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大學本科 » 大學生消費情況

大學生消費情況

發布時間: 2021-02-03 08:14:13

大學生消費水平

大學生一個月,1500元生活費夠嗎?現在的大學生消費什麼水平

職引官
2019年08月24日 · 科技公司創始人
大學生一個月,1500到底夠不夠用?如何培養孩子的消費觀念

學生日常消費結構

從具體數據可知,大學生月基本支出大部分在1000元到2000元之間。月生活費主要花銷還是在日常飲食方面,日常生活用品消耗支出男女生相差不大,女生略高。其次是娛樂方面的花銷。如果處於戀愛狀態,日常開支又會增多。學習消費與化妝品裝飾品的支出比例值相同。

學生的消費心理

1. 消費行為

當遇到自己喜歡的商品時,大部分學生還是能夠認真考慮自身需求做到理性消費。由於自己還並沒有經濟獨立的條件,大部分學生面對自己無法負擔的商品時首先選擇遏制自己的消費慾望。其次通過壓縮日常開銷攢錢購買。第三種選擇是通過兼職或者向父母索要的方式滿足自身購買慾望。極少數學生選擇借錢,或者鋌而走險通過借貸渠道購買商品。

2. 預算緊張時支出選擇

當本月預算出現緊張狀況時,多數學生選擇在娛樂方面節省開支;其次是從月生活費的主要開支「吃」上節省,最後是從朋友交往或戀愛方面節省開支。

3. 消費透支情況

在調查結果中顯示,3/4的大學生有過消費透支的經歷。大部分原因是在個人喜愛方面消費太多或是娛樂消費太多所致。

4. 奢侈品購買情況

從大學生對奢侈品的購買頻率來看,大學生消費不僅是滿足於日常生活社交需要,而且漸漸轉向包裝自己,滿足自身的虛榮心。由此可見,大學生消費已經有了消費心理早熟的特點,即逐漸趨近成人的消費方式、消費心理和消費習慣。

影響大學生消費的因素

1. 消費主義的低齡化傳播改變了大學生消費心理

消費主義的核心需求是自我滿足。消費主義的思潮激發人們追求新興的消費品,以滿足自己的精神快樂。消費主義反映了人們追求自我的個性表現行為。在調查中,將近一半的學生消費透支是在個人喜愛方面消費太多導致,大學生在這方面的支出是對自身個性需求的表現。

隨著經濟發展,人們的消費需求不限於滿足基本的物質生活保障而是漸漸轉向追求物質生活的高質量,這種消費取向促使人們的消費水平大大提升,消費主義在我國蔓延。

享樂化、物質化漸漸滲入人們的日常生活,越來越多人從中體會到了滿足感,這種物化的幸福感也傳入了大學生的日常生活中。從社會上傳來的消費主義思潮其實對大學生這個群體產生很多不良影響,不少大學生產生了愛慕虛榮的心理,相互攀比、炫耀,無法將注意力集中在學習上。甚至使大學生消費心理扭曲,出現透支消費、盲目消費、沖動消費、炫耀消費等非理性消費,長此以往大學生的價值觀變得不堪一擊,我國傳統勤儉節約的品德也沒有辦法更好地傳承下去。

2. 網路自媒體的產品推廣導致大學生消費出口大增

網路經濟在飛速發展,網路自媒體本著其傳播速度快、覆蓋范圍廣、信息量多、影響力大的特點,向人們推廣各種商品信息,利用公眾認同感以及觀眾同理心,發現人們的消費需求,通過前後對比向人們推銷,強烈激發大眾購買慾望,引誘大眾消費。

除此之外,大學生很容易跟風,在面對自己喜歡的明星或網紅時,會買明星同款商品來縮小與明星的距離感,享受跟明星一樣的品味、生活方式等。網路自媒體通過轉發、刷瀏覽量等方式傳播新潮流,使這種時尚成為大學生精神和物質都不可或缺的「必需品」,很多大學生為這樣的「必需品」心甘情願的買單。

