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大學本科 » 大學生情感與人生

大學生情感與人生

發布時間: 2021-02-22 08:14:53

⑴ 作為大學生,該如何對待愛情與人生

別把愛情看得太重,還有很多的路要走,人的一生很短暫,好好珍惜,若找到一個相愛的人,那就好好對她。

⑵ 情感對大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影響

你目前的處境來看,你只要行為上別過於拘謹就好。女生也會有徵服欲和控制回欲的,她外向答,你內向,那你就繼續做老實人。從你對她的描述來分析,她應該是玩男生的老手,你這種男生是她們最喜歡玩的,所以在感情未確定前,別太投入了。不過,她既然告訴你這句話,那我想她的意思應該也是希望能相處得長久一點,所以你在這段時間要隨著她的心意做一些調整,要不然她遲早會玩膩。如果可以的話,能否說說,你們是怎樣在一起的,這樣比較好做進一步分析。

⑶ 大學生應該如何認識愛情與人生

在人生中愛情會隨處可見。它是你人生的一部分,也可能決定你的人生。但在這種超現實的社會中,還是要用現實的角度來看愛情,不要為愛放棄一切,不實際。人生是走過來的,所以不要錯過任何美好的可享受的東西。

⑷ 談談大學生怎樣認識愛情與人生

每個人都在糾結現實問題。因為現實問題而放棄一段感情,不是因為愛的不夠,而是專因為勇氣屬不夠。因為兩個人在一起,遇到困難是很正常的,但一遇到困難立刻分手就不正常。相愛帶給我們的勇氣,是去解決各種困難。愛情不止是口頭說說的,如果一個男人不能帶著你一起克服艱難,那他其實並不愛你。

⑸ 情感觀對大學生人生的意義

對於大學情感觀,主要影響我們的往往是愛情和友情這兩種情感因素。

我們提到愛情,往往會想到另外一個詞語,那就是戀愛,那麼我們就要樹立正確的戀愛觀。大學時代是人生美好的時光。愛情的艷麗花朵,要精心照料才會綻放得更加絢爛多彩。對大學生來說,如果在大學時代找到了戀愛得對象,那就要用心呵護,加倍珍惜。處理好戀愛中得各種關系,是對愛情得祝福,也是對自己的祝福,更是對未來人生幸福的祝福。

面對愛情人們往往是「當局者",容易把愛情的地位放在最高,奉行愛情至上主義,沉湎於感情之中。這樣的戀愛觀,很容易導致對人生目標的誤解,對需要將主要精力用來學習的大學生來說危害猶大。

現代社會的快速發展和流量的盛行,會導致愛情與物質和外表的關系越來越緊密。無論是自己心中勾畫出一個脫離現實的戀愛偶像,還是只追求外在形象,或者只看重對方的經濟條件,或者僅僅把戀愛看成是擺脫孤獨寂寞的方式,都無法產生真摯的感情,也得不到正真的愛情。所以我們不能片面或功利的對待愛情。

隨著人們獲得知識的渠道和方式增多,在帶給我們便利的同時,也導致我們會更大概率獲得一些錯誤的戀愛觀。戀愛不能只重過程不顧後果。責任是愛情得以長久的重要保障,是堅貞愛情的試金石。志願擔當的責任,豐富了愛情的內涵,提升了愛情的境界。如果"不在乎天長地久,只在乎曾經擁有」,把愛情當成游戲,這樣既會傷害對方,也會傷害自己。

對於友情,也是大學處理人際關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大學生活中文明禮貌是調整和規范人際關系的行為准則,與我們每個人的日常生活密切相關。文明禮貌是與人相處時的尊重,是溝通感情的橋梁。它反應著一個人的道德修養,體現一個人對於交友和處事的人格形象。

在大學生活中,每個人都會遇到困難和問題,總會需要他人的幫助和關心的時候。把幫助他人視為自己應該做的事,這樣自己遇到困難的時候也會有朋友會伸出援手。

希望你能在大學生活中找到屬於自己想要的生活方式。

⑹ 如何理解大學生的愛情與人生

大學里必須乾的四件事是:談戀愛,交朋友,讀書,打工。這似乎是大學生的人生,加油吧,不要讓你的「人生」空虛 啊!

