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大學本科 » 大學生常見的壓力源

大學生常見的壓力源

發布時間: 2021-02-22 12:29:54

大學生的壓力來源有哪些該如何面對壓力

研究顯示,當今高校的大學生身心都承受著很大的壓力,過高的壓力會導致生理、心理和行為等方面的不良反應。
運用壓力管理策略緩解大學生過度的學習壓力、生活壓力、就業壓力等,已經成為當今社會重點關注的領域。
結合大學生的特點及當今社會的新形勢,分析大學生面臨的壓力主要原因、來源,使他們認識到各種壓力,幫助他們運用壓力管理策略,提高自己的心理健康水平。
大學生作為一個特殊的群體,在校期間將承受著來自學校、家庭、社會、個體自我等多方面的壓力。而且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有心理困擾的大學生比重還有逐年上升的趨勢。
早期的壓力研究側重的是壓力與生理反應之間的關系,認為壓力是機體對刺激的反應。人們只能認識到壓力的危害,而不能有效地緩解壓力。
1.壓力也叫應激,最早由加拿大生理心理學家漢斯·薛利(Hans Selye) 於1936
年提出。他認為壓力是表現出某種特殊症狀的一種狀態,這種狀態是由生理系統中因對剌激的反應所引發的非特定性變化所組成的。而我國大學近10年間受社會轉型期的影響,教育體制、高校環境發生了較大改變,使我國大學生壓力源的研究成為備受關注的現實問題。
2.壓力是每個人生存發展所必需的,適度的壓力是維持正常身心功能的必要條件,是主體應對生活的基本條件,一般來說是無害的。但過度的壓力,如果處理不當,就會危害到身心健康。國內外學者對當前大學生的壓力進行研究,認為日常生活事件是造成大學生心理壓力的主要來源,其中學習、就業、人際關系、戀愛、前途、經濟等問題是發生頻率較高的事件。有資料表明,從1985~2000年
15年當中,西方大學校園壓力的類型沒有明顯變化,主要是因為這期間西方高等教育體制沒有明顯改變,其壓力來自於學習、情緒和社會方面。
2 大學生的心理壓力原因分析
大學生心理壓力的發生與發展也基本遵循這一過程,圍繞這一基本過程,大學生心理壓力的產生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3壓力是指當個體面對外部刺激時,為了尋求重新恢復到正常狀態而做出的反映。心理壓力的發生與發展過程是:
(1)內外環境的刺激;(2)個體感受內外環境的刺激;(3)個體的生理、心理及社會反應。
2.1 大學生的群體特殊性
大學階段是由青春期向成人期的轉變階段,也是從校園生活轉向社會生活的特定階段。他們不僅要面對自身生理發育的變化,而且還要面臨環境適應壓力、人際交往壓力、學業壓力、經濟困難壓力、情感壓力和就業壓力的挑戰。大學生由於身心發展還未成熟,自我調控能力相對較弱,因此,當面對比較的復雜問題時往往會產生強烈的心理沖突,從而導致較大的心理壓力。壓力過大或者過久則會導致出現焦慮、焦躁、抑鬱等心理障礙,有研究表明諸多病症,如冠心病、高血壓、低血糖等等,與人長期處於重大的心理壓力有關。
2.2 教育體制的轉型
改革開放以後,大學生在全社會供不應求,他們的工資待遇都有美好的前景,雖然上學期間生活貧困,可對未來的就業充滿了信心。而進入二十一世紀以來,教育改革的風暴不可避免地波及到大學生身上,自費上學,雙向選擇,這對於大學生無疑是雪上加霜,畢業之後工作情況又難以預料,生活未必一定有大的改觀,前途依然渺茫。這些都使他們對未來的生活充滿擔憂,大大增強了大學生的壓力。
2.3 社會經濟的高速發展