3. 借貸平台的快速增長引誘大學生過度消費

移動支付方式在中國的日常生活中已經大范圍的普及。生產者通過各種方式刺激大眾的消費慾望加快資金的市場流通,於是網路借貸平台門檻低、方便等優勢讓人們願意透支消費。各類平台打著開通交易容易、利率低等方式,使人們通過QQ、微信等大肆傳播獲得轉發量,涉世未深的大學生是這類平台的主要目標對象,這些學生經濟安全意識不夠強,個人消費慾望過高,最終導致自己負債累累。

節約型社會的建立需要大學生樹立理性的消費觀和培育節約意識。節約意識的培養不僅體現在大學生自身對其重要性的認識,還在於整個社會、學校、家庭外在氛圍的影響和相應的教育手段。

強化消費道德教育

從淺層次看,消費好像是個人行為,但在深層意義上來講,消費心理、消費觀念、消費取向是一種社會精神文化的縮影,大學校園中出現的不良消費所造成的消極影響不容忽視,它不僅加重了家長的經濟壓力,而且還在一定程度上扭曲了校園人際關系,增加了學校的管理難度。學校對剛進入大學的學生進行新生教育時,就應對其進行消費方面的引導,開展一些關於消費道德方面的講座,反對享樂主義、奢侈腐化、揮霍浪費,強調理性消費、理性行為,反對非理性的盲目消費,包括攀比、虛榮、盲目從眾的病態消費,倡導積極向上的消費文化。

培養合理消費技能

合理消費還需要一定的技能。當代很多大學生缺乏自主理財的能力,更沒有良好的消費習慣,很多大學生成為「月光族」,很少有人考慮或反省自己的理財能力。建議學校應該在素質教育選修課中開設一些理財方面的課程,開設一些理財類的講座,聘請一些專業人士給同學們深入講解理財方面的案例,讓同學們切實了解相關知識。通過學習,將時間和金錢用於學習方面,樹立正確的戀愛觀,學生也可以對日常支出消費進行記賬,對每一筆消費做到心中有數。

扎實學習不斷提高自身素質

通過考研、專升本等方法希望繼續深造本無可非議,但這種知識和能力的培養是長期課堂學習積累的過程,而不能靠幾個臨時輔導解決。短暫的享樂永遠比不上自律的自由,大學期間將學習作為自己的首要任務,明確自己的方向,別被社會上的惡俗氣給污染了純凈的本心!

⑵ 大學生研究大學生消費情況的適合性

因人而異抄,根據所處的環境襲,所處的地理位置,還有個人家庭情況來進行消費。年代也不同了,現在的消費觀念比較高,原來的麻辣燙可能五元六元一份,現在的基本都是十元到12元,不等。
按照一頓飯15元計算一天35元,一個月就需要1200元,如果出去聚個餐,平時再買個飲料,500元。生活用品。2000元吧。(衣服鞋沒法計算,很可能一雙鞋就能500+,衣服500+,不計算了)

