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恩大學博士
❶ 戈培爾博士獲得了幾個學位。各是什麼
只有一個哲學博士
保羅·約瑟夫·戈培爾(Paul Joseph Goebbels,1879-1945),納粹黨宣傳部部長,納粹德國國民教育與宣傳部部長,被認為是「創造希特勒的人」。
1897年10月29日,戈培爾出於德國萊茵地區雷特城的信奉天主教的職員家庭。幼時因患小兒麻痹症而致使左腿萎縮,乃至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期被拒絕參軍服役。從天主教中學畢業時,戈培爾代表全班所作的畢業演講獲生得好評。1921年4月,戈培爾在海德堡大學猶太文學史家弗里德里希·貢道爾夫教授的指導下獲得哲學博士學位。
1922年,戈培爾受到希特勒演講的感染,加入納粹黨,謀求通過政治活動而出人頭地。戈培爾大肆散布關於德意志民族和種族優秀的陳詞濫調,認為同盟國、馬克思主義者和猶人為了贏得第一次世界大戰的軍事勝利而欺騙了德國人。1925年,戈培爾出任納粹黨魯爾區黨部書記,成為納粹黨北德派領袖格里戈爾·施特拉塞的主要合作者。戈培爾創辦並編輯《納粹通訊》等屬於施特拉塞兄弟的出版物。為了籠絡人心,戈培爾和施特拉塞兄弟經常發表迎合勞動群眾情緒的言辭,提出納粹黨與共產黨和社會民主黨共同開展徵用貴族財產運動,主張將大工業和大庄園收歸國有。因為希特勒對此極度不滿,戈培爾曾經在1925年11月的納粹黨漢諾威會議上鼓噪「我要求把這個小資產階級分子阿道夫·希持勒開除出納粹黨」。
希特勒與施持拉塞分裂之後,戈培爾被人推薦給希特勒。希特勒欣賞這位擅長宣傳鼓動的演說家,以親筆簽名的《我的奮斗》相贈,邀請戈培爾到慕尼黑發表演說。戈培爾受寵若驚地記載:「我進入大廳,歡聲震耳,……我講了兩個半小時,……最後希特勒擁抱了我。」1926年2月,戈培爾在納粹黨班貝格會議上完全倒向希特勒一邊。8月,戈培爾通過《人民觀察家報》發表與施特拉塞決裂的聲明。
1926年11月,戈培爾被任命為納粹黨柏林-勃蘭登堡區黨部書記,負責清黨和機構整編,很快就使該區的納粹黨成為強有力的組織。1927年,戈培爾創辦《進攻報》並兼任主編,加強納粹宣傳工作。戈培爾設汁廣告畫,出版宣傳品,組織大遊行,舉行慕尼黑啤酒店暴動紀念集會和柏林體育館大型演講會;製造元首 「一貫正確」的神話,把希特勒描繪成「主宰者」,誘導人們盲目服從;將被人殺死的沖鋒隊頭目霍斯特·威塞爾生前所作的進行曲《威塞爾倒下了》作為納粹黨歌,鼓吹為納粹事業獻身。1929年,戈培爾被任命為納粹黨宣傳部部長。
在1932年總統競選活動中,戈培爾促希特勒參加競選。戈培爾與希特勒周遊全國,頻繁發表競選演說,煽動黨徒的狂熱情緒。戈培爾調集全部人馬,開動宣傳機器,利用募集的經費,發動前所未有的宣傳運動。納粹黨在全國各地張貼100萬張彩色宣傳畫,散發800萬本小冊子和1200萬份黨報特刊,有時—天之內就有3000個動員大會,首次將電影和唱片用於總統競選活動。盡管希特勒經過兩次投票均未能當選,僅獲得的選票卻翻了一番。
1933年1月,希特勒被興登堡總統任命為政府總理,奉命組閣。戈培爾欣喜若狂,迅即與希特勒「定下同赤色恐怖進行斗爭的方針」,第三帝國很快就查封德國共產黨的60種報紙和德國社會民主黨的71種報紙,強行封閉德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大樓。2月27門,戈培爾夥同戈林策劃製造「國會縱火案」,以此為借口迫害、鎮壓德國共產黨。1933年3月,戈培爾出任納粹德國國民教育與宣傳部部長,不遺餘力地宣傳納粹內外政策,推行文化專制主義。戈培爾認為,宣傳的唯一目的,就是「征服民眾」;「我們的宣傳對象是普通老百姓,故而宣傳的論點必須粗獷、清晰和有力;真理是無關緊要的,完全服從子策略和心理」。宣傳的基本原則就是不斷重復有效論點,謊言要一再傳播並裝扮得令人相信。
