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大學本科 » 李萍博士山東大學數學

李萍博士山東大學數學

發布時間: 2022-04-29 14:15:46

『壹』 誰有泰山博文中學老師的簡介。拜託各位大神

韓月玲 本科學歷 中教高級 泰安市優秀教師、教學能手 山東省教科研成果二等獎 國家級錄像課一等獎 多次執教國家級公開課 李萍 本科學歷 中教高級 山東省優秀教師 泰山區優質課一等獎 李東方 本科學歷 中教高級 泰安市優質課一等獎 泰山區「板書、板畫、板圖」三板比賽一等獎 孟凱 在讀研究生 中教一級 泰安市優秀教師 泰安市教育教學先進個人 宋其中 本科學歷 中教一級 泰山區優秀班主任 泰山區骨幹教師 泰安市優質課一等獎 楊超 年級組長 在讀研究生 中教二級 泰山區優質課一等獎 全國論文大賽一等獎 多篇文章在省級以上刊物發表 施聖君 校長助理 本科學歷 中教高級 泰安市優秀教師 泰安市政治骨幹教師、學科帶頭人 思想政治教學能手 趙紅霞 校長助理 團委書記 本科學歷 中教二級 泰安市優質課一等獎 區體育先進工作者 全國少年科學院優秀科技輔導員 孔祥河 教務處主任 本科學歷 中教高級 泰安市優秀教師、教學能手 多次獲國家級論文一等獎 省作家協會會員 中國徐特立研究學會」特約研究員 「全國和諧教學」實驗課題優秀負責人 仇道路 德工處主任 初三年級組長 本科學歷 中教高級山東省青物會理事,市教學能手,區教研先進個人 山東省優質課一等獎 全國初中物理應用知識競賽優秀指導教師 田立倫 辦公室主任 本科學歷 中教高級 全國「十佳語文教師」 山東省課堂效率講課比賽一等獎 山東省優質課一等獎 賈梅勤 本科學歷 中教高級 泰山區優質課一等獎 多次獲國家級英語競賽優秀輔導員獎 封香 本科學歷 中教高級 2004年泰山區中考數學第一名 全國數學奧賽金牌教練 宋宇 總務處主任 本科學歷 中教高級 全國物理奧賽優秀輔導員 市創新大賽一等獎 崔建華 本科學歷 中教高級 市教學能手 泰山區優質課一等獎 劉敏 本科學歷 中教高級泰安市優質課一等獎 泰安市論文評選一等獎 胡秀愛 本科學歷 中教高級 泰安市優質課一等獎 泰山區論文評選一等獎 全國英語競賽優秀輔導員 程雪芳 本科學歷 中教高級 泰安市優質課一等獎 全國「希望杯」數學競賽優秀輔導員 韓英 本科學歷 中教高級 泰安市論文評選一等獎 泰安市優質課一等獎 多次獲國家級英語競賽優秀輔導獎 董軍 本科學歷 中教高級市級骨幹教師 多篇論文在國家級刊物上發表,「希望杯」數學競賽優秀輔導員 全國數學聯賽優秀指導教師 張弘弢 本科學歷 中教高級 泰安市優質課一等獎 山東省物理創新大賽一等獎 全國物理奧賽金牌教練 李瑞梅 本科學歷 中教高級 市教學能手 省級論文一等獎 寧尚雨 本科學歷 理學學士 中教一級 泰安市優質課一等獎 山東省課件製作二等獎 景英 在讀研究生 中教一級 市教學能手 山東省優質課二等獎 葉金梅 研究生學歷 中教一級 寧陽縣優質課一等獎 市教學能手 潘虹 本科學歷 中教一級 新泰市教學能手 泰安市優質課一等獎 祝靜遐 在讀研究生 中教一級 山東省優質課一等獎 山東省教學能手 全國化學奧賽優秀輔導員 范麗芹 本科學歷 中教一級 泰安市優秀教師 泰安市優質課一等獎 侯曉燕 在讀研究生 中教一級 市級優秀教師、優秀班主任 王仁濤 本科學歷 中教一級 新泰市優秀班主任 泰安市優質課一等獎 山東省優質課一等獎 潘殿元 研究生學歷 中教一級 寧陽縣優秀班主任 泰安市優質課一等獎 朱成鵬 初二級部年級組長 在讀研究生 中教二級 泰山區優質課一等獎 泰山區優秀教案一等獎 山東省物理課件一等獎 國兆亮 研究生學歷 中教二級 泰山區優質課一等獎 全國首屆英語聽力大賽優秀輔導員 殷海永 在讀研究生 中教二級 泰安市優質課一等獎 全國計算機等級考試三級 劉華 研究生學歷 中教二級 文學學士 泰安市論文一等獎 寧陽縣優質課一等獎 嚴飛 本科學歷 中教二級 泰安市「十優」歌手 泰山區教師基本功比賽一等獎 劉敏紅 本科學歷 中教二級 泰山區優質課一等獎 張叢叢 本科學歷 國家一級運動員、運動按摩師 社會一級指導教師,國家二級田徑裁判、足球裁判、體操裁判 安東升 本科學歷 優秀美術輔導教師 楊紅 本科學歷 英語專業四級 全國計算機等級考試二級 全國英語競賽優秀輔導教師 侯婷婷 本科學歷 大學英語四級 全國計算機等級考試三級 信息技術優秀輔導教師 以上是我所能查到的全部教師了。

求採納

『貳』 李萍姐姐多長時間木看你的作業了

1.2÷(60%-30%)
=1.2÷30%
=4小時
全部作業用了4小時
4×60%=2.4小時數學作業用了2.4小時

『叄』 急求經濟類參考文獻

1] 簡東平. 盈利能力分析指標改進的思考[J]. 湖北財經高等專科學校學報 , 2001,(05) .
[2] 劉建英. 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分析評價探討[J]. 交通財會 , 1999,(09) .
[3] 王富強,徐靜珍. 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分析[J]. 財會月刊 , 2004,(23) .
[4] 劉淑蓉. 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分析研究[J]. 重慶商學院學報 , 2000,(04) .
[5] 張濤. 我國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分析內容與途徑[J]. 黑龍江財會 , 2002,(03) .
[6] 黃賢玲,吳俊文. 試析股份制企業盈利能力指標[J]. 高等函授學報(自然科學版) , 2001,(01) .
[7] 李萍,肖惠民. 企業盈利能力評價指標的改進與完善[J]. 廣東金融學院學報 , 2003,(05) .
[8] 黃明,郭大偉. 淺談企業盈利能力的分析[J]. 林業財務與會計 , 1997,(03) .
[9] 王彤. 對財務評價盈利能力分析指標設置有關問題的探討[J]. 中國工程咨詢 , 2003,(05) .
[10] 許秀蓉. 影響企業盈利能力的因素分析[J]. 江西廣播電視大學學報 , 2003,(02)

『肆』 山東農業大學李萍老師是什麼院的

你找的是李平老師吧?李平老師以前是生科學院12級輔導員,現在已經調去體藝學院了。

『伍』 大連理工大學計算機專業考研都要考什麼科目

考試科目為思想政治理論、外國語、數學一、計算機學科專業基礎綜合(數據結構45分、計算機組成原理45分、操作系統35分和計算機網路25分等學科)。計算機專業考研屬於全國統考,各個學校的考試科目都相同。

