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體足球博士導師
Ⅰ 請問全國有哪些大學招生體育博士研究生
總計149人+2+4+5+5=165
未包括華中師范大學(體育教育與訓練博士點,三個博導,其中一個退休)、
湖南師大(體育人文博士點,四個博導)、
河南大學(體育教育與訓練博士點,五個博導)、
南京大學(體育人文博士點,五個博導)、
武漢體育學院(未知)
一、北京體育大學2011年博士生招生專業目錄(45人)(四個方向博士點)
1.體育人文社會學(11人)
楊 樺 教授 體育管理與發展戰略或籃球運動教學、訓練理論與實踐
任 海 教授 體育社會學研究(含奧林匹克運動)
熊曉正 教授 體育歷史文化與中國體育思想研究
孫葆麗 教授 奧林匹克運動
黃亞玲 教授 體育社會學
王 莉 教授 體育管理學
靳英華 教授 體育經濟學
林顯鵬 教授 體育經營管理
肖淑紅 教授 體育經營管理
王華倬 教授 學校體育學
姚 蕾 教授 學校體育學
2.運動人體科學(15人)
王瑞元 教授 運動對骨骼肌形態和機能的影響
曾凡星 教授 體育運動中內分泌變化及適應機制研究
熊開宇 教授 運動過程生物電變化規律的研究
謝敏豪 教授 運動性內分泌失衡機制與調控
胡 揚 教授 運動員基因選材、低氧訓練
王安利 教授 中老年健身理論與實踐、優秀運動員機能評價與監督
矯 瑋 教授 運動康復的理論與方法、運動與免疫
陸一帆 教授 運動員機能監控與運動損傷康復
高維緯 教授 運動訓練的生物學監督調控與運動性傷病診治
王正珍 教授 運動醫學
王 琳 教授 損傷預防與康復
張力為 教授 運動心理學
毛志雄 教授 運動心理學
羅冬梅 教授 運動健身的理論與應用研究
張一民 教授 全民健身關鍵技術的研究、體質測量與評價
3.體育教育訓練學(17人)
池 建 教授 籃球運動教學訓練理論與實踐、高校體育管理研究
郭永波 教授 籃球運動教學訓練理論與實踐
鍾秉樞 教授 排球運動教學訓練理論與實踐、體育職業化研究
葛春林 教授 排球運動教學訓練理論與實踐、體能訓練方法研究
沈信生 教授 田徑運動教學訓練理論與實踐
郭元奇 教授 田徑運動教學訓練理論與實踐
張英波 教授 體能訓練理論與動作技能學習理論
詹建國 教授 田徑運動教學訓練理論與實踐
孫 南 教授 田徑運動教學訓練理論與實踐
張廷安 教授 足球運動員技戰術能力的訓練理論與實踐
黃竹杭 教授 足球運動教學訓練理論與實踐
劉大慶 教授 運動訓練與競技體育理論研究
李少丹 教授 運動訓練過程式控制制
楊斌勝 教授 力量訓練理論與方法研究
王衛星 教授 體能訓練理論與方法研究
唐建軍 教授 小球運動教學訓練理論與實踐
馬鴻韜 教授 體操運動教學訓練理論與實踐
4.民族傳統體育學(2人)
徐偉軍 教授 武術教學訓練理論與實踐
朱瑞琪 教授 武術教學訓練理論與實踐
二、上海體育學院2011年博士招生專業目錄(43人)(四個方向博士點)
1.體育人文社會學(8人)
李建國 教授 城市體育
張 林 教授 體產業管理
白躍世 教授 體育產業與管理
許宗祥 教授 體育管理與體育產業
肖煥禹 教授 體育文化傳播;社會階層結構與體育發展
鮑明曉 教授 體育經濟與產業管理
曹繼紅 教授 社會體育理論與實踐
章建成 教授 鍛煉心理
2.運動人體科學(16人)
潘珊珊 教授 運動與心血管形態和機能的研究
常 芸 教授 運動心臟病生理學
李之俊 教授 運動訓練的生理基礎,運動與適應
馮連世 教授 低氧訓練 、運動員控體重與訓練監控的理論與方法
陳佩傑 教授 青少年體質研究 ;運動與免疫
王人衛 教授 體質研究;女子運動與內分泌
李國平 教授 運動醫學的機理研究
王予彬 教授 運動創傷基礎
劉 宇 教授 運動生物力學、體育工程
虞麗娟 教授 體育工程 、體育信息技術
危小焰 教授 運動生物力學、體育工程
章建成 教授 運動技能控制與學習
張忠秋 教授 運動心理訓練理論與方法,體育社會心理學
李安民 教授 運動與認知加工;體育鍛煉對身心健康的促進
郝衛亞 教授 運運動生物力學理論與應用
江崇民 教授 體質測量與評價
3.體育教育訓練學(14人)
吳 瑛 教授 體育教育訓練理論與方法
葉國雄 教授 體育教育訓練理論與方法
張宏傑 教授 體育教育訓練理論與方法