隨著經濟體制的轉型和社會經濟的高速發展、市場競爭的日益激烈會逐漸增加大學生的心理壓力。大學生也漸漸認識到進了大學並不意味著進了保險箱,有研究認為,中國大學生報告的學習壓力比較重是中國社會轉型在大學生身上的一種反映——由學習無用變為學習有用。
3 大學生心理壓力的來源分析
結合我所在的高校,我們認為大學生所面對的壓力來源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個體內部壓力、家庭性的壓力、學校性的壓力、社會環境性壓力。或家庭性的、學校與職場性的、社會與自然環境性四類壓力源。還有的心理學家將壓力源分為個人壓力源、組織壓力源和社會壓力源。
綜合大學生的群體特殊性以及當前社會的時代特點,大學生的壓力來
源主要有以下幾種分類:軀體性壓力源、社會性壓力源、文化性壓力源、心理性壓力源;也有的將壓力源分為內部壓力和外部壓力
3.1 個體內部壓力
個體內部壓力主要是是指來自機體內部的生理和心理因素,
這是由於受先天遺傳的神經類型的影響。比如神經類型弱者、癔症性格者,因為敏感多慮,優柔寡斷,面對壓力源易產生恐懼焦慮,應激反應較強烈。
A型性格的人個性爭強好勝,有強烈的時間緊迫感,好控制別人,對應激事件忍耐力差,也易產生過度壓力。同時個體面對壓力的反應受個體以往的知識經驗、處理問題的能力、應對方式以及習慣化了的認知評價傾向等心理素質的影響。
大學生個體生理成熟、心理成熟和社會成熟的差異性,對其面對的壓力有一定的影響。如獨立要求與獨立能力發展不足的矛盾、性意識的發展與社會道德觀念准備不足的矛盾,思維的批判性與社會經驗匱乏和認識上的狹窄之間的矛盾,封閉性與要求交際理解的矛盾,這些矛盾集中反映在應試、擇業、戀愛、人際關系等一系列對大學生來說十分現實的生活事件中,若不能得到及時解決,會使大學生產生壓抑、焦慮的情緒狀態,影響大學生心理健康。
3.2 家庭壓力
家庭形態是影響大學生心理的重要因素,不同的家庭類型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有不同影響。大學生的家庭教養方式主要呈現出以下幾種形態
:(1)放任型家庭。即當孩子進入大學,就不再關心其生活和學習,放棄了做家長的權利和義務。
(2)高壓型家庭。過多地干涉大學生的生活,視大學生為不懂事的孩童,無論是生活還是學習方面,只允許他們按照父母的意願做,造成家庭關系的緊張、對立,給大學生造成許多心理壓力。
(3)成熟型家庭。這類家庭對待生活困難的態度是積極的,對大學生精神上的關心是充足的。當大學生出現心理困擾時,能及時察覺並加以指導,尋求積極的解決途徑。前兩種家庭形態都會給大學生的心理帶來很大的壓力,這些壓力處理不好,就會影響到他們的健康成長。
另外,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有些大學生的父母下崗,家庭經濟受到很大的影響,整日憂心忡忡,希望自己能早日幫助家庭,但又力不從心。還有的家長對孩子的期望值過高,與孩子的實際情況有一定差距,有些學生怕自己成績不符合家長的要求,會受責備而產生壓力;還有的學生則怕因此辜負了父母的一片苦心,心理壓力則更大。
3.3 校園壓力
據筆者的一項調查,
61%的大學生希望自己「學好專業,爭取優秀」,52%的同學認為自己在大學階段最關注的問題是「學業」。多數大學生都想學好專業知識,但又為「學習方法不當」、「學習知識與發展能力的矛盾」、「社會需要具有什麼樣知識體系的大學生」等問題而苦惱,造成很重的心理壓力;還有一部分大學生面對人才濟濟的大學校園,自信心下降,患上「學習焦慮症」、「考試恐怖症」,心理負擔更重,壓力就會變大。
另外,隨著高等教育的大眾化,現在的大學生已不再是皇帝的女兒不愁嫁,而是從大一便開始考慮未來的就業方向。本科生面臨著沉重的就業壓力,也面對著考研就業的兩難選擇。大學生為找一份工作,必須做好各方面的准備。

