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工大學張更新教授
① 請問華南理工大學電信學院的研究生怎麼樣,每年招研究生多少人,非保研的比例大概是多少
電信學院研究生很好,基本在珠三角一帶是最好的,不說學術,說的是就業,就業的話真的可在全國十來位徘徊了。貼下招生名錄,如下,帶導師,格式有點亂 。分數的話熱門的基本要三百七八以上,冷點的低個十幾分。
華南理工大學2012年碩士研究生招生專業目錄
招生學院、專業、研究方向代碼及名稱 招生人數 招生導師 考試科目 備注
006電子與信息學院 222
080901物理電子學 5
01物理電子與光電子技術 畢淑娥 常天海 馬國欣 徐善輝 ① 101思想政治理論 ② 201英語一③301數學一④824信號與系統 復試筆試科目:923模擬電子技術基礎和數字電子技術基礎
02光電信息處理及感測技術 同上
080902電路與系統 17
01非線性電路與功率電子學理論與技術 蔡敏 常天海 陳艷峰 馮久超 黃茜 劉雄英 秦華標 田立斌 吳宗澤 余衛宇 張遠見 周偉英 ① 101思想政治理論 ② 201英語一③301數學一④824信號與系統 復試筆試科目:923模擬電子技術基礎和數字電子技術基礎
02圖像技術與智能系統 同上
03嵌入式系統與SOC設計 同上
04復雜網路系統與信號處理 同上
05感測器網路與信息處理 同上
080903微電子學與固體電子學 18
01集成電路設計與系統集成 蔡敏 鄧文基 耿魁偉 姜小波 李斌 李國元 劉玉榮 彭俊彪 吳朝暉 姚若河 周曉明 ① 101思想政治理論 ② 201英語一③301數學一④862電子技術基礎(含數字與模擬電路) 復試筆試科目:912半導體物理或955半導體集成電路02方向歡迎物理類專業學生報考。
02半導體材料及器件 同上
03集成電路工藝及封裝技術 同上
04微/納電子器件模型研究 同上
05集成電路可靠性研究 同上
080904電磁場與微波技術 7
01射頻與微波電路 褚慶昕 黃惠芬 季飛 謝澤明 ① 101思想政治理論 ② 201英語一③301數學一④824信號與系統 復試筆試科目:923模擬電子技術基礎和數字電子技術基礎
02移動通信與天線 同上
03電磁兼容技術 同上
04時域計算電磁學 同上
05電波傳播與電磁散射 同上
081001通信與信息系統 50
01現代通信理論與技術 陳芳炯 褚慶昕 丁泉龍 董守斌 杜明輝 馮穗力 馮義志 郭禮華 賀前華 胡斌傑 季飛 姜勝明 金連文 柯峰 李融林 林耀榮 陸以勤 寧更新 史景倫 王世偉 王偉凝 韋崗 謝澤明 薛鋒章 余華 張軍 張凌 張平 張遠見 章秀銀 ① 101思想政治理論 ② 201英語一③301數學一④824信號與系統 復試筆試科目:923模擬電子技術基礎和數字電子技術基礎
02通信網路理論與技術 同上
03通信信號處理 同上
04數字音視頻處理 同上
05多模態人機通信 同上
081002信號與信息處理 35
01圖像處理與視頻信號處理 陳艷峰 杜明輝 馮久超 馮穗力 傅予力 高學 賀前華 胡永健 黃茜 黃慶華 金連文 林耀榮 劉傑平 馬麗紅 孫季豐 韋崗 徐向民 楊春玲 殷瑞祥 周智恆 ① 101思想政治理論 ② 201英語一③301數學一④824信號與系統 復試筆試科目:923模擬電子技術基礎和數字電子技術基礎
02語音及音頻信號處理 同上
03通信信號處理 同上
04自適應信號處理 同上
05智能信息處理系統與模式識別 同上
06媒體信息處理與認知網路理論 同上
085208電子與通信工程(專業學位) 70 工程碩士
01通信理論與網路技術 畢淑娥 常天海 陳芳炯 陳艷峰 褚慶昕 丁泉龍 杜明輝 馮久超 馮穗力 馮義志 傅予力 高學 郭禮華 賀前華 胡斌傑 胡永健 黃惠芬 黃茜 黃慶華 季飛 姜勝明 金連文 柯峰 李融林 林耀榮 劉傑平 劉雄英 陸以勤 羅曉奔 馬國欣 馬麗紅 寧更新 秦華標 史景倫 孫季豐 田立斌 王世偉 王偉凝 韋崗 吳宗澤 謝澤明 徐向民 薛鋒章 楊春玲 姚若河 殷瑞祥 余華 余衛宇 張軍 張遠見 章秀銀 周偉英 周志恆 ① 101思想政治理論 ② 204英語二③302數學二④824信號與系統 復試筆試科目:923模擬電子技術基礎和數字電子技術基礎
02信號與信息處理 同上
03天線與射頻技術 同上
04電子系統開發技術 同上
05光電子與光通信技術 同上
06超聲檢測與通信技術 同上
085209集成電路工程(專業學位) 20 工程碩士
01模擬集成電路設計 畢淑娥 蔡敏 常天海 陳艷峰 褚慶昕 耿魁偉 黃惠芬 黃茜 姜小波 李斌 李國元 劉玉榮 陸以勤 馬國欣 秦華標 韋崗 吳朝暉 徐向民 姚若河 殷瑞祥 章秀銀 ① 101思想政治理論 ② 204英語二③302數學二④824信號與系統 復試筆試科目:923模擬電子技術基礎和數字電子技術基礎
02數字集成電路設計 同上
03集成電路製造與封裝技術 同上
04集成電路測試與可靠性 同上
05集成電路系統設計 同上
② 武漢理工大學的院士有誰
武漢理工大學有6位院士。
一、中科院院士1人。
系武漢理工大學校長張清傑教授,張清傑是河南西峽人,長期從事材料科學領域的教學和科研工作,2017年當選中科院技術科學部院士。
二、中國工程院院士5人。
1、余永富教授,河南南召人,長期致力於鐵礦、稀土、銅主要鈷硫化礦等領域的選礦研究,1995年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
2、姜德生教授,系湖北武漢人,一直從事光纖感測新技術的研究,2007年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
3、張聯盟教授,系湖北天門人,我國功能梯度復合材料領域的專家,曾擔任過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院長、武漢理工大學副校長等職,2017年當選中國工程院化工、冶金與材料工程學部院士。