⑶ 關於大學生消費社會調查報告 3000字

一:為了研究和分析中學生的消費情況,我們從零用錢的分配和利用狀況,購物心態,父母對子女消費的態度展開調查。列表做出公布,使學生認知自己的行為的對錯,提高意識且提出適應的政策。
另外我們也對中學生消費的狀況以及心理因素作了相應的調查,並針對消費經濟來源做了分析,並從社會原因分析了中學生消費的外在因素。最後,由於中學生屬於心理,生理,社會經驗的轉型期,正確引導他們的消費也是非常重要的。通過本文的調查分析,我們希望能給廣大的中學生消費者提供有意義的幫助和指導。
[課題正文]
消費,顧名思義就是我們花錢買東西。改革開放和市場經濟的發展,已使消費成了無時不有,無處不在的社會現象,隨著人們的收入越來越高時,我們中學生的消費也越來越大。高消費意識在學生中廣泛流傳。然而,學校及社會尚未對「消費」這一活動進行研究,也未對中學生的廣泛流傳的獵奇心理加以改正。學生在消費中還有許多有待規范。
為此,我們通過調查了50位同學,來探討中學生消費觀念。(問卷調查對象:男生和女生)
中學生每個月都會有零用錢,每天都會用錢,這兒列舉了一個表格(即中學生每月的零用錢的數目。)
中國自實行計劃生育以來,我們現在的每個中學生幾乎都市獨生子女。父母的溺愛是避不了的。因此,父母都順著子女的意願,以至於造成中學生心中的滿足感和強烈的慾望。中學生避不了的揮霍如土,把錢用在不該用的地方,為了出風頭,就會不惜千金買名牌,為了更了解中學生消費的內容,這兒我們列舉了一個表格,即中學生消費的內容。
我們也還調查了中學生的零用錢是否足夠。按理說,中學生的零用錢應是綽綽有餘,但調查的結果卻大相徑庭。
父母給子女零用錢。理所當然,也應過問子女的消費情況,但事實正好相反。請看下面的數據。
由圖表可知,父母關心子女的消費情況只佔20%,而父母很少問子女的消費情況要佔70%,不過問子女消費情況的也要佔10%。這就表明:導致學生的獵奇心理有一半是父母的緣故,父母對子女消費情況的不聞不問,導致了中學生的高消費理念的蔓延,使中學生擁有強烈的滿足感,覺得錢是很容易得來的,以至中學生的學習目標不明確,活在暫時的滿足感中,這是不正確的,我們應該糾正它,不能讓它蔓延。
我們調查學生是否管理每年的壓歲錢,結果有100%的人都是自己管理的。我覺得這是造成學生的滿足感的因素之一,促使他們追求高消費。
通過分析以上的情況,我們向廣大學生,家長及校方,提出以下幾點:
加強宣傳的力度,利用學校和班級的牆報大力宣傳要合理利用零用錢,使中學生認識到,錢來之不易,讓他們懂得要勤儉。
學校開展思想教育工作,使他們認識到自己行為的對錯。
組織學生多參加實踐活動,體會勞動的艱辛,深刻的認識到錢來之不易。
父母不應給學生太多的零用錢,應教育他們,讓他們走出誤區。父母也應多關心子女消費的情況,促使他們不要亂花錢。
污染淺談

