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大學本科 » 大學生價值觀調查報告

大學生價值觀調查報告

發布時間: 2021-02-03 09:07:25

大學生價值觀調查報告

目前,我guo當代大學生人生價值觀的主流是好的,是積極向上的。多數大學生能認識到人的價值不僅包括社會對個人的尊重和滿足,而且也包括人對社會的責人和貢獻。然而,由於我國當前正處以市場經濟發展的初級階段,市場運作法規和秩序上不健全,加之各種不良思潮的沖擊,使部分大學生的人生價值觀向「自我」傾斜,被「金錢」扭曲,對其人生價值觀產生了嚴重的不良影響,其主要表現在: (一)重金錢實惠輕理想追求。 當代大學生大多數贊成或接受共產主義理想,但也有人內心認為實現共產主義理想是渺茫的。他們大多數雖然贊成「人生價值在於奉獻」,但往往又未將其完全付諸行動。部分大學生把「掙很多錢」,「當官發財」作為人生幸福的標准,把奢侈,享樂作為人生追求的最大目標。一些大學生產生了厭學情緒,不刻苦學習,高唱「六十分萬歲」;有的人甚至認為「理想理想,見錢就想」,「前途前途,有利就圖」。 (二)重個人利益輕集體利益。 當代大學生大多數贊成正確人生價值觀的一個重要方面是為guo家,為集體作出貢獻,贊同以集體主義為價值的核心。但目前個人主義,利己主義在部分大學生中也頗有市場。一些大學生認為人的本質是自私的,一當前事,先為自己打算。一些人則把人與人之間的關系視為等價交換關系,時時從「利己「出發,對同學漠不關心,對集體活動毫不熱情,缺乏社會責任感。 (三)重才能輕道德品質。 一些大學生認為,個人價值的實現,僅決定於個人的學識,才能,機遇和人際關系,而與個人品質無直接關系,故出現了「重才輕德」的傾向。一些人把精力放在加強自身的專業知識方面,而在個人道德上出現滑坡,他們在政治上不求上進,不講職業道德,為謀求個人利益而見利忘義。 (四)重奢侈享受輕艱苦奮斗。 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建立和發展,出現了高收入階層,不爆發者少者以高消費為榮,大肆揮霍,加之少數輿論媒介的渲染和不正確引導,造成社會心態的躁動和失衡大學生們的價值觀念,消費觀念也受次沖擊和影響,少數大學生不考慮自身的經濟承受能力,而追求超前消費。在一些大學生中,講虛榮,穿名牌,互相攀比,追求高檔消費成風,他們把高消費看作是一種排頭,一種個人價值的體現。 這些問題不能不引起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的極大重視,加強對大學生進行人生價值觀教育己刻不容緩,勢在必行。 主要有一下幾個原因: (一)市場經濟的負面消極影響。 我guo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確立和發展,極大地推進了我guo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市場經濟對廣大大學生正確思想觀念的樹立有促進的一面,如市場經濟的利益原則,對於當代大學生培養自強精神,以及敢於維護群眾正當利益的行為都有著積極的作用。 但不應諱言的是,市場經濟對當代大學生也具有負面的消極影響。市場經濟自身的利益原則,等價交換原則的消極方面,直接或間接地影響到大學生的人生價值取向。此外,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下,允許一部分人先富起來,人們的收入差距不斷擴大,加之社會上對「大款」們豪華的高消費生活有意無意的渲染使得人們心裡發生不平衡現象,這都使得錢的多少,成為不少大學生衡量人的價值大小的主要尺度。 (二)社會不良思潮的滲透侵蝕。 隨著jingji改革和對外開放的進一步深入,在商品大潮和各種思潮的沖擊下,人們的思想價值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社會主義,共產主義的理想信念在一些大學生心目中發生動搖,一些大學生認為共產主義根本是不可能的事。