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大學本科 » 康奈爾大學博士讀幾年

康奈爾大學博士讀幾年

發布時間: 2021-02-03 15:25:22

① Cornell University 博士好畢業嗎

申請「條件」當然不高,但是真的被錄取的人條件都很高,根本就是兩回事專。比如GMAT只要屬求600多分,但是錄取的人基本都是760+的。。。當然難畢業啊,怎麼說也是常春藤的學校。。。另外如果是商科的話,如果你是國內本科+研究生畢業的,就不要浪費錢了,它一個都不要。

② 我是怎樣拿下康奈爾大學的offer

下面講一下我本科期間是怎麼為研究生申請做准備的。
首先說一下為什麼選擇出國。我現在都忘了最初為什麼決定畢業之後要繼續讀研究生,大概是把要好好學習的想法延續到大學了吧。一開始就沒有想要留在國內,因為覺得國內院校的研究生教育質量和國外還是沒法兒比。也想過要去香港,但是香港的大學不能夠本科申直博,必須先讀MA或者Mphil,我和家人都覺得這樣讀下來時間好像太長了,「讀完你都多大了?」「你現在連男朋友都沒有,你還要讀那麼久!」他們搞得我也很害怕,綜合時間和花費各種因素,最後決定去美國(諷刺的是,他們後來發現我無論決定去哪兒也還是沒有男票,所以單身狗們不要擔心這個問題!)。
可是在很長時間的准備中,自己也沒有很明確地找到出國的動機,只是模糊地覺得國外的學術水平高,如果能進入好學校的話,或許回國之後也能找到不錯的教職,這可以說是很功利的想法。功利並沒有錯,畢竟讀博士要投入的精力巨大,應該仔細考慮。但是現在回頭再看,擔心太多是沒有用的,反而會妨礙自己去做真正重要的事。什麼是真正重要的事呢?我覺得是找到drive你不斷鑽研的學術興趣,尋找你特別關注的問題,你的core questions.這個或者這些問題不是想一想就立刻浮現出來的,你得慢慢找,並且是一邊研究一邊找,逐漸靠近自己最關心的問題,它或者在理智上給你帶來很大的思考的樂趣,或者是在感情上強烈地觸動了你,或者兼而有之。當然這個問題是會隨著人的經歷增加而變化的,尤其是我們這種初學者,興趣的波動可能很大,但至少你在開始申請的時候腦中必須由這樣一些問題。它們讓你知道你想從研究生學習中得到什麼,就像我寫PS的時候,覺得腦子里堆積的問題要爆炸了,許多以前不知道為什麼要研究的問題,現在明白了它們的重要性,並且強烈地想把它們搞清楚,這種迫切的願望如果能夠恰當地在PS中表現出來,應該是可以打動人的,它們體現了你對未來研究生學習的commitment。.
扯了很多懸乎的東西,來說點實際。分成幾個方面來說吧:社會活動,專業學習,GT成績。
社團活動不是必需品
大家有問到我參加過哪些社團活動,學校看重成績還是社會活動經驗。根據我看到的別人的經驗,加上我自己的體會,我的看法是:學校看重的是你的研究潛力。怎麼衡量你的研究潛力呢?從硬體上來說你的成績不能太差,績點至少要3.5以上吧(很多學校說要只要3.0以上就可以了,但除非你其他方面超牛,否則還是3.5以上比較保險)。但只有成績還不夠,考試不能反映你的綜合能力,還要看你做過什麼樣的研究,也就是你思考了什麼問題,又怎麼試圖解決這些問題。它們和你是否參加社團活動沒有必然的關系。以我個人來說,我大一參加了校青協(一年之後退了),大二大三在系裡的行知學會,大三大四還參加了一個假裝正經的讀書會。這其中,校青協對申請是否有用我不知道,我只是在optional的Resume里提了一下;參加行知學會是想借它的資源增加一下研究經歷,後來我稀里糊塗當了行知的會長之後才發現根本沒有資源!所以大家趁早斷絕依靠他人為自己找研究機會和研究資源的想法,要自己動手豐衣足食。反而是無心插柳的讀書會對我的進益很大,讀書會是社科導向的,而且每周都要分享,所以那兩個學期讀書很努力。這一方面促進了我對許多問題的認識和思考,同時讓我明白坐在書齋里研究世界是多麼得naïve,這些雖然沒有直接寫在我的PS里,但卻是我自己成長脈絡中很重要的部分。總得來說,參加社團活動還是要本著提高自己的學術能力和水平的目的。
