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航大學姚小玲老師
Ⅰ 請問姚倩老師是北航畢業的不是不是湖南人
哪個姚老師?姚小玲嗎?好像不是北航畢業的。不知道是哪人
Ⅱ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的組織機構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心理學系成立於2011年。現有專兼職教師名,其中具有高級職稱以上教師9人,具有博士學位的教師7人,碩士生導師9人。我們注重心理學的學科基礎,課程設置以應用為導向,主要培養應用型心理學專業人才,能夠勝任企事業單位或學校的人才測評、廣告策劃、市場調查、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詢與就業指導、人力資源管理、科學研究等工作崗位。
心理與行為研究所成立於2005年5月,2006年獲得應用心理學碩士學位授予權,2010年獲得心理學碩士學位一級學科點。下設3個有特色的學術研究方向:心理測量與評估、心理咨詢與發展輔導、管理心理與人力資源開發。研究所工作圍繞心理學學科建設展開,教師目前承擔了多項國家和省部級課題。 漢語言文化系在北航文化藝術教育中心的基礎上成立,於2012年正式招生。現有專兼職教師14人,其中具有高級職稱以上的教師6人。
現設有漢語言專業,含商務漢語和政務漢語兩個本科專業方向,學制四年,授予文學學士學位。
本專業以母語為非漢語的外國人或海外華人華僑為招生對象,依託我院公共管理學、經濟學、心理學、高等教育學等學科優勢,主要培養具有較強的漢語能力、良好的中國文化素養以及扎實的經濟學、管理學知識的復合型人才。學生畢業後能夠從事與中國有關的文化、商務、政務等方面的工作,亦可在相關學術研究領域進一步深造。 科技與社會發展(科技哲學)研究所簡介:科技與社會發展研究所作為院屬教學與研究實體,成立於2006年1月。現有專職人員7人,兼職人員7人。專兼職人員中,教授(研究員)7人,副教授(副研究員)4人,講師3人;博士後出站人員2人,博士6人,碩士7人。
主要教學與研究業務:(1)承擔全校碩士研究生公共理論必修課《自然辯證法概論》的教學;(2)承擔全校博士研究生公共理論必修課《現代科技革命與馬克思主義》的教學;(3)承擔全校本科生、研究生人文選修課《科學思想史》、《高科技政策與戰略》、《航空航天史概論》等課程的教學;(4)承擔科學技術哲學專業碩士研究生的專業課教學與培養;(5)承擔科技與社會發展方面的人文社會科學、軟科學的研究課題;(6)從事科學技術哲學專業的學科建設;(7)承擔院和學校安排的其它工作。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廉政研究所是一個跨學科的反腐敗研究機構。廉政研究所本著「面向需求、面向社會」的原則,致力於腐敗與反腐敗的研究、廉政建設咨詢和廉潔教育。在深入研究腐敗與反腐敗規律的基礎上,努力為各級政府和非政府公共部門提供預防和懲治腐敗的政策建議,並在大學生中開展廉潔教育,為建設廉潔政府、廉潔校園、廉潔社會貢獻力量。
廉政研究所團隊結構合理。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廉政研究所由公共管理學院、思想政治理論學院、外國語學院、法學院的教師和紀委辦、監察處領導和有關人員共20餘人組成。研究團隊具有復合型知識結構,既有理論研究專家,也有實踐工作者。同時,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國人民大學、中央編譯局等單位的知名反腐專家也作為特約研究員加盟其中。
廉政研究所研究基礎雄厚。近年來,廉政研究所的專職研究人員先後主持或參與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國防科工委重點項目、北京市教育紀工委重點項目等諸多課題研究,出版多部反腐敗及相關領域的專著,並在SSCI源期刊《Crime, Law and Social Change》、《中國行政管理》、《光明日報》、《中國紀檢監察報》、《檢察日報》等刊物上發表幾十篇高水平的廉政研究論文,產生了較大的影響。研究所目前主要從事防止利益沖突制度建設、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的構建、科技反腐、反腐倡廉制度執行力、廉政評價等方面研究。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廉政研究所是繼清華、北大、人大之後第四個在首都高校中設立的廉政研究機構。李成智教授任所長,姚小玲教授任常務副所長,張海蘭研究員和杜治洲副研究員任副所長,日常工作由杜治洲主持。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是全國獲國務院學位辦批准試辦公共管理碩士(MPA)的首批院校之一。為辦好MPA,北航專門成立了MPA教育中心,設在公共管理學院,成立了校教學指導委員會,配備了專職管理人員,並且在全校范圍內選聘優秀教授、副教授擔任MPA專任教師和指導教師,為MPA授課和擔任導師的全部是具有教授、副教授職稱或博士學位的學術骨幹。
幾年來,本著以學生為本的辦學思想,北航及公共管理學院為MPA辦學投入了數百萬元經費興建了MPA專用的政務管理研究實驗室、專用資料室以及3個專用多媒體教室,開發了案例分析、公共政策、科技管理、教育評估等多個大型軟體。制定了十餘個MPA教育管理文件,製作了20餘套課程教學課件,編印了大量教學輔導材料,還組織教師編寫出版了國內第一套完整的MPA教材。
北航MPA培養方案共設置了13個專業方向,大致涵蓋了公共管理的全部重要領域。植根於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強大的航空航天背景之下,我校MPA還特別強調為國防及國防科研部門培養專門人才,為此專門設置了兩個專業方向。經過幾屆MPA招生和培養,2008年為止已為各級政府、黨群部門及國防單位培養了800餘名公共管理碩士,其中400人已經畢業並獲得碩士學位。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公共管理學院社會保障研究所是一個集科研、教學、培訓和咨詢為一體的機構。研究所秉承「開拓創新、服務社會」的理念,綜合運用社會學、經濟學和管理學等多學科交叉優勢來研究社會保障相關問題。研究所擁有社會保障專業碩士點,同時培養社會保障方面全日制和在職的公共管理碩士(MPA)。
