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大學本科 » 大學生公德

大學生公德

發布時間: 2021-02-04 08:54:37

『壹』 大學生都有哪些道德問題

大學生需要注意的道德問題有以下幾點:

  1. 考試不要作弊,要誠信應考

  2. 要拾金不昧,不管是多少數額的錢,還是錢包,手錶等實物,要歸還

  3. 要正直,不能偷東西,大學會遇到很多家庭條件好的同學,不能偷東西,而是要默默努力,用自己的努力換來自己未來優質的生活

『貳』 如何提高大學生公德意識

(一) 進一步優化校園公德環境, 切實強化對大學生的公德教育環境對一個人的成長起著重要的制約和影響作用, 良好的公德環境對學生的成長將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就學校公德環境的優化來說, 一方面要重視人文環境的培育。首先, 教育者要提高自身道德素養, 真正做到言傳身教, 為人師表, 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和作用來引導學生、帶動學生。其次, 要加強園文化建設。良好的文化氛圍和健康向上的校園風貌能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參與公德教育的積極性, 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接受教育, 並以實際行動維護學生形象、維護自身形象, 提高公德修養。第三, 積極發揮輿論在學校公德建設中的導向作用,倡導公德意識, 推崇先進模範, 宣傳優良的社會公德事跡, 譴責不講公德的行為, 鞭撻丑惡現象, 從而在校園內形成人人講公德、唾棄不文明行為的良好公德環境。另一方面要做好校園美化工作, 以整潔優美的物質環境熏陶人, 感染人, 促進學生良好習慣的養成。
(二) 把社會公德教育納入思想品德課程教學高校要重視社會公德德育教育的課堂教學, 要把社會公德教育作為思想道德教育重要內容納入思想品德課教學計劃。一方面要教育學生發揚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如待人禮貌、寬厚、誠實、守信、謙遜、恭敬、助人為樂、見義勇為、尊老愛幼、克己自製等優良傳統。同時要努力用體現社會主義新風尚的道德標准、價值觀念和時代精神來教育學生, 以「愛國守法, 明禮誠信, 團結友善, 勤儉自強, 敬業奉獻」的公民的基本道德規范教育引導學生。在教育方式上, 既要有較高的理論水平,又要避免硬性的說教。促使他們利用認識到的社會公德規范, 運用到日常生活、學習中去, 有意識地不斷實踐, 使自己的不道德行為受到抑制, 高尚的思想、行為得到強化。
(三) 強化社會實踐環節, 加強社會公德日常行為的訓練社會實踐是大學生接觸社會、聯系實際、向人民群眾學習, 進一步了解社會、認識國情、克服思想上的盲目性和片面性, 培養大學生具有為人民服務和獻身精神的重要環節, 也是最直觀、最生動有效的教育途徑和方法。學校可組織學生搞社會調查、參觀訪問、科技咨詢、參與社區服務等活動,並力求使各項活動的開展形成一種制度, 以保證這些活動的正常有序進行。大學生通過參與這些活動, 可以深刻體會我國社會主義建設取得的巨大成就, 發現人民群眾偉大, 增強勞動觀念, 在實踐中 認識自己的人生價值, 進而增強他們的道德需要,使學生在社會實踐中形成健康的道德人格。
(四) 加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 促進學生健康成長開展心理健康教育, 是新形勢下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徑。高校可通過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 讓學生主動參與到教師設計的活動情境中去感知體驗, 從而在其中解決心理問題及由此形成的社會公德認知和行為問題, 使學生形成健康的心態與公德行為習慣; 根據形勢需要, 各高校要成立
心理咨詢機構, 開展心理咨詢工作, 建立學生心理檔案, 了解學生心理狀況, 為一些處於不良心態的特別不良道德心態的學生咨詢, 幫其分析導致困境的原因, 使之擺脫矛盾和困擾, 正視自己的情況,找到如何解決不良心態的方法, 及時消除致使心理精神疾病的不良因素; 定期開展心理衛生知識講座, 並通過開展學習、交往、情緒等方面的主體心理輔導, 讓學生學會自我保健、自我調節, 保持身心健康發展。
(五) 優化社會大環境, 營造良好的社會公德氛圍人總是處在一定的氛圍之中。一個人從出生到成年並形成一定的思想道德觀念, 都要受到環境氛圍的各種影響。營造有利的社會氛圍, 是搞好社會公德建設的不可缺少的重要條件。大學生社會公德水平的提高, 也有賴於整個社會的社會公德水準得以提升。首先要充分發揮報紙、電台、電視台等大眾媒體的作用, 以正面宣傳為主, 弘揚正氣, 為社會公德建設創造良好的輿論環境。其次, 要在全社會努力營造一個揚善懲惡的社會倫理機制, 利用道德的約束力創造良好的人文環境。氛圍是無形的然而又是非常有力量的, 在人人講道德講禮貌的氛圍中, 久而久之就可以養成良好的道德習慣。第三,要大力加強民主法制建設, 在全社會創造一個良好的法制環境, 以此促進和保障良好道德風尚的形成和發展。