社會實踐是非常重要的專業學習
社會實踐對於專業學習是非常非常非常重要的。我甚至覺得這是我所有申請條件中唯一一個決定性因素。大學四年的每一個暑假我都在做項目,它們不都是成功的,嚴格地來說沒有一個是讓我非常滿意的,但是每次都比之前有一些提高。做好一個項目是很難的,需要不斷練習和積累經驗,才能從選題、方法、資料收集、資料分析、論文撰寫這些方面綜合把握一個題目。大一的暑假我和班裡的另一個同學一起做了一個消費社會學的社會調查,用一個暑假發了200份問卷,做了20多個訪談。其文獻回顧之不全面、方法之不嚴謹、資料分析手段之稚拙,現在看來只能用慘不忍睹來形容。但回想起來卻是對我影響至深的一次經驗:至少在發問卷的過程中我們知道了social world是很復雜的,作為一個社會學學徒你不僅要會讀書,也要有social skills;至少知道執行一個完整的研究會出現怎樣的問題,以後如何避免這些問題,這是最大的收獲;第一次體會到分析資料的樂趣,這是最大的鼓勵。第一次實踐為以後的研究鋪墊了很多知識、心理和社會技能上的基礎。大二的時候我自己又申請了一個學生科研項目,是一個關於擇偶觀的定量內容分析。現在看來,其實當時自己哪種方法也hold不住——既不懂定量也不懂內容分析,似乎只有文獻綜述過得去。但這種嘗試是很有益處的,至少促進了自己對各種研究方法的了解,也訓練了自己在某一個問題上的社會學思維。低年級的這兩次實踐經歷都是對初學者的操練,最後的研究結論並不重要,它們的意義是讓你了解做一個完整的研究要經歷怎樣的過程,掌握一些基本的能力,比如回顧文獻,基礎的資料收集手段,資料分析還有寫作,這些都為以後做一個像樣的研究打下了基礎。
到了大三,我焦慮地發現自己手上居然還沒有拿得出手的研究,要知道我大二暑假查詢Yale的社會學系錄取條件時,他們可是要兩篇writing sample!好大的口氣!所以我開始認認真真地籌劃自己的項目了。很慶幸地是當時發現了有田野營這么一個活動,於是大三暑假我就在雲南建水完成了自己的第一個獨立的田野調查,做的是舊城改造中的一個拆遷案例,研究地方居民是如何和當地政府抗爭並成功的(這篇論文可以在田野營的網上查到)。由於我在此之前從沒有在一個完全陌生的環境里做過田野調查,我的社交恐懼症爆發了!這直接導致田野時間過去了快一半,我還是沒有找到自己的研究主題,每天看著小(神)伙(經)伴(病)們活蹦亂跳地出門做研究了我就焦慮爆棚。我想說的是,跨出舒適區不是那麼簡單,大家盡早開始鍛煉,克服社交恐懼症!後來硬著頭皮下田野,很幸運地發現了一些線索,得到了許多好心人的幫助,終於完成了資料收集。從雲南回來以後我開始了漫長而痛苦的寫作過程。雖然在雲南對於寫作方向有了大概的想法,但是真正梳理資料並形成一套完整的論證卻是另一回事兒,而且中間還發現很多重要的資料還是被遺漏了,從八月底一直寫到十月份才完成,盡管如此也還是不很滿意,可又沒有辦法改得更好了,就暫時放在那裡。不過這次研究倒是讓我對城市化的問題有了濃厚的興趣。
