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大學本科 » 本科生單位

本科生單位

發布時間: 2021-02-04 17:28:33

A. 本科生考入事業單位是什麼級別工資待遇是多少和公務員有什麼區別

根據國辦發[1993]85號文件中關於「只有專業技術職稱而無行政職務的,由各單位根據本人實際情況並參考原工資水平,比照同等條件人員確定職務工資和級別工資」 的規定精神,為使專業技術人員工資套改後與同等條件行政人員確定的職務、級別工資大體一致,按照上述的套改方法,提出專業技術職務比照同等條件人員確定職務、級別工資的標准為:

1、正高級專業技術職務人員,職務工資按正處層次的職務工資高一檔確定,級別工資按正處層次對應的級別確定。

2、副高級專業技術職務人員,比照正處層次或副處層次核定機關工資,其中:副高級專業技術職務任職3年及以上且工作年限28年以上的可比照正處層次核定機關工資,其他人員比照副處層次核定機關工資。

3、中級專業技術職務人員,原則上比照正科層次核定機關工資,其中:中級專業技術職務任職5年及以上且工作年限28年及以上的可比照副處層次核定機關工資,其他人員比照正科層次核定機關工資。

4、助理級專業技術職務人員,原則上比照副科層次或科員層次核定機關工資。其中大學本科學歷工作年限3年以上(不含學習時間),大專學歷工作年限4年以上(不含學習時間),中專及以下學歷工作年限6年以上(不含學習時間)可比照副科層次核定機關工資,其他人員比照科員層次核定機關工資。

5、員級專業技術職務人員,原則上比照科員層次或辦事員層次核定工資。其中:大專學歷見習期滿、中專及以下學歷工作年限3年以上(不含學習時間)的可比照科員層次核定機關工資,其他人員比照辦事員層次核定機關工資。

區別:

先從待遇上說:從最基本的科員級說起,同等級的情況下公務員肯定比事業編的人工資高,月收入高700-1000左右,一年加上亂七八糟的年收入要差15000左右,這裡面要注意,差的最多的就是每個月的車補,科員級一個月多550的車補。

事業編具體來說有三種崗位:1.工勤崗2.專技崗3.管理崗

1、 工勤崗就是單位里的司機啊~後勤啊~一般大部分是當兵回來或者8 9十年代企業轉進來的 但是工勤崗也有較完善的上升體制,什麼技工啊,技師啊,反正最後能升到高級技師,工資也是非常高的。

2、 專技崗,這個大家都知道,就是初級、中級、副高、正高等等 在待遇上,大概對應公務員分別是科員副科(正科)、正科(副處)、副處(正處)等等。

3、管理崗分一至十級,對應公務員分別是:十級相當於辦事員、九級相當於科員、八級相當於副科級、七級相當於正科級,以此類推。

一眼看上去感覺公務員和事業編各有各的上升渠道, 但是這裡面最重要的有以下幾點:

1、 公務員身份的可以當政府的主要的重要領導,比如某政府一把手,比如某黨委一把手,比如政府某局局長,也就是說黨政部門的正副職都必須的公務員身份,而事業編的人,只有管理崗的可以當政府下設事業單位的一把手,比如農業局下面有畜牧中心、有農技中心,國土局下面有土地統征中心等等。

換一句話說公務員和事業編其實是都可以當領導的~只是領導的級別和管理范圍不一樣, 要注意的是,這里不能說級別的問題,因為比如一個縣里的農業局局長雖然是公務員,但是是正科級,但是地級市畜牧中心雖然是事業編,但是是五級職員,相當於正處級,所以誰高誰低自然一目瞭然。

2、 晉升渠道的問題,公務員雖然人不多,但是升職起來很慢,因為一般都是實職,所以很慢在縣級以下可能一輩子都是科員,正因為如此國家對公務員系統才引入了職級並行制度,也就是說就算你當不了領導,也會在待遇上讓你享受高級別的待遇,所以才有了上面我說的一個人一輩子怎麼的也會享受一個主任科員的待遇。

