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的理想
❶ 試述當代大學生應有的理想和信念
最實在的就是:愛自己、尊重他人,不放棄自己,不拋棄真正的朋友,能創新,有主見,不違法,不參與違法事件 理想信念是人們對未來的嚮往和追求,一旦形成,就會成為支配和左右人們活動的精神動力。一個政黨、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只有確立了共同的理想信念,才會有強大的凝 聚力和向心力。無論過去、現在和將來, 共同的理想都是保證革命和建設事業取得勝利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動力 。 加強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事關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當今的國際經濟和科技競爭,越來越圍繞人才和知識競爭展開。以人才培養為突破口,努力提高本民族的科學文化素質,培植和發展知識和科技創新能力,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所在。 強化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是當務之急。 大學生正處於理想信念成型期,思想活躍,自尊意識突出,成才願望強烈。當前,雖然大學生理想信念方面主流是健康向上的,但是,伴隨著經濟全球化進程的日益發展,潮水般湧入的各種文化思潮和價值觀念沖擊著大學生的思想,某些腐朽落後的生活方式侵蝕著大學生的心靈。 高度重視各種消極因素對大學生理想信念的消解作用,大力強化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不斷加強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尤其是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灌輸,用共產主義理想統一思想認識,已是當務之急。 把理論學習的目的定位於掌握馬克思主義科學體系和精神實質,牢固地樹立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大學生是一個容易為外界感染的群體,對市場經濟的種種負面作用「免疫力」不強,自然更容易受到侵蝕。 當代大學生越來越重視個性培養和自我設計,越來越看重自我價值的實現。 獨生子女性格特點獨特 。 當前,我國在校大學生大多是獨生子女,他們是在過多家庭照顧下長大的,有很強的優越感,缺乏人際交往的訓練和艱苦環境的磨練。 獨生子女獨特的生活環境使當代大學生一定程度上存在「一個中心」、「兩個矛盾」、「三個壓力」。 一個中心就是以自我成才為中心;兩個矛盾就是自我期望值高與現實實現率低的矛盾,對環境高要求與自身低奉獻的矛盾;三個壓力就是學習、生活、就業壓力。尤其是生活壓力,除了部分特困生外,主要體現為一些長期養尊處優的獨生子女生活自理能力弱,面對挫折和新環境自我調節能力不強。這就使得原來比較直接的「理想目標」教育,對這代大學生難以發揮作用。 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必須努力增強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感染力。
❷ 大學生的理想是什麼
大學生樹立人生理想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信念和共產主義思想,必須胸懷共產主義的遠大理想才能在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事業中貢獻力量。
其次,要正確處理個人理想與集體利益之間的沖突。我們決不可以見利忘義為了實現個人理想而置集體利益於不顧。第三,正確的給自己定位,既不要理想過高難以實現,致使失去信心;也不可過低,不會產生前進的動力,理想的確立要適合自己的水平。
對當代大學生而言,在大學階段,「學什麼」、「走什麼路」、「做什麼人」的問題是學習生活中會時時面對的人生課題,只有樹立起高尚的理想信念,才能夠很好地解答這一重要人生課題。
理想能給大學生一個目標,一個追求時的動力,一個讓動力運行的方向。有了目標,便懂得了如何去追求。不至於迷失自己,更不至於讓自己一直消沉下去。
(2)大學生的理想擴展閱讀:
大學時期是理想成熟的重要時期,也是立志的關鍵時期。志向高遠就是要放開眼界不滿足於現狀,也不屈服於一時一地的困難與挫折,更不要斤斤計較於個人私利的多少與得失。