考研政治、考研英語、考研數學為全國統考,其中考研英語分為考研英語一和考研英語二。考研數學分為考研數學一、考研數學二、考研數學三。其中針對工學門類的為數學一、數學二,針對經濟學和管理學門類的為數學三。

(5)李萍博士山東大學數學擴展閱讀

考研科目共四門:兩門公共課、一門基礎課(數學或專業基礎)、一門專業課。兩門公共課:政治、英語。一門基礎課:數學或專業基礎。一門專業課(分為13大類):哲學、經濟學、法學、教育學、文學、歷史學、理學、工學、農學、醫學、軍事學、管理學、藝術學等。

其中:法碩、西醫綜合、教育學、歷史學、心理學、計算機、農學等屬統考專業課;其他非統考專業課都是各高校自主命題。思想政治理論、外國語、大學數學等公共科目由全國統一命題,專業課主要由各招生單位自行命題(加入全國統考的學校全國統一命題)。

『陸』 王黎明是誰

王黎明目錄
1、計量地理與地理計算專業委員會副主任
2、作家
3 .清華大學教授
4.山東藝術學院美術系副教授
5.新疆人民出版社漢編部副主任
6.河南科技大學 教師
7、貴州省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主任
8.南京醫科大學附屬南京第一醫院副院長

[編輯本段]1、計量地理與地理計算專業委員會副主任
博士,碩士生導師。1963生,四川廣安人。1984年於西南師大獲學士學位,1989年於華東師范大學獲碩士學位,1995年於中國科學院地理研究所獲博士學位。 中國地理學會計量地理與地理計算專業委員會副主任、中國自然資源學會自然資源信息系統專業委員會副主任。 主要研究領域為人地系統機理與模擬,研究重點包括人地系統時空數據集成、人地系統演替過程模擬、區域可持續發展與區域規劃。發表論文40餘篇。
在研項目包括科技部「十五」攻關項目子課題「基於公里格網的中國可持續發展空間態勢分析」(2004BA608B-2)、863項目「區域遙感——經濟信息空間集成模型系統和應用示範」(2003AA131090)、科技部基礎性項目「多目標區域規劃信息空間整合方法研究」(2003DIB2J102)等。
代表論文
王黎明、楊燕風等,三峽庫區退耕坡地環境移民壓力研究,地理學報,56(6),2001
王黎明、關慶鋒等,全球變化視角下人地系統研究面臨的幾個問題探討,地理科學,23(4)2003
王黎明、毛漢英等,中國沿海地區可持續發展能力定量研究,地理研究,19(2),2000
王黎明、馮仁國等,可持續發展指標相關性分析及其降維模型研究,地球科學進展,16(6),2001
Wang Liming, Wenhui,1 Km Grid Spatial Data Platform for Regional Man-land System,The proceedings of the Chinese Association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1(1), 2004。
代表著作
王黎明,區域可持續發展——基於人地關系地域系統的視角,中國經濟出版社,北京,1998年
王黎明,王力,「風水」中的科學與迷信,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1991年。
[編輯本段]2、作家
(圖)
筆 名: 棠棣
性 別: 男
出生年月: 1963/2
民 族: 漢族
1963年出生,童年在沂蒙山區和兗州農村度過。當過兵,做過礦工,現從事報紙副刊編輯工作。1982年開始發表作品、陸續在《詩刊》、《人民文學》、《中華散文》、《散文》等幾十種報刊發表大量詩歌散文,作品收入多種選本。發表作品有《男子漢的五月》廣西人民出版社1988年3月出版;《孤獨的歌手》中國和平出版社1989年4月出版;《鄉間音樂》中國戲劇出版社1996年8月出版;《藍色陰涼》作家出版社1997年12月出版;代表作:《照耀》(組詩)發表在《人民文學》1999年11月;《貓眼一線日當午》(散文集)收入發表在《中華散文》、《天涯》、《北京文學》、《散文》等刊物,發表的散文隨筆近百篇,其中《人民文學》2000年第4期集中發表6篇。《滴水之聲》由《新華文摘》2000年6期轉載。《文學魯軍新銳文叢·王黎明卷·貝殼說》2001年12月由山東文藝出版社出版,收入近20年創作的詩作190首。
[編輯本段]3 .清華大學教授
教授,博士生導師。於1987、1990、1993年分別獲得清華大學電機工程系高電壓專業工學學士、碩士、博士學位。1993年後留校任教於清華大學電機工程系。93年---97年任清華大學電機系講師,94年---98年任清華大學電機系高壓教研室副主任,1997.6年晉升為清華大學副教授。1998年5月至1999年10月,在英國曼徹斯特大學理工學院(UMIST)做博士後及Research Fellow,2002.3年晉升為清華大學教授, 現為中國電工技術委員會電工陶瓷專委會委員和中國電機工程學會高電壓新技術分專委會委員兼秘書;深圳市政府節能專家委員會委員和機電學科組組長,長期以來從事高電壓外絕緣和電工電能新技術的研究。2003.4年起在清華大學深圳研究生院工作,作為學科帶頭人之一,負責籌建清華大學深圳研究生院的能源與電工新技術工程中心。籌建的學科研究方向強調本部電機系學科群的綜合交叉優勢,並以此為基礎建立了電工新技術及應用、新能源及電力新材料技術、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三大學科研究平台。 該中心學科規劃涉及;脈沖功率、等離子體技術的研究及其新應用、電力系統智能化監控及在線監測技術、電力系統和輕型及柔性輸電技術、新型清潔能源技術,、電磁兼容、電力絕緣新材料等學科方向。主要研究經歷有;作為項目負責人和主要實施者承擔了國家級重點工程子課題項目研究工作六項;即我國最高電壓等級750kV(交流),500kV(直流)高海拔輸變電系統外絕緣設計和絕緣子選型研究、青藏鐵路4000至5000米高海拔地區110千伏輸變電工程關鍵技術研究、我國首條500kV、330kV(高海拔地區)、220kV緊湊型線路工程關鍵技術研究。作為項目負責人和主要實施者承擔了國家七五,八五,九五攻關子科題項目三項,省部級重點項目和國家自然基金項目共九項。 作為項目負責人和主要實施者還承擔了各種橫向課題五十多項。獲得的主要科研獎勵有;國內獎;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二項(即「高壓合成絕緣子」和「500kV緊湊型線路工程」);省部級科技進步一等獎一項(「500kV緊湊型線路工程關鍵技術的研究」 獲原國家電力公司科技進步一等獎),省部級科技進步二等獎三項 (「防污閃塗料應用技術」獲天津市科技進步二等獎:」「220kV緊湊型線路工程關鍵技術的研究」 獲原國家電力公司科技進步二等獎; 「超高壓合成絕緣子」 獲原國家教委科技進步二等獎) ;省部級科技進步三等獎三項(「管道絕緣接頭」獲北京市科技進步三等獎;「HXS棒型懸式絕緣子的推廣應用」獲原電力部科技進步三等獎,中國電力科學技術三等獎)。國外獎;「工頻預電壓下空氣間隙超作過電壓特性研究」 1999年度獲得英國皇家電氣工程師協會(IEE council)科技教學進步獎。到2003.4月為止發表論文情況有;共96篇,其中國外刊物、國際會議、國內核心刊物共發表論文總數78篇,在發表的論文中被SCI收錄1篇,EI收錄29篇,ISTP收錄22篇;國內和國際會議論文中,獲國際會議優秀論文獎2篇,其中在CIGRE 2002 GROUP 33中發表論文二篇,國內會議優秀論文獎5篇。
[編輯本段]4.山東藝術學院美術系副教授
(1955.10—)山東文登人。擅長雕塑。1975年畢業於煙台輕工業學校,後任煙台工藝美術工廠美工。1982年畢業於浙江美術學院雕塑系。現為山東藝術學院美術系副教授。作品《金秋》入選首屆全國城市雕塑設計展;《藍色時期》入選第八屆全國美展,《歲月的牛》入選第九屆全國美展。出版「金手指美術叢書」《雕塑》。
[編輯本段]5.新疆人民出版社漢編部副主任
副編審。男,漢族,1948年10月出生,山東黃縣人。新疆人民出版社漢編部副主任。1975年畢業於新疆大學中文系。出版了《烏孜別克民間故事》、《維吾爾民族民間謎語》二部譯著;在報刊上發表過《雞蛋奏鳴曲》、《思精文自好》等報告文學和雜文作品;還翻譯發表了《延安抒懷》、《塔伊爾與住合提》、《金發少年》、《兩只箱子》、《熊力士》等文學和民間文學作品若干篇。編輯圖書約90種(計1500萬字),期刊8種,復審書稿40餘種。其中《哈薩克民間故事》等書獲全國民間文學獎、自治區民間文學獎,自治區哲學社會科學、自治區新時期評文學作品獎。