4、嚴新平教授,其系江西萍鄉人,長期從事水路交通工程領域的教學與科研工作,曾擔任過武漢理工大學副校長、華夏學院黨委書記等職,2019年當選中國工程院機械與運載工程學部院士。
5、傅正義教授,其系湖北隨州人,長期從事材料科學領域的教學與研究工作,還是國內早期開拓燃燒合成研究的學者之一,2021年11月當選中國工程院化工、冶金與材料工程學部院士。
③ 太原理工大學有哪些教授的課是必須要去蹭的
要說到太原理工大學有那些教授的課是必須要去蹭的,我覺得還是有相當多的,因為學長是軟體學院的,所以可能對於軟體學院的很多的老師還是比較熟悉的,接下來就讓我給大家了來說一下在軟體學院有哪些課程是一定需要去的。
最後我想說的一位老師他更是一位有意思的老師,他就是郭浩,郭浩老師更是一個充滿才華的老師,而且這個老師上課是非常有意思,是不是地會跟大家開一些玩笑,這些玩笑又是相當的高級的一些「笑話」,雖然他講的內容很簡單,但是他確實全軟體學院最後歡迎的老師之一,並且他所做的很多的項目也是非常的有名。
④ 太原理工大學現代科技學院優勢專業
太原理工大學的國家級學科有兩個:化學工藝學科、材料加工工程學科。省級學科有九個:結構工程學科
1902年山西大學西學專齋4種科目中設有土木工程學科,結構工程學科於1962年開始招收研究生,1982年獲碩士學位授予權,「工民建」專業成為省重點專業;1995年成為省首批重點學科;1997年成為 「211工程」重點建設六個學科之一,1998年獲國家博士學位授予權。建國五十多年來,經過幾代人的奮斗,結構工程學科取得了長足發展。「十五」期間,在科研、重點學科建設、「211工程」建設、實驗室建設等方面取得了較大成績。
目前結構工程學科有專業教師32人,具有高級職稱的共21人,其中:教授8人,副教授10人,高級工程師3人;博士生導師2人,碩士生導師18人;教師中具有博士學位的5人,在讀博士6人。每年招生本科生近270人,碩士生近50人,博士生6人。
具體研究方向如下:
1、鋼結構與空間結構。結構工程學科是我國鋼結構與空間結構重要研究基地之一,空間結構疲勞以及輕鋼住宅研究方面處於國內領先水平,鋼結構理論研究、實驗研究、實體結構狀況研究等方面處於國內前列。
2、混凝土結構。無粘結預應力數字化張拉技術、混凝土構件受撞擊性能、輕骨料混凝土結構、鋼筋混凝土構件疲勞研究、砌塊組合結構、結構實驗與檢測等方面的研究,在國內處於先進水平。
3、結構分析。學科具有硬體配置精良、軟體功能齊全的結構分析工作站。作為學科的重要研究基地,擔負了學科的主要計算分析工作。在該研究領域,主要從事結構靜力和動力分析、結構計算方法、優化設計、可視化研究等。
4、工程施工與項目管理。在施工技術、網路計劃和項目管理上密切結合山西省重點工程的實際情況進行了多方面研究,為山西省一些重點工程提高施工管理水平和施工質量以及採用現代化施工技術方面做出了顯著成績。
5、古建築可靠性診斷與保護。山西古建築遍布全省各地,許多面臨修繕加固。建立系統的古建築可靠性診斷方法、提出修繕保護的規范性的措施需要進行多方面的科學研究。這方面的研究成果得到諸多專家的認可。作為山西省的特色研究方向,其發展壯大無疑對古建築保護有重要意義。
近年來,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山西省自然科學基金的連續資助下,結構工程學科開展了富有成效的創造性研究工作,取得了一系列具有重大理論價值和工程實用價值的研究成果,並獲得多項省級科技進步獎和國家發明專利。承擔了國家大劇院結構分析,應縣木塔、引黃工程等一大批大型工程的檢測與咨詢業務。
伴隨著「211工程」建設,結構工程學科在實驗設備、人才培養與引進、研究方向的開拓與深入等方面不斷得到提高。在今後的建設中,結構工程學科將秉承「求實、創新」的校訓,明確建設目標,凝練學科方向,匯聚學科隊伍,構築學科梯隊,使學科整體水平處於國內同類專業的前列,為研究教學型大學的實現做出突出的貢獻。
機械電子工程學科
機械電子工程學科於1998年獲得博士學位授予權。1999年由山西省經貿委、計委、財政廳、教育廳、科技廳批准建立山西省機械電子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003年獲機械工程博士後流動站,2005年以機械電子工程學科為龍頭,獲得機械工程學科一級博士點學位授予權。2006年4月共建教育部「新型感測器與智能控制」重點實驗室。同時還是國家「211」工程建設項目一期、二期子項目建設單位,在建設期間,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標志性成果,均以優異成績通過驗收。
本學科目前有四個研究方向:
1、機電系統和生產過程工礦監測、診斷及智能控制的理論和方法
2、機電自動化系統和元件
3、大型機電系統設計理論與方法
4、機電系統可靠性和運行安全監測理論和方法
本學科緊密結合我國和山西省經濟建設對高水平成果和人才的需求,運用近代多學科的最新研究成果,結合冶金、礦山、軍工、物流等行業機械產品的現代化和生產過程自動化、智能化等方面開展科學研究工作,力求在機械與電子、信息等多學科交叉領域的科學研究上有所突破和創新,並培養具有多學科綜合知識和創新精神的高素質人才。已培養的博士研究生近40餘名、碩士研究生近100餘名(包括再讀研究生);出版專著4部;出版論文126篇,其中被EI、SCI、SA、ISTP等收錄的有60餘篇。
本學科以熊詩波教授為首席學科帶頭人,近年來,完成了國家"九五"、"十五"攻關、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重大科研和工程項18項。獲國家科技進步獎2項、省部級科技進步一、二等獎6項。7項發明專利,學科建設和科研經費約計2100萬元 ,獲獎項目均在理論和技術上有所突破,產生了重要的經濟和社會效益。
