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生培養
Ⅰ 大學本科培養方式怎麼填
本科培養方式填:統招統分
培養方式分四類:
統分:統分是由國家下拔培養經費、畢業後在就業政策的指導下另行擇業的培養方式,攻讀期間需轉人事檔案、組織關系、工資關系等到培養單位。與定向培養相比較,統分也稱為非定向。
定向生:定向培養是指由國家下拔經費、畢業後回原定向單位就業的培養方式,攻讀期間可不轉各種關系和材料。
委培:委培即委託培養,通常指學校或者培訓機構接受單位的委託,對學生進行培養,由單位支付費用,學生畢業後必須回到原單位工作的一種招生培養制度。
自籌:自籌與其他類型的區別只是工作和學費的問題。自籌的就是要自己交學費,是和公費相區別的,公費的是計劃內的,自籌的就是計劃外要自己繳納學費的。
一般來說,本科生的培養方式就是定向和非定向兩者之一,這個很好區別。普通的學生按照正常入學方式入學,在入學時沒有簽合同或協議,學制也是全日制的,那麼你就是統分的了。定向生在入學時就與某單位簽了合同,畢業後必須去那裡工作。
如果說定向和非定向是國家招收計劃內的,那麼委培和統籌就是國家招收計劃外的了,且委培和統籌一般是針對研究生。兩者的區別是經費來源問題,委培生的培養經費由委培單位負擔,自籌經費生的培養經費由自己負擔。
擴展內容:
全日制學制
全日制一般指學習時間上的一種分類,顧名思義是按照國家法定工作、學習時間進行全天候學習的一種方式。全日在校學習的學校,稱為全日制學校,學生全天在校上課,以教學為主。區別於業余、函授、自考等學習形式的學校。
教育學歷
目前,所謂「全日制國民教育"即全國統招,又叫全日制普通高校,普通高校全日制,就是按固定時間在學校上課,非全日制就是業余制,按自己的專業決定課程安排。
全國統招以外,2008年以前我國存在成人本科全日制脫產學習教育,教育改革自2008年之後全面取消了成人本科全日制脫產學習形式,其參加成人統一升學考試,與普通高等教育考試存在區別。目前,碩士及以上學歷仍認作全日制教學系列。除前述之外,其他的學歷都是非全日制。
Ⅱ 老師,我想問您一下本科的培養方式是什麼啊
大學本科的培養方式有一下四種:統分,自費,定向,委培統分就是正常渠道,通過高考進入大學的學生;自籌就是自己籌措學費,也就是自費;定向相對於非定向,參加學校單獨考試,學校定向培養;委培是指一般國有單位或者用人單位與辦學單位合作簽訂協議,委託培養,畢業後直接就業。 研究生培養類別分非定向、定向培養、委託培養、自籌經費四種。 非定向:即是國家計劃內非定向培養,考生的培養費用由或地方財政撥款,因此,考生在讀時不需交學費,國家按月發給考生一定的生活費。錄取時不確定未來的工作單位,需將檔案、人事、戶口、工資關系轉到學校。在校期間享受國家規定的獎學金和其它生活待遇。畢業時應服從國家就業指導,在國家規定的服務范圍內進行安排就業或實行雙向選擇就業。此為常說的「公費生」。 定向培養:即國家計劃內定向培養,培養費用由或地方財政撥款。在錄取時就確定將來的就業單位,並由考生與招生單位和定向單位分別簽訂定向培養合同書,畢業後須到合同規定的單位工作,因此檔案、人事、戶口、工資關系保留在定向工作單位。這有2種情況,一種是已經在職工作的人,也即單位送你來脫產或不脫產讀書,讀定向,考生畢業後回原單位工作。另一種是沒有工作的人,比如應屆生,但考上研的同時也找到了工作,然後該單位支持你讀書並希望你畢業後繼續留在本單位,那麼你也可以把培養方式改為定向。定向生畢業後如果不回原單位,即違約。有的單位允許你畢業後不回來,但要按定向合同上的約定支付相應的違約金及有關賠償金。 委託培養:是國家計劃外委託培養,培養費用由考生單位提供。錄取時,考生工作單位、錄取學校、考生本人三方簽署委託培養協議,不轉檔案、工資關系、戶口,畢業後回原委託單位工作。委託培養研究生除了培養費用由委託單位提供外。其它均與定向培養研究生相同。現實中,有很多委培生也是自己出錢而工作單位不出錢(或者說喊你自己先墊付),等你畢業後如果回單位繼續工作,單位可以給你報銷相關費用。當然,也有些單位對你繼續深造不感興趣,因此你要讀可以,全部費用自理,也就是只有一個委培的形式,而實質上是自費讀研。 自籌經費:是國家計劃外自籌經費培養。