但是事業編不一樣一是事業單位大大的多於行政單位事業單位的領導崗位也相對多一點,比如縣里交通局下屬事業單位有運管所,海事局,農村公務管理局,建設辦,等等,所以事業編里的管理崗可以相對,這里說的是相對能夠走上領導崗位,專技崗和工勤崗也相對來說較容易上升。

(1)本科生單位擴展閱讀:

1.管理崗位

管理崗位的最高等級和結構比例根據事業單位的規格、規模、隸屬關系,按照幹部人事管理有關規定和許可權確定。

事業單位現行的部級正職、部級副職、廳級正職、廳級副職、處級正職、處級副職、科級正職、科級副職、科員、辦事員依次分別對應管理崗位一到十級職員崗位。

根據事業單位的規格、規模和隸屬關系,按照幹部人事管理許可權設置事業單位各等級管理崗位的職員數量。

2.技術崗位

專業技術崗位的最高等級和結構比例按照事業單位的功能、規格、隸屬關系和專業技術水平等因素,根據現行專業技術職務管理有關規定和行業指導意見確定。

專業技術高級崗位分7個等級,即一至七級。高級專業技術職務正高級的崗位包括一至四級,副高級的崗位包括五至七級;中級崗位分3個等級,即八至十級;初級崗位分3個等級,即十一至十三級,其中十三級是員級崗位。

高級專業技術職務不區分正副高低,暫按現行專業技術職務有關規定執行,具體改革辦法結合深化職稱制度改革另行研究制定。

專業技術高級、中級、初級崗位之間,以及高級、中級、初級崗位內部不同等級崗位之間的結構比例,根據地區經濟、社會事業發展水平和行業特點,以及事業單位的功能、規格、隸屬關系和專業技術水平,實行不同的結構比例控制。

專業技術高級、中級、初級崗位之間的結構比例全國總體控制目標為1:3:6。

高級、中級、初級崗位內部不同等級崗位之間的結構比例全國總體控制目標:二級、三級、四級崗位之間的比例為1:3:6,五級、六級、七級崗位之間的比例為2:4:4,八級、九級、十級崗位之間的比例為3:4:3,十一級、十二級崗位之間的比例為5:5。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國務院各有關部門要根據實際情況,在總結事業單位專業技術職務結構比例管理經驗的基礎上,按照優化結構、合理配置的要求,制定本地區、本部門事業單位專業技術高級、中級、初級崗位之間以及高級、中級、初級崗位內部不同等級崗位之間結構比例控制的標准和辦法。

各級人事部門及事業單位主管部門要嚴格控制專業技術崗位結構比例,嚴格控制高級專業技術崗位的總量,事業單位要嚴格執行核準的專業技術崗位結構比例。專業技術一級崗位是國家專設的特級崗位。

專業技術一級崗位的任職應具有下列條件之一:

(1)中科院士、工程院院士;

(2)在自然科學、工程技術、社會科學領域做出系統的、創造性的成就和重大貢獻的專家、學者;

(3)其他為國家做出重大貢獻,享有盛譽,業內公認的一流人才。

專業技術一級崗位由國家實行總量控制和管理,按照以下基本程序確定:

(1)按照行政隸屬關系,事業單位將符合專業技術一級崗位條件的人選逐級上報至省(自治區、直轄市)政府或國務院主管部門;

(2)省(自治區、直轄市)政府或國務院主管部門對專業技術一級崗位人選進行審核後報人事部;

(3)人事部會同有關部門對各地區、各部門上報的人選進行審核確定。

確定專業技術一級崗位的具體辦法另行制定。

3.工勤崗位

工勤技能崗位的最高等級和結構比例按照崗位等級規范、技能水平和工作需要確定。

事業單位中的高級技師、技師、高級工、中級工、初級工,依次分別對應一至五級工勤技能崗位。

工勤技能崗位結構比例,一級、二級、三級崗位的總量占工勤技能崗位總量的比例全國總體控制目標為25%左右,一級、二級崗位的總量占工勤技能崗位總量的比例全國總體控制目標為5%左右。

