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學腫瘤研究所胡汛教授
A. 張建民的業績一覽
一、發表文章:
1. Hu H,Chen G,Zhang JM, Zhang WP, Zhang L, Ge QF, Yao HT, Ding W, Chen Z, Wei EQ. Distribution of CysLT2 receptor in human traumatic brain injury and brain tumors. Acta Pharmacol Sin 2005 Jun;26(6):685-90..
2.Liu J, Zheng S, Yu JK, Zhang JM, Chen Z. Serum protein fingerprinting coupled with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 distinguishes glioma from healthy population or brain benign tumor. J Zhejiang Univ Sci B. 2005 Jan;6(1):4-10
3.陳高,張建民,李珉,蔡菁。動脈瘤性SAH繼發重度腦血管痙攣相關因素研究。 中華神經外科雜志, 2005;21(11):30-32
4.陳高,張建民,吳群。鎖孔手術治療基底節區高血壓腦出血。 中華急診醫學雜志, 2005;14(11):52-53
5.祝笠,張建民 。顱腦外傷後失眠的研究進展。 國際神經病學神經外科學雜志, 2005;32(5):37-39
6.王真,張建民。顱內血栓性動脈瘤。 國外醫學.腦血管疾病分冊, 2005;13(5):65-68
7.張建民,陳肖敏,陳高,祝向東,吳群,劉雪松,陳三超,彭淑牖。滅活自體顱骨回植鈦鉚釘固定的臨床應用。 中華整形外科雜志,2005 ;21(4):13-15
8.陳樹大,張建民。顱內腫瘤的蛋白質組學研究進展。中國微侵襲神經外科雜志, 2005;10(6):45-47
9.張建民,陳高,祝向東,吳群,劉雪松,陳三超。自體顱骨冰凍保存、早期原位回植鈦鉚釘固定的臨床應用。 中華急診醫學雜志, 2005 ;14(5):69-70
10.張建民,陳樹大,陳麗榮。顱骨多發性血管肉瘤一例。 中華病理學雜志,2005 ;34(2):64-65
11.劉建,鄭樹,余捷凱,俞學斌,劉偉國,張建民,胡汛。膠質瘤腦脊液蛋白質指紋圖診斷模型的建立及其在臨床診斷中的應用。 浙江大學學報(醫學版),2005 ;34(2): 50-56
12.張宏,陳高,張建民,呂世亭。兒童髓母細胞瘤脊髓蛛網膜下腔播散3例。浙江醫學, 2005;27(1):22
13.李珉,陳高,張建民。動脈瘤性蛛網膜下腔出血延遲性缺血性神經功能障礙發生的相關因素分析。 中國腦血管病雜志, 2004 ;1(12):11-14+18
14.王真,張建民。脊髓髓內腫瘤的診斷及顯微手術治療。 實用腫瘤雜志, 2004;19(4):333-335
15.張建民,呂世亭,劉偉國,馬烈,柳子明,酈遇春。新配穴法針刺麻醉在腦深部及重要功能區手術中的應用。中國中西醫結合雜志,2004 ;24(11):170-172。
16.陳高,張建民,胡華,李珉,朱康傑。高分子神經導管的理化特性對周圍神經再生影響的研究。浙江大學學報(醫學版),2004 ;33(4):102-107。
17.胡未偉,劉偉國,沈宏,傅偉明,張建民,陳高,趙學群,鄭秀珏,蔣定堯。 急性腦血管病的神經介入治療。 中華急診醫學雜志, 2003 ;12(12):801-802
18.張建民,牛煥江,彭淑牖。侵襲性垂體腺瘤基質金屬蛋白酶的表達及其與微血管密度的相關性。實用腫瘤雜志,2003;18:212-215。
19.趙學群,劉偉國,沈宏,張建民。丘腦低級別膠質瘤的顯微外科治療。中華神經外科雜志,2003;19:229-231。
20.趙學群,徐婭蘋,張建民。顱內巨大出血壞死性肉芽腫1例。中華神經外科雜志,2003;9:118
21.吳群,張宏,劉偉國,張建民,呂世亭。垂體腺瘤細胞增殖、凋亡與侵襲性生長關系的研究。浙江醫學,2002;24:584-585。
22.趙明,張建民,劉偉國,楊小鋒,吳群。BCL-2和PCNA的表達與垂體腺瘤侵襲性生長的關系。中國神經精神疾病雜志,2002;5:227。
23.陳高,王沈華,劉偉國,張建民,傅偉民,楊小鋒。腦干腫瘤的顯微手術治療。浙江醫學,2002;24:592-593。
24.胡華,余華,陳高,傅偉明,張建民,劉偉國。鞍區腫瘤手術並發症分析。浙江醫學,2002;24:605-606。