[編輯本段]6.河南科技大學 教師
(1976.8-),男,漢族,山東省日照市人,中共黨員,博士。現任河南省遺傳學會理事兼任植物遺傳分會委員,河南科技大學農學院學術委員會委員,種子科學與工程系副主任。獲得河南省科技進步二等獎、河南省教育廳二等獎、洛陽市科技進步一等獎各1項,參加選育小麥新品種1個,玉米雜交種1個,在《中國農業科學》、《實驗生物學報》、《作物學報》等刊物發表學術論文20餘篇。
二、研究領域與方向:
主要從事利用遠緣雜交、染色體工程等現代生物技術與方法進行植物遺傳改良研究及其作物新品種的選育工作。
三、工作學習經歷:
1995.9-1999.7山東農業大學 農學師范 本科學士畢業
1999.7-2002.3 洛陽農業高等專科學校 教師
2001.9-2006.7 山東農業大學 作物遺傳育種 碩博連讀 博士畢業
2002.3-至今 河南科技大學 教師
四、學術及其科研成果
(一)科研成果
1、豫審小麥新品種「金豐3號」的選育,2006年獲河南省教育廳科技成果二等獎
2、高產、優質、廣適玉米單交種豫玉28的選育與推廣,2006年獲洛陽市科技進步一等獎
3、高產、優質、廣適玉米單交種豫玉28的選育與推廣,2006年獲河南省科技進步二等獎,
(二)近期發表論文
1.王黎明,林小虎,張平傑,張志雯,王玉海,趙逢濤,高居榮,李文才,李興峰,王洪剛.小麥-中間偃麥草二體異代換系山農0095的選育及鑒定,中國農業科學,2005,38(10):1958-1964.
2.王黎明,林小虎,趙封濤,王洪剛.中間偃麥草的染色體組及其優良基因向普通小麥的轉移,中國草地,2005,27(1):57-63.
3.王黎明,林小虎,趙封濤,鄭曉雯, 高居榮,李興峰,王洪剛.一個小麥-中間偃麥草異代換系的形態學和細胞學鑒定,西北植物學報,2005,25(3):441-447.
4.王黎明,劉樹兵,李興鋒,王洪剛.小麥黃矮病抗性基因及其鑒定研究進展.麥類作物學報,2003,23(3):123-127.
5.林小虎,王黎明,李興鋒,趙逢濤,高居榮,李文才,陸文輝,王洪剛.抗白粉病小麥-中間偃麥草雙體異附加系的鑒定,植物病理學報,2005,(1):111-116.
6.趙逢濤,王黎明, 李文才,林小虎,李興鋒,高居榮,王洪剛.小麥-中間偃麥草雙體異附加系的選育和鑒定.實驗生物學報,2005,38(2):133-139.
7.林小虎,王黎明,李興鋒,陸文輝,趙逢濤,李文才,高居榮,王洪剛.抗白粉病八倍體小偃麥和雙體異附加系的鑒定,作物學報,2005,31(8):1036-1041.
8.林小虎,李興鋒,王黎明,陸文輝,王洪剛.麥類作物體細胞基因組原位雜交(GISH)效果影響因素的分析.實驗生物學報,2005,38(2):126-132.
9.林小虎,李興鋒,王黎明,趙逢濤,王洪剛.禾本科小麥族三個物種的核型及進化關系分析.中國草地,2005,27(2):22-26.
10.陸文輝,林小虎,李興峰,王黎明,陳寅初,王洪剛.抗條銹小濱麥易位系的鑒定.作物學報,2005,31(1):88-91
11.張志雯,陳於和,王黎明,李興鋒,王洪剛.小麥-簇毛麥種質系『山農030713』的細胞學和SSR鑒定.西北植物學報,2006,26(5):921-926.
12、張富厚,王黎明,鄭躍進,馬占強,韋淑亞.不同種植密度對亞有限大豆主要性狀的影響. 河南農業科學,2006,12:44-50.
13、王黎明,朱玉麗,李興鋒,劉樹兵,王洪剛。染色體顯微切割技術及其在植物中的應用研究進展,西北植物學報,2007,27(5):1047-1053。
14、王黎明,李萍,王合堅,王洪剛。早熟型小麥種質系山農0057的選育及其細胞學鑒定,河南農業科學,2007,11:27-29,32。
15、王黎明,王合堅,李萍,王洪剛。小偃麥種質系「SN0606」的形態學和細胞學分析,安徽農業科學,2007,35(18):8825,8829。
16、李萍,王黎明,李本,王洪剛。小麥異代換系的選育及其應用研究進展,安徽農業科學, 2007,35(13):3824-3825。
17、王黎明,李興鋒,劉樹兵,王洪剛。普通小麥(T. aestivum)微衛星在中間偃麥草(Thinopyrum? intermedium)中通用性研究,華北農學報,2007,6:1-3。
18、王黎明,王合堅,李萍,王洪剛。抗白粉病小偃麥種質系SN996221的選育與鑒定。種子,2008,2:
五、承擔課題
1、河南科技大學博士啟動基金(09001130), 10萬,2006-2011, 主持
2、中間偃麥草中與小麥產量相關性狀基因的鑒定、分子標記與染色體定位(30571156),國家自然科學基金,27萬,2006.1-2008.12,參加(第二位)。
3、小麥多屬雜交後代的分子細胞遺傳學研究(30671300),國家自然科學基金,8萬,2006,參加。
4、中間偃麥草中與小麥產量相關性狀基因的分子標記與染色體定位,河南省自然科學研究計劃項目(2008B210004),2008.1-2009.12,主持。
5、中間偃麥草中與小麥產量相關性狀基因的分子標記與定位,河南科技大學校基金項目(2007ZY017),1萬,2007.1-2008.12,主持。
6、農學專業遺傳育種類課程教學體系的優化與改革,河南科技大學2007年教學改革計劃項目(2007Y-055),0.8萬,2007.1-2008.12,主持。
[編輯本段]7、貴州省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主任
1950 年6月生,貴州貴陽人, 1968 年 12 月參加工作,中共黨員,中央黨校研究生學歷,高級經濟師。 1968年後在貴州省威寧縣小海公社知青。1971年後任水城鋼鐵廠工人、車間副主任、軋鋼廠副廠長、第一軋鋼廠廠長。1983 年後在昆明工學院管理工程系管理工程專業學習。1992年後任水城鋼鐵公司經理助理、副經理、黨委常委。1997 年後任水鋼(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董事、副總經理、黨委常委。2000 年1月後任水鋼(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總經理、黨委副書記。 2003年12月任貴州省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主任、黨委副書記。
[編輯本段]8.南京醫科大學附屬南京第一醫院副院長
男,1955年生於江蘇南京。現任南京醫科大學附屬南京第一醫院副院長、骨科主任、碩士生導師、骨科主任醫師、南京醫科大學外科學教授,兼任衛生部內鏡培訓基地主任、專業技術委員會專家、中國康復醫學會骨與關節及風濕病專業委員會委員、第五屆華裔骨科學會理事暨關節外科分會理事、中國醫葯生物技術協會計算機輔助外科技術分會委員、江蘇省心理衛生學會常務理事,江蘇省衛生法學會理事,中華醫學會江蘇省人工關節學組委員、中華醫學會江蘇省南京市骨科學會副主任委員,南京市骨科質控委員會主任委員,《南京醫科大學學報》編委會委員、《中國組織工程與臨床康復雜志》常務編委等職務。江蘇省醫療衛生領域難得的集醫技、醫德和組織能力全面發展的人才,在醫院的醫療、教學、科研、學科建設及抗震救災等工作中做出了較突出的貢獻。