「三人行必有我師」有些人只知道這句話的前半句,豈不知「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他們將西方資產階級腐朽的思想,文化和生活方式也當好東西學習,從而迷失了自我以至在人生價值取向上出現了問題。 (三)不正之風和腐敗現象的影響。 當代社會上存在的嚴重的不正之風和消極腐朽現象也給當代大學生樹立正確地人生價值觀帶來不良影響。少數黨員幹部經不起執政和改革開放的考驗,經不起市場經濟的考驗,忘記了入黨誓言,在金錢美女面前敗下陣來,成為不擇手段,以權謀私,揮霍guo家財產腐敗分子。 (四)當代大學生自身存在的弱點。 當代大學生自身也存在著令人憂慮的弱點,這是造成其人生價值觀取向上出現問題的不可忽視的重要原因。對他們來說,唯一的重要人生競爭就是高考,故當他們跨入高等學府後,不少人就認為從此前途有了保障,可以松一口氣,不再刻苦學習,放鬆了對自己的嚴格要求;加之,不少大學生為獨生子女,其家庭環境優越,從未經受過艱苦生活的磨練,往往被家長當作小皇帝嬌寵,形成自私心裡,這使他們不可避免地在人生價值觀方面出現種種弱點,如只講索取,不願奉獻,自私自利等。怎樣才能樹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也就是說有哪些途徑和方法呢? 第一,要認真學習。人們的人生價值觀,有的是自發形成的有的是通過學習自覺培養的。要學習馬克思主義哲學,學會用辨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和方法去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第二,要認真進行思想改造。牢固樹立ma ke si主義人生價值觀,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除認真學習外,最重要的是要經常進行自我改造,這是一個長期而艱苦的過程,而這個改造最主要的在「內因」。我們分析一些高級ling 幹部犯錯誤,甚至犯罪的過程,不難看出,許多人以前都是貧苦出身,從小接受黨的教育,也曾做出一些對人民有益的成績,可為什麼最後又一步步滑向錯誤的深淵呢?就是放鬆了對自己世界觀的改造,忘乎所以了。要想認真地自我改造,就要以馬克思主義世界觀為標准,不斷檢視自己的思想和行為,進行必要的批評和自我批評。還要勇於接受組織和群眾的監督。只有這樣,才能達到改造的目的。 第三,要善於區分觀念的正確與否,把握好自己的言行。由於我國有著幾千年封建制度的歷史,因此封建殘餘思想將長期存在,再由於改革開放的深化和市場經濟的負面影響,西方的資產階級人生觀、價值觀也乘虛而入,給人們的思想觀念帶來極大的沖擊和誘惑。值得注意的是,有的人打著「經濟效益」、「創收」的旗號給「金錢至上」、「一切向錢看」披上合理的外衣。受這種思想的影響,多少人為此走入歧途,甚至走向地獄。面對燈紅酒綠的歌舞廳、夜總會,有的領導幹部經常泡在裡面,還美其名曰「工作應酬」。對諸如此類的觀念和說法,我們必須要有一個正確的區分,對錯誤的東西必須要堅決抵制,否則,你原來正確的人生價值觀,也慢慢會被這些所謂的「新觀念」所替代。 第四,liang 幹部要正確運用手中的權力,做到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是每個黨員都應該履行的,但作為領導幹部責任更大,其作用也更明顯,工作做好了,可以造福一方,工作有失誤,也可危害一片。因此,作為ling 幹部,應該十分珍惜人民賦予自己的權力,時刻把群眾的冷暖放在心上,一切從人民的利益出發,真正實踐jiang ze ming總書記提出的「三個代表」。這給大學生們做個表率,讓他們也感受到「公僕」的重任。