成萬祥 教授 體育教育訓練理論與方法
司虎克 教授 網路環境下的體育信息理論與實踐研究
劉志民 教授 競技體育的社會問題研究
許永剛 教授 競技體育制度經濟
邵 斌 教授 高水平運動員行為控制與運動隊管理
王 清 教授 優秀運動員競技能力的診斷與監測
吳貽剛 教授 科學訓練理論與方法;競技體育組織與管理研究
張 輝 教授 運動技戰術分析;運動訓練過程式控制制
周成林 教授 競技運動心理學理論與應用 ;青少年體育鍛煉心理效應理論與應用
周家穎 教授 專項力量訓練、訓練技術測量與分析
劉 興 教授 難美項群的理論與實踐
4.民族傳統體育學(5人)
郭志禹 教授 武術歷史與文化
虞定海 教授 武術與傳統體育養生研究、民族傳統體育與健康促進
趙光聖 教授 競技武術科學化訓練
蔡仲林 教授 武術教育與教學改革
戴國斌 教授 武術文化與社會
三、華南師范大學體育科學學院2011年博士生招生專業目錄(17人)(四個方向博士點)
1.體育人文社會學(9人)
楊文軒 教授 體育原理、學校體育與體育管理
胡小明 教授 運動休閑研究、體育人文研究
陳 琦 教授 學校體育與體育管理
周愛光 教授 體育哲學、體育法學
劉江南 教授 體育哲學
譚 華 教授 體育史學、體育課程理論
袁古潔 教授 體育法學
宋繼新 教授 體育人文研究
崔穎波 教授 體育社會學
2.運動人體科學(5人)
肖國強 教授 運動負荷的生物學效應
郝選明 教授 運動免疫與健康
劉承宜 教授 激光運動醫學
徐曉陽 教授 運動生化與營養
3.體育教育訓練學(2人)
黃寬柔 教授 廣場體育藝術
李毅均 教授 排球教學訓練理論與方法
4.民族傳統體育學(1人)
程大力 教授 民族傳統體育歷史與文化
四、華東師范大學體育與健康學院2011年博士招生專業目錄(7人)(四個方向博士點?只有二個)
1.運動人體科學(5人)
季 瀏 教授 體育學習、鍛煉與身心健康;運動心理變化的生理生化基礎
丁樹哲 教授 運動適應和機能評定;運動適應與線粒體調控
盧 健 教授 運動與健康;運動適應和機能評定
李世昌 教授 運動適應和機能評定;運動與健康
徐 波 教授 體育學習、鍛煉與身心健康;運動心理變化的生理生化基礎
2.體育教育訓練學(2人)
孫有平 教授 運動訓練理論與實踐研究;田徑課程與教學研究
閻智力 教授 體育教育訓練理論研究;排球運動理論與實踐
五、福建師范大學體育科學學院2011年博士招生專業目錄(4人)
1.體育教育訓練學
黃漢升 教授 體育教學理論與實踐
周登嵩 教授 體育教學理論與實踐 首都體院兼職
陳俊欽 教授 競技體育發展與運動訓練理論 首都體院兼職
李鴻江 教授 競技體育發展與運動訓練理論 首都體院兼職
六、蘇州大學體育學院2011年博士招生專業目錄(8人)
1.體育教育訓練學
王家宏 教授 籃球教學理論與實踐
於振峰 教授 籃球教學理論與實踐
張 林 教授 體育運動中競技能力的開發與評定
董新光 教授 社會體育發展理論與實踐
羅時銘 教授 體育教育史
王 崗 教授 民族體育理論與方法
王國祥 教授 運動訓練生物學基礎與運動損傷康復
田麥久 教授 運動訓練理論與實踐
七、浙江大學教育學院體育系2011年博士招生專業目錄(3人)
1.體育人文社會學
叢湖平 教授 體育經濟學研究
王 進 教授 體育休閑心理學研究、競賽心理學研究
林小美 教授 傳統體育研究
八、清華大學體育部2011年博士招生專業目錄(4人)
1.體育教育訓練學
仇 軍 教授 體育人文社會學
王培勇 教授 人體運動信息採集與模擬
李 慶 教授 運動訓練的理論與實踐
張 冰 教授 運動生理生化
九、東北師范大學體育學院2011年博士招生專業目錄(3人)
1.體育教育訓練學
張 強 教授 冰雪運動教學﹑訓練理論與方法
姜立嘉 教授 體育教育教學﹑訓練原理與方法
陳 鋼 教授 體育教育教學與運動訓練最佳化研究
十、河北師范大學體育學院2011年博士招生專業目錄(4)
1.體育教育訓練學
趙煥彬 教授 專項運動技能理論與實踐
何玉秀 教授 體育健身運動處方理論與應用
趙 斌 教授 體育健身運動處方理論與應用
劉志紅 教授 現代體育教學理論與方法
十一、山西大學體育學院2011年博士招生專業目錄(3人)
1.體育教育訓練學
李建英 教授 運動專項教學訓練理論與方法