⑷ 大學生消費情況市場調查報告

內容摘要:
大學生的消費是社會消費的重要組成部分,他們在現代社會的消費觀念、生活方式、流行時尚的影響下,消費心理和消費行為往往產生彼此間的相互影響,並形成特有的群體消費心理特徵。本文試圖通過對當代大學生的消費行為和消費心理的分析,提出與之相適應的消費教育,以使大學生形成科學的消費觀念。
關鍵詞:大學生;消費行為;消費心理
隨著社會經濟的縱深發展,大學生消費行為的外部環境發生了深刻變化,他們的消費心理與消費行為與以前相比也發生了根本性的改變。他們已成為引導消費潮流的一股重要力量,因此,關注大學生消費狀況,把握大學生消費的心理特徵和行為導向,實行與之相適應的消費教育,就顯得尤為重要。
一、當代大學生的消費行為
(一)抑制不住的情感消費
大學生是一個特殊的消費階層,其消費行為體現出追求新潮、時尚、情趣的特點,相對其他群體而言則帶有更多的情感因素。因為他們不僅希望商品能夠在實用性方面滿足人的需要,還希望商品能讓人在使用和觀賞中獲得精神的愉悅與心理的滿足。一般來說,大學生更願意購買能使自己的情感需求得到最大限度滿足的商品,他們的消費行為更注重感官的滿足。其次,大學生的自主獨立性逐漸增強,依附和從眾心理不斷減低。在這種心理的影響下,大學生在購買商品的過程中,情感和直覺因素起著相當重要的作用。當情感和理智相撞擊時,一般偏重於情感,容易感情用事。某種商品只要符合個人需要和興趣,引起肯定的情感,便會形成對商品的偏愛和追求之心;反之,就會產生一種否定和抵觸的情感,對商品厭惡、拒絕。
(二)「行不由衷」的形象消費
今天的莘莘學子們已不再是「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的儒生,他們追求新穎,需求多樣,引領消費時尚;他們活潑感性,率性而為,消費卻不免沖動。在物質生活與精神生活豐富多彩的時代里,在表現自我,彰顯個性的今天,他們比任何一個群體,比過去的任何一個時候更重視、在意自己的外表形象,並為此不惜代價。此外,我們還應該看到,人力資源的過剩和就業壓力的加大,也是大學生們重視形象消費的原因之一。在相關法律法規不健全的情況下,一些用人企業和單位採取「年齡歧視」和「相貌歧視」的用人政策。例如,在許多公司和單位的招聘廣告中,公開宣布不招35歲以上的應聘者,有的連身高和長相也有苛刻的、超出工作角色所需要的限制。於是,為了延緩衰老、掩蓋形象缺點、增加形象魅力,身在象牙塔和即將走出象牙塔的大學生們不得不重視形象消費。
二、躁動的需求——消費行為的心理成因
現在的大學生年齡大都在20歲左右,不少都是獨生子女,他們從小生活在較舒適的環境、條件下,心理應變及承受能力都較差,外界的變化會對其心理產生較大的影響。大學生消費也是在一定的心理因素作用下進行的。
大學生正處於人生的青年時期,這一階段的消費心理又有其自身的心理發展特徵和發展規律。在青年期,隨著身體的發育,他們的抽象思維能力、記憶能力、感知能力、對環境的認識和適應能力均獲得了較大發展,個性基本形成。與這些心理發展狀況相適應,青年大學生的消費心理也獨具特點:由於自身廣博的知識面,因而在消費時追求知識性;由於對新鮮事物的熱衷,在消費時會追求時尚性、潮流化,強調美觀大方;由於個性強烈,在消費時會情緒行動,即興即買,沖動性購買往往多於計劃性購買;由於富有創造性,也會在消費時注重個性,追求與眾不同。
雖然大學生經濟尚未獨立,但他們已具有獨立的購買能力,在購物時自身意志力較差,只要兜里有錢就會迫不及待地購買自己喜歡的東西。這些特點反映在消費心理和購買行為上,就是:1、追求新奇。大學生沒有成年人較重的工作、社會、家庭壓力,真正可以放開束縛隨心所欲的進行一些消費,追求自己喜歡的東西,而新奇的產品最能引起他們的注意,有些學生達到了不奇不要,無奇不買的地步,甚至到了追求怪異商品的階段。2、強調「美感」。即要求商品的美學價值能與自己的審美觀點相一致。3、追逐時尚。生理與心理的漸趨成熟使得大學生開始追逐成年人的社會游戲,而時尚活動莫過於是最接近的生活方式,時尚本身也更能引起他人的廣泛關注,又正好契合大學生想引起他人注意的心理特徵。因而追逐時尚,不僅是各種不同類型社會成員的消費特徵,也同樣符合大學生的心理需求。
三、個性與文明——樹立科學的消費觀念
在大學生消費問題上,我們已不能再像從前一樣,用簡單的對或錯來作為評價標准,更無法用老一套的教育方式以期達到抑制大學生的個性消費。我們應關注大學生消費狀況,把握大學生消費的心理特徵和行為導向,實行與之相適應的消費教育,這樣才能使大學生自覺自願地做到科學適度消費。
第一,發展個性消費
正如世界上沒有完全相同的兩片樹葉一樣,世界上也沒有個性完全相同的兩個人。因為個性的不同,所以不同的消費者在現實生活中表現出來的消費行為也迥然不同。更何況是處於彰顯個性時期的大學生們。在購買力允許的前提下,我們應該發展其個性消費。
第二,消除不良消費
消費所追求的內心滿足是永無止境的。在消費過程中,大學生們往往從感情、心情出發,喜怒哀樂都能成為他們消費的理由。他們往往有消費的沖動卻缺乏消費的理性,他們有著消費的隨意卻缺乏消費的算計。因此,應該在大學生中倡導一種文明行為,加強自身修養,抵制畸形消費,消除不良消費。
第三,提倡適度消費
適度消費是指在保證大學生的自然生理需要的基礎上,在不超出家庭的經濟承受能力的前提下所進行的消費。現在的大學生大部分是獨生子女,家長從小把孩子視為家庭生活重要的照顧對象,對自己子女的消費基本上實行滿足供應的政策,再苦也不能苦孩子。而對於遠離家長過獨立生活的他們,基本上都沒有理財的經驗。這就造成有些學生追求高消費,盲目追求檔次、品牌,存在攀比心理,形成了一種不健康的消費方式,甚至個別學生不能體諒家庭的困難,以各樣的借口欺騙家人寄錢用於自己不必要的消費。這些不健康的現象,與學生家長對子女的嬌慣與縱容,使學生養成了亂花錢的毛病關系重大。因而,倡導適度消費,必須對大學生進行國情、校情、家情教育。學校與家長都要對學生的消費加以科學的指導,以使大學生的消費步入健康的軌道。
第四,倡導消費文明
消費文明即強調健康向上的精神文化,反對不健康或有害的精神文化消費;強調綠色消費,反對不利於保護生態環境的消費行為。通過倡導消費文明,陶冶大學生的情操,增加知識與技能。因而,通過倡導消費文明,使大學生建立科學的消費價值觀,弄清什麼是正常的、適度的、健康的消費;什麼是有害身心健康的不良消費,從而正確地評價和選擇自己的消費行為。
從表面上看,消費是個人行為,但從更深的意義上說,消費心理、消費意向、消費意識、消費嗜好、消費行為是社會精神文明的體現。所以,應該在大學校園里形成良好的消費輿論,幫助大學生樹立適應時代潮流的、科學正確的消費觀。

