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民族大學龍老師
㈠ 大道德喜公益養生大課堂主講人是誰
黃勝戚銷得老師
台灣太一道院院長,中央民族大學哲學與宗教學學院道教與術數學中心客座教授,四川或返大學道教與宗教文化高團游研究所客座教授,北京大學中國哲學暨文化研究所客座教授。
2、龍宇博士
主要內容
(一)樂誦老子道德經。
(二)學習《呂祖秘注道德經心傳》等。
(三)養生基本功法習練。
㈡ 中央民族大學中國古代文學考研經驗分享
中央民族大學中國古代文學考研經驗分享
㈢ 中央民族大學有哪些特色專業
一、民族學專業
民族學專業培養具備系統的民族學基本知識,有進一步培養潛能的民族學專門人才,以及能在國家機關、文教事業、新聞出版、社會團體和各類企事業部門從事實際工作的應用型、復合型高級專門人才。
二、中國少數民族語言文學專業
中國少數民族語言文學專業培養具備有關少數民族語言文學全面系統知識,能在少數民族教育文化部門及相關單位從事有關少數民族語、文字、文學、文獻的教學、研究、編輯、翻譯、新聞、文學創作等方面工作的少數民族語言文學高級專門人才。
三、宗教學專業
宗教學是一門研究人類宗教現象及其歷史演變的綜合性學科。它研究各大宗教的歷史與理論,研究人類宗教的起源、宗教與人類其他精神活動的關系、宗教對社會生活的影響、宗教與政治的關系等方面的基本問題。
宗教學專業學生主要學習宗教學的基本理論,較全面地了解世界各大宗教的歷史與現狀,以及我國的宗教法規和政策,受到獨立思考、分析問題、社會調研等方面的基本訓練。
四、舞蹈學專業
舞蹈學專業培養具備能從事中外舞蹈史、舞蹈理論的研究、舞蹈教學以及編輯等工作的高等專門人才。本專業培養能在學校、藝術團體、藝術(文化)館,青少年宮等單位從事朝鮮民族舞蹈、中國民間舞、芭蕾舞的教學、創作、輔導工作的德、智、體全面發展的高級朝鮮民族舞蹈藝術人才和「復合型」專門應用人才。
五、歷史學專業
歷史學專業培養具有一定的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素養和系統的專業基本知識,有進一步培養潛能的史學專門人才,以及能在國家機關、文教事業、新聞出版、文博檔案及各類介事業單位從事實際工作的應用型、復合型高級專門人才。
㈣ 電視劇《鍛刀》研討會在京舉行
3月8日下午,雲南省委宣傳部、中國電視藝術家協會、中國廣播電影電視社會組織聯合會電視製片委員會在北京舉行了電視劇《鍛刀》創作研討會。
此次會議由中國視協分黨組書記、駐會副主席、 秘書 長張顯主持。國家民委原副主任、中央民族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丹珠昂奔,中國視協主席趙化勇,中國文聯評論家協會名譽主席李准,中國文聯評論家協會主席仲呈祥,中國文聯電視藝術中心主任張德祥,國家民委辦公廳巡視員、副主任(主持工作)普永生,中國電視劇製作中心原副主任王偉國,中央電視台電視劇頻道節目組組長郭婷,中央電視台電視劇部責任編輯上官儒燁,中國傳媒大學教授、博導曾慶瑞,中國廣播電影電視聯合會副會長李洋,《中國藝術報》社長向雲駒,《光明日報》文藝部副主任李春利,《當代電視》副主編王軍強、影視獨舌主編李星文,求是雜志社原副 秘書 長魏天順,求是雜志社影視中心副主任成保宏,國家民族音像出版社原社長景宜等專家出席本次會議。
雲南省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張紅蘋,昭通市委副書記、市長郭大進,出品製作單位雲南文化投資控股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陶國相,副總經理李建生,雲南省委宣傳部文藝創作中心主任許秋芳,雲南省委宣傳部文藝創作中心副主任李裔群,昭陽區委副書記、區長陶毅,昭通市政府辦公室主任郭曉東,昭通市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朱大慶,昭陽區委常委、宣傳部長張志參加了本次會議。
