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的生活費
1. 大學生生活費一個月多少正常
我個人認為大學生的生抄活費一般是 1500~2500 之間嘛,他一個月的生活費,因為很多時候大學生他們有的時候消費有點高,或者是談戀愛或者是出去玩這些都需要花錢,所以一般就是 1500~2500 之間。
2. 大學生現在生活費一般是多少
家長該給孩子多少生活費,一方面要根據家長的經濟承受能力來決定,另一方面要看孩子在哪個地區就讀大學。地理位置越偏僻、經濟越落後的地方,大學生的生活費應該會更省一些;而在北京、上海這樣的大都市就讀大學,大學生的生活費就自然會更高一些,否則很容易不夠用。
而現實生活中,高校大學生的生活費也可以分5種等級:飢寒水平、溫飽水平、正常水平、小資水平、暴發戶水平。
飢寒水平
處於飢寒水平的大學生每個月的生活費都不足以應付自己每天的伙食費,至於交話費、買衣服和其他生活用品之類的開銷,不好意思,你只能湊合一天算一天,沒被餓死就算是最大的成功,冬天來了的時候吃不飽穿不暖忍一忍也就習慣了,這種大學生每個月的生活費一般在300-800元之間。
溫飽水平
處於溫飽水平的大學生,每個月家長會提供800-1200元之間的生活費。達到這個數額的生活費,大學生盡量節省著話,還是有可能達到溫飽水平的,至少很難被餓倒是可以確定,至於每一頓飯都想要吃好吃飽,那麼至少要達到正常水平才成。所以,每個月生活費一千元的大學生,基本上是掙扎在溫飽線上的大學生。
正常水平
大學生的生活費達到正常水平,差不多在1200-1800元之間,畢竟在很多地區,大學生的生活費達到這個數量,那麼日常生活中的開支還是能夠正常支付的。當然,這個等級的生活費只能算是中等水平,算得上是那種「比上不足比下有餘」的等級。能夠提供這種等級生活費的家庭,差不多都是普通家庭,比如大部分工薪家庭都會為家裡的大學生每個月提供這一等級的生活費。
小資水平
小資水平的大學生生活費差不多在1800-3000元之間。一個月兩三千的生活費,這種大學生一般可以過得相當「滋潤」,如果花錢不是那麼大手大腳的話,基本上不用擔心生活費不夠用。如同小資一般輕松愜意,說的就是這種能夠領取此類等級生活費的大學生。
暴發戶水平
3000元以上。在我們身邊,往往會出現一些暴發戶,這種款式的暴發戶往往是那些通過網路貿易等方式突然之間財富大增的家庭。我記得我們這邊的一位暴發戶在前一段時間辦了兩頓宴席,結果硬生生花了四十多萬。這種款式的暴發戶家長,如果給孩子生活費的話,生活費的數量十有八九會在3000元
3. 2019全國大學生生活費標准
不同的地區,消費水平不一樣,以海南省為例。大部分學生每月消費在1000—2000元,部分學生每版月花費在2000元以上。權
一般來說,每個月2000元的生活費可以滿足大部分大學生基本生活需求。如果每月向父母要4500元的生活費,就有點任性了。
(3)大學生的生活費擴展閱讀:
就個人經濟狀況而言,大學生是一個極為尷尬的群體——年齡上已經成年,經濟上卻並未獨立。他們既不能像小時候那樣任性地讓父母買這買那,也不能像職場人士那樣任性地花自己的錢。
對於由生活費引發的代際沖突,大學生更應自知、自省,當自己尚未實現經濟獨立時,花錢總要以不給父母添堵為底線。大學生的生活費主要靠父母提供,能自己掙錢的人寥寥無幾。月初揮霍無度、月末四處借錢,會給大學生造成極大的心理壓力,影響正常的學習和生活。
