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旦大學中文博士幾年
1. 博士研究生要讀幾年
現在中國的大學一般都是四年,一年級讀書,二年級思考開題,三至四年級收集資料寫作論文並且答辯完成學業,
2. 碩士一般讀幾年畢業,博士一般讀幾年
碩士一般是3年,少數情況下是2年或2年半;博士一般是4年,少數情況下是3年畢業。
碩士課程回通常安排在學士答之後,一般而言碩士課程需要2-3年的時間,但根據國家及科系不同,有的碩士只要一年就能取得,有的則需要三至四年。
招收與培養碩士研究生的單位既有擁有碩士點的普通高等學校,也有擁有培養研究生資格的相關科研機構。
(2)復旦大學中文博士幾年擴展閱讀:
碩士研究生的學習實行學分制,與本科一樣,課程包括必修和選修,學制一般為2到3年,多數都是3年,也有2年半的。一般來講,前兩年是基礎課和專業課學習時間,通常可以修完絕大部分學分;第三年用來完成畢業論文、實習和求職。
許多學校都規定,如果提前修完所要求的學分,並符合一定條件的,可以申請提前畢業。非全日制研究生學習年限可相應延長。
3. 國內的博士生一般要讀幾年
國內的博士一般學制三年,如果碩博連讀總共五年。
如果完不成任務,有可能延期畢業半年或一年。
如果是醫學類專業,可能比其它專業長一兩年。
(3)復旦大學中文博士幾年擴展閱讀:
博士生申請條件:
(一)申請人必須為已獲碩士學位的人員、應屆碩士畢業生(最遲須在入學前取得碩士學位)或獲得學士學位6年以上並達到與碩士畢業生同等學力的人員
(二)申請人應在教學、科研、專門技術領域做出突出成績,在申請學位的學科領域獨立發表過高水平的學術論文,或出版過高水平的專著,其科研成果獲得國家級或省部級以上獎勵。
(三)具備申請博士學位基本條件的同等學力人員,應當在學位授予單位規定的期限內,向學位授予單位提交以下材料:
1.碩士學位證書;
2.最後學歷證明;
博士研究生學歷證書樣本
博士研究生學歷證書樣本
3.准備申請博士學位的學位論文;
4.公開發表的有關學術論文,出版的專著,以及科研成果獲獎的證明材料;
5.申請人所在單位向學位授予單位介紹申請人的簡歷、思想政治表現、工作成績、科研成果、業務能力、理論基礎、專業知識和外語程度等方面情況的材料(加印密封);
6.兩位教授或相當專業技術職務專家的推薦書(加印密封),其中至少有一名博士生指導教師。
學位授予單位應在規定的期限內,組織專家小組對申請人進行資格審查。對已確定具有申請資格的申請人,按本規定第十條的要求進行同等學力水平的認定。
參考資料:網路——博士研究生
4. 范曉的復旦大學教授 博士生導師
科研
科研范圍比較廣泛,涉及語言學理論、語法、修辭、方言、詞典編纂等許多領域,研究的主攻方向為語法學。研究范圍涉及語言理論、語法、修辭、方言、詞典等領域,主攻語法。承擔並主持了國家教委「七五」規劃項目「動詞研究」、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句型研究」上海市社科重點項目「句模研究」、上海市教委重點項目「語法理論」等重大科研項目。已出版三個平面的語法觀、語法理論綱要、語法述要、動詞研究、動詞研究綜述、漢語動詞概述、漢語的短語、漢語的句子類型、上海語、新編古今漢語大詞典、吳方言簡明詞典等(含合作)10餘部著作。已發表學術論文170 余篇。科研成果獲多種獎勵,其中學術論文試論語法研究的三個平面獲1995年全國高等學校人文科學研究優秀成果二等獎。動詞的配價與漢語的把字句獲上海市2002年第6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論文二等獎。
在語言學領域中的成就是多方面的。在語法研究上比較有影響的主要有:
積極倡導三個平面的理論。出版了我國第一部系統地闡釋三個平面的理論並用此理論來研究漢語語法的專著《三個平面的語法觀,還以三個平面為綱出版了語法理論綱要。圍繞此理論還發表了語法研究中的十大關系等一系列有影響的文章。主張在語法研究中要把句法分析、語義分析和語用分析既界限分明地區別開來,又互相兼顧地結合起來進行研究,使語法分析做到形式和意義相結合、靜態和動態相結合、結構和結合、描寫和解釋相結合,從而求得語法分析更全面、更系統、更豐富、更科學。這個理論受到語法學界的普遍關注,人們認為它不僅拓寬了語法研究的領域,而且為深化語法研究指出了一條新路(語法研究座談會紀要)。
對漢語的動詞有較全面和深入的研究。先後主持撰寫了漢語動詞概述、動詞研究、動詞研究綜述等書和發表了漢語動詞的價分類等一系列學術論文。對漢語動詞的性質特點、內部再分類以及動詞的配價等問題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推動了漢語動詞和漢語配價語法的研究。
對漢語的短語有系統和深入的研究。70年代末關於結構和短語問題的討論中,發表了關於結構和短語一文,全面論述了短語的性質、特點、分類及語法地位等問題。此文對這一討論作了比較全面的概括,可以說是(這次討論的)一個小結(邵敬敏漢語語法學史稿)。此後又出版了漢語的短語、介賓短語、復指短語、固定短語等書和發表了一系列相關的文章,進一步論述了漢語短語中的各種問題,提出不少新穎的見解。
對漢語的句子分析及其類型問題有深入的、開拓性的研究。發表了談談析句問題、句型、句模和句類、略說句系學等有關句子分析和句子類型的一系列論文,還出版了漢語的句子類型一書。把三個平面的理論運用到句子研究上,對句子的合格度的標准給予新的解釋,提出了區分句型、句模和句類並把三者結合起來最終建立句位系統(句系)的新觀點,還提出了建立句系學的新設想。
教學
范曉教授在高校從事語言教學和研究工作40餘年。曾為大學本科生、碩士生、博士生和進修教師開設過語法理論、現代漢語、漢語語法、修辭學、語法專題研究、語義研究、動詞研究、句型研究、語法學史、上海方言研究等10 余門課程。已培養國內外研究生40餘名(其中博士研究生32名,內含國外研究生11名)。曾獲多種教學獎,1987年獲復旦大學教育獎,2000年獲上海市博士生優秀論文指導獎,2001年獲復華教學科研獎,2002年獲復旦大學「薇閣中國語言文學教學獎」等。
主要研究成果
著作要目:(按發表時間先後排列)
《語法述要》(署名田申瑛),安徽教育出版社,1985年10月。
《簡明吳方言詞典》(合作),上海辭書出版社,1986年5月。
《漢語動詞概述》(合作),上海教育出版社,1987年10月。
《上海語》(合作),日本:白水社,1987年10月。
《漢語語法修辭詞典》(編寫語法部分),安徽教育出版社,1988年6月。
《介賓短語》、《復指短語》、《固定短語》,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年7月。
《漢語的短語》,商務印書館,1991年11月。
《中國學術名著提要·語言文字卷》(寫作語法部分),復旦大學出版社,1992年7月。
《嘉定縣志·方言卷》 ,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年12月。
《動詞研究》(主編),河南大學出版社,1995年4月。
《新編古今漢語大詞典》(副主編),上海辭書出版社,1995年11月。
《動詞研究綜述》(主編),山西高教聯合出版社,1996年6月。
《三個平面的語法觀》 ,北京語言學院出版社,1996年1月。
《普通話語法知識》,香港普通話研習社,1997年10月。
《漢語的句子類型》(主編),山西書海出版社,1998年2月。
《語言研究的新思路》(編著),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年9月。
《同義詞小詞典》(主編),上海辭書出版社,1999年9月。
《反義詞小詞典》(主編),上海辭書出版社,1999年9月。
《語法理論綱要》(主筆),上海譯文出版社,2003年7月。
《語法講話》,(共20篇漢語拼音小報連載),1994年5月-1997年12月。
《語法對話錄》,(署名賀誠,共38篇香港普通話報連載),1996年1月-1999年8月。