石 岩 教授 一般訓練學與體育心理學
李金龍 教授 體育教學理論與方法
二、北京師范大學體育與運動學院2011年博士招生專業目錄(5人)
1.體育人文社會學
毛振明 教授 學校體育學
楊國慶 教授 學校體育學
張建華 教授 學校體育學
殷恆嬋 教授 體育心理學
喬德才 教授 運動與神經調控
十三、遼寧師范大學體育學院2011年博士招生專業目錄(3人)
1.體育教育訓練學
何敏學 教授 體育教學理論與方法
於文謙 教授 競技基本理論與實踐
黃 濱 教授 籃球教學理論與實踐
Ⅱ 在北京體育大學就讀是怎樣的一番體驗
北京體育大學(Beijing Sport University),簡稱北體大,是中國體育教育的頂尖學府,由國家體育總局直接管理。學校創建於1952年,是中國最早的重點體育院校之一。作為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院校,北體大在體育教育領域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北體大不僅是中國體育人才的搖籃,也是國家體育事業發展的基石。
來到北體大,首先映入眼簾的是校園的美麗與寧靜。校內綠樹成蔭,體育設施一應俱全,為師生提供了良好的學習和生活環境。在這里,體育成為了一種生活方式,無論是清晨的晨跑,還是下午的籃球、足球比賽,都能感受到濃厚的體育氛圍。
北體大的師資力量雄厚,匯聚了眾多國內外頂尖的體育教育專家和學者。課程設置豐富多樣,涵蓋了體育教育、運動訓練、運動人體科學等多個領域。在北體大,學生們不僅能學到扎實的專業知識,還能參加各種高水平的體育賽事,積累寶貴的實戰經驗。
在這里,學生們的學術氛圍濃厚,無論是圖書館里的書海,還是課堂上激烈的討論,都充滿了求知的渴望。同時,北體大也非常注重學生的全面發展,鼓勵學生參與社團活動、社會實踐,培養學生的團隊協作能力和領導力。
總之,北體大是一所充滿活力與激情的高等體育學府,它為學生們提供了廣闊的舞台,讓他們在這里盡情揮灑汗水,追求卓越。
Ⅲ 王楚欽北體什麼專業
北京體育大學作為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的高等學府,同時也是中國體育領域的頂尖學府,近年來免試錄取了大批優秀運動員,使其成為運動員深造的理想之地。今年,該校不僅接納了著名足球運動員於大寶,還有短道速滑冬奧會亞軍李靳宇、混雙冰壺世錦賽亞軍王芮以及花樣游泳男運動員石浩玙等知名運動員,繼續為體育事業培養專業人才。
值得關注的是,國乒隊伍中的00後新星王楚欽也被北京體育大學錄取,他所選擇的專業正是運動訓練學。運動訓練學專業旨在培養具備扎實理論基礎與實踐技能的體育教練和運動員,幫助學生掌握科學訓練方法,提升運動表現,為體育競技事業的發展貢獻力量。
王楚欽進入北京體育大學學習,無疑將為他未來的運動生涯帶來新的機遇。在專業導師的指導下,他將有機會深入研究運動訓練的理論與實踐,探索提高自身技術水平的新途徑。這對於王楚欽而言,不僅是對個人能力的進一步提升,也是對中國乒乓球乃至整個體育界的貢獻。
北京體育大學通過免試錄取優秀運動員,不僅促進了體育人才的培養,也為運動員提供了繼續深造的機會。對於王楚欽而言,選擇運動訓練學作為專業,意味著他將在學術與實踐的雙重領域中不斷成長,為實現更高水平的運動目標奠定堅實基礎。
Ⅳ 高人指點,報考北京體育大學足球專業研究生需要哪些准備
樓主。。。拜託你先弄明白你要報考的專業好嗎
那叫體育教育訓練學專業 足球方向
北體大的回專業課考答運動生理學及運動訓練學,一張卷子
面試只要導師看你順眼就好辦了
陳易章在圈裡是很牛x的人物,能上他的碩士並搞好關系,將來會得到很多關照
當然,給楊一民當徒弟也很不錯
王民享(不曉得明年還帶不帶)、陳笑科、黃竹杭都是很好說話的導師,張庭安很會挑毛病,但他的理論底子是最好的
我就是體大出來的。。。
Ⅳ 北京體育大學體育教育好嗎
北京體育大學是中央部屬高校,國家體育總局唯一直屬的普通高等學校。 教學樓籌建於1952年,1953年舉行開學典禮,原名中央體育學院,1956年更名為北京體育學院,1993年更名為北京體育大學。學校位於海淀區信息路,毗鄰圓明園遺址公園,佔地面積1340餘畝,建築面積約55萬平方米。[1]