工勤技能一級、二級崗位主要應在專業技術輔助崗位承擔技能操作和維護職責等對技能水平要求較高的領域設置。各地區、各部門要制定政策措施嚴格控制工勤技能一級、二級崗位的總量。

4.特設崗位

特設崗位是事業單位根據事業發展聘用急需的高層次人才等特殊需要,經批准設置的工作崗位,是事業單位中的非常設崗位。特設崗位的等級根據具體情況確定。

特設崗位不受事業單位崗位總量、最高等級和結構比例限制,在完成工作任務後,按照管理許可權予以核銷。

特設崗位的設置經主管部門審核後,報設區的市級以上政府人事行政部門核准。

各地區、各部門根據實際情況,制定具體的管理辦法。

B. 本科生進事業單位是如何定級的

事業單位有這個么?
也是要看做什麼的
一般都是從打雜適用干起
然後走職稱的。

C. 本科畢業生就業,一般單位提供哪些待遇

五險一金:
養老保險
醫療保險
生育保險(特指女性)
失業保險
工傷保險
住房回公積金
社會保險現在通常說的答是"五險一金",具體五險即: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失業保險,生育保險和工傷保險;一金即:住房公積金.
「住房公積金";具體單位和個人承擔的比例是各承擔50%,那是按照個人全年平均工資計算的.國家規定的是:住房公積金不低於工資的10%,效益好的單位可以高些,職工和單位各承擔50%. 對職工很實惠啊,即:交一得二,便於自己今後住房方便!
"五險"方面,按照職工工資,單位和個人的承擔比例一般是:養老保險單位承擔20%,個人承擔8%;醫療保險單位承擔6%,個人2%;失業保險單位承擔2%,個人1%;生育保險1%全由單位承擔;工傷保險0.8%也是全由單位承擔,職工個人不承擔生育和工傷保險.

D. 大學本科生一般去什麼單位啊

從你的限定來說(你說的是大學本科生群體而不是重點大學本科生或一般大學本科生),專從人數上依次遞減看,屬絕大多數是去私企,然後是外企和國企,然後是考上研(保研)、政府、研究機構、其他事業單位和自主創業,當然最後還有待業的(畢業當年沒找到合適工作,我想這個基數在近年會隨年增加)。因為是即將找工作和備考公務員的人,所以在這方面還是比較關注的。(如果把兩個然後里的人各自加總的話,我想在人數上也差不遠)

E. 我本科生了去哪單位嗎

現在本科生也要自己去尋找單位,國家現在沒有包分配了。不過現在好的正式單位都要招本科生工作應該是比較好找的。

F. 研究生和本科生到工作單位的區別

首先,在單位招來聘上,有的源崗位就明確要求研究生及以上學歷,有的崗位只要求本科及以上學歷,如果你是本科生,就不能報考有研究生學歷要求的崗位,而研究生則可以就低報考本科學歷要求的崗位,在招聘過程中,用人單位可能對研究生有一些筆試免試的政策。
其次,進入單位後,在實習期過了以後,對研究生和本科的定職定崗就會有區別,一般研究生的職級會比本科生的高,相應的薪資待遇上也會有差別,當然有的單位差別不大,有的單位差別很大。
最後,在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以後走專業技術崗位,本科生要想晉升中級職稱需要考評,而研究生不需要考評,工作三年後自動轉成中級職稱。這個也是研究生的一個優勢。
補充一點,學歷其實只是自身能力的一方面,在工作中,能力強弱與學歷並沒有直接的關系,而是靠個人努力。還有就是研究生也分全日制和在職的,有學歷學位雙證的和只有學歷或者學位其中一證的,有的單位是不認可在職研究生以及單證研究生的,這個要特別注意。

G. 本科生畢業生怎樣才能進事業單位要經過哪些流程

很簡單復,要看你是想要有編制的還制是沒有編制的,如果沒有編制的就容易很多,你可以直接到你想去的事業單位投簡歷並進行考試和面試即可。如果你想有編制的,就需要事業單位有指標並參加統考合格後方可成為該單位的正式一員!