理論上,培養費用是通過導師的科研經費、學校創收的經費或社會集資的自有經費來培養,實際上現實中就是全部費用自掏腰包。錄取時,考生與錄取學校簽署自籌經費協議,培養費用由考生自己承擔。川學研究生一年培養費是。檔案、人事、戶口、工資關系也轉入學校,畢業後按自籌經費培養合同就業,一般也是和公費生一樣的雙向選擇。此即為常說的「自費生」,實際上,公費生和自費生除了交不交學費、有沒有補貼外,其他都沒有區別。 非定向/自籌研究生通常都是脫產讀,而定向、委培研究生通常都不是脫產,即在職讀。簡言之,前者在校都其間無正式工作,屬於無業遊民;後者則是有工作單位的人,屬於邊工作邊讀書,但也有一段時間內完全脫產然後再回去工作的。
Ⅲ 培養一個本科生國家需要披著資多少
1、教育部等五部門日前印發的《關於2015年規范教育收費治理教育亂收費工作的實施版意見》提出,高校學費標准調整權要按照「平穩有序、逐步推進」的原則進行,學費標准應嚴格按照不高於生均培養成本25%核定。按照每年5000元計算就是每年兩萬。
2、一名普通本科生在廣州上4年大學的成本:學費按每年5000元計,4年學費共20000元;住宿費按每年1000元計共4000元;伙食費按每月1000元算,去除寒暑假,四年中還剩36個月,共計36000元。學費、住宿費和伙食費這三項最基本的費用加起來共計60000元。購買生活用品、上網電話費、交通費、衣服與教輔等其他費用4年加起來最少也要10000元,因此,在廣州上4年大學的成本約為70000元。
Ⅳ 本科培養方式怎麼填
三方協議中的培養方式應該填寫統招統分。
三方協議是《普通高等學專校畢業屬生、畢業研究生就業協議書》的簡稱,它是明確畢業生、用人單位、學校三方在畢業生就業工作中的權利和義務的書面表現形式,能解決應屆畢業生戶籍、檔案、保險、公積金等一系列相關問題。協議在畢業生到單位報到(憑《全國普通高等學校本專科畢業生就業報到證》或《全國畢業生研究生報到證》)、用人單位正式接收後自行終止。
Ⅳ 本科生的培養方式怎麼填
培養方式應該填寫統招統分。
填寫說明:
政治面貌:填「中共黨員」或「預備黨員」或「共青團員」或「群眾」;
學歷:填「碩士」或「本科」或「專科」;
培養方式:本科填統招,研究生填「統分」或「自籌」或「聯培」;
學制:本科填「四年」或「五年」,碩士填「三年」,專科填「三年」;
家庭地址:指父母現在的戶籍地址;
應聘意見:填「本人自願加入***公司」或「本人自願與***公司簽約」,把用人單位全稱填寫上並簽上自己的名字,寫上年月;
招聘意見:由畢業生交用人單位填寫的,請同學們不要隨意填寫;
學校有關信息及意見:由招生就業處就業指導中心蓋章即可。
(5)本科生培養擴展閱讀:
三方協議是《普通高等學校畢業生、畢業研究生就業協議書》的簡稱,它是明確畢業生、用人單位和學校三方在畢業生就業工作中的權利和義務的書面表現形式,能解決應屆畢業生戶籍、檔案、保險、公積金等一系列相關問題。
三方協議在畢業生到單位報到(憑《全國普通高等學校本專科畢業生就業報到證》或《全國畢業生研究生報到證》)、用人單位正式接收後自行終止。
Ⅵ 本科生的本科培養
在高考錄取批次當中,傳統的一、二本院校、普通三本院校都是國民教育學歷(學信網上可查的)、專科院校的畢業證書或相關學位資歷證書,都是獲得國家、國際上、社會上承認的。在社會的大環境里,不同的企業單位所需要的人才各不相同。
專科院校,相對於那些需要專業人才的企業單位來說,專科院校出來的學生比較適合,因為他們認為專科學院學生的專業技能和實踐能力還行,而且也能懂得如何充分發揮該專業所需要的技巧技能。類似的工作范疇包括:電子、電器、汽車、運輸行業等。
而傳統的本科院校一、二本的學生,則會在一些注重文筆工作的單位較為吃香。相對於專科院校學生的專業技能,傳統的本科院校的學生在理論知識和文化素養方面較為優越,對於辦公室、寫字樓等工作環境更能適應並且發揮得更好。類似的工作范疇包括:秘書、文員、保險、人力資源管理行業等。