接下來就迎來了大四。我很早就預計要把畢業論文作為一篇WS,正因為如此才做出了gap year的決定,所以打算專心致志做好畢業論文。綜合自己當時的研究資源和興趣,最後決定做針對城市流動農民的調查,仍然是一個小型的質性研究。我家樓下就有一戶來自山東某村的家庭在賣煎餅,本來也比較熟,我又用了一個寒假的時間和他們建立關系,也是他們帶我進入田野大門,陸續給我介紹了很多老鄉。通過滾雪球的方式我一共找到了二十二戶家庭,都來自同一個村莊,全都做煎餅生意。研究對象的這些特點讓我的研究主題逐漸從很寬泛的社會適應上轉向了他們的經營行為,我本來想做一個文化社會學的研究,最後跑到了自己完全沒經驗的經濟社會學范疇(感覺自己一路都在跑偏)。在這個過程中讀了許多關於農民農業的研究,例如斯科特的《農民的道義經濟學》,恰亞諾夫的《農民經濟組織》,黃宗智關於中國小農經濟的論述等等,補充了大量的知識,也發現自己對於農村的知識之匱乏是驚人的。研究中有了許多有趣的發現,但後來看書才意識到多半是前人說過的東西,例如邊際效益什麼的,只是我因為經濟學知識的嚴重不足所以「重新造了車輪」。
因為我知識儲備上的缺陷,這篇論文寫得很不順——冗長,而且無法形成一個邏輯上完整的論述。但也是這個研究真正觸動到我的感情,讓我開始反思自身在社會結構中的位置——主要是階層中的位置,它使我看到同一種戶口和經濟體制下,有另一種我完全不熟悉的生存狀態,我覺得自己的感官被打開了,接觸到了自己常規生活之外很多在我看來異常的、令人難受的經驗。但也正是這些經驗讓我覺得好像醒了,從一個真空中走出來,產生了強烈地想要了解另一個世界的願望,那時候我決定gap year一定要到農村去。大概時這個時候,我發現了友成基金會的間隔年項目「小鷹計劃」,很幸運地入選並來到了我現在的實習地點——信陽郝堂村。這個項目為期一年,我已經待了半年,現在仍在村裡做口述史的項目,這一年我不打算立刻聚焦某一個問題,而是想盡量廣泛地從各個方面增長一些關於農村以及城市化的常識。通過這兩個項目我開始能夠在一個議題上進行持續的探索,它們形成了一個真正連貫的脈絡,我把這個脈絡中關於自己感情上的觸動和知識上發出的疑問都寫進了PS。這也幫我把很多在雲南沒有想明白的問題想清楚了,我最後用的WS仍是雲南調查的論文,但是做了大改動,整個結論部分幾乎是重新寫了一遍,我當時的筆記里寫著:「翻譯自己去年寫的田野營的論文,一邊譯一邊改,寫到最後基本上推翻了原來得出的結論~~o(>_<)o ~~,驚奇自己原來的想像力怎麼可以脫離地面這么遠……然後現在得到一篇carefully situated的,格局緊窄的小論文。」
關於GT成績
根據我的經驗,GRE還是大二開始准備比較好,這時候時間還比較充裕,到了高年級因為要做研究,所以時間不是很多。我的GRE考試一直拖到大三才開始准備,但總是被研究計劃打斷,所以一共刷了四次,一直到申請季開始後的十月份才考完最後一次,而且成績還是不很滿意(Verbal:150,Quantitative:161,AW:3.5)。數學雖然簡單,但是要想在規定時間做全對還是很難的,要足夠細心和耐心;語文的話單詞量是必過的一關,我一直到最後一次考試才差不多把單詞認全了,AW更不用說,是所有部分中最最難的一部分,不僅要文法好,而且確實要求對其中的問題做過認真的思考。所以大家早早開始准備和練習吧。另外,我覺得很少有人能夠一次刷出理想的分數,為了給自己的准備增加動力,也為了給自己練習的機會,可以多報名幾次考試。
托福對我來說相對容易,這個不用考太早,因為只能管兩年,早考早過期……我2013年12月試著考了一次,當時近乎脫產地准備了三個月,考了110,想著這下可以一勞永逸了。後來發現自己真是高興早了,因為我的申請是2015年12月,算一算剛好過期啊!沒辦法只有大四畢業後的7月份又考了一次,這次只有107……關於托福的准備方法我就不在這里細說了,各大留學論壇上有豐富的經驗貼,大家可以自己去找。而且沒有一種方法是可以照搬的,一定要總結經驗,找到適合你的學習方式。托福各項中我最拿手的是聽力部分,准備中也有很多心得,下面是我總結的tips:

補充
美國的博士一般錄取之後都是full-funding,不用自己掏錢。但其他國家的情況我就不清楚了,英國似乎是不給錢的。MA學位則要根據每個學校的項目來確定。
要不要找中介呢?我的看法是不用。本來社會學就是個小眾學科,雖然近幾年出國的人多了,但還是沒辦法和熱門專業比,所以中介也沒什麼經驗,准備材料也不會比自己更用心。所以大家還是提前做好時間規劃,自己DIY吧,但是可以找人幫忙給PS和WS提提意見。自己准備申請除開更用心之外,另一個重要意義是增加對自身的了解。無論是選學校還是寫文書,都是對research skills的鍛煉,甚至連投遞成績這些事情也是可以提升能力的,反正出國以後你也是要自己處理這些事務的。
請不要問申請步驟是怎樣的這種基礎問題。DIY中最重要的一條原則就是不要做伸手黨,論壇上的資源那麼多,學校網站上的指南那麼多,請自己學習,謝謝。
關於跨專業申請的問題,很抱歉,因為我一直在社會學專業讀,所以對這方面的情況也不了解。

③ 為什麼攻讀博士學位是浪費時間

1517年10月31日,也就是萬聖節前夜,馬丁·路德在威登堡城堡大教堂門口以學術爭論方式張貼出歡迎辯論的《九十五條論點》。在那個時代,論文只是闡述作者觀點。這位新教創始人路德在論文中論證了基督教通往天國的道路,其實不是由金錢鋪築而成。而今天,學術論文不僅僅闡述作者觀點,同時還代表作者的一段時期內的研究成果。每年都有成千上萬的學生們想要拿到博士學位,前赴後繼辛苦勞累,就是為了完成這樣一篇博士論文。

在大多數國家,博士學位是進入學術界的門檻,進入獨立研究某個領域的敲門磚,也是與導師合作的研究成果。各個國家,不同大學,不同專業,要求也有所不同。有些要求學生兩年時間才能拿到碩士學位,有的學生會得到一些補助,而有些完全是自費。獲得博士學位只需要完成研究論文,而有些還需要參加一些必修課或選修課或是助教工作。一篇學術論文有幾十頁,甚至是幾百頁。這些博士有的還是二十齣頭的小伙兒,有些已經是知天命的四十歲中年人了。

這些讀博的學生們有一點是相同的:即對現狀不滿。有的把自己的工作描述為打工仔,每周七天無休息,二十四小時待命,薪酬很少,前途渺茫。這種情況很普遍。如果你已經博士畢業,回顧讀博那段經歷,可能會說,那個時候,我的辦公室比現在的家都要闊氣,而且經常吃方便麵。一位求學者說,本質問題是研究本身讓我感到枯燥。他很坦誠地說,天上不可能掉餡餅。

在讀博士抱怨滿腹早已不是什麼新鮮事,現象背後的本質問題在於培養博士體系本身。應用性博士,比如法學博士、商學博士和葯學博士,實際上含金量很高。而博士泛濫成災供過於求,盡管博士學位的設置是為進入學術界而考慮,但是現在存在的問題是,授予博士學位的數量和現有的研究崗位數量差距拉大。博士供過於求,而很多企業領導又說他們找不到所需的高級技術人才。從一方面也表明博士們並沒有學到企業所需的知識技能。一些人甚至把研究型博士的培養體系比作旁氏原理。

從歷史上看有相當一段時間,如果說進入一流大學讀書還是少數富人才能得到的特權,甚至很多大學教師都沒有博士學位。而二戰後,高校不斷擴招,於此同時大學講師也需要有較高學歷。到1970年,美國的大學就是如此,數量不到三分之一,卻頒發了全球自然科學和工科博士的一半人數。在這段時期美國人口僅佔全世界人口的6%,從此之後,美國每年博士數量不斷翻倍,每年達到6.4萬人。

其他國家也紛紛趕上。在1998年至2006年,經合組織國家頒發的博士學位數量增長了40%,同時美國增長了22%。在墨西哥、葡萄牙、義大利、斯洛伐克等國家博士產出也增長很快。甚至在年輕人口減少的日本,也以46%的增速培養了大批博士。這些增長也看出美國以外的其他國家的高等教育在迅猛發展。哈佛大學勞動經濟學家理查德·費里曼說,到2006年,美國高校招生數量佔世界12%。

同時,許多大學形成了一個共識,在讀博士積極性很高,因而是可以任意指使的廉價勞動力。招手博士有助於學校開展研究項目,這些博士生還可用來發展教育,而且成本少。一位耶魯大學研究生助教九個月的收入為2萬美元,2009年全美在職教授平均年薪為10.9萬美元,高於法官和地方官員。

博士年產量遠遠高出了大學對講師的需求,最新出版一本書中,美國在2005年至2009年一共培養了10萬名博士,與此同時,大學教師職位需求僅僅為1.6萬人,這本書兩位作者是一位學者和一名記者。在讀博士去做助教更減少了對全職教師的需求。甚至在加拿大,博士畢業生增長較為合理的國家,2007年授予了48000人博士學位,同時增加了26160人做為全職教師,而一些增長較快的國家,比如巴西和中國,似乎對博士需求量大一些。