大量事實告訴人們,那些在事業上取得偉大成就、對人類做出卓越貢獻的人,都是在青年時期就立下了鴻鵠之志,並為之堅持不懈、努力奮斗。
大學生的理想只有同國家的前途、民族的命運相結合,個人的嚮往和追求只有同社會的需要和人民的利益相一致,才是有意義的。大學生應該將自己的理想定格在幫國家變富強,提高祖國國際地位上來。把自己的眼光放得長遠一點,不要拘謹於眼前自己的小家。
❸ 大學生怎樣追求遠大理想
理想信念是一個思想認識題,更是一個實踐問題。有人說,現實是此岸,理想是彼岸,中國間隔著湍急的河流,唯有實踐才是聯系兩者的橋梁。可能不等於現實,理想的實現往往要通過一條充滿艱難險阻的曲折之路,有賴於腳踏實地、持之以恆地奮斗。實踐,只有實踐,才是通往理想彼岸的橋梁。
一、立志高遠與始於足下
中國傳統文化中有許多勵志警句。例如,孔子說:「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③];墨子說:「志不強者智不達」[④];曹操說:「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墓年,壯心不已」[⑤];諸葛亮說:「志當存高遠」[⑥]。這里的「志」具有雙重含義:一是對未來目標的嚮往;二是實現奮斗目標的頑強意志。志向,就是理想信念;立志,就是確立理想信念。
立志當高遠
青年時期是理想形成的重要時期,也是立志的關鍵階段。志向是青春的火焰,是生命的動力;遠大的志向如太陽,唯其大,才有永不枯竭的熱能;如燈塔,唯其高,才能照亮前進的航程。有志者,事竟成;有大志者,人生事業才能輝煌。志向高遠,就是要放開眼量,不滿足於現狀,也不屈服於一時一地的困難與挫折,更不要斤斤計較於個人私利的多與少、得與失。大量事實告訴人們,那些在事業上取得偉大成就、對人類做出卓越貢獻的人,都是在青年時期就立下了鴻鵠之志,並為之堅持不懈、努力奮斗。周總理中學時期就立下了「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志向;李四光、錢學森、鄧稼先等老一代知識分子,青年時期就立志用自己的聰明才智報效祖國。樹雄心、立壯志,是關系大學生一生前途命運的重大課題。
立志做大事
中國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孫中山先生當年曾激勵廣大青年:要立志做大事,不要立志做大官。其中的道理,就是希望青年人以國家民族的命運為己任,而不要以個人的榮華富貴為人生的理想。在今天,做大事就是獻身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無論從事什麼具體、平凡的工作,只要是與這一偉大事業相聯系、是服務於祖國和人民的,就值得我們去做,就是大事。新時代的大學生生應該把個人的命運與國家和人民的命運聯系在一起,胸懷祖國,服務人民,立志為祖國和人民的利益而奮斗,真正做到「以服務人民為榮、以背離人民為恥」,在為實現社會理想而奮斗的過程中實現個人理想。
個人理想只有同國家的前途、民族的命運相結合,個人的嚮往和追求只有同社會的需要和人民的利益相一致,才是有意義的。如果一個人不顧自身所處時代的召喚,脫離自己所歸屬的國家和民族繁榮發展的需要,把個人理想等同於個人奮斗,一切以自我為中心,天馬行空,獨來獨往,那麼,不僅他的人生價值取向是錯誤的,而且這種追求因為脫離了國家、民族和時代的需要,往往也是難以實現的。
強調個人理想要符合社會需要,並不是要排斥和抹殺個人理想,而是要擺正個人理想同社會理想的關系。社會理想是個人理想的凝聚和升華,代表和反映著人們的共同願望和根本利益,歸根到底要靠全體社會成員的共同努力來實現,並具體體現在每個社會成員為實現個人理想而進行的活生生的實踐中。當社會理想同個人理想有矛盾沖突的時候,有志氣、有抱負的人可以做出最大的自我犧牲,使個人的理想服從於全社會的共同理想。
大學生對自己未來生活的設計與追求,不能脫離當代中國的社會現實。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是當代中國最大的現實,也是全體中國人民共同的社會理想。這一社會理想具有極大的包容性和價值導向性。能夠指導每一個人根據自己的特點和需要,形成自己在生活、職業、道德等方面的理想信念。那種認為社會理想與個人理想無關,甚至認為社會理想壓制個人理想的看法,是對社會理想與個人理想關系的誤解。自覺地把個人理想融入到社會理想之中,通過為實現社會理想而奮斗來實現個人理想,是大學生的正確選擇。
立志須躬行