普通3本院校的學生,不但具備傳統本科一、二本的優勢也同時具備專科學生的能力。也就是普通三本院校的學生,即在理論知識和文化素養方面更優越,對於辦公室、寫字樓以及秘書、文員、保險、人力資源管理等行業的工作環境更能適應並且發揮得更為順暢。而且相對於那些需要專業人才的企業單位來說,普通三本院校出來的學生會比傳統本科院校和專科院校出來的學生更受歡迎,因為他們普遍認為傳統本科出來的學生只注重理論知識,專科院校出來的學生只注重實踐能力的培養,而普通三本院校出來的學生即注重理論知識的同時也注重實踐能力的培養。
總結:社會上的企業對於學歷證書等的認可關鍵在於該企業的性質。 1、創新型國家建設的需求:胡錦濤總書記在2006年兩院院士大會上指出:「建設創新型國家,關鍵在人才,尤其在創新型科技人才。沒有一支宏大的創新型科技人才隊伍作支撐,要實現建設創新型國家的目標是不可能的。」大力培養造就一批傑出科學家和科技人才群體,建設一支宏大的創新型人才隊伍,大幅度提高國家的自主創新能力,是我們當前面臨的一項十分緊迫的戰略任務。
2、高等教育發展的需求:高等學校是科技興國的主力軍、培養高素質創造性人才的基地,也是知識創新的重要基地和國家創新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認識未知世界,探求客觀真理,為人類解決面臨的重大課題提供科學依據的前沿,是知識創新、推動科學技術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的重要力量,又是民族優秀文化與世界先進文明成果交流借鑒的橋梁。我國的《高等教育法》第四條、第五條、第九條、第十一條等對我國的高等教育的基本義務作出了明確的規定,大學作為高等教育的主體,要完成培養和造就高素質創造性人才的歷史使命,迫切需要深化高校內部改革、建立創新機制、根據時空變化適時調整創新人才培養模式。
Ⅶ 本科生培養類型指的是什麼
有定向和非抄定向。
其中,非襲定向在錄取時不確定未來的工作單位。在校期間享受國家規定的獎學金和其它生活待遇。畢業時在國家規定的服務范圍內進行安排或實行雙向選擇。
定向培養培養費用由國家提供。在錄取時就確定將來的就業單位,並由考生與招生單位和定向單位分別簽訂定向培養合同書,畢業後到合同規定的單位工作。
大多數是非定向的。
Ⅷ 本科生的培養目標是什麼
【簡介】
本科,分為公辦本科和民辦本科。包括4種類型:公辦一本、公辦二本、民辦二本、民辦三本。大學或學院基本部分(區別於預科、專科),學生畢業後可獲學士學位。學制為二年制(專科起點兩年制本科),四年制(一般),五年制(醫學類、建築學)。在我國高考當中,本科生錄取分為本科一批(一本)、本科二批(二本)和本科三批(三本)。
【培養目標及意義】
1、創新型國家建設的需求:胡錦濤總書記在2006年兩院院士大會上指出:「建設創新型國家,關鍵在人才,尤其在創新型科技人才。沒有一支宏大的創新型科技人才隊伍作支撐,要實現建設創新型國家的目標是不可能的。」大力培養造就一批傑出科學家和科技人才群體,建設一支宏大的創新型人才隊伍,大幅度提高國家的自主創新能力,是我們當前面臨的一項十分緊迫的戰略任務。
2、高等教育發展的需求:高等學校是科技興國的主力軍、培養高素質創造性人才的基地,也是知識創新的重要基地和國家創新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認識未知世界,探求客觀真理,為人類解決面臨的重大課題提供科學依據的前沿,是知識創新、推動科學技術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的重要力量,又是民族優秀文化與世界先進文明成果交流借鑒的橋梁。我國的《高等教育法》第四條、第五條、第九條、第十一條等對我國的高等教育的基本義務作出了明確的規定,大學作為高等教育的主體,要完成培養和造就高素質創造性人才的歷史使命,迫切需要深化高校內部改革、建立創新機制、根據時空變化適時調整創新人才培養模式。
Ⅸ 專科培養層次與本科及研究生培養層次有什麼異同
①培養目標的不同:
專科:培養具有某種專業知識和技能的中、高級人才;培養能適應在生產、管理、服務一線和廣大農村工作的技術應用性人才;培養掌握一定理論知識,具有某一專門技能,能從事某一種職業或某一類工作的人才,其知識的講授是以「能用為度」、「實用為本」。