雲南題材影視口碑收視雙豐收
會議首先由雲南省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張紅蘋代表省委常委、省委宣傳部趙金部長發言:「由雲南省委宣傳部和雲南文投集團等單位聯合攝制的36集電視連續劇《鍛刀》,自2016年10月1日開播至今,相繼在中央電視台一頻道、八頻道已經播出了三次,創下了央視2016年電視劇收視的新紀錄,受到廣大電視觀眾的廣泛好評。
《鍛刀》的成功攝制,為我們提供了以下4條基本 經驗 :一、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是電視劇《鍛刀》取得成功的重要基礎。中共雲南省委高度重視,切實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講話精神上來,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努力推動雲南文藝大繁榮大發展,明確提出以打造文藝滇軍、構建文藝升級版為目標,著力實施『雲嶺文化名家工程』、『雲南文藝精品工程』,推動形成人才輩出、精品紛呈的生動局面。雲南在支持少數民族影視題材和抗戰題材方面做了大量的探索,並取得較好的成效,如景宜老師擔綱創作的《金鳳花開》、《茶頌》,蔣曉榮和於榮光製作的《木府風雲》,張麗影製作的《滇西一九四四》、《中國遠征軍》等等,而這次雲南本土製作團隊製作的《鍛刀》,是民族題材和抗日題材較完美的結合,是雲南人寫雲南、創造雲南更大影響力的影視佳作。
二、堅持勇於創新的精神,是電視劇《鍛刀》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證。勇於創新創造,用精湛的藝術推動文化創新發展。優秀作品反映著一個國家、一個民族文化創新創造的能力和水平。電視劇《鍛刀》在題材上大膽創新,彌補了滇軍抗戰的影視作品的空白,表現了雲南軍民共赴國難、為抗日戰爭的勝利做出了巨大貢獻的歷史事實,被譽為一部反映民族統戰的影視精品,開掘了中國戰爭劇的新視角和新格局,對中國戰爭劇類型影片進行了一次積極的探索和創新。
三、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統一原則,是電視劇《鍛刀》取得成功的重要措施。電視劇《鍛刀》之所以能成為思想性、藝術性、觀賞性相統一、兼具傳播力和影響力的作品,我們在研究選題上下功夫,力圖通過滇軍抗戰這一故事題材,彌補民族抗戰和民族統戰的空白。從劇本創作到拍攝、發行,相關單位統一協調,全力配合,在此過程中,中央電視台的責任編輯全程參與本劇創作,保證劇本順利完成;《鍛刀》的投資本著黨委政府給予一定的引導性資金、向市場發行影視基金、引入上市公司蘇州傳視,按市場化運營管理;在同類型的電視劇中,《鍛刀》投資是屬於較低的,沒有使用『一線演員』,節約的資金全部用於製作,因此該劇贏得了製作精良的口碑。
四、堅持用符合文藝規律的方式領導文藝事業,是電視劇《鍛刀》取得成功的重要動力。各級黨委要高度重視文藝工作,要用符合文藝規律的方式領導文藝事業,充分發揚學術民主和藝術民主,保護好文藝工作者積極性和創造性。雲南省委充分利用雲南悠久厚重的歷史、五彩斑斕的民族文化、神奇美麗的自然風光,採取有力措施,大力推進雲南文化的大發展大繁榮,把繁榮影視藝術、發展影視產業作為建設民族文化強省的重要內容來抓,創作生產了一批具有雲南特色、反映時代特徵且被全國觀眾所喜愛的影視作品。電視劇《鍛刀》是雲南涌現的又一影視精品力作。」