研究領域情況類似,在讀博士學習期間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學生們稱為「軟肋」,現在博士後也是供過於求,付瑞曼博士的結論是:數據表明,2000年美國生命科學領域教工需求每年增長5%,這些博士和博士後學生裡面,僅僅有五分之一能找到工作。在加拿大,80%的博士後每年收入是3.86萬美元甚至更少,而這是建築工人的平均薪資,博士後數量增加成了博士們通往學術道路的一種阻礙,在有些國家,五年博士後才是獲得一份全職工作的敲門磚。

這些如螞蟻般不斷增長的博士和博士後們使得大學的研究事業蒸蒸日上,同時也增加了一個國家科研能力,但並不能單純看成是一件好事。在某些情況下,受到良好培訓教育的高學歷者自身才能極大的浪費了。美國在研究定點地球衛星時,物理學博士數量激增,而過後數量急劇下降,越南戰爭削減了科研計劃。一位美國紐約城市大學的物理學教授史沃茲說,20世紀70年代,大約有5000位物理學家不得不該行另謀出路。

在美國,博士教師的工會也隨之興起,解決博士生教師與學校之間的一些矛盾。大學給他們花了一張大餅,即用今天的廉價勞動來換取未來的一份穩定學術工作。像威斯康星麥迪遜這樣的大學,工會建立可以追溯到1960年。而真正的工會興起還是近幾年的事。如今,工會也深入到私立大學。在耶魯和康奈爾大學,行政管理人員和教師說博士不能算是正式員工,只能是學徒而已。這些話受到了來自工會的壓力。2002年,紐約城市大學作為第一個承認博士教師工會存在的私立大學,但三年之後,這所學校停止了工會活動。

在美國和英國,很多博士都忍受著低收入低報酬的職業並且看不到前景。在1966年,僅僅23%的自然科學和工科博士文憑頒發給了外國學生。到2006年,這個比例增加到48%,與本土學生相比,國外學生更能忍受艱苦研究工作環境,與此同時,他們的薪酬大大降低。

支持讀博士的人也許會說,即使不能得到一份穩定的研究工作,讀博也是值得的。並非每一位讀博士的人都想進入大學,也有很多在私營企業,或是企業研發等,都取得了不錯的成績。這的確是事實,但是凡事都有兩面,我們看到的事實,博士生退學者增多,很多在讀博士很郁悶。在美國,僅僅57%的博士在十年以後繼續攻讀博士,也就是說其他的都退學了。在人文社會學科領域,自費讀博士的學生退學比例是49%。更糟糕的是,其他在讀博士,在博士一年級就在不同專業跳來跳去,很多人文學科在讀博士堅守著自己的領域,最終很多人不得不放棄了。而輟學者往往成為了國家的學術精英。美國大學一個研究報告表明,按時完成博士學習的人,並不比輟學者睿智多少。缺少職業指導,前途渺茫,經濟拮據成了他們最終放棄的原因。

就算完成了學業,也並非前途光芒。由於博士專業太細,就業工作人員費盡心思幫助博士們求職,而企業老總們對這些想要離開學術的博士生們興趣不大。經合組織一項研究表明,博士們在取得博士學位後五年,很多還在做臨時工作,這一比例在斯洛伐克超過了60%,比利時、捷克、德國和西班牙超過了45%。而大約三分之一的澳大利亞博士們從事與博士專業毫無關系的工作。在德國,13%的博士畢業生從事其他工作,荷蘭的比例是21%。

微薄的回報

博士畢業生的確比本科生薪酬高,《高等教育政策管理》雜志刊登了卡塞的一項研究,在英國,大學畢業生比未上大學者收入高14%。身為博士,回報差只有26%。碩士學位回報同樣比博士高,有的碩士一年就可拿到。有些領域博士學位沒有任何優勢。在數學、計算機、社會科學和語言等領域,博士收入與碩士差不多。在工程、工業技術、建築和教育領域,博士和碩士收入也差不多。在制葯、商學、金融等領域,博士回報與付出差不多。總體說來,博士學位僅僅比碩士學位收入高3%。

紐約一位政治家史沃茲博士說,博士課程中有很多可以用更短課程取代,他說,華爾街發現很多物理學家能夠解出微分方程,於是聘請他們做定量分析。但是如今教授卻用一些很簡單的高等數學課程,因此,一個會解微分方程的博士生不再具有競爭力。