『柒』 潘曉婷是不是李萍

不是。
潘曉婷,1982年2月25日出生於山東省濟寧市,中國職業檯球花式打法選手,畢業於上海交通大學。1997年開始接觸檯球,是中國檯球界第一位獲得世界錦標賽冠軍的選手,10次9球世界冠軍記錄保持者。1998年參加中國北京第一次舉辦的女子「九球」賽榮獲冠軍。從1998年到2000年,潘曉婷在中國國內保持不敗,2000年連續榮獲6項全國冠軍。2002年11月,在第35屆日本大阪九球公開賽上榮獲女子組冠軍。2007年5月在台灣舉辦的安利杯世界女子錦標賽中獲得冠軍,是中國檯球界第一位獲得世錦賽冠軍的選手。
李萍,出生於山東省青島市,中國內地女演員。代表作包括《大宅門》,《奮斗》,《我的青春誰做主》,《夏洛特煩惱》,《七月與安生》等。因在《奮斗》等多部影視作品中成功塑造了母親形象,而被稱為星媽專業戶。2018年,李萍參演的電視劇《遠大前程》在湖南衛視播出。

『捌』 李萍和王麗到新華書店去買書他們選中了同一本書可是他們帶的錢都不夠李平差三

答案就是4.5元

『玖』 張永志的長安大學地測學院教授

張永志,男,漢族,1961年出生,地質測量工程專家。長安大學地測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1980~1984年就讀於武漢測繪科技大學大地系,獲大地測量專業工學學士學位;1984~1987年在雲南省地震局從事中美合作項目:激光地磁聯測及有關的數據處理和分析研究工作;1987年9月就讀於中國科技大學研究生院地學部,1988年9月在中國地震局地震研究所從事重力場時空變化及地殼形變方面的理論研究,1990年7月獲地殼形變專業理學碩士學位;1990年8月在中國地震局第二地形變監測中心從事重力測量、GPS觀測及其有關形變理論的研究工作;1991年任工程師,1996年任高級工程師,1997年擔任碩士生導師,2001年在西北工業大學獲固體力學專業博士學位。2002年調長安大學地測學院測繪科學與工程系從事教學及研究工作。2002年任副教授, 2004年12月晉升為教授、2006年擔任博士生導師。目前主要從事GPS、DInSAR、固體地球物理、大地測量等方面的教學與研究。已發表學術論五十餘篇,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參與完成國家及各部級科研項目二十餘項。獲得各種獎勵十餘項。
教學情況
近三年來,為測繪工程及相關專業本科生主講專業核心課程「大地測量學基礎」,周學時數為4學時,3屆學生共200人;指導本科生控制測量實習,學生總人數300餘人;指導本科生畢業設計,學生人數共22人。同時為本科生主講了《重力測量》、《測繪專業英語》、《GPS測量原理及應用》等課程。連續3年為本科生講課、指導教學實習、指導畢業設計,年完成的平均教學工作量在400學時以上。
學術研究
在科學研究方面,先後承擔、參與完成過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地震聯合科學基金;國家大型科學工程;「八五」 、 「九五」 國家科技攻關課題;重點實驗室開放研究基金等國家、省部級重大科研任務10多項。
研究成果分別獲得部級科技成果獎三等獎一項;局級科技成果一等獎一項,局級科技成果二等獎三項、四等獎一項。
在《地震學報》、《地殼形變與地震》、《西北地震學報》等國內核心期刊發表學術論文四十餘篇。其中,一篇論文獲得中國地震學會李善邦青年優秀地震科技論文獎二等獎,一篇論文獲得陝西省測繪學會第九次綜合性學術年會優秀論文二等獎等。
近年來發表的主要論文
張永志,崔篤信,王琪等 利用GPS資料研究區域應力場變化地震活動,地震學報,2000,22(4):449-456
張永志,王雙緒,河西地區地殼的垂直形變的小波分析結果與中強震關系研究,地震學報,1998, 20(2):150-157
張永志,王文萍,梁偉鋒,地殼損傷狀態的重力頻域反演研究 ,地震學報, 1998, 20 (3):322-326
張永志,李輝,張伯宏,孕震過程中重力位、重力、重力梯度變化的數值模擬研究,地震,2002,22(2)35~42,第一作者
張永志,梁偉鋒,祝意青,麗江7.0級地震過程的重力變化與小波分析,西北地震學報,1999,21(2)149- 155
張永志,朱桂芝,王琪等,新疆伽師地區地應力的GPS損傷模擬研究,西北地震學報, 2000,22(4):386-389,第一作者
張永志、孫和平、王衛東,利用GPS觀測研究新疆伽師地區的水平變形特徵,地震研究,2004,27(2):179-183,第一作者
張永志,王衛東,青臧高原東北緣斷層活動變形的模擬研究,大地測量與地球動力學,2004,24(1):63-67
張永志,張克實,地震孕震過程的重力變化研究,地殼形變與地震,2000,20(1):8-6
張永志,王文萍,朱桂芝,損傷地殼中應力場變化與地震活動,地殼形變與地震,2001, 21(1):53-60,第一作者
張永志等,河西重力變化的小波分解與地震活動關系研究,地殼形變與地震,1997,Vol.17,No. 3,第一作者
張永志,王慶良,朱桂芝,火山地區重力場變化的數值模擬,大地測量與地球動力學, 2003,23(2)69-73
張永志,朱桂芝,祝意青,利用重復重力觀測研究地震活動與地殼的損傷演化過程,地殼形變與地震,2001,21(3)14-21
張永志、胡斌、程宏賓,應用GPS觀測研究青臧高原東北緣應力場變化,長安大學學報(地球科學版),2003,25(4):80-84
Yong- Zhang et al, Relationship between regional stress field variation and earthquake activities from GPS data, ACTA Seismologica Sinica, Vol.13,No.5,pp483-490,2000.
Yong- Zhang and Shuang-xu Wang, The research on relationship between wavelet transform on vertical deformation and moderate earthquake in Hexi region, Gansu,Province, ACTA Seismologica Sinica, 1998,Vol.11, No.2 ,179-188
Yong- Zhang et al. The Inverse Study of Damage State in Earth Crust with Gravity Data in Frequency Domain, Strength Theory: Application, Development& Prospects for 21st century. M..H.YU and S.C. FAN(Eds.),Science Press, Beijing, new York. 1998,987-993,
Yong- Zhang et al. The Inverse Study of crustal Damage State with Gravity Data in Frequency Domain,1998,Vol.11, No.3 ,381-385,ACTA Seismologica Sinica,第一作者