漫長的征途需要一步一步地走,崇高理想的實現需要一點一滴地奮斗。通往理想的中是遙遠的,但起點就在腳下,在一切平凡的崗位上,在扎扎實實的學習和工作中。古人說: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台,起於壘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實現崇高的理想,要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從平凡的工作做起。著名數學家華羅庚曾語重心長地對青年學子們說,踏踏實實、循序漸進,與雄心壯志、力爭上游並不矛盾,不踏踏實實打好基礎,就無法攻尖端、攀高峰,有時表面上看好像是爬上去了,但實際底子是空的。華羅庚認為,雄心二志只能建立在踏實的基礎上,否則就不叫雄心壯志,「雄心壯志需要有步驟,一步步地,踏踏實實地去實現,一步一個腳印,不讓它有一步落空。」[⑦]
偉大出自平凡。社會需要傑出人物,更需要千千萬萬個普通勞動者,祖國的富強、民族的繁榮,需要每一個社會成員盡其才、奮其志。我們每做好一項工作,都是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添磚加瓦,都是為通向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偉目標鋪路搭橋。只要是為國家和民族作出貢獻,無論是傑出人物還是普通勞動者,都是偉大的。昨天已經過去,明天還沒有到來,最現實、最需把握的是今天。與其在夕陽西下的時候作美妙的幻想,不如在旭日東升之際勤奮投入工作;與其在垂暮之年因理想未能實現而懊悔不已,不如趁風華正茂之時躬身實踐、奮斗不止。大家都喜歡德國的電器和汽車,這是因為德國的產品以高質量著稱,以追求卓越著稱,一流的產品肯定有一流的科學家和發明家,同時肯定有一流的工藝流程,有一流的技術工人,正是擁有全世界一流的技術工人才成就了德國最出色的世界知名企業,而我國在這方面卻有較大的差距。最近美國、歐洲、日本等國家屢屢對中國製造的產品提出安全與質量問題除了貿易保護等原因以外,也與中國產品沒有做到精益求精有密切關系。
《細節決定成敗》一書闡述了一個簡單的道理,對我們大多數人來講,一輩子往往都是做一些平凡、細小的事情,但能把每件小事做出色這本身就是了不起的成績。
總覺得當今時代四處熱氣騰騰,一派欣欣向榮;但細心觀察又覺得不少人心浮氣躁,不少事淺嘗輒止。這實在是全社會應加以關注的,也是當代企業都應著力解決的。
芸芸眾生能做大事的實在太少,多數人的多數情況總還只能做一些具體的事、瑣碎的事、單調的事,也許過於平淡,也許雞毛蒜皮,但這就是工作,是生活,是成就大事的不可缺少的基礎。
自己在企業做營銷、做管理的十幾年中,目睹了多少企業曾經叱吒風雲三五年,轟然倒下三五月,如三株、亞細亞、飛龍、巨人等國人耳熟能詳的企業;也看到了那些在經濟改革開放中新崛起的以聯想、海爾為代表的中國優秀企業;也曾深入地研究了那些經得起時代考驗的世界著名企業和百年老店,如麥當勞、肯德基、沃爾瑪、豐田汽車公司、賓士公司等,想探究企業成敗的奧秘。從中得出一個結論:企業的失敗固然有戰略決策失誤的原因,但我認為更重要的原因是細節上做得不夠。而且,就決策做出的依據來說,決策失誤也是由於細節不到位造成的。幾乎所有成功的企業,無一例外是橫平豎直、字正腔圓。正如麥當勞總裁弗雷德·特納所說的,「我們的成功表明,我們的競爭者的管理層對下層的介入未能堅持下去,他們缺乏對細節的深層關注。」
中國決不缺少雄韜偉略的戰略家,缺少的是精益求精的執行者;決不缺少各類管理制度,缺少的是對規章條款不折不扣的執行。
老子曾說:「天下難事,必做於易;天下大事,必做於細」,它精闢地指出了想成就一番事業,必須從簡單的事情做起,從細微之處入手。一心渴望偉大、追求偉大,偉大卻了無蹤影;甘於平淡,認真做好每個細節,偉大卻不期而至。這也就是細節的魅力。一個人的價值不是以數量而是以他的深度來衡量的,成功者的共同特點,就是能做小事情,能夠抓住生活中的一些細節。本書意在提示企業界同仁:精細化管理時代已經到來,成大業若烹小鮮,做大事必重細節。
因工作關系,我經常來北京,深切感受到這里的奧運氣氛以及CBD、中關村的宏偉規劃給人們帶來的無限憧憬,但這里交通的擁堵、部分建築風格的單調等,不免讓人感到一絲遺憾,真心希望決策、規劃部門的有關人員以及這些藍圖的設計者、工程的建設者們,能夠在對每一個細節的關注中使這種遺憾不再增加。
日前,中國首次發射載人航天飛船,取得圓滿成功,國人歡欣鼓舞。我在電視機前收看太空倉返回地面的報道,也仍然能看到幾處細節的差池。如對於太空倉實際著陸點與理論著陸點差距的報道,先是4.8公里,現場記者說11公里,後來白岩松說是48公里;又如楊利偉出倉之際,幾個聲音在引導他,有說「慢點出倉」,有說「自主出倉」,有說「頭先出來」,程序設計中沒有指定現場指揮官么?