25.張宏,陳高,張建民,胡未偉。12例腦血管造影陰性的蛛網膜下腔出血。浙江預防醫學,2002;14:69。
26.張宏,陳高,張建民,呂世亭。側腦室蛛網膜囊腫2例報告。實用腫瘤雜志,2002;18(3):205-206。
27.祝向東,胡華,張建民,劉偉國。小兒外傷性基底節區腦梗塞。浙江大學學報·醫學版,2001;30(5):231。
28.趙學群,祝向東,張建民,劉偉國。小腦動靜脈畸形的診斷和治療。浙江醫學,2001;23(10):592-593。
29.祝向東,陳高,張建民,劉偉國。下丘腦損傷後尿崩症23例分析。中華急診醫學雜志,2001;10(4):273。
30.祝向東,張建民,劉偉國,甘海鵬,陶祥洛。顱內壓監護與尼莫同在顱腦損傷治療中的應用。浙江醫學,2001;23(6):329-331。
31.張建民,甘海鵬,劉偉國,陶祥洛。頸動脈冷灌注下開顱手術的實驗及臨床研究。浙江大學學報·醫學版,2000;29(5):196-198。
32.張建民,祝向東,沈宏,趙學群,劉偉國。經蝶顯微手術切除垂體巨腺瘤。實用腫瘤雜志,2000;15(4):232-234。
33.張建民,陳高,呂世亭,陶祥洛。垂體膿腫誤診3例分析。中華神經外科雜志,2000;16(3):190-191。
34.張建民,陳高,祝向東,劉偉國,甘海鵬。胼胝體動靜脈畸形的顯微手術。浙江大學學報·醫學版,2000;29(2):79-81。
35.張建民,呂世亭,劉偉國,馬烈,柳子明,酈遇春。針刺麻醉在幕上開顱手術中的進一步臨床應用研究。中國中西醫結合雜志,2000;20(3):170-172。
36.陳高,張建民,童鷹,陶祥洛。兩歲以下嬰幼兒顱腦外傷臨床特點。中華創傷雜志,2000;16(1):59-60。
37.劉偉國,沈宏,林敏,呂世亭,陶祥洛,張建民,傅偉明,陳高,趙學群,鄭秀珏,王義榮。垂體腺瘤雌孕激素受體的研究。中國微侵襲神經外科雜志,1998;3(2):87-88。
38.沈宏,劉偉國,張建民,陶祥洛。顱內動脈瘤26例診治分析。浙江醫學,1998;20(2):86-87。
39.呂世亭,劉偉國,張建民,馬烈,柳子明,酈遇春。針麻在開顱手術中鎮痛不全及相關問題研究。浙江醫科大學學報,1998;27(1):14-16。
40.劉偉國,沈宏,陳高,王義榮,付偉明,張建民,趙學群,鄭秀珏,呂世亭,陶祥洛。顱內腫瘤6572例分析。中華神經外科雜志,1997;13(5):301-303。
41.王義榮,吳群,陳高,趙學群,張建民,詹仁雅,劉偉國,呂世亭。橋小腦角膽脂瘤的診斷與治療。浙江實用醫學,1997;2(4):23-24。
42.詹仁雅,張建民,劉偉國,王義榮,吾太華,呂世亭,甘海鵬,陶祥洛。大型和巨大型小腦橋腦角腦膜瘤的顯微手術及療效。中華神經外科雜志,1997;13(1):44-46。
43.詹仁雅,張建民,劉偉國,王義榮,吾太華,呂世亭,甘海鵬,陶祥洛。小腦橋腦角腦膜瘤的手術治療。中國神經精神疾病雜志,1996;22(4):242。
44.張建民,張尉,王國鳳,彭佳萍,山田弘。腦膜瘤手術、病理及增殖細胞核抗原與術後復發的關系。浙江醫科大學學報,1995;24(4):145-147。
45. 張建民,詹仁雅,陶祥洛,甘海鵬,劉偉國,葉永根,王寧,吾太華。岩尖斜坡區腫瘤的手術治療:附23例報告。實用腫瘤雜志,1995;10(2):85-87。
二、成果獎勵:
作為主要參與者,獲浙江省科技進步優秀獎,及浙江省衛生廳科技進步二等獎一項,2012年榮獲「中國名醫百強榜」上榜名醫。
三、承擔課題:
1.神經外科鎖孔手術的基礎與臨床應用研究(省科技廳)
2.頸動脈內膜剝脫術防治缺血性腦卒中的臨床研究(省科技廳)
3.內窺鏡輔助下微創手術切除侵襲性垂體腺瘤(省衛生廳)
四、出版物編寫:
參編教材兩部:
(1)外科學進展(徐少明主編.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01.);
(2)現代護理學新編(姚蘊伍,郭常平主編.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05)。
B. 飢餓能"餓死"癌細胞
本文專家:黃佳,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醫學博士
一說起腫瘤
想必很多人都會「談癌色變」
驚恐萬分
圖片來源網路
最近,網上有消息稱
利用「飢餓」療法
就可以把腫瘤餓死
很多人看到這種療法後
便去嘗試
浙江省人民醫院的一位70多歲的患者
5個月前做過賁門癌手術
在聽信「腫瘤可以被餓死」後
就開始全面忌口
把很多有營養的食物都列為「發物」
結果體重狂掉
身體虛弱不堪
新聞截圖
那麼
腫瘤真的能被餓死嗎?
今天就好好的和你說一說
腫瘤是怎麼形成的?