Ⅱ 大學生壓力的來源有哪些 要詳細全面些!

1、差距壓力。①進入的大學不是自己理想的大學,心理產生強烈的沖突;②進入大學後,發現自己只是很普通的一員,「大學生的相對平庸化現象」使部分學生自信心下降,產生強烈的自卑感,甚至出現強烈的嫉妒心理和攻擊行為。③也會有部分學生來自家庭的壓力(比如家庭條件、背景、生活習慣等)。
應對:這些差距是在所難免的,重點要學會調整心態。

2、人際交往壓力。沒有一個良好的人際關系常常讓人感到局促不安,不自信甚至自責,愈是這樣就愈容易退縮以致進入一種惡性循環而不能自拔。

應對:敞開心扉,積極融入大學生活,適度的參與學校的各種活動。

3、學習壓力。大學生也是學生,學習壓力肯定是有的。很多人會覺得大學應該是一個自由輕松的象牙塔世界,可是上了大學隨之而來的學分制、英語四六級考試,計算機等級以及考研等很具體的問題接踵而來。

應對:大學主要是自學,閱讀學習能力很重要。各種學科、書籍、資源都可以成為你的學習范圍,圖書館將會是一個你長時間奮戰的地方。為了汲取大量的知識,必須要提高看書效率,建議學習快速閱讀。快速閱讀是一種高效的閱讀和學習方法,快速閱讀不僅體現在閱讀速度是上(幫你節約閱讀、學習、復習時間),更有利於你抓住文章脈絡和重點幫助理解和記憶,活躍思維。具體練習可以參考《精英特全腦速讀記憶軟體》。用軟體每天堅持練習一個多小時,不影響其他安排,一個月的時間就可以提高閱讀速度5、6倍,相應的記憶、理解力,注意力,思維等方面的能力也能得到相應的提高。

4、前途壓力。不管是認真學習相關專業知識,還是為了混張文憑,就業對大學生來說都是一個很現實的問題。針對當下各種就業難的情況,壓力更甚。很多大學生沒有就業之前普遍會對自己有個過高的估計,一旦真正進入了社會站在就業大軍的隊伍當中就會感到明顯的實力不足,這種落差多少會造成心理上的緊張。

應對:對於那些大學認真學習專業知識,取得各種實用證書,溝通交往各方面都良好發展的大學生來說,壓力自然是小了很多的。所以說,大學還是要好好學習的,同時也要積極融入大學生活的。

5、情感壓力。這個說的主要是戀愛問題,很多大學生畢業了就等於分手,自然也是會有壓力的。

應對:盡人事,聽天命,一切隨緣吧。

Ⅲ 大學生常見壓力有哪些

1、差距壓力。①進入的大學不是自己理想的大學,心理產生強烈的沖突;②進入大學後,發現自己只是很普通的一員,「大學生的相對平庸化現象」使部分學生自信心下降,產生強烈的自卑感,甚至出現強烈的嫉妒心理和攻擊行為。③也會有部分學生來自家庭的壓力(比如家庭條件、背景、生活習慣等)。
應對:這些差距是在所難免的,重點要學會調整心態。
2、人際交往壓力。沒有一個良好的人際關系常常讓人感到局促不安,不自信甚至自責,愈是這樣就愈容易退縮以致進入一種惡性循環而不能自拔。
應對:敞開心扉,積極融入大學生活,適度的參與學校的各種活動。
3、學習壓力。大學生也是學生,學習壓力肯定是有的。很多人會覺得大學應該是一個自由輕松的象牙塔世界,可是上了大學隨之而來的學分制、英語四六級考試,計算機等級以及考研等很具體的問題接踵而來。
應對:大學主要是自學,閱讀學習能力很重要。各種學科、書籍、資源都可以成為你的學習范圍,圖書館將會是一個你長時間奮戰的地方。為了汲取大量的知識,必須要提高看書效率,建議學習快速閱讀。快速閱讀是一種高效的閱讀和學習方法,快速閱讀不僅體現在閱讀速度是上(幫你節約閱讀、學習、復習時間),更有利於你抓住文章脈絡和重點幫助理解和記憶,活躍思維。具體練習可以參考《精英特全腦速讀記憶軟體》。用軟體每天堅持練習一個多小時,不影響其他安排,一個月的時間就可以提高閱讀速度5、6倍,相應的記憶、理解力,注意力,思維等方面的能力也能得到相應的提高。
4、前途壓力。不管是認真學習相關專業知識,還是為了混張文憑,就業對大學生來說都是一個很現實的問題。針對當下各種就業難的情況,壓力更甚。很多大學生沒有就業之前普遍會對自己有個過高的估計,一旦真正進入了社會站在就業大軍的隊伍當中就會感到明顯的實力不足,這種落差多少會造成心理上的緊張。
應對:對於那些大學認真學習專業知識,取得各種實用證書,溝通交往各方面都良好發展的大學生來說,壓力自然是小了很多的。所以說,大學還是要好好學習的,同時也要積極融入大學生活的。
5、情感壓力。這個說的主要是戀愛問題,很多大學生畢業了就等於分手,自然也是會有壓力的。
心理壓力即精神壓力,現代生活中每個人都有所體驗,心理壓力總的來說有社會、生活和競爭三個壓力源。壓力過大、過多會損害身體健康。現代醫學證明,心理壓力會削弱人體免疫系統,從而使外界致病因素引起肌體患病。現代生活的壓力,像空氣一樣無時無刻不在擠壓著人們。
心理壓力是個體在生活適應過程中的一種身心緊張狀態,源於環境要求與自身應對能力不平衡;這種緊張狀態傾向於通過非特異的心理和生理反應表現出來。
壓力是壓力源和壓力反應共同構成的一種認知和行為體驗。人的內心沖突及與之相伴隨的情緒體驗是心理學意義上的壓力。從心理學角度看,壓力是外部事件引發的一種內心體驗。 [1]
完全沒有心理壓力的情況是不存在的。我們假定有這樣的情形,那一定比有巨大心理壓力的情景更可怕。換一種說法就是,沒有壓力本身就是一種壓力,它的名字叫作空虛。無數的文學藝術作品描述過這種空虛感。那是一種比死亡更沒有生氣的狀況,一種活著卻感覺不到自己在活著的巨大悲哀。