⑺ 戀愛與人生論文2000字

愛情是人生中的一部分,真正的愛情能給人以鼓舞,給人以力量,給人帶來精神上的激勵、情緒上的歡愉、生活上的充實,給人創造出工作、學習上的良好條件和有利環境,不斷推動事業的順利發展。但是,愛情畢竟不是人生的全部,人生除了愛情之外,還有比愛情更重要的東西—事業。擺正愛情在人生中的位置,首先必須正確處理愛情與人生的關系。「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為自由故,二者皆可拋。」匈牙利詩人裴多菲的著名詩句道出了許多偉大人物事業至上的人生追求。愛因斯坦指出:人只有獻身於社會,才能找出那短暫而風險的生命的意義。達爾文為了成就事業,一再推遲戀愛。1831年。達爾文為了去南美做科學考察,將他和表姐的戀愛隻字未提回來後又忙於整理學術論文,直到30歲時才向他表姐求婚。
現在,大學生戀愛問題是一個嚴肅的無法迴避的現實問題,在青年男女聚集的大學內,大學生談戀愛是一種常見的自然現象,包括自習、吃飯、散步等時候都會看見,那麼,大學生為什麼談戀愛呢?中國計量學院零點調查協會校園文化部開展了《關於大學生愛情觀》的調查,調查統計得出有36.8%的大學生正在談戀愛,其中22.8%的大一,36.6%的大二,46.3%的大三,52.6%的大四學生正在談戀愛。而其中4.8%的大學生是趕潮流的,受從眾心理心理的驅動的;23.9%的大學生情感需求強烈,為了尋找精神的寄託;33.7%是因為生理上的成熟而對異性產生強烈的渴求;31.2%的大學生是受到了社會環境的影響;6.4%是來自於其他方面。然而,完成學業是社會賦予在校大學生的責任和使命,學生的天職就是學習,也是大學生走向社會成就人生的條件。
愛情對大學生有什麼影響,這一隻是個爭論不休的問題,但是大多數都認為可以有三種觀點:第一是動力論,認為利多弊少,愛情可以產生動力,激發人的潛能,促進學習,陶冶情感,豐富精神生活;第二種是阻力論,認為弊多利少,大學生的愛情盲目性大,並且不能自由駕馭愛情,容易出現不穩定的情緒,自尋煩惱,同時大學階段學習緊張,時間有限,那樣會耗費精力,妨礙學習,不利於全面發展;第三種是均衡論,認為利弊均衡,大學生的愛情是利是弊因人而異,一般是有利有弊。在大學生的生活中,有一些人因為了愛情而得到了學習的動力,那是因為他們把愛情關系處理得當;還有一些人是因為愛情關系處理不得當而影響了學業,甚至有一些人因為這樣而做出自殺的事情。
其實,我覺得對於大學生來說,愛情只是人生中的一部分,能在大學里找到自己的愛情,並且能夠踏踏實實地為人生而奮斗的話,那隻是完成了人生中的一個問題,更重要的是自己以後的人生的問題。但是,不是每一個大學生的愛情都是這么美好而且明智的,有些人的自製能力差,沒有把精力放在學習的奮鬥上,整天為了愛情而胡思亂想,這樣的愛情不僅僅對別人有害,更重要的是自己毀了自己的人生。大學生面對愛情的選擇要分清真假,不要霧里看花,應該把自己的人生始終放在第一的位置,時刻保持清醒的頭腦,現在抓緊時間好好地學習,否則等到將來一事無成的時候說什麼也沒有用了。大學是一個人面對社會 ,進入社會的最後一節課,我曾經聽一位老師說過,大學就是一半的社會,在大學不僅可以學到知識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可以了解社會,對未來做的准備。我覺得如果你上好這最後一節課,那對於你的未來、事業、人生就會更加美好,所以不要掉以輕心。大學對一個人的人生有很大的影響,甚至能改變一個人的人生。
人生是由不同部分組成的,愛情只是人生中的一部分,有一些人往往是本末倒置,把愛情當作是人生的全部,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愛情上。其實,人生處處有風景,當自己的人生取得成功的時候,愛情也只是其中的一道美麗的風景。
我並不反對大學生在大學學習期間裡面去尋找自己的愛情,但是,尋找愛情的大學生應該要理解愛情的含義,認識愛情的本質,了解愛情的基礎,擺正愛情在人生中的位置,要正確處理好愛情與自己人生的關系。大學生要把學業放在首位,只有正確處理好愛情與學習的關系,才能使愛情的力量成為促進學習的動力,而學習的成功又會使愛情得到鞏固和發展,更重要的是它能為自己的人生打下了一個良好的基礎。總之,愛情是人生的一部分,但它不會成為大學生的全部,化愛情的力量為自己學習的動力,那會對雙方都有利的。
相反地,有一些大學生的愛情觀是比較明確,把自己的人生擺在第一位的,盡管我不反對大學生在學習期間尋找自己的愛情,但是我認為大學生最好選擇這樣的做法。提前採摘的青果,那隻會品嘗到它的酸澀;透支的生命,生命之花只會過早枯萎。愛情需要成熟的時期,大學生們都應要理智的考慮地思考這個問題——把自己的人生放在第一位,合理地選擇自己的愛情時機:待到心理發展相對成熟或人生觀相對穩定時;又或者社會閱歷相對豐富和經濟獨立時;還有就是等到自己學業完成時,因為愛情是每個大學生的人生道路上遲早要經歷的重要課題,合適的愛情時機對每一個大學生來說也是很重要的。
每個人對愛情觀是見仁見智的,作為風華正茂的大學生,應當把主要精力放在學習上,把學業放在首位,愛情服從學業,那才能綻放出美好的花朵。在科學的發展上,居里夫婦這兩位偉大的科學家彼此深深相愛,但他們更熱衷的是科學,他們之間真摯的愛情和對科學的忠誠融結在一起,產生了絢麗的科學之花——鐳。居里夫婦在事業上的成就,離不開他們共同對事業的追求與拼搏,他們把自己的人生放在了首位,先人生後愛情,這更加奠定了他們真摯的愛情基礎。
總之,大學生只有懂得愛情與人生,理解愛情與人生,學會愛情與人生,先人生後愛情,那才能使人生更加充實、豐富、精彩而且有意義。

