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學政治經濟學教授
A. 樊綱是哪年獲得經濟學博士學位的
男,漢族,出生於上海市崇明縣,擁有經濟學博士學位的學者,同時是北京大學和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的教授。他是一位備受國家認可的中青年專家,現任中國經濟體制改革會副會長,中國改革研究基金會秘書長,以及國民經濟研究所的掌門人。
1969年,他年輕時奔赴黑龍江生產建設兵團投身農業勞動,在那裡的經歷為他的人生鋪墊了基石。隨後,他在1975年轉戰河北省圍場縣,開始了他的專業學習之旅。1978年,他以優異的成績考入河北大學經濟系,攻讀政治經濟學專業,成為七七級的學生。1982年畢業後,他又繼續深造,考入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經濟系,專攻西方經濟學。
1985年至1987年,他有幸在國民經濟研究局及世界頂級學府哈佛大學進行訪問研究,這段經歷無疑豐富了他的學術視野。1988年,他以卓越的學術成就獲得了經濟學博士學位,正式踏入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工作。在那裡,他逐步晉升,1992年至1993年擔任《經濟研究》編輯部主任,1994年至1995年又晉升為經濟研究所副所長。
自1996年起,他便一直擔任他現在的重要職務,以其深厚的學術背景和豐富的實踐經驗,為中國的經濟改革與發展貢獻著自己的力量。
(1)北京大學政治經濟學教授擴展閱讀
由潘文傑導演,周傑,遲帥主演的35集電視劇。浙江華策影視股份有限公司出品,2010年7月上映。講述童善是一名清官,擔任總理衙門督辦,他帶著一家老小在振武堂總鏢師柳雲天的護送下從回疆返京,途中遇搶匪胡笑天率眾搶劫,慌亂中,除四子童玉官外,其它三子均不知去向,童家四子各自擁有四分之一扇形玉佩,成為童家四子日後相認的唯一信物。
B. 張友仁的簡介
經濟學家,北京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浙江黃岩人。1947年畢業於北京大學經濟系,後留校任經濟系助教。1950年入中國人民大學研究部為政治經濟研究生。1952年畢業後歷任北京大學經濟系講師、政治經濟學教研室副主任、主任、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導師。從事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社會主義經濟理論發展史、中國社會主義經濟發展的研究工作。曾到加拿大、荷蘭、西德、丹麥、法國、英國、美國等國大學訪問和講學。
C. 路風的北京大學教授
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政治經濟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並任該院企業與政府研究所所長。路風長期關注國有企業的組織轉變和制度演進,研究涉及企業理論、戰略管理、技術創新、組織理論和國家理論等領域。目前的研究有兩個方向:(1)以動態企業和動態能力戰略觀為理論框架,分析在開放市場條件下中國工業和企業競爭力的源泉和戰略。(2)改造國有企業過程中,新建公司治理結構與管理模式轉變的關系問題。
1982年從中央民族學院本科畢業後,曾先後在北京市委辦公廳、北京市政府財貿辦公室、國家經濟委員會、國家計劃委員會工作。1991-1998年在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政治學系學習,主修比較政治,副修經濟學,獲哲學博士學位。1999年上半年在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哈斯商學院、哥德曼公共政策學院和伯克利國際經濟研究所從事博士後研究。1999年6月歸國到清華執教,後任公共管理學院企業與政府研究所所長。2003年初轉入北大執教。 主要發表有:
《被放逐的_中國創造_破解中國核電謎局》,《商務周刊》2009年02期
《中國大型飛機發展戰略研究報告》,《商務周刊 》2005年06期
《發展我國自主知識產權汽車工業的政策選擇》,《商務周刊》2004年3月20日
《走向自主創新——尋求中國力量的源泉》,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年;
《尋求加入WTO後中國企業競爭力的源泉》,《管理世界》2002年第2期;
《從結構到組織能力:錢德勒的歷史性貢獻》,《世界經濟》2001年第7期;
《動態企業理論的發展》,《國際經濟評論》2000年第5期;
《國有企業轉變的三個命題》,《中國社會科學》2000年第5期;
《中國單位體制的起源和形成》,《中國社會科學季刊》(香港),總第5期,1993年11月;