[編輯本段]辦學規模
學科設置
學校設有研究生院、教育學院、競技體育學院、武術學院、管理學院、運動人體科學學院、成人教育學院等7所學院,體育傳媒系、外 北京體育大學 大門語系、體育藝術系、運動康復系等4個系,附屬競技體育運動學校和附屬中等體育專業學校2所附屬學校。學校還設有國際交流中心、現代教育技術中心、教學實驗中心、科學研究中心等二級教學單位。此外,國家體育總局幹部培訓中心設在該校。[2]
學科發展
截止2009年,學校有4個國家重點學科、12個省部級重點學科、2個省部級優秀重點學科、4個省部級重點實驗室、2個北京市高校實驗教學示範中心、1個國家體育總局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學校設有體育學博士後科研流動站,擁有體育學一級學科博士、碩士學位授予權,3個學科門類6個博士學位授予點和5個學科門類10個碩士學位授予點,體育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點,高校師資學位授權點,體育教育、運動訓練、社會體育、運動人體科學、民族傳統體育、公共事業管理、體育產業管理、新聞學、應用心理學、英語、表演、運動康復與健康等12個本科專業,其中體育教育和運動訓練2個專業為教育部高等學校特色專業建設點。[3]
人才培養
截止2009年,學校有各級各類在籍學生約15000名,其中本科生7700名 北京體育大學,碩士生1448名,博士生324名。 學校與23個國家和地區的45所高等院校建立了校際關系和友好合作關系,開展了師生交流、遠程教學等合作;在全國21個省市及香港特別行政區、韓國設立了36個成人教育教學站點;與北京學院路地區15所著名高校建立了教學共同體,共享優質教學資源。2007年學校以全優的成績通過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該校2002年後畢業生的一次就業率均達到95%以上。
硬體設施
截止2009年,學校擁有現代化教學樓、科研樓,教學樓內全部為多媒體教室,共有座位7470個。學校還擁有室內訓練館21個、室外運動場69個,圖書館藏書83萬冊。[1]
師資力量
北京體育大學師資力量雄厚,匯集了一批國內外知名學者。截止2009年,有教師和研究人員540人,其中教授、研究員42人,副教授、副研究員194人,博士導師38人,碩士導師92人,國際裁判30人,國家裁判159人。另外還有聘請的客座教授40人。 主要的知名學者有國際體育科學和教育聯合會執委會執委、中國體育科學學會副理事長金季春;亞洲運動醫學學會科學委員、中華全國體育總會委員楊錫讓;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成員、中國運動心理學會主任委員田麥久;中國體育科學學會常務理事、學校體育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邢文華等。[4]
[編輯本段]重點學科
國家重點學科
學科名稱 重點學科授予單位 授予時間
運動人體科學 國家重點學科 2002
體育教育訓練學 國家重點學科 2007
體育人文社會學 國家重點學科 2007
民族傳統體育學 國家重點學科 2007
省部級重點學科
學科名稱 重點學科授予單位 授予時間
體育人文社會學 北京市重點學科 2002
運動生理學 國家體委優秀重點學科 1988、1993
排球 國家體委優秀重點學科 1988、1993
體育統計 國家體委重點學科 1988
藝術體操 國家體委重點學科 1988
田徑 國家體委重點學科 1988、1993
游泳 國家體委重點學科 1988、1993
運動訓練學 國家體委重點學科 1988、1993
運動生物力學 國家體委重點學科 1988、1993
運動醫學 國家體委重點學科 1989、1993
運動解剖學 國家體委重點學科 1989、1993
體操 國家體委重點學科 1989、1993
乒乓球 國家體委重點學科 1989、1993
足球 國家體委重點學科 1993
武術 國家體委重點學科 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