⑻ 大學生應該怎樣認識愛情與人生戀愛中的道德要求是什麼

一、大學生與戀愛
1.戀愛對大學生的影響
關於戀愛對大學生將產生什麼影響,有三種代表性的觀點:一是動力論,認為利多弊少,戀愛可以產生動力,促進學習,陶冶情感,豐富精神生活,激發大學生的潛能;二是阻力論,認為弊多利少,大學階段學習緊張,時間有限,戀愛花費時間,耗費精力,妨礙學習,影響團結,不利於全面發展;三是均衡論,認為利弊均衡。
在現實生活中,戀愛對大學生學習和事業的作用具有兩種可能性:一是戀愛關系處理得當,可以成為學習和事業的催化劑,使人學習努力,成績上升;二是戀愛關系處理不當,可能分散精力,浪費時間,情緒波動,成績下降。
戀愛對大學生道德影響具有兩重性。積極高尚的愛情對道德觀念的形成和發展具有顯著的催化和促進作用。與此相反,庸俗的愛情使大學生留戀或追求低級趣味,甚至行為越軌。因此,大學生只有樹立正確的戀愛觀,把愛情融進立志振興中華的偉大事業中,把愛情建立在為實現崇高理想而共同奮斗的基礎上,才能使愛情成為奮發向上的力量。
2.改變戀愛不良認知
調查研究發現,一些大學生在以下幾個問題上存在模糊認識。
一是誤把好感當愛情;
二是慰藉解悶談戀愛;
三是戀愛婚姻兩回事;
四惟愛情至高無上;
五是別人有我也有;
六是外表對得起觀眾。
3.合理選擇戀愛時機
戀愛需要成熟時機,成長中的大學生應慎重選擇戀愛時機。
第一,等到心理發展相對成熟時。
第二,待到人生觀相對穩定時。
第三,待到社會閱歷相對豐富時。
第四,待到經濟相對獨立時。
二、樹立正確的戀愛觀
所謂戀愛觀是人們對戀愛問題所持的基本觀點和態度。戀愛觀的形成和發展可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是戀愛觀的准備階段,一般從中學時代開始。
第二階段是戀愛觀的充實發展階段,一般從大學時代開始。青年學生由於對生活、對感情體驗的深化,心境開始從浮動的激情向穩定的理性發展,愛情逐漸由朦朧走向真實,表現為擇偶標准系統化,進入了戀愛對象的理想選擇期,在頭腦勾畫出理想化的異性形象,在心目中形成擇偶標准。第三階段是戀愛觀的完善成熟階段,此階段戀愛觀基本形成,開始在戀愛觀指導下,由對戀愛問題的內心探索到戀愛實踐。當在戀愛實踐中發現自己的戀愛觀與現實的差距,就會重新審視原有的戀愛觀,同時,根據社會現實的問題和要求加以調節修正,不斷完善,形成穩定的戀愛觀。

大學生正處在戀愛觀的充實發展階段,要理解愛情的含義,認識愛情的本質,了解愛情的基礎,擺正愛情在生活中的位置,要正確處理好戀愛與學習、戀愛與集體、戀愛與道德等關系。
一是戀愛與學業的關系。要爭取從學業、事業的成功中獲得愛情。大學生要把學業放在首位,戀愛服從學業。只有正確處理好戀愛與學習的關系,才能使愛情的力量成為促進學習的動力,而學習的成功又會使愛情得到鞏固和發展。
二是戀愛與集體的關系。戀愛中的男女青年不應把自己禁錮在兩個人的世界中,如果出雙入對,脫離集體,就會限制交往的范圍,妨礙自身的發展進步,不利於優化個性以及社會適應能力的提高。
三是戀愛與道德的關系。愛的情感是與道德責任結合在一起,只有以高尚道德作為基礎,才能獲得真正的愛情。
要使愛情健康地發展下去,必須珍惜戀愛過程中愛情的道德價值,遵循戀愛的道德要求。這體現在:
戀愛的前提是雙方平等、相互尊重,尊重對方的感情,尊重對方的人格,不一相情願,強加於人。
選擇戀愛對象時不僅應注重對方的外貌體態更應注意道德品質,注重心靈的純潔和善良、思想的進步和情感的忠貞,不要以貌取人,以錢取人,以權力地位取人。
戀愛過程中應互敬互助、真誠相待、純潔專一,不朝秦暮楚,喜新厭舊。
戀愛行為要含蓄文明、自尊自重、自製自愛,不做違反大學生行為規范的事情。
四是戀愛與失戀的關系。失戀是愛情生活中的挫折和不幸。每一對戀愛者不一定都能發展為夫妻。對於失戀的不幸,當事人應理智的分析原因,自我反省,自我調適。失戀不能失德,不能失志,不要萎靡不振,不要輕率輕生。要以坦盪的胸懷及早從個人感情的圈子裡擺脫出來,重新揚起生活的風帆,堅定地走自己的路。
五是戀愛與博愛的關系。愛的感情豐富博大,不僅有戀人之愛,還有父母之愛,同志之愛、祖國之愛。一個人愛的情感愈博大,情愛愈專一,他的性愛也愈高尚。只有把對異性的渴望、愛慕和追求,滲透到對祖國對人民的熱愛中和對遠大理想的追求中,愛情才會變得高尚和穩固。