⑸ 當今大學生消費狀況如何

當代大學生假期消費狀況調查與研究

我是特雷方麥格雷傑,今年大三了,干過班干、干過兼職的業務區域經理、干過掛職的地方村鎮的科技副主任、而且也是現任學生會主席……大多數的工作離不開書面形式的計劃和總結,於是我在公文和策劃方面有了很大提高,在這里將我大學期間自己寫的或身邊朋友寫的文章,在這里曬出來跟大家共享一下……

引 文

一方面尚未自立,父母資助完成學業,另一方面,特殊的年齡段賦予他們極強的消費慾望。面對這一矛盾,當代的大學生是怎麼做的?他們每年花多少錢?錢都花在了哪裡?本次調查報告將對當代大學生的假期消費做一些探討和研究。

當代大學生高消費案例
校園也是一個小社會,由於有些人有窮爸爸,有些人有富爸爸,同一教室的大學生,消費水平也就有了天壤之別,一些在校大學生的消費行為不乏「大手筆」,敢花、捨得花的魄力讓許多工薪族難以望其項背。
A、一束花:999朵玫瑰
2002年秋天的一個星期天的傍晚,山東工商學院大學生李某在同學的幫助下,將花600元錢買來的999朵玫瑰送到學校一餐廳內。當正在吃飯的女友崔某接過這一浪漫禮物時,早已激動得淚飛如雨,正在餐廳吃飯的數百名同學目睹了這一「神聖」時刻。此事件在全校引起較大轟動。
李某與崔某偶然在一次聚會中相遇,崔某對李某一見鍾情,為了得到李某的青睞,崔某開始近似「瘋狂」地追求李某。在強烈攻勢下崔某終於如願以償,與李某成為大學生情侶。見身邊同學經常會收到男友送的鮮花,便常「不經意」間向李某說「某某又收到了一束鮮花」、「某某送給某某的玫瑰真漂亮」……在崔某的暗示下,多情的李某決心讓傾心於自己的女友也好好地浪漫一次。
李某與自己的同學好友商量,要送就送出個「特色」,最終李某接受了「送999朵玫瑰」的建議,並且他特意將送花的地點選在了人流如織的餐廳里。
B、一雙鞋:1400元
某高校體育專業大學生白某向記者列出了自己一天的營養餐單:早飯,一杯牛奶、一個水果(蘋果)、一個酥餅;午飯,炒雞蛋一份,青菜一份,米飯兩碗;晚飯,紅燒肉、牛肉、雞肉任選一份,青菜一份,米飯兩碗,一天僅飯錢就要花15-20元。
小白說,他的同學基本上都是這么個消費水平,而且幾乎所有的體育專業大學生對穿衣都很講究,一般都選擇耐克、阿迪達斯、李寧等名牌服裝。小白指著自己腳上的鞋說:「你看,我這雙鞋不起眼吧,還600多呢!」小白告訴記者,在他們班有個同學每一身服裝都要幾千元,他陪這位同學就買過一雙1400多元的耐克運動鞋。
C、一部手機:3400元
「手機、電腦、MP3」是目前在高校大學生中較為流行的「三大件」。目前駐煙高校中50%的大學生擁有手機,並且有的持有兩部或者兩部以上手機。
大三學生陳某擁有兩部手機,一部是移動的,一部是聯通的。他解釋說是為了「統籌使用,節省話費」。煙台大學外語系的李某告訴記者,他們班一位男生為了緊跟時尚,從大一到現在已經換了六部手機了,從藍屏換成彩屏,又從彩屏換成帶攝像功能的,最近他剛又換了一部手機,價值3400元。