研究所由楊愛華教授任所長,賈洪波博士任副所長,負責日常工作。研究所的專職研究人員包括教授2名,副教授3名,講師1名,他們大部分具有博士學位和海外研究背景。研究所還聘請了中國人民保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信息技術部封建強總經理、全國總工會黃龍副處長、中國社會保障編輯部夏波光副主任、中國人才研究會辦公室陳建輝副主任、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社會發展研究所邢偉博士、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部郭開軍博士、北京新世紀兒童醫院陳建強博士擔任兼職研究人員。研究團隊的研究方向及主要學術帶頭人是:(1)社會福利、社會救助,由博士生導師方衛華教授帶頭。(2)優撫安置、職業資格認證、社會保障基金管理,由楊愛華教授帶頭。(3)勞資關系、中德社會保障政策比較,由隋學禮副教授帶頭。(4)大學生就業和失業保障政策,由曹慶萍副教授帶頭。(5)員工福利政策、戰略人力資源管理,由謝凌玲副教授帶頭。(6)社會養老保險、醫療保障與醫葯衛生體制改革、軍人社會保障,由賈洪波講師負責。
近年來,社會保障研究所的研究團隊先後主持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一般研究項目,還主持和參與其他各類研究課題如國務院人口普查辦公室項目、國家人事部重點課題、北京市社會科學基金項目、北京市軟科學基金、國防科工委基金項目、國防科工委咨詢委課題、北京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課題、歐盟項目、中國社科院課題、中關村管委會課題等研究項目。研究團隊出版《中國基本醫療保險適度繳費率研究》等專著,主編、參編教材和譯著數部,在《社會學研究》、《中國人口科學》、《市場與人口分析》、《中國行政管理》、《人民日報》等核心期刊和報紙上發表相關論文上百篇。許多研究成果被相關部門採用,產生了實際的社會效益。研究團隊中的大多數研究人員在政府、相關研究機構和協會擔任理事、專家和兼職教授等。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志願服務與社會管理創新研究中心( Volunteerism and Social Management Innovation Research Center,Beihang University ),掛靠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公共管理學院。
研究中心密切關注和深入研究中國現代化進程中社會管理創新的重大理論與現實問題,其中對於作為社會管理創新一個極其重要領域的志願服務給予優先的關注和重點的研究。
通過積極而有效的努力,使研究中心成為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發展及其與國內外社會科學界進行聯系和交流的一個重要機構。
開展對社會管理創新、志願服務領域的研究。與國內外社會科學界相關學科學者專家建立廣泛聯系,整合有代表性學者專家的力量,廣泛爭取有關方面的資金支持,組織對有關理論或現實問題的合作研究。
舉辦具有較高學術水準的多種形式的研討會。定期或不定期地就社會管理創新、志願服務的學術問題和實踐問題,組織跨學科的研討會。在適當的時候舉辦國際性的學術會議。
推出系列化的重要研究成果。制定長期性的研究計劃,在精心策劃、嚴密組織的基礎上,經過長期的認真研究,推出系列化的社會管理創新、志願服務研究成果。
不斷擴大與國外學術界的交流與合作。在立足國內學界的基礎上,逐步拓展與國外學術界的交流,增加研究中心人員參加國際學術會議和學術訪問的機會,組織跨國家或跨地區的合作研究等。 戰略問題研究中心
文化藝術教育中心
廉潔研究與教育中心
工程教育評價技術實驗室
公共管理技術實驗室
電子政務研究所
電子政務研究所
Ⅲ 中國大學視頻公開課的課程內容
首批上線課程以講授中國傳統文化的課程為主,如南開大學《六大名著導讀》、浙江大學《王陽明心學》、北京師范大學《千古名月》、四川大學《中國詩歌藝術》等。此外,還有傳播人類文明優秀成果的課程,如武漢大學《古希臘文明的興衰》;解讀科技熱點問題的課程也包含其中,如北航的《航空航天概論》。 「中國大學視頻公開課」首批上線課程表 序號 學校 課程名稱 主講教師 講數/時長(分鍾) 1 北京大學 中國古代政治與文化 閻步克、鄧小南 16/662 2 中國人民大學 薪火傳承·中國傳統哲學通論 宋志明 6/287 3 北京師范大學 千古名月 於 丹 3/110 4 南開大學 六大名著導讀 陳 洪 12/482 5 東南大學 戲曲史話 王廷信 4/132 6 浙江大學 王陽明心學 董 平 9/346 7 華南理工大學 文化傳承與建築創新 何鏡堂 3/123 8 四川大學 中國詩歌藝術 王 紅 5/167 9 清華大學 大學生心理健康 樊富珉 4/144 10 北京師范大學 從愛因斯坦到霍金的宇宙 趙 崢 3/139 11 北京理工大學 信息系統與安全對抗理論 王 越 4/137 12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演講與口才 姚小玲 4/150 13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航空航天概論 楊 超 5/156 14 吉林大學 哲學通論 孫正聿 5/158 15 華東師范大學 學習心理學 龐維國 12/387 16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認識宇宙 向守平 6/213 17 武漢大學 古希臘文明的興衰 趙 林 13/422 18 中南大學 人工智慧PK人類智能 蔡自興、劉麗珏 7/222 19 湖南大學 現代禮儀 袁滌非 8/249 20 中山大學 視覺文化批評 馮 原 5/223
Ⅳ 姚小玲的介紹
姚小玲 ,教授,博士生導師。現任北航人文社會科學學院黨委書記、思想政治理論學院常務副院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