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大學本科 » 大學博士去世

大學博士去世

發布時間: 2021-02-02 10:28:46

⑴ 北大"漸凍症女博士"去世了嗎

北大「漸凍症女博士」去世了,器官不符合條件未能捐獻。

1月4日,北大女博士婁滔在咸豐老家病逝。幾個月前,飽受漸凍症折磨的婁滔曾在病床上留下遺言「凡能救命的盡管用」,她希望能夠將器官捐獻給有需要的人,將頭顱留給醫學做研究……婁滔的遺言曾經感動整個中國,不過最終她還是未能如願。婁滔的家長向媒體表示,器官不符合捐獻條件,摘取器官不合時機,捐獻未能成功。

考上北大歷史系後身體出現問題

婁滔的病是從2015年8月份開始的,她感覺到自己不再精力充沛、活力四射。她回到恩施度暑假的時候,經常說渾身沒勁,上樓乏力。父母還曾笑女兒「太嬌氣」,並未當回事。

10月份婁滔返校後,身體的情況並沒有好轉。一天早上,她給媽媽打電話,說一隻腳的腳尖踮不起來,不聽使喚。最初,還以為是頸椎或者腰椎出現了問題,影響到腿部。直到多家大醫院權威教授會診,才被確診為「運動神經元病」。

當時她剛剛考上自己夢寐以求的北大歷史系攻讀博士。

「女兒得了漸凍症後,強烈要求死後將器官捐獻出來,這是她最後的願望。」婁滔的母親汪艷梅向法制晚報·看法新聞記者表示。

去世前一個月家人還在努力尋找治療方法

在婁滔去世之前,父母始終沒有放棄治療的努力。婁滔的情緒卻並不穩定,時好時壞。

北大湖北校友會曾向全球發布求助信,招募醫學專家或有關方案全力救治婁滔。

據北京大學湖北校友會會長劉萌介紹,2017年12月1日晚,婁滔的父親收到一個美國的研究團隊發出的「漸動症不再成為不治之症」的視頻,還在托校友會幫助了解這項技術在臨床上是否成熟。校友會成員了解到,視頻中的技術研究還在初期,不能用於臨床治療。

劉萌向記者表示,婁滔在醫院的這段時間里,婁先生常會搜集關於病情的相關信息,校友會也在不斷幫助核實相關信息的准備性及可行性。

但目前的醫學顯然還是無法救下婁滔。

據了解,婁滔去世後,家屬遵照其遺願將其遺體火化——「請讓我靜悄悄地離開,不留任何痕跡。」

⑵ 張俐娜院士逝世,去世的原因是什麼

張俐娜院士逝世,去世的原因是因病醫治無效,享年80歲,看到這一痛心的結果,我非常的難過,張俐娜身為國之棟梁,為祖國的發展做出了很多貢獻,如今離世,讓人緬懷不已。

一個對國家有著很多貢獻的院士離開,是國之傷痛,畢竟每一個院士都是國家不可多得的人才,但是生老病死乃是人之常情,每一個人最後都會離開這個世界,我們能做的就是現在好好的生活,努力的拼搏,用自己的所學報效祖國,讓祖國變得越來越強大,最後實現中國夢。

⑶ 漸凍症女博士病逝,真的嗎

能救命的部分盡管用!這個北大女博士最後的願望讓人淚目…

「一個人活著的意義,不能以生命長短作為標准,而應該以生命的質量和厚度來衡量。得了這個病,活著對我是一種折磨和痛苦。我要有尊嚴地離開,爸爸和媽媽,你們要堅強地、微笑著生活,不要為我難過。