Ⅳ 大學生常見的壓力源以及應對方式

大學最常見的壓力兩個,第1個就是到了大學里邊自己不是那個最優秀的人,所以學習成績方面有落差,第二一個就是大學面臨著就業,所以他們有很大的壓力,想要解決這種壓力就需要努力的學習,讓自己變得更強。

Ⅳ 大學生壓力源都有什麼

個人認為來自農村的大學生壓力會多一些
農村大學生,不論你畢業了之後,混的如何專,似乎在鄉親屬們眼中,你基本已經是很有出息的人了,會讓你覺得,如果自己混不好,不出人頭地,真的沒臉見他們,尤其是爹媽。
城市的稍微好些,家裡條件好的,能夠託人給找工作,條件一般的,找個隨便點的工作也湊合幹了。
這是宏觀上城市和鄉村的區別。
微觀,剛畢業的大學生,大多很有激情,信誓旦旦的要干一番事業,等到了工作單位就會發現,社會實踐經驗一點都沒有的你,什麼都不是,你只是一張白紙,這是中國的教育制度造就了這個現狀,你只能毫無條件的去接受,去努力拚搏,去接受新事物,如果有逆反心理,開始逃避,害的終究是你自己。
再講細一點,國企、私企的情況也不同,在國企,人脈很重要,在私企,能力則更重要。
這個紛擾的社會,需要我們剛出校門的大學生去真實的用心感受,去體會,一味的逃避,終將被社會淘汰。
壓力源,有時候各種各樣的壓力,其實都是潛意識里自己給自己加上去的,你完全可以把這些壓力當做一種挑戰!
工作兩年的我深有體會!給分吧樓主!