祝意青,張永志,胡斌,永登5.8地震前後重力場動態圖象特徵研究,1999,Vol.19, No.1,地殼形變與地震,第三作者
胡亞仙、施行覺、王慶良、張永志,騰沖火山區地表垂直形變分析,2003,Vol.23, No.2,大地測量與地球動力學
張永志,損傷裂紋對地殼形變的影響研究,中國地震學會成立20周年紀念文集地震出版社(陳運泰主編),1999.
王衛東、張永志等,1995年臨5.0級地震Q值的時間變化特徵,2004,第3期,地震地磁觀測與研究
王衛東,張永志等,渭河斷裂盆地及臨近地區地震活動的深部背景,2004,第3期,地球科學與環境學報
王衛東,張永志等,陝西關中及鄰區地震的震源參數研究,2004,第3期,地震研究
王衛東,張永志等,渭河斷裂盆地及臨近地區Q值速度場分布特徵與地震活動性,2004,第3期,山西地震
張永志,王衛東,祝意青,昆侖山口西8.1級地震前重力變化,2003,第3期,地震學報,地震學報
張永志,王衛東,李萍,INSAR圖象的最小范數法相位解纏研究,2005,第1期,地球科學與環境學報
祝意青等,Gravity variation before Kunlun mountain pass western Ms=8.1 earquake,2003,第3期,ACTA Seismologica Sinica,第六作者
張永志,王衛東,祝意青,青藏高原東北側斷層活動引起的地殼三維變形與重力場變化研究,2004,Vol.25, No.5,地球學報
張永志,王文萍,牛安福,華北定點形式的小波分析與地震活動研究,地殼形變與地震,1999, 19 (3):48-54
張永志,地震過程中地形變的Lyapunov指數變化,地殼形變與地震,1993,Vol.13 ,No.3
王雙緒,張永志等,兩次強震過程中垂直形變分維特徵研究,地殼形變與地震, 1993,Vol.13 ,No.4
張永志,震前地殼的動力學超熵變化,地殼形變與地震,1992,Vol.12 ,No.4
張永志,有誤差數據的最佳斯托克斯積分,地殼形變與地震,1991,Vol.12 ,No.4
張永志,粘性力在地形變動力學模型演化中的作用,西北地震學報,1994,Vol.16 ,No.4
張永志等,地震過程形變能的演化特徵,地震研究,1994,Vol.17 ,No.2
張永志,王雙緒,河西地區幾次強震前的垂直形變分維特徵研究,內陸地震,1993,Vol. 7 ,No.3
張永志,祝意青,孫偉利,北祁連地區震前重力場變化及其動力學特徵,高原地震,1992,Vol.4 ,No.3
張永志等,九泉5.4級地震前後重力變化特徵及預報探討,1992,流動重力通訊
張永志等,垂直地殼運動的均衡失穩條件的探討,內陸地震,1992,Vol.6 ,No.1
張永志,利用空間張永志測地資料研究地殼應力場變化與損傷過程,2001,西北工業大學博士學位論文
王衛東,張永志等,臨猗5.0級地震前後Q值變化特徵研究,地球科學與環境學報 2005,第1期:70-72
張正濤、張永志,GPS觀測研究青藏東北緣水平變形特徵,測繪與空間地理信息,2005,第三期:6-8
張永志等(1)利用GPS資料反演祁連山斷層的三維滑動速率,大地測量與地球動力學,26(2):31-35,2006
張永志等(1)三軌法DInSAR 觀測確定區域的垂直變形,地震研究,29(3):281-285,2006
科學研究方面的成果
1、2007.1-2009.12,斷層錯動的不均勻分布於地面變形的關系研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主持人
2、1998.1-2000.12,國家自然科學基金49774214,利用空間測地技術研究地殼的損傷演化過程,主持人
3、1996.5-1998.5,地震聯合科學基金96100,區域重力變化的小波分析與震源過程的時——頻反演研究,主持人
4、1998.8-2000.5,國家九五攻關項目96-913-07-03,伽師強震群區及帕米爾東北側現代構造運動和地形變的GPS監測, 主要參加者
5、1996-1998,國家九五攻關項目96-913-04-01-03,重力場動態圖象及其與強震關系的研究, 主要參加者
6、1996-2001,國家地震局九五重點項目9510,國家大型科學工程《中國地殼運動觀測網路》, 中國地震局技術專家組成員
7、1997.5-1999.5,地震聯合科學基金197066,地震中短期前兆的力學特徵與綜合檢測技術,主要參加者
8、1996-1997,中國地震局第二第形變監測中心,小波分析在重力、形變數據處理中的應用研究,主持人
9、 2003-2004,山東省基礎地理信息與數字化技術重點實驗室開放研究基金(測繪基礎研究),DINSAR在垂直形變監測中的應用研究,主持人
10、2002-2004,陝西省交通廳,公路邊坡災害一機多天線GPS監測系統研究,參與
11、2002-2004,陝西省計委,黑河引水工程庫岸滑坡變形監測,參與
12、2002-2004,長安大學, GPS定位原理及精品課程,主要參與
13、2002-2004,教育部,基於地球動力學的地殼運動連續形變場研究與應變場,主要參與
14、2002-2005,美國國家基金,GPS測定喜馬拉雅山板塊與地殼形變,主要參與
15、2005-2008交通部西部交通項目,基於網路的GPS單點精密定位及一機多天線在交通中的應用研究,主要參與
獲獎情況
2002.10 2002年中國地震局防震減災優秀成果獎三等獎(200213602),中國地震局利用空間測地技術研究地殼的損傷演化過程,第一
2000.9 李善邦青年優秀地震科技論文獎二等獎,中國地震學會利用GPS資料研究區域地殼應力場變化與地震活動關系,第一
1998.3 第九次綜合性學術年會優秀論文獎二等獎,陝西省測繪學會麗江7.0級地震過程的重力變化與小波分析,第一
2001.6 二○○一年度基層防震減災優秀成果二等獎(20013601),中國地震局二測中心
區域重力變化的小波分析和震源過程的重力時——頻域反演研究,第一
2002.4 二○○二年度基層防震減災優秀成果一等獎(20023601),第十四,1999-2001年度地震趨勢研究報告,中國地震局二測中心
2002.4 二○○二年度基層防震減災優秀成果一等獎(20023603),第一,利用空間技術研究地殼的損傷演化過程,中國地震局二測中心
1998.4 一九九八年度基層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9813602),第一, 中國地震局二測中心
孕震過程中形變能的累積判據研究
2003.4 二○○三年度基層防震減災優秀成果二等獎,第三, 中國地震局二測中心,北祁連——河西地區流動重力觀測、預報研究
1991.12 全國青年地震科技優秀論文二等獎,獨著, 中國地震局學術委員會均衡地殼運動的失穩條件探討
1991.8 第四屆西北地區地震工作學術研討會優秀論文, 獨著,均衡地殼運動的失穩條件探討, 第四屆西北地區地震工作學術研討會
1995.3 一九九五年度基層科技進步四等獎,(953602),第一, 中國地震局二測中心垂直地殼運動的均衡失穩條件探討