自己年近不惑才看懂「認真」二字,並為自已細微處做出的功夫頓生幾分成就感。此前拙著《營銷人的自我營銷》中有一節,題為「把小事做細」,一直覺得意猶未盡;如今經不起鼓勵,索性再認真一把,展開來議議,為嚴肅起見,定名《細節決定成敗》。
作者 2003年10月於北京
二、認清實現理想的長期性、艱巨性和曲折性
理想變為現實不是一蹴而就、一帆風順的,往往會遭遇波瀾和坎坷。在現實生活,人們對於理想的美好有著充分的想像,而對於理想實現的艱難則往往估計不足。渴望早日實現理想,希望順利實現理想,這是人之常情,但是如果把實現理想設想得過分容易,對前進道路上的困難缺乏思想准備,那就會影響理想的實現,甚至會導致人們在困難面前對理想失去信心。因此,在確立理想和實現理想的過程中,要充分認識理想實現的長期性、艱苦性和曲折性。
理想的實現是一個過程。一般來說,理想目標越小越低,它的實現需要的時間就越短;而理想越是高遠,它的實現需要的時間就越長。人們對實現理想所需要時間的估計往往偏少,然而事實上理想的實現常常比事先所預料的時間要長,特別是比較高遠的理想,當人們熱切期待著它的到來時,它卻總是姍姍來遲。理想實現的長期性是對人們的耐心和信心的考驗,對此必須作好充分的思想准備。
縱觀人類社會發展史,任何一種社會政治理想的實現都不是輕而易舉的,必然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和波折,充滿著曲折和坎坷。在階級社會中,進步階級在實現社會政治理想的過程中,必然會受到反動階級的殘酷鎮壓。所以,要實現理想、創造未來,就必須有戰勝種種艱難險阻的堅定不移的信心和堅韌不撥的毅力。在實現理想的征途中,遭遇到一點困難、曲折或失敗,就灰心喪氣、悲觀失望甚至動搖理想信念的人,不可能將理想最終變為現實,也不可能體會到實現美好理想的巨大幸福。
奴隸社會代替原始社會、封建社會代替奴隸社會、資本主義代替封建社會、社會主義代替資本主義,這是人類社會歷史發展不可逆轉的總趨勢。但歷史長河的奔騰,必然潛伏著難以預測的旋渦和逆流,必然會經歷難以數計的迂迴和曲折。社會主義運動的歷史進程,充分印證了社會理想實現的道路是長期的、艱巨的曲折的。從1848年《共產黨宣言》的問世,到1917年建立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經過了70年。多少艱難的嘗試多少慘痛的失敗,但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理想與實踐不但沒有被扼殺掉,相反,在長期艱辛探索中煥發出更強大的生命力。第一次世界大戰催生了人類歷史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一批社會主義國家如雨後春筍般勃然興起。到20世紀80年代末90年初,東歐劇變、蘇聯解體,世界社會主義運動再一次遭受重大挫折,西方「和平演變」勢力甚至提出要在前蘇聯的莫斯科紅場舉行共產主義運動的徹底終結儀式,當時西方絕大多數人都認為社會主義運動會在20世紀走向終結。然而,社會主義並未如西方某些別有用心的人所預言的在20世紀末進入歷史博物館,中國人民堅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成功實踐,使社會主義運動展現了光明的前景。由此可見,理想實現的路途是艱難曲折的,遠大理想的實現更是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的不懈努力。但是,建立在科學理論基礎上的理想,經過艱難曲折的錘煉,會閃爍出更加耀眼的真理之光。
正確對待實現理想過程中的順境和逆境。執著追求的人總會經歷順境與逆境等不同人生境遇,並感受著順逆中的甘苦、福禍與榮辱。在順境中前進,如同順水行舟,天時、地利、人和等有利因素,使人們更容易接近和實現目標。但是順境中的寬松氣氛、優越條件,易使人滋生驕嬌二氣,自滿自足,意志衰退。在逆境中奮斗,猶如逆水行舟,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和艱辛,才可能成功。但是,逆境只是增大了人們向理想、目標前進的難度,而不是消解了實現理想的可能性。事物常常具有兩面性,在逆境中向理想目標奮斗,可能會有順境中難以得到的收獲。逆境的惡劣環境,對於挑戰者而言,可以磨煉意志、陶冶品格、豐富戰勝困難的經驗,豐富人生閱歷。只要樹立必勝的信念和科學的態度,逆境不但不會把人打倒和壓垮,反而能使人的潛能最大限度地迸發出來,創造出乎意料的奇跡。中國古代著名史學家司馬遷慘遭宮刑之禍,蒙受莫大的不幸,但他苦而不悲,孤而不墮,以歷代身處逆境而有作為的聖賢為師。他說:「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賦《離騷》;左丘失明,厥有《國語》;孫子臏腳,兵法修列;不韋遷蜀,世傳《呂覽》;韓非囚秦,《說難》、《孤憤》、《詩》三百篇,大抵聖賢發憤之所為作也。」[⑧]他以此激勵自己,終於在逆境中以頑強的毅力為後人留下了不朽的歷史巨著——《史記》。