論文要目(按發表時間先後排列):
《試論文章的准確·鮮明·生動》(合作),語文教學1960年4期。
《論語的質變》,復旦學報1960年7月號。
《談語言學的所謂階級性問題》(署名求知),《再談語言學的所謂階級性問題》(署名求知),《江漢學報 target=_blank title=網上書城檢索》學術月刊 1961年3期。
《再談語言學的所謂階級性問題》(署名求知),《江漢學報1962年6 期 。
《漢語提帶復合謂語探討》(合作),復旦學報1965年5月號。
《論語言學遺產中的精華和糟粕及批判繼承問題》(合作),學術月刊1965年9 期。
《實事求是」是馬克思主義文風的核心》,復旦學報1977年2 期。
《又收入文風論集》,求實出版社,1995年。
《具體-抽象-具體」的科學方法》(著名求知),江漢論壇1980年2 期。
《關於結構和短語問題》,中國語文1980 年3 期
《是」字句的修辭用法》,語文學習1980年5期。
《談談析句問題》,安徽師大學報1980 年4 期。
《詞同詞素》、《片語的區別》,語文學習1980 年5 期。
《略論斷詞》,復旦學報(增刊)1980 年。
《陳望道與中國文法學》(合作),語文論叢(1),上海教育出版社,1982年。
《怎樣區別現代漢語的詞同短語》,東岳論叢 1981年4期。
《上海方言研究》(1)(合作),《明治學院大學論叢》(日本)1982年10月號。
《修辭以適應題旨情境為第一義》,中學語文教學1982年9期。
《談談語法學習的必要性》,文科月刊1982年5期。
《上海方言研究》(2)(合作),《明治學院大學論叢》(日本)1982年10月號。
《說句子成分》,阜陽師院學報1983年1期。
《語法學習對話》,文科月刊1983年2期。
《貴在隨機應變》,修辭學習1983年2期 。
《上海話里的「老」字》,采風1983年5月。
《關於形容詞帶賓語問題》,漢語學習1983年5期。
《「是」字句的提問形式》,語文學習1983年6期。
《修辭要講究題旨情境》,《與中國修辭學 target=_blank title=網上書城檢索》,《修辭學發凡》與《中國修辭學》,復旦出版社,1983年。
《試論動詞謂語句的定型問題》,語文論叢(2),上海教育出版社,1983年。
《談重疊短語》,語文學習1983年12 期。
《談一種特殊類型的復句》,漢語學習1984年1期。
《上海方言研究》(3)(合作),《明治學院大學論叢》(日本)1984年3月號。
《談修辭和語法的共處現象》,修辭學習1984年3期。
《關於動補格句式的句義重心》,中國語文通訊1984年4期。
《動結式的肯定和否定》,大學語文1984年5期。
《關於動賓短語》,語文學習1984年6期。
《試論重疊短語》,杭州大學學報1984年12卷。
《關於「中學語法教學系統提要」的幾個問題》,新疆教育1985年1期。
《試論語法研究的三個平面 》(合作),新疆師范大學學報1985年2期。
(語言教育與研究 1993年2期重刊。)
《談談詞語組合的選擇性》,漢語學習1985年3期。
《試論靜態短語和動態短語》,濟寧師專學報1985年4期。
《談形容詞和副詞的區別》,中文自學指導 1986年1期。
《談談詞語的搭配》,中國語文天地1986年1期。
《論言語美》,徽州師專學報1986年1期。
《試論兼語句》,烏魯木齊教育學院學報1986年1期。
《吳方言概況》,《簡明吳方言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1986年。
《略論V-R》,《語法研究和探索》(3),北京大學出版社,1986年。
《簡明吳方言詞典的編纂》(合作),辭書研究1986年2期。
《有關動詞研究的幾個問題》,語文導報1986年5期。
(又收入句型和動詞),語文出版社,1987年。)
《交接動詞及其構成的句式》,語言教學和研究1986年3期。
《試論主謂復句》,淮北煤師院學報1986年4期。
《略論語法結構的核心成分》,濟寧師專學報1986年4期。
《說插語》,《語文論叢》(3),上海教育出版社,1987年。