The Origins and Formation of the Unit (Danwei)System, Chinese Sociology and Anthropology, Vol. 25, No. 3, the entireissue, Spring 1993;
《單位:一種特殊的社會組織形式》,《中國社會科學》1989年第1期。
曾開設過的研究生課程有:
《創新管理與經濟發展》;
《國家理論》;
《科技進步、經濟增長和創新管理》;
《組織理論》;
《動態企業:組織、戰略和工業競爭力》。
D. 北京大學國際關系學院的主要領導
院、系、所負責人
名譽院長:前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副總理錢其琛。院長:內賈慶國教授。容副院長:王逸舟教授、唐士其教授、范士明副教授、吳強。黨委書記:李寒梅教授,副書記:范士明副教授、祝詣博。國際政治系主任:李義虎教授, 副主任:張海濱教授、連玉如教授。外交學與外事管理系主任:葉自成教授,副主任:牛軍教授。國際政治經濟學系主任:王正毅教授,副主任:朱文莉副教授;比較政治學系主任:許振洲。國際關系研究所所長:袁明教授(兼)。亞非研究所所長:李安山教授,副所長吳強。世界社會主義研究所所長:張光明教授。
E. 北京大學經濟學院教授簡介
北京大學經濟學院匯聚了一大批優秀的教學與研究人才,他們各有所長,致力於社會主義經濟理論、企業產權制度演變、產業結構演進、教育經濟學、微觀經濟學等領域。劉偉教授不僅是院長,還擔任《經濟科學》主編,曾獲「孫冶方經濟科學」獎;劉文忻教授是經濟學院黨委書記,專攻教育經濟學與西方經濟理論;鄭學益教授是副院長,研究中國經濟思想史和企業管理;孫祁祥教授負責風險管理與保險系,研究國際保險市場和金融一體化;黃桂田教授關注企業理論與企業改革,宏觀經濟分析;吳樹青教授以政治經濟學和社會主義經濟理論見長;蕭灼基教授專研金融證券市場和經濟發展戰略;晏智傑教授研究西文經濟學和中國經濟改革;李慶雲教授研究國際金融,關注國際資本流動;李紹榮教授涉及微觀經濟理論和宏觀經濟研究;章政教授則聚焦經濟政策和產業組織理論。
此外,經濟學院還擁有豐富的兼職教授陣容,如楊小凱、黃有光等國際知名學者,以及吳敬璉、於光遠等在中國經濟學界享有盛譽的專家,他們的定期或不定期講學交流,為學生提供了寶貴的學術資源和實踐經驗。
(5)北京大學政治經濟學教授擴展閱讀
北京大學經濟學院是北京大學歷史最為悠久的院系之一,也是我國綜合大學中最早建立的經濟系科。1902年,京師大學堂初設商學科,1912年北京大學創建經濟學門(系),到1985年,經濟學系改建為經濟學院。一百多年以來,北大經濟系科不斷完善,在汲取西方經濟學思想與方法的同時,也不斷創建具有中國特色和風范的理論體系。深遠的歷史淵源,悠久的學術傳統,一個世紀與時俱進的學術創造,值得所有經院人為之驕傲。
F. 國際政治經濟學通論作者簡介
王正毅,經濟學博士,北京大學國際關系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專注於國際政治經濟學、區域化比較、東亞國際體系與中國社會重建研究領域。
王正毅的代表性著作包括:《國際政治經濟學:理論範式與現實經驗研究》(合著,商務印書館2003年版),深入探討國際政治經濟學的理論框架與現實案例;《世界體系論與中國》(商務印書館2000年版),剖析世界體系論與中國社會的關系;《邊緣地帶發展論:世界體系與東南亞的發展》(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研究邊緣地帶的發展問題與世界體系的影響;譯著《建構安全共同體:東盟與地區秩序》(合譯,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探討安全共同體在東盟與地區秩序建設中的作用。
王正毅的研究領域涉及國際政治經濟學、區域化比較和東亞國際體系與中國社會重建等方面。其著作涵蓋了理論分析、現實案例研究、世界體系論與中國的關系、邊緣地帶發展問題以及東盟與地區秩序建設等多個層面,為國際政治經濟學領域提供了深入的見解和獨到的分析。
作為北京大學國際關系學院的教授和博士生導師,王正毅不僅在學術研究上取得了顯著成就,還在培養下一代國際政治經濟學人才方面做出了重要貢獻。他的研究成果不僅為學術界提供了寶貴的知識資源,也為政策制定者提供了理論依據和實踐參考。
王正毅的研究成果不僅豐富了國際政治經濟學領域的理論體系,也為理解中國在國際體系中的角色與作用提供了新的視角。通過研究區域化比較和東亞國際體系,王正毅關注了邊緣地帶的發展問題以及中國社會的重建,為構建更加穩定和可持續的世界秩序貢獻了智慧和力量。
綜上所述,王正毅在國際政治經濟學領域的研究覆蓋了理論與實踐、區域與全球、歷史與當前等多個維度,其作品對學術界和政策制定者具有重要意義。通過深入探討國際政治經濟關系,王正毅不僅為研究者提供了寶貴的理論資源,也為中國乃至全球的和平與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