1935年5月10日的夜晚,擁有博士學位的戈培爾在柏林發起隨後遍及全同的焚書運動,那些被視為「對我們的前途起著破壞作用」的書籍,如馬克思、思格斯、盧森堡、李卜克內西、梅林、海涅和愛因斯坦等名人的著作,都被付之一炬。戈培爾向參加焚書的學生們說:「德國人民的靈魂可以再度表現出來。這火光不僅結束了舊時代,而且照亮了新時代。」戈培爾因此獲得「焚書者」的萬惡之名。 戈培爾對報刊、廣播和電影以及新聞工作人員實施嚴格控制,旨在消滅任何與納粹黨對立的傳播媒介。德國廣播公司和電影公司亦成為納粹的馴服的輿論宣傳工具。
在萬湖會議上,希特勒最後決定在整個西歐開始屠殺猶太人。1935年,戈培爾主持德國的反猶太人活動,宣稱「我們再也不想要猶太人了」。戈培爾還氣勢洶洶地揚言:「只有將所有猶太人消滅干凈,才能解決猶太人問題。只要還有—個猶太人活著,這個猶太人就始終會與國家社會主義德國為敵。因此,不能對猶太人講任何寬容和人道。」1938年,戈培爾再次組織反猶太人運動:情報與安全局局長海德里希奉命逮捕17000名波蘭猶太人,用悶罐車驅逐出境(10月);為紀念啤酒店暴動而製造「水晶之夜」(亦稱「砸玻璃之夜」),將猶太人經常集會的會場、住宅和店鋪的玻璃全部砸碎(價值500萬馬克),而詭稱為德國人民「自發的示威」,身穿褐色制服的納粹黨沖鋒隊員還高唱「今天,德國是我們的;明天,整個世界都是我們的!」
在納粹德國發動波蘭戰爭之前,戈培爾操縱宣傳機器煽動戰爭狂熱。《柏林日報》先使用大字標題警告「當心波蘭!」,後又謊稱「波蘭軍隊推進到德國國境邊緣」。納粹德國發動侵略戰爭後,最高統帥部在作戰部設有國防軍宣傳處負責軍事新聞檢查和編發國防軍公報。戈培爾在整個戰爭時期都力圖把國防軍宣傳處變為國民教育與宣傳部的職能部門,以便使政治宣傳和軍事宣傳協調起來,但是未能成功。戈培爾與里賓特洛甫爭奪對外宣傳權的斗爭也以妥協告終。盡管如此,戈培爾仍竭力利用手中的宣傳工具,為配合法西斯戰爭而鼓噪吶喊,頗具成效。戈培爾認為廣播是戰爭時期最重要的宣傳工具,演說比寫作更能吸引人心。由「哈哈勛爵」主持的對英廣播節目,在宣傳納粹戰爭政策、影響英國公眾心理方面是相當成功的。1943年2月2日。德軍在「命運之城」斯大林格勒戰役中慘敗後,戈培爾下令全國娛樂場所關閉3天,在第一天和第三天停止交通1分鍾。同年2月18日,戈培爾在柏林體育館向精選的15000名聽眾發表著名的煽動性演說《論總體戰》。演說歷時2小時15分鍾,據稱是納粹領導人在戰爭時期所作的最長的演說。演說最後以西奧多·科納的詩句「國家屹立而風暴消失」作為結尾,獲得雷鳴般的掌聲。演說之後,戈培爾下令關閉柏林的豪華飯店和娛樂場所,裝模作樣地帶頭不用寬敞闊氣的客廳、不上高級茶點,並通過紀錄影片大肆宣傳。戈培爾還經常為希特勒朗誦《腓特烈大帝史》,共同期待第三帝國「時來運轉」。
1944年6月,戈培爾出任德國總體戰動員委員會全權總監。7月20日,德國發生謀殺希特勒事件。戈培爾積極組織鎮壓並及時通過廣播電台發布挫敗謀殺的公告,挽救了垂死的納粹政權。8月24日,戈培爾下達總動員令。
1945年1月,戈培爾出任柏林城防司令,鼓吹焦土政策和毒氣戰,下令槍斃被俘盟軍飛行員,主張固守柏林。4月,戈培爾大婦遷居總理府地下室。決定自殺的希特勒立下遺囑任命鄧尼茨為總統、戈培爾為總理。戈培爾則寫下《元首政治遺囑的附錄》,聲稱「要在元首身邊結束我的生命」,「在今後的艱苦歲月里,樹立榜樣比活著更為重要」。5月1日,戈培爾夫婦先讓人毒死他們的6個孩子,然後讓黨衛隊員從背後開槍致死。
❷ 申請德國葯學專業博士,哪些學校可以推薦下
葯學專業最好的當屬慕尼黑大學,法蘭克福大學,波恩大學,弗萊堡大學,圖賓版根大權學,這五所非常牛,可以沖一下,但是法蘭克福這個城市本人實在不喜歡。。。個人之見。。。此外,雷根斯堡,馬堡,維爾茨堡,紐倫堡,薩爾布呂肯這「四堡一肯」也不賴,剛才那位仁兄提到的海德堡學校很好,但是葯學在其他出色的學科面前反而稍顯遜色,不過還是不錯的,最後,如果你想省錢,可以去哈雷大學和基爾大學,但是其中的哈雷大學位於東德的,葯學專業在那兒還不錯,但是城市就比較爛,很蕭條,基爾么景色挺好的,山邊的小城市,估計不貴。。。至於你想本科就出去,211大學讀滿一學期或者普通大學3學期就可以,建議你休學,可以保留差不多一年的學籍,萬一有什麼閃失還有條退路。
❸ 中國人去德國讀漢學博士現實嗎
如果是讀博士的話,將來你是不是想留在歐洲並找工作呢?其實讀出來似乎並不太難,難的是繼續在這一行里呆著.