本科:培養較扎實地掌握本門學科的基礎理論,專門知識和基本技能,並具有從事科學研究工作或擔負專門技術工作初步能力的高級人才。要求學生具備合理的知識結構,掌握科學工作的一般方法,能正確判斷和解決實際問題,具備終生學習的能力和習慣,能適應和勝任多變的職業領域,本科教育知識的講授不僅要向學科的縱深發展,還要注意學科間的橫向關系,與此同時,本科教育注意培養學生的科學思維能力、創造能力、創新精神和創業精神。
②職能結構的不同:
專科:以教學為主要職能。
本科:以教學、科研、成果轉化與產業服務為主要職能。
③知識結構的不同:
專科:橫向的職業崗位知識模塊,強調崗位業務知識和實踐操作技能,理論以「夠用」、「實用」為度。比較側重「WHAT TO DO」和「HOW TO DO」,集中於改造認識世界的范疇,是相對完整的實踐體系和相對不完整的理論體系的統一。
本科:縱向的框架式知識體系,強調課程的整合、學科的完整和綜合,注重跨學科知識的遷移。比較側重〃WHAT〃和〃WHY〃,集中於認識世界的范疇,是相對完整的理論體系和相對不完整實踐體系的統一。
④學科專業的不同:
專科:以面向行業或本地區為主,專業覆蓋面較窄,數量較少,社會適應性有限。繼續學習的潛能較弱。
本科:以面向行業,面向大經濟區域為主,專業覆蓋面較寬,數量較多,社會綜合適應性較強。繼續學習的潛能較大。
Ⅹ 請問培養方式分哪幾類研究生和本科的一樣嗎
大學本科的培養方式有一下四種:統分,自費,定向,委培
統分就是正常渠道,通過高考進入大學的學生;
自籌就是自己籌措學費,也就是自費;
定向相對於非定向,參加學校單獨考試,學校定向培養;
委培是指一般國有單位或者用人單位與辦學單位合作簽訂協議,委託培養,畢業後直接就業。
研究生培養類別分非定向、定向培養、委託培養、自籌經費四種。
非定向:即是國家計劃內非定向培養,考生的培養費用由中央或地方財政撥款,因此,考生在讀時不需交學費,國家按月發給考生一定的生活費。錄取時不確定未來的工作單位,需將檔案、人事、戶口、工資關系轉到學校。在校期間享受國家規定的獎學金和其它生活待遇。畢業時應服從國家就業指導,在國家規定的服務范圍內進行安排就業或實行雙向選擇就業。此為常說的「公費生」。
定向培養:即國家計劃內定向培養,培養費用由中央或地方財政撥款。在錄取時就確定將來的就業單位,並由考生與招生單位和定向單位分別簽訂定向培養合同書,畢業後須到合同規定的單位工作,因此檔案、人事、戶口、工資關系保留在定向工作單位。這有2種情況,一種是已經在職工作的人,也即單位送你來脫產或不脫產讀書,讀定向,考生畢業後回原單位工作。另一種是沒有工作的人,比如應屆生,但考上研的同時也找到了工作,然後該單位支持你讀書並希望你畢業後繼續留在本單位,那麼你也可以把培養方式改為定向。定向生畢業後如果不回原單位,即違約。有的單位允許你畢業後不回來,但要按定向合同上的約定支付相應的違約金及有關賠償金。
委託培養:是國家計劃外委託培養,培養費用由考生單位提供。錄取時,考生工作單位、錄取學校、考生本人三方簽署委託培養協議,不轉檔案、工資關系、戶口,畢業後回原委託單位工作。委託培養研究生除了培養費用由委託單位提供外。其它均與定向培養研究生相同。現實中,有很多委培生也是自己出錢而工作單位不出錢(或者說喊你自己先墊付),等你畢業後如果回單位繼續工作,單位可以給你報銷相關費用。當然,也有些單位對你繼續深造不感興趣,因此你要讀可以,全部費用自理,也就是只有一個委培的形式,而實質上是自費讀研。
自籌經費:是國家計劃外自籌經費培養。理論上,培養費用是通過導師的科研經費、學校創收的經費或社會集資的自有經費來培養,實際上現實中就是全部費用自掏腰包。錄取時,考生與錄取學校簽署自籌經費協議,培養費用由考生自己承擔。川大法學研究生一年培養費是8000。檔案、人事、戶口、工資關系也轉入學校,畢業後按自籌經費培養合同就業,一般也是和公費生一樣的自由雙向選擇。此即為常說的「自費生」,實際上,公費生和自費生除了交不交學費、有沒有補貼外,其他都沒有區別。
非定向/自籌研究生通常都是脫產讀,而定向、委培研究生通常都不是脫產,即在職讀。簡言之,前者在校都其間無正式工作,屬於無業遊民;後者則是有工作單位的人,屬於邊工作邊讀書,但也有一段時間內完全脫產然後再回去工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