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學新聞學考研
❶ 南京大學新聞學研究生怎麼樣
南京大學新聞傳播學院是南大文科院系中相對年輕的一個院系(1992年建系,2003年建院),該院系脫胎於南京大學中文系(現在叫文學院),其師資構成中,最早的幾位教授的學術背景也是中文專業出身;其後新傳院的一批年輕師資的學術構成就開始多樣化了,比如有的是社會學出身、有的是法學背景。多樣化的學術背景,使得南大新傳院的學術研究有百花齊放的勢頭。
雖然南大新傳院沒有獲得博士點,這是個軟肋,但南大新傳院在2007-2009年教育部學位中心學科評估中,排名依然高居全國第七位。沒有博士點的新傳院的教授中,目前卻有4位博士生導師,分別是:掛靠在社會學院的博士生導師丁柏銓教授、潘知常教授;掛靠在政府管理學院的博士生導師杜駿飛教授、鄭欣教授。
南大新傳院的科研水平也是相當出色的,近期獲得的國家社科基金特別委託項目《我國藏語新聞媒體影響力問題研究》便是一個例子:由國家社科規劃辦設置特別委託項目,在南京大學的歷史上也很少見,實屬難得。
要說到南大新傳院的科研特色,我個人認為主要有這么幾點:①網路傳播研究,領軍人物是杜駿飛教授;②新聞學基礎理論研究,領軍人物是丁柏銓教授。此外,南大的廣告系也是很不錯的,與廣告實業界聯系相當緊密。
南大新傳院的傳媒實驗教學中心是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同時新傳院也是文科院系中較早擁有獨立辦公大樓(費彝民樓)的學院。
新傳院不僅硬體設施優良,而且非常注重學生的實踐鍛煉,南大新傳院的學生記者團曾經在教授們的帶領下,出了很多有影響力的作品(比如「行走淮河」調查實踐活動)。南大新傳院雖然年輕,但南大本體歷史悠久,所以南大畢業生中在傳媒業內已經有一批很出色的人物了,比如說南大在京校友中,就有:朱競若(人民日報北京分社社長)、袁翔(光明日報記者部主任)、徐步(人民畫報社社長)、朱慶(光明日報出版社社長)、王堅(中國證券報副總編輯)、黃曉燕(現任鳳凰新媒體副總編輯)等校友。在江蘇、廣東等地的媒體中,南大校友(包括新傳院)也有很多高手已經位居傳媒業的高位。
同時,南大新傳院也有一批銳意進取的中青年骨幹教師,其中最著名的代表就是杜駿飛教授,他是中國網路傳播學會的會長,南大新傳院也是中國網路傳播學會的掛靠單位。
說到南大新傳院的就業,從全國范圍看,由於新聞專業在各校紛紛開辦、大量擴招,而媒體行業的需求量並沒有持續擴大,所以其實目前新聞專業畢業生已經有點供過於求的趨勢了。所以南大新傳院的就業較之於南大商學院、南大計算機系、軟體學院的就業當然是要遜色一些了,這是各專業需求量的不同導致的。
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南大新傳院在全國高校同類院系中的就業屬於一流層次,在江蘇的傳媒行業的競爭力處於第一位是毫無疑問的。
新聞傳播學專業畢業生的就業出路是多樣的。最主要的本行當然是傳媒業(含廣電、報紙、網路、出版、廣告行業),但是不同地區傳媒業的薪酬待遇就不同,不同媒體的薪酬待遇也不同。除了在傳媒業做記者、編輯、策劃之外,還有就是一些大型企業的文秘工作、在國家機關做公務員(這是要考的,逢進必考)。
再說點題外話:我個人認為,在傳媒業的工作要求很高,而且相對比較辛苦,工作很有挑戰性,如果追求安逸、穩定的話,傳媒業不是個適合的行業,那就應該選擇考公務員或者進國企當文員。
❷ 南京大學新聞傳播學研究生怎麼樣
南京大學新聞傳抄播學院是南大文科院系中相對年輕的一個院系(1992年建系,2003年建院),該院系脫胎於南京大學中文系(現在叫文學院),其師資構成中,最早的幾位教授的學術背景也是中文專業出身;其後新傳院的一批年輕師資的學術構成就開始多樣化了,比如有的是社會學出身、有的是法學背景。多樣化的學術背景,使得南大新傳院的學術研究有百花齊放的勢頭。
❸ 2017年南京大學新聞傳播學院新聞學考研難不難
錄取比例抄是8:1 9:1左右,,,,,9本專業課的書要襲看,,報考的人數傳播學專業在200左右,新聞學也是差不多,,不需要輔導的,,當然有筆記最好,,專業課看完書後找南大的期末卷子熟悉下,,,統考的科目嘛大家就都一樣了!
❹ 南京大學新聞學考研科目有哪些
1、新聞學專業考研哪些大學比較好取決於各人的志向、備考情況和將來版的打算。位置偏遠和非權重點好考。沒有報錄比的數據,但參考意義不大,報錄比高不等於就好考,因為不同學校的報考生源不同,一般來說選擇學校主要看學校的地理位置、層次和名氣,這是和考研難度成正比。2、名校本科生考研有優勢但沒有優惠,優勢體現在面試評分和心理優勢。3、本校考本校相對來說更加容易考,因為面試評分處於相對優勢,專業備考更方便咨詢和獲得相關師兄和老師的指導,但考研還是要看分數。4、非985大學(如中國傳媒大學)的新聞學研究生就業不一定還不如985的本科生,因為就業看機會和能力,學歷的作用主要是入職門檻。5、考研不考數學,具體科目可以去報考學校官網查看專業目錄等考研信息,務必以報考當年9月份學校官網發布的考研信息為准。
❺ 南京大學新聞學專業考研,競爭激烈不
新聞傳播碩士[0552] 345 50 50 90 90
這是南京大學的分數線。
我哥哥就在南大新傳讀研究生,找工版作時,教權授直接推薦中共南京市江寧區委宣傳部,月8000+
PS:我也是南大的。
百年南大,歡迎你的報考!