當代大學生貧困案例:

時下的大學校園里,在一些大學生隨心所欲地享受高消費生活的同時,也有另外一個群體,在校園里他們是大學生,走出校園他們是打工一族,他們僅能維持最低的生活標准。

劉洪蘭是一名大三學生,聽她的同學講,劉洪蘭生活非常艱苦,每天只有2元錢的生活費,清一色的饅頭、餡餅之類的飯食。當我見到劉洪蘭時,一點也看不出她是一個貧困生,一身樸素的衣服非常干凈,扎著一個羊角辮,顯得很精神,與我談話時也極其開朗。
劉洪蘭生長在聊城高唐縣一個落後的小山村裡,當2002年秋天她順利通過高考被煙台大學錄取時,家裡已是愁雲慘淡了:姐姐因交不上學費已被迫輟學;患癌症兩年多的奶奶撒手人寰,給他們一家留下一大堆債務;爺爺已經70多歲了,雖然身體還算健康,但已不能太多勞作;媽媽身體一直有病,只能做點家務;妹妹和弟弟同讀高二;一家人的負擔全落在父親劉良忠肩上,他經營著11畝土地,為了讓孩子能讀上書,劉良忠利用農閑的時候還外出打工或者做點小生意。
為了給劉洪蘭湊學費,劉良忠不僅借遍了家裡的親戚朋友,而且將家裡的一頭耕牛賣了。劉洪蘭說:2002年我緊攥著家裡為我東拼西揍的學費,帶著些許苦澀來到煙台,在跨進大學校門的一剎那,我在心裡告訴自己必須得長大,一切要靠自己了!
當別人滿懷興奮地准備過一段無憂無慮的生活時,劉洪蘭卻為四年的高額學費和生活費發愁,生活的壓力讓她總有種喘不過氣來的感覺。 「窮人的孩子早當家」,劉洪蘭很快學會了精打細算地生活,小心翼翼地支出著手中的每一分錢。吃飯,早晨三根油條一碗稀飯,中午和晚上各一個5毛錢的餡餅。這樣一天2塊錢就能填飽肚子;衣服,除非迫不得已才買,每件控制在40元以內,她常年換洗的衣服僅有兩套;化妝品,幾乎沒有,她的盆里只有一塊香皂、一瓶小護士而已。」劉洪蘭每個月的花費基本上控制在100元左右,每學期生活費堅決不超過800塊。而周圍的同學,即使是農村來的每學期花費也幾乎沒有少於1500塊的,至於城裡的孩子,一般每個月600塊都覺得「捉襟見肘」。劉洪蘭在極大的壓力下走過了大一、大二兩年時光,她說樂觀是自己兩年來最大的收獲。兩年來,她努力地學習,努力地打工,積極參加各種各樣的活動,爭取各種各樣的獎勵,參加社團,進學生會,做班幹部……從不給自己空閑的時間,她覺得自己過得很充實,也很幸福。上大三後,更嚴竣的現實擺在她和家人面前:妹妹和弟弟今年一個考上了山東大學,一個考上了聊城大學,姐弟三人僅學費就要近兩萬元,對於一個貧困的農民家庭無疑是一座大山!
本來想利用暑假回家的機會將自己想考研的想法告訴父親,但看到父親緊皺的眉頭和憂慮的眼神,她最終沒能說出口,反而為了寬慰父親,她說自己的學費自己想辦法,先安排弟弟、妹妹上學。9月初,返回煙台大學時,劉洪蘭只帶了父親借來的3000元錢,而她要交的學費和住宿費就要近5000元。現在劉洪蘭的學費只交了2500元,她說:「希望學校別將我趕回家!」