其中成果「跳汰機多參數自動尋優模糊控制系統」2001年12月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002年9月該成果列入中國煤炭機械工業協會編的《中國煤炭礦山機電設備及安全設備選型手冊》。2003年5月山西省發展計劃委員會下達了「太原理工大學機械電子工程研究所煤炭跳汰洗選自動控制系統」 產業化項目投資計劃,將這一成果列入了山西省產業結構調整的「1311工程」,建立生產基地,為該系統的進一步推廣提供條件。在此基礎上,本學科又繼續完成了「帶鋼軋機運行安全保障和生產環節智能控制」項目研究,本項目成果提出了全新的技術框架與創新的技術方法,解決了帶鋼軋機運行安全保障和生產環節中一系列重大關鍵技術問題,該項目整體技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其中在解決熱連軋機自激振動的綜合技術、基於幾何物理空間時頻分析的早期故障診斷方法等方面處於國際領先水平。
目前承擔的「大型復雜機電系統早期故障智能預示的理論與技術」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一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三項和省部級「十一五」攻關等多項重大科研和工程項目的研究及高新技術產品開發工作,已取得了重要進展。
電路與系統學科
電路與系統學科是信息工程學院二級學科博士點,山西省重點建設學科,已成為電子信息科學發展新技術的基礎。該學科具有一支知識結構、年齡結構及專業技術職務結構合理,團結協作,學術思想端正、活躍的學術隊伍。
電路與系統學科的主要研究方向為:人工神經網路與智能系統、數字網路與雜訊網路、語音信號處理、智能檢測與自動測試系統。該學科國內外學術交流活動廣泛,在國內外刊物和會議上發表論文900餘篇,出版專著和高校教材20餘部。近年來,承擔和完成了多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863和部(省)級重大科技項目,獲得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等多項國家和省部級獎。該學科配備有良好的實驗室、較先進的儀器和大量圖書資料,積累了豐富的培養研究生的經驗。
博士授予點研究方向簡介
研究方向一:人工神經網路與智能系統
本研究方向是針對思維進化、人工神經網路、模糊邏輯、粗糙集理論及人工免疫系統理論等智能信息處理理論、智能控制理論及應用進行研究,創建智能信息系統新的理論平台,並已成功取得突破。
主要學術帶頭人及學術骨幹有:謝克明、夏路易、謝剛。
研究方向二:數字網路與雜訊網路
數字網路與雜訊網路均衡技術是目前數字通信技術中的關鍵技術之一,也是通信、信號與信息處理、檢測技術等學科的一個重要前沿熱點研究課題,在通信、雷達、聲納、控制工程、地震勘探、生物醫學工程等領域均有非常重要的理論意義和實用價值。
主要學術帶頭人及學術骨幹有:王華奎、張躍平、張立毅。
研究方向三:語音信號處理
語音信號處理是一門交叉學科,主要包括語音編碼、語音識別與合成。本方向以G.728語音編碼演算法為基礎進行了多年的研究,提出了碼書優化、增益自適應量化、增益非線性預測等方法來降低碼率,保持音質不變。
主要學術帶頭人及學術骨幹有:張剛、張雪英、賈中寧。
研究方向四:智能檢測與自動測試系統
多感測器數據融合是目前智能檢測與自動測試系統的前沿研究領域。本研究方向近年來在基於模糊神經網路的多感測器融合理論及技術進行了較深入的研究。
主要學術帶頭人及學術骨幹有:馬福昌、秦建敏。
機械製造及其自動化學科
學科研究方向簡介
1、齒輪精密加工及先進切削理論與技術
⑴齒輪精密加工理論與技術:①齒輪傳動理論;②剃齒技術;③硬齒面珩齒技術;④磨齒技術
⑵先進切削理論與技術
2、特種加工技術與設備
本研究方向以運動學、動力學、高等流體力學、機械製造理論、測試技術、質量控制技術、計算機輔助設計為基礎,以先進的實驗方法和測試手段,從事零件表面光整加工新工藝、新設備的研究與開發。
⑴自由磨具光整加工技術 ⑵各種復合光整加工技術 ⑶新型光整加工加工理論與技術
3、機械加工過程自動化及數控技術
本研究方向以系統動力學、控制理論、計算機輔助設計與製造、測試、控制技術為基礎,以理論分析綜合、實驗和計算機數字模擬為手段,針對機械加工過程自動化所需的關鍵及相關技術進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取得了新的進展和一批研究成果。
⑴計算機輔助(CAD/CAM)編程技術
⑵智能控制軸一體化技術的研究
⑶硬體在迴路試驗和快速原型的發展
⑷新型伺服控制理論和元器件研究
學科近幾年取得的主要成績
1、學位點授予時間:1983年授予碩士學位授予權;2003年授予博士學位授予權。
2、1997年被評為省重點建設學科;2004年被評為省重點學科。
3、在讀博(碩士)數量:在讀博士生20人;在讀碩士生83人。
4、在研科研項目:在研項目共21項,經費503萬元。其中: ⑴國家自然科學基金2項⑵省自然科學基金2項⑶省攻關項目2項⑷橫向項目15項。
5、成果:省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發明專利3項,省教學成果一等獎2項,出版著作3部,發表論文320餘篇,其中SCI、EI、ISTP收錄40餘篇。
學科帶頭人簡介
1、呂明:男,浙江東陽人,1957年4月18日生,漢族,中共黨員,現任太原理工大學副校長,教授,學科帶頭人。2000年被遴選為博士生導師,2001年山西省模範教師,2002年被遴選為山西省優秀專家。1983年以來一直從事齒輪精密加工理論與技術方面的研究。主持完成了省部級課題6項;參與完成了1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曾獲山西省科技進步二等獎3項,省教學成果一等獎1項、二等獎2項;撰寫專業教材2部;在國內外學術刊物及會議上發表論文50餘篇,其中10餘篇被SCI、EI、ISTP三大索引收錄。目前仍主持承擔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教育部、省級課題共4項。