『叄』 大學生公德意識

關於社會公德的價值涵義,學術界一直存在著眾多界定。筆者認為:社會公德是社會整體利益的反映,是社會公眾普遍認可的公共生活准則,它規范和調節著人際交往和社會公共生活中人們之間的相互關系,反映了人們公共生活的道德需要。它的內涵將隨著時代的發展而不斷的發生變化。當代社會,社會公德已經成為一個社會文明進步的標志之一,而當代大學生作為國家的未來建設者和新生的社會主義道德主體,其社會公德素質將影響著未來社會的面貌和狀態。因此,加強當代大學生社會公德建設,使他們在日常生活中自覺的遵守社會公德,是擺在高校思想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項光榮使命。
一、培養大學生社會公德意識的重要性
(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客觀需要
改革開放以來,黨中央採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強精神文明建設,取得了顯著的成就。整個社會的公德建設呈現出積極、健康的良好態勢。但我們也看到,目前在大學生群體中仍然存在著一些道德失范現象:是非、善惡、美醜、榮辱界限混淆,如果這些失范現象長期得不到有效解決,必然會影響和諧校園的構建。要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努力營造健康和諧的社會環境和氛圍,保持相對穩定的政治局面,形成人們、特別是新世紀大學生奮發進取的精神風貌,培養大學生的社會公德意識是不可或缺的前提和條件。
(二)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必然要求
落實科學發展觀,要求大學生在以人的全面發展為目標的實踐中,努力把自己塑造成為合格的建設者和可靠的接班人。落實科學發展觀,要求大學生不僅要重視人與社會的協調發展,還要重視人與自然的和諧,不斷增強生態意識。落實科學發展觀,還要求大學生更新節約觀念,努力節約資源,避免和減少資源的低效利用和過度消耗。上述種種具體要求得以貫徹和落實的前提和基礎,是大學生必須具有較強的社會公德意識。
(三)促進大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要條件
我們培養學生,要求學生全面發展。全面發展可以理解為綜合素質好。在大學生成長成才的過程中,綜合素質的提高有賴於各方面基礎素質的增強,而社會公德意識和責任感則是構建大學生綜合素質的重中之重,是促進大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要條件。如果大學生缺乏良好的公德意識,缺乏對自己行為承擔一切責任的勇氣,那麼怎能談得上全面發展,怎能擔負起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神聖使命。
二、大學生公德素質的現狀分析
(一)「公德認知」與「公德行為」分裂
在學校「大學生公德行為的自我評價」的調查結果中顯示,大學生在勤儉節約、愛護公物、誠實守信、團結友善、遵紀守法五方面的公德認知是好的,但表現在公德行為方面卻不那麼盡如人意。
(二)「公德小事論」使得社會公德倍受忽略
在調查中,許多同學認為體現在舉手投足之間的公德是小事,不足以長篇大論,更不用造大聲勢。的確,「公德」是「小事」,然而公德是 「小處見大」的小事,是「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的小事。量變和質變的原理告訴我們,「千里之堤,潰於蟻穴」,所以「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因為善與惡的區分不是以其大小,而是以其性質,善不會因其小而成為惡,惡也不因其小而成為善。如今大學生犯罪率的不斷攀升與大學生公德意識的弱化不無關系。所以,公德不是小事,如果每個大學生都不把社會公德看作小事,都把「不偷盜、不貪圖、不攀比、不撒謊」、「誠實守信、勤儉節約、愛護公物、團結友善、遵紀守法」作為自己最高的行為准則,我想大學生就不會如此頻繁的觸犯法律。