迎高潮而大上,乘順風而快進,這是身處順境的學問,是善於抓住機遇不斷豐富與完善自己的方式;處低谷而力爭,受磨難而奮進,這是身處逆境的學問,是將壓力變成動力之所為。在追求理想的旅途中沒有永遠的順境,也沒有永遠的逆境。因此,當身處順境時,切莫得意忘形,因為順境可能只是一時的,必須做好遇到逆境的准備。當身處逆境時,也勿悲觀失望,只要勇於戰勝逆境,順境就在前面。無論是順境還是逆境,對人生的作用都是雙重的,關鍵是怎樣去認識和對持它們,只要善於利用順境,勇於正視逆境和戰勝逆境,遠大的理想就一定能夠實現。
理想的實現需要有獻身精神。理想的實現需要付出艱辛的努力,只有勇於獻身、不畏艱苦的人才有可能達到成功的彼岸。當代大學生應該樹立起為國家和民族的社會理想而獻身的精神,不斷磨煉自己的意志和毅力,在追求理想的過程進一步堅定理想信念。
在革命戰爭年代,仁人志士們經歷了多少艱難困苦、多少流血犧牲,鼓舞著他們不畏犧牲、不懈奮斗的,正是為理想而獻身的精神。李大釗曾指出,「老於旅途的人,走到平坦的地方,固是高高興高的向前走,走到崎嶇的境界,愈是奇趣橫生,覺得在此奇絕壯煞費苦心的境界,愈能感得一種冒險的美趣」,「要知在艱難的國運中建造國家,亦是人生最有趣味的事」。[⑨]為崇高而獻身,這是人生的最高境界,也是實現理想的最根本的條件。
三、在實踐中化理想為現實
理想之花燦爛,理想之果甘美,但要使理想開花結果,必須用辛勤的汗水來澆灌。肩負著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歷史重任的當代大學生,應當把實現理想的道路建立在腳踏實地的奮鬥上,堅持「以艱苦奮斗為榮、以驕奢淫逸為恥」,有意識地培養自己艱苦奮斗的品質。
正確認識理想與現實的關系是實現理想的思想基礎。人們在確立理想和追求理想的過程中,常常會感受到理想與現實的矛盾。對於思想活躍和敏感的青年大學生生來說,也容易對理想與現實的矛盾產生困惑。這就需要正確認識和把握理想與現實的關系。
有一種認識偏向,是用理想來否定現實。當發現現實並不符合理想的時候,就對現實大失所望,甚至對社會現實採取全盤否定的態度。還有一種認識偏向,是用現實來否定理想。當發現理想與現實的矛盾時,覺得實現理想很困難、很渺茫,認為還是「實際」一點好,不要做什麼「理想主義者」,對於現實中一些消極乃至丑惡的現象不憤怒、不鬥爭,甚至與之同流合污。有的人因此陷入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和極端個人主義的泥潭而不能自拔。深圳「四不青年」的問題也應該引起我們的認真思考,深圳原來是一個只有幾千人口的小漁村,在改革開放政策的實踐中,特區的許多原著民一夜暴富,致富過上了以往無法想像的富足生活,但是,單純物質的富裕使部分青年漸漸滋生了許多不良習慣:不學習、不勞動、不工作、不上進,成了名副其實的「二世祖」,靠房租生活,整天混跡於歌廳、酒吧,甚至敗壞了生活風氣。這非常值得我們深圳大學生思考。
之所以會出現這些認識誤區,從思想方法上講,是由於不能辯證地看待和處理理想與現實的矛盾。理想和現實存在著對立的一面。理想受現實的規定和制約,不能脫離現實而幻想未來。理想與現實的矛盾與沖突,屬於「應然」和「實然」的矛盾。假如理想與現實完全等同,那麼理想的存在就沒有意義。理想與現實又是統一的。理想之樹深深紮根於現實的沃土之中,理想是在對現實認識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現實是理想的基礎,理想是未來的現實。一方面,理想是現實的反映,現實中包含著理想的因素,孕育著理想的發展,在一定條件下,現實必定要轉化為理想。另一方面,理想中也包含著現實,不但包含著現實中應待發展的因素,也包含著由理想轉化為現實的條件;在一定的條件下,理想就可以轉化成為未來的現實。脫離現實而談理想,理想就會成為空想。