《試論補充復句》,《語文論集》,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1987年。
《VR及其構成的句式》,《語言研究集刊》,復旦大學出版社,1987年。
《關於補心復句》,淮北煤師院學報1987年3期。
《介詞短語「給N」的語法意義》,漢語學習1987年4期。
《語體對句子選擇情況的初步考察》,語體論,復旦大學出版社,1987年。
《論語法和修辭的關系》,《修辭學研究》,語文出版社,1987年。
(又收入語法修辭結合問題北京語言學院出版社,1996年。)
《正確理解並處理靜態和動態的關系》,河南大學學報1988年2期。
(又收入人大資料中心語言文字學1988年4期。
《關於定語的後置現象》,濟寧師專學報1988年3期。
《動詞研究的重大成果》(合作),辭書研究1988年6期。
《吳語「V脫」中的「脫》」,《吳語論叢》,上海教育出版社,1988年。
《施事賓語句》,世界漢語教學1989年1期。
《語法研究中意義和形式相結合的原則》,《語法研究和探索》(4),北大出版社,1989年。
《論詞的功能分類》,煙台大學學報1990年2期。
《「V上」及其構成的句式》,營口師專學報1991年1期。
《論漢語語法的特點》,濟寧師專學報1991年4期。
《動詞的「價」分類》,《語法研究和探索》(5),語文出版社,1991年。
《近代漢語和吳語》,中國語言文學紀要(日本),第12號,1991年。
《上海話雙音節象生詞的生動形式》,《中文研究集刊》(日本),第3號,1991年。
《及物動詞與不及物動詞區分及其再分類》,中國語言學報第4期,商務印書館,1991年。
《試論語義結構中的主事》,《中國語言文學的現代思考》,復旦大學出版社,1991年。
《論語法研究中靜態和動態相結合的原則》,《語法修辭方法論》,復旦大學出版社,1991年。
《有關語法研究三個平面的幾個問題》(合作),中國語文1992年4期。
(又收入中國語文四十周年紀念文集,商務印書館,1993年。)
《V得句的「得」後成分》,漢語學習1992年6期。
(又收入人大資料中心語言文字學1993年2期。)
《VP主語句》,《語法研究和探索》(6),語文出版社,1992年。
《復動V得句》,語言教學與研究1993年4期。
(又收入人大資料中心語言文字學1994年2期。)
《關於句子合語法和不合語法問題》,中國語文1993年5期。
《動詞形容詞的「名物化」和「名詞化」》(合作),中國語文1994年2期。
(又收入呂叔湘先生九十華誕紀念文集,商務印書館,1995年。)
《語言》、《言語和話語》,漢語學習1994年2期。
《「N受+V句說略》,語文研究1994年2期。
《現代漢語動詞的次范疇》,《語法修辭論》,浙江教育出版社,1994年。
《關於現代漢語動詞的研究》,動詞研究,河南大學出版社,1995年。
《句型、句模和句類》,《語法研究和探索》(7)北京商務印書館 ,1995年。
《動詞的配價與句子的生成》,漢語學習1996年1期。
《同音同形的「是」的分化》,辭書研究1996年2期。
《動介組合體的配價問題》,營口師專學報1996年1期。
《關於動詞配價研究的幾個問題》,三明大學學報1996年1期。
(又收入配價理論與漢語語法研究,語文出版社,2000年1月。)
《「有」字句的後續成分》(合作),語言教學和研究1996年4期。
《粵普語法差異》,《香港普通話教師學習資料匯編》,香港普通話研習社,1997年。
《語言研究的新思路》(合作),《語言研究的新思路》,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年。
《漢語句法結構中的主語》,《語言研究的新思路》,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年。
《三價動詞形成的基幹句模》 (合作),漢語學習1998年6期。
(又收入人大資料中心語言文字學1999年4期)
《二價動詞形成的基幹句模》 (合作),語言教學與研究1999年1期。