一、研究背景

隨著經濟社會的縱深發展,我們大學生作為社會特殊的消費群體,我們的消費觀念的塑造和培養更為突出而直接地影響我們世界觀的形成與發展,進而對我們一生的品德行為產生重要的影響。因此,關注大學生消費狀況,把握大學生生活消費的心理特徵和行為導向,樹立正確和積極的消費觀念,並培養和提高我們的「財商」,在當前就成為我們當代大學生共同關注的課題。
為了研究和分析當代大學生的消費情況,趁著這個寒假的機會,我們將對部分的大學生做一些調查和研究,從大學生對經濟的分配和利用狀況,購物心態等方面入手,同時也對當代大學生消費的狀況以及心理因素作了相應的調查,並針對消費經濟來源做了分析,並從社會原因分析了當代大學生消費的外在因素。進行一定的調查和研究,從而引導當代大學生樹立正確的消費意識並且提出適應的策略來改變一些不良的消費習慣。最後,由於大學生屬於心理,生理,社會經驗的轉型期,正確引導他們的消費也是非常重要而且必要的。

二、問題提出

現在的大學生大部分都處於良好的經濟環境中,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斷提高,大學生的經濟來源主要還是家庭供給,家長們對自己子女十分寵愛,所給的零花錢也比較多, 同時在不斷出現的外界新事物的影響下,當代學生的消費市場更加廣闊,消費觀念的轉變,也催生了大學生消費的激增。現今大學生的觀念、想法與以前的同齡人已經大不一樣了,其表現出的消費心理、消費行為免不了有不合理的成分,有的大學生能正確利用好手上的錢,但是有的人卻出現亂消費的現象。在消費觀上,現在的大學生消費結構已不是單一的,而是向多元化的方向發展。當然不可否認,大學生之間的貧富差距仍然存在,並且不容忽視!為了更深入地了解當代大學生的消費狀況,並提出對策和建議,使其確立合理的消費觀及正確的消費途徑,借這個寒假的機會,我們對部分大學生的假期消費狀況進行了調查和研究。

三、研究過程

1、准備階段:根據已經了解的當代大學生消費的狀況以及心理因素大學生對經濟的分配和利用狀況,購物心態等方面著手,查閱資料並經過相關的深入和研究,編制了相關的調查問卷。

2、調查階段: 我們採用網上問卷調查、查閱相關資料以及觀察、訪談等方法,對部分大學的大學生進行了問卷調查。總計發放問卷200份回收的有效問卷186份,其中男生95份,女生93份。

3、統計階段:對回收的186份有效問卷進行人工統計。

4、報告撰寫:對統計的數據進行科學分析,並參考查閱到的相關的資料以及觀察、訪談等收集的資料,進行認真研究,撰寫成文。

四、結果分析

(未完待續……見後篇
通過對統計的數據的論證分析,以及參考查閱到的資料和觀察、訪談等途徑搜集到的資料,可以對本次調查的結果作如下分析:

1、在消費觀念方面。根據統計的調查結果表明,87%的當代大學生在消費時注重追求品牌,而注重實用及其他的僅佔13%,這充分說明當代的年輕一代大學生大多存在盲目消費行為,消費存在缺乏計劃性和合理性,理性消費目前尚難成主流,消費觀念方面還存在著不少的問題。

2、據調查,當代大學生當中有幾乎100%的人是有穩定的經濟來源的。而且假期的消費數額也不盡相同,其數額在300元以下的佔7%、300--500元的佔11% 、500--1000元及以上的佔60%,1000元以上的佔12%(詳見表1),從數據上可以看出當代年輕大學生的假期消費數額還是相當可觀的。

3、通過問卷調查結果,我們發現在當代大學生假期消費傾向的調查中,排在前三名的分別是:購物支出、娛樂和朋友聚餐。只有極少數用在與學習有關的方面,可見其消費傾向趨於享受和遊玩等方面。(詳見表2)

4、調查結果顯示,86.6%的當代大學生的經濟來源就是父母(詳見表3),很少有自己勞動所得的,因此來源的途徑比較單一,但是這種經濟來源穩定、可觀,也反映了當代大學生的經濟依賴性還很強,消費能力則很大取決於自己的家庭狀況。