⑼ 怎樣寫大學生的人生關和愛情觀

友誼是交往的重要產物,交往產生了友誼,友誼加深了交往。大學生有著強烈的尋找友誼、渴望朋友的心理需求,這是大學生人際關系中一個十分普遍而突出的特點。充分認識友誼的內涵和特徵,努力尋求同學之間的真摯友誼,有助於大學生的健康成長。
一、友誼的內涵和特徵
要尋求真摯的同學友誼,首先應當明了何謂友誼,建立友誼關系的真正目的何在。
1、友誼的內涵
在人類文明史上,人們對友誼的基礎曾有過多種多樣的解答。在《周易•乾》中有「同聲相應,同氣相求」之說,把「聲」、「氣」的相同和交流看作友誼的基礎。孟子則認為: 「友也者,友其德也,不可以有挾也。」(《孟子•萬章下》)他把高尚的品德看作友誼的基礎。古希臘哲學家畢達哥拉斯把友誼理解為「一種和諧的平等」,另一位哲學家德謨克里特則強調「思想感情的一致產生友誼」。上述種種理解均有其合理性,但並不完整。
友誼就是建立在具有共同理想和志趣等基礎上的個體之間的一種美好親密的情感。它產生於社會生活與交往,既是一種人際關系的體現,更是一種美好的社會性情感,是人類精神家園中的寶貴財富。
友誼的內涵包括以下幾個方面:友誼產生於社會交往;友誼是人類特有的一種高尚純潔的道德情感;友誼是人生不可或缺的財富。