『拾』 青年與社會的目錄·2014年 19 期

中國多項民生改革加速落地29省份啟動「單獨二孩」
事業單位養老金並軌破題15省城鄉養老保險完成並軌
學會寬容
淺論大學生黨員如何加強黨性修養 高玉芝
黨的三代領導人關於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論述及啟示 胡忠浩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融入高校學生黨員教育管理的問題研究 張家銥,付建波
「以人為本」理念下大學生預備黨員教育途徑的思考 張立
社區環保的社會工作介入 江董玉
加強黨建促進供電企業營銷服務工作水平的提升 黃超波
群眾路線在思政教學實踐中的運用 崔可偉
推進機關黨建與行政工作的有機結合 沈季
新時期高校黨建帶團建工作的思考 丁毅,楊鑒福
保持大學生黨員先進性應強化黨員意識 劉宇
多元文化背景下大學生黨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以淮陰師院城環學院為例 董旭冉
共青團組織發展與社會管理創新 趙穎
流動人口的社會服務管理及其優化 陳雲
淺談創新地勘單位黨建工作 鄧艷萍
淺談共青團組織如何更好地服務於青年創業就業工作 劉笑
群眾路線:實現中國夢的生命線 馬征
群眾路線背景下如何做好大學生的思想政治工作 張玥
群眾路線是黨的生命線和根本工作路線 劉西閣
新形勢下高校共青團組織建設探討 陳晶
在黨員幹部中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路徑研究 龐莉
貧困地區農村青年創業問題思考--以沅陵縣為例 李功員
在青年群體中開展「中國夢」教育初探 帥永平
中國文化視角下青年中國夢的實現路徑研究 王羚又
大學生兼職中的法律常識研究 林福燕
大學生校外租房的「始作俑者」 楊豐伃
高就業壓力視域下大學生社會適應力闡微 李鵬鴿
加強和改進高校青年教師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戴傑,胡惠蘭
淺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 嚴芳
淺析上海大學學生的責任感--由上海大學校訓談起 吳明龍
淺析外語專業青年教師在教學中的優勢與存在的問題--以阿拉伯語專業為例 隆婭玲
網路新媒體時代下大學生生命教育的探索 羅贛虹,李建軍,王輝
應用科技大學的人才培養體系研究 文華偉
運用自媒體提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的思考 聶東雪
大學生論辯式思想政治教育探析 劉海輝,張林
拓展訓練對大學生心理素質產生影響的研究 張志偉,張守忠,楊俊,焉石
淺談加強對青少年足球運動員的文化教育重要性 劉貴遠
誦讀國學經典,培養合格大學生 錢書新
淺談網路環境下大學生思政教育新途徑 李穎存
我國大學教育基金會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楊卓英,陳凱洪,黃瓊玲,戴江
大學生女寢室人際交往--男生入女寢案件的處理 金思
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策略研究 何江,楊志軍
儒家修身思想對當代大學生人格塑造的重要價值 程得中
提升成都學院大學生廉潔教育實效性研究 王煥舉
大學生信息消費的調查研究 段君瑞
關於大學生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的若干思考 張佩
紅色校史與校訓在大學生思政教育中的運用研究--以特色院校中北大學為例 楊亞君,檀躍宇
基於能力成熟度模型的大學生職業規劃教育研究 程文文
健身氣功對大學生身心健康影響的研究 王海虎
青年本質的三個邏輯追問 田茂嬌
團體輔導對大學生人際交往的影響 趙源,陳瑞,劉珂靚,牟若菲
形式與政策對大學生心理教育的作用 王麗華,楊丹,林昆,宋說講
以中國夢思想凝聚廣大國有企業青年員工 柳鵬
公證賠償責任過錯的認定及賠償范圍的思考--由北京方圓公證處賠償120萬元談起 姜曉鳳
實現擔保物權案件的實務問題探討--以非訟事件訴訟化為視角 張冠軍,梁田
略論我國現行繼承製度的不足與完善 陳宏亮
卡特爾案件中的化圓為方問題--以一個從業律師的角度看合規、罰款、寬大處理及其和解制度 德克·施羅德,洪鋆
論司法機關怠於履行職責的國家賠償責任 蘇雯雯
我國商業銀行破產清算的法律思考 王競,劉琳
我國行政許可後續監管的存在問題 韋鵬
再談外國軍艦在領海的無害通過權 張孝陽
芻議整風活動的法治化演進 張毓富
純經濟損失的現狀及立法方向 張群,吳其達,辛蘇文
互聯網維度下的版權侵權之舉證責任 臧曉圓
律師「死磕」現象分析 王文娟
國有企業思想政治工作在企業文化建設中的作用--「以吉林省森工集團為例」 李喬
論賦權視角下的企業社會工作的介入策略 賀靜
「職業打假人」與「誠實信用原則」的博弈 湯麗馨
論經濟法基本原則之國家適度干預原則 呂柏婷
論勞動規章制度和重大事項決定的產生形式 王虎華
司法解釋(一)實施後《涉外民事關系法律適用法》與「其他法律」的關系分析 譚舒
談談夫妻關系的內容與形式 李占傑
用人單位內部勞動規則研究 董文銳,蔡志海
行業企業參與高職教育的激勵機制研究 魏瑋
辯訴交易制度弊端研究 袁昊宇
當前國有企業工會工作面臨的問題及對策分析 庚馨傑
電商時代淘寶中小賣家營銷策略分析 張帆,於小燕
讀《沖突法的危機》有感 王冠楠
高密度電法物探技術在西北地區勘察中的應用研究 詹俊
構建我國民事強制律師代理制度的思考--以「適用范圍」為視角 季路璐
廣東省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三方參與主體滿意度研究 王珍珍,胡婷婷
國有企業思想政治教育激勵機制運用的問題及對策 李一驍
加強企業文化建設提升企業軟實力 胡軍
論「羈押必要性審查制度」--從監所檢察部門角度展開 李智瑞,李鐸月
論解決自然人國籍消極沖突的方法 李洪健
論虐待罪 姜雪燕,趙燕燕
論危害國際民用航空安全罪的新發展--以《北京公約》和《北京議定書》為視角 王婷
淺談知識產權法與競爭法的競合 楊濤