(又收入人大資料中心語言文字學1999年6期)
《論句模研究的方法》(合作),徐州師范大學學報1999年4期。
《略說句系學》,漢語學習,1999年第6 期。
(又收入人大資料中心語言文字學2000年4期)
《語法研究的十大關系》,《語法研究入門》,商務印書館,1999年2月。
《領屬成分在漢語句子中的配置情況考察》,漢語現狀和歷史的研究
《首屆漢語語言學國際研討會論文集》,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9年12月。
《論「致使」結構》,《語法研究和探索》(10),商務印書館,2000年。
《談談中學的語法教學》,語文教學通訊2000年12期。
《非動作動詞形成的基幹句模》(合作),語文論叢上海(6),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9月。
《論名核結構》,《語言問題再認識》,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年1月。
漢語語法研究的歷史、現狀和展望,漢語學習2001年1期。
(又收入人大資料中心語言文字學2001年1期)
《句法、語義、語用之間的互參互動關系》,山東師大學報2001年3期。
《現代漢語名詞及其再分類》,語文論叢(7),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年3月。
《「V得」後主謂結構的語義分析》(合作),中國學研究2001年第4輯。
《動詞的配價與漢語的把字句》,中國語文2001年5期。
《論語法研究中結構和功能相結合的原則》,現代中國語研究(日本)2001年2期。
《收入從語義信息到類型比較》,北京語言文化大學出版社,2001年
《關於漢語的語序問題》,漢語學習2001年5-6期。
(又收入人大資料中心語言文字學2002年2、4期)
《論漢語的語序》,中國語學(日本)2001年11月(總248號)
《預設和蘊涵》,信陽師范學院學報2002年5期。
《論名詞在語義平面的「兼格」》,《語法研究和探索》(10),商務印書館,2002年。
《說語義成分》,漢語學習2003年第1期。
5. 博士一般要讀幾年
不同學校,不同專業,不同的考生類別也不一樣。
比如,全日制博士生,版北大最低學權制一般是4年,人大一般最低學制是3年。
在職博士生時間就長一些,但一般不超過6年。有些特殊專業,學制會更長一些,一般不超過5年。
博士研究生即攻讀博士學位的研究生,簡稱博士生,是研究生學歷的最高一級。人們日常生活中所說的考上了博士,讀博士等,正是指博士研究生。正在讀的還沒有獲得博士學位的學生,嚴格來講只能稱為博士研究生;已經獲得博士學位的人員,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博士。因此,按照國際慣例,在正式場合,只有已經獲得博士學位的人才能冠之以"Dr."稱呼;在非正式場合可以不受此限制。
我國高等學歷教育分為三個學歷層次:分別為專科,本科,研究生,而研究生學歷為最高學歷,但研究生可以根據學位分為碩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是高等學歷教育中最高的教育等級。博士研究生畢業時,可以獲得全日制博士研究生畢業證書和博士學位證書。而以同等學歷在職攻讀博士學位的,則不能取得學歷證書只能取得學位證書,其學歷仍然是原學歷,如本科或碩士研究生。
6. 復旦大學的博士要讀幾年
你的博士論文通過了就是畢業了
看你的博士論文老師啦
7. 復旦大學新聞學院博士一般要讀幾年
至少三年
8. 復旦大學博士生學費
復旦大學
收費標准:
1、 學費:
學費按學分收取,按學年預收。各專業預收標准:大部分本科專業5000-6500元/學年·人【藝術設計專業為10000元/學年·人、軟體工程專業四年學費為31000元/人】;高職:7500元/學年·人。
2、 住宿費:
按實際住宿條件收取,600-1600元/學年·人。