堅定的信念是實現理想的意志條件。追求崇高的理想,僅有美好的願望是遠遠不夠的。追求理想目標需要有執著的信念。沒有對理想的執著,要想實現宏偉的理想是不可能的。自信和毅力來源於對理想的執著追求,也是實現理想的強大精神力量。
在人生實踐中,青年僅僅有對美好理想的嚮往是不夠的,還必須對社會發展規律有正確的認識,對科學理想的實現堅信不疑。只有確信自己對事物及其發展規律的認識是正確無誤的,才談得上真正具備了崇高的理想並且形成了堅定的信念,也才能確信自己所嚮往和追求的理想是能夠實現的,並將理想落實到行動上,全身心地投入,最終成功地實現理想。當代大學生,要努力學習馬克思主義理論,特別是要學習和掌握反映當代中國社會發展規律的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才能更加深刻地認識當今世界和當代中國,把握社會發展的規律,更加堅定科學、崇高的理想信念。
勇於實踐、艱苦奮斗是實現理想的根本途徑。理想必須通過實踐才能轉變為現實。再好的理想,如果不付諸行動,也就沒有實際意義。歷史上,凡有成就淵博的知識、卓越的才能、閃光的智慧、不朽的業績,多是從艱苦奮斗中得來的。艱苦奮斗是成就偉業不可或缺的條件。講艱苦奮斗,並不是要大家無謂地自討苦吃,而是為了實現既定的理想,不怕吃大苦、耐大勞,不惜獻出自己的一切。在通向理想的道路上,在實現理想的過程中,沒有堅忍不撥的意志,沒有艱苦奮斗的精神,理想是不會自動轉化為現實的。
艱苦奮斗,其主旨在於奮斗,其價值在於事業和奉獻。艱苦奮斗絕不是一時的權宜之計。過去,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發揚艱苦奮斗的精神,取得了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巨大成就;現在,我們推進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進而到本世紀中葉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同樣需要艱苦的奮斗。那種認為「艱苦奮斗是老一輩的事,當代青年不需要艱苦奮斗」的觀點,在理論上是錯誤的,在實踐中是有害的。艱苦奮斗始終是激勵我們為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共同奮斗的強大精神力量。
對艱苦奮斗精神要不斷賦予新的意義和時代內容。物質生活條件的改善,社會觀念的變化,艱苦奮斗的形式也會發生相應的變化。在當今中國,艱苦奮斗並不排斥適度消費和適當享受,與人們追求幸福生活也是一致的。繼承艱苦奮斗精神的本質要求,是弘揚艱苦奮斗的精神,而不是模仿過去的生活方式。艱苦奮斗的精神永遠不會過時。當代大學生要「以艱苦奮斗為榮、以驕奢淫逸為恥」,並落實於日常的學習、生活和工作中。在生活上,提倡艱苦樸素、勤儉節約,抵制和反對鋪張奢華的思想和生活作風;在學習上,刻苦鑽研、不畏艱難,孜孜不倦地學習理念和專業知識,不斷提高思想道德和專業知識水平;在工作上,奮發圖強,不怕困難不避艱險,努力完成各項任務。踐行艱苦奮斗精神,是當代大學生成就理想的根本途徑。
❹ 大學生的理想應該是什麼
我的文章說不到壞學生的心坎里,但希望你能耐心的看完。
現在的學生說:
上聯 上課一排全睡、打飯從不排隊、魔獸通宵不累、簡訊發到欠費
下聯 抽煙打牌全會、啤酒十瓶不醉、逃課成群結隊、考試基本不會
橫批 大學真累
上了大學才知道,網路游戲只玩免費的
上了大學才知道,錢是用來交重修費的
上了大學才知道,早上第一節課是用來睡覺的
上了大學才知道,課是用來蹺的,考試是用來掛的
上了大學才知道,校長是用來簽字的
上了大學才知道,上課時間是用來睡覺的,睡覺時間是用來打游戲的
上了大學才知道,食堂是可以免費贈送沙子的
上了大學才知道,做人是可以那麼墮落的活著的
上了大學才知道,學習是沒有用的,4級是最重要的
上了大學才知道,自己是失敗的
上了大學才知道,清晰的未來是在這
上了大學才知道,網速是用來下BT的
上了大學才知道,書不是用來看的,而是用來擺的
上了大學才知道,沒錢花是用來借的
上了大學才知道,QQ是怎麼用的
上了大學才知道,在宿舍自修是不可能的
上了大學才知道,ctrl+c的最佳用處
上了大學才知道,晚上是可以不用睡覺的
其實氛圍有影響.
現在大學生就業大部分看關系所以...墮落!
希望你出污泥而不然!
掌握方法!
如果大學好玩,畢業就不好玩了!
未雨綢繆才有意義!
為什麼大學生就業難
怎樣度過大學生活?畢業就是失業嗎?
我暫不提供治本之法,因為我們沒有發言權.