三、大學生公德行為失范的原因分析
大學生公德行為失范產生的原因較為復雜,有社會的、時代的,還有教育本身等諸多因素的影響。
(一)社會的影響
社會公德是社會公共生活中最基本的道德要求,但是在社會公德方面的管理制度不完善或規則不合理、公共生活設施不完備等都會造成公德行為的行為不利或不行為。再加上社會競爭壓力的增大,容易造成大家比較自我的個性,常常是「個人自掃門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
(二)網路的影響
如今的大學生一出生就面臨著一個改革開放的時代,物質生活條件富足。「80後」大學生又生逢IT技術迅猛發展時期,一出生便有電視、手機、互聯網,他們接觸的信息應有盡有,無所不包,其中更多地受到多媒體技術和互聯網文化的影響。他們對於網路的需要和迷戀也達到了幾乎「無人不網」的程度。但網路是一把雙刃劍,網路的虛擬性和匿名性使得學生淡化了公德意識。對網路的迷戀使得某些大學生踐踏社會公德,據一些校圖書館、資料室的管理員反映,學校圖書館的各類被偷撕的圖書和雜志中,涉及網路游戲內容的量最多。這一方面說明了學生公德自律素質的低下,另一方面也說明了網路對大學生公德行為的強大影響。
(三)教育的影響(下轉第60頁)
(上接第72頁)
公德教育有缺失,社會教育、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都有影響和責任,但作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我們主要分析高校教育的影響。我們認為,在目前的高校中,公德教育有缺失,公德教育並沒有被放在一個很重要的位置上。《大學》、《論語》、《中庸》、《禮記》已經不再出現在課堂和書桌上。對學生的公德教育,我們應該進一步改變已有的「認知」,充分認清大學生的公德「現狀」,拋棄大學生不再需要進行公德教育的錯誤觀念。
四、加強大學生公德建設的策略分析
(一)充分發揮高校輔導員的引導、教育和示範作用
學生思想政治工作輔導員,擔負著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日常生活及行為管理、社團活動指導、心理健康教育、求職擇業指導等工作,學校中一切和學生有關的事情幾乎都要由輔導員來協調、參與或直接負責。因此,在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中,輔導員的作用尤為重要。我們認為,在這個大方向的指導下,高校輔導員在大學生公德意識教育中起著引導、教育和示範等重要的作用。
(二)搶占網路陣地,積極發揮網路的正面效應
實踐證明,網路媒體對於引導輿論、統一思想、凝聚人心、穩定大局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網路雖有不利的一面,但也可以成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載體之一,可以成為加強學生公德自律素質的一種手段。所以我們要積極搶占「網路思想政治教育陣地」,加大正面典型的宣傳報道力度,發揮好正面典型的引導、激勵和教育作用。化被動為主動,調整德育方法,主動搶占網路陣地,增強德育工作的主動性、針對性和有效性,全面提高網路公德教育的水平。
(三)公德教育重在體驗,要堅持讓學生「走出去」、「揀回來」、「干起來」
在當今社會,大學生們思想觀念、道德意識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生活觀趨於多樣化、價值取向趨於多元化、理想趨於現實性、行為特徵趨於商業化。在這樣的前提下,要加強大學生的公德素質教育,就必須給學生更多的體驗機會。 我們要鼓勵學生走出校門,去參觀、去考察,讓自己在實踐中親眼目睹各種道德行為和不良行為,學習好的,杜絕壞的,在親身感受中自己教育自己,提高棄惡揚善的能力和自覺性。我們要幫助學生揀回來。讓他們重溫社會的基本公德,把《論語》、《大學》、《中庸》、《禮記》等重新搬回課堂、搬上熒屏,引入思想,融進生活。 我們還要帶動同學干起來。義務為美化綠化校園環境、為同學、班級、學院的建設與發展出一份力,以展示自己的風采和修養等。