很多學生做研究是出於熱愛,現在教育卻成了終結了他們的熱愛。很少人知道路在何方,英國一項對博士畢業生研究數據表明,三分之一人讀博只是為了繼續做學生,或是延遲就業。大概一半學生說,科學家可以有很高的年薪,因此就隨波逐流讀博。但是呆在校園,喜憂參半。高學歷者更容易不滿足更容易跳槽。

一些人開始懷疑讀博是否值得,如同懷疑這個世界太多的藝術和文化。他們認為,知識會從大學滲透到社會各個領域,社會物質文明高度發展,會朝著更加健康的方向。在宏觀上是這樣,微觀方面,讀博的確是一個很糟的選擇。

學術研究者、大學、博士生利益各不同。呆在大學的學生更聰明只是對學術有利。碩士研究生可以帶來帶來更多的財政經費,為導師的學術論文增加數量。這些孩子畢業走出校門,這些對他們來說毫無好處。一位女學生曾經被導師認為前途無量,但七年學術後,最後導師送她一句話,早點嫁人吧。然後導師把她請出了校門。

肯塔基州大學心理學教授莫里1卡哈里斯說,這樣的教授是少數。她認為單方面想要控制博士數量行為很少見到。一位常青藤學校校長被問到博士數量過多時,他回答,即便我們這些學校減少招生博士生,其他學校也會把我們減少的部分給增加上去的。

高貴的追求

讀博士的種種弊端已經眾所周知,本文的作者十年前就勸說一位理論生態學方向博士不要繼續,當時歐洲也正在促使高等教育體系更完善,一些機構也大力推動。

資助基金組織已經意識到,博士在勞動力市場中,技能難以發揮。他們會寫實驗研究報告,會做學術報告,做文獻查閱等,但如今這個知識技術快速傳播的時代,顯得毫無用處。一些大學為博士生開設了其他課程,比如溝通能力、團隊合作能力等。這些在求職時或許派上用。在英國有一個四年的博士,他們要為博士開設以上課程。

一些大學和科研院所把培養博士數量作為一項指標,並准備培養更多。對學生來說,找到一份實際的固定工作,收入會有多少才更重要。而博士數量已經太多了,博士生不得不面對整體水平越來越下降的窘境。

很多讀博的人都是班上聰明的學生,他們可以把想做的事做到最好。在人生旅途上得到鮮花和獎贊。每年博士新生都不願意去相信,他們正在為整個文憑體系效力,而得益者不是他們。僅僅有追梁刺骨的刻苦精神與自以為聰明過人不會取得人生的成功。如果把這些精力和時間用到別處或許會做得更好。

譯者後記:花了一個下午時間做完了這篇翻譯,作者寫得很好。筆者認為,對於每一個年輕人,學會在這樣一個競爭激烈的社會生存生活比你擁有再高的學歷更加重要,一方面一方面,不要完全否定了所有學歷文憑,另一方面,學歷不是生活的全部,學歷不能表達一個真正幸福著的人的所有生活。祝朋友們工作順利,生活幸福!譯者後記:花了一個下午時間做完了這篇翻譯,作者寫得很好。筆者認為,對於每一個年輕人,學會在這樣一個競爭激烈的社會生存生活比你擁有再高的學歷更加重要,一方面一方面,不要完全否定了所有學歷文憑,另一方面,學歷不是生活的全部,學歷不能表達一個真正幸福著的人的所有生活。祝朋友們工作順利,生活幸福!

④ 在讀研究生,想申請康奈爾大學的博士,需要哪些手續,托福分數多少

康奈來爾大學博士申請條件:獲得源學士學位或者獲得碩士學位,本科成績要求3.0以上,托福79分以上,寫作21分,閱讀19分,雅思6.5分以上,閱讀和寫作單項均不低於6.5分,大學也接受MELAB考試成績,要求不低於80分,GRE要求1000分以上。

⑤ 美國康奈爾大學研究生博士好申請嗎

申請美國博士,一般主要具備幾個條件:
首先,看學生本科四年的平均分,專
其次,是托福或雅思屬成績,還有GRE或GMAT成績,
最後,還要看學生在本科期間是否有跟教授或者導師參加課題的研討或者參加學校的各種活動。
一般來說,如果想申請到美國名校的話,一般平均分要求至少80分以上,托福新托100以上,GRE320以上,GMAT600以上。再利用本科期間參加的各種實踐和活動來作為輔助材料,那麼申請美國博士的話,不管是從學校的選擇還是申請來講,就會順利得很多。