淺析媒介審判與司法審判的關系 牛妍
強制證人出庭作證制度存在的問題與建議 王崧年,李小傑
突發公共事件的處置及其基本原則 劉陽
消費者個人信息保護的法律規制研究 陳琦,文龍
新公司法對公司治理結構影響淺述 仝舒男
關於網路反腐的幾點思考 徐曉英
大連高校日語借詞流行語的使用狀況及大學生心態之研究 孫滕
「情境教學」--中學歷史教學中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實現的有效途徑 顧露露
川東北地區家長社會交際能力與中學生心理健康關系的調查研究 陳衛星,李慶曦
培養初中生數學審題能力的研究 靳玉民
醫學院校一年級學生心理健康狀況調查報告 徐娟
淺析高校圖書館「無書化」的發展趨向 黃海霞
高校教師評價激勵機制改革研究 曹榮莉
國外小班化教育發展 張鳳嬌,浦新
網路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困境與出路 牛得膘
新疆高校意識形態建設面臨的問題及對策 李厚建
高校黨員大學生的主體性教育工作 鄭業剛,黃俊會
成人高等教育中「自主學習、多維互動」型教學模式的思考 宮麗華,黃濤
從范疇化角度解讀英語習語 丁媛媛
校企合作形勢下高職院校學生教育管理工作淺析 餘生
高校女輔導員思想政治工作優勢及充分發揮優勢探析 胡紅婷,林威
探析高校輔導員如何改善大學生學風建設的對策 李楊
從學術制度角度談談教育改革的必要性 段雨欣
從語言經濟學角度看商務英語教學 白蘭
高等數學教育改革的實踐與探討 田仁碧
高職院校青春健康教育同伴教育模式的效果分析 李清
能力本位與高職英語聽說課堂的行動研究 王明琪
民辦高職院校黨員服務平台構建初探--以廣東創新科技職業學院創建「創新黨員服務中心」為例 藍瑞榮,麥韜芙
淺論高師聲樂教學的民族性建設 張天慧,李巧偉
淺談高校大學生入學教育研究的問題與對策 吳迪,周艷華,鄧銘,田立
職業院校學生禮儀素質培養研究 楊雯
淺析激勵理論在高校輔導員工作中的運用 王廣華
在科技人才培養中加強思想政治教育 劉敬
案例教學法在Office宏教學中的運用 楊滿
談如何把思想政治課與學生日常行為結合起來 羅傑祥
「國獎」何以助力地方高校發展 張凌,楊麗
「學教一體,自主合作」模式下的如何上好數學復習課 陸英華
《開明國語課本》對當前小學語文教育的啟示 王喆
創新教育背景下英語專業學生創新能力培養 許多文,林碧成
對黑龍江高校公共體育課滑冰課程的現狀分析 楊鎮江
輔導員應對高校學生突發事件的能力研究 徐曉寧
高校輔導員談心藝術探究 王琦
高校日語口譯教學現狀、發展和改革方向 王岩,李福貴
高校涉外工作者素質專業化的研究 徐匯飛
高校校園媒體的德育功用初探 周亮,付靜秋
高校校園媒體責任與發展問題初探 楊靜
高校院(系)級學生會發展的問題與對策 李曉,袁泰喆
高職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研究 姚又丹
關於《西方經濟學》在西部少數民族地區教學改革的研究 辛超麗,張景春
關於裝飾藝術設計教學的若干思考 王利君,楊英
基於反思性英語教學的實踐思考 倪博
基於以就業為導向的高職全程化就業工作體系構建 黃海燕
精品課程網站系統的構建初探 李素明,顧冬娟
課程社會學視域下學生評價活動的差異性分析 齊麗娟
略論高校輔導員的談心教育 趙李梅
普通高校跆拳道課程教學效果的問題分析--以山東科技大學為例 崔長松
淺論高校輔導員的職業認同 羅慶
淺談多媒體教學在解剖學教學中的利弊 陳海瑞
淺談高校實驗室維護與安全管理 李憲雄
淺談高職行業英語教學 王婷
淺談繪畫在中職生教學中的能動--素描課中的教與學 趙皖平
淺談課程及課程改革 朱蕾
淺談小學德育課程的生活化發展方向 鄒運秀
淺談英語翻譯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陳思悅
淺探技工院校學生的學業評價 夏卉榮,賈利軍
淺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機制創新 林松
淺析高職學校兵乓球教學的內容和方法 劉永平
讓學生快樂有效地學習字母--以PEP1 Unit2 Letters and Sounds教學片斷為例思考新教材下的字母語音教學 吳曉慧
任務型教學模式在大學英語聽說課教學中的應用 趙曼麗
社會語言學視角下的英語語言性別差異 李喬娜
試論高校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信任關系 蘇芳
試析做好高校國家助學金評選發放工作的意義 李鐵
斯坦福實驗對兒童教育環境的啟示 葉薇
談強化警體技能教學訓練的必要性 韓太日
探究新媒體在英語ESP教學中的優勢 王瑞
探討中學高級英語教學中的語境問題及處理對策 常蓉芳
拓寬高校畢業生就業門路的對策研究 林浩貴
新媒體環境下高職思想政治教育途徑創新 黃南學
新媒體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徐彥,李欽
英漢諺語的翻譯方法 鄭輝
語文教學中辛棄疾婉約詞意象分析 童雋姝
中外公共圖書館弱勢群體服務的對比研究 方秋香
貴州民族人口科學文化素質的歷史演進及其影響--以貴州17個世居民族為分析對象 肖倩
現代慈善觀培育途徑淺析 韓文華,程渝
辦好周末文化廣場促進和諧校園建設--以河南農業大學周末文化廣場為例 馬菲
殘疾人無障礙環境建設的探析 尉家旗
成本效益視角下我國社保基金信託貸款投資保障房建設的可行性分析 張會陽
重拾傳統道德,引領社會風尚 余士忠
東西部初中教師績效工資實施及滿意度的差異分析--以東部A省、西部B省為例 陳利達
淺論泰語動賓結構合成詞的構成 韋玉
對WTO爭端解決機制現存問題及中國之對策的研究--基於該機制及中國所處之現狀引發的討論 王嘉華
公開招聘中小學教師筆試概述 呂程琳
對區縣公共圖書館志願者管理的淺析 陳雪珍
公平、效率--美國憲法第十六條修正案及其影響 梁誠悅
關於理工科大學朋輩輔導的理論思考與實踐探索--以上海應用技術學院的調查樣本為例 駱玉麗
國內外「博物館化」表徵簡述 謝開
互累症研究述評 王小悅
加強領導幹部「八小時外」監督的路徑探索 張莎莎
立德樹人的實踐路徑分析 李東生
淺析我國「三公」消費遏制機制 黃旭彬
書法大眾化與精英化的分野流變及責任擔當 欒建利