② 求一篇 大學生價值取向 調查報告 3000字









調







調查題目:濟南大學當代大學生「價值取向」專題調查報告
調查類型:研究性調查
調查目的:研究本校的當代大學生的精神境界,通過對比,發現不足,共同提高
調查對象及樣本分布:
本次調查對象涵蓋大一、大二、大三、大四學生以及研究生,其數量各六十,男女比例為1:1.。
地點:a 宿舍 隨機選擇一棟宿舍樓,晚上7點30到9點30.,敲門進入宿舍,一舍兩份,填完後馬上收回。 50%
(1)圖書館自習室 25% 可靠性85~95%
(2)圖書館閱覽室 25% 可靠性 85~95%

調查方法:問卷調查與走訪調查相結合(分層抽樣)
調查時間:2007 10-12月
調查背景:(導言)
小組成員分工明細:
統籌:王曉超
問卷設計:朱先棟
信息及技術支持:徐俊嶺、劉浩
數據分析:第一角度:朱先棟
第二、三角度:張寶力
統稿校核及列印:王曉超、張喜成
大學生,自古以來就是社會上的一個特殊群體。雖然不同朝代名稱不同,但其在社會上永遠都是眾人關注的對象。
隨著學識的積累,我們這群大學生也遇到了當代大學生所面臨的各種困惑,感受到了龐大的隊伍給自身帶來的巨大的就業壓力;大學,是我們脫胎換骨的時期,很多人在大學蛻變,日趨成熟,也有少部分人走向墮落。
首先解釋一下什麼是價值取向:價值取向是價值哲學的重要范疇,它指的是一定主題基於自己的價值觀在面對或處理各種矛盾沖突或關系中所持的基本價值立場,價值態度以及所體現出來的基本價值傾向。價值取向具有實踐品格,他的突出作用是決定和支配主題的價值選擇,所以對主體自身,主體之間的關系以及其他主題均有重大影響。
價值取向的合理化是進步人類的信念。
在我們的身邊,已經有同學利用課余時間打工,做小生意,他們和我們心中都懷揣著自己的夢想。我們是其中的一部分,因此想利用這次機會做一次大學生消費傾向,消費水平,消費能力並附帶價值取向的調查,以便做好自己定位,為以後揚帆上海做准備。經過小組討論以後,內容太復雜不專一,未能通過可行性論證。於是一次以價值取向為主體的社會調查開始了行程。
本著求實求益求教的態度,以求促進社會進步,解決社會問題,增進人民幸福,尊重客觀事實,不「唯上」「唯書」,眼睛向下,虛心向群眾學習與求教為綱領性原則,我們作出如下報告:

正文部分:

第一角度:職業價值觀調查
作為社會人,首先要保證的就是生存,勞動才能生存。一個人所從事的勞動種類就可以狹隘的定義為他的職業,因此職業是一個很重要的方面。本次調查的第一部分就是職業價值觀的調查。
自1995年開始,國家就逐步確立了高校畢業生「以市場為導向,政府調控與學校推薦相結合學生與用人單位雙向選擇」的就業目標模式。
職業價值觀是衡量社會上某種職業優劣和重要性的內心尺度,是個人對待職業的一種信念 ,並為其進行職業選擇,努力實現工作目標提供充分理論。職業價值觀反映的是人們需要與屬性之間的關系,是人們對社會職業的評價。
下面結合我們的問題作出如下分析:
1. 你專業課外最想學習的內容是什麼?
A計算機 B網路技術 C實用技術
(大學生對現代實用技術與職場能力培養和思想素質與理論素養訓練的態度)
2. 你的擇業目標是
A關注社會 B關注個人發展
大學生擇業的自我意識突出,畢業生求職行為取決於不同的社會經濟環境及其價值觀念趨向的變化。從建國到80年代初期,中國的政治、經濟及社會壞境幾乎杜絕了大學生擇業自我意識產生的習慣性。在強大的思想政治工作的影響下,出於對黨、政府、祖國與人民的愛,絕大多數的高校畢業生服從分配,心甘情願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工作,而自我國實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以來,市場作用對高校畢業生就業影響日益增強。在畢業生的價值取向中,昔日那種長期被壓抑的個人成分開始顯現,自我價值的實現和個人目標的追求開始主導畢業生的就業選擇行為,如果說前幾代人習慣於把小我融化到大我中以感受奮斗目標的意義,當代大學生卻更樂觀於把小我從大我中分離出來以定位自我的人生目標。面對日益競爭和完善的就業市場,大多數高校畢業生努力在現有條件下謀求個人發展,擇業時第一看發展前景,第二看施展才乾的機會,第三看薪酬福利。已有的研究結果表明,有利於自我發展是當代大學生擇業考慮的主要因素,1998年,丁雪紅老師對大學生職業動機進行定量比較研究後發現,大學生最關心的是能力和挑戰等自我實現因素。1999年,凌文泉等人對我國大學生職業價值觀進行研究後發現,能充分發揮自己的才能、符合自己的興趣、機會均等、公平競爭等自我發展因素成為大學生擇業時首先考慮的因素。
3. 您奮鬥成為大學生的主要動機是什麼?對於這個問題的回答,其中(1為國家和社會作貢獻2回報家庭與社會)這兩種體現社會價值取向的選擇比例只有19.8%,而(1適應社會找個好工作生活的更好2證明自己的價值3出人頭地)這幾種體現個人價值取向的選擇比例達到38.5%。這兩個數據的對比表明個人本位價值觀在大學生群體中已經形成,大學生擇業具有明顯的自我傾向。市場經濟對大學生的影響猶如一把「雙刃劍」,它一方面深刻的改變了大學生的生活方式和價值觀念,推動中國社會的全面變革;另一方面,它有擊碎了一些美好的東西,阻斷了一些優良的傳統,從而使一些人陷入了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和極端個人主義的價值觀誤區。基於此,構建一種適合大學生特點和市場經濟體制的新型價值觀體系就成為一種歷史的必然。
我們自信,朝氣,獨立,個性張揚;我們也迷茫,叛逆,惶恐,自我崇尚;我們關注社會,平和寬容,不會在為了某種功利的目的去做那些需要被他人看見的「好事」,也不會因為和自己的想法不一致就跟我們周圍的人「你死我活」;我們看重自己的利益,尤其重視自我的發展,我們渴望實現自我,渴望成功。我們是新世紀的年輕人,我們的一切都帶上了這個時代深深的烙印。
4. 您的擇業標准及您在擇業時所關心的因素:
A學習條件B權力、地位升遷機會C經濟收入D工作環境地點E專業對口有出國機會F職業風險
5. 您希望到______地區工作
A沿海大城市和經濟發達 B農村
大學生擇業的功利色彩凸顯。但在社會轉型及市場經濟深入發展的社會環境下,大學生面對各種利益關系的調整和紛繁復雜的社會現象,其職業價值觀變得功利、務實,職業定位追隨市場感覺。大部分學生開始把第一份工作看作是謀生的手段而非實現自身理想和價值願意為之傾付心血的事業。1996年,北京大學團委的調查結果顯示,把「經濟收入高」作為影響擇業的重要因素的學生比例高達73.3%。2002年,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在「大學生選擇未來職業考慮最多的因素」調查中,86.4%的人最關心經濟收入,70.24%的人最關心權力、地位升遷機會,65.88%的人希望工作舒適、地點好,61.39%的人關心專業對口、有出國機會,只有12.37%的人表示不在乎職業風險;同時絕大多數畢業生把沿海經濟發達地區和大城市作為自己的選擇意向,選擇去農村工作的畢業生不到總數的5%。部分大學生仍受「學而優則仕」傳統觀念影響,輕視工廠的實際技術工作,嚮往到國家機關、事業單位去工作。這些結果表明,當代大學生的職業觀是以個人發展為目標,以經濟利益為導向,以就業地區選擇為保障,帶有明顯的功利色彩。
大學生擇業呈現多樣化發展趨勢。在計劃經濟體制下,我國經濟成分單一,職業的社會地位、名聲是大學生們擇業最看重的因素,國家機關、科教文衛、國營大廠是青年最想去的單位。20世紀80年代末,隨著社會經濟結構變化和利益群體分化,曾經被歸入另冊、被認為可有可無的一些就業領域開始吸引大學生擇業的目光,求穩怕變、重視「正統」的就業觀念遭到沖擊,大學生擇業呈現出多樣化特點。丁大建、高慶波在「2003年北京地區高校本科畢業生就業單位類型首選」調查中,33.1%的人選擇外企或合資企業,27.4%的人選擇大型國企,19.7%選擇科研、學校、醫院、新聞等事業單位,13.5%選擇政府機關,2.5%選擇自己創業,1.6%尚未考慮好,0.4%為其它。另外,以往「干一行,愛一行」的職業價值觀念開始被摒棄,當代大學生在職業選擇上開始根據自己發展需要而「愛一行,干一行」,如果職業不符合自己的願望,勇於放棄,重新選擇。