❹ 有關納粹戈陪爾
博士學位一共兩個,分別是哲學博士學位和歷史學博士學位
學士學位根據他回就讀的大學數目來看,答很多~~
戈培爾人稱「戈培爾博士」
戈培爾讀的大學之多,可謂世所罕見。他先後就讀於波恩大學、法蘭克福大學、柏林大學和海德爾堡大學等八所大學。這都是德國的著名高等學府。戈培爾在這些名校中廣泛涉獵了各種知識,專修了哲學、歷史、文學和藝術,掌握了拉丁文和希臘文。
在德國波恩大學獲得歷史學博士學位
在他僅僅24歲那一年,他獲得了海德爾堡大學哲學博士學位。
❺ 費雪的求學經歷
1871年,19歲的費雪進入了波恩大學。但實驗室簡陋的設備和不良學風讓費雪非常失望,一年之後,也就是1872年秋天,他轉入斯特拉斯堡大學化學系學習,那裡有當時著名的化學家阿道夫·馮·貝耶爾教授。貝耶爾教授對染料、炸葯和葯物的研究有很大的貢獻。費雪非常敬佩貝耶爾教授,貝耶爾教授也很快就發現了這位勤奮好學的青年人的才能,並精心地加以培養。
在貝耶爾教授的指導下,費雪開始撰寫博士論文。1874年他完成了《有色物質的熒光和苦黑素》論文,獲得了博士學位。這時費雪才22歲,成為了該校有史以來最年輕的博士。
斯特拉斯堡大學一向以嚴格求實著稱,在這樣的學校獲得博士學位是要經過嚴格考核的。在隆重的畢業典禮上,大學總監也抑制不住內心的激動,他頗為驕傲地大聲宣布:「本校自1567年創立以來,到現在已超過兩百年了,本屆出了一位最年輕的博士,他就是埃米爾·費雪。」從此以後,「最年輕的博士」就成為費雪的另一個名字。
費雪獲得博士學位之後,已經小有名氣,一些大學爭相聘他去當教授。但是費雪卻另有打算,他認為貝耶爾教授是一位非常好的老師,在他身邊可以學到很多東西。當時貝耶爾教授接到慕尼黑大學聘請他去那裡講學的通知。費雪便謝絕了一切聘請,跟隨老師去了慕尼黑大學,當了一名助教。費雪的親朋好友知道他的計劃之後,都認為「放著教授不當,去當助教,有點不合情理」。那時,慕尼黑正流行傷寒病,親人們就更反對他去那裡了。費雪認為,能從師貝耶爾教授是很難得的,因此他不為親友的勸阻所打動,決心隨老師前往慕尼黑。
在慕尼黑大學的頭三年裡,費雪沒有教學任務,他有很多時間專心於研究工作。在貝耶爾教授的指導下進行有關苯肼項目的研究,他首先做的研究項目是合成糞臭素。實驗多次失敗已經夠倒霉的了,再加上糞臭素的臭味就更加煩人。但是費雪一心撲在實驗上,盡管他衣服、頭發和皮膚上都粘上了糞臭素,散發著惡臭的氣味,但他對這一切全不介意,甚至忘記了身上還有什麼氣味。當費雪成功地合成糞臭素,高興地跳起來時,才發現實驗室里只剩下他一個人了。因為實驗室里沖天臭氣,熏得誰也呆不下去了,大家都逃到外面「避難」去了。
❻ 馬克思的學歷是什麼
博士學位來
1835年10月,他進波源恩大學攻讀法學,一年後轉入柏林大學法律系。在大學,他除研究法學外,還研究歷史、哲學和藝術理論。1837年起,馬克思開始認真鑽研黑格爾哲學。1841年,他結束大學生活,獲哲學博士學位。
以上都是大家所熟知的。
然而,馬克思所取得的,並不是柏林大學的博士學位,而是耶拿大學授予的。
並不是馬克思的能力不能獲得柏林大學的哲學博士學位,相反,馬克思深受當時新黑格爾派教授的賞識,但正因為此,給馬克思帶來了麻煩。
由於新黑格爾派的觀點對於德國過於激進,馬克思博士論文的主要觀點為普魯士官方所不能忍,而學術論文的審查官又正好是一位由政府委任的神學思想濃厚、反黑格爾的人,所以他不可能從柏林大學拿到博士學位。
於是馬克思被迫向耶拿大學遞交論文,獲得了耶拿大學的博士學位。
❼ 陳克正3個女兒都是博士
是的。
大女兒中原考進了武漢大學,畢業時以第一名的成績考入同濟醫科大學碩回士研究生答,1999年3月,又考入德國波恩大學免疫分子生物系讀博士研究生學位,研究人體器官移植上的排斥反應。
1992年,老二中靜考進了北京石油大學,學習精細化工專業,繼而考入該校碩士研究生,專門研究化妝品中的活性物質;2000年6月,被德國慕尼黑大學有機化學生物化學系錄取為博士研究生。
2006年,老三中洲被中國科學院地球物理所錄取為碩博連讀生。此時老大中原已完成在波恩大學的博士學習,又轉入德國耶拿大學攻讀生物化學的博士學位。
(7)波恩大學博士擴展閱讀:
陳克正是武漢市江夏區大屋陳鄉張家灣村倉灣陳人,現為江夏區衛生學校副校長。
陳克正用一種特殊的練習方法來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提高智力水平。他介紹說,這種方法是先抓住問題的結果或關鍵詞,比如將2+3看成5,而不是2+3;「移植」到語文中,就能把看到的「中國人民解放軍」,當作一個「軍」字來讀。這樣就會大大提高數理化的運算速度,在語文閱讀中則能一目十行。
❽ 德國波恩大學博士生在中國就業薪資多少
波恩大學是位於來德國北萊茵自-威斯特法倫州波恩市的一所世界一流的公立大學,培養了包括7名諾貝爾獎得主在內的眾多優秀的畢業生,並以其卓越的教學和科研實力蜚聲世界。對於博士留學畢業生更是光芒高端人才,通常回國發展方向有研究院或名牌企業,薪酬待遇都豐厚,通常起薪年限幾十萬。
❾ 如何查詢德國波恩大學 授予博士學位 信息
你的問題估計沒人能回答,因為大家不懂你問題。你是想查波恩大學的博士職位,還是想問波恩大學博士學位證的真假?
如果是查詢博士職位,mechbbs論壇有德國博士職位查詢攻略帖子,可以翻翻。
❿ 烏雲畢力格的中國人民大學教授烏雲畢力格
1、一般情況
姓氏:孛兒只斤
名字:烏雲畢力格
英文名字:Borjigidai Uyunbilig (Oyunbilig)
性別:男
民族:蒙古
出生年月:1963/2/16
籍貫:內蒙古赤峰市巴林右旗
職務:中國人民大學教授,西域歷史語言研究所副所長、清史研究所滿文文獻研究中心主任,兼中國蒙古史學會會長。
職稱:教授
地址:北京市中關村大街59號
2、學歷
大學:1984年內蒙古大學歷史系歷史學專業畢業,獲歷史學學士學位。
研究生:1987年內蒙古大學蒙古史研究所碩士研究生畢業,獲歷史學碩士學位,導師亦鄰真教授。
1998年德國波恩大學中央亞語言文化研究所中央亞語言文化學專業博士生畢業,主專業為中亞語言文化學,副專業為滿學和漢學,獲哲學博士學位。
3、社會兼職
中國蒙古史學會會長、中國歷史學會理事、中國民族史學會理事、內蒙古國際文化交流協會理事;日本國際蒙古文化研究協會會刊Quaestiones Mongolorum Disputatae(《蒙古學問題與爭論》)主編;曾任內蒙古史學會會長。 1975/09-1978/07,在內蒙古昭烏達盟巴林右旗益和諾爾中學學習;
1978/09-1980/07,在內蒙古昭烏達盟赤峰市蒙古族中學學習;
1980/09-1984/07,在內蒙古大學歷史系歷史專業學習,並獲歷史學碩士學位;
1984/09-1987/07,在內蒙古大學蒙古史研究所攻讀碩士學位,並獲歷史學碩士學位(在這期間,1984-09至1985-01在中國人民大學清史研究所學習清史);
1987/09-1994/1, 在內蒙古大學蒙古史研究所工作,先後任助教、講師(在這期間,1987-09至1988-01在中央民族學院學習藏文;1990-09至1991-07在北京外國語大學學習德語);
1994/01-1998/10,在德國波恩大學中央亞語言文化研究所擔任蒙古語講師,同時在職攻讀博士學位,1998/04/29獲德國波恩大學哲學博士學位;
1998/10-2001/03,內蒙古大學蒙古學學院蒙古史研究所擔任副教授、教授、碩士生導師;
2001/03-2002/11,擔任內蒙古大學蒙古學學院副院長;2002/06增列為博士生導師;
2001/08-2001/10,作為德國技術交流中心(DAAD)訪問學者在波恩大學進行訪問研究;
2002/11-2004/11,作為日本學術振興會(PSJS)外國人特別研究員和東京外國語大學合作研究員赴日進行學術研究;2004/11月回內蒙古大學蒙古學學院工作;
2005/04-2006/05擔任蒙古學研究中心副主任兼蒙古學學院蒙古史研究所所長。
2006/05至今,中國人民大學西域歷史語言研究所、清史研究所雙聘教授。
2009/02-2009/08,日本地球環境學研究所客座教授,參加伊犁河流域歷史文化研究項目。
2010/10-2011/09,德國德國波恩大學東方學與亞洲研究學院蒙古學教授。
2012/05至今,中國人民大學清史研究所滿文文獻研究中心主任。 本科生課程:
蒙古歷史與文化專題研究、蒙文、滿文、蒙文文獻研讀
碩士生、博士生課程:
蒙古史研究、滿蒙史料學、蒙文、滿文文法、古典蒙古文、滿文文獻研讀 1、主要研究領域
15-19世紀蒙古政治與社會史;蒙藏關系史;滿蒙關系史;滿洲史及清代史;滿蒙檔案文書與文獻研究等領域。
2、科研項目
完成:1,國家社科基金青年項目《十七世紀前半期蒙古喀喇沁部與後金(清)》(2004年11月通過鑒定);2,日本學術振興會自主項目《17世紀前半期南蒙古政治史研究》(2004年11月結項)。
在研:1,教育部留學人員基金項目《17-18世紀西藏、衛拉特與清朝關系研究》;2,全國高校古籍整理委員會項目《<西域同文志>整理》;3,國家清史編纂委員會項目《清史-議政王大臣表》;4,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內蒙古通史》(明代卷主編)。
參加:1,國家社科重大項目《蒙古史史料與滿蒙關系研究》(齊木德道爾吉主持),已完成;2,教育部高等學校全國優秀博士學位論文作者專項資金資助項目《15至17世紀蒙古史研究》(寶音德力根主持);3,國家社科項目《蒙古學網路全書-國際卷》(齊木德道爾吉主持);4,國家社科重大項目《西域歷史語言研究》(沈衛榮主持,課題號:10ZD&086)。 1、專著
1,《關於和碩特汗廷》,內蒙古大學碩士學位論文,內蒙古大學,1987年。
2,《和碩特蒙古史綱要》(Qoshuud Tobciyan,蒙古文),內蒙古文化出版社,1990年;
3,《蒙古民族通史》(第四卷),合著,內蒙古大學出版社,1993年第一版,2002年第二版;
4, Ueberlieferungsgeschichte des Berichts ueber den persoenlichen Feldzug des Kangxi-kaisers gegen Galdan (1696-1697), Otto Harrassowitz Verlag, Wiesbaden, Deutschland, 1999;
4,《衛拉特蒙古簡史》(上),合著,新疆人民出版社,1993年。
5,《喀喇沁萬戶史》,內蒙古人民出版社,2005年。
6,《蒙古史綱要》(合著),內蒙古人民出版社,2005年。
7,《衛拉特史綱》(合著),新疆人民出版社,2006年。
8,《內蒙古通史綱要》(合著),人民出版社,2006年。
9,《<阿薩喇克其史>研究》,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2009年。
10,《土謝圖汗——奧巴評傳》(合著),內蒙古教育出版社,2009年
11,《十七世紀蒙古史論考》,內蒙古人民出版社,2009年。
12,Qalq-a Jirum(合著),烏蘭巴托,2009年。
2、編著
1,《碩果》(蒙古文),紀念札奇斯欽教授八十壽辰學術文集,烏雲畢力格、娜仁高娃編,內蒙古文化出版社,1996年;
2,《亦鄰真蒙古學文集》(蒙漢文),齊木德道爾吉、烏雲畢力格、寶音德力根編,內蒙古人民出版社,2001年;
3,《明清檔案與蒙古史研究》第一輯,教育部高等學校全國優秀博士學位論文作者專項資金資助項目《15-17世紀蒙古史研究》成果系列,主編:寶音德力根、烏雲畢力格、齊木德道爾吉,第一輯,2001年;內蒙古人民出版社。
4,《明清檔案與蒙古史研究》第二輯,教育部高等學校全國優秀博士學位論文作者專項資金資助項目《15-17世紀蒙古史研究》成果系列,主編:寶音德力根、烏雲畢力格、齊木德道爾吉,2002年,內蒙古人民出版社。
5,《明清檔案與蒙古史研究》第三輯,教育部高等學校全國優秀博士學位論文作者專項資金資助項目《15-17世紀蒙古史研究》成果系列,主編:寶音德力根、烏雲畢力格、齊木德道爾吉,2004年,內蒙古人民出版社。
6,日本蒙古文化研究協會《QUAESTIONES MONGOLORUM DISPUTATAE》主編,東京(2005年創刊,已出版9集)
7,《清內閣蒙古堂檔》(全23卷,蒙古文,滿文)寶音徳力根,烏雲畢力格,吳元豐主編,內蒙古人民出版社,2005年。