高校要引導大學生培養勤儉節約意識,形成正確的消費觀和理財觀。防範社會奢靡之風侵襲校園,需要家庭、學校以及社會的共同教育和引導。
4. 大學生多少生活費合適
「上大學以前,聽人家說一個月生活費在500元左右生活應該還可以了,但是我第一個月用了1500元多,而且在班級里不算多的。班級里很多女生每周做頭發,買化妝品一次好幾百的,這些同學一個月花3000元都不稀奇。」浙江林學院信息學院大一新生小胡說。
也有和這些同學形成鮮明對比的。來自河南的學生王同學一個月才花了320元,而且包括所有生活用品和一件25元的襯衫。「我們那裡,城裡職工的平均月收入還不到1000元呢。」
那麼大學生生活費用究竟多少才適合呢?在調查中,學生們各執一詞。
「如果就光吃飯,那麼200元就夠了,再加上購買必要的水果、學習、生活用品,月生活費達到400元,基本沒有問題了。」一名大四的學生認為,如果不追求時尚,每月500元左右的生活費是比較正常的。
「500元?肯定是不夠的。」大二的一名男生卻有不同看法:「說得容易,做起來卻完全不是那麼回事情。全班都有手機,就你沒有,怎麼溝通?全班都有電腦,你好意思老用別人的?其他同學請大家一起吃一頓,你好意思不回請?就這些費用就不知道增加多少了,這還沒有計算購買MP3等時尚用品呢。」
「我發現大學生是比較會花錢,一個月平均900元多,這還沒有達到『小康』,我們寢室最多的一個月花3500元。但是我們參加工作以後,才了解到生活的不容易,1500元的工資按說也不是最低,但是除去住房、水電、吃飯、交際,也剩不了什麼了,所以更加知道掙錢的辛苦。」一名剛剛畢業的學生說起大學里從不知道節約,每月花掉近千元生活費,一直後悔。
大學生的生活費一直是個老生常談的問題,即便把「節儉是中國人美德」、「要學會勤儉」等大道理翻來覆去說個遍,依然改變不了這個事實:大學生的花費年年在攀升。其實,對於家庭經濟富裕的學生來說,一個月兩三千的確不算大錢;而對於不浪費的學生來說,一個月五六百同樣能過得很好。關鍵是不能有攀比心理,樹立健康正確的消費觀。
5. 大學生的生活費,一個月多少才合適
我覺得大學生的生活費一個月1500塊錢左右就可以了,這些錢一般的家庭都能負擔得起,而且學生也能生活的很好。大學生的生活費一般來說都不要給太高,因為大學有很多兼職可以做,而且大學生的周末是雙休的。這個時候可以鍛煉讓他們自己賺錢養活自己,這樣能給家裡省很多負擔,你能讓他們更獨立,在他們畢業的時候出去工作也能更好一些。當然也要根據自己家庭的實際情況給孩子生活費,如果家庭生活富裕的話,就對我一點,如果家庭不富裕的話,就少給點。
6. 大學生的生活費一個月多少合適
一千元左右比較合適。
生活費這塊主要還是花的父母的錢,所以還是要本著「不亂花」的原則。盡管如此,出門在外還是樣樣要花錢的。學校餐廳相比於外邊的東西還是要便宜不少的,偶爾出去小搓一頓,再加上水果總是要吃的。吃這一方面,可能就佔了生活費的大部分。
其他的類似於日用品,其實也不需要每個月買新的。不過有的學校還需要每月交網費。除了這些必須要花錢的地方,大學生一個月1000的生活費還是比較合適的,但要是還要買化妝品、衣服什麼的,那肯定就不夠了。
(6)大學生的生活費擴展閱讀:
大學生需要合理安排自己的生活費:
1、取一部分現金出來單獨保管。
由於現在無現金支付非常的發達,隨便逛逛某寶某東感覺一下子錢就花出去了。這是非常危險的,這樣的後果就是月初過得很滋潤,月末吃土。所以就建議將一部分生活費出來單獨保管,起碼不至於落得月末吃不起飯。