綜合以上題目的調查結果,我們可以明顯的感受到當代大學生職業價值觀與傳統價值觀的強烈對比:
首先,個人本位職業觀對比於社會本位價值觀。
當代大學生個人的獨立自主地位逐漸得以確立,大學畢業生在擇業時敢於積極追求個人價值、尊嚴和利益,自我意識、成就慾望、自我責任明顯增強,這無疑是社會發展與時代進步的表現。然而,市場經濟猶如一柄雙刃劍,它在造就大學生獨立自主擇業意識的同時,也使相當部分大學生擇業的社會責任感相對減弱,表現出在擇業時過分關注個人利益和需要,關注西方式的個人奮斗和自我營造,甚至為了滿足自己的擇業意願,不惜一切手段,滋生了嚴重的個人主義。這種個人本位的職業觀對高校傳統的社會本位價值觀帶來了強烈沖擊。
其次,競爭性職業觀對比於以和為貴價值觀。「以和為貴」的傳統價值觀在計劃經濟時代得到人們廣泛認同,並影響到人們的行為方式,然而它容易導致人們缺乏競爭意識和進取精神。隨市場經濟的建立,人們競爭意識逐漸增強。在競爭時代成長起來的青年學生,他們多年的校園生活都是在各自為戰的學業排名中度過的,他們體驗最多的是個人之間的競爭,忘記了人與人之間需要合作,忘記人類社會是靠人與人的協作而不斷取得進步的。因而造就了一大批個人能力極強而團隊協作能力很差的畢業生,使他們本人和企業都不能得到更好的發展。2004年,在企業人才需求專題研討會上,美國畢益輝系統(中國)有限公司、豐田汽車(中國)投資有限公司等外資企業的人事經理稱:「我們不要高校的尖子生,因為他們的個人能力過強,與別人的磨合能力差,會造成整個團隊協作出現困難。企業不是找最優秀的人,而是找最合適的人。我們要的是人品好、踏實的年輕人。」確實,具備「團隊精神、品行好、敬業精神、溝通表達能力」,是不少外企錄用人才的標准。
再次,多元化的價值觀對比單一價值觀 。在我國,長期以來,集體主義價值觀一直居主導地位,人們對職業的選擇和評價統一在「人生的價值在於奉獻」這一點上。改革開放以來,伴隨各種思潮的湧入,大學生思想觀念處在不斷變化和更新之中。在信仰方面,由於市場經濟的自由性,事物變化的多樣性、復雜性,大學生信仰出現不穩定的現象;而且由於媒介和刊物熱衷於宣傳和介紹西方各種學說,甚至封建迷信的某些歪理學說;加上對黨內某些黨員貪污腐敗行為的強烈不滿以及對新生事物的迷惑不解,使大學生在人生道路的選擇上,盡管報效國家,造福人民仍是大多數大學生的共識,但在怎樣實現人生價值、怎樣走好人生道路的問題上,許多大學生則陷入迷惘,有的甚至做出了錯誤的選擇。在這大部分人中,有的把金錢作為評價職業優劣的標准,信奉拜金主義價值觀;有的把當官作為一生求職的奮斗目標,崇尚權力主義價值觀有的把出名作為職業的支撐,追求虛榮;有的認為擇業是為了「追求自己美好的生活,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有的堅持「報效祖國」是事業成功的基石。總之,當代大學生的價值觀呈現出了多元的不穩定態勢。