Ⅵ 大學生常見的壓力源有哪些

當代大學生面臨的壓力
1.學習與生活的壓力。大部分大學生都曾感到過學習的壓力,但如學不會釋放壓力,精神就會長期處於高度緊張的狀態下,極可能導致強迫、焦慮甚至是精神分裂等心理疾病的出現。目前,中國高校在校生中約有20%是貧困生,而這其中5%-7%是特困生。調查表明,70%以上的貧困生認為自己承受著巨大的學習、生活壓力,這些壓力對他們造成了較大的心理困擾,而貧困生們並不懂得該如何去化解。
2.情感困惑和危機。大學生對情感方面的問題能否正確認識與處理,已直接影響到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大量個案表明,大學生因戀愛所造成的情感危機,是誘發大學生心理問題的重要因素,有的人因此而走向極端,甚至造成悲劇。
3.對獨生子女教育不當造成的後遺症。獨生子女群體已成為當前大學生的主體,對他們教育不當而造成的後遺症是導致大學生心理問題頻發的又一誘因。專家指出,任性、自私、不善交際、缺乏集體合作精神等不良習性,不但易使大學生誘發心理疾病,還會使人產生暴力傾向和行為.
4.角色轉換與適應障礙。該情況頻頻出現在大一新生中間,這種不適應如果得不到及時調整,便會產生失落、自卑、焦慮、抑鬱等心理問題,有的學生還會因長期不適應而退學。
5.交際困難造成心理壓力。"風聲雨聲讀書聲,我不吱聲;家事國事天下事,關我何事。""宿舍裡面不吭氣,互聯網上訴衷腸。"這些順口溜實際上反映了相當一部分大學生的交際現狀。現代大學生的交際困難主要表現為不會獨立生活,不知道如何與人溝通,不懂交往的技巧與原則。有的同學有自閉傾向,不願與人交往;有的同學為交際而交際,不惜犧牲原則隨波逐流。
6.家庭及外界環境的不利影響。家庭及外界環境的不利影響也會成為誘發大學生心理問題的因素,比如不當的家教方式、單親家庭環境及學校環境的負面影響、消費上的浪費攀比、對貧困生的歧視、學習節奏過於緊張等等。
7.就業壓力。近幾年來,由於社會競爭的加劇,就業市場的不景氣,大學生找工作或找比較理想的工作越來越困難。這對大學里眾多高年級學生造成很大的精神心理壓力,使他們因焦慮、自卑而失去安全感,許多心理問題也隨之產生。

Ⅶ 當代大學生的壓力有哪些

當代大學生面臨的壓力

1.學習與生活的壓力。大部分大學生都曾感到過學習的壓力,但如學不會釋放壓力,精神就會長期處於高度緊張的狀態下,極可能導致強迫、焦慮甚至是精神分裂等心理疾病的出現。目前,中國高校在校生中約有20%是貧困生,而這其中5%-7%是特困生。調查表明,70%以上的貧困生認為自己承受著巨大的學習、生活壓力,這些壓力對他們造成了較大的心理困擾,而貧困生們並不懂得該如何去化解。

2.情感困惑和危機。大學生對情感方面的問題能否正確認識與處理,已直接影響到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大量個案表明,大學生因戀愛所造成的情感危機,是誘發大學生心理問題的重要因素,有的人因此而走向極端,甚至造成悲劇。

3.對獨生子女教育不當造成的後遺症。獨生子女群體已成為當前大學生的主體,對他們教育不當而造成的後遺症是導致大學生心理問題頻發的又一誘因。專家指出,任性、自私、不善交際、缺乏集體合作精神等不良習性,不但易使大學生誘發心理疾病,還會使人產生暴力傾向和行為.

4.角色轉換與適應障礙。該情況頻頻出現在大一新生中間,這種不適應如果得不到及時調整,便會產生失落、自卑、焦慮、抑鬱等心理問題,有的學生還會因長期不適應而退學。

5.交際困難造成心理壓力。"風聲雨聲讀書聲,我不吱聲;家事國事天下事,關我何事。""宿舍裡面不吭氣,互聯網上訴衷腸。"這些順口溜實際上反映了相當一部分大學生的交際現狀。現代大學生的交際困難主要表現為不會獨立生活,不知道如何與人溝通,不懂交往的技巧與原則。有的同學有自閉傾向,不願與人交往;有的同學為交際而交際,不惜犧牲原則隨波逐流。

6.家庭及外界環境的不利影響。家庭及外界環境的不利影響也會成為誘發大學生心理問題的因素,比如不當的家教方式、單親家庭環境及學校環境的負面影響、消費上的浪費攀比、對貧困生的歧視、學習節奏過於緊張等等。

7.就業壓力。近幾年來,由於社會競爭的加劇,就業市場的不景氣,大學生找工作或找比較理想的工作越來越困難。這對大學里眾多高年級學生造成很大的精神心理壓力,使他們因焦慮、自卑而失去安全感,許多心理問題也隨之產生。