H. 現在本科生在各就業單位怎麼樣

這要看你的專業和學校。

現在金融危機漸漸結束,經濟復甦,所以相關專業還是不難回找工作的(與企業相關的專答業建議你在大三就開始去實習!這很重要!)

還有如果你的學校不好,那麼為了長遠發展,還是建議你考研(一定要考211或985的,其他考了也沒意思!)或者直接去留學。

I. 一個本科學歷的公務員剛進入單位的時候是什麼級別檔次

一個本科學歷的公務員剛進入單位的時候轉正前,即試用期內,

沒有級別檔次。

中華人民專共和國公務員屬法(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2005年第35號)

第三十二條新錄用的公務員試用期為一年。試用期滿合格的,予以任職;不合格的,取消錄用。

中共中央組織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關於印發《新錄用公務員任職定級規定》的通知(中組發[2008]20號)

第三條 新錄用公務員試用期滿三十日內,應根據擬任職務的要求,按照公務員的條件、義務和紀律要求,對新錄用公務員進行任職考核。

第四條 考核合格的新錄用公務員,按以下規定任職定級:

(一)直接從各類學校畢業生中錄用的、沒有工作經歷的公務員:……大學本科畢業生、獲得雙學士學位的大學本科畢業生(含學制為六年以上的大學本科畢業生)、研究生班畢業和未獲得碩士學位的研究生,任命為科員,定為二十五級。

J. 應屆大學本科畢業生工資都是多少

1、 1、用人單位接收畢業生時需要辦理哪些手續

用人單位接收畢業生時需與畢業生簽訂《就業協議書》,部分地區還需報當地政府畢業生就業主管部門審批,如北京、上海、深圳、廣州等地,畢業生可請接收單位到當地政府畢業生就業主管部門進行確認是否需要審批。

2、學校編制就業方案的依據(《報到證》直接開到接收單位的依據)

學校用以編制就業方案(開《報到證》)主要以《就業協議書》和用人單位就業主管部門的意見為准。就業的畢業生應注意與用人單位簽訂的《就業協議書》需加蓋上級主管部門的公章(有用人自主權的單位不需加蓋)。
1、 1、用人單位接收畢業生時需要辦理哪些手續

用人單位接收畢業生時需與畢業生簽訂《就業協議書》,部分地區還需報當地政府畢業生就業主管部門審批,如北京、上海、深圳、廣州等地,畢業生可請接收單位到當地政府畢業生就業主管部門進行確認是否需要審批。

2、學校編制就業方案的依據(《報到證》直接開到接收單位的依據)

學校用以編制就業方案(開《報到證》)主要以《就業協議書》和用人單位就業主管部門的意見為准。就業的畢業生應注意與用人單位簽訂的《就業協議書》需加蓋上級主管部門的公章(有用人自主權的單位不需加蓋)。

熱點內容
杭師大學生處 發布:2025-08-02 15:24:08 瀏覽:527
2016山東大學研究生錄取名單 發布:2025-08-02 15:23:14 瀏覽:156
中山大學眼科醫院時間 發布:2025-08-02 15:10:41 瀏覽:626
多倫多大學園林景觀設計專業申請 發布:2025-08-02 14:55:43 瀏覽:43
煙台大學的英語專業分數 發布:2025-08-02 14:53:33 瀏覽:622
2003電子科技大學貴陽錄取名單 發布:2025-08-02 14:53:32 瀏覽:863
南京大學揚州籍教授 發布:2025-08-02 14:49:47 瀏覽:893
石川北京郵電大學教授 發布:2025-08-02 14:31:42 瀏覽:710
大學有什麼科目的教授 發布:2025-08-02 14:31:11 瀏覽:766
大學生活與職業發展 發布:2025-08-02 14:26:51 瀏覽:706