『肆』 大學生社會公德有哪些

問題有誤。
1、社會公德是全體公民在社會交往和公共生活中應該遵循的行為版准則,涵蓋了人與權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之間的關系。——《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新華社2001年10月24日發布。
2、明確規范。道德規范在中國已經系統化、精煉化,熟記這些規范,不但有助於應對一些重要的考試(考核),更重要的是有助於我們立身做人。
①個人品德(公民基本道德規范):愛國守法、明禮誠信、團結友善、勤儉自強、敬業奉獻。
②社會公德:文明禮貌、助人為樂、愛護公物、保護環境、遵紀守法。
③職業道德:愛崗敬業、誠實守信、辦事公道、服務群眾、奉獻社會。
④家庭美德:尊老愛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儉持家、鄰里團結。

『伍』 如何做一名講公德的大學生

做一名講公德的大學生,應該對老師文明禮貌,對同學之間團結友愛。

『陸』 大學生如何維護社會公德

1)加強學習,形成對社會公德的認知,培養社會公德的情感。通過對社會道德活動中的社會公德相關知識和規范進行認知和體驗,可以逐步形成公德判斷意識與是非評價標准。我們不僅要知道社會公德的具體要求,還要有實踐社會公德的感情。在社會公德實踐中,要培養自己以遵守社會公德為榮,以違背社會公德為恥的道德情感,正確地進行道德行為與活動的選擇和判斷。另外,我們要不斷磨煉自己的意志。社會上也存在種種不良風氣,但是我們要用自省和慎獨等修養方法,抵禦外界的不良影響,自覺、主動地選擇符合社會公德的行為。通過經常性的道德行為,體驗遵守社會公德的樂趣,養成遵守社會公德的好習慣。 (2)積極參與各種社會活動,在實踐中培養社會公德意識和責任意識。參與志願者服務等公益事業和社會實踐活動對大學生了解社會、拓展實際工作能力,尤其是對增強社會責任感有極大的幫助,並且大學生參與社會實踐活動本身也是一種學習,可以從實踐中體會到什麼是符合社會公德規范的行為,什麼是不符合社會公德規范的行為,從而在實踐中不斷提高自身的社會公德素養,並積極帶動他人,做社會公德意識的宣傳員。我們可以參加社會公益組織,參加社會公德的宣傳活動普及社會公德規范,也可以結合自己的興趣、愛好、專業有選擇性地參加一些社會公益組織或活動,發揮自己的作用。 (3)從小事做起,從小節做起,帶頭踐行社會公德規范。社會公德規范的行為包括社會公共生活中最微小的行為細節,因此,社會公德意識要在點點滴滴的日常小事中培養,「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在一些微小的事物中,甚至一舉一動就可以體現一個人的道德修養,同樣,在細微處我們也可以提升自己的道德修養,升華自己的社會公德境界。 另外,我們要學習基本的法律知識,在遵守道德規范的同時,時刻不忘用法律保護自己、他人和社會的合法利益。

『柒』 怎麼提高大學生的社會公德心

積極參與各種社復會活制動,在實踐中培養社會公德意識和責任意識。參加志願者服務等公益事業和社會實踐活動對大學生了解社會、拓展實際工作能力,尤其是增強社會責任感有極大的幫助。

大學生培養社會公德意識的實踐活動有很多具體方式,既可以參加社會公德的宣傳活動普及社會公德規范、傳播文明新風,也可以結合自身的專業特點服務社會、回報社會;既可以參加學校的各種社會公益活動也可結合自己的興趣愛好加入各種社會公益組織。

大學生參與社會公德實踐活動本身就是一種學習,可以從實踐中體會到什麼是符合社會公德規范的言行,什麼是不符合社會公德規范的言行,從而在實踐中不斷提高自身的社會公德素養,並帶動他人,影響社會。

遵循大學生身心發展和思想品德形成的規律,有計劃、有步驟地開展大學生的公共道德教育,是培養符合時代要求的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重要條件,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健康發展、整個民族素質的不斷提高的重要保障。

『捌』 大學生如何提高公德意識

為提高大學來生公德意自識,高校可通過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 讓學生主動參與到教師設計的活動情境中去感知體驗, 從而在其中解決心理問題及由此形成的社會公德認知和行為問題, 使學生形成健康的心態與公德行為習慣。
根據形勢需要, 各高校要成立心理咨詢機構, 開展心理咨詢工作, 建立學生心理檔案, 了解學生心理狀況, 為一些處於不良心態的特別不良道德心態的學生咨詢, 幫其分析導致困境的原因, 使之擺脫矛盾和困擾, 正視自己的情況,找到如何解決不良心態的方法, 及時消除致使心理精神疾病的不良因素。定期開展心理衛生知識講座, 並通過開展學習、交往、情緒等方面的主體心理輔導, 讓學生學會自我保健、自我調節, 保持身心健康發展。

『玖』 大學生社會公德現狀原因

大學生有來去軍校做女戰士和自男戰士的,這些人,可能是最最能夠讓我們看到美好的人吧?因為部隊的嚴格過硬軍人宗旨的熏陶,然後報考軍校的男孩女孩們,也是祖國最最可愛的人,也是最最為國爭光的勇士們吧!謝謝他們,然後其它學歷的大學生也非常得美,可能也有極其個別的,學歷高,性格不是很平和的人?總體大學生大多數道理品質還是很不錯的?

『拾』 談談如何做一個有公德的大學生

有公德的大學生?什復么叫公德?事情制的好壞都是雙面化的,但結果只有一個。公德只能做到一方面的,也沒有人能到。做人也好,做大學生也罷,只要能做到自己不做壞事,不給身邊的人找麻煩事做就可以了。當然能力內可以做到的事情是一定要幫助別人的,不能見死不求。

熱點內容
武漢大學生留漢 發布:2025-08-02 04:06:11 瀏覽:234
成都中醫葯大學老師介紹 發布:2025-08-02 04:01:25 瀏覽:16
世界大學食品專業排名 發布:2025-08-02 04:01:20 瀏覽:21
四川大學期末考試時間 發布:2025-08-02 03:52:48 瀏覽:710
大學生違紀主要 發布:2025-08-02 03:49:52 瀏覽:966
太原大學老師招聘 發布:2025-08-02 03:48:18 瀏覽:600
怎麼找國外大學的教授 發布:2025-08-02 03:42:33 瀏覽:987
人民大學天津專業 發布:2025-08-02 03:35:36 瀏覽:732
北京中醫葯大學教授按摩手法講學 發布:2025-08-02 03:29:49 瀏覽:17
復旦大學副教授徐沖 發布:2025-08-02 03:22:54 瀏覽: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