⑥ 怎樣申請去康奈爾大學讀本科

長春藤名校:康奈爾大學
Cornell University www.cornell.e

公私雙方資助的綜合性大學。1865年獲准辦校,1868年開學,為該校訂立辦學體制的外交家、學者安德魯•德•懷特出任第一任校長。校址在紐約州的伊薩卡。1997年美國私立大學排行榜上,它排名第六,僅次於哈佛、普林斯頓、耶魯、麻省理工和斯坦福大學。其農學院、人類生態、生命科學、獸醫、勞工關系學院等隸屬紐約州立大學系統,其他學院包括旅遊業管理學院等則屬私校系統。
康奈爾大學在紐約市附近的小鎮綺色佳,那裡景色優美,氣勢開闊。康奈爾的校園位於山頂,在圖書館憑窗遠眺,只見蒼蒼茫茫,一派遼闊氣象。校園面積有3000多英畝,與美國東北部典型的較為擁擠的大學相比,呈現出一派宏大氣度。康奈爾大學的校色是大紅,鮮艷熱烈,熱情奔放。當年老康奈爾創立這所大學的目的,就是「讓任何人都能在這里學到想學的科目」。似乎,任何人的青春都能在康奈爾這里燃燒。

該校包括本科生、研究生和專業人員在內共1.9萬人。研究生院有教職員1600人,其中不乏諾貝爾獎得主、普利策獎得主和美國國家科學院的成員;研究生院有學生4500人,其中68%的學生在攻讀博士學位,大約40%的學生是女生。

研究生院共設有91個專業課程,這些課程獨立於傳統的大學或系科,是從大學抽調出教授進行教學的。每個學生可選定二三名導師組成特別委員會對自己的課程進行指導。博士學位通常要讀6個學期,研究生學位要讀2個學期。

在康奈爾大學,幾乎所有的博士生都有獎學金,大約76%的研究生享受各類獎(助)學金。研究生院每年提供的獎學金每份約為1.1萬美元。

⑦ 常春藤大學博士學位年薪為多少

常春藤大學是有7所大學聯盟的,每一個學院都是不一樣的
- 哥倫比亞大學的法學院、商學院、醫學院和新聞學院;
- 康乃爾大學的酒店管理學院和工程學院;
- 達特茅斯學院的塔克商學院(Tuck School of Business);
- 哈佛大學的商學院、法學院、醫學院、教育學院和肯尼迪管理學院;
- 賓州大學的沃頓商學院、醫學院、護理學院、法學院和教育學院;
- 普林斯頓大學的伍德魯·威爾遜公共與國際事務學院;
- 耶魯大學的法學院、藝術學院、音樂學院和醫學院;
常春藤大學畢業生的收入狀況
大學 畢業中位起薪 職業生涯中期中位收入
達特茅斯大學 5萬8200美元 12萬9000美元
哈佛大學 6萬美元 12萬6000美元
普林斯頓大學 6萬5000美元 12萬4000美元
耶魯大學 5萬6000美元 12萬美元
賓夕法尼亞大學 6萬零400美元 11萬8000美元
布朗大學 5萬2300美元 10萬7000美元
康奈爾大學 5萬8000美元 10萬6000美元
哥倫比亞大學 5萬7300美元 10萬美元
我暫時了解的就是這些,我有朋友之前去的美國常春藤大學讀書來著,走之前是通過北京匯才國際高中走得,現在我朋友在美國發展的很好,我建議你可以去試試,學校的官網是匯才國際高中首字母

⑧ 2019年美國大學博士錄取時間

美國有春季入學和秋季入學。春季的入學時間一般為每年的1月-2月,秋季入學時間為每年的8月末或者9月初。
根據入學時間的差異,網申的時間也不相同,網申時間分為網申開始時間和網申截止時間。春季入學網申的開始時間一般都是在5、6月份;秋季網申開始時間一般在8、9月份;春季截止日期一般在8月1日、9月1日、9月15日、10月1日或是10月15日,具體一般視學校情況而定,一般在10月底就會關閉。
秋季截止日期一般從10月到次年3月不等,不過需要注意的是確切的時間學生還是要根據學校的官網來確定。
二、2019美國大學研究生錄取時間什麼時候公布?
通常offer發放時間為:
1、第一輪被錄取的,最早的聖誕節以前就發出了;
2、第一輪被錄取的,在聖誕節前沒有收到Offer,那就要等到1月中旬以後了;
3、第二輪的,一般在2、3月之後;
4、4月15日以後,由於《415協議》的關系,還會有不少位置會「騰出來」。屆時,以前還未被錄取的學生仍然有機會收到錄取通知書的。
5、進入Waiting list的學生,有可能在3月以後的任何一天收到Offer;但是為了避免萬一,還是提前咨詢審核官或者其他老師比較好,要是申請不上,務必要學會准備其他的考試!