我走之後,頭部可留給醫學做研究。希望醫學能早日攻克這個難題,讓那些因為『漸凍症』而飽受折磨的人,早日擺脫痛苦……」

最近,這份遺囑,讓無數網友淚目。

圖為婁滔父親手機中保存的婁滔大學時期的照片,當時的婁滔健康充滿活力。

她就是父母口中「別人家的孩子」

對於身邊的同齡人來說,婁滔就是父母口中 「別人家的孩子」。

婁滔系恩施高中2004級5班學生。「能如此醉心於歷史,還是深奧難懂的古代埃及史,真是難得」,她的高中班主任兼歷史老師劉榮之這樣評價她。

「她最大的特點是愛笑。」在高中英語老師周道梅看來,婁滔同學性格開朗。

「只要有事找她幫忙,她基本都沒問題。」在同學趙怡心中,婁滔很講義氣,樂於助人。

2007年,她以優異的成績考入中央民族大學歷史系。

2008年北京奧運會期間,英語成績超棒的婁滔,在媒體新聞中心做志願者,義務為全世界運動員做翻譯,獲得好評。

本科期間,婁滔的學習成績始終位列全系前三,2012年以優異的表現保送至北京師范大學歷史學院世界上古史專業。

碩士期間,以世界史第一名的成績榮獲一等獎學金,並在核心期刊上發表譯作一篇。

2015年,婁滔以筆試第一、面試第一的成績考入北京大學歷史學系,攻讀古埃及史專業。

她的獨立生活能力很強。自從到北京讀大學後,除手機、電腦需要父母額外贊助外,每月生活費標准,一直都是1000元,其餘全靠獎學金。

婁滔很善於學習。在北京師范大學讀書時,別人為論文忙壞了。但婁滔還在寢室看似漫不經心地養花、給同學做美食。最後一個星期,婁滔的洋洋灑灑幾萬字的論文交上來,被評為優秀論文。

在熟悉人眼中,她永遠是那個樂觀開朗、聰明好學的美麗女孩。

2016年,病中的婁滔堅強樂觀。

靈魂被囚禁在了身體里

原本,婁滔的人生規劃,是畢業後做一名教授——傳道授業。

作為父母膝下獨生女兒,婁滔憧憬的生活方式是:一定要和父母住一個城市,最好一個在東,一個在西。可以不要天天見面,但要經常在一起吃飯、聊天。

她的身體一直都很好,在學校跑過萬米長跑,還經常游泳。

一切來得猝不及防。

據婁功余回憶,2015年8月,婁滔回恩施度暑假,經常說身體渾身沒力氣,上樓乏力。當時,父母還笑女兒「太嬌氣」。

10月份婁滔返校後,一天早晨給媽媽打電話,說一隻腳尖踮不起來,不聽使喚。經過一系列神經內科檢查,2016年1月中旬,北京大學第三醫院、協和醫院相繼對婁滔的病情作出診斷:疑似運動神經元病。

運動神經元病,就是大家熟知的「漸凍人症」。

運動神經元病,屬於神經系統疾病,目前病因病理不明。而婁滔所患這種,屬於遠端發病這種,其發病進程十分迅速。其可怕之處在於,患者大腦意識從頭到尾都是清醒的,會慢慢感受到全身不受控制,最後連呼吸肌都無法自主,只有眼睜睜等死。

也因此,這種病被描述為:靈魂被囚禁在身體里。

為了不拖累男友,在患病1個多月後,婁滔主動提出和男友分手,並謝絕很多同學的看望。她希望,自己留在大家心目中的是一個健康美好的形象。

2年來,婁滔踏上了漫漫求醫之路。

2016年10月,不見好轉的婁滔,被轉回恩施當地一家醫院的神經內科,做保守治療。她的病情越來越惡化。發展到最後,連吃飯、張嘴都沒力氣了。2017年元月,因大腦缺氧深度昏迷,婁滔住進了ICU重症監護室,失去了自主呼吸功能,用呼吸機維持生命。

盡管如此,婁滔在患病期間,仍堅持「聽」完了60多部中外世界名著。患病期間,婁滔經常說,好不容易進入了理想的校園,找准了衷情的學業,不能繼續奮斗、有所作為,實在心有不甘。