現在通過治標也可以改善大學生的命運!
第一,要好好讀書,生活在知識里,覺得很是快樂。
第二,和朋友同學交好友情,能使你快樂。
第三,生活費要充足。不要影響自己的身體。
今年畢業550萬,加上去年累計未就業的450萬,求職人數超過1000萬!是個天文數字.
需要新開1000人的企業10000家!
平均每個縣市新開3家這可能嗎?
公務員幾萬人是杯水車薪.一個字:難!
但是:
知識能改變命運!
大家能象高3一樣努力了嗎?
學到解決問題的能力了嗎?
改善人際關系了嗎?
創造積累個人財富了嗎?
想想這些問題答案就會浮出水面!
其實大學很忙.
千萬別讓父母花錢給你買時間玩!
❺ 大學生為什麼要有理想
1、理想和信念,是人類所特有的精神現象,屬於精神范疇,也是人的生活、特別是精神生活必不可少的內容.理想信念是令人鼓舞的人生話題.它象一朵明亮的火花,點燃人們的激情,激發人們的才智,喚起人們奮斗向上的勇氣.特別是崇高的理想和科學的信念,具有巨大的精神力量,對人生的實踐活動具有重大的指導作用.一個人只有樹立了崇高的理想和科學的信念,才有明確的奮斗方向,才能沿著正確的道路前進.
2、理想和信念是人生的奮斗目標,是人生的前進動力,是人生的精神支柱.沒有理想信念的人生,如同草木一秋,匆匆枯槁.沒有理想信念的青春,就象大海迷航的行舟,隨時都有觸礁沉沒的危險。
3、不同的理想信念,在實踐中發揮作用的范圍和程度是不同的.代表先進階級和社會力量的理想信念,反映了社會進步和人民利益的需要,合乎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是進步的科學的理想信念,對社會發展起促進作用.反之,代表腐朽沒落階級和反動社會力量的理想信念,違背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和人民利益的要求,是落後的不科學的理想信念,對社會發展起阻礙作用.我們所需要的是正確的科學的理想信念;我們說人生需要理想信念,是指人生需要正確的科學的理想信念,這樣的理想信念才真正對人生有意義。
❻ 當代大學生應當樹立什麼樣的理想
一、樹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共同理想
堅定對中國共產黨的信任
堅定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信念
堅定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信心
二、確立馬克思主義的信念
馬克思主義是無產階級和人民群眾爭取自身解放的思想體系,確信這一理論的正確性,並用這一理論來武裝自己的頭腦,樹立科學的信念,是青年大學生在實踐中實現自己人生理想的重要前提。
馬克思主義信念的科學性
1.馬克思主義是科學的又是崇高的
2.馬克思主義具有持久的生命力
3.馬克思主義以改造世界為己任
馬克思在他的中學畢業論文《青年在選擇職業時的考慮》中說道:
?「如果我們選擇了最能為人類謀福利而勞動的職業,那麼,重擔就不能把我們壓倒,因為這是為大家而獻身;那時我們所感到的就不是可憐的,自私的,有限的樂趣,我們的幸福將屬於千百萬人,我們的事業將默默地,永恆地發揮作用存在下去,而面對我們的骨灰,高尚的人們將灑下熱淚。」
二、堅持個人理想與社會理想的統一
個人與社會關系的矛盾在人生理想上表現為個人理想同社會理想的矛盾。一方面個人理想與社會理想是相互聯系、相互統一的兩個方面。另一方面,個人理想與社會理想是相互區別的,各有其自身的規定性。
在個人理想樹立時要做到:
(1)追求崇高的社會理想
(2)追求高尚的道德理想
(3 ) 追求適應社會需要的職業理想
(4)追求文明健康的生活理想
❼ 大學生該怎麼樹立理想
您好。
在喧囂的年代,你還能靜下心來,想到「理想」之事,仍有這份理想之專夢,值得肯來定,屬至少你還有著這份熱情,敢在別人都談論「房子、車子、票子」的時候,談談「理想」。
不瞞你說,當面對你的源問題,再看著你的簽名,我第一感覺,有點無奈……為何要強調「大學生」?到底是我們大學生失去了理想?還是到了大學,才想起,原來我也需要個「理想」?