Ⅷ 大學生常見壓力有哪些

大學生常見壓力有:就業壓力,考研壓力,人際交往壓力。

1、就業:貫穿大學生涯的「主題」

大學生面對嚴峻的就業形勢普遍存在消極心態。一些大學生放大了對求職的畏懼感。這些大學生認為,人情關系是主宰就業的關鍵,沒有人情關系,個人再努力也無濟於事。

由此,「幹得好不如有一個好父(母)親」、「幹得好不如嫁(娶)得好」的觀念在高校甚至社會上廣泛流傳。一些大學生人為增大了挫折感,進而導致抑鬱心理。

年輕氣盛、初出茅廬的大學生們在一封封投遞出去的個人簡歷石沉大海之後,他們開始抱怨世道不公,繼而懷疑自己的能力,結果導致緊張、情緒低落,甚至對求職漸漸失去信心。

由希望到失望再到絕望,心理壓抑感在自我暗示的作用下不斷強化,最終使一些大學生形成抑鬱心理。

2、考研:提升自我還是逃避現實

在不久前共青團廣州市委、中山大學政務學院所做的一項抽樣調查中,有13.4%的碩士研究生認為自己「長期有較大壓力,至今感到焦慮等不良情緒,不能排解」。

研究生和普通大眾之間的差距在心理健康狀況方面被證明是平等的。在用於測試焦慮和抑鬱症的各個測試中,與之前這些同樣比例測試的6%的普通人群相比。41%的研究生為中度至重度焦慮,39%屬於中度至重度抑鬱的范圍。

3、人際關系:同窗間無法承受之輕

據上海師范大學心理咨詢與發展中心的調查顯示,對目前的在校大學生而言,除學業和就業外,人際關系已成為其壓力的主要來源之一。在該中心進行咨詢的學生中,約有三分之一是因為與室友、同學之間的關系有問題,個別甚至由於壓力過大出現了心理扭曲。

(8)大學生常見的壓力源擴展閱讀:

壓力的反應共有以下五類。

1、對抗與逃避。

面對壓力時,大腦釋放出一種激素,導致肌肉緊綳、心跳加快、血壓升高。這類反應常見於面對突如其來的大壓力事件,如丟了工作、親人去世等。此時,對抗者選擇迎難而上,逃避者選擇遠離。

2、默默承受。

主要表現為既不對抗也不逃避,而是默默承受壓力。長此以往,易致各種疾病,如心臟病、消化系統疾病等。

3、反應遲鈍。

面對壓力,有些人像被凍住了,無法做出任何行動反應。但壓力引發的生理反應不會停滯,因此帶來的慢性壓力傷害仍存在。

4、情緒過載。

突然且過大的壓力會導致一個人出現慌亂情緒。美國祖克爾-希爾賽德醫院臨床心理醫生柯蒂斯·賴辛格博士說,就像一頭鹿被置於聚光燈下,會不知所措。一旦人體無法承受同時襲來的過多情感,就可能患病。

5、極度疲憊。

賴辛格博士說,為提供更多能量應對壓力,大腦會自發調動大量葡萄糖。當大腦耗能過多,人就會感到疲憊、睏倦。此時,只有即刻的睡眠才能補充消耗過多的能量。通常,嬰幼兒出現這種反應較多。因為兒童的抗壓「資源」較少,只能靠睡眠應對壓力。

參考資料來源:人民網-大學生「壓力山大」為哪般?

參考資料來源:人民網-壓力大五個表現

熱點內容
研究生換導師申請模版 發布:2025-09-14 15:03:03 瀏覽:241
當代大學生的道德現狀 發布:2025-09-14 15:02:59 瀏覽:575
2014年清華校長本科生畢業典禮講話 發布:2025-09-14 14:59:49 瀏覽:932
本科生畢業論文查重范圍 發布:2025-09-14 14:53:42 瀏覽:109
大學生自我分析方法有哪些 發布:2025-09-14 14:45:24 瀏覽:894
大學生搞獨立 發布:2025-09-14 14:12:37 瀏覽:354
阜陽師范大學生大學 發布:2025-09-14 14:12:00 瀏覽:287
大學生官本位 發布:2025-09-14 14:05:25 瀏覽:462
武漢大學生八個月烏龜 發布:2025-09-14 14:02:55 瀏覽:37
日本幸福大學生活 發布:2025-09-14 14:01:53 瀏覽: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