進一步來理解友誼的含義,友誼大致可以包括以下三個方面:第一是共同的思想和志向,也就是人們常說的志同道合。第二是共同的興趣和愛好。興趣是個體對客體的有意選擇並力求認識的一種心理傾向,興趣的進一步發展就表現為愛好。共同的興趣愛好,對友誼的建立和發展有很大的促進作用,興趣相投就容易接近和結交。第三是共同的利益。利益是人生中時刻發生著作用的現實問題,人際交往也是這樣。所以友誼一定有著共同的利益基礎,也就是人們常說的相得益彰。
2、友誼的特徵
第一,友誼是一種崇高的道德力量。誠摯的友誼是一種崇高的道德力量,規范著交往雙方,使雙方在交往中互相尊重、真誠相待。人們在友誼的這種道德力量中獲得自尊滿足感和情感歸屬感。友誼的力量還讓人們更深刻、更生動地體會到人類共同的價值和意義,並自覺地把這種道德情感向社會范圍擴展,把自己與他人的生活、社會的發展、人類的命運聯系起來,促進社會的發展。
第二、友誼是一種責任和義務。友誼是朋友之間無私的奉獻,是彼此深切地關懷對方,視促進對方的進步和提高為己任;主動為對方分擔痛苦和憂愁,幫助對方克服困難和挫折;自覺維護對方的人格尊嚴和名譽。友誼無需功利,不是「為朋友兩肋插刀」的「哥們兒義氣」,真正的友誼是對朋友履行責任和義務而不計得失。正如俄國作家別林斯基所言:「真正的朋友不把友誼掛在口上,他們並不是為了友誼而互相要求一些什麼,而是彼此為對方做一切辦得到的事情。」
二、大學生與友誼
友誼對於人生具有十分重要的價值,可以毫不誇張地說,沒有友誼的人,就是孤立無援的人和可悲的人。在一定意義上說,人生在世,最不能缺失的人際關系,就是友誼。正因為這樣,友誼歷來是人類的一項重要的精神追求。大學階段是人生中最美好的時期,大學生的友誼不僅是大學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還是促進大學生完成學業、成就事業的重要因素。
1、友誼是大學生主要的情感依託和人際關系之一
友誼對於青年大學生來說,有著特別重要的價值。這是因為從人的發展來看,青年時期內心世界迅速形成,成人感增強,逐漸減弱了對父母師長等成人的感情依賴,而把感情依賴的方向轉向同齡人。再加上大部分同學遠離家鄉、父母,因此,同齡人之間的朋友友誼成為青年人最為珍貴的感情之一。友誼是一種愛心的交往,是以愛心來換得愛心,是相互之間給予愛的奉獻。這種在共同的學習、生活、工作的基礎上產生的高級情感,豐富了青年的情感世界,使大學生懂得了關心人尊重人理解人。
2、友誼是大學生認識自我、促進自我發展的重要途徑
青年人剛剛踏上人生道路,世界觀、人生觀尚未成熟,模仿性和可塑性都很強。在與朋友的交往中容易相互影響、相互模仿,並從朋友身上找到衡量自己的尺度,發現並學習對方的長處和優點,不斷促進自我的完善與發展。正如美國著名的社會學家、作家和心理治療專家莉蘭.羅賓所說:「我們不是單面的人,我們也有不止一種的潛能。而朋友,正是我們自己的投影,他們幫助我們認識自己各個側面,並發掘自己前所不知的各種潛能。
3、友誼有利於大學生社會化的加快發展
大學生是未來國家的棟梁之才,肩負著神聖的歷史使命,這就要求大學生除了在老師的指導下,開發智力、完善品格外,還要與同學、朋友交往中,取長補短,做到學習上互相切磋,品德上互相激勵,思想上互相啟迪。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朋友友誼對青年大學生的道德養成也具有積極的價值。首先,在與朋友的相處中,大學生會切實地感受到道德品質的重要性,逐步養成誠實、守信、忍讓、寬容等美德。其次,友誼是一種愛心的交往,是以愛心來換得愛心,是相互之間給予愛的奉獻。這種在共同的學習、生活、工作的基礎上產生的高級情感,豐富了青年的情感世界,使大學生懂得了關心人、尊重人、理解人。最後,友誼是一種崇高的道德力量,使人的道德情感向社會范圍擴展,把自己與他人的生活、社會的發展乃至於人類的命運聯系起來,從而增強青年人的社會責任感。
友誼的價值突出地表現在它是人生事業成功的助動器。馬克思和恩格斯之間的友誼就很好地說明了這個道理。馬克思在寫成《資本論》初稿後,曾經於1867年8月16日深夜兩點在校完最後一個印張時寫信給恩格斯以表達感激之情,信中說:「沒有你為我作的犧牲,我是決不可能完成這三卷書的巨大工作的。」愛因斯坦也曾說過:世間最美好的東西,莫過於有幾個頭腦和心地都很正直的朋友。因此友誼有利於大學生社會化的加快發展,有利於大學生早日成才,走向成功。
三、友誼的建立與發展
獲得與發展真摯的友誼,是一項有益的精神享受,但也確實有不少人為得不到真摯的友誼而苦惱,出現這種情況的一個重要原因,是不少人不注意遵循交友和處友之道。大學生要每個人都珍愛友誼,那麼,如何建立和發展友誼呢?
1、以原則擇友