昭通8位作家集體創作結晶
昭通市委副書記、市長郭大進發言:「一是感謝。電視劇《鍛刀》從創作拍攝開始就得到了各位領導、專家的傾力指導,凝聚了創作人員的心血和汗水。以魯迅文學獎獲得者夏天敏老師為首的昭通8位作家,為了把昭通人民抗戰中所做的努力和貢獻完整地反映出來,花了3個月的時間來閱讀資料、采訪抗戰老兵和他們的家屬,收集整理了厚達1米多高的資料,之後歷經三年時間完成了腳本。
二是感動。《鍛刀》自播出以來得到了政治上的高度肯定和社會上的普遍認可,這源於其背後真實的歷史。電視劇《鍛刀》尊重歷史、還原事實,用心用情精心製作,完整地呈現了抗戰爆發雲南起義這一段歷史。劇中不斷提到『昭通』、『昭通人』,反映出昭通人民『寧願正面死、不願背後生』的英雄氣概和報國情懷,讓人們記住了抗戰中的昭通熱血兒女,記住了他們為抗日練就的俠肝義膽和豪情壯志,記住了敢於拼搏、不怕犧牲的『鍛刀精神』。
三是希望。昭通文化資源富集,特別是歷史文化、民族文化豐厚。是我國「南絲綢之路」的要沖和早期雲南文化的三大發祥地之一。近現代以來,昭通誕生和哺育了抗日名將羅炳輝將軍,雲南共產主義運動先驅李國柱,愛國將領龍雲、盧漢、曾澤生,國學大師姜亮夫,時代英雄徐洪剛等一大批雄才俊傑。電視劇《鍛刀》開掘了中國戰爭劇的新視角和新格局,是一部「思想性、藝術性、觀賞性相統一、兼具傳播力和影響力」的精品力作。」
過年總理點名要看這部劇 第二部即將開拍
雲南文化投資控股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陶國相代表電視劇《鍛刀》的出品和製作單位詳細介紹了該劇的創作生產情況。他首先介紹雲南文投集團作為雲南省文化產業發展的龍頭企業,在7年快速發展中,形成了影視產業、文化演藝、文化旅遊、金融投資、文化園區開發等九大業務板塊,打造了一批全國領先的文化項目,為推進文化產業的發展作出了積極的探索和努力。
2016年,雲南文投集團總資產63.9億元,營業收入38.8億元,利潤2700萬元。陶國相介紹:「雲南文投集團在影視產業方面,承擔著中共雲南省委宣傳部要求『挖掘雲南影視題材,宣傳展示雲南』的任務。集團一直以來高度重視,勇於探索,充分依託雲南文化資源厚重多元、自然資源豐富多彩的優勢,整合影視人才和影視資金,占據影視產業制高點,採取多種措施破解影視製作的難題,全力抓雲南少數民族題材、雲南歷史文化題材、重大現實題材的作品,不斷推動影視產業向前發展。電視劇《鍛刀》是雲南文投集團總結以往的創作經驗傾力打造的作品。《鍛刀》的創作初衷:一是為貫徹落實全國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精神以及雲南省委宣傳部對繁榮影視製作的要求;二是為推進雲南建設成為我國民族團結進步、邊疆繁榮穩定示範區;三是為充分展示雲南各民族團結奮進、忠心愛國的品質。雲南文投集團認真謀劃,准確定位,以講好中國故事、雲南故事為要求,最終創造了『雲南題材,雲南製造,達到國家級水平』的先例。
陶國相說:「電視劇《鍛刀》定位為『戰爭民族情感巨制』,由著名編劇、著名導演、資深製片人以及一群高顏值、實力派演員共同打造的大片,從故事結構和情感方面區別於以往的抗戰劇。電視劇《鍛刀》的拍攝方式是以現實主義的風格從普通小人物著眼,展現出一個個有血有肉、個性鮮明的人物形象。通過他們在戰火洗禮下,逐漸鍛造出的民族抗日精神,來展現民族情懷、國家抱負。電視劇《鍛刀》製作完成後,雲南文投集團在首輪發行中採用了地網台同步的方式,既在中央電視台和各地方衛視黃金檔播出,同時又在愛奇藝、優酷、騰訊、樂視、搜狐五大熱門視頻網站上開播,播出平台覆蓋全國觀眾的主流收視途徑,取得了良好的播出效果。不僅在2016年刷新了央視八套近三年來的收視率,成為『電視劇王』,更在五大熱門視頻網站上獲得了超過18億次的點擊率,觀眾人群超越老中青年齡界限,獲得全國人民的喜愛。