2、楊世春:男,河北省秦皇島市人,1940年1月4日生,漢族,中共黨員,現任機械工程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學科帶頭人。1984年獲山西省優秀教學成果二等獎1項;1993年享受國務院政府津貼,1997年獲山西省優秀知識分子稱號,1998年被評為山西省先進教育工作者。科學研究方面有穩定的研究方向:即表面光整技術的研究與開發。多年來共承擔國家、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省科技攻關項目、橫向開發項目7項,獲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1項、山西省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陽泉市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獲發明專利3項,發表論文50餘篇,其中9篇被SCI、EI、ISTP三大索引收錄。目前仍承擔省級課題2項,橫向課題2項。
岩土工程學科簡介
岩土工程是我校首批獲得碩士學位授予權學科之一,至今已培養各類研究生近百名,他們分布在國內外教學科研單位,正在各自的工作崗位上發揮著積極的作用,2000年獲得了博士學位授予權,2004年被評為為山西省重點學科。該學科現有博士生導師3名,教授5名,副教授11名,其中63%的的教師具有博士學位,是一支勇於創新、富有活力的學術梯隊。
經過數十年的發展,特別是在「211工程」建設項目的資助下,岩土工程學科形成了土的工程性質及基礎工程研究、岩石力學與工程式控制制、環境岩土工程等穩定的研究方向,在黃土濕陷性、粉土液化的機理和微觀研究、強夯加固地基、復合地基技術、樁基工程、沖擊損岩理論及實用技術、開采沉陷、地面沉降等方面開展了頗具特色的開創性研究,為國家節約工程費用數千萬元,產生了顯著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取得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獲國家科技進步獎2項,省部級獎18項,專利2項,出版專著、教材18部,在國內外學術期刊和會議上共了表論文300餘篇,其中SCI、EI、ISTP收錄25篇次,SCI等引用10篇次,目前承擔國家和省部紡科研項目10餘項,以及大量其他岩土工程項目,經費達300餘萬元。
多年來學科注重科研成果與工程實踐的結合,走出了一條學研產相結合的道路,由學科完成的「通過科研生產,提高教學質量」教改項目曾獲國家教委教學成果優秀獎。在為國家經濟建設貢獻力量的同時,又鍛煉了隊伍,提高了學科隊伍的科研能力和水平,再改善了試驗條件和設備,發展了實驗室建設。目前該學科擁有近1000m2面積的實驗室,擁有先進的岩土實驗設備,價值600餘萬元。
學科與國內外同行積極開展學術交流和合作研究,與英國大學Glasgow大學、East London 大學、美國Penn State 大學、North Colarone 大學等建立了友好合作關系,旨在提高本學科的影響,保持學術水平和研究方向處於國際前沿。
走過風雨,走過陽光,走過康莊道,走過崎嶇泥濘,太原理工大學岩土工程學科將稟承「創新、求實」的校訓,一如既往地追蹤前沿,探求未知,不驕不躁,與時俱進,理工大學岩土工程學科的根將更深,干將更壯,枝將更繁,葉將更茂,鑄造更新的輝煌,為祖國的教育事業做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學科帶頭人簡介
白曉紅,留英博士,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土的工程性質與基礎工程和環境岩土工程。近5年獲省級科技進步獎2項,出版教材2部,發表論文50餘篇,其中被Ei收錄10篇。目前承擔國家基金項目2項,省級科研項目及其他在研項目3項。
康立勛,博士,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岩石力學與工程式控制制和環境岩土工程。近5年獲省部級科技進步獎3項,發表論文20餘篇,目前承擔省級科研項目及其他在研項目5項,其計科研經費150萬元。
材料學學科
學科研究方向簡介
材料學是材料科學與工程三個二級學科之一,是研究不同材料成分、合成加工、組織結構和性能之間關系的科學。主要研究方向如下:
1、納米材料界面(表面)結構及其物理化學性能
本研究方向主要以「金屬/陶瓷納米復合微粒形成機理、納米洋蔥狀富勒烯宏量制備方法與應用、納米晶塊狀結構材料制備方法的探索、納米材料界面結構表徵與模擬計算、Ⅲ-Ⅴ族化合物半導體材料界面結構與器件性能之間的關系、超導材料界面結構與量子物性之間的關系」為研究內容,從納米材料界面(表面)的物理與化學問題研究入手,利用近代物理測試方法與手段對其界面(表面)結構形成原理進行原位觀察分析;解決材料界面理論、相變理論、凝聚態理論、防止納米微粒團聚長大,乃至復合功能型納米材料研究中的問題。
2、納米晶塊體材料及材料表面改性
本研究方向主要以「金屬納米晶塊體材料的制備結構與性能,工程材料的成分、組織結構與性能優化,金屬/陶瓷的連接,超硬薄膜的合成、組織結構及其性能研究」為內容,通過高能噴丸在各種金屬材料表面獲得了一定厚度的納米晶層,研究納米晶塊體材料的各種性能,包括力學性能、物理性能和化學性能,探索納米晶塊材材料和傳統化學熱處理相結合的新的表面改性技術,並為納米晶材料組織結構和性能之間的關系的理論的建立提供支持。另一方面,結合當前鎂合金應用過程中的腐蝕問題,開展表面轉化膜、化學鍍、離子注入、離子鍍等方法進行防腐蝕處理,探索可用於工程實際的有效的防護塗層。