擇友是建立友誼的基礎,擇友也是一門藝術。明代學者蘇浚在《雞鳴偶記》中把朋友分成四種:「道義相砥,過失相規,畏友也;緩急可共,生死可托,密友也;甘言如飴,游戲徵逐,昵友也;利則相攘,患則相傾,賊友也。」這就是說朋友有多種,交友需擇友。一個好學上進的大學生,應該多交畏友、密友,少交昵友,不交賊友。孔子也很重視擇友問題,他說:「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損矣。」(《論語•季氏》)意思是說,正直的人、誠實的人、知識淵博的人,是有益的朋友;善於獻媚逢迎的人、心術不正的人、誇誇其談、華而不實的人是有害的朋友。 「取友善人,不可不慎」,同學們應擇人交友,應講原則。一般來講,擇友時應做到「三觀」,即交友觀其德,只有道德高尚的人才能擁有真正的友誼;交友觀其性,看交往對象是否有淳厚善良的性格和良好的個人修養;交友觀其友,注意觀察對方身邊聚集的是什麼樣的朋友。總之,共同的理想、志向和追求,將會使大學生獲得真正的友誼。
2、真誠待人
友誼要得到發展深化,就必須講道德。首先,與朋友相處應該真誠,切忌遮遮蓋蓋、口是心非。只有以自己一顆誠摯的心主動去靠攏和撞擊對方的心,有了心的交流,才能使對方了解你、信任你,從而獲得安全感,放心地與你交往,在交往中培育和發展友誼。其次,與朋友相處要講信用。對自己講的話、辦的事要負責,辦不到的事不許空願,做到言行一致、講求信用,同時還要信任朋友,疑者不交、交友不疑。
3、為人熱情
熱情是青年大學生敞開心扉,接納朋友的最佳途徑,因為一個關心理解他人、熱情幫助他人的人總能獲得別人的了解和關心,建立真摯的友誼。
4、善良
做一個善良的人。我們之所以喜歡觀世音,就是因為她大慈大悲、救苦救難,有一顆善良的心。因此,大學生對人要友善。友善是愛心的外化,是一個人更好地融人社會集體的前提。同學之間講友善,意味著關愛他人,不苛求於他人,不強加於他人,進而有助於他人。特別是當同學遇到困難的時候,更需要別的同學以友善之心,行友善之舉,伸出援助之手,這樣的同學情誼將令被關愛者刻骨銘心。做一個友善的人,也是獲得同學友誼的一大法寶
5.胸懷寬闊
與朋友相處還需待人寬厚、為人厚道。要多看朋友的優點和長處,少計較對方的缺點和短處。當然,寬厚並不意味著無條件地容忍與妥協,朋友之間也需要有善意的批評和爭辯,正所謂「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論語•子路》)。同學們學習生活在一起,發生分歧和摩擦是常有的,對此要有寬宏的肚量,要有理智的頭腦,切不可意氣用事,應以友誼與理解為重。應當看到,在通常情況下,同學之間沒有根本的利害沖突,只要妥善處理,任何分歧和摩擦最終都會消除。寬容的同學,一定能贏得大家的理解和尊重。做一個寬容的人,是獲得同學友誼的又一大法寶。
6、正確對待異性友誼
異性間交往是人際交往的重要組成部分,異性友誼是男女之間的純真友情。異性友誼對於大學生來說是必要的。處於青春期的大學生,由於性心理的發育成熟,性意識發展,加上社會環境的影響,產生了對異性的好奇心和好感,產生和異性交往的強烈願望。在異性交往的基礎上產生的異性友誼,有益於男女大學生的情感穩定與補償,有益於行為調節和個性的全面發展,有助於學業的完成和事業的成功,也有助於通過有道德的社交活動真正自由地結識和選擇愛情對象。
需要明確指出的是,異性友誼不同於愛情。日本的心理學家通過研究提出了區別友誼與愛情的五條標准。第一,支柱不同,友誼的支柱是理解,愛情的支柱是感情。第二,地位不同,友誼的地位是平等,愛情的地位是一體化。第三,體系不同,友誼是開放的,愛情是關閉的。第四,基礎不同,友誼的基礎是信賴,愛情則糾纏著不安。第五,心境不同,友誼充滿「充足感」,愛情則充滿「欠缺感」。異性友誼的發展有兩種可能:一是經過努力發展為愛情,二是長期保持朋友關系。那種認為異性之間只有愛情沒有友誼的看法是錯誤的,異性之間完全可以建立和保持朋友的友誼。
大學生之間的異性交往,應當遵循異性交往的原則。首先,要端正交往動機,以正確的人生觀、道德觀為指導,發展健康文明的朋友關系。其次,要保持人際距離,異性交往要保持一定的距離,把握好分寸。再次,建立廣泛的友誼圈,多參加男女同學共同參與的活動。最後,異性之間交往要理智地把握好友誼與愛情的界限。
大學生為了一個共同的目標,從四面八方聚到了一起,成為了大學同學。大學期間的同學友誼,對人的一生來說都是美好和難忘的。但是,由於同學們個性特徵各異,長期在一起學習、生活,難免會發生這樣或者那樣的分歧和摩擦,因此如何鞏固同學友誼,並進而升華成日後事業發展中的益友,就是一項需要認真應對的現實課題。
經典案例1:
馬克思和恩格斯
19世紀50年代是馬克思一生最困難的時期,恩格斯為了幫助馬克思及其一家免於餓死,不得不重操商業,過他討厭的商人生活,回到曼徹斯特營業所。在曼徹斯特最初幾年,他雖然沒有固定的薪金,收入極微,卻竭力從經濟上幫助馬克思,從1951年起,先是不定期,後來則是每月甚至每星期都有或多或少的錢寄到倫敦。恩格斯不斷增強已下過的決心,不管時間多長,只要友誼和政治有必要這樣做,他就忍受這種鬼商業的桎梏。