現代性與現代化 管堃潔
情境德育:拓寬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的實現途徑 徐嫻
中國智力迴流的原因:基於宏觀和微觀層面的實證分析 母澤洪,袁家菊
人性假設觀下的網路嵌入性及其對社會工作的啟示 馬雪楊,張潔
當下我國傳媒娛樂化發展的特徵分析 靳悅
非營利組織的管理--以蘇州市社會工作者協會為例 劉孜若
簡析功能派翻譯理論及其翻譯規則的應用--以馬克·吐溫「男孩的夢想」的翻譯為例 劉曉晨
社會分層視域下的擇校現象 徐蘭
古今漢語稱謂語的禮貌表達及社會文化內涵 姜麗麗
旅途中麥當勞化的分析和思考 曹亞彬
互聯網廣告在移動終端應用淺述 錢俊廷,張永寧
社會工作介入聽障兒童家庭教育探析 沈蓮
設計文化與動畫藝術淺述 王金婷,張永寧
新形勢下單位思想政治工作的幾點思考 江建軍
社會工作者的職業認同影響因素分析--以深圳市為例 張冰
設計文化研究--中國傳統文化在現代環境藝術設計中的回歸 婁閣,朱華
對於合唱比賽中唱紅色歌曲的幾點思考 趙人輝
公共圖書館的古籍保護與修復工作初探 陳彥婷
管樂器在日常使用中應注意的基本保養 邱紫鵑
國家治理體系與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建構路徑 石林
加強軍隊信息化建設的思考 向榮
軍隊情商的構成與培養初探 翟貝貝
跨文化翻譯中的歸化與異化 劉冬梅
跨文化視角下景德鎮陶瓷文化軟實力的研究 韋璐,陸璇
承德市中小學公共關系評估初探 賈軼群,初向鑫,王洋
量變到質變:社會工作人才隊伍非盲目擴張 麥偉傑
論公共管理人才的職業素養與職業能力培養 蔣周凌,李靜,王華武
論社會因素對翻譯的影響 馬曉偉
論提高中職院校檔案管理的對策 朱有法
論圖書館管理思想與模式的變革 魏家琴
淺談Flash動畫畫面的視覺特徵與情感研究 田梓林
淺談全球化國際環境下中國的大國意識 李萍
淺談城市相對的發展--以大連為例 王蘇
淺談如何開展工會女工思想政治工作 阮錦芳
淺談校園文化景觀的研究與發展 杜雙作
淺談行政單位資產的核算 王灝涵
淺談中國書法字體在包裝設計中的運用 賴姝
淺析傳統武術的現代社會價值 李波
淺析電視新聞的采編技巧 胡婧
淺析人口與計劃生育統計方法與數據的誤用 項則徐
淺析市長與城市建設 劉錚
淺議新媒體時代的外交新現象--以微博外交為例 榮梓汀
羌舞健身廣播操對北川中學學生心理焦慮影響研究 孫愛華,孫君紫
讓批評與自我批評「落地生根」 葛欣
聲樂表演心理素質問題分析 朱傑
試論權力腐敗與責任的不對稱關系及表現 楊俏
談談調查研究 王遠塵
四川省現階段農業僱工的成因與影響簡析 殷麗梅
探析變譯理論在公司名稱英譯中的運用 李蒙蒙
圖書資料破損的原因與對策探討 周航宇
土家語的變化和瀕危成因 邱曉東
拓展深化軍隊改革的視野 段正發
網路時代下對室內設計的再認識 閆麗 平,朱華
文化價值在軍隊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體現 溫金龍
性別角色歷史變遷視角下的漢英語言性別歧視探微 鄒強珍
醫患關系視角下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現實意義 溫磊
英語在我國的發展問題探究 陳修磊
員工綜合素質及能量提升研究 嚴寒雪
中外政治制度比較 高柏枝
中美思想政治教育比較研究 謝瑞
中葯說明書翻譯的幾點探討 馬倫
馬克思主義群眾觀的理論及其中國化 賀撒文
毛澤東早期政治思想的發展階段及特點論析 李冬梅
「未知生,焉知死」再探--孔子鬼神觀中的人文取向 葛怡爽
從傳統孝德觀看當代中國孝文化的構建 王警弘,李囝
淺談馬克思的社會分工理論 閆文璐
新時期大學生馬克思主義信仰的現狀與對策 鄒影,劉曉霞
《共產黨宣言》中的民族剝削思想研究 田宇
論《反對自由主義》的當代意義 石喬
中亞地區伊扎布特組織的歷史淵源及其新發展 郎正文,雷琳
淺談隋唐時期思想政治教育的特點 許盼盼
加里斯·愛德華科幻電影中的「隱喻」與「生態觀」--從《怪獸》到《哥斯拉》的解讀 唐源
以茶為緣,構建和諧世界 李媛媛,周玲
城市消費主義的興起及其對農村建設的影響 代欣傑
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維度 王小絮
初探唐代奴婢的地位及數量變化 蓋清霞
調他人之琴瑟,代薄命之裳衣--《聊齋志異·宦娘》之宦娘個性特徵分析 周姮
簡述格蘭諾維特鑲嵌理論與批判性解讀 吳紹敏,謝艾迪
費蘭德·布羅代爾「長時段」理論與我國農業集體化運動 徐慶
解讀莫奈與印象派 李鳳齊
景東花山鄉春節習俗的地域文化特徵與現代變遷 李如海
遼寧抗日義勇軍在局部抗戰中的作用研究 劉雪
毛澤東的政治價值觀 劉景
毛澤東矛盾思想對馬克思主義矛盾學說的貢獻研究 王進輝
淺談馬克思主義中國化 連方圓
淺談馬克思主義中國化語境下「馬克思主義」的內涵 王星亮
淺談亞里士多德的正義思想及其啟示 龐博,葛馨陽
淺析芝諾悖論的結構及其辯證要義 張淑慧
也談「風馬牛不相及」之「風」 馬躍
評楊奎松《西安事變新探-張學良與中共關系之研究》 朱沖
推廣快樂閱讀理念打造「圖書館里的學校」

熱點內容
線上簽約的大學生分期 發布:2025-05-01 13:44:07 瀏覽:684
中山大學附屬口腔醫院趙瑋 發布:2025-05-01 13:35:17 瀏覽:776
天津大學2016考研成績公布時間 發布:2025-05-01 13:28:26 瀏覽:341
大學生社會實踐調查報告範文 發布:2025-05-01 13:19:53 瀏覽:647
西北民族大學女生宿舍 發布:2025-05-01 13:19:53 瀏覽:986
貴州民族大學專升本錄取時間 發布:2025-05-01 13:19:04 瀏覽:679
大學生信用貸款怎麼貸 發布:2025-05-01 13:14:39 瀏覽:996
河南大學環境與規劃學院老師郵箱 發布:2025-05-01 12:48:24 瀏覽:385
專業類大學二本 發布:2025-05-01 12:45:41 瀏覽:740
日本岡山商科大學宿舍 發布:2025-05-01 12:41:29 瀏覽:4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