祝您美夢成真,謝謝!
❻ 新聞傳播學考研中武漢大學和南京大學哪個好
就新聞傳播學來說,武漢大學明顯要比南京大學好,但是南京大學比武版漢大學難考,全國新聞權傳播學專業學科排名上,武漢大學是top5呀,僅次於中國傳媒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復旦大學和華中科技大學之後,南京大學都是在後面。但是南京大學的新聞傳播學很喜歡推免生,2019年新聞傳播學就只統招了8-10個,其他都是推免生,武漢大學的統招生名額多。如果你覺得專碩很好的,可以考慮南京大學的新聞與傳播專碩,因為他招80個,這個就比武漢大學的有有事了。具體你可以看下傳媒智庫,裡面有各個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類專業考研的招生目錄和招生復試分析。
❼ 南京大學新聞學考研錄取線是多少南京大學新聞學考研
南京大學新聞學考研錄取線,
可上學校研究生院官網,
或所屬專業之二級學院官網通知公告專欄查看。
也可詢問學校研究生院。
祝你好運。
❽ 南京大學新聞考研
考試科目:①101政治②201英語一或203日語③622新聞傳播史論④946新聞采寫與文史知識 復試:廣播電視學、新聞評論與編輯
《中國新聞理論體系研究》丁柏銓主編,新華出版社,2002年版;《傳播學基礎理論》段京肅著,新華出版社,2003年版;《中國新聞事業發展史》黃瑚著,復旦大學出版社,2001年版;《外國新聞傳播史》鄭超然、程曼麗、王泰玄編著,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0年版;《新聞采訪與寫作》丁柏銓主編,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大學語文》王步高、丁帆著,南京大學出版社,2003年版。復試參考書:《當代廣播電視概論》陸曄、趙民主編,復旦大學出版社,2002年版;《新聞實務方法論》方延明著,南方日報出版社,2005年版;《新聞評論教程》丁法章著,復旦大學出版社,2002年版。研究方向:
研究方向:
01新聞理論02新聞業務03廣播電視新聞04政府新聞學05媒介經濟與媒介管理
我的復習體會
這個學校並不是很好考的。
報的人很多。當初我覺得南大太難考了
很多人說南大的題比較死,都是書上的,那麼認真分析歷年真題就知道也並不能那麼講了。
我勸大家一定要認認真真的把那幾本書看透,我因為時間的緣故,有的沒怎麼看,就虧在這上面了。考的很細。
建議備考的學弟學妹,自己看書一定要認真,哪怕任何一點最好都不要落下。自己一定要把書讀厚,自己認真做筆記。還有,對真題也一定要認真研究,看看出題的特點,以及老師的考查方向
另外奉勸所有考研的同學,不管你考哪兒,公共課一定要抓好,特別是英語,而且每年考研的人很多,分數勢至少不會降。
大家既然決定要考,就請堅持到底。考研的路很長,一定要堅持。走完的人跟你說的也許很輕松,但是每個獲得成功的人都不會區說自己付出的汗水的。我是5月份正式開始看書的(4月份買賣書,以及跟學長買資料),有點晚,但是從7月份開始,我幾乎每天都是11點半之後睡的,在11月後,我幾乎每天在教師看書看到12點才回寢室,早上也是七點多,8點開始看書。我覺得還是不要出去住,當然啊,這事沒人看法不一樣,反正如果讓我一個坐一屋子裡,我肯定效率不高,還是在教室里比較有氛圍。而且人多,可以互相幫助和鼓勵。呵呵
考研需要時間保證,不可輕信一些過來人的夢囈式的胡言亂語。說什麼考研准備太早回導致後來缺乏動力……???估計是的吧,准備「晚點」,後續復習是動力足,但「壓力」更足。因此,不要輕信別人的話,包括我這個「別人」。我的一個朋友曾考過南大,結果是來了轟轟烈烈的第二次,都是時間上不夠用。
需要復習資料的可以找我,也可以給各位學弟學妹提供咨詢和「輔導」。但正如有同學「說」的那樣,考試有時間差,我的「輔導」估計會不恰當。所以,我也僅僅能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去做點。
❾ 南京大學新聞學考研科目有哪些
可以直接去勵學南大考研網上看下2015南京大學碩士研究生的招生專業目錄,裡面有很專詳細新聞學考屬研考試科目內容介紹。
初試科目
①101 思想政治理論②201 英語一 或 203 日語③622 新聞傳播史論④946 研究方法與新聞業務
復試科目
:1101 新聞學綜合及研究設計
❿ 南京大學新聞學考研專業課,雜考的
新聞學參考書
1.《中國新聞理論體系研究》,丁柏銓主編,版新華出版社,2002年版
2.《傳播學基權礎理論》,段京肅著,新華出版社,2003年版
3.《中國新聞事業發展史》,黃瑚著,復旦大學出版社,2001年版
4.《外國新聞傳播史》,鄭超然、程曼麗、王泰玄編著,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0年版
5.《新聞采訪與寫作》,丁柏銓主編,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6.《大學語文》,王步高、丁帆著,南京大學出版社,2003年版
前四本是622新聞傳播史論的書目
後兩本是946新聞采寫與文史知識的書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