盡管恩格斯和馬克思不能天天見面,但是他們在科學研究中的合作並未停止。分居兩地給經常的思想交流帶來了困難,但是頻繁往來的書信在某種程度上彌補了這一缺陷。現在保存下來的1300多封信是思想交流的橋梁。兩位朋友在一個星期內不曾通信的情況是少有的。有時是一天一封或一天數封。幾乎沒有一個科學領域不曾在這些書信中討論或提及過。對馬克思來說,恩格斯是他的雜項問訊處又是專業顧問和批評家。在這些書信中,兩位朋友互相把自己的新想法告訴地方,共同討論,提出疑問,進行答辯,最後是接受下來或加以否定。(謝宗范主編《近代世界著名人物》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評析:馬克思和恩格斯之間的革命友誼,是人類歷史上最光輝最動人的友誼。恩格斯出於對革命的忠誠和對朋友的忠貞,肯於過討厭的商人生活,使我們懂得友誼的真諦。從青年到老年,經歷了整整40年,他們情同手足,親密無間,互相尊重、互相信任,共同創立了科學社會主義理論,領導了無產階級革命運動。他們所取得的每一項偉大成就,都是共同艱苦勞動和崇高友誼的結晶。這種友誼鼓舞他們克服一切悲痛和困難去為共同的事業努力奮斗。
經典案例2
從交「哥們兒」到被逮捕法辦
姚某在1991年高考中以優異成績考入某大學數學系。一入校,他就把結交「朋友」當成了大事,他信奉「多個朋友多條路」、「在家靠父母,出外靠朋友」的俗話。入大學未及半年,他便拉起了同年級三名同學到學校附近的知青飯店,擺上酒席,來了個「桃園四結義」。只要他的結義弟兄與人稍有摩擦,他便向對方大打出手。第一學年因有五門課程考試不及格被留級。但他仍然繼續結交了幾位所謂生死朋友。幾兄弟經常在一起吃喝玩樂,打架斗毆。姚某在看了從哥們兒處借來的淫穢手抄本後,接二連三地「搞對象」,先後與五名女同學發生兩性關系。
姚某「交哥們兒」、搞對象總愛擺闊氣,沒有錢便象同學借錢,借了不還,誰也不敢再借錢給他了。不久,他便與食堂的一個臨時工勾結起來,由臨時工盜竊食堂飯菜票,姚某將之賣給同學,然後兩人分臟,不料很快被人發現。1992年10月的一天,姚某的一個「哥們兒」讓姚給他出氣。姚某當即揣鐵鏈子,又約上一個人,一同趕到那個學生所在學校,凶煞惡神般地逼那個學生當即交出100元,第二天又拿出200元。姚某這樣多次訛詐,一時間,成了校內外聞名的惡棍。1993年底,冰冷的手銬鎖住了他那逞凶一時的拳頭,姚某終於被公安機關逮捕法辦。
評析:這是一起錯把「哥們兒義氣」當友誼的案例。它提醒我們的大學生不要再信奉那些既害社會又害自己的那一套「哥們兒義氣」,而應在追求事業的過程中尋找志同道合的朋友,去贏得真正的友誼。
第三節 擺正愛情的位置
愛情是人類獨有的情感,是一種特殊的人際關系。進入青春期的大學生,隨著生理和心理上的發展和成熟,自然產生了對愛情的嚮往和關注。愛情不同於其他的人際關系,它在情感和行為上都有著自身的特性,因此弄清什麼是愛情,如何處理愛情與學習的關系,擺正愛情在人生中的位置,是每一個大學生都應認真思考和回答的現實問題。
一、愛情的本質和特徵
1、戀愛概述
(1)人類性心理發展的階段性
人類個體性心理的發展。兒童性心理的發展;青少年性心理的發展:疏遠異性期(10——11、12歲)、接近異性期(13——15、16歲)、兩性初戀期(17、18——20歲)。
美國著名的心理學家埃里克遜關於自我發展的八個階段理論:嬰兒期、童年期、學前期、學齡初期、青春期、成年早期(18——30歲,這是建立家庭生活的階段,獲得親密感,避免孤獨感)、成年期、成熟期。
(2)戀愛的概念
黃希庭等認為,「男女雙方培育愛情的過程,稱為戀愛。處於戀愛狀態的男女會產生特別強烈的互相傾慕」。
康德認為,性沖動是具有周期性的;所謂戀愛就是我們藉助了想像的力量,把它從周期性里解放出來,而成為一種有延續性的東西。
夏威夷大學曾文星教授認為,「戀愛」乃是指兩個人之間發生強烈且濃厚的喜愛情感,是一種情感與人際關系狀態;通常是個短暫時間的心理現象。對戀愛的理解要把握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 戀愛的基本動力是人的性慾望
第二, 戀愛的本質是滿足男女雙方心理需要
第三, 環境因素的影響是導致戀愛的外部條件
因此,戀愛是一種異性之間在生理、心理和環境影響的交互作用下,互相傾慕和培植愛情的過程。
(3)何謂戀愛觀
人們關於戀愛問題的基本看法和根本觀點就是戀愛觀。
愛情是人生的重要內容,但又不是人生的全部。正確地認識愛情的本質特徵,認識愛情在人生中的位置,是建立正確戀愛觀的基礎,也是青年大學生謹慎駕駛愛情之舟的前提。
2、愛情的本質
愛情是一對男女基於一定的客觀物質基礎和共同的生活理想,在各自內心形成對對方的最真摯的仰慕,並渴望對方成為自己終身伴侶的最強烈的、穩定的、專一的感情。愛情的本質,是人的社會屬性與人的自然屬性相結合的異性間的崇高感情。