3、介孔材料
本研究方向主要以「中孔以及大孔分子篩材料的結構性能,納米反應器中的功能材料,PCVD法合成富勒烯類碳材料等」為研究內容,利用組合化學原理,將功能化組塊合理有效地堆砌成對特定分子有特殊親和作用的分子篩材料。注重多級有序孔分子篩材料,發揮不同結構的協同作用。以非晶態碳和氣相碳為原料,在熱等離子體、微波等離子體和射頻等離子體條件下考察各種富勒烯的形成機理與動力學,考察各種金屬原子或原子團的內包和夾層行為、獲得富勒烯/金屬復合材料的化學結構與反應性能。
學科近幾年取得的主要成績
材料學學科於2000年獲得碩士學位授予權,2003年獲得博士學位授予權,並獲准在材料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設置博士後科研流動站,2004年批准為山西省重點學科。本學科現有教授18人,副教授24人,其中博士生導師4人。在讀博士研究生14人、碩士研究生61人。已畢業博士生2人(含聯合培養)、碩士生39人。目前本學科承擔有國家「973」計劃項目1項、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研究計劃項目1項,國家傑出青年基金1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際合作項目1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6項和省部級項目共計20餘項,科研經費近2000萬元。五年來,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獲得山西省科技進步二等獎3項、山西省科技進步三等獎2項。共發表論文500餘篇,被SCI、EI、ISTP三大索引收錄、引用200餘篇次,出版專著10部,申請和授權中、日、韓等多國專利90餘項。
學科帶頭人簡介
學科帶頭人許並社博士,男,1955年10月生,太原理工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2000年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現任太原理工大學副校長,新材料界面科學與工程省部共建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主任,山西省材料界面重點實驗室主任、山西省新材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
作為學科帶頭人,主要從事納米碳功能材料、光電材料、納米復合功能材料和材料界面結構計算模擬等科研工作。先後承擔有國家「973」計劃項目、國家重大基礎研究計劃納米專項、國家傑出青年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中日國際合作交流項目等國際、國家和省部級以上課題17項;;在國內外學術刊物和重大國際學術會議上發表論文500餘篇,被SCI、EI、ISTP三大索引收錄和被他人引用200餘篇次;申請和授權多國專利100餘項;著書5部;獲山西省科技進步獎、山西省教育廳科技進步獎等8項、2004年,入選山西省高等學校中青年拔尖創新人才支持計劃,2005年, 他所領導的科研團隊獲山西省優秀創新團隊。
⑤ 香港那隨精氣神一同流失的招牌手藝...
曾經的香港,承載無數年輕人的夢想和熱血,擁有兩岸人和平共處的人間煙火氣。夜晚的香港,被霓虹燈廣告牌照亮,那些書法似的霓虹招牌,在香港舊區尤為常見,它們以北魏楷書字體為主,形成了獨有的街頭美學及庶民文化。然而,隨著市區重建、老店鋪的倒閉,這些工藝正在失傳,字體救亡潮已然興起。
在過去的香港,街道招牌、廣告標語等文字不僅是傳意工具,更是一家門店的「眼」,無聲透露出這家門店的精氣神。香港的招牌字體從真、草、隸、篆樣樣皆有,尤其以魏碑和楷書居多。過去,招牌的書法字體用粗毛筆書寫,經過精細的勾勒和立體切割,比現代電腦預設字體更能切合視覺尺寸的要求,更有美感。
「香港北魏真書」這一名稱源於南北朝時期,北派的書體以碑刻為主,字形朴實方正,筆畫鈍角分明,這就是魏碑體。而「真書」即楷書,三國時期的一個稱呼,現在已很少人這樣叫。因此,「北魏真書」就是介乎隸書與楷書之間的書體。四十年代的香港,隨著城市與街道的密集,生意要想在茫茫字海中脫穎而出,招牌的特色就需從字體和顏色入手,因此招牌數量突然增多。
過去,香港人捨得花錢在招牌上,找師傅寫一個字約20元,是當時一般人一個星期的薪水。老一輩人覺得生意是一輩子的事情,甚至要傳好幾代,所以捨得花錢在招牌上。然而,隨著經濟轉型,店鋪的升級更新更為常見,招牌在功能及感觀上的轉變,使得電腦字取代手寫字成為必然之勢。
過去的霓虹招牌像一個視覺符號,成為了香港某個時代的縮影。然而,國內開始整治商鋪「統一招牌」後,制式帶來的干凈整潔,卻置審美需求於無地立足。即便歷經時間摧殘,其中也不乏能夠展現美感的作品。如今的招牌較誇張,但普遍缺乏人文氣息,令北魏楷書書法招牌更彌足珍貴。研究本地招牌及字型的理工大學設計學院助理教授解釋,香港人實用主義為先,招牌字並非純美學,而是為了遠觀,講求辨認程度。
區建公,這位開山始祖,擅長於趙之謙雄渾的北魏體,五、六十年代期間,他常以北魏體為商店寫招牌,令北魏招牌大行其道。他的書法有力,起筆、收筆以及轉折處的誇張,令字形容易辨認且極具風格。實際上,香港這種看似「廉價」、「雜亂」的視覺效果,就是我們常說的港味本身。未來商鋪的招牌需要權衡視覺效果和功能,是沿著傳統走下去,還是進行整改,有序排列,這也值得深思。我希望將中國傳統文化融入招牌之中,讓每塊招牌蘊含著人情的味道,讓昔日的熱鬧、繁華、喧囂,充滿著煙火的氣息。
⑥ 大學優秀教師事跡
作為一名優秀的大學教師,要提高課堂的時效性,不斷增強課堂教學的魅力。下面是我整理大學優秀教師事跡的範文,歡迎閱讀!