8,《蒙古史研究211叢書》(蒙漢文,1-4本)烏雲畢力格主編,內蒙古人民出版社,2005年。
9,《西域歷史語言研究叢書:蒙古學卷》(1-7卷),內蒙古人民出版社,2009-2012年。
10,《清前期理藩院滿蒙古文題本》(1-23卷),烏雲畢力格,吳元豐,寶音徳力根主編,內蒙古人民出版社,2010年。
11,《滿文檔案與清代邊疆和民族研究》,烏雲畢力格主編,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3年。
3、論文
1,庚戌之變發生的原因及其意義,《內蒙古社會科學》,1986年第4期。
2,關於綽克圖台吉,《內蒙古大學學報》,l987年第3期。
3,關於拜巴噶斯汗的若干問題(蒙古文),《內蒙古大學學報》,1991年第2期。
4,略論和碩特汗廷對西藏的統治,《西北史地》,1988年第3期。
5,和碩特汗廷的建立過程,《內蒙古大學學報》,1988年第4期。
6,和碩特的起源與名稱,《青海社會科學》,1988年第5期。
7,論和碩特汗廷在青海的統治體制,《民族研究》,1989年第2期。
8,拉藏汗與和碩特汗廷的命運,《西北史地》,l989年第2期。
10,和碩特西北游牧地考,《內蒙古大學學報》,1989年第3期。
11,關於尹咱呼圖克圖(蒙古文),《蒙古史研究》,第四輯,內蒙古人民出版社,呼和浩特,1993年。關於尹咱呼圖克圖(漢文),《內蒙古大學學報》,1994年第1期。
12,衛拉特大庫侖與五集賽(蒙古文),《豐碑——紀念海希西教授80壽辰》,內蒙古文化出版社,1993年。
13,和碩特南遷青海的原因(蒙古文),《內蒙古大學學報》,1989年第4期。又:特·阿故拉、策·傑日噶拉、那·賽吉日呼編《蒙古學研究論文選》(蒙古文),內蒙古人民出版社,1989年。
14,康熙皇帝上皇太後的一份秘密奏摺及其相關事宜(蒙古文),《碩果——紀念札奇斯欽教授80壽辰》,內蒙古文化出版社,1996年。
15,札奇斯欽教授傳略(蒙古文),《碩果——紀念札奇斯欽教授80壽辰》,內蒙古文化出版社,1996年。
16,從17世紀上半葉的蒙古文和滿文「遺留性史料」看內蒙古歷史的若干問題一(1)昭戰(蒙古文),I999年第3期。
17,從17世紀上半葉的蒙古文和滿文「遺留性史料」看內蒙古歷史的若干問題一(2)敖木林之戰與喀喇沁-愛新國聯盟(蒙古文),《內蒙古大學學報》,1999年第4期。
18,著名的蒙古學家海西希及其著作,《國際漢學》,第三輯,大象出版社,1999年。
19,書評:十七世紀蒙古文文書檔案 (1600-1650),《內蒙古大學學報》,1999年第6期。
20,從17世紀上半葉的蒙古文和滿文「遺留性史料」看內蒙古歷史的若干問題一(3)喀喇沁部的台吉與塔布囊(蒙古文),《內蒙古大學學報》,2000年第2期。
21,17世紀20-30年代喀喇沁部的台吉與塔布囊,《蒙古史研究》,第六輯,2000年。
22,懷念二十世紀蒙古學巨匠亦鄰真教授(合著),《蒙古史研究》,第六輯,2000年。
23,史料的二分法及其意義——以所謂的「趙城之戰」的相關史料為例,《清史研究》,2001年第1期。
24,從17世紀上半葉的蒙古文和滿文「遺留性史料」看內蒙古歷史的若干問題——(4)東土默特諸諾顏、塔布囊與愛新國(蒙古文),《內蒙古大學學報》,2001年第2期。
25,康熙皇帝親征噶爾丹的滿文檔案及其流傳,《明清檔案與蒙古史研究》,第一輯,內蒙古人民出版社,2001年。
26,從17世紀上半葉的蒙古文和滿文「遺留性史料」看內蒙古歷史的若干問題——(5)東土默特部善巴塔布囊書及其「史料縱觀」(蒙古文),《內蒙古大學學報》,2002年第1期。
27,東土默特部舊牧地考(基里爾蒙古文),蒙古國科學院歷史研究所阿奧其爾主編《中亞各部族的起源與分布》,烏蘭巴托,2002年;又:東土默特部舊牧地考(蒙古文),《明清檔案與蒙古史研究》,第2輯,內蒙古人民出版社,2002年4月。
28,The Hoshuud Polity in Khokhnuur (Kokonor),Inner Asia,Vol.4,No.2, Cambridge 2002。