回到主題,「理想」,顧名思義,對未來事物的有根據的,合理的想像或希望;這屬於對未來美好的一種描述,它根據你自己內心堅定的信念與堅守,它的合理性在於符合百社會歷史的發展規律。所以,評價理想的標准,離不開這些標准。
如果是我,我的理想在於「利他自利」,在於「為他人不斷增進福利,繼而實現自己的價值」,我相信,只有如此,才能在「創造自我度」與「追求無我」中實現統一,而不會在社會紛繁亂象中,失去自我的存在。
以上。
❽ 大學生關於理想的作文
理想是人生的精神支柱。一個人活在世上,不能僅僅滿足於物質上的享受和感官上愉悅,更需要有崇高的精神寄託。
理想是人生的精神支柱。一個人活在世上,不能僅僅滿足於物質上的享受和感官上愉悅,更需要有崇高的精神寄託。有了遠大的理想,才能在各種誘惑和壓力面前,不改初哀,始終堅定的信念和革命的樂觀主義精神。當年,東北抗日聯軍第一路總司令楊靖宇將軍,在日本侵略軍的重重包圍下,頑強奮斗半個多月,斷糧五六天,逝世不投降,直到壯烈犧牲。日本鬼子怎麼也不明白,楊靖宇將軍在長期時間包圍於冰天雪地里,在完全斷糧的情況下,究竟是什麼力量支撐著他頑強地進行戰斗。他們刨開楊靖宇將軍的遺體,看到胃裡一粒糧食也沒有,只要野草、樹皮、棉絮。到底是什麼精神使楊靖宇將軍有了這中堅強的意志,是崇高的理想,是堅持不移理想支撐著他。
常言倒 ,人各有志。現實生活中,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理想和追求。比如:有的同志想在服役期間立功受獎、學技術、考學、轉改士官、參加集訓,有的想退伍下海經商,這些都屬於個人的理想。個人的理想與社會理想是相輔相成。社會理想規定和制約著個人的理想方向和目標。一個人如果,沒有任何志向、抱負,社會理想就會落空,只有確立正確的人生方向,實現人生的價值,達到理想的岸邊。理想的實現在於奮鬥成就理想不能一步登天、一躍而就,必須一步一個腳印的前進,同樣,個人理想也只有在實干中才會變為現實。現實生活中,不少同志一談到實現理想,就急功近利,恨不得一口吃個胖子。有的今天有個目標,明天就要見效,要不然就打退堂鼓;有的等上天掉餡餅,不然就破罐子破摔。這些都是錯誤的,俗話說「立志者立長志、不立志者長立志」。讓理想崗位上閃光有的同志對未來充滿期望,但卻不知從何做其;有的總想干一番大事業,但卻鄙薄自己的本職工作,認為自己的崗位太平凡。列寧說:「要成就一件大事業,必須從小事做起。」要成績大事業必須從小事兢兢業業做起。不積哇部步,無以成千里;不納小溪,無以成江河。雷峰說:「螺絲釘雖小但大機器少了他就不能工作」。 實現理想的過程,實際上也是人生磨練的過程,崇高理想實現之時,也就是人生價值體現之際。但是,要順利達到個人人生的彼岸,實現自己的人生理想,俊滿腔熱情不行,關鍵在於勤奮學習、勇於磨練、立足本職、崗位建功。
望採納
❾ 大學生作文:我的理想(要求對大學生活有用)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五彩斑斕的理想,工人、教師、警察、醫生……每一個理想都那麼美好,每一個人都是那麼執著。為了理想,每個人都努力不懈地去實現,把瑰麗的理想成為現實。 童年的我是多麼天真,多麼幼稚。而我從來沒有想過我的理想是什麼。我一天天成長,一天天成熟,開始顧及到我的理想。我很想做一個天文科學家。可是那些大科學家,大多數都住在出名的大城市,而我住在這個不太出名的城鎮里,縱有雄心壯志,也很難實現。
理想對於我來說,是那麼遙遠、神秘…… 科學家,是一個不平凡的職業。像愛因斯坦、伽利略、牛頓那樣的科學家,對科學界有很大的影響。我十分佩服他們,因此,我想做一個天文科學家,在火星上發現生物,觀察遙遠的星球,到真空的宇宙探索…… 我一天天地長大,學的知識一天天多起來。我了解了「唐太宗、劉備、康熙……」這些偉大的人物,這使我學會了許多做人的道理。成功,是努力、堅持、天賦組成的,所以我又創出這樣一條公式:實現理想=努力+堅持+天賦。一個人如果有了理想,有從小培訓的天賦,努力不懈地去實現,失敗了,繼續堅持,那麼理想才會實現
我當然知道做一個天文科學家並不容易,要有很高的學歷,有很強的求知慾、想像性,還要有一種不怕困難、失敗的精神。 「一個小孩想當天文科學家,未免太天真了吧!」不錯,聽起來的確很天真以後,可但我深信,「只要有恆心,鐵柱磨成針」。
以後,可能我還會改變自己的理想,但是,不管這么變,我都會完全徹底地為人民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