2、飯卡的錢一次不要充太多。
充太多一是怕萬一卡弄丟了很麻煩,二是看到飯卡余額就有點有恃無恐的心理,三是用飯卡刷小賣部或者買飯的時候還是沒有什麼在花錢的實感,很容易一下子用很多出去。
3、規劃好生活費具體怎麼花。
最好不要全部用在吃上面(很容易變胖),還要分配一部分在買資料書和生活用品已經社交上。剩下的就照第一步所說那樣取出來另外保存,因為我們很難保證實際的花費不超過我們的預期,還是得留條後路。
7. 在大學生活中,一個月的生活費該要多少
人生中比較美好的時候幾乎都是在學校度過的,其中大學生的生活非常豐富,很多學生有現代化的信息設備,自己在戀愛期間花銷也非常大,但是大學生沒有進入社會,他們沒有收入來源,他們的生活費用還是由家長提供,那麼大學生在大學生活中,一個月的生活費該要多少呢?我個人認為大學生的生活費要根據自身家庭條件,還有學校所在地的生活水平,和自身需求來決定。
一、大學生的生活費用要根據家庭條件來決定生活費。大學生的生活費用一般都是由父母提供,如果家裡條件不好,自己可以和父母要基本生活費用就可以,包括學習需要用到的費用,還有自己生活需要和吃飯穿衣需求,加上通訊和交通費用,每個月的生活費夠用就行。如果家裡條件非常好,自己完全可以和父母多要一些,畢竟年輕的時候出去玩還有一些交友需要用到錢。
大學生的生活費多少要結合實際情況來決定,不要盲目攀比。大家對此有什麼看法,歡迎留言討論。
8. 大學生平均生活費
所以,僅生存而言,飲食+網費+日常差不多是1000出頭。
再低的話,就需要多盤算才能度過每個月,一次同學聚餐都可能需要連著吃好幾次泡麵才能彌補回來。
所以有時候,我們會在一些關於討論大學生活費的話題下聽到有人吐槽:1000塊連飯都吃不飽吧。
甚至曾看過一則新聞,一位來自浙江義烏的媽媽發帖說每月給女兒1200元生活費,被女兒質問自己是否是親生的。
而一些生活費較高的,便會把評論區變成自己的秀場:剛開始我媽只給我1500,跟我媽鬧到了2000元,但還是覺得不夠。
其實在生活費的多少上,只要你的家庭條件可以負擔得起,每月花3000、5000都無可厚非,但作為大學生,已經成年的我們,拿著父母的辛苦錢過得再瀟灑也並不值得炫耀。
更重要的是,自己生活費低也千萬別自卑,只要能保證生存,就趕緊把更多時間精力花在提升自己上。
明明這時候沒啥錢還硬要去攀比,大概率不僅現在沒錢,以後也會沒錢,至少也會浪費你好幾年的光陰。。。
有人說現在大學生就是矯情,就是慾望太大,能力跟不上。
但我覺得人有慾望不是很正常嘛,估計只有人到了七老八十,在徹底看淡物質消費之前,絕大部分人的收入都很難匹配上自己的消費慾望。
愛美的女生,為了買一支口紅放棄一頓大餐並不能說明她敗家;
喜歡cosplay的同學,為了買一套時裝,省錢不坐地鐵去擠一個月公交也不代表她亂花錢。
年輕時能有點慾望,有點夢想,還願意為喜歡的事情去付出金錢、付出時間,其實是一件挺值得慶賀的事兒。
總之,只要這些消費在他們自己的承受范圍內,就沒有什麼可批判的!
只是在這個過程中,得學會適度的控制自己的慾望,不能變成啃老族,此外也得學習一點基本的理財知識。
就比如,如果分不清必要消費和不必要消費,無論每月我們有多少生活費都會覺得不夠。
必要消費簡單說就是那些能讓人先活下來的支出,吃飯、日常生活用品,包括固定的電話費網費都屬於這一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