⑨ 康奈爾大學的博士怎麼申請

1、參加出國考試(TOEFL,GRE或GMAT)

2、選校定專業

3、申請文書寫作

個人陳述(Personal Statement)

推薦信 c)簡歷 d)論文

4、資金准備

信用卡

網上申請和寄送GT成績的時候會用到,最好提早辦理。中國銀行、招商銀行、廣發銀行等都有相應的國際信用卡,建議辦理VISA卡。

經濟擔保

經濟擔保證明包括的經濟來源:個人/家庭存款、不動產證明、獎學金、助學金等。在申請的過程中一般不需要提供原始的單據,資金的歷史越久越好。

5、正式申請、寄送申請材料

網上申請

將申請材料,信用卡等准備齊全,就可以在學校的相關網頁上建立帳戶,進行申請,同時跟蹤學校審理進度。

將所有申請材料連同申請費一起提交你所選定的學校。

GT成績寄送

6、套詞面試

可以在申請前以及申請後與教授進行套詞。一所學校選取2至3名教授或副教授。學校也會安排相關電話面試。面試時可以充分利用書面材料。

7、收到offer

收到錄取又收到獎學金的同學隨即會收到學校寄來的I-20表。

(9)康奈爾大學博士讀幾年擴展閱讀:

申請條件:

1、語言要求

TOEFL/IELTS成績要求:康奈爾大學研究生院僅接受TOEFL成績或ILETS成績,TOEFL單項成績要求寫作不低於20分,聽力不低於15分,閱讀不低於20分,口語不低於22分;雅思總分不低於7.0。

2、gre要求

GRE/GMAT要求:大多數研究生項目需要提交GRE成績。商學院多以GMAT為主,酒店管理和房地產專業以GMAT為主,管理、產業與勞工關系、政策分析及管理兩者皆可。

3、背景要求

國內四年制正規本科院校畢業並獲得學位證書和畢業證書。及GPA成績最好不要低於3.29分。

4、綜合能力

康奈爾大學在錄取新生時,不僅看重學生極強的學術背景,也很重視學生參與學習以外的其他活動的領導能力。

申請需要准備的材料:

4年制本科所有正式成績單(official transcript from previous institution)

個人作品(Portfolios)

推薦信:3-4封

寫作樣本(Writing samples)

個人陳述(Statem)

⑩ 在康奈爾大學讀碩士研究生一年(包括生活費)需要多少費用

康奈爾大學是有埃茲拉康乃爾所創建的八所常春藤聯盟的名校之一。它出聲於1865年,是所有常春藤名校中最年輕的一個。但是雖然它歷史短,發展卻很快,絲毫不遜色於其他的七所常春藤名校。
美國留學康奈爾大學的學費與其他的美國私立學校的學費差不多,大約每年三萬五千美元左右,美國留學生活費在一萬五千美元左右,研究生的各項費用則稍微要低一些。

熱點內容
山大學生虐貓 發布:2025-07-30 23:55:50 瀏覽:579
河南師范大學音樂系張力老師 發布:2025-07-30 23:01:29 瀏覽:862
研究生導師評價學生論文模板 發布:2025-07-30 20:30:37 瀏覽:200
女大學生人體 發布:2025-07-30 20:14:03 瀏覽:418
山東師范大學調劑復試時間 發布:2025-07-30 20:12:10 瀏覽:961
2018工商大學自考免考時間 發布:2025-07-30 20:02:53 瀏覽:707
成為研究生導師知乎 發布:2025-07-30 19:54:24 瀏覽:819
北京理工大學博士開題 發布:2025-07-30 19:47:58 瀏覽:254
南京大學退休教授來北外 發布:2025-07-30 19:47:20 瀏覽:751
西北大學的教授待遇 發布:2025-07-30 19:45:49 瀏覽: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