大學優秀教師事跡篇一
作為一名普通的高職教師,在平凡的崗位上,我勤奮刻苦,兢兢業業,嚴謹求實,始終如一,努力工作。在踏實和堅持中,每天都以飽滿的工作熱情、踏實的工作作風、優異的工作成績,贏得了學校領導、同事、社會、學生和家長的一致好評。
一、政治堅定,律己育人
在擔任旅遊管理教研室主任和專業帶頭人工作時,始終把專業、教學和學生放在第一位,想學校、專業之所想,急學生之所急,認認真真,扎扎實實地做好每一項工作。
二、與時俱進,學習領先
為了提高專業理論水平,我平時注重收集最新的行業信息和教育教學管理的先進經驗,通過網路和書籍以及下企業考察,不斷更新知識;為了提高動手操作能力,在完成教學任務的同時,經常利用業余時間到企業去跟班實習,常常是別人休息的時候,加班加點地工作。
三、 關愛學生,勝似親人
在做好日常教學和育人工作中,關心學生思想、學習、生活等狀況,經常幫助生活困難的學生:國慶假期,旅管3101班學生陳智敏,在酒店實習中不慎受傷夜深被送進了163醫院,接通知後,第一時間趕到醫院,處理完學生傷口,陪學生攔枯打完吊針並送回宿舍後,已是凌晨兩點了。第二天一大早,還燉好銀耳蓮子羹送到學生手中,給她補身體。
平時注意引導學生樹立正確人生觀,克服困難、努力進取、積極上進,為學生解答專業、就業和創業中有關疑問,得到學生肯定和尊敬,被學生們親切地稱為"何媽媽".旅管3111班湯麗平同學,因臉上有疤不能留在直接對客的西餐廳工作,為此她心情郁悶,不想參加酒店課程實訓。得知情況,我多次到酒店和學校宿舍找好談心,引導她要正確面對人生中的各種挑戰,並與她一道想辦法渡過難關,現在湯麗平同學已成長為白天鵝西餐廳基層管理人員。
四、愛崗敬業,業務精湛
1、教學上,積極主動承擔繁重的教學任務。近年來,擔任了旅管專業《餐飲服務與管理》、《旅行社計調業務》等多門核心課程的教學,每年指導學生畢業論文15人左右,獲得優秀畢業論文多人,教學效果優秀;08年指導學生參加省大學生主題宴會設計大賽,分別獲得一個一等獎和二個三等獎,09年指導學生參加省大學生冬季技能大賽,獲得一個二等獎和二個三等獎的好成績。
為使旅遊管理專業辦出特色,我專業實施了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為此,作為教研室主任和專業老師的我,為了課程實訓企業費盡了心思,頂著烈日冒著嚴寒,一家又一家地與相關企業進行協商實習事宜中並,雖然碰了無數次釘子,但最終還是簽訂了幾家穩固的有實力的實習單位進行深度校企合作。自12年5月至今,我專業10級、11級、12級、13級共10批次學生在新康輝旅行社、寶中旅遊各門店、華天酒店集團、白天鵝大酒店參加了《旅行社門店接待與銷售》、《餐飲服務與管理》等課程的校企合作,學生們在企業在一對一的師傅教徒弟式地邊學邊做,不僅學到了專業技能,職業素養也得到了很好的培養。這不僅解決了企業旺季用人難的困境,也使學生們在真實的環境中學得簡培洞更扎實。得到了用人單位、學生和家人的一致好評。
因為學生分散在各個不同的實習企業,給我的專業教學帶來了很大的困難。為了不遲到,趕最早的公交車,在擁擠的車廂里顛簸地奔波在各個酒店各個門店之間,或集中上課,或分散指導,一心只為學生們能更多更好地學到專業知識,更快地成為社會有用之材,零距離地上崗。有時下著大雨,一身淋得透濕;有時在寒風凜冽中瑟瑟發抖。但看著學生們學有成就,我心裡還是甜絲絲的,覺得再苦再累都是值得的。
2、科研上,也取得不小進步。14年副主編廣西師大《客房服務與管理》、10年主編北京理工大學《餐飲服務與管理》獲得高職院校課程改革項目優秀教學成果、07年、08年副主編中南工大《前廳客房服務與管理》《餐飲服務與管理》等兩本高職高專規劃教材。13年完成省級論文兩篇,院級課題《餐飲服務與管理課程創新研究與實踐》今年將完成結題。《餐飲服務與管理》課程改革通過學校驗收,達到良好的成績。
積極參加教學改革研究和實驗室建設工作,參加學院說專業比賽二次喜獲二等獎,說課比賽四次。參加本院餐飲、客房、茶藝實驗室建設三項,主持實習賓館金怡年·科院賓館的籌建、管理與教學工作。
五、以身作則,做好傳、幫、帶
今年有幸被湖南省教育廳抽中旅遊管理專業技能抽查,任務重大。接到任務的那一刻起,我馬上做好了詳細的培訓計劃,積極調動全專業的老師和學生的積極性,全面備戰技能抽查工作。我身先士卒,每天沒日沒夜地戰斗在技能抽查的專用教室里,與老師們一起討論試題,耐心地指導年輕老師線路設計的技能技巧,細致地給學生們講解,做到每個學生每個環節過關。在我的帶動和嚴格要求下,旅遊教研室老師和學生們鬥志昂揚,齊心合力,終於取得了此次技能抽查優秀的成績。
六、盡心盡力,服務社會
本人有著較高的專業理論水平和酒店培訓與管理的實際工作經驗,在行業享有較高的聲譽。
曾受省內外多家酒店邀請,對旅遊與酒店員工進行各種技能培訓,近幾年來,累計培訓達9000多人次,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果,受到企業、培訓學員的一致好評。
七、一腔熱血,支援邊疆
在接受對口支援新疆吐魯番地區中職學校旅遊專業建設任務時,主動請纓赴疆支教,全心全意地為邊疆地區旅遊專業建設付出了自己的一份力。
大學優秀教師事跡篇二
1997年9月第一次走上講台,是才出大學校門又進大學校門,不過角色已從學生轉換成了老師。沒有教學經驗的我內心也不強大,當面對學生你連"庹"字都讀錯了的不客氣時,我滿臉通紅,即窘卻又無言以對;當面對學生不理解"社會必要勞動時間"的含義,解釋了三遍,學生還是不懂,而我的知識儲備已經不能再進行其他角度的講解時,是班長給我解了圍"你不要再為難她,下課我給你講!"現在想來這既是解圍,也是神一般地補刀!
