瀏覽:735
大學計算機怎麼考試時間 發布:2024-05-17 23:34:29 瀏覽:677
中山大學2017開學時間 發布:2024-05-17 23:10:47 瀏覽:551
北京師范大學本科生畢業論文開題報告 發布:2024-05-17 23:04:56 瀏覽:3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