據了解,「漸凍症」病人發展後期,整個人都如同面條一樣癱軟。面對自己的病情,婁滔曾多次提出,不治了。但父母勸她要繼續堅持。

最終,這個像天使一樣的姑娘,選擇口述遺囑,捐獻出自己的器官,並要求「將骨灰撒入長江,不給這個社會帶來任何負擔」。這份遺囑應該是她留下的最珍貴的「禮物」。

⑷ 博士丈夫病逝千萬遺產僅給兒子40萬,這場婚姻有何亮點

博士丈夫病逝,千萬遺產給兒子40萬,這場婚姻的亮點在於博士丈夫的父母的折騰。
博士是上海姑娘,他是國內頂尖大學的醫學博士,而自己的丈夫是典型的鳳凰男,來自四川的一個偏遠山村,兩人在一場講座上相識的,這是一場身份懸殊的婚姻。
丈夫的姐姐和姐夫在網路上,發一些辱罵女博士的文章,並將女博士和孩子的照片還有手機號都發在了網上。難道就沒有考慮到孩子的自尊嗎?
其實在這場婚姻當中,女博士的丈夫並沒有將父母和媳婦之間的關系調節好。而丈夫的父母也並沒有為兒子著想,本是一樁幸福甜蜜的婚姻,卻在丈夫父母的鬧劇中結束了。

⑸ 塗序新遺書內容 塗序新自殺內幕 塗序新自殺 浙大博士塗序新為什麼自殺啊

他凌晨跳的,我們晚上從學生會那裡知道這件事。消息封鎖的蠻好的。

你隨便上內網查一下就知道了,但是不統容一。據說是被浙大給騙了。但有人說不是這樣,可能是要掩飾什麼吧。

反正浙大每年的自殺名額都會超過的,無奈。

9月17日,在浙江大學任講師的海歸博士塗序新留下6頁遺書後跳樓自殺,遺言中說:「在此時刻,我認為當初的決定下得是草率的,事後的發展完全沒有預計,感謝一些朋友事前的忠告。國內學術圈的現實:殘酷、無信、無情。雖然因我的自以為是而忽視。」在跳樓前6天,他剛還提交了申報副教授職稱的相關材料。網路盛傳浙大曾經給該博士口頭承諾,但卻未能履行。
對於網路上盛傳浙大曾經因申報職稱給塗博士口頭承諾,但卻未能履行,饒毅坦言,國內科研單位有很多要改進的地方,但為了獲得掌聲而表面上為去世的人說話,不是很合適,批評國內單位也要有證據,不重證據、人雲亦雲,不是負責任的態度。

⑹ 博士接受手術以後死亡,究竟是哪個環節出了問題

我覺得這個應該是主治醫生的問題吧。當時在經過嚴格的術前檢查,而且手術的過程之中,也是比較的順利。手術完成之後可能醫生就比較的放鬆警惕。所以當這位博士在手術之後幾個小時之內,出現的一些全身無力以及呼吸困難等問題,都被主治醫生認為是由營養不良引起的,所以也就沒有多加關注。最後就是因為這種疏忽,導致了博士生的死亡。

楊超宇去世後,院方也一直想弄清楚為什麼楊超宇的化驗顯示為因「低鉀」去世,當時術前檢查是正常的,術後穩定了一段時間,突然出現了這個問題,「到底是因為自身、葯物還是由於其他原因,現在都需要屍檢結果證明。醫院現在一方面與家屬溝通,慰問安撫家屬;另一方面,等屍檢結果出來後,如果鑒定是醫院的責任,院方將會積極承擔。

⑺ 在美女博士跳橋自殺校方調查結果如何

在美國猶他大學攻讀物理與天文學系的中國留學生唐曉琳的非正常死亡,在她的學校、尤其是在中國留學生群體中,掀起一股質疑浪潮。如今,學校給出了最終的調查報告,結果讓人唏噓不已。

據報道,唐曉琳2017年10月被證實在舊金山金門大橋跳橋自殺。唐曉琳的去世引起質疑聲潮,猶他大學去年宣布對此事進行獨立法律調查。本月,猶他大學公布了最終的調查報告,停止了學校物理系的研究生招生,並進行了一系列的人事變動。

在猶他大學的官網上,還有公布一段中文文字:

關於物理與天文學院在讀博士唐曉琳事件聲明

猶他大學與許多其他的大學一樣,為學生提供了心理健康與危機干預的服務,也將努力探尋更多可以幫助學生面對轉折的方式。而且,我校研究生院長David Kieda已經發起了校園的相關管理變革及對各研究生進行年度評估的課程監督機制。研究生導師將會就「如何識別具體風險因素」及「如何有效幫助有學術或個人困難的學生」接受相關方面的培訓。David Kieda也要求各個系的研究生導師提高對幫助學生順利完成學業、學生心理輔導等相關方面的關注程度。