書到用時方恨少!思政課看別人講得輕松,其實需要大量的知識儲備,政治、經濟、文化、軍事、外交……無所不包、無所不有。在計算機還沒有廣泛普及的年代,為了儲備知識,我走進圖書館,把書一摞一摞搬回宿舍,如飢似渴般在故紙堆里汲取"營養";為了講課能有更好地時效性,每周必定要購買四到五分報紙和期刊,希望國事天下事能更好地融入課堂教學中,吸引學生上課的興趣;為了彌補教學經驗的不足,我走進的老教師的課堂做起了認真的旁聽生,也真心地接受著老教師們的點評。
成長,快速成長為學生喜愛的思政老師曾經是那麼強烈的"彼岸"!
可是,成長好像有點慢,"煎熬"曾是我教學生涯最深刻的體會:備課是煎熬——備不出,上課是煎熬——上不好,甚至與同行交流都是一種煎熬——無法企及同行的深度與高度;現在來品味,煎熬中又伴隨著五年一個台階、五年一個台階地慢慢突破。
即便教學成長如蝸牛般慢,可是堅持著就會發現其實改變在持續發酵中:慢慢地改變著今天有課,頭天晚上會緊張得睡不著的狀態;慢慢地會在課堂講故事了,讓枯燥的理論血肉豐滿起來;慢慢地語言變幽默了,課堂有了笑聲甚至掌聲;慢慢地把課堂從老師一個人的獨角戲變成了師生教學相長的新課堂;慢慢地從一種教學手段或方法的簡單運用到多種教學手段與方法的有效結合……
一切似乎都是慢慢的……
"慢一點如果也能到彼岸"那就一步一個腳印好了!結果慢慢地我贏來了收獲期:1、2004年獲學院A類課。2、2005年6月獲公共課部"優質課競賽"優質課獎。3、2007年6月獲得學院"第三屆優質課競賽"一等獎。4、2008年獲學院A類課。5、2008年獲院級先進工作者。6、2009年5月獲得學院首屆"說課比賽"二等獎。7、2009年十月獲學院首屆公共文化課教師說課競賽一等獎。8、2009年12月獲得湖南省高職院校公共文化課教師說課競賽思想政治理論組三等獎。9、2010年10月獲得學院說專業競賽三等獎。10、2011年12月被評為了2011年湖南省高等學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先進個人。11、2011獲院級先進工作者。12、2013年"世界大學城教師個人空間建設"競賽三等獎。
提高課堂的時效性,不斷增強思政課的魅力是思政老師的另一個彼岸!教學中我慢慢摸索著:在本學院內首次將實踐教學環節引入到了思政課的理論教學中去,教學中積極組織學生進行多種形式的實踐教學:演講、辯論、和諧寢室圖片展、給父母寫封信、校園文化調查、學生業余兼職調查、社會主義文化舞台教學匯報演出等,這些實踐教學形式的嘗試與探索為枯燥的理論教學提供了有益的幫扶,教學效果獲得了師生的認可。隨著實踐教學的不斷開展,在收獲心得與經驗的基礎上,也開始逐步嘗試思政課考試的改革,從開卷考到免考,理論上一步步設計著可操作的方案與驗收標准,實際教學中組織學生通過各種形式的作業或活動呈現著書本知識的消化吸收與現代多媒體等能力運用的提升;當一組組以教材理論為核心、主題鮮明、時代感強、青春氣息逼人的作業呈現在師生面前時,除了點贊,唯有點贊!當作業又被任課老師傳遞給學弟學妹們欣賞與借鑒時,作業既是榜樣更是做出比他們更好的作業的動力;良好的自主學習的氛圍完成了銜接與循環;師生彼此都獲得了滿滿的收獲。
以教促研,把教學中的感性認識上升為理性認識,再用夯實的理論再次來指導實踐,是高校教師的又一彼岸。從教很久都沒有寫點什麼的念頭——在課堂的自我感性認識都還沒到位時,理論的總結與升華也就成了無源之水;但隨著教學與教學改革的摸索與實踐,也逐漸感覺到有話想要說,2007年開始琢磨提筆,2008年引來了厚積薄發的爆發期,2008年後在省級以上刊物先後發表論文數十篇,其中北大核心期刊2篇(包括CSSCI一篇),主持院級青年課題一項,參與課題數項,參編教材二本。教研研究的路才剛剛開始,要到達研究型老師的彼岸,估計又是數個年頭的慢慢"煎熬"!那就熬著吧,為了彼岸!
