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理工大學錄取分數線
㈠ 太原理工大學2020年各專業錄取分數線
今一本線應在550吧,二本怎麼也得在500以上才可報個好點的專業
㈡ 太原理工大學軟體工程專業2017年入取分數線多少
2017年山西高考理科445分可否上太原理工大學學軟體工程可找出此分數對應今年的全內省排位,容再找此排位2016年的對應分數(即折算為2016年的分數),然後上學校招生網查看2016年錄取分數線。祝你好運。
㈢ 太原理工大學分數線
一般就是貼一本線,樓主不用擔心啦
很好考的。我是太原理工大學05屆的,當專年考的挺高,但是估分不屬高
就報了這個學校,後來就是貼線……
一般這個學校要是在一個省照一本生的話就貼線,招二本就是很高的分
就是快到一本線的分才能上
山東應該是招一本生
所以樓主只要能過線就沒事
可以放心報了
呵呵
㈣ 2010年太原理工大學理科錄取分數線
一般的話
剛達一本線就可以上了
省內的學校還是很照顧咱們本省學生的
最低分數的話
這個很難說
因為咱們不知道今年到底有多少人報了太理工
㈤ 2019年山西太原理工大學錄取分數線是多少呢
2019年山西太原理工大學錄取分數線是532分。
錄取規則
1、太原理工大學招生錄取工作執行教育部規定的「學校負責,招辦監督」錄取體制,並在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招生委員會統一組織下進行。
2、太原理工大學按照理工類、文史類、體育類、藝術類分類錄取。
3、太原理工大學根據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的招生計劃和考生報志願情況確定調檔比例,調檔比例一般控制在招生計劃的120%以內。
4、太原理工大學依據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的投檔模式與原則接收檔案。
5、進檔考生在思想政治品德考核和身體健康狀況檢查合格的基礎上,依據高考成績從高分到低分順序錄取。
6、採用平行志願錄取模式的省份,進檔考生在思想政治品德考核和身體健康狀況檢查合格的基礎上,如服從專業調劑,不退檔。
太原理工大學(Taiyu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簡稱「太原理工」,位於山西省會太原市,「雙一流」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高校。
太原理工大學前身是創立於1902年的國立山西大學堂西學專齋,是中國最早成立的三所國立大學之一,歷經山西大學校工科、山西大學工學院,1997年太原工業大學與始建於1958年直屬煤炭部的山西礦業學院合並,組建為太原理工大學。
學校有明向、迎西、虎峪、柏林四個校區,佔地3200餘畝,校舍建築面積149萬平方米;全日制在校本科生31154名,碩士研究生5692名,博士研究生736名,留學生426名;專任教師2068名,具有高級專業技術職稱教師938名;累計獲得國家和省部級科技成果獎483項。
㈥ 太原理工大學2020年投檔線
太原理工大學抄2020年投檔線根據不同學科、專業和省份城市而不同,大致的投檔線在356份~637份之間不等,具體可以參照下表:
太原理工大學是教育部首批「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實施高校,「雙一流」世界一流學科、「211工程」重點建設高校。它是山西唯一一所211工程大學。它的特色專業有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安全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化學工程與工藝等等。
(6)太原理工大學錄取分數線擴展閱讀:
高考院校投檔線是指以院校為單位,按招生院校同一科類(如文科或理科)招生計劃數的一定比例,在對第一志願投檔過程中自然形成的院校調檔最低成績標准。
2020年8月太原理工大學本科生招生錄取工作順利開始,作為全國「雙一流」重點建設高校之一,太原理工大學積極響應國家號召、帶頭承擔社會責任。
㈦ 太原理工大學的錄取分數線是多少
太原理工大學2008年錄取分數線:(最低錄取分數控制線)
第一批本科:內理工:540
文史:容560
第二批本科:理工:520
文史:530
第三批本科:理工:490
文史:500
第一批專科:理工:460
文史:480
㈧ 太原理工大學 三本錄取分數線2010
分不高……可是太原理工的三本跟一本二本有著很明顯的界線………人們一看就是三本……
㈨ 考多少分可以進太原理工大學
2019年太原理工大學在安徽的錄取分數線理科573分,內文科583分。
學校容全稱:太原理工大學 學校代碼:10112
學校地址
迎西校區:山西省太原市迎澤西大街79號
郵編:030024
虎峪校區:山西省太原市迎澤西大街新礦院路18號
郵編:030024
明向校區:山西省晉中市榆次區大學街209號
郵編:030600
太原理工大學(Taiyu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簡稱「太原理工」,位於山西省會太原市,「雙一流」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高校,教育部首批「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實施高校,中俄工科大學聯盟、CDIO工程教育聯盟成員單位,入選國家大學生創新性實驗計劃、國家建設高水平大學公派研究生項目、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