復旦大學研究生獎助體系簡介
為激勵廣大研究生潛心鑽研,保證每一位學生能夠在校安心學習,復旦大學以研究生培養機制改革為契機,在現有國家撥款的基礎上,進一步加大學校
各方面資金的投入,自2007年起建立和實施以研究生獎學金、研究生「三助」、國家助學貸款、困難補助等為主要內容的研究生獎助新體系,盡最大可能幫助廣
大研究生順利完成學業。現簡要介紹如下:
一、研究生獎學金
研究生獎學金是根據研究生培養機制改革方案而實施的,主要由學業獎學金、專項獎學金構成。
1.學業獎學金
由學校出資設立,面向非定向研究生,根據我校改革方案,博士生學業獎學金覆蓋面不低於90%,一等獎獎額10000元;碩士生學業獎學金覆蓋面不低於70%,一等獎獎額8000元。按學年評定,按學期發放。
2.專項獎學金
由社會團體、企業或個人在我校捐資設立,目前每年約30個獎項,名額為500餘名,獎金總額200餘萬元。獎額為1000-10000元不等。
二、研究生三助
指研究生助管、助教、助研。學校每年分別提供約600個助管、助教崗位;非定向博士生每生每年可獲得不低於5000元助研津貼。
三、國家助學貸款
國家助學貸款是國家貼息以資助貧困學生完成學業的政策性信用商業貸款,是國家最重要的幫困助學渠道之一。與其他貸款相比,國家助學貸款有如下
特點1)手續簡便:無需擔保和抵押;(2)條件優厚:與同期同檔次貸款利率相同,學生在校學習期間的利息由國家財政補貼;(3)還款方式自由,時間寬裕:
學生畢業後開始償還利息;本金由畢業生選擇畢業後兩年內的任意一天開始償還,還款總時間為畢業後6年。新生報到注冊後由學校組織貧困研究生申請,一次申
請,分學年發放,即每生在校期間只能申請一次國家助學貸款,每生每學年最高貸款額為6000元(博士生)、5600元(碩士生)。
四、困難補助
我校困難補助分為兩類1)應急補助:學校建立「應急基金」,對在讀期間學生本人或與本人有直接經濟關系的家庭成員因災禍疾病等導致學生生活困
難的,經本人申請,學校視情況給予一定補助,幫助同學度過難關;(2)社會資助:學校接受社會團體和熱心人士的捐資捐贈,用以資助經濟困難的學生
住在復旦:
從以往的情況看,很多考生早在報名前夕就進入了要報考院校的附近住下,為參加培訓班、見導師、套題、搜集資料、以及為明年的考試踩點,有的同
學乾脆常住學校,在感受校園氣氛熏陶的同時准備研究生(Q吧)
考試。由此引發的高校內外的吃住顯得特別緊張,而隨著各校開始嚴令禁止留宿外來人員的規定,以及上海打擊取締群租的力度,在上海住宿「學長房」和「群租
房」都變得越來越難。那麼,異地考研學生如何在上海高校內外解決住的問題呢?萬學海文幫您解決難題。
復旦大學校內的宿舍都安裝刷卡設備,不通宿舍樓的學生都不能串宿舍,外校要混進去住上一陣怕是無門。你可以住到復旦南區(校門對面)國年路上
的復旦招待所,3人一間房間,每天四五十元,不接受預訂,所以要住得趕緊。如果你是短期住又對住宿條件要求比較高,可以考慮住上海應用技術學院的同舟大
廈,就在國定路邊門對面,房價在200元左右。還有邯鄲路上的蘭生大酒店,價格當然更貴。
位於邯鄲路10號、蘭生大酒店對面的職達求職旅社上海復旦大學店(原兩星級酒店:迎賓樓),經過改建後,格局變為國際青年旅社的標准,房型與
價格:8人間-20元/天/床位、6人間-25元/天/床位、4人間-30元/天/床位、2人間-120元/天/間。步行大概有10分鍾的路程。
9. 博士生學制一般為幾年呀
1、 在職博士研究生學制一般是2年。
2、在職博士研究生通過這2年的時回間學習在職博士研答究生專業課程最後修滿學分通過論文答辯獲得博士學位證書。在職研究生一般都是滿足報名條件的在職人員報考的,通常院校利用節假日的時間集中授課。關於在職博士研究生的學制對學員來說應該是滿意的,學制只有2年,上課時間一般都是在周末這樣既可以節約在職人員的時間又可以學習到專業之後獲得學位證書,對在職人員來說是一大好處所以現在很多在職人員都選擇學習在職博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