數載春秋,褪去青澀,慢慢成長;教師需要到達的彼岸一個又一個,惟願慢慢努力著抵達一個又一個彼岸……
大學優秀教師事跡篇三
歐倩,女,1978年,湖南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英語教育學碩士,副教授,全國IT職業英語培訓講師,雙師素質教師。曾在上市IT企業擔任過3年IT技術翻譯工作,現在湖南科技職業學院從事了11年英語教學。11年間,本人以高度的責任感將全部的熱情投入到教學和科研中,認真履行了教書育人的神聖職責。先進個人事跡匯報如下:
一、以"職業需求"為導向開展英語教學,為提升學生"職業英語"能力潛心教研和創新
近3年,我承擔了軟體技術專業28個班1650課時的教學工作總量,年均承擔541課時的軟體專業英語(ESP)或公共英語(EGP)教學任務,近5年10個學期中國共產黨有9個學期期末教學考核評定為"A類課",學生評教結果每學期為"優秀".
當前,我國軟體類專門用途英語(ESP)教學是由軟體專業教師或公共英語教師承擔。同時精通軟體技術和英語教學的教師是鳳毛麟角,因此不可避免會出現:軟體專業教師語音薄弱,不懂ESP語言教學規律和ESP教學理論和方法,陷入了效仿本科院校以閱讀為主的"語法翻譯法"教學模式;而公共英語教師在教學中又出現了不懂軟體專業知識、教學無法深入展開的尷尬。因此,作為本校軟體類ESP教師,我要求自己除了具備英語語言學知識、跨文化交際知識、ESP教學理論和技巧,還需具備軟體技術及外包相關理論、實踐、職場文化知識等,尤其還應有對軟體外包行業的敏感度以及獲取新信息的能力。鑒於此種高要求,近7年來,我堅持不懈地更新自我知識結構和提高業務素質。
在教學准備上,經常向軟體業內人士和軟體專業教師求教,努力使自己對所授專業知識點理解透徹,站在新的高度給學生准確、易懂的信息輸入。在教學實踐中,堅持以"學生為中心"、培養學生"職業關鍵能力"的理念,靈活運用各種外語教學法引導、推動和激勵學生積極進行語言知識的積累和語言實踐運用。如講"求職面試"主題時,先咨詢軟體外包企業資深人士,根據企業面試要求確立學生能力指標,再參照外包企業面試流程進行模擬英文面試。當前學生學習多出於工具型動機,當感受到所授內容實用性很強,自然參與熱情很高。又如,我常將外包實務中的文化差異有機滲透到教學中,使學生切切實實感受到應主動了解客戶文化與我國文化的差異,從行動中將服務意識落實到從設計思想到系統實施的每個細節,才能最終成功交付出符合歐美客戶"口味"的軟體系統,學生自然會由"要我學"變為"我要學".
同時,我還經常創新教學方法,如講"軟體工程"時,引用了印度ISAS課程理念,通過主題任務展開團隊合作與分工,驅動學生自主分析、過濾和歸納信息,達到導出結論、撰寫文檔、演講的職業能力訓練目標,讓課堂有了更多體驗和生機,使每位學生都學有所獲,在學生和同行中獲得一致好評。軟體學院英語教學督導郭桃桃教授是這樣評價的:"歐老師教學的最大特點是總以學生未來職業內容為依託,時刻不忘滲透職業場景,學生參與度非常高。她的教學形式靈活,經常能冒出令人激動的閃光點和創新點。"
二、以"教書育人,育人為先"為理念,在英語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及職業素養教育,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
在教授英語的同時,我始終堅持幫助學生樹立"先做人、再做事"的理念,常將德育教育和職業素養教育滲透到英語教學中。比如,將傳統儒家文化《弟子規》中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與學習上應恪守的行為規范與服務外包企業員工的職業素養與規范對接,通過引入軟體外包企業案例,來幫助提升學生軟體外包職業素養。
同時,對於學困生,我從來不言放棄。我多次參與軟體學院組織的對後進生的"助學幫扶"活動,幫助學困生建立學習信心。比如,我曾對CMU3113班的賀軍械等同學給予了很多關懷和幫助,使這些同學從厭學、冷漠漸漸變得積極、熱情、自信, 其中一些學生畢業後順利進入了上海、深圳的知名服務外包企業。
總之,11年教學生涯中,我感受很深的是:學生英語素質差並不可怕,並不能成為老師放棄學生或不努力付出的理由,只要用心付出真心、愛心和耐心,讓學生真正感受到你是為他好,很多難題就能迎刃而解。
三、以"教學促進科研、科研提升教學"為宗旨,為今後英語教學能進一步提升學生可持續發展的"職業英語"能力而狠鑽科研
自2007年以來,本人積極響應教育部關於高職英語應朝著以培養學生"職業能力"為核心的專門用途英語(ESP)方向改革的呼聲,一直致力於培養學生用英語解決項目開發中實際問題的能力,及提升學生在外包企業的一次就業率及二次晉升中的可持續發展的職業英語能力的軟體類ESP研究,逐漸形成了以"高職軟體類ESP課程與教學研究"為主線的穩定研究方向。
5年來,我在高職軟體外包英語人才培養和外包英語課程建構等方面進行了一系列探索。主持湖南省"十二五"教育規劃課題1項,主持湖南省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青年專項1項,主持院級課題2項,核心參與省級和廳級課題2項,副主編高職英語教材2本。根據軟體學生的專業課程學習進度和編程需求,編寫了《軟體技術專業英語詞彙匯編及編程常見英文異常提示》材料,並滲透在2009級、2011級、2013級的教學中,對輔助學生編程和閱讀技術文檔起到了一定的輔助效果,也促進了軟體專業教學與ESP教學的合理對接。
近年獨立或以第一作者在《中國成人教育》、《雞西大學學報》等刊物發表論文12篇,曾獲湖南省教育科學工作者協會優秀論文評比一等獎,全國職業教育優秀論文評比二等獎,4次獲湖南省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優秀論文評比二等獎,2次獲湖南大學外語專業委員會論文評比三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