第二角度 消費方式

不同的成長環境造就了不同的人,大學生們在學校里究竟是怎樣支配他們的金錢,也是我們很感興趣的一個方面。

6. 心理合理的消費狀態是:
35%的學生認為夠花就行,14%的學生以定出消費計劃為准則,而51%的學生希望每月都有贏余以共自己支配。
7. 如果有一大筆錢,你會如何使用:
30%的學生想購買自己喜歡的東西,18%的學生有周遊世界的夢想,13%的學生想捐給慈善機構而15%的學生要把錢存到銀行另有24%的學生選擇其他使用方式。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願望,都渴望擁有自己想要的東西而事實上無法得到滿足或許這就是大部分學生選擇「買自己想買的東西」的原因吧。
此項調查表明,大部分學生仍處在消費者的姿態,沒有利用資源創造財富的主動性,當突然擁有大筆資金時,大部分學生不是思考著如何利用擁有的財富資本去創造更多的財富,而是怎麼去消費。這也體現大學生的理財信念 職業信念不是很強,應值得我們注意,我們更應該在大學里培養我們的自主性,而不是好逸惡勞的惡習。

8. 你一般都會去哪兒購物?
50%的學生選擇百貨商場,22%和24%的學生選擇專賣店和特色店,只有4%的學生會去一般的小店。大學生是介於普通消費者和時尚消費之間的特殊消費群體,他們更傾向於去百貨商場消費。現在的大學生可以算得上是80後的時代代表,思想更加開放和自由。在消費方式上也更趨於多樣化,也更加註重心理層面的消費。調查中顯示絕大多數大學生會選擇中高檔商品,將近一半的人會選名牌,這對於無直接經濟來源的大學生們來說,無形中加重了家庭的負擔,這也極易滋生愛慕虛榮的風氣與攀比風,也不利於社會的和諧發展。試想同一宿社中的上下鋪兩人,一人動不動就花一兩千元去買雙鞋,而另一個只能花二十來元去地攤上買雙來穿,常此以往不出問題才怪呢。
9. 當身無分文時,朋友去玩,你會怎麼做呢?
65%的大學生選擇婉言謝絕,然而有35%的大學生會借錢消費。或許這的確有點難以選擇,畢竟朋友相邀嘛!或許這也得看是哪種朋友!
從調查結果可以看出,大部分學生能夠控制自己的消費金額,但是從第八問的結果顯示,不科學的消費行為佔到了不應該達到的比例。總的來說,大部分學生的消費理念仍趨於傳統,超前消費的比例仍不是很大。同時也表明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我國人民的傳統的消費理念,已經開始受到西方消費觀的影響,發生了明顯的變化。這一現象在大學生群體中呈逐漸上升的趨勢,但任何事物都有其兩面性,的確超前消費能使我們今天的生活更舒適一點,如果無節制的超前而沒有嚴格的預算的話,就會出現寅吃卯糧的現象。就像現在一部分大學生由於預支刷卡,而不能及時還款,而遭遇不必要的麻煩,成了『卡奴』不說,個人的信義也留下了污點。

第三角度 時間支配與行為方式

時間在衡量一個人的觀念方面是一個天才。主要從 個方面來設計題目:學習自主性,時間利用效率,時間利用方式。
10. 以下活動占你課余時間的比例:
學習: a.寫作業 1.8% b.到閱覽室學習新課程或看書 10.7%
鍛煉: c、參加社團或學生組織的活動 2.8%d .社會實踐或兼職 2%左右
休閑生活:d.和同學玩 56.5% e.談戀愛 5%左右 f.上網 20%上下
為什麼現在的大學生就業難,從上面的結果我們就不得而知。現在大學生花在學習上的時間竟如此出奇的少,並沒有在大學校園這片聖土裡學到真本領,白白浪費了四年青春。
11.你有自己的目標嗎?______
(a)沒有;(b)有,但不十分明確;(c)有,非常明確。
盡了幾成力去完成它?______
大概9%的人沒有目標。89%的人有但不明確,多數沒有盡全去實現它。力只有2%左右的人有著明確的目標並一直努力去完成它。事實也表明社會上的成功人士大都出自這2%的人中,看來擁有明確的目標並努力去實現它,是我們當前亟待解決的問題。
12、對自己現在的生活狀態滿意嗎?(a)非常不滿意;(b)不滿意;(c)較滿意;(d)非常滿意。
4%的人對生活非常不滿意,78%的不滿意,只有15%的較滿意,非常滿意的只佔到3%左右。有此看來大多數人,對生活有著新的期望,希望改變現狀。
大學里最充足的莫過於時間了,但以上的調查表明,大學里的時間合理有效充分利用的實在不是很好,絕大多數不滿意現在的生活,歸根揭底是沒有成就感,自己又不創造機會去實踐,這也和目標不明確有關。學生的主觀方面佔有很大因素,但也說名我國的教育制度在教育 監管 引導學生自主發展方面還不是十分完善。