雲南本土各族人民在觀看該劇之後更深受感動和激勵,極大的增進了民族團結,增強了民族自豪感。今年大年初一,我接到中央電視台打來的電話,說總理辦公室要求我們當天把《鍛刀》光碟送達,總理要審看這部電視劇,我們火速完成了報送。在春節期間,總理仍心系雲南邊疆各民族群眾,要求我們報送該部電視劇進行審看,我們的心裡感到無比的喜悅。總結電視劇《鍛刀》的幾個成功經驗:一是中央精神的准確指引以及雲南省領導的高度重視,我們文化企業要認真領會中央和省委的精神和要求,積極籌劃,開拓進取,貫徹執行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雙豐收的戰略。二是充分發揮雲南本土作家的優勢,深入挖掘雲南本土題材。該劇以滇軍血戰台兒庄、武漢保衛戰、滇西抗戰、越南接受日本投降、海城起義和昆明起義6個雲南歷史片段為藍本進行故事創作;三是充分依託北京的人才資源。該劇影視劇本由著名作家、魯迅文學獎獲得者夏天敏工作室創作,著名編劇徐兵組織策劃、資深編劇王軍執筆,劇本歷時3 年,數易其稿,精心製作;四是充分利用北京的影視平台和影視資金來共同打造,我們在北京成立雲文影業投資公司,確保各個環節溝通順暢,工作做到極致精準;五是該劇彌補了歷史空白。該劇全面展示了滇軍赴內地抗戰的歷史,還深挖了雲南民族醫葯的歷史,非常成功地植入了雲南白葯,電視劇的對白、台詞中用了大量的雲南地方、地域名詞,是雲南歷史的真實再現。全劇對雲南的自然風光、人文情懷、民族團結等方面的宣傳達到了極佳的效果,是『雲南題材,雲南製造』里程碑式的精品力作。」
陶國相在發言即將結束時,又宣布了一個好消息:「電視劇《鍛刀Ⅱ》已經簽署完相關拍攝協議,開始拍攝了。」中央電視台電視劇部責任編輯上官儒燁介紹了《鍛刀》在中央電視台八套和一套的收視率統計情況:「《鍛刀》是我們去年播出的一個電視劇,單集收視率最高達到2.58%,最高單集收視份額達到11.45%,全劇平均最高收視率是2.18%。基本上我們央視8套里收視率過1%有一批,過2%很少見,《鍛刀》收視率平均能破2%,這是我們去年播出的毋庸置疑的 『劇王』。第一集播出時收視率是1.63%,到最後一集攀升至2.28%,最後10集都在2.2%左右,非常地穩定,說明該劇的收視黏性和忠誠度非常高。去年我們8套在全台的15個開播頻道裡面,破天荒地成為第一名,其中有《鍛刀》的貢獻。」
研討會上,專家學者在對電視劇《鍛刀》的思想性、藝術性等方面做出高度肯定的同時,也指出該劇的不足之處,希望創作團隊再接再厲,繼續創作出更多更好地講述「中國夢、中國氣派」、講述「雲南故事、雲南味道」的精品力作。
㈤ 中央民族大學新聞傳播學考研經驗分享
中央民族大學新聞傳播學考研經驗分享
㈥ 《覺醒年代》龍平平金鷹最佳編劇,為什麼說要感謝青少年觀眾
龍平平憑借《覺醒年代》獲得最佳電視劇編劇金鷹獎。在上台領獎的時候,他感謝了各方對《覺醒年代》這部劇的支持,其中他著重感謝了青少年觀眾的喜愛和支持,他看到合肥的延橋路和上海龍華烈士陵園已經成為青少年懷念革命烈士的主要地點,他找到了作為一個編劇的責任和意義。他認為這部劇給了青少年積極向上的引導,他為此感到驕傲。而龍平平感謝青少年,他不是在感謝青少年為這部劇貢獻了多少的流量,而是青少年因為這部劇而學習到了一些東西。少年強則國強,有時候一些正能量的引導,對於這些青少年其實是非常重要的。但青少年又處在一個叛逆期,所以龍平平導演為自己做到了正確的引導青年人去正視歷史,學習革命先烈的精神而感到驕傲。所以他在金鷹節頒獎晚會上著重感謝了青年人。作為一個優秀的編劇,他找到了自己這部劇存在的意義,這件事情不管放在哪個編劇身上,也會感到無比的驕傲與自豪吧。希望國產電視劇可以多像《覺醒年代》看齊,拍出一些有教育意義的電視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