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師畢業時難為研究生
Ⅰ 研究生可以換導師嗎
可以換導師,不過是特例中的特例,實際操作中接收你的導師要顧忌很多,一般是不容易的,不過我還見過更牛逼的我有個同事博士期間換了博導,這種事情想都不敢想,只能說只要關系夠硬,一切皆有可能
Ⅱ 研究生期間是不是所有的事都聽老師的話,老師才會喜歡你
創造力是很重要的,一個人只有擁有良好創造力才能得到大家的認可。科技是第一生產力,創新是一個社會發展的不竭動力,所以,創造力是很重要的。一個研究生是不是能夠脫穎而出,不僅是和個人的努力有關系,還和個人的創新能力有關系。在研究生期間,評價一個人主要還是看一個人科研能力,也就是一個人的創新能力。所以,你只要把自己的科研工作做好就可以了,只要自己科研水平過關,自己的能力過關,那麼導師也不會難為你的。
Ⅲ 大學研究生自殺去世,只因導師刁難不同意送審還是她太脆弱
我覺得這兩方面的因素都有,不好說哪一個佔主導地位,當然肯定還存在一些其它的影響因素,下面具體分析。
隨著每一年研究生考試報考人數的增加,使得研究生入學的難度一年比一年高,想要考上一個好一點的學校,那更是難上加難,所以在這種大的報考環境下,很多學生頂著極大的壓力,在這條考研道路上逆風前行,很多學生本以為考上之後壓力能有所減小,可是實際情況卻恰恰相反,在研究生學習階段不僅要完成比本科階段更繁重的學業,而且還要飽受每隔一個星期或者說每隔一個月的論文以及研究課題的摧殘,所以在如此大的壓力下,導師的刁難必會給他們帶來更大的負擔,等到徹底綳不住的時候,那麼他們會用自殺的方式來結束這一切。
有一句話說的好叫做有階級的地方就會有剝削,雖然研學圈導師和學生的關繫到不了階級高低的層面,但是這里確實打實的存在著很嚴重的壓榨和剝削,就比如說某些導師會把學生完全當做自己的私人物品,會剝奪學生一切私人空間和個人時間,然後讓學生來給自己做苦力,如若有人敢反抗,那麼導師會讓你吃不了兜著走,不僅獎學金以及各種補助沒了,甚至有可能讓你連畢業證都拿不到,所以學生根本反抗不了,然後在日復一日的壓榨和剝削的生存狀態下,終有一天學生會陷入到崩潰的境地,最後奔向死亡。
Ⅳ 為什麼許多研究生導師都對學生很不好
你好,你說的情況很屬實。現在的高校體制決定的,老師們評職稱內各種考核指標壓力很大容。一部分老師自己做科研,帶學生,但是這樣的老師在目前的體制下其實是不佔「優勢」的,時間長了老競爭不過那種「老闆」類型的老師,也就轉向了「老闆」類型的老師。因此,自己不搞科研,整天拉項目,沒有指導學生的基礎,還整天催學生幹活。由於學生怕老師在自己畢業的時候難為自己,敢怒而不敢言。這就是當前師生關系的微妙現狀。
Ⅳ 當研究生問導師有空嗎,應該怎麼回答
首先一定不要秒回!急事一定會打電話!不會這樣問!這樣問是什麼心理?可能是:想找你做事,又怕你拒絕或者他不好意思。這時候,應該至少隔一段時間再回復!一段時間後回復:「老師,有什麼事嗎?」,然後他說的事,你能做就做,不能做就拒絕。
這是針對對你一般的老師,如果老師對你很好,肯定盡量幫他啦。
務必不要對任何包括導師在內的人,隨叫隨到(除了父母親人愛人),他們對你沒有那麼重要,有急事要幫,但是不是事事都得幫。
導師制度模式相關延伸:
導師制是一種教育制度,與學分制、班建制同為三大教育模式。
導師制由來已久,早在十四世紀,牛津大學就實行了導師制,其最大特點是師生關系密切。導師不僅要指導他們的學習,還要指導他們的生活。
國內各高校都在探索研究生教育以外的高等教育也能建立一種新型的教育教學制度——導師制,以更好地貫徹全員育人、全過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現代教育理念,更好地適應素質教育的要求和人才培養目標的轉變。
這種制度要求在教師和學生之間建立一種「導學」關系,針對學生的個性差異,因材施教,指導學生的思想、學習與生活。
導師制從制度上規定教師具有育人的責任,使教師在從事教學科研以外,將對學生進行思想、學習、科研、心理等方面的教育和指導作為其工作的另一部分。
要求全體教師關注學生從入學至畢業整個教育過程和學生的學習、工作、生活等各個教育環節,對學生的教育要有整體性和一貫性的觀念,自始至終和任何環節都不放鬆對學生的教育和指導。
Ⅵ 請問一般本科的工科研究生畢業難嗎,我是學機械的,但導師給的任務都感覺力不從心!
現在的研究生畢業都不難。只要你不是差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因為現在研究生很多,老師管不過來,稍微努力一些就可以畢業,老師也不會不知趣故意難為你不讓你畢業。
再者,那個老師的學生因為畢業論文或者畢業設計做的不好而不讓畢業也不是什麼增光添彩的事情。
Ⅶ 畢業論文過不過是不是取決於導師
看你是否有過人之處咯,導師也占很大成分的,如果他有意刁難你給你小鞋穿你也沒辦法,所以要和導師搞好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