29,元代蒙古語言文字及其文獻,《蒙古民族通史》(第二卷第七章第一節),內蒙古大學出版社,2002年。
30,元代蒙古人的生活習慣,《蒙古民族通史》(第二卷第七章第五節),內蒙古大學出版社,2002年。
31,喀爾喀偉征諾顏的奏摺及其相關事宜(蒙古文),Mongolica, An International Annual of Mongol Studies, Vol.13(34),Ulaanbaatar,2003。又:《內蒙古大學學報》蒙古文版,2003年第1期。
32,明朝兵部檔中的17世紀前期蒙古史資料(日文),《史資料叢刊》,東京外語大學,2003年第2期。
33,關於朵顏烏良哈人的若干問題,《蒙古史研究》,第七輯,2003年12月。
34,阿蘇特的結局,《明清檔案與蒙古史研究》,第三輯,內蒙古人民出版社,2004年。
35,明朝兵部檔案中有關林丹汗與察哈爾的史料,Reserching Archival Documents on Mongolian History: Obsevations on the Present and Plans for the Future, 東京外國語大學大學院21世紀COE項目「史資料地域文化研究據點」叢書,2004年3月。
36,清初「察哈爾國」封地考,《內蒙古大學第四屆蒙古學國際研討會論文紀要》,2004年8月,內蒙古大學。
37,綽克圖台吉的歷史與歷史記憶,日本蒙古文化研究協會會刊QUAESTIONES MONGOLORUM DISPUTATAE, No.I , Executive Editors:Hiroshi FUTAKI and Borjigidai OYUNBILIG,The Association for International Studies of Mongolian Culture,April 30. 2005, Tokyo.
38,《一份黑城出土畏吾體蒙古文的釋讀和漢訳》,《黑水城人文與環境研究》,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7年。
39,《關於<侯年大律令>的幾個問題》,,與図雅合著,《內蒙古大學學報》2007年第1期 pp.105-109
40,《清初「察哈爾國」游牧地考》,《蒙古史研究》第九輯,內蒙古大學出版社,2007年41,《車臣汗汗位承襲的變化——以《蒙古堂檔》満蒙文檔案史料為中心》,中國人民大學國學院辦《西域歴史語言研究集刊》,第一集,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7年42, 《鄂飛滿文奏摺箋注》,載 Quaestiones Mongolorum Disputatae III, Tokyo, 2007年;43, 《關於猴年律令》(與圖雅合作),載《內蒙古大學學報》(蒙古文版),2007年第1期;44, Subandi- üggügsen Qung tayiji-yin urban bicig,載Quaestiones Mongolorum Disputatae III, Tokyo ,2007年;45, 《碩壘稱汗考》,《內蒙古大學學報》,2008年第2期;46,《喀爾喀三汗的登場》,載《歷史研究》,2008年第3期;47, 《關於阿蘇特蒙古》,載《中國民族史研究》,第一輯,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2008年;48, 《清太宗與喀爾喀右翼扎薩克圖汗素班第的文書往來—兼談喀爾喀-衛拉特聯盟的形成》,載《西域研究》,2008年第2期; 49, 《1705年西藏事變的真相》,載《中國藏學》,2008年第3期;50, 《關於清代著名蒙古文人烏珠穆沁公滾布扎卜的幾點新發現》,載《清史研究》,2009年第1期51,《關於阿薩喇克其史作者的若干問題》,《民族研究》, 2009-6。