綜合以上討論我們提出以下建議:
第一,學校應該加強大學生人生價值觀教育,堅持個人價值與社會價值的統一。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大學生職業觀的變化是市場經濟體制和招生分配製度改革的產物,既有積極因素,也有消極因素,。但是我們應該明確,只有將自我價值和社會價值統一起來的事業才是成功的事業,才可能獲得個人職業生涯的持續發展。
第二,加強大學生誠信教育。在市場經濟條件下,誠信既是人們安身立命和得以成功的最基本的道德品質,也是人們處理個人與社會、個人與個人之間相互關系的基本道德規范。丟掉了誠信,任何人都不可能獲得生活與事業的成功。
第三,培育大學生團隊協作精神,堅持競爭與合作並存。在現代社會,競爭是人必備的生存能力,但學會與他人合作也是現代人的基本生存技能。因為21世紀科技發展一體化綜合化的趨勢越來越明顯,個人的力量顯得非常渺小,創新人才將以一種集合體的方式呈現出來,
未來的人才只有具備謙虛謹慎,懂得尊重、關心、團結他人的素質才能有所建樹並得到社會的承認。因此高校應該把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與合作能力放在重要位置。

在世界高速發展的今天,要想立與不敗之地,當代大學更應該擁有良好的價值趨向,做好自己的人生規劃,形成良好的價值觀一切從嚴要求自己。響應黨的號召,不但要解放思想,更應該實事求是,與時具進。在21世紀,增強自我求發展的堅定性與自主性,開辟我們事業的新天地。

二零零七年十二月

附:小組成員信息

姓名 學號
朱先棟 20060104080
劉浩 20060104023
張寶力 20060104068
張喜成 20060104071
王曉超 20060104057
徐俊嶺 20060104059

濟南大學

③ 當代大學生價值觀調查報告的作者簡介

王易,中國人民來大學馬克思主源義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哲學博士。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教材編寫組主要成員,長期從事倫理學、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學與研究工作。
主持承擔國家社科基金青年項目「中國和平發展視角下的儒家國家關系倫理思想研究」,承擔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馬克思主義理論與『三觀』教育」子課題研究,並參與多項國家部委和教育部重點研究基地研究項目。出版專著《先秦儒家國家關系倫理思想研究》等,譯著,文化與民主的反思》等。並在《教學與研究》、《思想理論教育導刊》、《倫理學研究》等核心刊物上發表論文40餘篇。
曾獲教育部全國「兩課」「精彩一課」教學獎(2002年)、北京市教育創新標兵稱號(2002年)、寶鋼基金優秀教師獎(2003年)、笫九屆霍英東教育基金青年教師獎(2004年)、中國人民大學十大教學標兵稱號(2006年)和北京市優秀德育工作者稱號(2007年)。

熱點內容
大學兩項專業 發布:2025-07-29 21:19:42 瀏覽:233
淮北師范大學心理學老師 發布:2025-07-29 21:11:16 瀏覽:863
湖北中醫葯大學的專業代碼 發布:2025-07-29 20:59:58 瀏覽:985
中國礦業大學化工考研 發布:2025-07-29 20:55:21 瀏覽:305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2014新聞擬錄取名單 發布:2025-07-29 20:54:27 瀏覽:530
江蘇書法專業高校大學 發布:2025-07-29 20:44:21 瀏覽:714
大學生發言提綱 發布:2025-07-29 20:34:58 瀏覽:896
河北大學考研復試時間 發布:2025-07-29 20:21:03 瀏覽:737
九江職業大學當老師 發布:2025-07-29 19:58:47 瀏覽:180
南方醫科大學口腔醫學專業 發布:2025-07-29 19:51:37 瀏覽: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