不同的愛情觀。愛情是一個古老而又常新的人生課題。在人類文化發展史上,有許多不朽的文藝作品都是描寫愛情的,我國的《詩經》、希臘的史詩、羅馬的神話甚至基督教的《聖經》,都有動人的愛情故事。許多哲學家、心理學家也對愛情有自己獨特的見解。英國哲學家休謨認為,愛情是由「美貌」、「性慾」和「好感」這三種印象或情感結合而發生的。德國哲學家黑格爾認為,愛情里確實有一種高尚的品質,因為她不止停留在性慾上,而是顯出一種本身豐富的高尚優美的心靈,要求以生動活潑、勇敢和犧牲的精神和另一個人達到統一。奧地利心理學家弗洛伊德認為,性本能是一切本能中最基本的內容,愛情不過是性本能的一種表達或升華。所有這些對愛情的理解,離科學地揭示愛情的本質都還有較大的差距。唯心主義者常常把愛情的自然因素和社會屬性分開。柏拉圖式的愛,即精神戀愛。柏拉圖贊美精神的愛,鄙視世俗的愛欲,把人們引向抽象的愛情,片面強調愛的因素。泛性論者用性本能來定義愛情。象弗洛伊德、叔本華等,只強調性的因素。
馬克思主義的愛情觀認為,男女之間建立於性愛基礎上的情感之所以成為愛情,是由人的社會屬性決定的,因此男女之間真摯的愛情,不僅是自然生理需求的沖動和相互需要,更是志趣的相投和心靈的相通,而這一切,都是以一定的社會歷史條件為背景的,受制於特定的社會關系、經濟地位和文化背景,等等。因此從本質上講,愛情是一對男女基於一定的客觀物質基礎和共同的生活理想,在各自內心形成對對方的最真摯的仰慕,並渴望對方成為自己終身伴侶的最強烈的、穩定的、專一的感情。愛情的本質,是人的社會屬性與人的自然屬性相結合的異性間的崇高感情。如果說,好感不同於愛情,就在於它還缺乏對愛情的社會性認識的話,那麼友誼之區別於愛情,常缺乏相互間生物性方面的吸引。志同道合能結成高尚的異性友誼。
由此說來,愛情有著豐富的內容,她通常是由四個要素構成的:一是性慾,這是愛情的生理基礎和自然前提;二是情感,這是愛情的中心環節,表現為靈與肉融為一體的強烈感情;三是理想,這是愛情的社會基礎,也是愛情的理性向導;四是義務,這是愛情的社會要求,表現為自覺的道德責任感。上述四要素相互聯系,缺一不可,否則就是殘缺的或被扭曲的愛情了。
3、愛情的特徵
作為人與人之間特定的社會關系,愛情具有以下一些基本特徵:
第一,愛情具有自主性和互愛性。愛情是一種復雜、聖潔、崇高的感情活動,她是由兩顆心靈彈撥出來的和弦,彼此互相傾慕,情投意合。真正的愛情是不可強求的,只能以當事人雙方的互愛為前提,當事人既是愛者又是被愛者。在愛情發展中,男女雙方必須始終處於平等互愛的地位。單戀雖然也是一種強烈的情感,但它卻不是互愛意義上的愛情,它只能從內部消耗一個人的精神力量,從而造成心靈創傷,因而是不可取的。
第二,愛情具有專一性和排他性。愛情是兩顆心相撞發出的共鳴,男女一旦相愛,就會要求相互忠貞,並且排斥任何第三者親近雙方中的一方。偉大的教育家陶行知曾經很形象地說過:愛情之酒甜而苦,兩人喝是甘露,三人喝是酸醋,隨便喝要中毒。這話是很有道理的。
第三,愛情具有持久性和階段性。愛情是一棵蒼松而不是一枝曇花,愛情所包含的感情因素和義務因素,不僅存在於婚前的整個戀愛過程之中,而且延續到婚後的夫妻生活和家庭生活。愛情的持久性表現在愛情的不斷深化、充實和提高上,恰如莎士比亞所說:真正的愛,非環境所能改變;真正的愛,非時間所能磨滅;真正的愛,給我們帶來歡樂和生命。事實上,愛情的持久性正是建立和保持婚姻關系的基礎。真正的愛情不會隨著年歲的增長而減弱,但人生的不同年齡階段,愛情的表現會有所不同,具有階段性。
第四,愛情具有社會性和道德性。愛情雖然是男女之間相互愛慕的私情,但具有豐富的社會內容。愛情的內涵、本質以及追求愛情的方式,必然要受到各種社會關系及社會因素的影響。愛情的道德性是指愛情中蘊涵著對對方的強烈的義務感和責任心。
4、愛情的發展過程
盡管有多種多樣的個人戀愛方式,但就愛情萌發的心理條件來講,真摯的愛情往往經歷了一個由好感到鍾情,由友誼到愛情的發展過程。
由好感到鍾情,是戀愛過程中的兩個心。

⑽ 大學生應該怎樣認識愛情與人生

在人生中愛情會隨處可見。它是你人生的一部分,也可能決定你的人生。但在這種超現實的社會中,還是要用現實的角度來看愛情,不要為愛放棄一切,不實際。人生是走過來的,所以不要錯過任何美好的可享受的東西。

熱點內容
外宿的大學生 發布:2025-09-14 11:28:01 瀏覽:384
2017徵兵大學生 發布:2025-09-14 11:16:23 瀏覽:670
大學老師工作范圍 發布:2025-09-14 11:00:56 瀏覽:757
大學生反省 發布:2025-09-14 10:53:32 瀏覽:27
重慶大學2017考研群 發布:2025-09-14 10:46:10 瀏覽:712
上海交通大學李玉剛教授 發布:2025-09-14 10:12:17 瀏覽:764
沈陽農業大學知名教授 發布:2025-09-14 10:07:02 瀏覽:851
玩女大學生小說 發布:2025-09-14 09:29:30 瀏覽:579
黃洋博士生導師 發布:2025-09-14 09:29:27 瀏覽:9
全國第十屆大學生電子商務三創比賽 發布:2025-09-14 09:23:56 瀏覽: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