報道指出,逝者已逝,然而其他留學生應該藉此來讓自己的內心更加強大,放鬆心情,多和家人朋友校方溝通,預防類似悲劇再度發生。

⑻ 女子浙大博士跳樓身亡,生前遭導師性騷擾,有證據嗎

伴隨著疲憊感的,是曉月開始疑神疑鬼,她告訴毛女士,總覺得學校里的人知道了戴某對她做的那些事,因為每次曉月一走近同學,同學們就不再聊天,好像在避開自己。

2017年3月到8月期間,曉月去日本做訪問研究,回國前,曉月在跟母親的通話中第一次提到“死”的字眼,崩潰大哭,覺得自己難以逃脫戴某的關系圈。毛女士勸女兒,“再有幾個月就畢業了,離開戴某的關系圈是自然的事,不要害怕。”隨後,2017年9月10日,曉月得知前男友結識新女友,當晚情緒明顯異常並產生幻覺,與母親通話中,問毛女士“為什麼你的腿被鋸了不告訴我?”

9月12日,曉月在老家一所精神病醫院被確診為輕度抑鬱,後因為持續規律服葯,曉月病情不斷好轉,但在2018年6月27日,臨近畢業,曉月抑鬱症復發。

7月2日,毛女士和丈夫到浙江大學,和女兒一起辦了畢業手續,當晚回家後,女兒不敢脫褲子上廁所,說怕戴某過來強奸她。整夜也睡不著覺。幾天後,曉月在新鄉市一家精神病院確診為中度抑鬱、輕度偏執和焦慮。

毛女士回憶,女兒曾告訴自己,抑鬱症復發是因為戴某又說了刺激人的話。當時毛女士以為,離開戴某自然就能正常生活,而直到曉月去世,她才意識到,隱忍沒有解決任何問題,他們決定舉報戴某曾經的行為。

一開始只是給教育部提交材料,之後與浙大成立的調查組交涉,但當這些方式都沒有得到可以確證戴某曾性騷擾過曉月的結論。在調查組也幾乎不再回應家屬的電話後,今年8月16日,距離曉月去世兩年多後,毛女士在微博上實名“曝光”戴某。

毛女士表示,女兒曉月從小乖巧,勤奮,成績沒有低於第二名的;初三那一年,曉月一直是學校第一名。2014年,曉月在浙大獲得碩博連讀資格,在研究生導師張國平的引薦下,她轉為浙大農業與生物技術學院戴某的開門弟子。

在後來的師弟師妹眼中,師姐曉月有些內向,“安靜、話很少,被公認科研能力強”。

和曉月同實驗室的學生沈林說,戴某的幾個學生中只有曉月會做生物信息分析,個人能力比較突出。如果學術上有問題,後輩們也會找她求助。

戴某,這位36歲就評上教授的年輕老師,與學生們的相處並不愉快。沈林形容他是一個控制欲很強的人。戴某的一位研究生也說,實驗上的一些小事沒有做好,也會遭到戴某責罵,這是經常發生的事情。

拋開溝通方式,僅就學術指導而言,也有學生覺得戴某算不上合格導師。戴某一位不願透露具體信息的學生表示,一方面,戴某給學生分配任務後會不停施壓,另一方面,卻不給學生們系統的指導。“比如說種一顆麥子,他只需要學生學會播種或者澆水,但是整個麥子在成長過程中,什麼時候播種、澆水的時候有什麼注意事項、什麼時候種子容易受損,他不會系統教這些東西。在這個過程中,你只需要把體力工作做完,換句話說,學生是他科研工作中的一個螺絲釘,一個流水線工人”。在這種情況下,戴某指導的研究生,幾乎都曾因為論文不達標而延遲畢業。

沈林說,戴某門下有兩位博士,除了曉月,另一位博士在博三時轉入其他導師門下。還有一位研究生李某,與戴某徹底鬧掰,最終在沒有戴某指導的情況下畢業。

實際上,曉月因為個人能力突出,是同門中在學術上與戴某關聯最多的一個學生。曉月在讀博期間發表的兩篇重要論文,戴某分別是第一作者和第二作者。沈林也說,戴某最近幾年論文的主要合作者就是曉月。