腫瘤細胞的形成其實是一個概率事件,人體內有40~60萬億個細胞,每天都在新陳代謝或者分裂復制,這個復雜過程由DNA把控,雖然DNA的有多重的查錯機制,但再精密的過程也會出現差錯,其中有一種變異能夠讓細胞獲得永生的特性,也就是我們稱之為的「癌變」。
如果它恰好躲過了我們自身的免疫系統,又找到了營養豐富的位置自我繁衍復制,那麼腫瘤就會逐漸形成。
圖片來源網路
腫瘤發生的危險因素有哪些?
基因突變這個概率事件我們無法控制,但已知有很多因素會導致這個概率增加。
1、生活習慣。很多出現惡性腫瘤的患者大多數是因為日常不良的生活習慣導致的,如長期的吸煙喝酒、熬夜等不良習慣。比如經常喝酒容易誘發口腔癌、食管癌,經常吃過燙的食物容易患上食道癌或者胃癌。
2、醫源性因素。放射性的射線也是導致惡性腫瘤的一個主要因素。如電離輻射、x射線等,另外一些患者在服用的激素葯物或者免疫制劑也容易導致惡性腫瘤的發生。
3、遺傳性因素。有些惡性腫瘤患者是因為遺傳因素導致的,當家族中有直接親屬出現過惡性腫瘤,下一代出現惡性腫瘤的幾率也會明顯增高。
4、免疫因素導致。有些人在出生的時候存在一些先天免疫缺陷,由於免疫系統缺陷容易癌細胞侵入,這些人較容易患上惡性腫瘤。
腫瘤細胞能被餓死嗎?
「餓死腫瘤細胞」這個概念確實是由醫生提出來的,並且得到了臨床效果的肯定,不過這種「餓死」和患者餓自己的方式可完全不同。
圖片來源網路
早在2012年,浙江大學腫瘤研究所胡汛教授團隊提出了一種新的治療腫瘤的方式。因為腫瘤細胞需要「吃」東西才能生存和生長,葡萄糖是腫瘤細胞必須吃的東西,剝奪葡萄糖,理論上腫瘤細胞就會死亡。
但腫瘤中有大量的乳酸,乳酸解離成乳酸陰離子和氫離子,這兩個因子協同作用,讓腫瘤在惡劣條件下,可以像蛇、熊一樣處於冬眠狀態,能很節約地利用葡萄糖,自身能耗極低,而一旦有了糖,即刻蘇醒生長。
圖片來源網路
因此,研究團隊用鹼,如碳酸氫鈉(小蘇打)來去除腫瘤內的氫離子,就可破壞乳酸根和氫離子的協同作用,從而快速有效地「餓死」腫瘤細胞。
腫瘤應該如何治療?
經過現代醫學幾百年的發展,我們已經有了諸多對抗腫瘤的武器,包括外科手術治療、放療和化療等。這些針對腫瘤的治療方式,雖能在一定程度上延長病人的生存期,但都有各自的局限。
外科手術治療雖然可以切除腫瘤,但是手術過程中可能無法完全切除或引起腫瘤轉移,還可能造成器官損傷及身體免疫力降低。
化療是一種全身性的治療,效果明顯和迅速,但是在殺傷腫瘤細胞的同時也可能會把正常細胞一起殺滅,所以,化療算得上是一種「玉石俱焚」的治療方法。
放療在某些腫瘤方面可以達到手術切除的效果,但放療成本高,周期長,並發症也較多。
圖片來源網路
靶向治療是一種以干擾腫瘤增生所需的特定分子來阻止癌細胞增長的一種葯物療法,比如格列衛在慢性髓細胞性白血病的治療中效果卓越。但靶向治療的葯物只對特定幾種疾病有效。
免疫治療是利用患者自身免疫系統殺傷或抑制腫瘤細胞。腫瘤會產生一些信號分子來「剎住」機體免疫系統,使其不能正常發揮作用,而腫瘤免疫治療能對抗腫瘤這種「剎車」系統,讓免疫系統重新正常工作。
雖然到目前為止,我們還難以完全戰勝惡性腫瘤(也就是俗稱的癌症),但醫學的進步已經帶來了非常多的可能性,現在的治療方式對於大多數腫瘤已經不是束手無策。
但一定要牢記,沒有任何一種療法可以保證治好腫瘤!
應如何預防腫瘤?
世界癌症研究基金會(WCRF)指出,大約1/3的常見癌症可通過調整飲食習慣、控制體重和加強運動來預防,包括:
1、保持健康體重:在健康體重范圍內盡可能瘦(18.5≤BMI≤23.9)。
2、多運動:每天至少運動30分鍾,少久坐。
3、少吃高熱量食物和含糖飲料,尤其少吃高脂、高糖、低纖維的加工食品。
4、多吃全穀物、蔬菜、水果和豆類。
5、限制紅肉攝入,避免吃加工肉類。
6、為了預防癌症,不要飲酒和吸煙。
7、限制食鹽攝入,每天吃鹽不超過6g。
8、避免食用發霉的食物。
知道了以上關於腫瘤的知識後,
千萬別再信那些號稱「能餓死癌細胞」的謠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