5、通過調查,還發現當代大學生在消費方面的攀比現象比較嚴重,認為身邊有攀比現象的佔60.7%(詳見表4),我認為這種現象不利於當代大學生養成良好的消費習慣,會使大學生的消費走向歧途。這也需要家長和社會的正確指導和影響,若這種情況繼續發展下去,當代大學生的消費觀念變得歪曲,消費很難再正常化,將非常不利於他們將來的生存和發展。

6、調查同時顯示當代大學生的假期消費偏高疏於理財,在回答「你在假期有記帳的習慣嗎?」,的問題時,僅有9.4%的大學生回答「有」,82.8%的大學生回答「沒有」,而還有一小部分大學生給出的答案是「不太愛記、大體總數記一下」、「大部分錢不知花到什麼地方去了」。顯著的數字對比可以看出當代大學生的理財意識還比較淡薄,只注重即時消費而忽略了理財!長期下去將極不利於大學生日後的發展。

(五)對策與建議

引起當代大學生消費問題的原因很多,諸如:大學生目前自製力還較差、學生家長從小對兒女的溺愛、當代大學生本身愛攀比心理等等。當然,還有很多其他的原因也會引起這些不好的消費習慣。與此同時,我也針對上述的現象提出了當代大學生假期消費問題的一些對策和建議:

首先,我們當代的大學生應該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念,發揚艱苦奮斗精神。學生都有羨慕之心,常不自覺地與別人攀比,為了不輸給別人,就買名牌。但是我們應當明白華美的外衣掩蓋不了醜陋的內心,同樣破舊衣服也遮蔽不了高尚的品質。所以我們提倡大學生消費時不攀比,不過分追求名牌。由於大學生正處於消費前沿,要對社會上的新興事物要學會辨別,增強消費意識,提高自主消費能力。同樣,當代大學生還要培養良好的消費習慣,從小開始培養,從自身做起。

其次,學生家長應該對子女加強教育和引導,提倡艱苦奮斗、勤儉節約的作風,這樣大學生才能形成勤儉節約、不奢侈、不享樂的正確消費觀和正確的人生觀。我們當代大學生要多從父母的角度出發,懂得錢是得來不易的,我們應該學會節儉,制定合理的消費計劃,不要盲目消費,將錢用得合理,這樣才會使父母感到放心,才能對得起父母的辛苦勞動!

再次,學校應該加強對大學生進行理財教育和指導,幫助當代大學生樹立正確的理財觀念。我認為這應該從小做起,根據年齡不同的特點,學校和家長按不同的階段,由淺入深地確定不同的教育目標和內容,進行理財教育。引導合理消費,用到最需要的地方,還可以讓其參與家庭理財,不要過度溺愛,嚴防大學生攀比心理嚴重化,要經常作引導。

最後,進入新世紀,競爭是更加激烈了,有能力的人才會站的住腳。我們作為新時期的大學生,目前還沒有在社會上工作,但到了將來就會感覺到錢的來之不易。所以,我們不要讓生命留下任何遺憾,從現在就要學會好好的利用自己手上的錢,正確的消費、合理的消費!把錢花在應該花的地方上、花到點子上!

熱點內容
大學兩項專業 發布:2025-07-29 21:19:42 瀏覽:233
淮北師范大學心理學老師 發布:2025-07-29 21:11:16 瀏覽:863
湖北中醫葯大學的專業代碼 發布:2025-07-29 20:59:58 瀏覽:985
中國礦業大學化工考研 發布:2025-07-29 20:55:21 瀏覽:305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2014新聞擬錄取名單 發布:2025-07-29 20:54:27 瀏覽:530
江蘇書法專業高校大學 發布:2025-07-29 20:44:21 瀏覽:714
大學生發言提綱 發布:2025-07-29 20:34:58 瀏覽:896
河北大學考研復試時間 發布:2025-07-29 20:21:03 瀏覽:737
九江職業大學當老師 發布:2025-07-29 19:58:47 瀏覽:180
南方醫科大學口腔醫學專業 發布:2025-07-29 19:51:37 瀏覽: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