在微博公開曝光戴某之前,毛女士一家人也嘗試過其它辦法。他們整理了一份與曉月自殺相關的材料發給教育部,2018年8月1日,材料從教育部轉到浙江大學。隨後,8月的某天,一行四位男士自稱是浙江大學的調查組人員,到長垣縣見了毛女士及其家人。

2018年10月29日,浙江大學調查組負責人通過電話口頭傳達了對戴某的初步調查結論——舉報信中的具體內容,戴某本人全部否認,沒有發現戴某對曉月存在騷擾行為的確鑿證據;戴某寫給曉月的保證條屬實,但無法指向具體的騷擾行為等內容。

毛女士不接受這樣的結論,又整理新的材料發給教育部,同時向浙大調查組申請與戴某當面對質。2019年9月22日,浙大調查組人員、戴某以及毛女士一家,在河南鄭州見面。但戴某和毛女士家人各執一詞,直到最後,也沒有互相同意的解釋。

實際上,在給教育部發舉報信之前,2018年7月25日,毛女士電話聯系過戴某並錄音,想從戴某口中得到他當年給曉月手寫保證條的原因。戴某沒有直接回答,次日發微信回復毛女士,手寫保證條是因為2017年那篇基因組的論文,他將曉月署名第二作者,曉月不開心。毛女士不相信戴某的說法,因為基因組的論文2017年3月投稿,6月返修,8月才被接收,期間戴某可以在任意時間段修改署名,為什麼要在2017年2月手寫保證條?

這個疑問,在去年9月的那次見面中又被提出,得到了戴某同樣的回復。至於為什麼要在保證條中使用“欺侮”二字,戴某回復是筆誤,當時沒考慮那麼多。戴某告訴毛女士家人,“我和曉月互相之間很信任,她是我第一個學生,我肯定對她更好,她鬧鬧小脾氣我也會包容她。”類似的疑問,毛女士還有很多。

毛女士近日在微博曝光戴某後,8月28日下午,浙江大學調查組人員聯系毛女士,稱學校正在組織復查工作,您(毛女士)如果有新的證據,請及時提供給我們。

⑼ 伍沾德博士去世了,他去世後留下了什麼

香港美心集團官網發出訃告,香港美心集團創辦人之一、名譽主席伍沾德已於10月29日辭世,享年歲。 伍沾德是美心集團創辦人之一,自小在嶺南大學附屬小學、中學、嶺南大學就讀。1986年,伍沾德和一批嶺南資深校友聯同嶺南大學廣州校友會主席王屏山及嶺南大學澳門同學會名譽會長區金蓉共同倡議,由中山大學領導提議,經國家教委批准,於1988年正式成立了中山大學嶺南(大學)學院,1989年成立了嶺南(大學)學院董事會,伍沾德出任第一屆嶺南(大學)學院董事會主席至1994年,續任董事會名譽主席及董事至今。 除了擴充圖書館、行政大樓、學院建築物及校舍設備等外,董事會致力資助教育事業,捐資支持嶺南(大學)學院與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合辦的IMBA課程,並設立董事會教育獎勵金、助學金及紀念獎勵金、教師培訓等。

熱點內容
廣西大學助理教授引進 發布:2025-07-27 22:26:21 瀏覽:412
公務員大學生可以考嗎 發布:2025-07-27 22:25:42 瀏覽:761
美國密執安大學五名 發布:2025-07-27 22:25:35 瀏覽:314
大學生性行為可以嗎 發布:2025-07-27 22:23:48 瀏覽:964
美國以w開頭的大學 發布:2025-07-27 22:20:57 瀏覽:993
西安上大學生活費 發布:2025-07-27 22:17:06 瀏覽:407
齊齊哈爾大學老師 發布:2025-07-27 22:15:48 瀏覽:946
美國密蘇里大學郵編 發布:2025-07-27 22:14:18 瀏覽:814
2016南通大學開學時間 發布:2025-07-27 22:11:05 瀏覽:746
復旦大學考博專業目錄 發布:2025-07-27 22:00:13 瀏覽: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