52,《關於內齊托音喇嘛的順治朝滿問題本》, 《西域歴史語言研究集刊》第3集, 科學出版社,2009年53,《內齊托音喇嘛與錫埒圖庫倫旗》, 《西域歴史語言研究集刊》第4集, 科學出版社,2010年54,《十七世紀衛拉特各部游牧地考(一)》,《西域研究》,2010年第1期55,《十七世紀衛拉特各部游牧地考(二)》, 《西域研究》,2010年第2期56, 喀爾喀和托輝特部青袞咱布相關的一份滿蒙文題本(Qalq-a-yin qotogoid-un Cinggünjab- qolbugdaqu nigen manju mongol ayiladqal-un tuqai),《內蒙古大學學報》,2010年第5期57,《亦鄰真先生與黑城出土畏吾體蒙古文文本研究》,《西域歴史語言研究集刊》第4集,科學出版社, 2010 年58,《十七、十八世紀之交的西藏秘史——圍繞關於六世達賴喇嘛倉央嘉措的滿蒙文秘檔》,QUAESTIONES MONGOLORUM DISPUTATAE,VI, Oct, 15. 2010 59,《烏珠穆沁某些民間故事的歷史根源:關於民間故事和歷史研究的關系問題》(蒙古文), QUAESTIONES MONGOLORUM DISPUTATAE,VI, Oct, 15. 201060,《金輪千輻》所載扎魯特蒙古,《西北民族大學學報》,2010-661,《關於內扎薩克蒙古盟的雛形——以理藩院滿文題本為中心》(與宋瞳合作),《清史研究》2011年第4期。62,1655年以前的喀爾喀扎薩克問題,QUAESTIONES MONGOLORUM DISPUTATAE,VII, October, 15. 2011
63,《十六世紀蒙古「渾臣」考》,《內蒙古大學學報》2012年第6期。
64,《佚名《四衛拉特史》三部原著研究》,《內蒙古社會科學(蒙文版)》2012年第3期。
65,《六世達賴喇嘛倉央嘉措圓寂的真相》,《西域歷史語言研究集刊》第5集, 科學出版社,2012年。
66,《王政者,文武二治也——釋《白史》中的ANKKA與KILBAR (CINK、IIQ—A)》,《西域歷史語言研究集刊》第6集,科學出版社,2013年。
67.The Torghut Khanate and Tibet: With Special on Focus Manchu Documents from 1732 ,QUAESTIONES MONGOLORUM DISPUTATAE,IX,2013年10月。
4 譯文
德文譯蒙古文:
1,文學對當代史的接受——東蒙古人關於僧格林沁的一首贊美詩(Walther Heissig文),烏雲畢力格、娜仁高娃編《碩果——紀念札奇斯欽教授80壽辰》,內蒙古文化出版社,1996年。
2,關於1635年喀喇沁的合並(Michael Weiers文),烏雲畢力格、娜仁高娃編《碩果——紀念札奇斯欽教授80壽辰》,內蒙古文化出版社,1996年。
3,關於1628年滿洲——喀喇沁聯盟的邊注(Michael Weiers文),《明清檔案與蒙古史研究》,第一輯,內蒙古人民出版社,2001年。
日文譯漢文:
1,俄文史料中所見之顧實汗事跡(若松寬文),若松寬著、馬大正等編譯《清代蒙古的歷史與宗教》,黑龍江教育出版社,1994年5月。
2,阿勒坦汗傳考證(若松寬文),若松寬著、馬大正等編譯《清代蒙古的歷史與宗教》,黑龍江教育出版社,1994年5月。
3,察罕諾門汗事跡(若松寬文),若松寬著、馬大正等編譯《清代蒙古的歷史與宗教》,黑龍江教育出版社,1994年5月。
4,關於蒙疆政權時期蒙古語定期報刊(二木博史文),《明清檔案與蒙古史研究》,第三輯,內蒙古人民出版社,2004。
日文譯蒙古文:
1,關於北元的國家正統——大元的國號與政權(岡田英弘文),烏雲畢力格、娜仁高娃編《碩果——紀念札奇斯欽教授80壽辰》,內蒙古文化出版社,1996年。
布里雅特蒙古文轉寫蒙古文:
1,阿穆爾撒納、成袞咱布領導的民族解放運動(其米德道爾濟耶夫文),烏雲畢力格、娜仁高娃編《碩果——紀念札奇斯欽教授80壽辰》,內蒙古文化出版社,1996年。
2,布里雅特早期學者多爾濟班咱羅夫、噶勒桑貢布耶夫——蒙古早期的中亞學研究者們(烏勒姆濟耶夫文),烏雲畢力格、娜仁高娃編《碩果——紀念札奇斯欽教授80壽辰》,內蒙古文化出版社,199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